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想表達什麼內容?

我覺得《黃金時代》很好看很精彩但是有好多地方沒有看懂,需不需要結合時代背景來看?


這一回沒有電影可寫。寫寫王小波吧。

如果你時間有限,想要讀魯迅,讀《野草》就行;想要讀王小波,讀《黃金時代》就行。

王小波說,黃金時代是他的寵兒。

這本書非常非常好讀。非常非常有趣。你在地鐵上、班車上、等人的時候、等上菜的時候、拉屎的時候,任何時候,隨時隨地都可以抓起來讀。

反正當黃色小說看看嘛。旨趣非凡,足夠打發三五分鐘無聊的時光。四下無人,還可以就著小說情節,肆意YY一番。

但是。

但是來了。(前方高能裝逼,請自帶防護裝置)如果你沒有一點儒釋道的底子,沒有一點西方哲學的耳旁風,或者沒有讀過很多很多書,或者對自己正在生活的日子沒有非常深入的思考,這本書與你的緣分,也就是一本快速消費的小黃書而已。絕對沒有辦法成為你的人生之書。

大二的時候讀完了王小波。完全沒有任何印象。大腦皮層沒有為這位作家留下一點點專屬皺紋。後來中文系碩士畢業,再加上漫長的職業生涯,都沒有騰出一分鐘讀過王小波。因為我,TOTALLY, 不明白他到底要說什麼。

事到如今,我上過很多課程,讀過一些書,愛過一二人,生命在九曲十八灣里走著走著,突然有一天就想停下來,哪裡都不去。旁邊是梧桐,我就坐在梧桐樹下。旁邊是睡蓮,我就卧在睡蓮旁。總之,我哪裡都不想去了。這本書,在這個時候,出現在我的面前。

我讀完了它。心下震動。腦漿子於一片混沌中,辟出一絲清明。

今天,我只說這一絲清明吧。

文學院研究生的課程我向來聽不太懂,所以印象深刻。有一天老師說,古往今來所有的文學家對於生活的觀點大體分成兩派,一派認為生活是在此岸的,一派認為生活是在彼岸的。你們自己覺得呢?

這個問題好難。但是當時我想了想,我覺得生活是在彼岸的。為了更高遠的目標,更豐富精彩的世界,更有趣明亮的山那邊,活著才有勁頭啊。要不然當下那個破爛日子,我真是忍不了。

雖然暫時給出了答案,可是這個問題卻一直停留在我的腦海。

回到文本。

說《黃金時代》是一個愛情小說,一點都不錯。換另外一批名字也是完全可以的:我的知青生活;下鄉生活里的女醫生;文化大革命與我的初戀;亂世畸戀;文革年代的愛與性;性愛物語;雲南往事;21歲那年的初戀;那遠去的女醫生等等。諸如此類吧。都挺好。擱現在放在網上,假以時日,指不定也會是一個大IP。

文革結束後,湧現了一個文學思潮:傷痕文學。大量回顧文革知青生活的作品出現,細膩哀婉,悲切動人。小平同志評價道:哭哭啼啼,沒有出息。考研的時候老師驕傲地說我們學校只考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傷痕文學連一個選擇題都沒有出。贊。

故事就發生在王二下放雲南的日子裡。那一年王二21歲。他想愛,想吃,還想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朵。他腰傷難忍,找到十五隊的美女醫生陳清揚看腰病。看完便頭也不回地下山去了。半個小時後以後陳清揚下來找他,跟她討論自己被人說成破鞋一事。王二擺出了偉大友誼的論述,希望陳清揚能以性交一事落實這偉大友誼。陳清揚被偉大友誼的說法迷住了,為了偉大友誼,她和王二搞了很多次。後來還陪著王二在僻靜的山上住了半年多。然後下山接受各種批鬥。文革結束,各自散去。二十年後他們重逢,再一次敦偉大友誼。從此,王二再也沒有見過她。

很多評論都說陳清揚在山上被王二打了兩巴掌那一段是黃金段落。那一段描述得萬分動人:

「陳清揚說她真實的罪孽,是指在清平山上。那時她被架在我的肩上,穿著緊裹住雙腿的筒裙,頭髮低垂下去,直到我的腰際。天上白雲匆匆,深山裡只有我們兩個人。我剛在她屁股上打了兩下,打得非常之重,火燒火撩的感覺正在飄散。打過之後我就不管別的事,繼續往山上攀登。

   陳清揚說,那一刻她感到渾身無力,就癱軟下來,掛在我肩上。那一刻她覺得如春藤繞樹,小鳥依人,她再也不想理會別的事,而且在那一瞬間把一切全部遺忘。在那一瞬間她愛上了我,而且這件事永遠不能改變。」

可我覺得,《黃金時代》的題眼是這一段:

「 陳清揚說,人活在世上,就是為樂忍受摧殘,一直到死。想明了這一點,一切都能泰然處之。要說明她怎會有這種見識,一切都要回溯到那一回我從醫院回來,從她那裡經過進了山。我叫她去看我,她一直在猶豫。等到她下定了決心,穿過中午的熱風,來到我的草房前面,那一瞬間,她心裡有很多美麗的想像。等到她進了那間草房,看見我的小和尚直挺挺,像一件醜惡的刑具。那時她驚叫起來,放棄了一切希望。

。。。。。。此時她想和我交談,正如那時節她渴望和外面的世界合為一體,溶化到天地中去。假如世界上只有她一個人,那實在是太寂寞了。

陳清揚說,她到我的小草房裡去時,想到了一切東西,就是沒想到小和尚。那東西太丑,簡直不配出現在夢幻里。當時陳清揚也想大哭一場,但是哭不出來,好像被人捏住了喉嚨。這就是所謂的真實。真實就是無法醒來。那一瞬間她終於明白了在世界上有些什麼,下一瞬間她就下定了決心,走上前來,接受摧殘,心裡快樂異常。

陳清揚還說,那一瞬間,她又想起了在門檻上痛哭的時刻。那時她哭了又哭,總是哭不醒。而痛苦也沒有一點減小的意思。她哭了很久,總是不死心。她一直不死心,直到二十年後面對小和尚。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面對小和尚。但是以前她不相信世界上還有這種東西。」

佛教說,四大皆空。步入空性,是解脫苦難的法門。興許我還不夠理解空性,但是我覺得無論如何,放下慾望是不可能的。飲食男女,是每個人睜開眼睛就要遇到的事情。正如同無論陳清揚對世界的幻想如何,她對王二偉大友誼的期待如何,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王二赤裸裸地坐在小草屋裡,小和尚醜陋地直挺挺指向天空。

在那一個瞬間,陳清揚明白了世界上有什麼。世界上既有我們所有人都喜歡的真善美,也有怎麼樣都不能迴避的假惡丑。這就是世界。甚至可以說,真善美和假惡丑原本就是一,而不是二。不經由王二的小和尚,陳清揚就無法和王二達成偉大友誼,進而產生愛情。如果陳清揚的幻想世界是一個完整的世界,其中有雄性動物,她就要接受雄性動物正是這般如此。

王小波正是這樣看待文革的。也是這樣看待人生的。明白了摧殘無所不在,真實的快樂才會切實地產生。幽默,從這個意義上,正是穿透了生命與生具來的荒誕,輕輕觸摸到了宇宙的真實。

生命是一場遊戲,苦與樂都是遊戲環節。看透它,才能接受它,才能玩它,而不是被它玩。我喜歡王小波的這個哲學觀。比我所理解的佛學教義要堅強和勇敢的多。

在生活的反覆虐待和強姦中,參透這一場把戲的真諦。這是我所理解的有趣的王小波。這是我所理解的根本不屑於沉溺於文革的悲戚之中的王小波。這是跨越時代,直抵生存本質的王小波。

以後再接著寫吧。晚安。


自由與擺脫束縛吧。自由,相愛就愛,想吃就吃,變成雲朵擺脫束縛


真實是丑的,甚至是令人噁心的。

但愛是美的,藝術是美的。好歹讓人有了些許念想。

從古至今,作者與讀者的關係,向來是曖昧的。作者寫就一本書,那隻完成了這本書的一部分——定義這本書,仍還需要讀者完成另一部分,就是對這本書的再定義,如此,方是個文學志趣。作者創造了一個平台或稱為門檻,就是讓人踏上來,看看這除己身以外的機緣相似或理解。而藝術很大一部分的愉悅,便是理解,不論深淺。

新約馬太福音有段說得好,且其論意與《黃金時代》有相似(人的狹隘封閉,不明己身,胡亂度日),特引摘:

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對眾人講話為什麼用比喻呢?」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說:

『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

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

耳朵發沉,

眼睛閉著;

恐怕眼睛看見,

耳朵聽見,

心裡明白,迴轉過來,

我就醫治他們。』

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見了;耳朵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我實在告訴你們:從前有許多先知和義人要看你們所看的,卻沒有看見;聽你們所聽的,卻沒聽見。」

看見了,聽見了,就去改變吧。

再往下,便是小子對我愛的作家王小波的相關介紹及對《黃金時代》的再定義。

一紙荒唐言,諸君請指教。

王小波(1952----1997),先後在雲南、山東插隊,做過民辦教師,工人,其後便是漫漫求學路。他把握住了人生的不正常期,以之成就自己。

王小波思想受羅素、弗洛伊德和其兄王小平影響較多,文字美學師承查良錚和王道乾,其中對王道乾譯的法國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喜愛有加,在《黃金時代》第五部分開始,敘述王二和陳清揚過去和現在的時間線是零散卻整齊的,這與《情人》不無相似之處,就是王二陳清揚寫交待材料及逃跑到山裡的事。

而王小波理科出生,酷愛數學,行文中可見他的數學思想,例如證明題論證和分類討論。

那麼在《黃金時代》里寫作手法,事件多用黑色幽默,人物情感變化以意識流寫就,以及還帶點浪漫主義情調。

《黃金時代》內容,便是插隊青年王二和醫生陳清揚稀里糊塗愛上了的偉大友誼。

以王二與陳清揚的過去和現在兩條時間線交織穿插。

本書感情基調,

陳清揚:愛上了,抗拒,死心塌地,偉大友誼的踐行;王二:偉大友誼就是我把我交給你,你把你交給我,我們是一撇一捺一個人。我沒有帶著陳清揚逃走,我又回來了。

偉大友誼是王二的一個有趣的論點,且面對陳清揚的質疑,王二說它半真半假,情愫我猜不出,但這偉大友誼最後斷了,因為他們彼此都不能把自己交出去了。期間一個隔閡是王二否認是陳清揚女兒的父親。

王二的偉大友誼是對世界的,但只有陳清揚一個人接受了;而陳清揚的偉大友誼就是對王二一個人的。

偉大友誼的最初,男人是重性輕愛,女人相反,而這發展是殊途同歸,都是愛了,或都成俗氣了。

但這個愛情故事是悲劇,王小波在第二部分就已暗示,摘錄如下: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奢望沒了,就只剩自己了,一個殼子。如王小波另一部長篇小說《萬壽寺》的結尾語,「一切都在無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本書也涉及了當時社會的政治文化背景,就簡要說一句吧。

一切都依領導上,一切都是領導上。

本書還用黑色幽默設計著個人與群體的對立,如陳清揚的破鞋問題和王二與隊長母狗的事兒。

面對群體的無理指摘,硬是黑白顛倒——似乎這能帶給他們射精或高潮的快感一樣。陳清揚消極抵抗,王二則端起槍打瞎了母狗另一隻眼。

個人是依賴群體的,可個人多智,群體低智這個現象,能讓任何個人成為群體的娛樂品,也能讓社會變成現實的地獄真實的天堂。

所以又有陳清揚和王二對存在問題的不同探討。

陳清揚:我知道王二,他是存在的。

王二:做愛很爽,我是存在的。

王二是不留戀過去的,所有屬於現在的瞬息就是他的全部。可見王小波對王二性格的的暗示以及對王二所認為陳清揚對其感情的說明,如下,

第二部分,「而且我從來也不回頭。我就這樣走掉了。」

第七部分,「等到她想叫我來撣時,我已經一步跨出門去。等到她追出門去,我已經走了很遠,我走路很快,而且從來不往後看。就因為這些原因,她根本不愛我,也說不上喜歡。」

很多年後,王二與陳清揚北京廟會上遇著了,他們開始敦偉大友誼,對過往一切進行緬懷重訴與討論可能性。

王二問陳清揚的交待材料寫的是什麼?領導上怎麼讓過了。

陳清揚說她在上面寫了她愛上王二的事實,並且堅不可摧永遠存在。而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現實,只能騙自己相信另一種真實。

陳清揚和王二都在抗拒現實。

陳清揚痛苦,醒不來,就默認了這世上的摧殘。「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摧殘,一直到死。想明白了這一點,一切都能泰然處之。」

王二永遠抗拒挨錘的現實。

陳清揚的黃金時代就是與王二相處的日子。

王二的黃金時代就是那些生猛的每一天每一件事。

所以陳清揚坐火車走了,王二再也沒見過她。

王小波是真誠的,就憑這一點,我愛他的現實也會是永遠存在的。

可他怎麼就死了呢?

若諸位有緣得見,覺得有所得有所觸動,請各位移駕這裡,我需要大家支持

http://m.weibo.cn/5669335472/3996531709758593?sourceType=smsfrom=1066195010wm=5091_0008



謝邀。我認為patrick已經回答的很好。


大一下學期失戀了,看完了, 要真說讀出了什麼,那就是愛吧。。。不可迴避的有丑有美,大抵都不完美,但還是要享受愛。


我覺得一部偉大的小說至少要有兩條:1、接地氣而又高於現實的人生形態,接地氣讓讀者有代入感,高於現實讓讀者看到更高的人生可能,人生形態是小說中各種情境下各種角色的生命狀態和選擇;2、豐富人類的精神品質或人生榜樣。

剛剛讀黃金時代時,我的第一感覺是那種條件下還能有王二和陳清揚這樣精彩的人物,簡直就是一潭死水的兩股清泉,沙漠中的兩片綠洲。這是他們高於那個年代現實的人生狀態,他們也走出了與那個年代的芸芸眾生不同的人生形態。而且作品是離不開烘托和對比的,作者通過陳清揚的遭遇和交代材料對比了不同人物的精神狀態和選擇,刻畫了兩個不一樣的靈魂。

作者又通過陳清揚和王二的交往,深刻刻畫了在無望、無趣、束縛到窒息的生存環境中,一個追求有趣、智慧的靈魂如何面對孤獨,如何擺脫束縛。

作者寫性到底為何?我覺得有三:1、作者對女性的喜愛和毫不掩飾對性愛的渴望;2、性作為那個時代欲蓋彌彰的渴望,最能反映人的精神品質,通過對性的不同態度最能烘托不一樣的態度。3、性與愛這個永恆的話題,作者用一個好看的故事詮釋了其中的區別。

最後,作者貢獻了一個辭彙:偉大友誼和它的動詞形態:敦偉大友誼。血氣方剛的王二經常直挺挺的小和尚是其真實而苦悶慾望的體現,在這方面陳清揚無疑是在為偉大友誼做貢獻的。而王二回報陳清揚以精神、智慧,在這方面顯然是王二向陳清揚輸出的。兩人如同是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的馬蓮娜,兩個孤獨的靈魂在彼此情感的慰藉。偉大友誼高於友誼但僅僅是友誼,不是愛。當友誼變成愛時,就是從貢獻變成享受時,變成喜歡時,有丈夫陳清揚就真正在搞破鞋了,真正感到罪孽了。也就是說肉體之性只是偉大友誼的,而有愛之性就是搞破鞋了。


推薦閱讀:

王小波作品中的生殖器是為了表達什麼?
讀了王小波的作品,只是覺得有趣怎麼辦?
王小波式的有趣愛情是什麼樣子!?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中反覆描寫「性」和男人的性器官,到底想表現什麼?
如何看待三毛與荷西,王小波和李銀河?

TAG:王小波 | 黃金時代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