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周圍的人不管什麼背景的人都想進金融,真的那麼好嗎?
我周圍同學朋友學化學的,學計算機的學歷史的。
現在都張口閉口投行,考CFA/FRM成風,都不想做本行業。 工作的師兄不管是是做製造業的還是做IT的都在找機會轉行金融。 我認識的一個MIT學數學的姐姐要去華爾街,我的朋友學歷史的也準備讀MBA進金融。導致現在金融行業競爭不是一般的大,為什麼大家千軍萬馬都要擠破頭來金融、真的那麼美麗嗎,金融真的那麼好嗎??別的行業真的沒有機會嗎? 我主要是看到現在周圍很多人似乎命都不要了要往金融擠,而且都不想在自己本行業好好乾。。。相信您周圍這樣子的人也不少,甚至很多人不懂投行業天天口裡面喊著要讀MBA進投行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想像背後的原因非常想聽聽大牛們對於擠金融行業的想像的分析。。
這樣我舉個例子吧,如果把實業比作土地,那麼金融就是水~
金融的本質作用就是就是把錢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但這水從源頭(央行)流向各塊土地的時候並不是直連的,往往要通過條條道路的。
去往壟斷性央企的路可能短些,去往小微企業的道路可能長些。
水在流動的過程中被各道路的勢力層層設卡抽水。
而最舒服的賺錢模式莫過於這種抽水的類印鈔機模式。
既然源頭活水不斷,靠牌照,靠政策,靠各種方法抽水抽的舒服,大家怎麼會不想進來分一杯羹了?
恩心情不錯就以房地產債權融資的演化史為例來具體說下好了~
最早及最初的房地產債權融資資金渠道主要是銀行
但2007年央行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銀監會出台了九條新規,嚴禁銀行業金融機構向項目資本金比例達不到35%(不含經濟適用房)等不符合貸款條件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貸款,銀行資金直接進入許多房地產企業的障礙大大增加。這種政策在聰明人看來都是賺錢的機會,於是信託的好日子開始來臨了~
不是銀行直接放款算表內業務監管嚴格嗎,那我繞條路把信託拉進來一起玩好了,這樣銀行這塊業務就出表了,銀信合作蓬勃發展,信託成為向房地產企業發放債權融資的主要渠道~
再過段時間,有關部門覺得信託你們太囂張了,於是開始提升信託業務監管要求
2010年2月11日,中國銀監會發布關於加強信託公司房地產業務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7月2日,銀監會口頭通知信託公司暫停銀信合作業務。信託地產業務432原則等政策不斷收緊。哎,看來又要改道了~~信託的投資經理那些年賺的真爽~信託被監管了,沒事,咱還有基金子公司,繼續上
2012年修訂後生效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暫行規定》,依託子公司平台,基金投資領域從現有的上市證券類資產拓展到了非上市股權、債權、收益權等實體資產。這下爽了,地產債權業務有了新的通道直接摘錄當時的新聞稿大家感受下「設立子公司的(註冊資本金)門檻很低,卻可以撬動數以百倍的業務規模,監管又相對開放,何樂不為?」
於是基金子公司資產管理規模迅速擴張,絕大多數為通道業務。蓋幾個章(基子通道業務的風控我不評價)就能收錢,多爽~繼信託後成為地產債權業務的主要通道
但好日子總會到頭的,有關部門覺得基金子公司你們在搞啥,於是開始提升基金子公司的監管要求~
「2016年12月2日下午,證監會公布《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暫行規定》(簡稱「兩規」),對基金子公司的監管生態做出調整和改進,業內人士稱,基金子公司野蠻生長的時代或正式宣告終結。」基金子公司倒下了,AMC的政策倒是挺放鬆的,估計AMC要繼續扛起大旗承擔影子銀行的角色了~我之前在東方資產旗下公司做地產業務的前同事們這段時間的獎金應該挺豐厚了:)
有道是:金融抽水模式好,條條大路通羅馬,勸君抬頭多看天,順勢而為要記牢~
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沒任何深度思考的必要,原因太簡單了,錢和虛榮心。
如果一份工作的起薪比比其他工作高三倍五倍十倍,而且好年頭獎金是100%+,不管幹的是什麼所有應屆學生都會去排大隊。工作地點在城市黃金地段,穿定製西裝,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出差都是商務艙4星酒店,接觸客戶都是高層,虛榮心而以,具體乾的什麼,幾點下班,健康損害多大,知道的人比表象少太多了。
如果一個國家最優秀的畢業生,不管是工程師還是科學家都去做金融了,對這個國家長期發展肯定是有很大危害的,看看08金融危機,看看冰島。過了幾年現在緩過來點了,大家又都去投行扔簡歷了,人性就這樣子沒辦法。
Build stuff, don"t trade stuff,喜歡自己的專業就應該去堅持,中國基礎商業和行業能力達到世界水平了是最有意義的事情,金融是附在實體經濟上的,發展好了相輔相成,商業基礎不行光搞一個世界級的金融行業就是空中樓閣,沒意義的。
中國工業製造業服務業比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差距,在這方面基本每一行都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而且是實實在在創造就業促進技術發展的潛力,這個潛力不體現在你第一份工作的起薪上,不過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建一個empire不比混投行刺激?
國資對幾乎所有傳統行業的壟斷是對這種遠景的威脅,朝廷意識到越早越好,你以為投資人都天生愛搞互聯網?都是中國的環境逼的。
最討厭雞湯,傳統行業出頭不易,不過沒有能人去做以後所有「資源配置」的行業配置什麼去?利益相關金融從業,真心希望以後有更多的工程師科學家,而不是更多的banker lawyer。
「Vanity,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舉數字,講道理
四大行總行業務部門普通員工一年人力成本大概是30-40萬(應屆生畢業3年左右水平)中信證券的普通員工,正常年景收入在20-60萬,中後台取下限,前台取上限嘉實華夏的投研人員(非明星基金經理),15年這種行情能拿到百萬年薪的不是一個兩個這些都是非管理層的收入,
有個朋友在一家小型製造業里做廠長,手下管小一百號人,一年收入不到20萬都是趨利避害的理性人,這種收入差距自然會吸引大量人才漂洋過海轉金融。
不過說真的,金融又遠沒有你想的那麼光鮮
中信中金的投行部現在連清北都嫌土鱉,巴不得你是本科清北碩士常青藤,對了還要男的帥女的靚。
華夏基金校招只招清北人碩士的同時還要求本科也是清北人,更極品的是還要看高考分數,狀元優先。甚至一些國有銀行,應屆生月薪不到bat一半的水準,要求也是985碩士。如果你生活在北京上海,在銀行大堂里幫你取號的漂亮妹子,很可能就是某985的金融碩士
她可能是經過了兩輪筆試三輪面試淘汰了幾百位同學才拿到這個月薪5000的offer只有在這個崗位上矜矜業業做好她才有機會升級去櫃檯,每天敲幾百遍操作碼這樣的金融,是你嚮往的金融么
說說身邊幾個故事吧·····A君,高中同學,高考那年我倆是學校前兩名,他去隔壁的光華學金融,我在我們學校學土木,我倆都是讀完了碩士才出來工作,本人在一家央企的設計院工作,因為來了帝都後大家的圈子不同了,聚得也少了,年前和高中同學裡還殘留在帝都的小夥伴吃個飯,見到A君,得知其在某知名PE工作,薪水是我的6倍···········6倍········我們專業能進我們院工作的已經是鳳毛麟角了,而且我的收入在同齡的同行里真不算低。
C君,本科同學···(沒錯,我就是那個B),好基友, 大學時成績不太理想,保研有點難度,於是自己去考了GMAT,申了港大的金融,現在珠三角的某家金融集團,前陣子參與一個幫某大型國有行做的表內轉表外的業務,資金規模百億級,作為其中一個小兵,他也拿到了7位數的獎金··········讀本科時,身邊好多同學要麼轉專業去經管學院,要麼跑去經管或隔壁的國發院修個雙學位,曾經我也對此嗤之以鼻,當時我也想我把自己的專業學精深了,絕對比他們強···········現在想想自己當年多麼的年少無知啊·············
再補充一個故事,D師兄,同門的前輩,本系博士,本人敬仰的學霸,也曾勵志做一位傑出的工程師,畢業後在另一家國有院做了一年,就跑去做金融了,現在自己出來創業,做的也是互聯網金融,曾問他為何放棄自己的初衷,他言語中帶著無奈,說孩子出生了,要為他將來多攢點錢··················································································································································總結起來,一個字,錢·················各類統計數據和案例,都能佐證,目前的中國,金融和IT行業的收入水平和其他行業已經不在一個數量級了。決定了一個行業從業人員的收入的因素很多,但最關鍵的是行業類型和行業人才的供需情況。先從行業類型來說,有勞動力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很不幸中國的製造業目前還處於資本密集型,或勞動力密集型的程度。設備、廠房、一線工人的工資這些佔了製造業成本的大頭,留給技術人員的份額自然沒剩多少。另外,中國製造業還處於來料加工階段,真心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把外方的圖紙買進來,找幾個工程師修改修改,然後就扔到生產線上了,真正重視原創和精進的企業少之又少。現在天天喊創新,其實很多企業主都知道,在中國競爭,技術和創新根本不是核心,規模、資本、渠道、人脈網路才是最重要的,中國有30多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了,但真正有自己技術優勢的企業有哪家?這樣的市場形態下,誰願意為技術、工程、科研的人員支付高工資?金融和IT則是國內目前唯一能進入技術密集型的行業,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機構在行業中的地位,這類企業在設備、廠房上的投資機會可以忽略不計,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資本,而且是具有專業技術的人才。同理,IT行業,你的APP,軟體能不能佔領市場也取決於你公司碼農的水平。因此,金融和it行業才會不惜重金請人·················································································································································說了這麼多,其實就一句話,市場的傳導性影響著大家的選擇,畢竟人都是趨利的更新,勸退效果良好,所以把低下贊多的評論拿出來,繼續勸退:
「本科金融專業已經不能用軟來形容了,應該叫「酥」
「相當數量的二本學校和少量一本連時間序列都不開」
「不要試圖理解國內金融本科之酥」————————————————————————————————
沒那麼好,或者說有些地方很好,但有些地方很糟糕。而在全世界金融行業幾乎都在寒冬和轉型期的時候,擠進來做技術還好起碼是剛需;但是擠進來做所謂的」生意「和」分析師「的,恕我直言,你們讓這個行業有了變得更糟糕的趨勢。金融界需要更多的工程師思維而不是「大忽悠和大生意」,後者已經太多了。
所以作為勸退師的黑貓來勸退了,除非對金融某一領域有著變態的興趣和愛好(比如有的人就喜歡交易,有的人就喜歡審計,有人就喜歡研究政策,有的像喵就喜歡整天腦子壞了一樣搞金融里的數學模型,哪怕不賺錢)這些「興趣使然的」不攔著以外:
其餘一律勸退,尤其是國內高校本科金融專業,堅決勸退,垃圾專業!!!就算你以後做金融,也別特么在學校里「學」金融,血特么的教訓!!!
對於那些執著於想在金融領域「做生意」的人,只能說這個行當隨著信息化的加深未來會逐漸萎縮,你們若喜歡所謂的虛榮,紙醉金迷,「裝X」,你們高興就好黑貓不攔政治錯誤, 言論群嘲,不喜拉黑,樓上勸退答案大部分已感謝,謝謝大家認同 @PhilippeS 的觀點
1、錢和虛榮心。
2、傳統行業出頭不易。
做點小補充和給想進金融業的潑點冷水:
1、想進,並不代表有能力進;2、進了,並不代表能長久留下來,裁員最狠的,就是金融業;3、混在金融的高層人員,都在找實業以鞏固根基;4、其他行業混不好的,進了金融,死得更快;5、金融業的基層,其實也就是個苦力。不論哪個行業,哪個公司,作為苦力,都沒啥好自豪的;6、金融業的中高層,下手都特黑。能力和背景不足的情況下,爬得越高,死得越慘。完。前段時間,我和幾個做股票投資的朋友在北京碰面聊天,其中一個很有名的私募基金經理提到他當年學的是IT,也在某個著名的科技公司做過,後來轉行進了金融,大家都嘲笑他幹嘛來搞股票投資啊,他自己也半開玩笑的說,確實有些後悔,早知道互聯網這麼火,不如JUST DO IT了。這麼看,金融好像也沒有什麼好的,看樣子不如IT行業啊!當年李安找不到拍電影的工作,在家裡呆著,也曾經報名參加一個計算機培訓班,多虧被他老婆制止,後來成就了他一番電影事業,這麼看IT也沒有什麼好的,看樣子不如電影行業啊!哈哈,按照這個邏輯循環下去,三百六十行輪一個遍我看也排不出來一個座次出來。金融就比其他行業好嗎?當然不是,收入和名利是選擇這個行業的理由嗎?肯定不是,你的收入和名利並不取決於你在那個行業,而在於你在所在行業里處在什麼位置,處在高端的,金融行業叫金融精英,IT行業叫IT精英,處在低端的,金融行業叫金融民工,IT行業叫IT民工。如果你想處在行業的高端,為什麼不選擇一個你喜歡的行業呢?就算很多人想轉到金融行業真的並不等於這個行業有多高大上,肯定不是,但是你依然可以選擇金融行業,如果你了解它並熱愛她,就像你想選擇別的行業的理由一樣,就這麼簡單。
經濟學裡有用腳投票,放在現實生活里,就是不管什麼人都要轉金融,話說最近不應該轉CS麽,逃:)
金融是最有可能讓你30歲前實現財務自由,你來不來?
它喜歡理工科本科,碩士學金融的人,那些本科就是金融都是廢柴,你來不來?它能讓你坐落陸家嘴高層,俯瞰黃浦江江景,一年以內飛成航空公司金卡,四五星酒店住成VIP,你來不來?它能讓你脫離屌絲的身份,穿著定製喝著酒,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你來不來?雞湯喝完了,來點砒霜吧。
你沒有官爸爸,富爸爸,你不是top名校,你起步落後至少5年,後期還要看你會不會做人做事。很可能你老闆天天飛全世界,各種買奢侈品,你只有苦逼的搬磚,20-30萬年薪熬到30歲。你知道看人家吃肉自己吃土什麼感覺麽?比你沒得吃難受多了。
你沒有運氣遇到好年份,哪怕你清北復交出身,你司考,CPA全過,你已經優秀到令人髮指。對不起,今年證券,投行不招人。
轉CS吧,至少你不至於一進公司就像庶出的小姐,天天被大房太太瞧不起呢~
我會不會被打死啊~2333從14年開始H1B簽證70%都給CS專業的,CS專業的薪水,矽谷程序員起步10萬刀吧。花街呢?哈哈哈,除了頂級券商,話說那有幾個坑給你華人留學生?金融是要soft skills,其他基本都要倒掛哦~我知道的是某保險公司4k刀/月給哥大精算碩士哦,這個學長果斷簽了!!大批找不到工作的商科生回上海趕著進銀行做桂圓。哈哈,上海某銀行的筆試隔壁復旦,上交,上財碩士還有4個海龜~搶著做!!櫃員!!o&>_& 就算你有能力和運氣在花街找了工作,一年簽……一年……不是三年哦~你這次抽不到,簽證到期你就收拾包袱回國吧~23333,彷彿預見了自己的未來。你回上海就能找到好工作了??誰能給你保證!?商科沒有獎學金哦~兩年60-80萬哦,回來在上海拿個10-15萬的工作,運氣好20-30萬的工作,你不是拼了命才能買房還你爸媽的學費? 轉CS吧,為你努力一下,堅守金融也可以,為你孩子努力一下。
一個月內第五次看到相似問題實在忍不住要答一下。在各界媒體的輪番捧殺與唱衰之下,金融好像變成了一個絕世名妓,大家一邊從道德上痛罵她打壓她,一邊又要排著隊與她共度春宵。知乎的大部分答案里,只要跟金融沾邊,就一定是是現實的,虛榮的,向錢看的,缺少情懷的,連帶著來金融行業求職的畢業生身上,都掛起了拜金的紅字,好像幹了金融就不配再談詩和遠方。
其實很想問那些說做金融工作都是為了錢和虛榮的,你們做其他行業的工作又是為了什麼呢?
純粹為了造福社會?
造福社會的理想並沒有錯,但除了NGO,我想其他普通人選擇一份工作的目的,都逃不脫以下三點:1、賺錢養家。2、職業理想。3、個人愛好。下面展開談一談。
1、賺錢養家:有人為了讓妻子孩子父母過更好的生活,選擇薪水相對高的工作,我認為這是人之常情,何必扣上拜金的大帽子。
2、職業理想:我相信金融這個行業里,一樣有人是心繫祖國金融業發展的。不要覺得我在扯淡,中國的外匯儲備增長和金融行業繁榮發展不代表中國是金融強國了,其實中國在世界金融市場的地位始終相當弱勢,前些年一直是買啥啥漲賣啥啥跌,被美國玩的死死的,不要以為斗個索羅斯就意味著斗敗美國了。國際金融市場之兇險程度不亞於軍事戰場,經濟受損對國家是致命打擊。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的金融行業其實一直非常需要高端人才,提升在國際金融市場的競爭力。有錢,可以買科研成果,可以買國際地位。沒錢,發展處處掣肘。這一點我在下面的答案中談的更詳細些,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看。
怎樣看待世界上很多頂尖的腦袋跑到華爾街這一現象? - Jingjing 的回答
為祖國金融行業的發展做貢獻,跟夢想研究導彈為國防發展做貢獻的,研究夢想水稻為農業發展做貢獻的,並沒有什麼區別,就因為搞經濟金融的比別人多賺了錢(其實也未必多賺),就說人家是為了錢為了虛榮,這是完全的誅心論。
3、個人愛好:有人可能覺得我說有人從事金融工作是出於個人愛好太虛偽,誠然,中國大學選專業的制度和泛濫的功利主義,決定了很多人不能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專業,所以很多金融專業的畢業生對這個行業談不上熱愛,但其他專業難道不是也一樣?哪個專業的從業者100%都是出於熱愛而來的?我反而覺得最虛偽的一類人是以自己失敗的人生選擇來揣度別人的心態,你不了解金融行業的工作有哪些樂趣,不代表別人不能從中找到樂趣。工作在你眼裡僅僅是賺錢的工具,難道就不許在別人眼裡是所學全部知識的承載,是無邊夢想在現實大地的歸宿?
從這三個角度來分析,其實來金融行業求職的人,跟從事其他行業求職的人並無不同,為何就成為知乎的月經話題了呢?
請看以下知乎上關於金融職業的問題:
怎樣看待有很多同齡人都學金融的現象? - 職場
傳統工科行業的工程師是否已經淪為新時代的農民工?被金融和 IT 行業完爆? - 編程
為什麼當今世界的資本如此地偏愛金融、IT行業,而非傳統工科行業? - 經濟學
怎樣看待世界上很多頂尖的腦袋跑到華爾街這一現象? - 金融
其中一些評論很有意思:
華爾街我承認都是精英,但是如果從人類生活的生產力上來說,他們究竟為大家提供了什麼??
我認為我還沒有農民提供的多,因為農民至少提供了糧食。金融完成的是生產資料的合理高效配置,但他們不自己提升生產力。真正讓生產力告訴前進的動力是科技、實業等等,而金融只是這片海洋上耀眼的泡沫而已,如果精英都往這片泡沫上流動的話,我只能說,再一次經濟的衰退要到來。
試想如果一個6歲的孩子說:「我的夢想是,發現幾個法律或者交易規則的空子,然後設計出一套演算法,就可以賺到花不完的錢!」我認為這挺可怕的。
以上評論我敢斷定,都是來自完全不了解金融的人。 金融是鑽空子?是泡沫?不提供生產力? 請問什麼叫生產力?只有生產實物才叫生產力? 寫書的作家去工廠里生產書了么?被稱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每天那麼辛苦的講課,但沒生產一分錢的實物,他們也是泡沫嗎? 大家會發現重點根本不在金融行業本身的工作性質是怎樣的,跟金融工作性質相似的行業其實很多,之所以只有金融行業爭議這麼大,是因為傳說中的高收入,所謂的什麼泡沫什麼虛榮,只是一種道德打壓。
回到本題的兩個疑問:
1、為什麼很多其他專業的人要去金融行業?
2、金融行業是否真的高大上?
答:
1、為什麼很多其他專業的人要去金融行業?中國過去幾十年里金融行業發展的主力是商業銀行,現在大家說到金融行業,也最先想到銀行,其他被廣泛了解的還有證券,保險(基金投資信託融資租賃招的人都太少了先不說)。銀行證券保險都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營銷(銷售)人員占整個機構的較高比例。銷售類工作的主要特點是對專業要求不高。除了少數偏好編程和數學的崗位,大部分非金融專業的畢業生能進入這個行業,正是因為金融業的銷售崗位「不拘一格降人才」。有些商業銀行招聘客戶經理和管培生(不要覺得管培生多高大上,很多最後還是要去當客戶經理的),不限專業錄取,筆試也只考行測不考金融專業知識,金融其實成了很多「無法就業的專業畢業生」的唯一選擇。(比如國際政治專業,每年外交部國務院聯合國研究所一共才提供幾個崗位?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就不工作了?沒有專業知識,去IT行嗎?去傳統工業行嗎?也就金融類和快消的基礎崗位門檻比較低。)
因此,這一部分的金融從業者,實際上並沒有大家想想的那麼光鮮那麼熱血,都是無奈之下的妥協。好多二三四線城市裡四大行支行的櫃員勤勤懇懇幹了二十多年還只賺兩三千塊,你說他們是為了錢為了虛榮,虧不虧心?
至於數學專業和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由於金融行業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崗位需要這樣的人才,這些崗位也是他們所學知識的應用,屬於對口就業。他們來金融行業找工作是很正常的事情。
2、金融行業是否真的高薪?
是,又不是。
有人應屆在內地能拿到50萬一年的薪資。除了IT,大部分行業的應屆生都很難達到這個數字,但能說明金融行業高薪嗎?我覺得不能,因為拿到這個數字的人全國也寥寥無幾,目前復旦15屆碩士畢業生經院+管院+專碩差不多有600人,能拿這個級別offer 的應該不超過5個。在這個檔次上的應屆畢業生職位,除了少數頂級的投資公司,基金,global pay 的投行,別的地方真的給不出了。
差一個檔次的是頂級諮詢和外資投行,20萬-30萬。這個級別的人有多少呢?大麥一年在中國大陸也就招20幾個吧。但是請先打聽一下他們招聘的目標院校,除去海龜,再數數中國大陸的學校能均攤幾個,再除以畢業生數量,比例低到嚇人。
再差一個檔次,是傳說中的「金融行業應屆畢業生平均薪資」,爭議最大的可能也是這個梯隊。10萬-15萬,上海大部分商業銀行管培生,綜合金融集團,保險,信託,網路金融,四大和非頂級但算一流的外資諮詢給出的應屆碩士基本年薪,包括過節費和各種補助,不包括營銷崗的提成。
大家覺得這個薪資水平對 應屆生來說也不錯了是不是,所以金融行業都是高帥富了是不是?我們先不討論10萬在上海算不算高薪,單來分析下這個檔次是不是金融畢業生薪資的平!均!水!平!
(1)、這裡是上海。。。出了京滬深,哪怕在商業銀行省分行工作的朋友,說說真話,你們招聘的應屆畢業工資超過5000一個月的多嗎?三線城市銀行應屆兩三千的比比皆是。傳說中的大帝都,宇宙行,工總管培今年給的應屆offer是5000一個月,1.5手資料。
(2)、截止15年12月6日,校園秋招開始三個月了,大部分校園招聘崗位都已經放出。
招商銀行總行管培,今年全國招30人。
太保總部管培,今年招10人。
法國匯理銀行(據說連續六年利潤中國內地外資行排第一),上海分行招3人。
某外資保險(世界Top3的保險集團),上海分公司招4人。
。。。
中國全國性銀行20多所,加上十大保險,一流券商30多家,和一些外資行和保險(其實份額很小,全部外資行才佔中國大陸市場份額1.8%),招人很少的基金信託資管,加起來總部里真正「高大上」的崗位,滿打滿算不超過3000個。請大家算一算,中國內地2000多所高校,哪個學校沒有經濟學院和管理學院?人少的一二百,人多的四五百,本科+碩士+博士,再加上30萬海龜(泛商科比例很高),我給一個粗略估計150萬左右(今年900多萬應屆畢業生,加上海龜和往屆剩餘超過一千萬,中國12個一級學科,經濟+管理兩個算六分之一,考慮到這兩個學科招生人數較多,我覺得150萬是保守估計,200萬也是有可能的)。這TOP3000多人能代表全國150萬泛商科畢業生的薪資平均水平嗎?恐怕不能。
解釋下數據來源:第一手資料是我自己收到的一些offer(答主是海龜碩,有美國工作經驗),第1.5手資料是來自我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其他應聘者的口述(基本都是海龜和復旦交大同濟上財的碩士),第二手資料是根據好友轉述同班或系裡同學的情況(復旦2015屆經院碩士)。可能第二手資料稍有水分,畢竟被轉述兩次了,但總體來講水分應該不大,因為很多人拿到相似的offer不好撒謊的。
(我只給出大概的分析,歡迎大家指出哪裡算的不對,我會及時改正,但數據肯定不是高度準確的,我不是統計局噠^^)
最後,給並不是真正熱愛金融行業,而只是因為覺得金融賺的多,高大上而來的應屆生潑一盆冷水:來之前,先問問自己能不能進入到150萬裡面頂尖的那3000人,如果不能,那你將得到的這份工作和高大上恐怕不沾邊,只是一份同樣需要你勤懇勞動,兢兢業業的普通工作。當然普通工作也沒什麼不好,世界上除了財富榜上的風雲人物,更多的還是普通人,普通人在哪個行業都是做普通的工作,不必得失心太重,好好學習,認真工作,踏實生活,孝敬父母,能做到這四點,就已經是一個很好的孩子了。
豬在沒壯之前一心就想著吃吃吃吃吃。。。
我是從THU的新聞系(本科)一步步轉型做金融的,在我工作以前,本科碩士都學得是跟金融毫不沾邊的專業。目前看來不後悔。在我看來,金融行業相比其他行業至少有這幾條優點:
(1)平均薪酬待遇顯著突出。這點或許是大多數人來到金融行業的基礎性原因之一吧,所謂看重薪酬,絕不是說我一味追求金錢,而是如果我的付出有較好的補償和回報,其實是一種正向的反饋和激勵。
(2)上升路線明確。沒有任何冒犯的意思,以新聞行業舉例,一日做記者,十年做記者,這樣的事情是常有的,而且很多其他行業亦是如此,或沒有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以2-3年為晉陞單位的一個路線。在我所處的投資行業,基本上遵循一個助理-經理-高級經理-副總裁-...-董事總經理-CEO等等的這樣一個序列,而且各級關係遵循明顯的歐美投行或企業投資部門的某種序列,這樣一個明確的體系的建立,給了有能力的人極大的安全感。(3)辦公、社交場合環境優雅。這點也是很多其他行業難以達到的。有多少畢業生嚮往top的投行諮詢那種頭等艙+五星級酒店+各種高逼格社交的生活呢。當然這不完全屬實也有一定包裝的嫌疑,但起碼說明這個行業的工作環境是較為高規格的。(4)工作硬性門檻不高,給轉型金融提供可能。說到這一條可能很多金融從業者要反駁我了,但其實金融這個行業真的從硬性技術門檻上,應該算不上技術類行業,這個行業追求的或許不是簡單的針對某個技術難題的攻關或苦練,而考察的是一個人的方方面面的素質,或許這種並非單一的評價體系,也是金融行業的魅力吧。(經常有人問金融行業是不是需要數學/計算機好?我認為基本的數字感覺是很重要的,但如果說非要講高深的數學功底的話,那是不必要的,除非做一些特別的工作,如量化崗)(5)尊重知識。金融行業是依賴著智力和個人魅力來運作的。綜合以上五點,我堅決轉型到了這個行業。其實單從情懷上說,很多其他行業都很能實現人生價值,比如說拿我的老本行說話,如果選擇做一名記者,「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雖說在國內的大環境下是戴著鐐銬跳舞,但在新媒體的時代,撰文以警世,何嘗不是追求到了人生的意義呢?但無奈我不喜歡簡陋,不喜歡麻煩,不喜歡文人意氣,不喜歡國內傳媒的從業環境,因此轉行。
再者說來,行行出狀元。說金融行業薪酬高,可是成名的大藝術家、大記者、大演奏家何嘗薪酬就低呢?所以說,選擇行業時也要看到自己的特質。從我的性格來說,自己確實比較適合金融行業的從業特點,那這一點其實我在上面是沒有提的,以上所說五條,只是從最功利的角度出發為大家提供一個思考的角度。從某種意義上說,工作是人的一種使命,在更高的層次去看,如何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社會價值,才是擇業的要義。
從事投資對我來說,其實是一個看世界的窗口,閱世間百態,覽世間智慧。在最靠近金錢的時候,或許也是人才能最為爆發的時候。人類的歷史也是由資本和金錢推動的。我也期待資本、實業和智力的聯合,從這個角度看,金融行業其實也真的是令人激動。1.隨大流,中國教育幾乎沒有給學生任何選擇自己喜歡方向的機會,也沒有培養學生興趣的教育,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適合幹什麼,能幹好什麼。既然不知道方向就選個時髦的方向吧,30年前是機械、20年前是化工,10年前是電子,5年前是金融,二十年來都是公務員最火。2.無奈的選擇,除了房地產和金融還有幾家賺錢的企業,而且還要不靠老子的關係就能進去的,金融辛苦,房地產也不輕鬆,不過這是屬於很少數的不靠關係沒有資本,憑個人本事能賺到錢的行業,雖然這個行業也很黑。不過想想石油、煤炭,電力軍工,立刻就覺得金融業就和純凈水沒啥區別。自己創業,說的好聽,中國自己創業成功率世界最低,你看到到現在的聯想華為萬科羨慕啊,你知道他們是踩著多少創業者的屍體過來的么。3.不是因為錢,至少不只是因為錢。名譽,地位,。。。中國人最愛面子的,公務員比任何行業都火爆。4.還是因為錢,在中國要麼有權,要麼有面,都沒有啊,那還不多掙點錢。。。
好是只看見了這行業的利。
弊端一點沒看見。
遇見這樣的人,我就十分支持。
總是激勵鼓勵他們早點進來。
因為你會發現各種適合或者不適合這行業的人。
比如。
有那種看見南牆偏要撞的。
也有那種看見南牆繞道走的。
還有那種看見南牆拆牆的。
更絕的是有把南牆佔為己有的。
金融圈只適合一小部分人,想進來看看嘗試一下自己的也未嘗不可嘛。但是能留下的不多,能混的風生水起的更少。水土不服的比較多。
很多人想進來,也有很多人想出去。
牆裡牆外,冷暖自知~水曰潤下,火曰炎上。在水火錯位的情況下,二者相離,不再相反相成,而是相互吞噬。實體經濟越冰冷,金融業的頂部越是高溫灼燒。因為大家受不了冰冷,所以想以燒烤來溫暖自己。
《塵埃落定》里有一段,大饑荒的時候敵對的藏民用最後一點力氣走到糧倉邊,轉上一圈,不是為了搶糧,只是想臨死之前離糧食近一點,心裡舒服。 可惜有人把這麼凄美的意境全毀了。
可能我的回答偏離了你的問題,但是當我看到題主的問題描述,腦海中想起來曾經看過的一部紀錄片,我們的留學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我的太陽。
這是紀錄片中的拍攝人物李仲生曾說的一句話:(也是我想說的) 我的潛台詞:搞學術,做研究,賺的錢不多,總得有人去做,我們的國家更需要的是高科技人才,他們的存在就是為了幫助我們平庸大眾,走向人類文明的更高峰的。如果有人看過這部紀錄片,相信肯定也會和我有一樣的想法。謝我本科同專業同學,祖國未來航天人才digger的邀請,講些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能給到一定的幫助,讓社會平和一點。
題目說到,不管學什麼專業的人都想進金融,那麼我就是此類代表。我本科碩士都是工科背景,目前在某券商研究所打雜,如果這個問題問我,為什麼我一個純工科背景要來金融,我也不是很清楚,大概就是 人云亦云吧。社會大多數人應該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幹嘛,選行業跟大學選專業一樣,就聽個名,聽聽無知親朋的建議,就去了。所以本行業為什麼不好我們心裡都有數,但是別的行業為什麼好基本都是聽別人瞎bb的,而且吹牛逼過於容易也過於有趣,所以導致很多人的觀點是建立在不靠譜的消息來源上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般30大幾歲的事業有成的「精英」人士,在跟在校生談人生規劃的時候,一般不會太多具體建議,都會說「琢磨琢磨自己喜歡幹什麼,適合幹什麼,就去幹什麼」,但那些剛畢業甚至還沒畢業的優秀學長姐,反而喜歡給人指明路,「工科已完,快考CFA」,「練練互聯網思維,來做產品經理」,依我看,好為人師者都是坐井觀天之輩,哈哈。金融行業有好的地方,主要三方面:一是在有限的可以量化的指標里遠超其它行業,比如薪資,和福利待遇(比如你問問實體行業要做到什麼級別才可以出門五星,而我現在打雜的部門應屆生進來第一年出門都五星);二是實在,我想每一個985工科碩士替導師干過橫向項目的都知道本該實在的工科有多麼不實在,金融界相比下真實不少,陸家嘴天橋上那些個不停亂跳的指標,那紅的就是紅的,綠的就是綠的。三是居高臨下,金融是服務行業,狹義來講是服務有錢人(金融行業裡面手裡攥著大把鈔票的是少部分人群,多數是服務這些手裡有鈔票的有錢人)的,廣義來講是服務所有行業的,一個大點的券商or基金基本對社會上所有行業有覆蓋,你一個工廠連技術總監帶一線工人三年磨一劍打造出了一個國產化產品,券商分析師聽半個鐘頭工廠CTO的「彙報」,做個結論:恩,這個不錯 or 這啥啊,這騙人的,隨後再給投資者傳個話,那邊點點滑鼠,然後這揣兜里的錢就比你整個工廠所有工人一年工資加起來還多了。
這公平嗎,我覺著這挺公平的,社會本身就是各司其事,警察、醫生、高中老師、農民,這些角色都比金融人士對社會的貢獻更大,也更不可或缺,好多人覺著不公平是非得把金錢當做唯一評判指標,再換句話說,金融行業的人真的比其它行業能力更強,更聰明嗎,哈哈哈我覺著是有一點的,想想中國這些凡是有商科而且商科還不賴的985,高考錄取分數哪個專業分最高,再看看同樣是以個別專業見長的高校,某某財大比某某電力大學高考分高多少。
最後,說兩句我自己的感悟,其它行業的人不需要覺著金融界有啥特別的,因為這個圈子太大了,裡面80%的人都是普通學歷、沒啥水平、沒啥本事、乾的活跟列印店的編輯沒啥區別、只是碰巧有個機會站在圈子裡有個名片而已,但其它行業的人也不要覺著金融界多麼浮誇就是騙錢,這個圈子裡還是有那麼一部分人拿命努力,一周純工作時間是你兩三倍,敬職敬業的值得敬佩的人。我不管最後選擇什麼行業,但我與工科已走遠,未來是不會有太大出席了,希望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的digger能好好科研,真正為祖國的航天事業繼續走在世界前列而貢獻工科學生的微薄之力呦!千百年來,金融都是最容易賺錢的行當,金融業等於拿著別人的錢無利息高槓桿做生意,比方1塊錢能貸出去至少4塊錢,然後躺著讓別人辛辛苦苦賺錢給你付利息就好。帶高槓桿風險很大沒錯,但其實發展到大而不能倒的規模,損失總可以讓全國的倒霉蛋給你分擔。這麼「穩賺不賠」的生意,當然不會隨便給你干呀。
1. 一個朋友說她做這個的原因是:減少溝通成本,增加幸福指數,因為和張口閉口都是星座啊水逆啊明星啊八卦啊的人做同事實在是太累了。(相對而言,和投行、諮詢、PE等機構的同事溝通起來可能舒服一些,或許是因為學習、成長背景比較相似)
2. 就我自身而言,原因是機會成本相對較小(或者說transferable skill set較多)。投資或許不是我最終的理想職業,很多人也像我一樣迷茫著自己到底真正想做什麼,但是當我找到「真愛」的那一天,相信我做投資所學到的溝通表達能力、商業談判技巧、待人接物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做模型和PPT的能力和所謂的人脈圈子都可以幫到我。
3. 直到我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之前,做投資可以支持我體面的生活,滿足一點小小的虛榮心,擁有高大上的工作環境,和給我向最優秀的人學習的機會。
舉個例子,我們做投資併購的時候,我可以二十四小時隨時向我們聘請的律師、財務稅務顧問、投行諮詢我需要知道的一切。給尚未畢業的同學一點建議吧:
除非你非常堅定的知道自己想幹什麼(或適合幹什麼),不然做做投行、諮詢、PE之類的工作挺好的。以前我也覺得,幹嘛所有人一定都要往投行諮詢里鑽呢~還有這麼多好工作。現在我覺得,如果你覺得自己足夠優秀,就去和最棒的人競爭,去做要求最高的工作,去賺最多的錢。就算最後發現不適合而離開,你也獲得了足夠的精彩(和錢)。
(我知道金融行業涵蓋範圍非常廣,但我理解題主想討論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所以我討論的也是這個部分)我覺得這和很多技術專業的學生宣稱自己適合做產品經理,並且尋找產品經理的工作,有異曲同工之妙……
推薦閱讀:
※用蟹八件吃蟹的步驟是什麼?體驗如何?
※初到美國的留學生如何控制體重?
※適合周末放鬆的「世外桃源」有哪些?
※擦眼鏡有秘訣嗎?
※如何抨擊自我感覺「太良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