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一款移動互聯網產品來幫助尋找失蹤的孩子?


@采銅提的問題真的是件功德無量的好事。其實 @Tristan也講得很好了。我也儘力補充一些我的想法。

項目的組織和資金來源:即使大部分人都是志願者,也最好有一兩個專職的人負責日常事務,保證項目的知名度和連續性。人員和網站伺服器等等肯定會產生開支的問題。下面提的幾點也只是冰山一角。

  • 如果是NGO比較成熟的國家,也許可以通過政府資助或者群眾捐款的方式來籌集活動經費,並保證收入支出的透明。在我國NGO體系還不太完善的情況下,也許可行的方式是掛靠在某個慈善機構底下,甚至某些慈善基金下面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來運作。
  • 慈善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儘可能多地做好事。如果有哪位IT界大佬願意在出技術出錢獨立開展這個項目,也未嘗不可。當然這位大佬是要有很多事情要權衡,包括下面提到的冒著法律和道德的風險的。
  • 這個項目最大的問題是法律和道德風險,所以律師之類的幫助也是少不了的(比如:丟失的孩子因為父母虐待離家出走,最後和養父母過得很開心,如果幫孩子找到了親生父母下一步怎麼辦?再比如:走失兒童照片上傳到互聯網,人販子也用這個平台,發現後殺人滅口怎麼辦?)

充分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在 @Tristan的基礎上補充。他的方案裡面有一個關鍵的難題,就是如何匹配和過濾海量的照片。一般的技術解決這個問題是不大靈光的,因為孩子長得快,換一個地方灰頭土臉的外人都認不清,而且還有手機拍照片質量和角度的問題,所以機器識別準確率會很低。但是——技術問題不一定要用技術來解決,我們嘗試跳出這個框框吧!

  • 首先,不要忽略了大部分走失兒童的家長的主觀能動性,他們的能量是巨大的!很多走失孩子家長甚至會辭去工作四處尋找線索,他們不會放過每一個蛛絲馬跡,更何況輕易簡單的照片識別!每天過一遍孩子面孔的照片流,對他們來講是完全可以的——歸根結底,他們辭去工作四處尋找,也只是一種效率非常低的搜索而已。

  • 其次,不要小覷了眾網友的力量。如果每個人拍照到疑似走失兒童的時候,能在手機界面上很方便地給孩子一些標註。除了手機自己標註的大致位置,還可以包括人工輸入的具體地點,性別,大致年齡,身高,口音,重要身體特徵,周圍環境照片等等。雖然只是舉手之勞,這也會極大地降低孩子家長搜索的量,提高匹配的準確度。
  • 還有,這個App下載下來以後,最好能產生一定的用戶粘性。比如說開一個小遊戲,讓用戶去給走失孩子的照片和網友拍到的疑似照片做匹配評分,評估每張照片孩子的年齡等等。
  • 甚至,適當的獎金制度也是很好的激勵。如果通過這個項目找到了一個孩子,那麼在每個環節中做了貢獻的網友,掛靠的慈善機構都應當給予獎勵。可以是一小筆獎金,也可以是一個榮譽證書。孩子家長出於感激(非強制)捐贈給這個項目的錢,可以定向用於這種獎勵。

再回到技術本身,通過這種機制積累的孩子照片匹配度和相關信息,可以作為改進兒童人臉識別技術的機器學習資料庫,為將來改進演算法和商業化打下基礎。這樣,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未嘗不是件功德無量的好事。

舉個太平洋彼岸的例子:美國也有類似的組織,比如下面的組織聲稱每天有2300個孩子被報告失蹤(當然絕大部分還是找回來了虛驚一場)。

他們甚至有人能夠根據這個死亡女孩的頭骨,重構這個她的頭部3D模型,幫助找到屍骨的家長。這顯然需要錢需要技術。做慈善談錢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要想持續地做下去,這甚至是首先要考慮的事情

題外話:美國1999年的情況是這樣子Key Facts about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Missing Exploited Children

  • 總計800,000青少年走失報告,平均每天2200個
  • 其中200,000個是家庭成員拐走的
  • 還有58,000是非家庭成員拐走
  • 最初的3小時是解救走失青少年的黃金時間:2006年的報告顯示76.2%被殺害的青少年是在最初3個小時被殺害的。
  • National Center for Missing Exploited Children救助的成功率從1990年的62%上升到97%,總共救助了191,179個案例——這應該得益於網際網路和數字照片技術的進步。

很遺憾,我們國家並沒有找到官方的統計數據(基數大,空巢多,也許數字會更高?),也無法判斷是否除了我們在這裡討論救助手段外是否還有更可靠的方法,以及如何去做能提高救助成功率。我想,有的問題並不是我們閉上眼睛就不存在了。


個人感覺這個不適合做成互聯網產品。

第一,失蹤孩子的父母相對互聯網人群來說比例太低,撐不起一個專門產品。所以目前看到的都只是大公司產品附帶顯示失蹤兒童照片,沒有公司會專門運營這類產品。投入產出比太不划算。

第二,會購買被綁架兒童的地區基本與發達城市絕緣,互聯網人群與綁架兒童的重合面太窄,找到的成功率幾乎為0。在微博發起的「隨手拍解救失蹤兒童」活動中,除了一大批帶親生孩子在城市乞討的乞丐遭殃,沒有解救出一個失蹤兒童。這個成功率會嚴重抑制用戶的積極性,也是浪費社會資源。

第三,即使對比照片發現面前兒童是失蹤兒童,用戶也無能為力,只能報警走流程,時效性太差。

兒童失蹤問題牽涉面太廣,我覺得不是技術問題能完全解決的。也許人體植入晶元技術足夠發達後,能減輕尋找成本,但是只要貧窮和發展不平衡的根源存在,這永遠是個社會問題。

————————————————————————————————

以「解救成功 拐賣兒童」為關鍵字搜索新聞,被拐賣兒童的買家都在河北、江西、河南、福建這些省份的**縣**鎮或**鄉這樣的地方。心平氣和問一句,這個產品設計極其簡單,實現也不難,問題是做出來後,如何覆蓋到這些犄角旮旯地區,如何驅動鄉鎮居民使用?你在北上廣深用到死也碰不到這些孩子啊!任何人都可以上傳信息的情況下,如何甄別有效和無效信息,如何驅逐噪音,人販子也可以看到所有信息的情況下如何有效保護被拐賣兒童不被轉移?以移動互聯網產品的特性,以上問題可以說是無解。

綜上,尋找和解救被拐賣兒童,目前最可靠的方案還是公安+被拐兒童父母+公益組織+攝像頭人臉識別技術+私家偵探一類人士結合起來,一邊打擊拐賣兒童集團,一邊通過傳統渠道秘密尋訪解救,成功率較高且符合實際。


這個軟體適合一個有持續小資金維持的小團隊利用業餘時間來做,是扎紮實實得來做而不是以做產品的思維來做,因為沒有那麼多資源與熱心好心人來幫你宣傳和使用——除非公安部親自出動。我想到的一些可行的方案是:

收集失蹤孩子信息方面:

1.線下主動給各地民政公安推送上傳信息入口,不管是網頁還是軟體;

2.後台訂閱谷歌新聞「失蹤孩子」關鍵字,自動抓取各大網站失蹤新聞信息,生成失蹤孩子信息,然後工作人員進行必要的糾錯。

收集疑似失蹤孩子圖片:

1.與各個社交平台比如微博,設置專用話題比如「#隨手拍流浪兒童#」之類的關鍵字,然後後台自動抓取此類關鍵字形成疑似失蹤孩子信息

2.推廣自己的專用移動應用來進行照相定位上傳

比對:

1.後台利用演算法比對骨骼特徵,目前骨骼特徵比對國內可能只有中科院自動化所比較有成效,不知在有關組織聯繫溝通下能否免費使用,如果不行只能用市面上免費的一些臉部對照,這樣比對成功率很低;

2.經過機器比對後的疑似圖片組,可以利用移動應用、社交平台來讓人比對回復,後台會在一段時間後自動收集用戶反饋,來進行一定演算法的相似度調整,如果過了某個值,就可以發出相似警告簡訊給工作人員或相關人員

其實,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這裡面數據挖掘需要很深。

對了,樓上一位同學說得很對,可以連接攝像頭對臉部特徵進行自動比對,不過這種資源在國內估計只在公安篩選犯罪嫌疑人時用,中科院自動化所在08奧運會時就給奧運安檢提供了這個技術。


1、調取全國的攝像頭錄像

2、輸入失蹤孩子的照片

3、系統進行形體識別和面部識別

4、找到失蹤兒童最可能出現的地點

5、後台自動簡訊通知家長和警察

6、全家團圓

只要你能實現。


已經有了,請參看手機騰訊網全線產品的404頁面,如下:

http://info.3g.qq.com/g/404

上圖:

每次刷新都會有一個失蹤的孩子的信息。


孩子為什麼會失蹤?因為被偷了,被偷原因是孩子本身的價值。

1、失去生育能力的人想要個男孩或女孩

2、流落各地的乞討兒,有邪惡的丐幫管理。

3、其他的就不一一列出了,有些去向太惡劣。

針對兒童的拐賣的懲罰太輕了,定罪量刑也低了。毒品相關的罪名及量刑都很重的情況下,都有人參與其中,拐賣兒童的利潤可比販毒,需要承擔的風險卻小的很多,暴利驅使,自然是年年抓,年年有。


鑒於圖像識別技術的巨大難度,鑒於人類不同年齡階段相貌的巨大變化,目前公安部推行的身份證採集指紋,已經在搜集大數據為這些事情做鋪墊了。

不知道小孩多大年紀適合按捺指紋,應該法定辦理身份證的時限,儘早讓小朋友們都進入指紋資料庫,甚至於後期DNA數據,儘快與家族數據關聯。

個人覺得,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開發個APP都做不成這種事,公安部主導才有可能。


好多大神分析需求和場景很詳細,我只想說,誰會專門下一個app,來專門尋找走失兒童用的?當然,不排除每找到一個人獎勵多少錢的方式還是能吸引下載。

但是,我覺得要做成移動廣告,插到各大app裡面的啟動頁展示,不是更好?就像美國的牛奶包裝盒上的走失兒童照片。


看了一下到現在為止的答案,感覺這樣的搜索還是相對低效。就算失蹤兒童資料庫成功地建立起來了,還是需要好心人:

  1. 付出大量的時間來翻閱失蹤兒童的照片並記住他們,這個其實並不容易,就我個人而言短時間都很難記住超過10個人的臉。孩子的臉的辨識度感覺要更低一些
  2. 在街上看到類似的要想辦法拍到孩子的照片。如果人販子就在身邊並不容易操作

我這裡有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想法技術上目前還不是太成熟,但在5到10年內還是很有可能成為現實的。

簡單地說,尋找失蹤的孩子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Google Glass應用場景。希望Google能牽頭大力推進這個功德無量的項目,不但能推廣Google Glass,也能挽回已經有點開始衰敗的公司形象。

具體來說是這樣操作的,首先Google Glass用戶(好心人,下同)需要下載一個尋找失蹤孩子的應用。這個應用會在Google Glass的後台運行,這樣好心人一出門應用就會試圖將視野內的人像匹配失蹤兒童的資料庫。一旦有匹配程度較高的發現,系統會立刻將失蹤者的具體信息通知好心人(顯示在Glass上)以便確認。例如性別,走失地點,現在年齡,是否有殘疾,明顯胎記等等。這樣一來,好心人的人即使在現場保持沉默(有可能窮凶極惡的人販子就在身邊),至少能在事後通知失蹤孩子的父母。

我本身的工作並不涉及人臉識別,索引和匹配。以我這個外行的理解,類似的技術應該已經成熟。我記得之前下過一個Google的應用,可以拍個照片然後Google就告訴你拍的是什麼。對於人臉來說,失主可以上傳孩子失蹤前的大量照片以便系統擬合更精確的匹配。

這樣的應用面臨的主要有幾個問題:

第一是流量成本,如果路上遇到任何人都上網匹配那麼流量會很誇張尤其在我們國家。妥協的方法我想了有以下幾種:

  1. 爭取獲得電信運營商的支持,這個軟體產生的流量一律免費
  2. 拍下照片的時候記下具體坐標,一旦到了WIFI的環境下一併上傳匹配。缺陷就是失去了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的機會
  3. 應用本身自帶離線資料庫,時空距離比較近的失蹤會預先存在Google Glass的快閃記憶體里
  4. 該軟體產生的流量由失蹤孩子的父母們來平攤

第二是法律問題,把路上遇到的任何人的照片都上傳到互聯網是不是構成侵權呢?稍微Google了一下,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這裡面構成侵權的前提是以營利為目的。那麼這樣一來,好心人就不能以營利為目的幫失主找回孩子,我估計會主動裝這個應用的人就一下子少了一個數量級。本人不是法律專業,也希望有懂法的能確認一下這一條是不是這麼解釋的。

第三是濫用問題,會不會A想監視B,於是就把B放到了失蹤人口資料庫里,這樣B的行蹤就會通過不明真相的好心人們源源不斷地彙報給A。說到這裡,突然有了一種細思極恐的感覺。Google

Glass本身的研發,會不會其實是稜鏡計劃的一部分呢。當越來越多的人帶著眼鏡到處走的時候,1984可以從實質上掌控每一個人的所有行蹤。


能不能和十字路路扣的監控探頭所拍攝的數據進行比對,人臉識別。一個外行人隨口說,見笑了


兩個問題可以判斷可行行。

問題很多,我挑主要的講。

1.如何取樣取證?

先確定如何判斷一個兒童,現有的比較有效的識別特徵是兒童身體的特徵,比如:指紋,DNA,虹膜,靜脈形狀,聲紋等等。

人海茫茫中,臉型等二維圖顯然無法準確判斷,特別是兒童這類發育飛快的人群。

所有特徵中,指紋無疑是最經濟有效的特徵。

1).失蹤兒童的特徵取樣;

一般情況是兒童失蹤後,父母才把兒童的老圖片提交。

如果父母提前幫記錄下小孩指紋特徵會好點?

2).被對比兒童(疑是失蹤兒童)的特徵取樣

懷疑某兒童是不是被拐兒童時,現在最容易做的拿起手機來拍張照片。孩子被拐很久後的此時,早已面目全非,不說你拍照的角度,清晰度,哪怕你拍的是和父母提供的照片同樣的角度,也不容易識別出來。

我覺得,拍下個指紋比拍下張圖片更實際。

對機器來說,指紋對比臉型對比更更更高效靠譜。

。。。。。。

2.誰來找回小孩?

必須有一個權威機構來保證執行,比如公安局。

假如公安局提供這樣一個APP,給我手機安裝

假如,某天發現一小孩,你有機會用手機一掃兒童的指紋,馬上聯網到失蹤兒童指紋庫,就可以判斷是不是失蹤兒童了。

如果發現是失蹤兒童,如何跟蹤這兒童的行蹤並完成權威機構對小孩的追回,這是真正費勁,和要好好設計的事情,涉及多方利益,就是錢和人力誰出?

。。。。。。


我覺得任何產品去思考具體形態和交互之前都需要明確兩點

  1. 用戶是誰?
  2. 如何滿足用戶需求?

  • 用戶是誰?

因為大家肯定不是想做一個自己幫人找孩子的產品,所以產品至少需要的用戶是兩種人

  1. 丟孩子的
  2. 幫忙找孩子的

  • 如何滿足用戶需求?
  1. 丟孩子的,不用說了,剛需
  2. 幫忙找孩子的,這個就一定要分析一下了對吧,畢竟讓人家費時費力總得有點原因。
  • 用戶需求

我們把這部分用戶定為16~60歲,不是很忙,比較熱心的普通人。然後去簡單分析他們的強需求

我暫時只想到這兩個需求,就簡單設想下如何滿足用戶的這兩個需求

  1. 由政府/公司/慈善機構出
  2. 由丟孩子的用戶出
  1. 一/二度關係中的名——朋友圈、微博好友等
  2. 廣泛社會範圍內的名——微博大號、電視、報紙等
  • 實現形式
  1. 錢,以通緝令/訂單的方式發出,展現孩子基本信息+丟失信息+價格。如果有其他機構出錢,則價格有默認值,丟孩子用戶可加小費。
  2. 名,嘗試與微博/微信/媒體合作,找到孩子後自動創建相關專題給用戶分享,每月創建英雄榜與合作媒體曝光增加激勵,產品內部建造等級積分稱號等。(『找孩兒達人』,聽上去炫不炫酷!)

具體的實現方式還有很多,多腦暴幾次一定會有更好(有趣)的方式。

P.S,如果真有人想認真做相關產品,我可以儘可能的提供產品方面幫助,無償。


--

自從幾周前看完《親愛的》,就像心裡堵了塞子,每每想起那些畫面都隱隱作痛。

糾結了好幾天,還是來決定答題吧。

咳咳,理性點,來分析:

其實,「尋找被拐賣的孩子」這個需求場景很特別,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

  1. 對於丟孩子的家庭,是個致命的剛需。他們會竭盡所能嘗試所有可能性,可以理解為這部分用戶的耐心幾乎無窮大。
  2. 因為「低頻次,但每一個case都是一個悲慘的故事」,所以幾乎註定這隻能是個公益項目,很難商業化,所以一個商業公司投入大量資源推進不太現實。
  3. 互聯網化程度低。因為以上第二點,同時被拐賣的孩子、拐賣目的地相對偏遠落後,所以互聯網並不能很好的touch到他們。

因此,一個沒有盈利能力、目標用戶互聯網普及程度低的項目,註定困難重重。

儘管難度極大,心裡那隻小鹿還是讓我輾轉反側了好幾個晚上,於是我還是決定繼續分析下去。

拐賣人口的數量,以下材料是我找到的比較保守的估計:

黑煤窯只是被拐賣兒童的去向之一,更多的孩子被賣到貧困地區家庭,或是被街頭乞丐作為博取路人同情心的工具,甚至走私到海外充當勞力或是雛妓。失蹤兒童的案件自八十年代以來就常見於國內媒體報道,近年來似乎有增多的趨勢。僅在2004年,中國公安機關就破獲拐賣兒童案件1975起,解救拐賣兒童3488人。讓中國父母感到恐懼的是,一旦孩子丟失,就不大可能再找回來。筆者在網路上沒有查到公安部門有關拐賣兒童案件破案率的數據,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個別統計做出大致的估算。據2006年9月《南都周刊》報道中提及的一份名單,在總共518名來自雲南、貴州和廣東的歷年失蹤兒童當中,經記者打電話一一核實,只有31名孩子已被找回。按照10%-20%的破案率計算,每年應有三至六萬名中國兒童失蹤,十年累積下來恐怕在二十萬上下。這其中當然包括不少離家出走的孩子,但相當比例還是遭到了人販子拐賣。

來源:http://learning.sohu.com/20070622/n250714976.shtml

粗略來看,目前全國被拐賣的兒童數量至少在幾十萬這個量級。

唉~。

對於這個找孩子的需求,我google到有以下常見方式:

  1. 附近貼海報,描述孩子特徵。
  2. 報警,依賴政府和公安力量。
  3. 父母們抱團,奔走各地探尋孩子。(電影里有提到)
  4. 網上發布信息,如寶貝回家(http://www.baobeihuijia.com/)
  5. 互聯網404公益項目(儘管美好,但仔細想想可以發現,其實很難匹配到)

樓上提了很多天馬行空的idea,即拍即傳、XX識別,好刺激好給力哦!

其實多數都是在自我YY。

如果想系統分析和解決這個問題,在我看來兩個基礎工作是必須先行的:

1. 丟失孩子的信息的結構化。

不僅僅是「姓名」「籍貫」這麼簡單,而是把一個孩子全面的數據拆解成可以單獨匹配的原子信息,比如{key=「右肩膀」 value="2cm傷疤"},一些獨特的身體特徵以便以後進行快速篩選。

如果可以,建議有人牽頭形成一套國家級的技術標準,對此類信息統一管理。

2. 全國,甚至全球信息統一收集,統一匯總。

這種信息匹配的項目,最忌諱的就是各自獨立,好不容易有人遇到一個被拐的孩子,在ABCD網站查了查,沒有找到父母。其實是在F網站。

同樣,需要有人牽頭兒,把全量的信息結構化後,匯總到一起,並統一分發的各個渠道。這樣,所謂的「XX匹配」才可能發揮價值。

(當然,這兩件事由政府出面做是最合適的)

做好了這兩點,然後才是【拓展渠道】和【如何匹配】的問題。

我簡單花了個圖,表達一下思路:

由圖所知,儘管404項目儘管看上去很美好,其實是挺不靠譜的。

有多少可能有線索的目標用戶(在鄉下、煤礦為主、一掃而過的路人)會仔細閱讀網站出錯頁呢?總結一下,我覺得如果想用互聯網解決問題,產品roadmap大致應該是:

  1. 標準化。從技術角度,將人得信息拆解到可原子匹配的大量欄位。
  2. 統一收集。用爬蟲也好,開放介面也好,將全網的數據匯總到一起。
  3. 分析情景,尋找合適的渠道push和匹配。

哦對了,我想拉人利用業餘時間推進以下這個項目,不知你有沒有興趣:

http://www.jianshu.com/p/fb76997b7b29

--


首先丟失兒童在沒人照顧的情況下能做到面部可以清晰辨認嗎?


類似美劇黑名單那樣皮下植入晶元


何必那麼麻煩,拐賣兒童判死刑絕對能減少99%。


作為一個警用平台來開發,比較靠譜

機制:

  • 全國聯網,集中父母提供的失蹤兒童詳細資料和照片,以報案號索引
  • 根據「失蹤日期」和「失蹤位置坐標」兩個核心數據,案發72小時以內的,直接報送當地公安、鐵路、民政等系統
  • 建立面向公眾的網站平台,一有新數據即自動生成並發布一條信息,訪問者可按地理位置和日期篩選,同時同步到微博等社交媒體
  • 允許懸賞(不提倡,但是也不能禁止)
  • 知情人通過平台提供線索,可選擇公開(相當於回帖)或不公開(相當於私信),無論走哪種方式,都通過簡訊,同時報送失蹤兒童父母和受理地警方


最先進的方法,出生時植入定位晶片在體內,失蹤了肯定能找到


這類的公益產品目前很難實現,其投入產出比很低,很難尋找盈利模式。而找人效率也是一個問題,需要一個很大的流量入口來帶動,說白了這類公益類產品,只有在技術非常成熟時,由互聯網大佬級別的公司來做,比如百度這類大公司 又有技術又有精力,可以支撐整個團隊在前期很長一段時間內不以盈利為目的可以發展,並以宣傳公司文化,增強用戶的信任度的無形價值為目的。


這東西就需要一個流量大的入口,而且得是人們在路上會用的APP上才能做。

比如新聞客戶端,聊天軟體,瀏覽器,地圖的啟動畫面,那些介紹自己產品的頁面完全沒必要,我都打開你了,你弄個大LOGO給誰看呢。等待啟動之餘,完全可能讓人突然想起來剛才貌似看到過這個孩子,然後有個提供線索的鏈接,填上時間地點,有條件的傳照片,或者孩子在旁邊就安撫住。


推薦閱讀:

古代的兒童有那些有意思的玩具?
怎樣教一個幼兒自己上廁所?有什麼好建議或方法?
兒童節要到了,想給3歲+的小孩買些不俗氣、而且有教育意義的玩具,有哪些好的推薦?
一家專註於兒童平板應用的公司是不是有機會?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玩「你來追我呀」的遊戲?

TAG:互聯網 | 兒童 | 公益 | 移動互聯網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