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TVB 劇質量越來越差,而且給一些演戲很爛的新人特別多的鏡頭?
最近在看On call 36小時2,裡面的實習醫生演戲真的好爛,一邊看,一邊吐槽。還有法外風雲,那個盧森堡律師事務所的男實習,女友被強姦那個,他是面癱的呀!忍不住要上知乎問一下!
要知道,好的演員不是遍地都有,樂壇都尚且青黃不接,電視圈更甚。
作為一個從小看TVB撈飯的青年來說,TVB盛世(演員和劇集質量)早就過了。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從當年培養出無數影后影帝到現在只能出「騎呢啡」的狀況,原因很多,現在的監製導演已經很少像以前那樣夠膽起用剛畢業的新人擔正,新人缺乏機會,舊人多數離巢(內地拍劇收入高啊),加上電視劇製作越來越工業化,製作跟流水線一樣,本來劇情和角色的塑造就沒多大亮點,加上很多新人都沒什麼歷練,哪來演技?你別說你口中那個面談陳智榮(人家本來是明珠台的主持而已),就算馬國明、楊怡你就不覺得他們永遠只有一個表情么……以前無線齣劇集,壹號皇庭、刑事徵集檔案等等經典劇集可以像美劇一樣出23456季啊,可現在,再火的電視劇都是一輯起兩輯止,第二部就開始變「二」了,製作班底流程化工業化迎合化,也不能全怪演員糟糕啊……謝邀。誠如吳小明所言,現在整個HK的影視圈包括音樂界都是青黃不接。試著回答下:1)觀眾群主要是師奶。TBB也不是沒有一些好的劇集,例如之前戚其義和周旭明黃金搭檔的天與地、心戰以及金枝2,可惜受眾多為小眾群體,師奶看不懂,收視率太低,如此一來廣告沒收入。拍多了腦殘劇有人罵狗血,拍點有新穎的東西出來,有人又罵看不懂。這個你讓人家怎麼做?又如今年還算好評的王祖藍自編自導的《老表,你好嘢》,以中港矛盾為切入點,算有新意了吧,結果還是很多罵聲,港人說這個抹黑了自己= =祖藍自己在weibo上都表示很無奈。所以,改拍一些狗血腦殘的劇情,師奶至少看得懂,有廣告收入,是最保險的做法。2)沒競爭。所謂鯰魚效應,需要良性的競爭才會帶動更好的創作。以前的三家拍劇的電視台:亞視、TBB和佳視三台鼎立,互相競爭,為了打擊對手博取收視率是貢獻了不少好劇。例如1985年,TBB拍攝的台慶劇《楊家將》真正是出動全台,全明星陣容!現今亞視奄奄一息,佳視早就倒閉,TBB一台獨大,拍得不好反正也是有收視的,沒壓力,當然容易不思進取。最近轟動全城的免費電視發牌事件,當事人之一王維基開辦的香港電視(挖了一堆TVB的二三線和綠葉)未被發牌。本來以為港視如果拿到牌,應該會給TVB造成一點威脅,如此可督促它長進。可是現在依然是TBB一台獨大,哎。
3)幕後創作班底青黃不接。先說以前劇為什麼好看,以前電視劇製作也是工業化流水線的。除了藝人的出色演出,當然還需要幕後一群監製和編劇的渡橋想創意才行。TBB全盛時期的監製如:李添勝、梅小青夫婦、戚其義、鄧特希以及很多金牌編劇現在全都離開了TBB,或是到內地謀生,或是往電影界發展。舉個例子,前面提到的王維基先生在招攬了一部分TBB的編劇後,為了讓他們改變固定的老套的創作模式,貌似是讓他們寫了部劇,拍了片段,然後請觀眾來看,當場評價。當觀眾把他們的片段批評得體無完膚時,他們才知道自己以前的創作模式(如網上出現的一些TBB體)已經老套了。
4)演員青黃不接。很多藝人要麼往電影界發展,要麼去內地賺錢(TBB的人工真得很低。雖然他們拍得內地劇很多也不咋地)。後輩的一些港姐,香港先生出身的演員徒有其表,鮮有演技。以前這些通過選秀節目加入TBB的藝人通常都有很長的鍛煉時間,佘詩曼剛開始也是被人批的。你看徐子珊也是從二三線開始慢慢做起的。而且以前有藝員培訓班,教藝人怎麼演戲,後來停了很長時間(不過最近又開始搞起了)。其實TBB在2000年時候,已經出現了小生荒,所以一些實力派做了綠葉很長時間的演員如祥仔、馬德鍾、謝天華才會順勢崛起。題主說得那位叫陳智燊,因為英文說得特別叻,從小在英國長大,在TBB的另一個台明珠台主持的時候特別受女性歡迎,再加上現在無線又是小生荒,就把他捧上來了。之前在《誰家兆頭無煙火》里做男二,我就不喜歡他,的確表情僵硬,肢體也僵硬= =至於是不是捧不起的劉阿斗,時間自會證明。下面放兩篇reference:一篇是林奕華寫的:一篇是這邊的媒體採訪三代TBB人:香港電視劇集已死,死於慢性中毒30多年,早於15歲已到無綫當編劇的文化人林奕華認為,落砒霜的便是一手湊大他的無綫電視。無綫數十年愚民政策,以單一沉悶節目培養一群不分男女老幼的師奶觀眾;若要重拾香港電視七十年代生氣,只有觀眾敢於向電視台說不。
「上堂時俾班大學生睇《輪流傳》,睇完問點解 家冇咁好嘅劇、點解當年會腰斷。」林奕華於新作《是《輪流傳》不是《輪流轉》》再讚揚這齣劇,劇本探討當時社會及人性,並有對比、借鏡等文學表現手法,導演演員都上佳。
1980年揭死亡序幕
他說電視七十年代剛起步,沒有規限,在周梁淑怡領導下的知識分子天馬行空,像以電影手法拍攝的譚家明《七女性》、許鞍華《CID》,或已貴為大明星的汪明荃及鄭少秋,可在十多集的《唔駛問阿貴》「集集演唔同角色」,演員觀眾都過足癮。
這些實驗性劇集或介紹電影的《蒙太奇》,毋須像現時般擠到假日,而是在黃金時間播放,「知識分子領導唔係精英化而係要多元化」。1980年是電視死亡序幕。「《香港八一》新劇種,彩色幻化《無雙譜》……」無綫該年大改革,每晚硬性發展兩線或三線劇,其他類型節目靠邊站;劇集內容重複,初期還有明星效應坐鎮,後來慘不忍睹。看重收視缺乏視野
「最大問題,係無綫劇要拍畀8至80歲觀眾睇。」他說無綫後來「會計師」主政,收視大過天,節目要簡單才可迎合所有觀眾,結果培養大批師奶觀眾,「師奶可以係一個廿幾歲男大學生」。
他認為英美日劇有本地電視最缺乏的vision(視野),除家喻戶曉的《Breaking Bad》、《Downton Abbey》,他舉例《半澤直樹》男角堺雅人另一套劇《Legal High》,「佢做律師,每集都打輸官司,但喺觀眾眼中佢係打贏嘅,喺人性上」。他說無綫愚民政策下,觀眾再不滿烹飪節目主持人只懂「哈哈哈」,收視也會升。他說只有觀眾敢於以行動來向電視台說不,電視才有前路:「係需要勇氣,因為我見到部份年輕人,好驚自己同人唔同俾人當怪物。」對於獲發牌的有線及now,及不獲發牌的港視,他斬釘截鐵:「冇期望,睇唔到同無綫有乜嘢分別」。
曾經為無綫做過「開荒牛」管理層的周梁淑怡批評近年的無綫電視劇「無要求」、慘不忍睹;15歲就在無綫任職編劇的林奕華聲言已不看電視,因為很多劇集有「愚民」效果;神劇《天與地》編劇周旭明亦自言長年不看電視。周梁淑怡和周旭明均認為,罪魁禍首是政府和整個廣播政策的問題;林奕華則呼籲大家都要對電視劇的質素有承擔。
《蘋果日報》訪問3代無綫人,包括曾任香港3大免費電視台的自由黨主席周梁淑怡、文化人林奕華、近年無綫難得一見用心製作的《天與地》編劇周旭明。
當中林奕華比喻一手培育他的無綫電視一直以砒霜慢性毒害觀眾,又指無綫數十年來的「愚民政策」,假設所有節目都要給8至80歲看,從而產生出既單一又沉悶的節目。他欣賞70年代譚家明的《七女性》、許鞍華的《CID》、杜琪峰和徐遇安的《輪流傳》等,「知識分子領導唔係精英化而係要多元化」。
對獲發新牌照的NOW和有線不抱期望的林奕華呼籲,觀眾要勇於行動,向電視台說不,電視才有出路:
「大家要有承擔,然後我們不要計較眼前的事,我們看得遠一點,可能才會有這些(佳作)。」
林奕華:大家有承擔 電視才有出路
周梁淑怡任無綫高層期間,曾經製作過《狂潮》、《民間傳奇》、《家變》等膾炙人口的電視劇,更培育出很多如今已是國際級的創作人材,提拔過王晶、甘國亮、許鞍華、杜琪峯、徐克等。
她批評現在無綫的電視劇沒有要求:
「那些製作人、劇本方面、題材方面,都沒甚麼要求...... 現在很多時我們看的那些劇,好像沒甚麼所謂似的,每個(角色)說話都差不多,那些劇本瞇著眼、誰都寫得到。」
她認為,慣性收視是才是無綫的致命傷:
「有時睇見啲電視劇,真係慘不忍睹,點解?冇要求呀……因為佢哋冇任何威脅、冇競爭令到佢哋要驚」。
為《天與地》寫下「This city is dying」名句的周旭明,直斥發牌風波如其他社會民生事件一樣,全都是由特首梁振英「攪屎棍」造成,他強調,「講到尾,要解決,又係要真普選」:
「要問自己,你仲緊唔緊張自己俾人剝削?定係宣洩咗,以後唔睇TVB,咁就算?」
前幾年雷霆掃毒、使徒行者、潛行狙擊都不錯,像馬浚偉、謝天華等戲骨已淡出TVB,當然,這不是說其它一線演的不好,而是演員好,但製作、劇本太敷衍。這就好像一個滿級的遊戲角色去PK菜鳥一樣,演員是力有餘而心不足。
這個跟TVB生產計劃有關,一年要拍這麼多劇,流水量必然降低質量。比如之前拍的幾部戲被TVB某上司批為拍的爛而雪藏!
前不久答主試著抽《純屬意外》《致命復活》《流氓皇帝》來看,發現劇情都「毛眼睇」。確實如一樓答主說的,全是拍給師奶看的。致命復活的看點就是兩個老戲骨,流氓皇帝第一集那太隨便的特效讓我想到90年代的TVB,只能痛心的關掉視頻。
所以說無競爭就沒有進步,這個問題值得內地和香港業內思考。不誇張的說,內地的網劇都比TVB好。從TVB引入《無心法師》就能看出,他們其實是在「求創新、求發展」的。但卡就卡在一家獨大,如今移動互聯網爆發的快,年輕人早已少看電視,用手機能過濾觀看自己喜歡的。這有點強塞給師奶,不管怎麼說,這個受眾群的飯票足溢了。
推薦閱讀:
※昨天看了《妖貓傳》,有點困惑,如何看待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愛情?到底是不是真愛?
※李安的卧虎藏龍中玉嬌龍對李慕白說要劍還是要我有什麼隱藏的含義?
※美國好萊塢為什麼不拍朝鮮戰爭?
※《速8》里開頭的時候,唐拔掉了渦輪增壓器的什麼東西,導致車子動力飆升,隨後起火?
※虛構作品中的主角能發現自己是這部作品的主角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