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徒步如何節省體力?
希望有各種情況的,比如城市徒步,登山徒步等。
本題已加入圓桌 ? 挑戰山野,更多「徒步」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為大家推薦一個非常有效能節省體力的步法!
休息式步法本是雪山攀登中非常重要的技術,在長距離山野徒步和陡坡拔高時,休息式步法也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在「消耗戰」中,它既能為你節省可觀的體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肌肉酸痛。
來看看怎麼做
當上坡的時候,將身體重心轉移到左腿上,膝關節保持伸直狀態。右腿向前邁一小步,不宜過大,伸直膝關節,身體重心轉移到右腿,這時左腿處於放鬆狀態。左腿邁向前,伸直膝關節,重心轉移到左腿,這時右腿處於放鬆狀態。循環。。。根據不同的情況,你可以調整單腿放鬆的時間。在不同的海拔,配合有規律的呼吸可以預防高反,例如一步一呼吸。
關鍵詞:重心轉移;伸直膝蓋;單腿受力
這種技巧需要稍加練習,開始可能會感到很彆扭,一旦習慣,就會有很大幫助。配合登山杖的「順拐」用法,能進一步緩解肌肉壓力。
為什麼要這麼做?
你可以留意一下平時上坡的姿勢,兩隻腿的膝關節全程都保持不同程度的彎曲狀態,這樣身體的重量多由肌肉承擔,當把腿伸直,鎖住膝關節,骨骼會起到支撐作用,腿部的股四頭肌和臀大肌會相對的處於放鬆狀態,而另一條腿因為不受力,在重心轉移的同時會有一段時間處於放鬆狀態。儘管這個放鬆時間很短暫,但在長距離上坡中,要向前邁出成千上萬步,累積放鬆效果是很可觀的,比猛爬一段然後氣喘吁吁的休息好很多。
「龜兔賽跑」誰會贏?
你的身邊一定有這樣的小夥伴,他們走的不快,步伐不大,但是耐力超強,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有獨特的體質,而是因為其合適的行走技巧。小羽本人體力並不好,就是因為掌握了一些技巧,才讓我在山野里能愜意的行走。
據說,珠峰登山者,每爬一步要休息近10秒,在高海拔氧分壓低,容易形成氧債,部分糖原在無氧呼吸下消耗。同理,如果走的過快,氧債增加,無氧呼吸會消耗過多的能量,因為相對於有氧呼吸,每消耗一個糖原,無氧呼吸只能產生約1/19的能量。我們在爬陡坡的時候,也是這樣,過快的步伐和過高的心律會讓身體的能量利用率降低,提前透支身體的能量儲備,不僅肌肉會產生大量乳酸造成酸痛,還有可能會導致虛脫、進而失溫。
休息式步法可以增加肌肉休息時間,讓你能有效規劃步伐與呼吸的頻率,降低無謂的能量損失,走的更長更久。
在消耗戰中,「烏龜」才是最後的勝者。
撰文:小羽
作者簡介:戶外探險作者、戶外科普撰稿人,山野紀作者,中登協戶外指導員。
擴展閱讀:
山野醫學:失溫,一種容易被「救」死的病 - 知乎專欄------------------------------------
關注專欄:走向山野 - 知乎專欄,從這裡連接山野。
只回答登山類徒步:
1:登山杖:調節長度,首先小臂與上臂保持90度平行隨後離地的距離就是需要調節的長度。方法適用於大多地方(ps:下坡長於標誌高度、上坡相反)
2:鞋:別一上來搞一雙登山鞋(高幫)請記清楚登山鞋的舒適性和透氣性還有重量絕對比不了越野跑鞋(也可以選擇多功能鞋或接近鞋)。同等距離山地徒步(不涉及登山:如海拔超過4500以上山峰)一雙帶有gore-tex的越野跑足以應付。高幫鞋的作用主要以:保護腳踝、腳趾、保暖、地形複雜區域……
總之山地徒步建議兩雙鞋3:背包:背負是第一要點,至於背負這樣來說、背上背包扣好腰帶第一檢查肩帶於肩之間有一到二指的距離就可。去買背包時最好量好自己的脊椎長度以便挑到最適合自己的背包(以上除開沖頂包、溯溪包、等小於45l的短距離背包)
4:徒步與休息時間調節:直接總結吧,行走40分鐘到一小時休息10-15分鐘(除開用餐時間)持續補水(喝水次數增加喝水量減少)………………………………………
5:懶得寫了………拜拜有一種登山步伐就是用來節省體力的,這種步伐最早用於高海拔攀登,平時登山時使用也很合適,要領:
- 放緩速度,一步一吸。
- 放鬆肌肉,直骨承力。
- 放鬆心態,勿拼勿急。
奉上一篇專業的文章,該文同樣刊載於微信公眾號「雪線之上」。
高山休息步,一種省力的步伐
雪山行進過程中的休息步。圖片來源:作者攝於玉珠峰南坡
高海拔登山與徒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它需要按照你能適應的節奏來進行。「高山休息步」,帶你找到節奏。
行走在高海拔的隊伍,無論是穿越漫漫長途,還是奔赴雪山之巔,有人身體不支是常見的現象。
在低海拔虐線生龍活虎的山友,在高海拔水土不服,判若兩人。
比如翻越貢嘎環線上的日烏且埡口:
760米的高差在3000米以下的山,走得哪有現在這般吃力,幾乎幾十步一歇。760米的高差也不是陡度上升,路在烈日下看起來更加漫長……
漸漸地我就慢了下來,腿像灌了鉛,喘著粗氣,呼吸開始變亂,胃裡一直在翻滾……(引用來源:山友「越華」發布的《消失在地平線——翻越日烏且埡口》)
再比如攀登玉珠峰漫長的雪坡:
我和小Z都是第一次攀登6000米級雪山。在平時走線時,小Z是山友口中的「戰神」,上山下坎,健步如飛,然而這一次,他卻無精打採的拖在隊伍的最後;而我平時有一個習慣,就是一直按照自己的節奏行走,不是最快的,但平穩地按計劃時間到達了C1……(引用來源:作者自敘玉珠峰攀登場景)
越華和小Z,都是低海拔的強人,卻在高海拔表現不佳,這是為什麼?
步入空氣稀薄地帶
當我們到高海拔地區徒步與登山的時候,缺氧將成為最棘手的事情,因為就路線難度和行程而言,高海拔並沒有多少改變,甚至更為簡單:
很多低海拔地區的徒步線路,有更難走的地段,比如陡峭的亂石坡;而高海拔地區由於少受風水侵蝕,往往比較平緩,山間埡口並不難走
無論是鰲太,還是船底頂,都有很多容易崴腳的難走路段。
天山與青藏高原地區的徒步線路,山地地勢都較為緩和。
很典型的高原埡口,平整而緩和,徐徐上升。
而就行程而言,比起低海拔很多地區動輒每日20公里的「暴走」,高海拔線路或雪山的行程都是比較短的。
比如玉珠峰傳統南坡登頂路線,從大本營到頂峰,不過5公里:
雪山行進往往路程不長。
高海拔帶來的最大差別,是氧氣含量問題:
空氣稀薄,氧氣減少——隨著海拔的增高,大氣變得稀薄,氧氣含量也就相應地下降。
不同地區氧氣含量大不相同。
海拔對氧氣含量的影響,無論在實際感受還是數據上,都是顯著的:
大氣氧氣含量隨海拔升高而急劇降低。
而氧氣含量與人體機能掛鉤。
精力「無限」,氧氣有限——人能夠迸發出的精力,可以讓旁人嘆為觀止,但是受氧氣含量的限制,輸出就會有一個上限,當氧氣含量急劇降低,這個上限隨之降低,精力再盛,也很難發揮。
面對高海拔氧氣減少的實情,我們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來適應。如果仍舊按低海拔的節奏來,就很可能會像越華和小Z那樣,體力不支,甚至高反。
這也就是一些山友常說的,在高海拔,要找到自己的節奏。
高山休息步,在行走中把握節奏
高海拔的節奏是為了適應缺氧而改變的,簡單講,就是得把節奏慢下來,慢的方式有很多,「高山休息步」就是其中非常有效的一種:
這種步伐相對緩慢,節奏穩定,與呼吸合拍,用骨頭承力,不會完全停下卻能夠提供可觀的休息量,較好地適應了高海拔的缺氧問題。
特別在高海拔長線穿越時通過埡口,或在攀登雪山時的漫長雪坡上升時,非常實用。
紅色的腿部表示其正在承受身體的重量。
用登山杖輔助「高山休息步」行走。動圖來源:視頻Kick Step and Rest Step
這個動作的要領拆分開來,有如下要點:
放慢速度——緩慢的步伐,可以讓你降低單位時間內對氧氣量的需求,增加氧氣輸送時間,從而形成持續的有氧運動,減少身體疲勞。
呼吸一次所覆蓋的步伐數量,減少一半,就是放慢速度的具體表現:
但是光放慢速度還不夠,如果步幅過大,也會相當耗神費力,調整步幅也十分重要:
減小步幅——長距離、大跨步,很容易讓腿部疲勞。因此,減小步幅,更有利於長距離的行山。
小步幅和大步幅對比圖。動圖來源:Walking Trips and the Rest Step
通過上圖對比,不難發現:
- 步幅越大,大腿抬起的角度越大,做功就越多
- 小步幅,更有利於維持行走的平衡
步幅變小了,肌肉卻一直在輸出,依然很容易勞累,行走中,還需要讓肌肉得到放鬆:
直骨承力——當我們上坡時,如果始終保持腿部彎曲,那麼肌肉就得不到休息。而高山休息步的精髓,就是用骨頭代替肌肉承力:
把大腿打直之後,讓全身重量沉入骨頭,這時候肌肉就可以獲得短暫的休息:
高山休息步基本動作要領:直骨承力。雖然只是一小下,但累計起來會大大緩解肌肉疲勞。
這樣行走的好處是:
- 用骨頭去承力,適度地放鬆了腿部肌肉。
- 每一步都給呼吸的調整留出了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用腿骨去承受重量,而不是用肌肉,這與平時山區行走過程中的方式是有很大區別的,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並練習這種發力方式。
做到了以上,呼吸不與步伐相配,也難持久,這也是「高山休息步」所強調的節奏所在:
勻速節奏——平穩的步調與呼吸,即保持呼吸與步伐的一致,能讓你在行進中「感覺不到」疲勞。
此外,人體熱量的產生及散發,都需要身體內部「燃料燃燒」供能,運動加快,過熱出汗是一種低效的輸出(因為產生了額外的熱量)。
因此,以一種勻速的,身體微發熱的狀態行進,是更好的方式。
但做到以上這些,還只是外在的技巧,心態也非常重要:
心態至上——「高山休息步」這樣的步伐,可能顯得單調、緩慢、重複,這也許會讓你感到士氣低落,這時若有其它隊伍從旁超過,則容易擾亂心智。
這時,你可以在腦子裡哼一首輕快的歌曲,或者默念一首你喜歡的有韻律的小詩。在隊伍行進特別慢的時候,在休息步轉換的間隙,甚至可以環顧下周圍的風景。
高海拔雪地行進,技巧與心態並重。
寫在最後
很多在低海拔顯得遊刃有餘的山友,到了高海拔顯得非常虛弱,這往往並不代表你的體質不好,體能不強,而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高海拔節奏。
而高山休息步可幫你找到節奏。它的精髓,總結起來是:
- 放緩速度,一步一吸。
- 放鬆肌肉,直骨承力。
- 放鬆心態,勿拼勿急。
進入空氣稀薄地帶,面對漫漫長坡,正視缺氧,合理使用高山休息步,用「綿長」代替「剛猛」,將助你成功完成目標。
緩慢上行在狼塔C線上的山友們。圖片來源:山友「丹增」發布的《那15天,我在狼塔溜達》
高海拔攀登「一步一個腳印」。圖片來源:dailymail
文編:滄浪濤/腰子 繪圖:寶
(全文完)
原創文章,文字圖片版權所有,禁止未經授權的轉載,保留一切權利
前面很多答主已經就徒步前熱身、重心、全腳掌著地、徒步節奏、休息、補充能量等這些做了回答,基本八九不離十了。如果大家還想知道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小驢TV」,裡面將會有視頻奉上。現在我說點大家不知道的概念。其實徒步有「休息步」這一說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們在徒步的時候,每上一步,後面的腳要伸直。只有將大小腿伸直,體重才能全部由骨骼徒步承擔壓力,讓我們的肌肉得到放鬆。 其實道理很簡單,伸直腿是符合了我們身體構造的一種狀態,我們想想我們是站著累還是玩著腰比較累啊。還有一點是,很多人說徒步需要大步往前走,但我認為這是不對的,我們需要按照自己的步伐甚至小步,怎麼舒服合適怎麼走。因為我們步子大了之後,我們需要更多地力量去平衡我們的身體。
1.小步高頻的前行(相對高頻)2.呼吸勻稱3.雙杖(可節約20%左右體能)
兩根手杖,一雙舒適而又適合場地的鞋,一個適合自己背負系統的背包,尤其是腰托那塊地方最為重要。
合適的鞋+背負較好的包+應付不同路段的小技巧。我自己的習慣是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負重,連地鐵卡不帶,乾糧的外包裝能撕就撕;事先查好補給點和水源點,不要帶地過多。其它方面大都靠途中觀察強驢以及討教而來,找最適合自己的小方法。
我是個戶外徒步的愛好者,今年已經出去走了好幾次了。對於徒步運動來說,是一個考驗耐力的活兒。因此想要考慮體力,得充分保證自己的耐力。首先,出去前的良好睡眠是非常必要的了。可別因為要親近自然,就雞動滴睡不著覺。出發前晚最好收拾好東西後,就提前入睡。盡量節省體力。再者,就是你背包的重量了。這是個直接的物理力。我覺著包里可以背一些簡單的食物,以補充能力為主;另外,水是最重要的。因為走下來,你感受最深的就是渴。兩瓶水是最低限度了。除此之外,最好盡量少在包里裝東西。而且你的包的設計也會影響你的舒適感,最好將前面的扣也繫上。用整個上身承重。最後就是最重要的了,想要節省體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勻速走。每個人都要找准自己的步伐和節奏。千萬不要著急,也別到處上竄下跳。勻速走下來,絕對不慢於你一會兒快,一會兒慢。這是一個登過珠峰,參加過陳坤的行走的力量的老人跟我說的。當然了,走一個半小時休息一會,緩衝一下也是有必要的。哦,對了,徒步要選擇風景秀麗、安靜的地方。這樣心情好,不急躁。所以我覺著,戶外徒步考慮的不應該是節省體力,而是如何有耐力。最後,祝你徒步愉快,身心健康!
1,有根好的登山杖。 2,走出自己的節奏,跟著節奏走。
說點大家沒說、非裝備、比較軟性層面的吧——
1、上坡時根據個人能力,適當降低速度;平路和下坡時不要減速,在前行中調整呼吸、休息、調整。
2、找一位
心怡的異性/有共同話題的同性/徒步風格相近者
同行,馬上充滿正能量,哈哈;如果沒有找到這樣的同行者,周圍也恰好沒有太美的風景,那可以思念一下夢中情人,分散身體勞累的注意力。
3、平時多鍛煉,比如堅持游泳,特別是連續長游,增強心肺功能,爬山自然不會太氣喘。
4、培養一顆勇攀高峰、永遠爭先的心。看著比較柔弱,但是在前行隊伍中始終想跑到前邊,超越1個、2個、3個……直到前方再無人可以超越,這就是我,永不放棄的我們!
補充@董海明的回答。我覺得在走的時候盡量少休息,因為每次我休息完開始走會覺得更累。另外,喝水的方法一定要注意。無論再渴,喝水只能一小口一小口地每次喝一點點,如果一次性喝得太多會讓人更加疲憊。
登山徒步的話:
1.調整呼吸,不急不躁,按著自己的節奏(最重要),不要追別人,不要忽快忽慢。
2.上山時身體略略前傾,下山時用好登山杖。
3.休息可以分小休息和大休整。一般小休息就站著喘口氣,或者把包放下來歇息一會兒,補充點水和能量,時間不宜太長。站著還是坐著,下不下包這個看個人,我是比較喜歡站著有時不下包。大休息一般就是吃午飯啊什麼的,可以休息時間長一點。
城市徒步。。。難道不是逛街?在城市的話累了就進店歇會兒。。。最重要的是要走出自己的節奏,永遠不要想著去追別人
再遇到坡度較大的地方時,可以走「s」形。可以減緩坡度,節省更多體力。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實用的方法。
盡量少帶東西,攻略上建議的裝備,譬如在PH和ABC這樣的地方,起碼有一半用不到.菜鳥徒步者帶的東西最多,資格越老帶的東西越少.我已經六十多了,下次再去就一小背包: 頭燈,LP,單反,筆記本等要乾的活,二千萬像素的手機都能包攬,關鍵在於自身的感受有多深.
推薦閱讀:
※去尼泊爾徒步ABC,需要做哪些準備?
※無保護攀岩是怎樣一種體驗?
※漂流的時候掉進河水裡是怎樣一番體驗?
※有多少人被侶行「誤導」?
※旅遊網站和超級俱樂部的主要區別在哪,是戶外俱樂部和旅行社的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