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90年代年引進了那麼多日本動畫?
經常能在網上看到「我的童年不是喜羊羊和灰太郎真是太好了,感謝XXX台。」雖然我不覺得現在的孩子從電視上看不到我們所認為的好的,良心的日本動漫就會使他們的童年變得多麼一文不值,但是不可否認確實在九十年代確實引進了大量日本動漫。我想請問這是有什麼時代或者政治背景嗎?
我很感激自己的童年能遇到日本動畫,我很小就思考人生,宇宙,一直對自我迷茫,但因為我不喜歡看書,大學之前幾乎沒看過多少文學,日本動畫相當於我的啟蒙老師,無論是音樂還是思想,最重要是我的的心仍然保持純真,沒有世俗的束縛。心靈和身體必須有一樣在路上,我家是比較窮的,家人幾乎沒時間帶我去旅行看世界,這是童年成長一個遺憾,但一個窮小子可以在一台小小電視里看到真善美的動畫世界未嘗不是一種補救,當你在一個精神世界十分匱乏的現代都市成長,身邊的人都是那麼醜陋低俗,你一定會身同感受。 我記得我第一次為動畫流淚應該是棋魂,佐為消失那集,那時我才小學,我真正學會了流淚!!!
Ver.2.0
問:西班牙小朋友、加拿大小朋友、馬來西亞小朋友、沙烏地阿拉伯小朋友都愛看的動畫是哪部?答:《火影忍者》
請看以下90年代引進動畫的國籍:《鼴鼠的故事》捷克,《巴巴爸爸》德國,《兔子等著瞧》蘇聯,《最後的樹袋熊》西班牙
中國並不是沒有引進美國動畫,歐洲動畫,紅色動畫,然而夠狗血嗎?夠民工嗎?夠小清新嗎?產量夠高嗎?引進成本夠低嗎?在世界上,日本動畫的地位就如同好萊塢電影的地位,其他國家只能選擇不看,不能選擇看什麼。美國動漫的強大源自美國文化的強大,而日本文化今日的強盛則更倚賴日本ACG的強勢。
對於引進日本動畫這件事本身。一種說法是「日本向中國販賣動畫片是為了用周邊賺錢」——純屬胡說八道,中國文化產品的盜版問題從90年代初就在和日本打口水仗,以日本公司的錙銖必較,毫無可能在這方面動心眼。此說最早是198X年人大常委建議停播變形金剛,後來被小學生們張冠李戴到日本頭上了。
更靠譜的說法是,作為日本文化援華項目的一部分。
聰明的一休,鐵B阿童木進來的80年代,全國學日本,不單動畫片,電視劇更多。在後來引進的日本動畫中,NHK系的佔了很高的比例,不光是名作劇場,福爾摩斯和藍寶石之謎可能都與此有關。
而大量日本動畫的湧入,不能完全視為日本動畫企業純粹的市場行為,更可能是和日本政府的文化援助基金有關。中國90年代引進的大部分動畫片都是地方台的手筆,與中央精神無關,外務省只看數字,日本公司也是賣個順水人情。
商業因素影響也有,因為業界幾大流氓恐怕不會放任熱門大作流入中國。Sunrise完整引進魔神英雄傳而假裝高達不存在,能清晰地說明他們對大陸市場的看法。(相對的,高達在港台就正常引進了,鋼破爛也有正常推廣)日本歷年的熱門動畫很少引進到中國,民工系列只有聖鬥士、北斗、灌籃幾個進入中國,更多的是子供番。
另外太空堡壘、星球大戰、戰刀騎士等購買美方版權的日本動畫也可以算是價格因素的一個佐證。
PS,90年代中國大陸引進的日本動畫其實並不多,很多如雷貫耳的經典動畫,是中國引進的,而不是中國大陸引進的,這其間的微妙,南方同學要偷笑了。你去翻翻歷史就知道了,90年前後是中日關係蜜月期。而且,相當一部分日本動畫片不是從日本引進的,而是台版和港版的再配音
最後,很多其實不叫引進,只是地方台買了一套動畫片在電視上播罷了。
你想想看,是不是配音都是台灣的,其實是從台灣引進的
我國的一切 都和政治有關
推薦閱讀:
※RE:0為拉長劇情而多次強行欽定女主,這種狀況應怎麼評價?
※《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中的人物評價是否兩極分化?
※日本電視動畫中有哪些經典的「丑」的動畫形象?
※2015 年 4 月新番動畫有什麼值得推薦的?
※《Re:0》多數人特別喜歡菜月昴、艾米莉亞還是庫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