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
問題比較模糊,我盡量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完整。刨去學歷、經驗等等,純粹的思想,就像人們常說的才思敏捷之類。可能表達的還是不夠清晰,大家自由發揮吧···
PS:對朝九晚五的生活感到渾噩,(不提時常加班)本來希望藉此問題對自身的不足、渾噩予以一定程度的彌補,結果引來了數人的嘲諷。好吧,這樣能體現出你們的優越感了吧?自詡有「思想」的人們
總的來說,這是一種緣分。強求不行
當人面對這個未知而廣闊的世界,表現出驚奇,他有兩種選擇:1、無視這種驚奇;2、追求真理
有思想的人,首先,必須追求真理。
所謂的「思想」,一般來說,你得有那麼點「哲學」。 哲學有很多個分類,形而上,倫理,認識論,邏輯,美學,等等,你得經常看這方面的書吧。
所以,有思想的人,必須有一段時間是「閑人」。另外,對某些東西,你必須有天生的敏銳感,比如:憐憫,比如悲劇,比如苦難,比如不平等,比如自由,比如歷史,比如數學,比如邏輯
當然,你光談哲學,那不行,那你多半會成為一個「窮光蛋」,成為窮光蛋之後,你活的時候,一般別人也不會稱你為「有思想」的人。
如何撐起一個有思想的人,你必須 1、廣博的知識面;2、懂得如何讓自己快樂;3、一定要懂得如何賺大錢
在這個時候,在你的生命中,必然時刻充斥著思考,而且你會不斷的寫作來記錄,你的人生也必然經歷了不如意,懂得如何讓生活變的更好。你大概已經能夠用自己的思想,賺到了一定的錢,並且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快樂,每一個決定和博弈都充分展現了理想和感性的光輝。
那麼,這樣,你就算是個有思想的人了是因為刷問題,而刷到這個問題的,嘗試著寫下一些觀點來與大家交流
首先我想回憶一下產生這個疑問的原因,關於有思想的問題,大抵起因於「我看到了有思想的人,他們很酷」,我的生活太過渾噩,找不到終極意義。前者,我偏向於認為是起於虛榮心,而後者的起因則是初步的自我意識覺醒。這裡開始說道自我意識覺醒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我認為被我們教育所抹殺的過程:對於大多數「貧下中農or工人」家庭出生的孩子,會有這樣的一個被培養的過程。家庭中父母都是文化斷代的產品,從上一輩開始就切斷了文化的自我認同,對人,對於世界的觀念都是出於一個斷層的觀念中。因而這一階層家庭長輩的教育模式之中就沒有關於自我意識的培養。這一點的缺失導致這一批孩子成長以後,會經歷自我意識覺醒這一過程。我到底是作為怎樣的形式存在於這個世界就是終極問題。
為了弄清楚問題,我們就會開始思考,看書,看電視劇,看各種我們所能搜集到的信息,來對比,測試。在不斷的試錯和思考中,最終確立一套行為和思考的規則。在我看來,整個這個行為的過程就可以被稱之為有思想。通過這個過程來確認自我,和我和世界的關係。樓主看到的有思想的人,我認為一是他們真正的考慮出,並解決了這些問題,因而他們不再困惑,活得很酷,這些有觀點的人的心理感受會很踏實,迷惑會少於空虛。還有另一種情況是只是看到了他人豐富的思想,並且鸚鵡學舌了出來。這樣有些人也看起來「很有思想」。我認為這也不是壞事,畢竟是對於思考的開頭,有了米,才能為炊。但是,如果是這種,需要做的就是更多,對比這些紛繁的觀點,選擇和進化,內化到一個自己能接受的程度,成就所謂「我自己的」世界觀的那一日才能真正被稱為有思想。
有了各種「觀」,一切都好辦了,你有了一切一切思想的基礎,就像一根擎天柱,你思想的體系會從這上面發源,你也可以嘗試修正和補償,不過總的一點,會開始有了不再空虛的感覺。剩下的工作就只需要你來思考怎麼把你的思考傳達給別人了。好的思考,永遠值得傳播,因為受益的不止是你一個,而且在傳達之中還能不斷的得到修正的意見,補丁越打越好,到最終就會促成「版本升級」。那個時候題主應該能感受到成為你所看到「有思想的人」的感覺。我一直偏執的認為,大多數人都是沒有思想的。在這個宣傳集體主義的國家,有思想變得更加像一種反動標籤,哎呀,這個人很有思想啊,哎呀,這個人很反動啊!但實際上,我們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直標榜著培養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家庭還有我們的生活無不在說,你要獨立思考啊,不要做別人的附庸啊!
但我一直~~~偏執的認為,大多數人是沒有思想的。如果大多數人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那麼也只局限於吃喝拉撒,每當一件事情上升到道德、精神或者一種原則般難以捉摸的東西上後,他們就選擇了相信大多數人的或者更加具有煽動力的,於是有了謠言,有了輿論導向,有了亂七八糟的遊行,有了扯淡的各種雞湯和偽科學科普。
我大一的時候也陷入過這種偽熱血的狀態,整天抱怨社會不公,抱怨他們的虛偽,抱怨國家體制的問題,轉發各種扯淡的文章,比如十二星座的必看,比如****。現在看來,那個時候真是閑著蛋疼了,一顆熱血的心配上不辨是非的思想,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被人利用。於是乎我也越來越體諒政府,體諒那些位高權重的人,他們的擔心,他們下發文件里說的話:希望熱血的青年學生不要被社會上的不法分子利用。 哈哈,值得一提的是,當初靠著這些熱血學生起家的人,現在居然會害怕這些熱血學生。他們明白學生的厲害,也知道學生只不過是一堆吃飽了沒事幹的附庸,尤其是大學生。
加之互聯網的發達,移動手機的普及,我們的生活好像充滿了謠言,微博上,朋友圈裡,空間里,還有各種簡訊轟炸,群里。如果自己看過每一條消息,你每天都能找到新的謠言或者偽科學。相比之下,謠言的危害更大一些,無知會傷害到別人,而偽科學,更多的是體現自己的無知罷了。就比如舉個例子!
————————————————————————————————————————————————————————————
為什麼中國有錢援助非洲而不援助農村?還有類似的問題:為什麼中國校車質量出問題了,中國還給非洲援助那麼多質量好的校車 ?以下是來源自知乎回答:
中國把錢給非洲不僅僅是扶貧,更是做生意。這份生意全世界都想做,但是只有中國做好了。經濟體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部分肥起來,周圍所有人都能沾到不少油。對非援助對於中國經濟有非常好的影響,這也是李克強總理為何多次提到「雙贏」概念。
中國對非洲援助的模式:
國企牽頭,援助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進出口跟上。現在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對非援助最大的國家,超越美國;中國在非洲的經濟影響力也在很大程度上超過美國。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中國把握著非洲經濟的命脈——基礎設施。中國公司在非洲的競爭力和大國企本身的性質密切相關。
為何非洲吞掉世界無數援款?因為都是授之以魚而非授之以漁的項目,什麼難民營啊無國界醫生啊,沒有人能夠解決最基礎的問題——缺水缺電,缺乏工作機會,沒有路物資運不進去。為何這些項目發達國家不願意做?比如一家私營企業要開一家鋁礦,來了之後發現,卧槽,好多鋁。我們開礦吧。逗你呢。沒有路,大型機械進不來;沒有電,沒法運作這些機械。這時,中國國企呼朋引伴的來了。沒有路沒有關係,我們修一條。沒有電沒有關係,我們修一個水電站。鋁礦開採完,我們順便再翻修一下你們的港口。這些東西都白送你們,只要給我們一段時間的開採權就好。
這就是中國在非洲的基本模式:用基礎設施換資源。
在這個過程中,
非洲獲得了許多核心技術,許多急缺的基礎設施,以及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中國人獲得了大量的低價資源,也給無數農民工創造了無數的就業機會;農民工把這些錢寄回國內的老娘,間接支援了農村建設。這叫做「把餅做大」,比把錢全部發給農村要好用的多。
—————————————————————————————————————————————————————————————————那麼再舉一個例子,很久以前我轉發的,無道之國,使國家富。這句話,當時我覺得就是鮮明的寫照,大家都窮的要死,物價還漲,工資不漲,稅收照收。每天國稅收入翻番,真是讓人眼紅。
實際上,物價上漲,稅收上漲,我們的工資也在上漲啊,只不過漲不過物價而已。而稅收上漲也是如此,正常現象,只不過沒人拿它和物價去比。我們用字面的意思去解讀這些現象,得到的只是造謠者想要的答案而已。
扯遠了,我在想,整天在空間等一大堆社交場合轉發一大堆沒營養,或者他們看來很有營養的雞湯文,偽科學以及謠言的人,他們並不是缺少吃喝拉撒的獨立思考的能力,而是簡單地說,沒有思想而已。他們習慣了傳播,而沒有能力思考,沒有能力自我反駁,也沒有能力去收集信息,辨別真偽。唉,我現在看到亂七八糟的東西,習慣性的先把發他們的人屏蔽了。久而久之,我的空間里就乾淨了不少,雖然有很多關於別人生活的寫照,我也覺得無傷大雅。
我可憐那麼一堆用別人腦子思考的人們,他們的價值只不過是放大事情的影響,就好像位高權重的利用完了,就該鎮壓了。
我們每個人的價值,都應該在我們慢慢學會獨立思考,學會相信自己開始。那麼即使自己思考的結論錯了,我們也不會後悔,也不會覺得羞愧,因為這只是朝著更好的自己發展的一個坎坷而已。與君共勉!如果你沒有偏見、沒有歧視,如果你是完全開放的,那麼所有環繞你的事物都會變得非常有趣、非常活潑。
所以,在你年輕時去注意這些事是極為重要的:
你要留心河上的船兒,看經過的火車、肩負重物的鄉下人,觀察有錢人的自大,那些傳道士、大人物和自以為是的萬事通的驕傲。你只要觀察他們,不要批判。你一旦開始批判,就失去和他們之間的關係,你就在自己與他們之間築起了障礙;如果你只是觀察,你就和其他人及其他事物產生直接的關係。如果你能機警地、敏銳地觀察,而不加以評斷,不做結論,你會發現自己的思想變得驚人的敏銳,然後你就能一直不斷地學習。不要讓你的偏見蒙蔽了你對事物真相的觀察;你只需要觀察,然後你會發現從簡單的觀察之中——對樹木、鳥兒、人們的行走、微笑等的觀察中,你的心就會產生變化。重要的是,你的心必須非常簡單、樸素,也就是說,你的心不能被特定的信仰、恐懼及數不清的慾望阻塞,只有這樣的心智才有能力做真正的思考、探索及發現真相。開放的心靈在於能夠以平靜之心不加評判地去經驗任何事物之後還能保持從一而終的敏感與澄凈,而滋養卻在潛移默化中悄然進行著。人內在的統一最困難的卻是心腦的協調,可是往往在人與人的親密關係中最開始也是最困難的就是處理自己怎麼繞過大腦去傾聽內心。靜靜的觀察,而不想去批判。每個人都有思想,你說的是成為有深度的人吧。
隨著閱歷的豐富認知能力的提高,苟能洞見事情的本來面目,對世界形成更正確的認知,就算是深度了。
多看書,多思考事物的本質,日積月累,就好了。
其實贊同謝平凡的一部分答案,因為出場CPU決定了一個人的天資,但是後天的」思維敏捷「可以提高,不過這裡的敏捷,不是在你面對陌生的問題的時候,而是盡量讓自己的邏輯清楚,很多問題的解決可以用邏輯來拆分,然後逐步解決。所以我建議樓主可以訓練邏輯。第二就是經歷,經歷可以親身實踐,也可以讀書,讀歷史、文學、哲學。大部分的問題都可以在這三者的框架中得到答案,對於科技這個部分,我只能說這種知識就像新聞,沒聽過就暫時沒辦法了。大部分思維敏捷的人都是邏輯思維清楚,或者貫通古今,或者答案非常有意境,比如曹植七步成詩(是七步么?).
有思想很簡單,但有獨立思想很難。
多經歷,多思考,多實踐,多積累
怎麼著也得每天胡思亂想一個鐘頭以上吧!當然每天看書也要一個鐘頭以上.至於才思敏捷與否, 那是CPU出廠設定, 後天訓練相當於勉強超個頻, 提升有限.
思想只是開始,你如果問怎麼去開始,我沒法給個確實答案,個體區別很大。。試試去開拓眼界,這個眼界不只是人類社會的,而是整個世界的。圖書大廈是個好地方多經歷,積累不同的經驗感受。根據每個人個性不同,這個階段長短也不同。但經歷的同時注意自己不要被同化,融入外界的同時保持自我。這個太抽象了是不…貌似不太合適啊。。還有就是不要怕一個人呆著。一個人時就玩電腦玩手機,發簡訊,不幹點兒什麼跟外界有聯繫的事就不舒服…總這樣也沒法安靜思考啊。
或者過一段讓自己很閑的日子試試,當然每天家裡蹲是不行的…
以上是我能想到的了,可能只適用於自己這種性格的人。沒辦法,這就是局限性。想做一個獨立思考的人,先從多個角度和立場去思考問題,這樣你會得到很多答案,再去思考,再得自己的一些理論(不是結論)。
少看手機,多看看書,看看名人分享自己的成長、成功、感情、價值觀和社會觀。很多事情,想多了就通了,
有感於樓上「匿名用戶」,「從當下做起,刷知乎別只看不說」近期正經歷「亟待提高」階段。一路乖孩子、好學生走來,畢業工作一年發現自己居然沒有思想,壓根不會思考!立下目標:1.凡事要儘可能多想,多問為什麼2.每天給自己安靜的時間,反思3.學習去了解事物的實質
1.思想的結晶:大一統,超弦,標準模型、
2.名人傳記:憑什麼他們能想這麼多
3.知乎:看看他人總結的方法
4.自己去思考怎麼變得有思想
想到以前老師的畢業留言:「不要讓自己忙的沒有思考的時間」,思考是一個好東西,它會給我們答案。
愛生活愛讀書的博客愛生活愛讀書_新浪博客這個作者寫的挺不錯的,可以借鑒一下。有思想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沒有一個具體化標準化的答案,對於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幾歲的孩童,一個經歷了四分之一生命的年輕人還是相對有思想的。總之,要讀書,思考,交流分享,實踐都是培養自身獨立思想的好方式。
尤其是在這個媒介化的社會,我們放了太多的精力在輸入信息當中,不帶過濾的。
反骨。
每天什麼也不做就望著窗外。
你這麼做而不是這麼想的時候
從當下做起吧,刷知乎別只看不說
推薦閱讀:
※那些比較小眾,又可以影響到人思想的書,我的意思是可以在一定程度改變人生觀,價值觀的書,有沒有推薦?
※最近看了南都周刊對大張偉的專訪,上面說大老師全程12次提易烊千璽老師,想探討一下這個年齡差巨大的緣分?
※中國現在還需要思想啟蒙嗎?
※手持設備移動終端閱讀型軟體產品的終極形態是什麼?你所說的形態是將益於未來或現在的什麼技術或思想?
※如果傳統文化復興(在這裡僅討論儒家,謝謝),誰的思想會更受到推崇?王陽明還是朱熹?二者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