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懂技術的產品經理如何把技術和產品完美融合?
關於這個問題,你可以看看90年代喬布斯的論述,《喬布斯談軟體、技術以及網路的重要性》(原文包括英文原文) Steve Jobs on programming, craftsmanship, software, and the Web:以下摘選:
計算機是提高人類能力的輔助工具:喬布斯在《科學美國人》上看到了一個關於各類動物行走一公里所耗的能量的比較,人類處於最下面的1/3,但在使用自行車時人類的效率是其它動物遠遠比不了的。「人類創造工具,而工具能顯著提高人類的能力。」喬布斯說道:「我認為計算機會是最能提高人類能力的工具之一,至少是歷史性的!這是我們至今發明的最神奇的工具!」
計算機編程對認知能力的重要性:喬布斯被問到他和其他蘋果早期員工對個人計算機編程的看法:「我們並不需要實際地做什麼,我們用它來反映自己的思維過程。」「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為計算機編程,這會教你如何去思考。計算機科學是自由的藝術,是所有人都應該學習的。」把公司交給好的產品人運營:「當你壟斷了市場,銷售和市場人員會變成公司真正的操縱者。產品人會因此離開公司,公司也會漸漸忘記那些傑出的產品是出自誰之手。Xerox PARC的研究人員通常稱呼運行Xerox 的人「元首」,他們對計算機以及計算能做什麼一無所知。」技術的重要性:「我離開後真正傷害蘋果的是John Sculley又出了大問題,這個問題——我也見過別人這樣——是認為偉大的想法是成功的90%。如果你只是告訴別人:『這真是個好主意。』他們可能直接走了,然後把它實現。但問題在於,(你並沒有注意到)好的想法和好的產品之間還存在著巨大的技術隔閡。」軟體對於1995年開始發展的計算機工業的重要性:「我們開發軟體的方式並沒有成為革命,至少在過去20年里沒有。但是軟體已經滲透進我們當前所有活動中。軟體將是我們的社會的主要推動者了!」關於網路:「這是我們最初的夢想,計算機不再是用來計算的機器,而變成了交流的工具。隨著網路的誕生,這一切都變為了現實。我認為網路對於我的社會有著深遠影響,網路將成為決定性的技術,並將帶來計算的『社交時刻』!」品味的重要性:「我們人類最快的發展方式是因為能把最好的素材整理到一起分享,然後每個人都因此更好地成長。如果我們能正確地將計算機往正確的方向推動,它將能發展地更好!我想我們已經有好幾次機會這樣做了。」但你怎麼知道是否在將計算機往正確的方向推動?「歸根結底,取決於你的品味!」
先忘掉技術,考慮產品空間;根據產品空間,考慮技術空間,修正、融合。
廢話展開:
技術是服務於產品的,而不應該被技術束縛。所以在產品設計之前先忘掉技術,回歸用戶體驗、用戶需求、人性等本質來思考產品:做什麼和不做什麼、怎麼做等問題。確定了上述問題了,再來考慮技術該如何取滿足產品設計,再技術受限的情況下(這種情況其實不多,更多的是開發資源受限),考慮產品設計的改進和妥協(別說妥協就不是個好產品,這是扯淡)。同時在產品落地階段,要把「懂技術」當成一個工具,成為推動研發和項目進度的工具。
注意:技術永遠是個工具,服務於產品的。
我是來唱反調的,希望不會被隱掉(ˇ_ˇ)
我覺得您首先需要忘掉你懂技術,然後再開始做產品。說老實話懂技術除了不被同行以及自己的苦逼程序員忽悠外,他是阻擋產品經理前進的最大障礙。
特別如果您是程序員出身,剛轉到產品經理或者是想自己創業,請專註於產品二字,而不是經理。
技術是什麼,技術代表著理性,邏輯,嚴謹。帶著這種條條框框,您只能做一個你思想能觸及,能證明的產品,因為你的理性面早早地給你定性了——有技術思維的存在,你的產品變成了一道乾枯無味的證明題:因為這樣,所以這樣。你的產品可能很難找到靈性:技術同時也代表了死板。
此外,懂技術的產品經理往往在項目最關鍵的初期,因為各方面的資源不足,容易產生我要衝上前線殺敵萬千的想法。這種在其位不思其職的做法,對產品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即使你克服了上面兩點,就我個人而言,調試程序比調試人簡單太多了。代碼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人的話永遠沒有對錯。
最後還是打太極,忘掉你所有的buff,把你所會的都忘掉,專註於產品二字便可。做互聯網產品,是需要使用技術的。也即是說,技術是產品的一部分。
如果按問題的字面表述來理解的話,所謂「技術和產品完美融合」,其實就是產品應該選用什麼樣的技術的問題。作為一名產品經理,用戶的需求是基本出發點;因此一味地追求技術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創造性地使用技術,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譬如說「雲計算」,作為當前輿論的熱門,其實在大眾眼裡並沒有一個真正精確的定義,而且各家服務提供商提供的平台也是五花八門。那麼當產品可能應用到雲平台時,產品經理首先要理解雲計算這種服務性技術的本質,其次能夠結合用戶需求對這種技術進行評估,最後要結合成本和風險等因素做出決策。
通常而言,有技術性的產品經理要對熱門和常見的技術領域做到初窺門徑。至少要了解某項技術的特長、局限和規格,才能面對實際問題有所取捨。而技術性產品經理最常犯的錯誤,還是把技術性的方法論和思維習慣應用到了產品設計中去,跳不出自己對自己的桎梏,導致用戶體驗質量不高。
因此同樣作為一名懂技術的產品人,我覺得對技術的正確態度就像《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教導張無忌的那樣,把所有「招式」都忘了——無招勝有招。靈活,應變,對技術能夠拿得起放得下。
懂技術的PD能夠更好的和團隊裡面的技術人員交流,得到他們的尊重。也能夠在初期以較為嚴謹的技術概念去把我產品的功能是否有實現障礙(當然,這個可以交給技術項目經理來做)。但是一些工程師的思想,如對技術效果的完美追求在產品實現過程中往往是阻礙,因為很多技術效果是不符合當期市場預期的。總得來說,可以提升自己的檔次,更好的帶領產品團隊(特別是裡面的技術人員)。但需要謹記市場的原則(比如二八原則),不要過於追求一些技術實現。
懂些即可,但絕不要太多。因為 產品經理需要技術的部分,主要在於開發成本和周期的衡量,你完全不懂肯定不行,但不是要你去解決具體怎麼實現,寫代碼做圖片自然有比你更專業的。
技術人員出身的產品經理,我就沒見誰玩得好的,大多是做出一堆工廠貨,除了自己根本沒人明白的東西。1,就你問題中的「完美結合」請放下技術的追求卓越,在絕大多數公司,產品不需要追求自己的完美,這帶來的往往是傷害
2,學會相信別人的專業,程序員經歷是提供了你一個思維模式,而不是叫你寫代碼,所以既然做產品,就不要寫一行代碼,要清楚分工
3,我周圍技術做產品,失敗案例居多,如上兩條是死因最多的
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做好產品生命周期與體驗的平衡
懂技術的產品其實優勢蠻大,對一些新技術的使用上可以更有把握,而不是天馬行空盡想些不切實際的東西來,還可以更清晰實現難點和性能瓶頸在哪,把握好度,規划出最合理最高效的需求。
推薦閱讀:
※如何實現每天定時發送郵件?
※如何寫好一個產品的體驗報告?
※互聯網圈外的人,如何通過業餘時間了解互聯網,培養互聯網思維?
※如何評價余佳文對近期質疑的微博回應?
※快手為什麼不做分類或者頻道,背後有著怎麼樣的產品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