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偷雞腿媽媽送娃學鋼琴?
見新聞
這條新聞太有意思了!也太特殊,關注點太多,我來一一剖析。
家裡孩子生病沒錢治,生活拮据到偷東西的地步,的確令人唏噓。不過,恰恰因為這位母親偷東西被抓現行才曝光了家裡的困境反而得到了社會捐款,這種方式這種途徑會不會讓貧困家庭覺得我窮你們就理所應當該幫我?社會理所應當該捐款?社會不捐款我就只能偷東西,我也是被逼的不能怪我?更讓我吃驚的是,日子都過成這樣了,還能一個月花三百學琴?現在藝術學習都這麼重要了?更無語的是,剛才看到下面一條答案的截圖發現評論區紛紛討論這個課費是否划算,甚至還有打廣告的,人間百態啊……
我不敢去指摘這個母親的所作所為,我怕被口水淹死,但是必須要說的是,孩子的夢想多了去了,都能滿足嗎?按這家庭生活標準,基本教育都成問題吧,學鋼琴就那麼必要嗎?兩個孩子的病是靠社會捐款維持的,也就是說,命都難保了,還要學琴?這代價也太大了吧……
換個角度,藝術是精神食糧,飽暖思淫慾,你只有基本物質生活達到標準你才有心思去在藝術的海洋里遨遊。當然,有一點除外,那就是這個孩子是個藝術天才,那當然不能埋沒,必須學,不然真是損失了。可按新聞上說,一個月三百,看得出老師收的夠便宜的,這麼便宜的老師能是什麼樣的水平?如果真是天賦異稟,又是這樣的家庭,一定會有渠道減免她的課費。想找個音樂學院的專業人士教授也不是難事。
別認為我站著說話不腰疼,我是有親身經歷的,幾年前帶了一個盲生,免費的,女孩長得很漂亮,很懶,家長也不上心,帶的稍微有點程度了,在一次比賽上拿了個獎,分分鐘被媒體盯上,又是採訪又是造勢,其實孩子家條件不錯,應該說房產數套吧……另一位盲生,不是我的學生,比較刻苦,家長上心,琴行立刻送了一架琴,更不要說收學費了,還免費幫她開演奏會,現在進大學了,也是免費的。
按現在商家的敏銳度,能有這樣一個人才你以為會有人收她錢嗎?所以其中原因那就只好各自揣測了。
我見過太多人,小時候多麼想學鋼琴,各種原因沒學成,工作後賺錢了再找老師開始學,我覺得很好,並不遺憾,生活,誰苦誰自己知道。300元可以一個月上一節課,這個價格的老師還不錯,租一台琴,每個月也就幾百元,這是我能想到幫她的最好辦法了,我也希望每個人都能接觸音樂學習音樂,但是別因為錢少而找一個半吊子老師,養成不好的習慣以後再改就難了。
另外讓孩子感受音樂藝術不一定要學樂器的,網上有許多免費的公開課一樣可以學習音樂,認識藝術。又一個底層媽媽刷屏了,鋼琴和留學是鍵盤俠的G點?
去年兒童節刷屏的偷雞腿媽媽,今年再度刷屏:她分類垃圾一個月1500元工資,拿出300來讓大雙(有腎病的養女)學鋼琴。於是群眾吐槽了:
1、先溫飽再想其他,還要學鋼琴?想多了吧。
2、一個月300塊學3次的鋼琴,那是什麼低水平?不留下一堆後遺症么?3、學鋼琴是中產階級的智商稅,偷雞腿媽媽該先給孩子養好身體,學什麼鋼琴?
偷雞腿媽媽的爭論比澳洲環衛工送女兒澳洲留學考7次雅思少:
因為偷雞腿媽媽送娃學鋼琴沒有動用捐款(捐款都是專款專用治病的),沒有借貸,只是在生活費里摳。不如環衛工女兒去澳洲的噴點多:
網友批評環衛工女兒:
1、自己工作賺錢,考多少次雅思都行。啃父母的老,還要考7次,這是敗家是不孝。
2、留學澳洲多貴你知道嗎,留學之後又留不下來,讓父母借貸這是對父母敲骨吸髓,投資回報率太低。3、難道女兒不應該考中科院的碩士博士,花更少的錢,不給家人負擔?
另外有若干牛人出來現身說法7次才考出來個6.5實在不是讀書這塊料,順便曬出自己的雅思成績單。環衛工夫婦月入六千送女兒澳洲留學,就怕你自己早早放棄人生,還嘲笑別人掙扎
留學和鋼琴似乎是鍵盤俠的G點。活脫脫趙大官人跳過來給了阿Q一個大嘴巴:「你也配留學,你也配學鋼琴,你也配?」
只要你要,只要我有
在報社工作的時候,我上班早,正是清潔工阿姨打掃的時間。這個北川的阿姨手腳麻利,手一伸就把桌面上的廢紙摟進捆在身上的垃圾袋,易拉寶可樂罐放進背包,另一隻手抹布一抹,桌面乾乾淨淨。
她熱汗滾滾,空蕩蕩的編輯中心變得整潔乾淨。然後她叮叮鐺鐺地匆匆離開趕去另外一家,每天12個小時的工作換得四五千塊月薪,再加上賣易拉罐和礦泉水瓶子的錢,比三本大學生起薪高。
阿姨邊幹活邊打電話,我們漸漸猜出來她的家境。
推諉的電話是老公打過來要錢的:「你哪曉得在成都喝水都要錢,吃碗面都是十幾塊!下個月房租還不曉得在哪裡拿。」
豪氣的電話是兒子打過來商量志願的。
兒子臨近高考,想讀師範減輕家裡的負擔,又想考軍校省學費。討論了若干輪若干個早上,她翻來覆去大聲武氣地說:「哪個說的家裡頭缺錢哦,我在成都錢賺得飽和得很(方言:賺錢容易的意思)你就是讀博士我都供得起你。」
那年夏天,北川阿姨做清潔時塞給我一個紅糖饅頭,宣布:「我的娃兒考上航校啦,等他讀書出來就可以去開飛機!開飛機的工資高!」
山村的孩子考到航校,或者是考到任何一個大學有多麼的不易,若干年前我曾經體會過。有一年到鄉村出差,借住鄉村中學的教師宿舍。這宿舍是一個教室用篾條隔出來的一長條,剛夠放下一張床和一個條桌。所以老師前教室後寢室,下床教書,上床睡覺。
天還沒亮,我在潮濕的被褥里被嘈雜的讀書聲驚醒。這讀的是什麼天書?
在被窩裡琢磨了十多分鐘後我恍然大悟:天啦,原來是英語啊!
牛學是否迷?那就是New shoes for me啊!
這沒有任何起伏,用鄉音一字一頓讀出來的英語,只有這教書的老師和他們同班同學聽得懂,英國人美國人都聽不懂!那一刻我簡直崇拜中國高考英語不考口語,不考聽力,就和完形填空閱讀理解死磕的設置。
過去我們一直吐槽這是學啞巴英語的愚蠢制度。
其實,這制度的設計人是天才啊!他洞察了教育資源的分布不均勻,中國的地域差別那麼大,不考口語聽力,那些鄉村的孩子才有幸和大城市裡有磁帶有語音教室有外教的孩子用同一套考題來選拔。
他們雖然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但是還在同一個賽場。只要還在同一個賽場,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就不會把孩子留在家裡做農活。他們的孩子摸著黑走過田坎來讀書,讀著很可能一輩子也用不上,外國人聽到也聽不懂的外語。但是,萬一走得過高考的獨木橋,他們可以走出父輩最遠去到的縣城,去到省城、京城。去看父輩沒有想像過,沒有觸及過的世界。
從下往上看的世界不是同一個世界
偷雞腿媽媽和環衛工媽媽的槽點相似:上一代困在衣食住行,活得捉襟見肘,卻超出能力地為孩子嚮往的鋼琴和遠方買單。
可以想像:
大雙拉著媽媽的手:「同學們都學鋼琴,我也想彈。」
媽媽另一隻在兜里暗搓搓幾張鈔票「那我們就學!」
媽媽不懂,學鋼琴的背後需要什麼樣的經濟實力支撐。
鋼琴要調音,每次上課需要先還課。大雙課後是用厚紙板練習嗎?她們爬上城市角落裡某個顫抖的樓梯,付10塊錢費用,在個個音符都不準的鋼琴上彈上一小時。她們選最低的價格,一對十的上大課。1500元在中產階級看來是一套蘭蔻兩隻雅詩蘭黛的口紅。在偷雞腿媽媽看來是一家三口的衣食住行,還夠讓大雙學個鋼琴。鋼琴這手藝,300元一個月應該夠了吧?
「媽媽,我這次雅思還差分,但是我還想考。要報班。」
「你考去,缺錢不,我給你打。」
環衛工媽媽不懂女兒可以考中科院的碩士,享受補助。她不懂女兒即使拿到學位,也難以在澳洲拿到工作簽證,她看不懂澳洲457簽證已經關閉的新聞。不明白這意味著靠工作留在澳洲基本成為泡影。她不懂女兒該去澳洲的偏遠山區,換取州擔保名額加分。她怎麼會懂呢?只要孩子還嚮往遠方,她就願意砸鍋賣鐵
近年,啃老這一說逐漸無人提起。因為給子女在北上廣深買房的父母已經成為婚姻的標配,中產階級父母們不也是一樣的出發點?只要你要,只要我有。
從小城市到大城市的遷徙,意味著階層的攀升。有了房子並不意味著落得下腳,還需要這孩子有足夠的能力,有工作、能交際。只是父輩的支持都濃縮成了一套房子。在中國,階層的攀升從來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它需要整個家庭三代財力的支持。為什麼買房的父母沒有人說他們蠢,而偷雞腿媽媽和環衛工就是蠢呢?
已經上升的階層看下階層想上升的努力和他們選的路徑,都是事倍功半,蠢到不行。如果他們停止評判,給自己聰明地來個階層上升的好主意,在更上面的階層看來,何嘗不是事倍功半,蠢得不行?
在三文魚迴流的季節,三文魚們逆流而上,從海里游回到產卵地。返回的道路上,黑熊和鳥類紛紛集群,和平相處享受大餐。三文魚們奮力跳躍,爭取躍上台階,加拿大漁業海洋局統計:每對三文魚產下400顆魚籽,來年春天有800條小魚出世。游向大海的途中只剩下200條,4年後能夠回遊的只有10條,其中8條被人類捕捉,最終到達目的地的只剩2條。
Hope Port小鎮的三文魚洄遊的小河,小河的上游建了水壩,在建設這個水壩時,專門建設了一個三文魚洄遊水道,水道上建設有魚梯,以便讓三文魚能夠沿著這個水道逐級跳躍。三文魚攢足了力氣,奮力一跳,躍過了這一級的台階,到達了一個平台。這僅僅是一個台階而已,它的前面還會有更多個這樣的台階等著它來跳。必須經過這樣的磨難,才能完成生命的延續。
階層的上升與鮭魚迴流相同:損耗巨大而成功率低下。或者一飛衝天,或者折戟成沙。努力只是標配,成敗更多看運氣。但一個家庭,只要還有人願意去衝撞、去突破、去努力,他們就願意去承擔這損失,去發射這夢想。這是生命原始的動力,生生不息,令人肅然起敬。
現在學琴太便宜了。。一天下來,老師賺不到多少,.
看到新聞我第一個想法就是300塊教一個月的怕是啥也學不會還落下一大把後遺症吧。
另外就是窮成這樣,哪來的錢買鋼琴?沒琴是怎麼學的?上課前練練?紙片?垃圾三合板湊合練練?哪個都太不靠譜了吧。學了都是白學
300塊不如每個月用來給生病的孩子買點好的補補身體。
寫在最前面:無論是貧窮或是富有,都有學習藝術的權利。看到許多人都在指責這位媽媽花著大家的捐款給孩子學鋼琴。還有人義憤填膺的說那個媽媽是智障。針對這些言論我想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我想問你們有仔細看新聞嗎?可以看到捐款的去向非常明確,除了用於給孩子治病,不存在其他的用途。孩子學鋼琴的錢是媽媽從1500一月的收入里拿出來的。對於她們的家庭來說,學鋼琴的300元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有人說,有這錢不如好好給孩子改善生活條件,補充點營養。1200塊根本連溫飽都無法保障啊,還學什麼鋼琴,附庸什麼風雅呢。這裡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生活成本」。窮有窮的活法,富有富的過法。我想這位媽媽再智障,也不會在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的情況下,讓孩子去學鋼琴。對於一些知乎用戶來說,1200頂多能買個sk2神仙水外加一隻大牌口紅,還能做什麼呢?他們想像不到一些生活在貧困線上的人可以把「生活成本」壓的有多麼低。對於這個媽媽來說,1200塊已經足夠應付一家三口的開支了,甚至還能擠出一點錢讓大雙(孩子名字)來學鋼琴,滿足孩子的心愿。其次,這位媽媽為什麼要讓孩子學鋼琴?從新聞里了解到的情況是,因為腎病孩子似乎很難再「長大」了。媽媽為了讓孩子日後有一技之長,能自己照顧自己活下去,所以就報了鋼琴。質疑一月300塊能學到什麼的知乎er說的很有道理,但這個道理媽媽一定是不懂的。媽媽怎麼可能懂呢,媽媽的眼界就決定了她根本不知道學鋼琴是需要怎樣的經濟實力來支撐的。她只是想要讓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女兒能有個一技之長。300塊錢在她的認知里,讓女兒學一門手藝應該是夠了。也許是「鋼琴」二字觸到了某些知乎er的G點?言辭之中的刻薄隔著手機屏幕都要噴薄而出,甚至於都沒有搞清新聞說了些什麼。這位媽媽是沒文化沒見識,可是她無論如何都掙扎著養活子女的姿態,為孩子日後打算的樸素的心意,是拋棄孩子的生身父母永遠都比不上的,也是一些知乎er所無法理解的吧。最後,對許多人不仔細看新聞而憑藉主觀印象回答問題的行為我感到很痛心。對這位媽媽的行為,我也表示同情與理解,但我不支持也不反對。各位說的確有道理,可是那位媽媽應該不知道,300塊一月學鋼琴,很難……
附兩張新聞截圖:
我覺得吧,窮人還是不要學音樂了,因為根本玩不起。
典型的媒體搞事情。孩子母親為了改變當前的狀況做任何努力都沒有問題,難道應該就靠著受捐助的這一點錢活一輩子順便對捐助者伏地涕零?某些媒體以及一部分人其實只是為了維護自身的那僅有的優越感「我都沒學鋼琴,你這個只能靠偷東西的人也配?」,畢竟現實生活中沒有什麼能讓自己有優越感了,只能從弱者身上獲取…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富養的孩子就是比窮養的好」。
原本是用來忽悠小資產階級的話,沒想到也能忽悠住窮人來主動交智商稅。
事實證明,省吃儉用偶爾體驗一下更上層階級的生活碎片,就能產生和更上層階級更加接近的自我幻象,是所有階級的通病,而不是小資產階級獨有的。
小資產階級獨有的,是對上虔敬對下倨傲的猥瑣。
小資產階級看到窮人居然也敢學自己交智商稅,恨不得跳過去,給他一個嘴巴:「你怎麼能交智商稅!——你那裡配交智商稅!」
而小資產階級每天加班到十點回家,就為了給娃買一罐英吉利的奶粉,每個周末趕工,就為了給娃上個雙語幼兒園,每天盤算就為了搶一套學區房時,史家小學的家長們正在以仁慈的眼光為他們加油鼓勁: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明天的你,一定會感謝今天努力的你,只要好好努力,一定能過上我這樣的生活
一方面,窮人都是因為自己懶,都是因為窮人思維,都是因為墮落,所以窮;另一方面,窮人就該安安分分的當個窮人,就不該覬覦小資產階級的生活,一點點的嘗試都是越軌。再另一方面,小資產階級之所以是小資產階級只是因為時運不濟,小資產階級有成為大資產階級的全部條件,小資產階級只要努力就該成為大資產階級,大資產階級必須為小資產階級保留全部的席位,這就是小資產階級扭曲的階級觀。
並沒有看新聞,但看了看題目和大家的答案也大概知道了是怎麼回事,這讓我突然想到之前看過的極限挑戰的最近一期。說的是六個人穿越回到了80-90年代那個生活拮据的時代,前言不表,就說他們都有老婆孩子都要靠他們一個人的工資養活,恰逢工廠裁員,全部下崗。
6個人里其他人不說,我就覺得張藝興的處理方法是最現實的。藝興「兒子」想要台彩電,差兩百,藝興的態度是:答應了是一回事,辦不到就是辦不到。計劃沒有變化快。藝興「老婆」要他找兄弟們去借點,藝興不肯,「老婆」和「兒子」都不高興,藝興看了看桌上的飯菜,笑了笑說:「這樣吧,你媽做主,把房子賣了,給你搞台電視機,幫兒子完成這個心愿,還生什麼活啊,別生活了。」這時候正好黃磊過來串門(他家「小孩」差學費,也在找地方借錢),問怎麼回事,藝興指著桌上的飯菜說:飯都吃成這樣了還要電視機,你來評評理。
後話也不說了,藝興在細節方面可能也有點瑕疵,但是我就說這個事啊,看的時候很多彈幕就在刷「藝興沒進入角色」「90後沒經歷過那個年代」「對小孩太苛刻」之類的,我反倒覺得,這是正常人最會做出的處理方式。
對於這位母親,我只覺得,300?學琴?一個月?夢中?這能學會個啥?還不如先把小孩的病養好了,身體健康比什麼都重要。但別人的生活我們也不好去指手畫腳,或許這位母親這輩子就是吃了沒有文化的虧,不希望小孩步了自己的後塵。於是,3000的學不起就學300的,生病了撐一撐就好了,省吃儉用也要賭這一把。
我對捐錢的態度跟大家一樣,既然是自己選的路就要了解與背負著可能的風險。雖然捐款等於把風險平攤,但有這樣風險的人還有很多,捐的過來嗎?我還想出國深造呢,誰捐點給我呀?
不討論這件事,我想起了一個知乎回答。
好像是你買過最貴的東西是什麼之類的一條問題下的一個回答。
記不清了,記得的人可以說一下。有一個人說,在80年代,他知識分子出身的父母,為了剛一歲的他,用二十多月的薪水,還是二十多年的薪水,買了一架鋼琴。我當時感動哭了。在功利的年代裡,這對父母對下一代,對未來的期望,不是現實的麵包房子,不是金錢名譽地位,而是藝術,是美,是遠方的世界。
這位作者說他父母也不是要他成為一個鋼琴神童以鋼琴為生得到什麼利益,只是希望他的生活有音樂陪伴。我在想假如我未來的老公要用幾年的積蓄去買一件沒有帶來米帶來鹽帶來功利,只是帶來美麗的東西,我可能會罵他不切實際。畢竟追求一些金錢無法衡量的精神世界,多麼夢幻多麼美麗又多麼昂貴啊。想到那對父母能夠達成買鋼琴的共識,想到他們共同對美的追求,那麼難得找到心靈契合的另一半,我感動的又想哭。現實的沉重讓我覺得無法自由的做夢。
因此見到那些明明身負枷鎖但仍然自由做夢的人,我覺得很羨慕,也很美。找了一下那個問題,是「你買過最失敗的東西是什麼」下面李梅里的回答。不會貼鏈接,感興趣的人自己搜吧。我想起來一個故事。
一個領貧困生補助的人,在自己生日的時候吃了一頓紅燒肉,被人發現了之後被人議論,結果失去了補助。
知乎上的人和那些因為別人吃了紅燒肉就議論的人沒什麼兩樣。
可憐,還能說什麼呢。
不過好在這是孩子自己的心愿,不是父母情懷的寄託或者其他什麼,起碼孩子是樂在其中的。
小音樂家楊珂,拉著樹皮小提琴也是幸福的,你們又何必去當那個惡人老爺。
對音樂的熱愛,不因社會群體而區分。認真看了新聞的,會知道孩子們都不是媽媽親生的,這個媽媽卻願意降低自己的生活,去照顧孩子,並希望她們能有自己喜歡的手藝作為今後謀生的一技之長。找什麼樣價格的老師,真的是眼界和經濟決定的。最近在遠城區上班,中午想練琴,就近找了一個地方,在一片大排檔的後面搭建的屋子,上著嘎吱想的樓梯,連1234567都聽不出來的鋼琴,我驚呆了。卻依然付了練琴的10塊錢,並且沒有說一句琴不好的話,彈了一個小時。雖然我不會再去,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不公平,學琴也是一樣。在這個地方學琴的孩子和家長,也值得被理解。
我 拜託 你們樓上的好好看看新聞,看見個標題就義憤填膺了。你們說的那些話 我沒有覺得有一絲道理,因為你們只看你們想看到的 聽你們想聽到的。捐款存在基金,治病後拿發票去報銷,而且也只能用於治病,學鋼琴的錢是別人自己掙的!多大的人了 還這麼自以為是
用多少錢並不重要,重要的或許是能讓孩子看到了可能性與美好,單純的物質滿足,有時候比不上給孩子希望或者叫嘗試的勇氣
一個月300,一周一節課,這一次課是100還不到啊...這是跟小學生學的?這就是徹頭徹尾的愚蠢,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可能不合適,窮人家的孩子好好讀書就好了,等有自己經濟實力以前整這些「虛的」,可能會讓孩子對社會有不切實際的想法。
拿助學金的同學吃頓紅燒肉當然沒問題,但是拿去吃日料可能就過分了。無論鋼琴有多普及了,始終不適合貧困家庭。跟你們鍵盤俠有雞毛關係?花你一分錢了?
不過是一個豐有戲劇性的新聞標題而已,賺同情的。可是我覺得,這樣的媽,是要把自己的孩子帶成會彈鋼琴的賊?
推薦閱讀:
※香港廉政公署的組織架構是如何的?為何它在反腐敗上有那麼大的力量和成績?
※貪污腐敗這種現象在什麼樣的社會氛圍或者制度下才會消失?
※日本人有哪些讓人討厭的地方?
※打架應該打哪些部位?
※為什麼說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