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56個民族中有哪些民族已經基本與漢族融合?


轉幾個新聞:

慕容氏人在高要世代耕種,世代相傳,他們都知道自己是鮮卑人的後代。由於600多年來與漢人通婚、雜居,高要慕容氏人的生活習慣已經全部漢化,沒有保留任何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風俗。就連他們的身份證也都填寫的是漢族。近幾年,幕村的慕容氏人到有關部門請求改為鮮卑族,但是沒有被批准。——2004年08月10日 10:53   來源: 羊城晚報

----

任崇岳說,20世紀80年代初,馬鋪鎮完老家村的完顏後勤等人聽說安徽肥東縣人民政府批准了完顏牌坊村完氏的請求,將單姓「完」改為「完顏」、漢族恢復成滿族的消息後,也向鹿邑縣政府提出申請。鹿邑縣政府非常重視,派人到安徽肥東縣調查了解。1987年,鹿邑的單姓「完」改為複姓「完顏」,漢族也改成了滿族

---

1985年,惠安縣政府組成縣、鄉、村三級聯合調查組(當時,小壩村為惠安縣轄區),深入出姓聚居地小壩村進行實地調查,對出姓族譜、家譜、宗祠府第、墓地墓誌作了詳盡考察,並根據國家民委(81)第601號文精神,作出《關於恢復塗嶺鄉小壩村出姓群眾為蒙古族的決定》,使隱居山林500多年的出姓群眾恢復為本來民族。

……今年80歲的出聰木介紹,出氏族人雖然是蒙古族,但居住在深山裡已有五百多年,與漢族人通婚,一起生活,生活習慣早已經漢化。

---

由於歷史上的各種原因,在文山州境內的蒙古族長期隱瞞民族成分,全部報為漢族。1984年,文山州人民政府批准文山、西疇、馬關、麻栗坡、廣南5個縣7個公社的209戶伙姓和余姓恢復了蒙古族成分。隨後,麻栗坡縣又恢復了胡等姓的蒙古族民族成分。

---

據報道,5名20多歲的中國開封猶太后裔於2月29日抵達以色列,將作為新移民在這個猶太國家開始新的生活。這5位女性分別是高藝宸、岳婷、李靜、李圓和李程錦。她們是土生土長的開封人,一直在當地學習希伯來語和猶太教的知識。她們一到以色列就直奔耶路撒冷哭牆……海逸達博士介紹,依照猶太人的傳統,只有母親是猶太人,才能判斷他是不是一個猶太人。也就是說要是享有回歸權的話,必須從他本人的母親是不是猶太人來判斷。因此,從中國的現實來看,(開封猶太人後裔)並不符合猶太人的條件。而且也沒有充分的歷史檔案加以佐證。因此從猶太人的角度看,(開封猶太人後裔)不屬於真正的猶太人。因此需要在相關組織幫助下皈依猶太教,回歸以色列。

---

網友:國家完整是原則性問題,你沒搞清楚

爾冬陞(完全漢化的滿族):我不是漢人

==========

總有些文化論者一廂情願的認為學習了漢化了就是漢人,我呸,我看根本是那些公知寫的洗地文,不僅為了虛無漢族的民族認同弱化中國混亂中國,更為自己背叛民族國家準備的法理依據

打臉虛無祖先認同論者_無妹階級_新浪博客


身為自治區,下邊還有諸多自治縣,僅壯族人口就達1500萬,可很多人還是不知道壯族。即使那個什麼鬼香菇藍瘦曾經那麼火,很多人也不知道那是夾壯普通話,那人是壯族。可見壯族多低調,多和諧。雖然廣西群體性事件近代以來就不斷,經常一言不合就開打,但多數並不是壯族人,更不是以民族抱團去打,還上升到民族問題。

原因至少有三個:

一,從秦朝以來,廣西基本處於中央政權統治下,來複習高中背誦考點:「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

二,壯族是典型出於政治目的,人為構造的概念,原來稱為「僮族」,有貶義,味未成年的奴隸。和彝族、瑤族原名一樣,因為是中央政權按華夷之別劃分的,後來周恩來才先後給他們改名。而壯族不像彝族、瑤族,之所以人數眾多,因為原本就多,這些人是按民族識別,被劃為同類。

三,壯族原來沒有統一的文字,也沒有統一的宗教信仰,信的是各種神話、崇拜,比如蟆拐(蛙),所以一直也沒有自發形成穩定的群體,更沒有一神教那樣的排外性和政治訴求。

綜上,壯族很容易融入其他群體。


看來加強漢族認同勢在必行啊,漢族的傳統服飾髮飾也可能在有生之年恢復……當然了,肯定有一部分自己人不接受(更多的是自卑),少數民族的認同興起了,漢人的認同一旦興起,必成燎原之勢。

復我冠裳!


看了個新聞,「中國契丹文化之鄉」「中國契丹文化研究中心」授牌儀式暨「平泉市首屆契丹文化研討會」開幕式在平泉市舉行。深感震驚!這是嫌中國民族凝聚力太強了嗎?一個長期攻佔中原,業已消失千年的民族,還有宣揚其文化,擴大其影響的必要嗎?哪片土地沒有特色歷史,都這樣不亂套了,還有凝聚力嗎?


融合~~~

融合是雙向、相互的,不存在一個被融合一個融合。地球被太陽吸引么?太陽同樣被地球吸引,太陽、地球被同一個力量約束成了一個系統。

華夏文明奠基於兩個部落,黃帝部落、炎帝部落,是這兩個部落融合成一個,而不是黃帝部落融合了炎帝部落,也不是炎帝部落融合了黃帝部落。

再者,融合的前提是,兩個本來相異的族群特徵,風俗習慣文化教育之類的,只要在不存在互相歧視、互相排斥的前提下,本來就會趨於互相取長補短,最終形成一個共同的族群特徵。文化教育只會留下最有價值、最有趣的文化工具及文化成果,並且整個新的族群將會在這個在當時最優的文化體系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這個文化體系。

融合的前提,不歧視、不排斥。只要沒有歧視與排斥,融合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族群的根本使命是要提升族群內個人的各方面素質,從而實現整個族群的生存能力的提升。自己族群的所有東西都好、都值得保留?為啥要保留?你想保留的東西,利弊如何分析?

所有「民族」或者族群的風、俗、習慣,都不是為了自我身份認同而創製、流傳下來的,所有的風、俗、習慣,都必然是由小範圍甚至個人首先創製,其他人覺得好玩或者有價值而接受、採納。就任何一個具體的風、俗、習慣而言,其創製者,與同一「民族」或族群的其他人的相對位置關係,與相對其它民族的人的位置關係並沒有什麼兩樣。這些東西根本就沒有自我身份標識的功能,如果有的話,那除了創製者之外的其他人接受了這些風俗習慣,豈不是改變了其原先的自我身份標識?

且請記住,流傳下來的東西,不是因為有人把其它相同地位的東西以顯性手段「滅絕」了,而是因為這些流傳下來的東西比其它相同地位的東西更有生命力。比如,我始終不能理解「復興滿語」這種事情。語言是思維交流工具,首先要滿足持者日常生活時空範圍內與其他人的思維意識交流,其次要滿足儘可能廣闊時空範圍內的、儘可能高價值的思維意識交流。話說滿語價值到底何在?從歷史範圍來看,滿語的文化成果有哪些?以滿語為載體的、不可替代的、能啟迪人啟發人教導人的滿語文化成果到底有哪些?就在現在,滿語已經沒有了交流價值,還要復興個啥?就為了在中國政治範圍內形成一個非主流的族群么?就是為了標識一個削弱中國「主流」體量的族群么?

族群的生存延續,與個人一樣,以排外實現自立,是取禍之路。

《荀子·王制》

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曰:人能 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義。故義以分則和,和 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故宮室可得而居也。

參與、形成群體以保障個體,是人的首要生存本能。你要參與一個群體,不奇怪,但是你舍大群體就小群體,這到底是要「和」還是「分」?舍國家這個大群體,就本來已無明顯界限的「民族」這個小群體,這符合你的「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的初衷么?

再者,還請記住,你形成了一個族群,也就同時形成了你的對立群體,除了你所限定的族群,其它均非「和」。你划出一個圈,圈定了一個有限的範圍,同時也界定了一個無限的你界定範圍之外的範圍。而不和,幾乎必然會導致衝突,解決衝突的唯一出路是啥?只有通過衝突形成一個新的「和則一」,只有這一條出路。「多樣性」只存在於具體個體身上,但在抽象的群落、組織層次上,在一個充分交流的範圍內,是不可能存在的。而從一個族群中分裂出一個個小族群,對於原先的族群、分裂之後的次生族群都是有害無益,不僅削弱了原來的族群,而且造成了兩個必然互相敵對、互相遏制、互相消耗的族群,對於原先族群的對外整合力量,是斷崖式下降。就好像100個人的隊伍,如果有一個人分裂出去敵對,那麼剩下的99人要抵消這1個人的對抗,整體對外只有98人的力量,如果兩個人分裂出去,就只剩下96人,如果20人分裂出去,就只剩60人,如果一半人分裂出去,那麼這100人對外毫無力量,只剩內耗。這個過程的唯一受益者,就是這個族群的敵人。而越是本來親密的人一旦反目,互相的仇恨就越是深厚。所以,離間計永遠都是效費比最高的殲敵之術。

那麼,我就想問問,這一個個的復興「X族文化」,到底是復興啥?到底要興個啥?男人都留鼠尾辮子,那就是滿族文化的復興么?鼠尾辮子好看嗎?有價值么?如果好看、有實際價值,需要打著「文化」旗號么?大家都穿X服,就是復興?你那衣服好看嗎?方便嗎?舒服嗎?如果好看、方便、舒服,那需要打著「文化」的旗號么?到底要形成一些什麼樣的族群?目的是什麼?

再說說語言。人們好像有種很奇怪的邏輯。我覺得我的母語有更多的人使用,就能等價於我的優越感。這是不是很好笑啊。一種語言工具會被更多的人使用,是因為有足夠多的人使用這個語言工具創造出了若干思維成果,而這些思維成果與語言工具本身特質契合度越高,就越難以被以其它語言工具同樣表達,那麼這種語言工具就越難以替代,那麼想要與文化成果的創造者進行思維交流,那就必然要使用這個語言工具。也就是說,一種語言工具的價值在於使用這工具創造不可替代的思維成果的人,那麼,其他的、毫無建樹的人,優越個什麼勁啊。你母語的工具價值再高,跟你沒關係啊,你的優越感從哪來的?

正常邏輯是:語言工具的工具價值高、不可替代性高,使用的人會多;但使用的人多一點,並不能說明語言工具的工具價值高、不可替代性高。前半句是後半句的充分非必要條件,非必要、更非充要。


應該反過來說,中國有哪些是漢改少形成的56?在蘇聯所謂「無產階級民族史觀」輸入的民族識別運動劃分56並且「主要反對大漢族主義」之前,根本沒有56民族一說,一直只認一個民族——中華民族,即華夏漢自稱中華而統戰四夷的國族,非炎黃後裔的族群、跨境族群(蒙古、俄羅斯等)也都被闡述為認同華夏漢主體前提下的宗族,並且中國版圖被法律闡述為中華民族的固有疆域,並非由哪個族群帶來和帶走,這並不會影響個體自由與群體自治這些法理平等的國民權利,但其群體的貴族也不能以反大漢族主義為名義挑戰華夏漢主權,這樣反而更好的保護了每個群體不被其上層裹挾、分裂、奴役的權利,和整體的穩定利益最大化。

即使是北洋秉承舊主八旗意旨而搞的所謂五族共和,也只是漢滿蒙回(回鶻)藏五個而已,並且不具備法理地位,北洋一直武力廢棄的民元約法說「中國國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別」。北洋倒後,同樣也只認一個單一的中華民族,南嶽抗戰忠烈祠的五顆子彈中間獨大高聳雕塑和官方題詞「漢族復興」說明一切。

所以,本來就是一個,是教條主義的歷史遺留問題產生的不必要問題,重歸固有的真正中華民族,就是在認同「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歷史敘事、漢語即中文為官方語言、漢服即中裝為國族服飾、各族群融入百家姓宗族等不挑戰中華民族又能兼容自利的形態,實現最終的重新融合。


之前和幾個蒙古族的短時間住了一陣子,正經的蒙古族,長得都和咱們稍微有點區別,腦門子特別寬,而且特別的結實,蒙古語說的比漢語都利索的那種

我們晚上嘮嗑,他們說他們那邊很多人都不會說蒙古語了,而且他們對於中國的民族宣傳是有意見的,認為是有意識的將他們和漢族差異化(這話是我總結的),各種宣傳都在宣揚他們和漢族不一樣,彷彿特們就該騎馬射箭喝馬奶酒(這哥幾個都沒騎過馬),出去找工作別人一聽是蒙古的,第一反應就是滿腦袋辮子,騎著馬砍人的那種,導致找工作也不容易

我們是出來培訓的,這幾個小哥學習不是很好,晚上還找我補課,別人一聽他們是蒙古族的,就對他們學不會這些東西表示理解……這幾個小哥也覺得很無奈,彷彿蒙古族的人就該學不會一樣

就像之前說的,我國的很多宣傳部門都在努力的將少數民族向漢族的反方向推,不知道是本著怎樣的心思,這也讓很多少數民族的孩子在漢族為主的環境中天生就覺得自己難以融入,這樣是不對的

不過我倒是很喜歡這幾個蒙古小哥,人很熱情,很樸實,還說等我去他們家請我去大保健,他們那邊都是毛妹23333333


除了幾個神族,其他都好


滿族。

不過準確講,我認為不應該叫『與漢族融合』,而是『融入現代化』


是漢化還是現代化你自己心裡沒點B數嗎?


額,不能說是融合,說相處融洽更好吧?

但是在我們那裡可能說融合也沒關係。

我老家有很多畲族人。

老家名字後綴也有「畲族」兩個字,

我以前也沒有那種概念,因為他們說話啊生活方式啊衣著啊沒有區別,我們都一樣的。

我們那邊畲族姓比較多的是「藍」「鍾」「雷」。我們剛開始知道的時候,也很好奇的,問畲族同學畲族話怎麼說來著,但是他們表示不會,估計我們那邊會畲族話的都沒什麼人了。所以其實我都沒聽過畲族話是怎麼樣的。

他們中有很多是父母有一方是漢族的,從小跟我們說話方式差不多,而且我們的方言沒準也有畲族口音呢?我們自己也說不清楚了,因為每天都這麼說聽,沒感覺了都。

在我們當中,畲族人存在感比較強是兩個時候,一個是高考的時候,有同學去改姓。第二個是現在很多地方搞旅遊,他們會打出「畲族」這個名詞。

所以也可以說我們那邊是畲族和漢族融合了。


中原地區的少數民族多多少少都在努力適應社會(美其名曰,民族融合),什麼婚戀(非誠勿擾這些相親節目火遍了中原地區)、飲食(各種美食類節目不要太多吧),風俗習慣都是互相影響的,對宗教信仰這類大都持開放態度,全中國只有西北那塊民族沒有真正融合,你看非誠勿擾,不好意思我穆斯林不嫁卡菲勒,你說什麼美食,對不起豬肉是骯髒的,我只吃清真食品,說宗教信仰,對不起萬物非主,唯有真主,一切讚頌全歸真主。你還能怎麼去融合啊~,吃不到一塊,信仰不到一塊,婚戀不是一個頻道~你用什麼去融合呢?

只有中原這塊是沒問題的,你做你喜歡的事情,那是你真正的自由,別人沒有權利干涉,而不是當你做出自己的選擇時,總有SB用什麼民族教育,宗教教育來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你~你還能怎麼融合?


照這個速度通婚,估計再過幾代人從血統上基本都融合了,但從文化上,從人心上未必。有時候不想去想,感覺很悲觀,我們雲南這種地方民族這麼多,漢族肯定要成少數民族,雖然其他民族也互相通婚數量多不起來,不過鬧估計難免,我們這種地方鬧的後果應該很可怕,估計變成金三角或者緬甸


標題有誤吧?融合了就不叫少數民族了,也不再55個裡面了。

那些消失在歷史長河裡的也已經融合完了。

所以還真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個。


想問融合不融合先要定標準。民族的標誌是什麼?文化和血緣。什麼是文化?高檔一點詩詞歌賦,低檔一點吃喝拉撒。什麼是血緣?婚喪嫁娶。這下就好識別了,我是一喜歡吃泡菜的東北漢人,我舅媽是喜歡做泡菜的東北朝鮮族,我們說東北話吃小雞燉蘑菇,所以我們都是東北人,沒啥區別。至於滿族,對不起,我真想不出有啥區別;什麼赫哲族、達斡爾族、蒙古族,在我眼裡就是比較能打的漢人。至於什麼民族沒融合,你往吃喝拉撒婚喪嫁娶上靠,准沒錯。


其實可以思考這個問題。

某地區,有少數民族和漢族。以下稱A民族和A民系。

A民族和A民系高度接觸,他們使用相同的語言(融合原A民族語和A民系原漢語方言。)他們有相同的飲食,相同的文化,都是融合兩者的。他們相互通婚

唯一區別他們的是父系祖先的民族以及族譜的記載(入贅的歸母方民族)。他們相互交錯的村落散布。

那麼是A民族融入了漢族,還是漢族融入了A民族?

………………………

還有一個案例。

某地有兩個漢族支系。他們的語言分化到無法溝通。分別稱B民系和C民系。B先C後來到這片土地。C剛到該地的時候,他們因為土地糾紛、語言不通發生很多衝突,後來形成B南C北分布。後來和解了。

他們的文化都是源於古代漢文化,但分化明顯。

C自稱漢人,認為B是世居的土著民族,稱呼他們為俚人。

B自稱漢人,認為C是從山裡遷來的土著民族。也稱呼他們為俚人。(假設俚人是該地區周邊分布的土著民族)

在中部有BC的村莊交錯分布,他們之間有少量通婚。僅中部部分人能掌握對方的語言。中部地區的B民系喜歡到南邊的市鎮,C民系則喜歡去北邊的市鎮。畢竟好溝通。

請問他們是不是同一個民族?

…………


融合不應該是認為自己是漢族嗎


很多滿族人也就是戶口本上寫著滿族,其他和漢族一模一樣。


看新聞聯播、春晚的基本就算融合成功了。

然而。。。。我大吃省 ┐(′-`)┌


最跳的那個幾個融合失敗 其他都好


你記得出名字的少數民族就是基本融合的比較好的……當然不信佛教的除外


你有什麼自信說他們同化了,稱他們漢人分分鐘扇臉


推薦閱讀:

怎麼看日本文化中的暴力元素?
愛國是愛什麼?
日本人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老外對中國的茶文化認可嗎?
什麼樣的民族能稱得上偉大?中國總是自稱偉大的中華民族,相比其他文明和民族,這個說法合理嗎?

TAG: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