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b 是一家怎樣的公司?為何能夠獲得軟銀和滴滴領投的 25 億美元融資?

新聞背景:Grab 新一輪融資總額將達 25 億美元,滴滴軟銀領投

  2017 年 7 月 24 日消息,東南亞領先的按需出行和移動支付平台 Grab今日宣布,滴滴出行和軟銀集團將以高達 20 億美元金額領投 Grab 新一輪融資。Grab 預計將從已有和新進投資者中再融資 5 億美元,使得此輪融資總計將達 25 億美元。這是東南亞地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單輪融資。

覆蓋東南亞市場的 uber?管理團隊、商業模式還有哪些特點?


無邀自來。

作為grab相對早期的員工,我來談談這家公司吧。

創始人很年輕,很有朝氣,能聽得進去意見和建議,並且一直在各種追求流程的進步與正規化。

我記得剛加入公司的時候,技術團隊也就30個人。服務也不是特別穩定,常常崩潰。那時候真是百廢待興,馬來西亞還有個稍微能看的辦公室,新加坡這邊5個程序員擠在運營辦公室的一個巨小的房屋裡面,共用一張桌子。空調不怎麼工作就算了,恐怖的是經常有司機殺進來質問我們為毛他的app不工作!

在這樣的條件下,Grab居然披荊斬棘,一路前進,把n個競爭對手斬於馬下。包括很多人看好的rocket internet投資的easy taxi。而且我想說Grab這家公司,一開始在血管裡邊就流淌不甘平凡的血液:比如說公司很小的時候就注重各種平等和公正,比如技術團隊還很弱小的時候就非常注重測試驅動開發和continuous improvement,而且雄心勃勃的搭建自己的數據科學家團隊。回想我之前干過的幾家創業公司,都是各種草台班子,各種畫餅充饑。

一路走來,Grab已經成長為東南亞名副其實的獨角獸,在新加坡,北京,西雅圖,越南,印尼,印度都成立了自己的研發部。跟lyft,滴滴出行等深度合作。不光工程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而且還在申請幾個數據科學演算法方面的專利,技術團隊也已經擴充到了大於300人的規模。市場遍布東南亞7個國家近百城市。

跟滴滴出行以及uber等巨頭動輒幾千人的技術團隊相比,Grab的規模無疑小的多。但是即使是這樣,Grab也已經開始有各種組織結構上面的問題了。好在Grab一直在創新,一直在求變。在Grab工作的挑戰之一就是適應各種變化。我覺得公司和人都一樣,只要還活著,就要一直前進,擁抱挑戰,這需要勇氣和毅力。而Grab毫無疑問是個有勇氣和毅力的公司,不管對手是誰,不怕艱難險阻,只會毅然前行。這可能是為什麼Grab能獲得各種投資的原因之一:他的奮鬥,你看得見。

公司創始人常常會分享他創立Grab的初衷:讓打車變得安全。東南亞很多計程車司機是禽獸,哈哈。我們在國內可能體會不到,在馬來西亞和很多東南亞國家,晚上10點以後獨自出行時需要勇氣和運氣的,更別提一個女人獨自坐計程車了。Grab的第一個feature是:分享你的行車路線,分享司機信息給你的親友。結果是:

女性可以放心的乘坐計程車了。

父母放心讓孩子乘車去考場了。

本來以劫道搶零錢為生的社會青年搖身一變成為受管控的GrabBike司機了。

有時候你對司機說,我是Grab公司的員工。司機會當著你的面痛哭流涕,表示Grab拯救了他的人生。

很多來面試的人問我:你為什麼會留在Grab?答案很簡單:相比於我之前做過的遊戲,電商,應用外包等等,Grab更像是一份事業,因為你能感到你在改變別人的生活。

就這樣。


本地化定製服務(GrabBike)提供如摩托車出租服務(在交通堵塞城市非常受歡迎)、送貨服務以及現金支付服務等,還有拼車服務-允許生活在馬來西亞南部的用戶與其他用戶拼車進入新加坡這個國家。(來自網路)

投資項目切出行大數據,大支付,人工智慧,且符合國內對外投資方向,尤其是輻射範圍內的東南亞。


掃貨需要理由嗎?買就是了。

全球打車軟體主要玩家:

Uber,北美歐洲市場第一。滴滴出行,中國市場第一。Lyft,北美市場老二。OlaCabs,印度市場第一。Grab,東南亞市場第一。Careem,中東市場第一。99,巴西市場第一。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滴滴明顯採取了投資當地初創公司曲線進入策略:Uber在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Lyft,滴滴2015年投資。印度OlaCabs,滴滴2015年投資跟進。東南亞Grab這次被滴滴投資。

滴滴之外,軟銀也非常值得關注。孫正義對未來人工智慧時代下了重注,打車軟體作為出行數據的最大來源之一,自然也在射程範圍。

OlaCabs,軟銀2014年投資。前段時間軟銀投資了滴滴50億美元,投資巴西打車軟體99。還有Uber,可能也在接洽當中。

Grab覆蓋東南亞7個國家,號稱下載量超過5000萬次,平台司機達到110萬。它所處市場人口是美國2倍,而且已有超過Uber的趨勢。

如果北美歐洲市場第一Uber值得投資,中國市場第一滴滴值得投資,印度、東南亞市場第一OlaCabs和Grab同樣值得投資。


作為Grab在東南亞長期的競爭對手,Uber員工過來答一發。

先不談Grab對投資人的價值,這輪投資有兩件事很可疑:

1) Grab上輪估值30億,這輪估值50億,所以這輪估值純粹靠投資推動的?

2)軟銀在投了Grab之後,轉身就尋求購買Uber數十億美元的股票。

一下觀點純屬個人猜測:

不從任何內部或者競爭的角度來看待Grab這輪融資,這兩點合在一起,感覺軟銀在準備推動Uber和Grab的合併。

1)這是我在Google上找到的關於Grab這輪估值的資料。

上一輪的估值是30億美元,這一輪估值有人說是50億有人說是60億。無論是多少,加上這輪25億的投資,都顯得太少了。

Grab的出行數據尚處在增長期,尤其東南亞幾個新興市場還有潛力可以挖掘,可見估值低並不是由於業績問題。那麼,這輪的估值就有可能是人為降低的,最大的可能性有兩個:

Grab確實缺錢了,軟銀想做大股東。

Grab缺錢是意料之中的事,只不過沒想到會是這麼快。Grab目前在東南亞60多個城市運營,沒有一個城市是賺錢的。尤其像印尼這類價格彈性大的市場,以現有訂價來算已經利潤幾近於無,而且還要投入大量補貼與Go Jek和Uber競爭,燒錢速度可見一斑。

軟銀前幾輪一直參投Grab,加上本輪與滴滴合投,二者股份加在一起佔了Grab將近60%的股份。很難不讓人猜想,軟銀故意壓低這輪估值,好佔Grab大股。

2)軟銀正尋求收購Uber數十億美元股份,Uber全球擴張計劃或被壓制

特拉維斯時代的Uber,凡能自己打下的市場,不會以資本方式合作,更無須說將股份賣給軟銀;後特拉維斯時代的Uber,與俄羅斯最大的競爭對手Yandex合作,成立了一家估值37億美金的公司。這也讓軟銀看到了併購的可能性。

軟銀投完Grab立刻尋求Uber股份,速度之快,不得不讓人懷疑。按照目前猜測,軟銀採取的策略最大的可能性是:

軟銀低估值股入主Grab成為最大股東 - 軟銀成功購買Uber股份成為股東 - 軟銀推動Grab估值上升 - 軟銀推動Uber與Grab合併,並在新公司獲得更多股份。

好吧,以上純屬個人猜測,下面說說Grab本身吧。

運營:

Grab前期的運營多半是模仿對手並強砸補貼的,後期運營開始逐漸發揮優勢。

前期的Grab運營不成體系,所有的運營策略基本複製Uber,然後再加價,投入市場。有時候甚至我們做了一個宣傳海報,下周的時候能看到一樣排版的設計出現在Grab的網站上。Uber從2015年4月開始從計程車轉向私家車市場,GrabTaxi9月開始招聘私家車司機,2016年模仿滴滴打車改名滴滴出行的例子,由GrabTaxi更名Grab。Uber從2015年開始自己購買車輛,Grab在2015年末入股租車公司,2016年開始自己購買車輛……此些事多了去了。

後期的Grab與多個合作夥伴合作,開展顧客積分系統,允許顧客由Grab乘車攢下的積分,購買相應等值的合作夥伴代金券。並且將計程車與私家車混合,推出一個低價產品JustGrab,發揮平台上大量計程車的優勢。這兩個策略可以說都算比較成功。

Grab目前最大的問題應該是不賺錢。

出行公司在計程車身上是賺不到錢的,前期招計程車司機是因為可以直接把供應端的體量拉上去。無論是滴滴還是Grab,在前期都是靠計程車司機快速起家的。問題是,計程車司機對平台依賴性弱,可控性差,而且每台行程毛利太低($0.3訂車費),為了留住司機,還要補貼大量錢,絕對不划算。所以,所有出行公司在後期都轉向了私家車領域。

再者,在很多其他城市,Grab為搶佔市場份額,投入了大量補貼。印尼出行市場第一的Go Jek,既做出行也做外賣,正在準備第三輪10億美金的融資,其中騰訊領投。在馬來西亞與菲律賓,Grab與Uber也爭得不相上下,補貼戰打得猛烈,出行價格低得令人髮指。可是Uber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市場已經盈利,且澳大利亞去年盈利翻番,Uber可以用盈利市場的利潤來補貼競爭市場。

Grab目前全線虧損,純靠融資來的錢補進行擴張,難免捉襟見肘。他們剛剛做了自己的電子支付GrabPay試圖切入支付領域,但是目前除了Grab打車服務沒有其他應用場景,尚看不到盈利的可能性。

話又說回來,Grab的融資能力這麼強,只要能不斷融到錢,不賺錢又能怎麼樣呢……


在新加坡旅遊的時候用過grab,幾分鐘車就來了,司機都比較有禮貌,有個印度司機得知我是中國人,特別熱情,還跟我說說中文。


在馬來西亞上學天天和uber輪流用,哪個價格低用哪個,uber一般高峰期比grab貴,但是低峰期的時候uber就比grab便宜,兩個平台都用,感覺差不多的


我就想問問

為啥叫車 中途 不能取消

關了後台都沒用


剛從馬來西亞回來,全程都是用的Grab,非常好用的一個軟體,界面友好,車的數量也多,各種獎勵機制也很完善,和國內的打車軟體不同,Grab可以使用現金支付,我覺得這對外籍乘客和司機都是很友好的!


今年6月初去的馬來西亞旅遊,Grab 和Uber 一起用,哪個便宜選哪個,感覺Grab在馬來西亞市場還是很大的。而且他們是到達後付現金


沒有使用過 只能從廣告片面了解 還是因為圖方便快捷


這麼說吧,Grab就是東南亞的滴滴~


在泰國用過,支持支付寶付款,覺得很方便,可以打摩的,當時覺得好驚訝


在越南很好用,比uber好用,還便宜。打個grab摩的更是便宜到流淚。


你猜,滴滴剛融了一筆錢,為啥不想拿回國而是直接在外投


推薦閱讀:

Snap 的業務模式有哪些特點,如何理解其 250 億美元的 IPO 估值?
點評類網站,是不是盈利很難?
商業化運作慈善公益事件可行嗎?

TAG:創業融資 | 互聯網商業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