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日本動畫感覺很有朝氣,是不是和當時日本經濟騰飛有關係?
日本動畫很多的經典作品都是肇始於80年代,感覺那是屬於日本的一個黃金時代。動畫作品也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狀況,我覺得那時候的日本動畫有種「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氣質,讓人感覺很舒服。比如高達,貓眼,城市獵人等作品
日本80年代興起了新學術風潮, 大致就是結構主義、符號論、以及後結構主義的日本本土化。當時的日本知識界沒有任何盛世破滅的虛無感,反而在向大眾兜售某種可以代表個人品味的刻奇氛圍。
—— 淺田彰的構造與力是純學術書,當年賣了15萬,年度暢銷書水準。
所以當時的日本知識界雖然可能在追求形而上學的某種超越性上有破滅感,但這也是跟發達國家同步的,日本進入80年代反而能平靜地進行一種知識的精緻化生產。
而作為文化的附庸,動畫界自然也一樣。動畫界關於知識的精緻化生產的結果,就是OVA的誕生。
80年代是日本動畫體系變革的一個年代,因為OVA體裁的崛起給當時的日本動畫界提供了新的方向。當時很多血腥的、色情的、暴力的動畫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這都是在TV上不能播出的元素,卻因為OVA這「跳過了劇場和TV放映,直接發售錄影帶」一方便的體裁得以向觀眾傳播。黃暴題材一直都是大眾喜聞樂見的類型,只是當時整個市場都沒有規範的管理,所以能夠以更加「正常」的方式和觀眾見面,這並不是拿現在的眼光看就應該被指責的。
相比於TV動畫,當時OVA有更充足的資金、更寬鬆的尺度、更適合發揮的空間、更好的製作,也只有當時泡沫經濟的下的金主們有充裕的閑錢,才能誕生如此寬鬆隨意的創作環境。
無數現在功成名就的60年代生動畫人無疑都是受到80年代OVA熱潮影響的,大部分觀眾並沒有接觸過當時的OVA動畫,但是縱觀日本動畫歷史,卻很少有在OVA時代後沒參與過OVA製作的動畫人。某種意義上OVA為這些動畫人提供了很好的發揮舞台,帶來了TV動畫中無法比擬的製作水平。
因此,OVA動畫不是給大眾看的,OVA是給「動畫愛好者」看的。OVA促進了動畫觀眾的分化,也就是「動畫宅」的誕生。
我不知道何為朝氣,但是能夠接受新事物、並在新的環境下孜孜不倦地進行新的嘗試,這無疑是「年輕」的表現吧?
補充一個83年到15年的女主角前五
PS. 高橋大媽真的強,相聚一刻、福星小子、亂馬、犬夜叉稱霸整個八零九零年代
--------------------------------------------------------------------------------------------------------------------------
想到最近看過的這個報道(1983年到2011年最受歡迎的男主角前五)
我覺得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八十年代日本動畫我看的不多,但是八十年代的電視劇我看了一些。
中國引進日本的動畫其實是有一些時間差的,八十年代在中國播放的動畫片,很多是七十年代製作的,像聰明的一休是75年,花仙子是79年,鐵臂阿童木是63年,咪咪流浪記是75年,哆啦A夢是79年等等。
老實說,那個時代的日本好像臉上閃爍著光芒一樣,不光是經濟,包括文化例如圍棋,體育等等,包括電視劇,
比如說
綠水英雄
排球女將
警犬卡爾
空中小姐
在那個年代即便是一個真的很憂鬱的故事,我相信大家都看過山口百惠的這個
這片子真的是慘的不行,主角又是被生化輻射,又患了血癌,男朋友還是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妹,整個片子女主角一直在掙扎求生,最後還是過世了。但是直到片子的最後一刻,女主角還是拚命和命運抗爭,這種片子放到現在我真的懷疑日本還有人看?
而在八十年代整個日本生機勃勃,每個人都看到希望,你拍陰鬱的畫風給誰看?觀眾買不買單?
日本經濟新聞講過一個故事,在這裡
日本家電元老的無奈 日經中文網井植敏 的父親作為三洋電機的創始人, 井植敏親身經歷了整個三洋電機的創始,發展,輝煌以及衰落,眼看著同伴夏普的崩塌,三洋電機被松下收購,松下大幅度虧損, 井植敏說到
大家都是轉眼就垮。這究竟是怎麼了呀?
沒人找我商量任何事兒。明明可以來的。不過,話雖這麼說,我也做不了什麼了……
整個大環境是這樣,今天看到這個企業垮掉,明天看到那個企業大幅度虧損,生育率越來越不行,老人的紙尿褲的銷量比小孩的都好,你這個時候拍什麼青春氣息,拍什麼朝氣蓬勃的動畫片和電視,給誰看?你又怎麼能指望文化產業獨善其身呢?平成萌豚不過也是時代的產物罷了。
題目說的是動畫啊。
那我跑題了,你們當外傳看吧。
——————————————————————————————————
EXCUSE ME?
城市獵人可是出包王女之前最大的黃書,一半劇情都是靠睾丸驅動的,怎麼就樂而不淫了?
你們去查查畫《修羅之門》的川原正敏,他的處女作《天堂學園》里一幫男生當眾強姦女生,在昭和男人眼裡這就是很正常的行為,女生要是被強姦了去報警是不懂事。
(漫畫名字是パラダイス學園,再要圖爆炸)
現在的朋友對80年代容易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那時候可是冷戰末期,正好是星球大戰的高潮,日本雖然經濟飛速發展,民眾普遍還是有朝不保夕的心態。諾查丹馬斯在當年的火爆也有這層背景。
知識分子往往能在盛世中看到破滅的跡象,繼而產生最深刻的虛幻感,而低層次一點的漫畫家就是純粹趕時髦,所以80、90年代世紀末題材的作品相當的多,好多都是開篇核彈洗地,玩啟示錄題材,如《風之谷》《北斗神拳》。《AKIRA》《暗黑破壞神》雖然不是廢土,仍然屬於啟示錄那一系。
少女漫畫也不能免俗,比如《X戰記》乾脆就用世界毀滅當做主體,有興趣可以對比一下CLAMP在20世紀和21世紀的作品,很明顯早期作品更頹廢更黑暗。
就是因為昭和時代負能量太多了,所以現在才會出現萌日本的風潮。
昭和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平成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我覺得問題反過來「如今日本動畫相當頹廢糜爛,是不是和如今日本經濟環境有關?」更有回答價值。
對一些回答很不滿意,有一些作品思想黑暗就能說明日本動畫缺乏朝氣?一部分動畫畫面很黃很暴力就能說明業界已完?
80年代的日本動畫確實進入了一個巔峰時期,人物設計、作畫、演出等動畫技術經過了長期的發展逐漸成熟,變成了今天我們所熟悉的樣子;御宅族發展壯大,有些人甚至進入業界成為新鮮血液;經濟快速發展也使錄像機普及,OVA動畫誕生。這些因素都使得當時的動畫人和動畫產業擁有前所未有的朝氣,80年代活躍的那批動畫人現在已經成為了業界的中流砥柱。至於前面說高達黑暗、富野不服的我也是醉了。高達陰鬱黑暗是富野作家性的體現,展現的是其個人思想,怎麼能完全代表當時的動畫產業狀況啊。但當時高達製作組卻人才輩出,像永野護、今川泰宏、高松信司、瀨川敏文等等都是那個時候出來的。另外低成本動畫在什麼時代都有,不要因為一些糟粕而忽視了整體的進步。知乎處女答,沒敢展開來講,有不詳細的地方還請見諒。
大概這就是倖存者偏差吧,你能接觸到的老動漫都是經過時間塞選過的
有啥朝氣啊,黑暗思想爆棚,黃暴畫面滿屏的作品相當多,不合劇情草草了事爛尾或是挖坑不填的更是數不勝數
大部分作品都是老派的畫風,老派的劇情,說不上差,但也說不上多好。用今天的眼光看算得上好的作品真的不多,在年齡大的宅眼中還有很多情懷加成在裡面
時代總是在發展,技術在進步,畫風在變化,講故事的方式也在變化,進步的方面很多很多
唯一不同的是,當年所謂「神作」很多,相比之下,如今能震撼人心的那種「神作」不多了。但這也只是倖存者偏差,「神作」固然是超前的,優秀的,但這也不能說明當時的普遍作品都是優異的
不要總覺得當年的一切都牛比,現在就是各種業界藥丸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動畫是生意。動畫本身的高成本意味著其自身無法脫離商業背景的被動。那麼如果市場呈現良性發展,對於動畫行業獲得資本也一定是有利的,這是肯定的。問題在於有多少。不過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呢→_→
沒有關係,當時日本的宅文化還沒有現在這麼變態
你錯了,經濟發展速度一般都和文化發展速度成反比。
高達……有朝氣……嗯,卡繆全家都很有朝氣
不過高達系列到達陰暗的頂峰——V高達之後倒是有幾部相對歡快明朗的作品,不過那恰恰是90年代泡沫破裂後的事了
80年代有朝氣?我富野第一個不服
手塚治虫很厲害……漫畫拯救日本的年輕人後來還投胎中國了
不說什麼了,你看題主你才能舉出來幾部片
90年代業界頹廢期一年都有幾十部片,你舉出來的還沒10部呢………………
是因為那時候的動漫很硬氣吧,現在的動漫都很娘炮,就連運動型的動漫,我就看過一個那個叫什麼黑子的籃球,都好娘,打籃球長那弱雞樣都不敢碰吧,在場上不被碾碎了才怪啊。一方面女生看的多,一方面男的也變得很娘。
請千萬不要再做這樣的假設,
非要把80年代動畫和經濟扯上關係的話
就是金主們人傻錢多 投OVA
錄影機的普及使得原創錄影動畫也就是OVA的製作量增加,這一技術的進步使得動漫覆蓋面變得
更廣。動漫從業者的工作環境包括創作條件和空間得到改善。
我看過很多八十年代的各種黃暴各種亂七八糟元素ova 許多都製作拙劣,基本就看個思路廣了。
而且你所舉出的作品基本都已經成為經典,不具有普遍代表性。
非要和所謂朝氣產生聯繫的話,該說那時候創作者們嘗試的方向和題材,運動系、機車系包括冒險 格鬥之類的會稍微多一些吧,才讓題主產生這樣的錯覺。
至於現在,創作者們編個輕小說,在廁所紙上寫堆垃圾話都要講究這設定時髦不時髦,這故事新穎不新穎,只能說日本業界有個屁的出路。
那個年代的日本動漫確實裡面的形態意識比當下的日本漫要健康陽光充滿活力。
簡單來說的話,現在的日本再也做不出一刻公寓棒球英豪灌籃高手這種充滿青春朝氣粗中有細不經意間自然流露微妙感,飛揚而不誇張,婉約而不造作的作品了。
但我覺得這種精氣神上的轉變跟經濟的起落沒有半點關係。
中國的經濟很有朝氣,可是電影與電視劇有80 90年代拍的有人情味嗎?
而中國的這個90 80年代影視作品裡的朝氣又與日本當年是重合的,儘管兩國的經濟階段完全不重合。
決定藝術作品的精神面貌的,是人心,不是錢。
我想推薦一部長壽漫畫,《烏龍派出所》。漫畫從最開始包羅萬象,到後來只在各種電子產品上打轉。這個過程,就好像看一個健壯的青年人,變成死宅。我像,經濟方面原因有。當社會很發達,福利保障很好的時候,我為什麼要努力呢?還有一個,就是基本上所有的梗都被變著用過了。沒有新意。
搬運一下在書記回答下面的評論,因為感覺還有東西要寫,但不好意思再占書記那邊位置了。
80年代屬於動漫畫體裁百花齊放的年代。無論是黑暗系還是子供向,都湧現大批作品。當時的市場尚未細分化,動漫畫在不同年齡均有受眾,青年漫畫這個細分項也是伴隨著79年《Young Jump》的創刊而出現的。因為經濟好,投資的人多,很多小眾動畫也有人投錢做。而且市場也紅火,大家有能力消費,很多完全不懂動畫的商人往往不小心賭贏了也能收益頗豐,所以80年代的動畫遠比現在品類繁雜,總之是粗放式發展,甚至有很多單純表現創作者個人意志而不考慮商業的作品也可以製作出來。一方面動畫擺脫了「小孩子看」的認識,開始探索更高年齡層的消費領域,另一方面,動畫的從業者在表現上還沒有完全適應新的題材。很多形式還是從之前的經驗里發展,所以畫風上,技巧上不少作品還存在子供向的痕迹,變成內容和演出有奇怪的疏離感(當然我認為這是萌點),所謂有朝氣,是不是有一些這樣的成分呢?
=====以上為原評論的分割線===========
看到題主舉的例子,應該和上面表現技巧的疏離感沒有關係,但也不是不能理解。
我猜想,題主所謂的「有朝氣」是不是和題材相關呢?因為確實除了高達,精神上類似城市獵人和貓眼的作品,現在已經無法存活了。而現代的高達也完全和80年代的高達不是一個東西。
(有空填……)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Netflix原創動畫片「Bojack horseman」?
※是否很多機器人的動畫片裡面,機器人的小腿都比大腿更粗更長更硬?為什麼?
※為什麼銀魂不做電視台原創?
※5歲小孩適合看宮崎駿的動畫片么,改怎麼向小孩解釋宮崎駿的動畫片?
※為什麼一些成年人也喜歡看《喜羊羊與灰太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