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的方式真的是對的嗎?
總是聽到很多人一說起教育就要求大人和孩子說話要蹲下來,蹲下來真的就等於尊重了嗎?和孩子相處難免要溝通,如果說一句話就蹲一下不僅累而且還顯得做作,尊重難道不是心裡上的嗎?
這是把因果倒置了。不是因為蹲下來了就是尊重孩子了,而是因為尊重孩子,你才會去想到蹲下來了。與孩子交流是有心而發的還是只是為了遵守:「做到這100條,成為成功父母。」是不一樣的。
你們確定都親身經歷過嗎?我家現在2歲不到,和她說話的時候蹲著,於是她也蹲,以為說話都要蹲著呢!
第一次回答有這麼多贊,再說個關於寶寶蹲的。寶寶一歲半時給她照相,我蹲下來拿手機給她拍,當是她太小不知道照相是怎麼回事啊就看見大人蹲,於是也在我旁邊蹲,結果就是拍不到她呢,我蹲下來以後她永遠都是跑到我旁邊蹲著。。。
又有人點贊了,同樣經歷的家長們真的很多啊,放個我家蹲的照片吧。。。
聖誕節拍照蹲
自己蹲盆里
照相蹲爸爸旁邊
要求變成小貓。。。
吃成蠟筆小新臉!哎呀偏題了。。。
過年了,來更新一下,感謝各位點贊,我們2歲啦! 繼續。。。2歲3個月啦!好像美一點啦。。。2歲半啦,和爸爸媽媽去舟山玩哦!
海寧房車營地
發現娃兒可以繼承爸爸媽媽的專業了
跟孩子說話蹲下來,不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思,而是為了順暢交流。
你低著頭說話太累,他抬著頭說話也累,還不容易聽清楚。
語言不僅僅是聲音,而是表情動作等等因素的綜合,俯視的姿態和平視的姿態,是兩種不同的說話態度,疊加了年齡因素之後,會讓孩子把詢問誤解為質問,把評論誤解為斥責,為了避免這些誤解,所以我們要蹲下來跟孩子說話。
把這個說話姿勢理解為平等和尊重,可能是平時雞湯喝多了。原雞湯觀點如下:
蹲下來說話、抱起來交流、牽著手教育這一切做法背後的出發點,都是出於對幼兒的理解與關愛。
如果沒有這樣的出發點,那麼以上所有一切形式主義的做法,都是做作的。順便講幾個故事。
(一)我以前在幼兒園裡的琴房裡教課,遇上學校里有些什麼討厭的事情,我會很直接地跟小朋友說:「離我遠點,我心情不好,省的我罵你。」按照雞湯觀點,作為教師的我是不應該跟小孩子這樣說話的。
然而事實是,這種做法多次避免了我因為心情不好而遷怒小朋友的情況。而且小朋友也不蠢啊,他們都會自覺地跑開,然後自己乖乖地練琴去。(二)
要是真的蹲下來跟小孩子說話,就跟前幾個回答中寫的一樣,孩子也會無意識地模仿成人動作,然後蹲下來跟你說……然而以我在幼兒園的經驗為:小朋友們會一擁而上,愉快地把我推到地上疊沙包。接著,疊沙包的小朋友和我一起,被他們帶班老師罵一頓。(三)後來我學乖了,我知道我可以坐在小板凳上和小朋友說話!坐在小朋友的小板凳上,還可以抱一個小朋友玩!
當時覺得:哎呀~抱一個小朋友真好玩~好像抱著一個洋娃娃~好開心~於是,只要看到我坐在他們教室里坐在小板凳上等著帶他們去練琴,我的學生就會走過來,理所當然地一屁股坐在我身上。……和貓咪說話都會蹲下來
孩子會隨時模仿大人。
於是,剛開始時,看到你蹲下來,也會想要跟著蹲下來。看到這麼一個小小的人兒,站都站不太好,走路都不利索,卻努力想要蹲下去,然後坐在地上,真的很有趣。等到小朋友知道不用跟著蹲下後,就會理所當然地視爸爸媽媽蹲下後的大腿為自己的寶座。甚至,玩累了的時候,會要求爸爸媽媽蹲下來,好做在爸爸媽媽腿上愜意地休息,順便摟著脖子說會兒話。小朋友不會有大人蹲下和他說話的需求,但蹲下來還是有助於親子關係。也可以把孩子抱起來交流,取決於孩子的體重家長的力氣和鞋臟不臟。反正我喜歡臉對臉的跟孩子說話,親親也方便些。
有很多時候,「儀式感」很重要。在最初,你蹲下來可能只是為了「遵照」一種理論,在你心裡是不認可的。
可當你真蹲下來了,你發現可以平視他的小臉蛋了,那種感覺還是很不錯的。
後來你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蹲下來,抱住他肉乎乎的小身子,或者拉著他暖暖的小手,交流起來也會變得更加順暢。但關鍵是,你願不願意邁出第一步。你親身體驗過嗎?
站直了低下頭對那麼弱小的孩子說話,真的很容易產生居高臨下的優越感個人的處理方式是講道理、安撫情緒、一起玩兒、講繪本的時候我會把他抱起來或者蹲下跟他說話。這樣比較方便交流,而且我更喜歡抱著他。如果是平常叫起床、出門穿衣服之類那就不會了,因為他會亂跑你蹲下抓不住啊。育兒的方式取決於自身、現場情況、孩子本身等多方面影響,沒有對與錯,也沒有那麼多上綱上線的必須,輕鬆愉快更好
你想尊重他,站不站著都尊重,蹲著和和顏悅色只是個表現形式而已。你拿他當出氣筒,當然你也就不會蹲著了。
願意花力氣蹲下來的人,肯定比不願意蹲下的人,更希望和孩子平等交流。
分啥情況吧。
過來吃飯,快去洗手,乖乖睡覺,別跑別跑。
以上,誰蹲過?
只有當需要認真討論的時候,蹲,有必要。
信息雙向流動的時候,才需要平視。
有人贊,就補一句,平視,有更舒服的姿勢。
躺床上,半靠,娃騎坐在腿上肚子上。
坐椅子上,娃站著。
兩人頭並頭躺下。可是我孩子和我說話很多啊,那我豈不是要不停的站起來蹲下,站起來蹲下,站起來蹲下。
為什麼要糾結對不對?當然也沒有尊重和不尊重一說。在一個小孩子面前都能讓人選擇尊重或者不尊重這個人也沒啥值得尊重的。蹲下來跟孩子說話,明明方便小孩子,也方便我們自己。雞湯不要喝太多。
這,我以後有孩子肯定得蹲,畢竟我就一米六,但是我跟姚明的女兒說話恐怕就得墊腳了,雖然她也還是孩子。
因為我想好好說話,而且有看著別人說話的習慣,不喜歡對著空氣吧啦吧啦。所以我們會選擇最合適的姿勢。就這麼簡單。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的相關雞湯文深深感染了我,一段時間我有意識的蹲著和我女兒說話。
後果:我現在需要百度「怎麼改掉女兒愛蹲著的習慣」! 我有一句xxx不知當不當講,GTMD雞湯!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因為這體現了教育的平等性。
至於是不是一定要蹲下來……坐下來也可以,躺下來也可以,把孩子抱起來也可以,讓他坐的高點也可以。因為眼神的平視能有效的建立平等的氛圍和感覺,親測有效。
另外也要搞清楚的是這是一個口號,一種符號。它體現的是平等性而非一個簡單的動作——人蹲下來了,如果心態還是居高臨下的俯視,那有什麼卵用?重要的是和孩子有小的交流呢
以前也嘗試過跟侄女蹲下來說話,然後,大概我吃多了沒蹲穩,她一把把我推倒了不是沒禮貌,而是跟我打鬧玩的那種從此以後不敢全蹲
推薦閱讀:
※怎樣幫助小孩子學習三字經?
※如何陪三歲大的孩子玩?既能培養孩子動腦動手能力,自己又不至於太無聊。
※如何為自己的孩子選擇幼兒園?
※現在小朋友過生日的時候送全班禮物。可是老師還有很多規定!送什麼才不會被鄙視?
※如何應對支教小孩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