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大米比現在的大米好吃么?

父親總是懷念說過去的大米比現在的更香,更好吃,是這樣的么?現在怎樣才能買到過去那種風味的大米?


  • 完全取決於你買多少錢一斤的。

  • 人的神經感測器在衰老過程中會變得不敏感。

大家當故事看就好了 認真就不好啦 反正我就是講故事

反正我從小就是聽故事聽來的

而故事就是一輩輩傳說來的

麥仁店這個名字確實講的是劉秀的故事

麥仁店這個名字之後與劉秀有關的是無事庄(意思就是劉秀在這個地方借宿的這天晚上一夜無事平平安安 古人是有多沒事啊? ) 無事庄現在還有個廟 但廟裡供的不是劉秀 老頭老太太們拜的是平安沒事嗎?我母雞呀!

/分割線

--

分割線/

老家有個地名 叫「麥仁店」。

傳說東漢時期 王莽追劉秀 。

劉秀跑到這個地方 ,餓的跑不動了 。店家就給他煮了一碗麥仁湯 ,劉秀喝了,感覺很好喝,也有了精神力氣繼續趕路。

劉秀後來當了皇帝,吃膩了宮裡的東西,想起了逃難路上的那碗麥仁湯,於是叫店家去為他做。

可是劉秀覺得不好吃,判店家欺君之罪,殺之。

湯還是那碗湯,喝湯的人不是以前的那個人了。他以前是與死神賽跑的落魄人,而今是坐擁天下的君王。

為什麼要懷念以前呢?現在不是挺好的嗎?


我媽媽剛認識我爸的時候,我爸給我媽帶過去點香蕉,我媽直接洗乾淨了帶皮吃。。。

我媽認識我爸之前,只有過年才能吃上精米白面。我爸因為我爺爺的原因,從小就吃精米白面。

我也是,從小就吃精米白面,導致我吃黑米面饅頭,高粱米水飯等粗糧的時候感覺非常好吃。而精米白面我一直覺得很一般。

我的母親現在也已經轉變,精米白面吃的沒什麼味道,而棒子麵做的餅,做的糊糊反而覺得挺香甜。

所以,並不是以前的東西好吃,而是你的生活變好了

更何況現在大米白面的加工技術更加完善,口感也比之前的好了,應該是現在的更好吃了才對。

PS.因為從小受的苦,我的母親現在雖然對棒子麵製品讚不絕口,但是她仍舊很少去吃,因為真的是吃夠了

如果你真的想去體驗,請按我說的做。

去買玉米面,裡面參上洗凈的沙子,稀碎的乾燥玉米桿葉。熬成糊糊,做成餅,做成窩窩頭吃,這以後就是你的主食

沒有肉,用豬油做的素菜你也吃不到幾回,甚至你鹹菜都少能吃到。

過節的時候吃一次大米,和葷素一起炒的菜,沒有純肉菜。

我敢說不出三個月,你就能體會到那種吃什麼都香的感覺。

說起來,吃過桓仁那個大米,也覺得不過如此。。香是真香,好吃是真好吃,但是真的不想吃


前一陣子我帶學生實習 農學專業在村裡 四個月 吃了一個月土豆兩個月豆角 肉少的可憐 眼睛都綠了 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在渴望吃肉 讓同事從城裡帶烤雞烤鴨 明明都是爛便宜 乾巴巴的超市貨 但是感覺自己從來沒吃得那麼香過 無他 過了太久苦日子了

其實還有另外一種解釋:我知道目前國內有這樣一個研究:某個水稻品種連續種了50年還是50代,這個後代和50年前的表型不完全一樣,但是通過基因測序發現基因組幾乎沒什麼變化,變異主要來自表觀遺傳,某團隊正在專門在研究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所以有一定可能確實有這種變異。


小學五年級下期被送到舅舅家呆了一年,湖南是魚米之鄉,最好吃的大米真是有的。以前糧食都是要糧票在糧店購買,而且很多是陳年老米。記得在湖南吃的新米就那麼普普通通的做出來,有一層油光,超級好吃自帶米的香甜,以後再也沒有吃到過了!他們那的米粉也超棒;還有米和紅辣椒腌在一起叫鮓辣椒的特色菜,要吃時拿出來用油炒,瞬間變成有橙紅色 油光閃閃 有點黏牙的米粒團時的樣子,想想口水已經橫流了!


借用曾經看到的一句話

終於買得起充電5分鐘的手機

卻再也找不到通話2小時的人

其實事物沒變,變的是我們的心!


不妨先給老爺子買點稻花香五常米或者響水大米或者盤錦米嘗嘗,最好用電磁加熱的電飯煲蒸。


看你吃的是放了多久的米。

新米一般是不會流入市場的,我媽媽懷念了多年新米,去年回老家幾乎日日食新米煮的飯。

媽媽說「還是那個味道」。

我也覺得比一般的市面上的米,同樣的工序煮,味道好一些。

看你吃的是哪種米。

碧梗米和泰國香米不要比,這是耍流氓。

看你煮飯的方式。

正兒八經淘米洗米浸泡點香油,和加點水就開始煮。

不同品牌的電飯鍋乃至柴火灶砂鍋陶鍋等等。


同意很多人說的,米沒變,是人在變,環境在變。這是縱向的因素。

再說個小事,跟橫向有關。

我家在東北朝鮮族聚居區,那邊種水稻是傳統。家裡很多親戚也在鄉下種水稻,我六叔每年秋天都會送幾百斤新打的大米到我家,我媽也常說,這是自己種的最好的米,最好吃了。我那時也這樣覺得。

後來,我離開家鄉到大城市工作,第一次把父母接過來,當他們第一次聞到電飯煲里傳出的米飯香味時,有點震驚。「怎麼會這麼香?」而吃到這米飯的時候,他們說,這個米真太好了,比老六(六叔)種的米還好吃,是什麼米?

我答:就是東北稻花香啊……不過是4塊錢一斤的。

那時候,我六叔種的米中,最好的要賣兩塊多。

而我父母,這麼多年了,基本上沒有在外面買過米,更沒有買過這麼貴的米。


小時候沒錢

零食想吃沒得買

所以吃一次,比如速食麵,都覺得太好吃了

現在自己工作賺錢了,去超市買吃的,逛了一圈卻什麼吃的也沒買,而且我現在不喜歡吃的東西越來越多了。

不是不好吃了,而是吃的多了,沒有小時候那種渴求了。

~~~~~

突然想起一個故事

朱元璋和珍珠翡翠白玉湯

這個大概就能解釋這個問題了


我記得我小時候(十多年前)和我爸回山區老家住了半年,我爸他們那裡當時還是貧困區。周圍隔壁鄰居是吃苞谷面(就是俺們說的玉米面)和烤土豆(尤其記得土豆還是特別小的那種,不過放火爐里烤了超級香),小時候不懂事,我總是和我爹哭鬧要吃大米飯。。。。

我是來自一個吃大米飯吃肉的城市小姑娘啊,天天喊著要讓我爹帶我回家、回家吃大米飯,我爹還告訴我那時候一和我媽打電話就喊著一定不再來這個地方,要回家吃大米飯。。。。

然後,我估計我爹要培養我艱苦奮鬥的革命品質,硬是要我和大家一起吃玉米面,然後一邊吃一邊教育我。吃了幾天玉米面,實在扛不住。

我爹的遠方親戚大姨,一個特別節省簡樸的老人,靠種田種地維持生活,身體很硬朗我記得,她把自己攢了半年的錢換成一袋大米,每隔幾天就煮大米飯,叫我去她家吃飯,真的不誇張我直到現在都記得那一口大米飯的味道,比任何一頓我在家吃的大米飯都好吃,糯糯軟軟香香,反正一直不會忘記。


就一句話,好日子過夠了。

前幾年我去朝鮮,從早晨起吃的東西就讓我萌幣,八個人,四小蝶菜,炒豆腐,鹹菜,鹹菜,炒雞蛋,全是涼的,涼的,涼的,又腥又難吃,還不夠吃,主食就是饅頭。午飯,晚餐水平能好點,也是仍然不習慣,不習慣,不習慣,比如烤鴨肉,又腥又老。

有一天,同去的重慶的朋友給了我一袋榨菜,我吃了七個饅頭,覺得那是我人生吃的最好吃的饅頭。

我能就此說朝鮮的饅頭比中國的好吃嗎?


八零初的,我還有去糧站買米的記憶,可以說在糧站就沒買到過不長蟲的米,都是陳米不分品種混一起,好吃個屁,農民會在市場上出售新米,比供應糧好吃不少但是品相真的夠嗆,跟現在的超市裡的米比起來味道並不好。九零初我家做糧食生意,進來的貨就沒一個不摻東西的,我印象最深的是摻麥子在大米里,我家零售的米每袋都能撿出一水瓢麥粒,這些麥粒都混到米里給我做飯吃了,造成我現在挺喜歡二米飯的。那個時候的米種類也不多,糧店也就分糯米,普通大米,泰國香米這麼幾種,有些特色的品種是農民小規模的挑到市場出售,那個時候市場特別混亂,各種翻新米染色米的新聞時有傳出,連安全都做不到就別想討論精緻了,當然那時食堂的米飯跟家裡的差距不太大。現在市場上米的種類繁多,愛吃哪種的都能滿足,覺得米飯不如以前好吃的應該是以前吃過苦的人,當年難得吃一次的米飯成了記憶中永恆的味道,同理還有豬肉,不過肉類還牽扯一個飼養時間長短風味物質積澱的問題,要是現在再吃一次當年的米飯,肯定會冒出這是什麼玩意的念頭。說小時候到鄉下吃的米比較香的那是因為農村給你吃的是新米。


大部分來說就是吃多了,我吃過什麼土雞,土雞蛋什麼的也沒覺得多好吃…還有更玄的說木材燒的菜香,讓我想到核電沒火電音色暖的耳機梗


對於從小就吃精加工的優良品種糧食長大的人,或者已經習慣於吃這種糧食的人來說,可能會有一種新鮮感吧,反之再好吃的東西如果每天吃也會膩。

就像老一輩經常說他們小時候就是吃番薯,很艱苦什麼的,我怎麼就覺得番薯比白米飯更好吃?尤其是紫薯,又香又甜,而且不用另外做菜,本身就很好吃,還不用在飯桌上正襟危坐優雅地用筷子吃,可以躺在電腦前一邊看番一邊吃薯。當然,不能多吃,萬一膩了怎麼辦?


張愛玲《金鎖記》: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

所以呀,如果你覺得三十年前的月亮比現在的大,三十年前的大米比現在的好吃,其實只有一個原因:你是老年人。


爹媽一個個也是難伺候的主。。。

一般的大米么,說不好吃

遇到好吃的大米么,又要說加了香精了

以前沒東西吃,餓的要死

現在有東西吃,又要說沒以前的好吃了。。。


老家黑龍江的,家裡是大米產區,非尚志。

以前的大米就是好吃!

我老家有一種大米,畝產只有400斤左右。特別好吃!

前年讓老家的老姨幫我買些,結果全村只有4戶人家種,都是專供城裡自家孩子的。


答題的各位,多數說是因為那時候窮吃不上米所以才覺得米好吃,不是我針對誰,你們都是辣雞。

從前的江河土地,是現在污染得不成樣的江河土地嗎?

從前的肥料,是都現在順應工業發展的合成肥料嗎?

從前稻米的基因組,還是現在稻米的基因組嗎?

別找契機黑過去的經濟狀況了,從前的大米,就是比現在好吃。

不止是大米,現在的的小麥玉米土豆茄子西紅柿豬肉都不如從前了。

父親經歷過所謂的苦難,也享受過山珍海味,但很難找到從前食物的香氣了,每每在餐桌上談起,總是一臉失望。

他後來偶然結識了一個搞生態農業的教授,用傳統方法種植作物,收穫了麥子磨成麵粉,擺了個宴,蒸了饅頭,還有其他的肉和菜都是自己家的。爸爸咬了一口饅頭,眼裡亮起了光:有點那麼回事。那頓飯吃了五個大饅頭。

這個問題不是那麼簡單。


我們經歷了西方國家一兩百年才完成的膳食轉型。高能量、高鹽高脂和高動物性食物為特徵的膳食結構,現在的人們過度依賴精製食物、追求口味享受。

現在市面上的精白米為了保證美觀幾乎都被打磨掉了大米的胚芽、糊粉層等營養部分。更有牟利者為了節省成本,使用工業用油、拋光劑對發霉的陳化米進行拋光處理,然後繼續賣給消費者。

這樣的大米飯雖然晶瑩白透、十分好看,吃到嘴裡卻沒有米飯原本的清香,營養保留也所剩無幾。


推薦閱讀:

大家吃轉基因食品嗎,你覺得轉基因作物安全嗎?
如何把白菜賣到20塊錢一斤?
很多說清朝人均耕地沒有明朝多,那麼清朝是怎麼養活這麼多人口的??
尤努斯的格萊珉銀行 (Grameen Bank) 如何解決信貸風險?實踐的效果如何?
對於轉基因問題,超級雜草和超級害蟲怎麼解決?

TAG:美食 | 植物 | 農業 | 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