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增強了法國的國力還是削弱了?


幾十年前,有位研究18世紀法國和英國經濟的法國學者Francois Crouzet,他的基本觀點是大革命對法國經濟而言是一場「民族災難」,他在一篇題為《18世紀英法經濟史比較》的文章中的結論是:

「一些教科書也總是強調【18世紀英法兩國經濟的】反差,人們在這些反差中可以過於輕易地發現英國經濟的先進地位和技術創新領先的原因。但是,重要的一點是,這些差異實際上總是帶有同樣的含義,因為在我們分析過的各個領域,英國的條件似乎總是比法國有利於技術進步。也許各種優越相對來說幅度並不大,但它的累積效應足以使英國啟動工業革命,如英國在燃料和勞動力方面的有利因素是法國所不具備的。對法國來說,需要外部的刺激——即廉價的英國商品(首先出現在國外市場,1786年英法商約後進入法國)的竟爭來刺激一系列的革新努力,這一努力在80年代日益強化,法國人還試圖引進英國的新技術。這時候,英國的領先地位已然十分明顯,但這時它才剛剛進入快速增長和全面的革命性變遷的時代;法國的滯後還不是災難性的;也許法國工業革命的啟動時間可以只比英國晚幾年,但大革命和20年的戰爭對法國經濟來說是一場「民族災難」,這加劇了法國的滯後,並使其無可挽回。1815年,法國的落後比1789年更形嚴重,因為在此期間,雖然有戰爭的干擾,英國經濟持續增長,並發生了快速而深刻的變革。」

克魯澤的大意是,在大革命之前,法國經濟的表現尚可,但在諸多方面看來與英國有一定的差距,而差距的積累效應會在後程的發展中逐步被放大。然而,法國大革命起了加速器的作用。最災難性的後果是法國對外貿易的中斷,因為這是18世紀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之一,而且它刺激了大西洋沿岸城市的繁榮,並帶動了內地的發展。但是,大革命開始的20餘年的對英戰爭導致海上貿易的中斷,南特波爾多等城市遭受毀滅性打擊。另一方面,由於同英國聯繫的中斷,海峽對岸的技術變革在法國和大陸沒有得到及時的回應。有個實例可以為證:當拿破崙於是19世紀初採取「大陸封鎖」時,英國的紡織品經過漫長的走私路途輾轉輸入法國控制的歐洲市場時,其價格仍然低於法國的紡織品。

克魯澤還寫了一本專著討論18世紀的英法經濟問題:

Francois Crouzet: Britain Ascendant: Comparative Studies in Franco-British Economic History 【1991】

當然,一些右派學者對大革命的經濟後果的評價,可能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但不可靠迴避的是,大革命的確造成了物質上人口上的巨大損失,再加上技術變革的延誤,這恐怕是拿破崙的掠奪和保護政策所不能彌補的。而且,就大革命本身的一些措施來說,也很難說它促進了法國經濟的現代化,比如民法典關於遺產繼承的問題,可能更強調的是平等,而不是著眼於自由和效率。

至於其他方面,可以引用英國學者的評論,我認為這些論斷還是比較中肯的:

「經濟方面,【18世紀法國的】殖民地貿易已達到頂峰,而工業上無法與英國競爭已是日益明顯的事實。在其他結構性領域,大動蕩看來根本沒有造成影響。保守的投資習慣仍然是19世紀初的特徵,農業中的惰性和缺乏企業家精神的商業活動也在延續。在國際事務方面,如果法國大革命沒有發生,很難相信英國不會建立貫穿整個19世紀的世界海洋霸權和貿易霸權、普奧競爭的進程與實際狀況會有很大的不同、拉丁美洲不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贏得獨立。在所有領域,大革命的影響是加速或延緩了某種趨勢,但沒有改變總體方向。」

在這樣的認識背景之下,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自1970年代之後關於法國大革命的研究很多集中在政治文化方面,的確,從很多方面看,這場革命的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創造了現代政治文化。


大革命給法國留下了《拿破崙法典》,連年戰爭死掉的青壯年,崩壞的經濟,以及小農經濟。

但是在之後的歲月里,法國都很給力,除了二戰太瞎了。

特別是瓜分非洲浪潮中,法國老給力了,不像德意志才搶了兩塊。

過早的工業化,對法國的出生率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小農經濟也極大的影響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如果真要來說的話,大革命之所以稱之為大革命,就是因為它把法國釋放成了一個民族國家,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

法蘭西才能在以後的歲月中如此給力。


噗,又見大革命削弱法國國力論。就問一點,法國是你波旁的國還是法國人民的國?太陽王再強和法國人民有關係?


純個人看法。

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是一個開始走下坡路的民族和國家的一次無意識的最後抗爭。而繼之而起的拿破崙則是一個老大帝國的迴光返照,之後法國就進入了一個漫長的衰落期。

由於國內的教材關於法國歷史基本就是從法國大革命開始的,然後是拿破崙戰爭,一站二戰的順序。所以很難覺察到法國之前的輝煌,而且由於法國是一個老牌大國,其衰落期是漫長的,因此也難以為國人察覺。

那麼法國的輝煌期是什麼呢?

17世紀到18世紀中葉,約150年的光景。當然也可以算到1815年拿破崙倒台,這種時候的法國就有種我們看康乾盛世的感覺,盛則盛矣,但是我們都知道之後發生了什麼,所以在看到強盛的同時又是滿懷唏噓和憂慮的。這種強盛的感覺和秦漢的強盛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們知道秦漢之後還有氣象萬千的隋唐。

其實法國從15世紀晚期,就有走向強盛的趨勢了。16世紀,以法王弗朗瓦索一世為代表在義大利半島和西班牙鏖戰半個多世紀,可惜當時的西班牙更勝一籌。不過自三十年戰爭之後,法國一枝獨秀的趨勢就不可阻擋了。德意志的分裂加劇了,義大利也是,西班牙霸主地位失去了,英國還不像後來那樣縱橫四海。這時期的紅衣主教黎塞留,威震四方的路易十四,把法國帶上了巔峰。但是隨著路易十五後期和英國七年戰爭的失利,大量殖民地的喪失,法國衰落的苗頭已經顯露。


人類歷史上,每次暴力革命帶來的政權更易,都會嚴重打擊經濟。沒有例外。但是倒下去的政權都會變成新生政權和周邊政權發展的肥料。法國大革命為英國和北美讓出了市場。也為復辟者和新的法國政權讓出了空間。

同樣的道理。蘇聯解體為東歐和遠東國家讓出了空間。薩達姆倒台為伊朗,沙特讓出了空間。


說削弱的,都忘了。法國大革命的最大遺產,幹掉了貴族,幹掉了僧侶,解放了農民。普及了教育,平權了資產階級,光一部拿破崙法典,就老牛逼了。。。基本解放了法國的全民教育。讓法國在殖民地不如英國的前提下,法雞最後都混到了五大流氓


國家的經濟底子是削弱了 但是客觀上掃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

人民主權和國民概念的出現極大提高了國家整體的戰爭動員能力 這是法國能打仗的根本

法國真正的工業現代化應該是路易波拿巴時期的事情,拿破崙本人不喜歡蒸汽機和鐵路


革命是要流血的

如果把國家看成一個人

哪有手術流血以後人體不虛弱的道理?

但是很少有人說因為會有術後虛弱,就拒絕做手術的道理。

甚至我覺得也可以引申到「阿拉伯之春」

哪怕手術是會出醫療事故的,也並不意味著手術本身有原罪。

病情加重或許是病人本身積重難返,醫生水平不足,有人突然對著病人重重的捅了好幾刀

可是既然動員出了一場革命手術,這個國家就總有一些問題需要處理

這叫做造反有理。


我懷疑諸位答主是不是對國力有什麼錯誤的理解啊?

國力不等於國際地位,別看法國後來被普魯士摁在地上摩擦,但法國國力一直在持續增長。

只不過是歐陸其他國家隨著民族化浪潮逐漸崛起,法國相對優勢不在罷了。

法國國力實際上增強了,奈何一個國土狹小的大陸國家,難以海陸並進,只得將海權拱手讓給英國,這是國際大趨勢。

就事實上而言,到一戰爆發前夕,法國仍是殖民地數僅次於英國的超級大國。

讀了這麼多書,也理應理解韓國這樣現代化國家放到封建君主制殘餘多的中東,可以打得沙特叫爸爸。

資本主義制度對國力的提升,相對於封建社會是個飛升。


大革命之前法國是當之無愧的歐洲霸主,大革命之後,反法同盟攻入巴黎,喪失了大片海外殖民地,德意志民族主義覺醒,普魯士領土擴大,一片藥丸的氣息


現在計量經濟學認為美國內戰前種植園經濟更富活力,而且奴隸以一種優質的資本為奴隸主投資起到顯著正面影響。不過,美國的『大躍進』正是發生在內戰及其重建後——『Age of Econmic Revolution』——美國人自己總結的catalyst中認為內戰起到了極重要的『催化作用』

說是美國人自己總結的,其實也是上世紀的『課堂讀物』了,也許會有、或者已經有新的實證論文推翻以前的人文『定論』(我不太懂這方面,姑妄言之)

所以關於法國大革命嘛,嗯哼,不引入統計還不都是看屁股打嘴炮(姑妄言之姑妄言之)


大革命已經不是削弱和增強國力的程度了,大革命解放了法國的生產力。所以拿破崙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兵源,而且士氣還不低。

當然,您要是跟英國比,我沒話說了。


這話說的,中國近代革命(1911-1949)是不是削弱了中國的國力?

當然有些人也可以說革命後的幾十年民不聊生國家四分五裂,還不如俺大清堂堂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呢,是不是呀?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的頭幾十年也差不多鳥樣子,但是路易王朝特么根本就維持不下去好吧。大革命削弱了法國國力?相信這個說法的不是蠢,就是壞。


①.法國大革命大大延誤了法國的發展。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的三十餘年正是工業革命的關鍵時期,瓦特改良蒸汽機後,法國是唯一一個除英國外擁有改良蒸汽機的國家,但其工業化的進程卻被這三十餘年的動亂所耽誤,相反,美國因為其擁有較安全的政治環境使得其雖然工業基礎比法國薄弱,工業革命擴散到當地的時間也比法國晚,但卻比法國更早地完成了工業化。除了工業革命外,法國在這三十餘年的時間內許多方面都受到了影響而被耽誤,當1815年戰爭結束時,他們發現自己幾乎在各方面都落後於英國了

②.拿破崙的大陸封鎖體系使法國的產業轉向內向型,法國產業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遠不如英國,在法國死命封鎖英國的這些年內,英國在全球範圍內擴大市場,而法國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③.大革命的混亂及拿破崙的連年征戰對人口數量這一法國的長期優勢造成了惡劣的影響,作為這三十餘年腥風血雨中傷亡最嚴重的國家,法國的人口增長速度大不如前,而鄰居德國的人口卻在19世紀迎來了增長的黃金期,這為日後法國在與普魯士/德國數次作戰時的力不從心埋下了禍患,並最終讓法國丟掉了歐陸霸主的桂冠,把歐陸第一把交椅讓給了德國

④.再回過頭來看法國大革命的目的和成果,法國人革命是為了反封建反專制要民主要自由,但最終得到的卻是無政府主義和緊隨其後的獨裁,誕生了諸如羅伯斯庇爾和拿破崙這樣的獨裁者,法國人革命看似是以啟蒙思想為指導思想,但是實際上是把無知和瘋狂當做理性,如果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等啟蒙大家親眼目睹法國革命的全過程的話,可能也要反對革命派。法國大革命誠然撼動了法國這一歐洲諸國中曾經將君主專制發展到最巔峰的國家的封建壁壘,對其民族性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法國真正實現民主、實現大革命之初的目的也至早是第三共和國之後,中間的近百年時間幾乎是被法國人「不惜一切的革命熱情」浪費掉了(在實現最初革命目的方面)

總之,縱覽法國革命這前後三十餘年,和美國相比,法國未能給自己創造安定的政治環境,失去了提前完成工業化的機會;和英國相比,法國在革命期間作繭自縛、固步自封,喪失了海外市場,讓本國的產業競爭力大打折扣;和德國相比,法國把人口數量這一自己的長期優勢也沒保住,導致把歐陸霸主這一自己裝點門面的名號拱手相讓。偃旗息鼓後還回到了起點,雖然擁有了民主實踐的寶貴經驗和民主思想的珍貴遺產,但事實上並沒有實現革命目標,甚至還給別人做了嫁衣裳(把民族主義和民主思想傳播到了其他歐洲國家),真是得不償失


當然是削弱。千萬不要把法國大革命和英國「光榮革命」等同。


推薦閱讀:

拿破崙與希特勒做的幾乎是同一件事(大誤),為什麼對二者的評價卻相差甚大?
如何理解法國大革命?

TAG:歷史 | 歐洲歷史 | 世界近代歷史 | 法國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