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很多事物感到厭倦,厭煩。這叫做出離心么?是不是厭煩越多越接近完全的出離心?

有的厭煩能忍,有的很難忍,不過過去了,很快就忘記了。能忍好還是不能忍好?似乎忍了就沒有出離心了。出離心到底是從何而起的呢?


按照這個邏輯,所有跳樓的、喝農藥的、自焚的,都是出離心的大成就者了……

於諸輪迴諸盛事,剎那不生羨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宗喀巴大師 《三主要道論》

出離心的條件有兩個。

一,對於世間輪迴的任何事情都不生起艷羨之情

人生不得志那我煩惱了,如果讓你當英女王當美國總統、當世界首富,你還煩惱么?讓你當天女天人、天主天王,你還煩惱么?如果煩惱頓時煙消雲散,抱歉,這不叫出離心,這叫老娘現在很不爽……

二,日夜六時希求解脫

不僅僅是現在想起來了然後喊喊口號我要解脫我要處理,而是時時刻刻都想著我要解脫輪迴,我要圓滿涅盤。《壽司之神》里二郎說,我做夢都在捏壽司,這是職人的品質和精神。如果夢裡也在修法持咒,也在希求菩提,這才是道人的風骨。

其實說到底,那些讓您厭倦、厭煩的事兒——十有九個半都是錢不夠的事兒。

走大馬路上一低頭看見五塊錢——您這煩惱也頓減不少。

您這個煩惱的對治方法特簡單:

1、不管生熟,少吃蔥蒜

2、早睡早起,生活規律

3、三餐有度,知時知量

4、太太靜心口服液、何其正、加多寶、龜苓膏、白花蛇草水……


出離心,在於不執著,你厭煩一樣東西也好,喜歡一樣東西也罷,都談不上是出離心。出離心不是單純的字面理解,說我對什麼都厭煩,都看不上,那我就是出離它了。恰恰相反,你厭煩一樣事情,那必然說明你還在貪著它的對立面。你厭煩吵雜的環境,那麼說明你貪著安逸的環境,煩惱還是會跟著你。

真正的出離心是不著兩邊,不即不離。做好你現在的每一件事,端正每一刻的心態,時時保持覺照的內心,接受一切的境界,不論好壞,都欣然接受。做到這點了,才說明你找到了你的出離心。

簡單來說,佛教要讓人超越悲觀,超越樂觀,而做到一種達觀的人生。


出離心是指對這個娑婆世界如實感知是苦的,你就不會留戀這個世界。

出離心升起,菩提心才會有用。

你那頂多算是煩惱,當某些特定的因與緣聚合在一起的時候,情緒就會生起,例如當你突然認為某個人在批評你、忽視你,或者剝奪你的利益時。然後,相對應的情緒就會接著生起,在接受、陷入這些情緒的當下,我們就失去了覺知和清明。我們「被鼓動」了。因此世尊發現他的解決方法~覺知。

去修覺知,可以治病,我記得好像是正性離生還是自在之路來著?他是這方面的高手,去查查他以前的答案。或者私聊。

嗯……好像是自在之路!!記得沒錯的話……


於諸輪迴諸盛事,剎那不生羨慕心,日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宗喀巴大師 《三主要道論》


不求亦無厭,才有可能是出離心。


我這麼理解出離心。出離心首先不是厭煩。而是覺得他不對。比如,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覺得隨處小便是不對的。但是我們是小孩的時候,就不會有隨處小便的障礙。因為認為不對,所以我們不會做。所以出離心也是這樣,你認識到塵世的活法是不對的,所以要離開塵世的生活,出家修行。出離心的前提是看清事實,明白道理。這裡沒有感情的因素,是理智的選擇


貪嗔痴的具體表現,就是過分喜歡自己喜歡的, 過分厭惡自己不喜歡的 痴就是無知。

你這叫抑鬱症,修行很容易誤入歧途的(很容易理解錯誤, 字面意思很容易加上自己的主觀意見), 需要長時間修行。


對所有事都厭煩?是不是對所有事情都失去興趣?建議答主關注一下抑鬱症


推薦閱讀:

西方極樂是真實存在嗎,具體在哪?
萬惡佛為首嗎?
往生凈土的一心不亂問題?
佛菩薩有沒有七情六慾的?

TAG:哲學 | 心理 | 佛教 | 佛學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