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德國品質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所謂的德國品質,就是我國部分對生產加工完全沒有知識的人被一些看起來很高大上的名詞忽悠以後,對德國產品的盲目崇拜。比如下面這個答主:
盛小楠,化工生產管理
Nestor Zeng、徒九旭、Tony Zeng等人贊同
克虜伯兵工廠在一戰和二戰期間解決金屬應力的標準方法是自然放置,也就是提前幾年甚至十幾年加工一批無縫鋼管,鋼板,配件之類的,然後就這麼放,放到應力消失了再使用。所以人家的艦炮能承受更大的膛壓,所以人家能率先造出俯衝轟炸機。。。這就是德國品質,因為細節,所以牛b。
槽點滿滿的答案。
解決金屬應力的標準方法是自然放置
我想問加工大型鋼件,誰不是這麼做?而且這麼做多一半是因為大型件做退火不方便也不經濟。
提前幾年甚至十幾年加工一批無縫鋼管,鋼板,配件之類的,然後就這麼放,放到應力消失了再使用。
去應力需要先開粗之後放置,你放板放管有什麼用?只有我國賣不出去的鋼材才這麼隨便丟,還有「幾年甚至十幾年」,你以為這是酒越陳越香呀?
所以人家的艦炮能承受更大的膛壓,所以人家能率先造出俯衝轟炸機
你到底知不知道加工中去應力是為了什麼呀?你懂不懂機械呀。
如此認真的瞎編亂造德國神話,我也是醉了,趕緊看看你周圍有沒有德國人油紙包好埋在地下的 *敏感詞* 可以沖值呀。順便再吐槽下俯衝轟炸機,德國人怎麼就率先製造了?!摘自中文WIKI
俯衝轟炸戰術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英國皇家空軍最先開創。但早期的轟炸機由於結構脆弱,因而無法承受高速俯衝及拉起所產生的衝擊力。直到1930年代,隨著飛機技術的發展,俯衝轟炸戰術越來越受重視,尤其是其對小型目標的攻擊能力。在美國,海軍於1925年採購了第一種定製的俯衝轟炸機——科蒂斯F8C獵鷹式攻擊機。
海軍一般較空軍更青睞俯衝轟炸機。空軍轟炸機由於在陸地上起降,基本不受尺寸和重量限制,因此其指揮官一般採用大規模水平轟炸的策略。而對於海軍來說,能在航空母艦上起降的飛機尺寸和重量有限,海軍需要將有限的彈藥精確地送至目標上空,而非大規模的密集式轟炸。
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二戰的歐洲戰場,德國是俯衝轟炸機的主要使用者。德國俯衝轟炸機的主要任務是為其裝甲部隊和步兵提供近距離火力支援,代表機種為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斯圖卡式轟炸機的機體非常堅固,可以以90度角向下俯衝,在閃擊戰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作為俯衝轟炸戰術的發明者,英國所製造的俯衝轟炸機卻遜色了許多。戰爭中皇家空軍和海軍僅生產了約200架賊鷗式俯衝轟炸機,表現亦不如人意。
在太平洋戰場,日本和美國也製造了大量俯衝轟炸機,主要參加反艦作戰。日本在戰爭初期擁有當時世界上先進的俯衝轟炸機,代表機種為九九式艦上轟炸機,在珍珠港事件以及隨後的其他一些行動中表現良好。但隨著戰爭後期日本航空工業技術發展遲緩,其優勢也被美國超過。美國俯衝轟炸機在戰爭後期消滅日本聯合艦隊剩餘力量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及科蒂斯SB2C地獄俯衝者式俯衝轟炸機。
德國產品,其實從設計層面還是有很多先進的東西的,對,設計層面。大家可以去翻翻國內大眾國產車的供應商,真的是很國產。但日系典型如豐田,即便國產,國產零配件是把自己在日本的供應商拉到中國開廠,等於還是自己那套供應商體系。你可以說它客觀上鑽了國產化率的空子,還是讓日本企業賺走中國人的錢,但這是保持豐田低故障率最重要環節。反觀大眾的供應商,倒真像中國的朋友,採購單都搭配給中國工廠了,明年朗逸還要換一批供應商呢。你想多了,是德國人希望更多中國工廠能吃上肉,絕壁不會是壓低成本補排氣門的窟窿啊
謝邀。我認為這是地圖炮的一種,跟幾個凡是一樣都是唯心主義,不值一哂。
朋友,如果你祖傳的桑塔納開著開著壞了,不要擔心不要慌張,請將警示燈打開,確認安全後,靠路邊停好,下車仔細尋找,在您愛車周圍300米範圍內,一定有油紙包包著的嶄新零件,找到後請自行更換。
在汽車領域裡面,刻意突出自己是德國產品,怎麼樣怎麼樣的,一般都是借德國這個噱頭來賣車的,因為這種品牌的汽車除了能拿德國製造的噱頭來宣傳以外拿不出任何技術亮點,賓士寶馬保時捷這種廠子從來都沒有刻意宣傳自己的德國屬性,寶馬就是寶馬,賓士就是賓士,保時捷就是保時捷,大眾就是德味,毒!
就像單一個體不能代表整體一樣,整體也並不能代表單一個體的品質,因此可以說德國產品有好有壞,但好的東西佔大多數,但是也不乏用德國產品的稱呼來標榜自己產品品質的黑心企業,
所以德國品質不能一概而論,可以說是有好有壞。有的很好,有的就是巨爛,所以說,不要過分迷信德國品質,德國也有壞的東西。寶馬是寶馬,賓士是賓士,保時捷是保時捷,作為單一個體來說好不代表整體都好,賓士好不能說明大眾也好,很有可能大眾就是壞的,這並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就像劉翔跑的快你能不能說上海人跑的都快?姚明長的高打籃球好就說明上海人都長的高,打籃球都好?不一定吧!
不要迷信德國品質,德國產品有可能是也爛的,起了風也有可能不會下雨, 你們千萬一定要學會自己去判斷
就這樣
作為機械行業的從業人員,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好了。 別的行業不敢說,但就機械這部分,德國的東西,是最讓我們放心的。也不是說他們的東西就如何如何好,好到沒邊了。凡是最怕就是比較,跟國內一比,別人的東西感覺還真是好到沒邊了。一根高精線軌,國產兩三千,德國那邊一萬多。國產用個一個月精度就沒法保證,工作強度強點半年到一年就報廢,德國的用個兩三年精度照樣沒問題,請問你選哪個? 我不知道樓上為什麼有那麼多答案不屑於德國品質,如果你們真的這麼不屑於德國品質,那麼請問中國品質你們又是怎麼看的。 至於還有些說發達國家品質都差不多的觀點。我不好說,我們公司只用過日本與德國的產品,在我們的認知中,日本的質量比國產好一大截,而德國的質量比日本要好一點,但對於性價比來說,日本最高。 其實國產的並不是做不好,我們不缺技術,缺的是態度。-----------------------------------------------------------------------------------分割線---------------------------------------再補充一些吧。 其實國內已經很不錯了,我們基本上從零基礎開始,能達到現在這個水準,已經堪稱奇蹟。但是由於發展的太快,導致整個社會非常浮躁。機械行業是實業,必須踏地,通俗點說,無論是整個行業還是我們從業人員,都必須接地氣!但是很遺憾,在這個社會大環境下,我們未能倖免。從原材料到加工到表面處理到裝配,全都在壓榨成本,最後出廠,沒有質量優勢,便只能打價格戰。我只想說,我們這一行不是快餐,而是國之根本!各位同行能在這個社會環境下投身於這一行,本身便不是浮躁之人,要不真心愛機械,要不心懷理想,只望我們勿忘初心,社會環境越如此,我輩越當奮發糾正!一人之力終有限,只能聊發幾句感慨,與大家共勉!加油!
德國品質好不好我不做評價,反正和我一起買車的,大眾車基本都大修了(08年)。
但是,德國人拿捏揣摩中國人心態,那就是世界一絕,比小日本高出一個美國啊。德國汽車?呵呵,各有所好吧,我還是更喜歡日本車。德國啤酒?據說不錯,但是就有人喜歡墨西哥啤酒。那麼,有沒有能被我看得上的德國公司呢?有,當然有,西門子。不僅是看得上,簡直是五體投地。我是認真的,沒說反話。西門子是一個真正的能代表德國的工業帝國。
德國金屬加工水平還是世界前列的,不要和電與橡膠沾上關係的德國貨還不錯。
現在黑德國是潮流啊。舉個我所了解的例子吧,某輛80年代產的配有德國某家齒輪廠製造的液力自動變速箱的一輛大客車,直到前幾年報廢,變速箱也沒有出現問題。亮點在於,這輛車從來沒有保養過變速箱,而我朝到今天也造不出來液力自動變速箱。一些沒有門檻的東西,我們似乎可以嘲笑德國品質不過爾爾,有點門檻的東西天朝可以一試?高鐵是天朝吹的比較厲害的東西,最早不還是原樣引進西門子的產品,可是如今核心命脈部件又有幾件是自己設計自己造的,連改個外皮都花了小10年時間了。
其實德國產品確實是不錯,不過幾大發達國家的產品其實都差不多,無非是在某種程度上你這部分要比我牛逼,我那部分比你先進而已,整體來說都是一個水平上的。不過不知道怎麼機緣巧合之下,在中國就產生了一大批德吹,成天吹水「德國品質」、「德味」……彷彿比全球其他產品都要高五個檔次似的
對於這部分人,我個人評價就是:德國品質就是二戰時期動不動就趴窩罷工的虎王、黑豹、費迪南德國品質就是燒機油的大眾汽車、關不上門的西門子冰箱和噪音猶如突破音障的BOSCH洗衣機現在知乎日本產品為王,貶低德國造已經是政治正確的風向了
我敢說網上流傳的鼓吹德國品質的軟文有相當一部分是出自大眾公關團之手。細軟跑。
我來搶答一個。本人買的原裝進口德國寶馬 開了一個月1000公里,已經去修了車喇叭按了不響,倒車PDC報警 提示系統失效 的問題了 更不談 原裝進口寶馬都會內部鋼材生鏽的事情了。。。。。
五六年的BMW必定漏機油或燒機油或漏冷卻液 也不提了。。。。
12-17更新,
才換了一周的PDC雷達又失效了。這次4S說 還是雷達頭進水。。。。 技工說四個全換新的拉倒。索賠,免費。才開了1100KM的全新進口車。
看我嘴形,呵呵呵!某年參觀的時候看到的。濰柴動力道依茨車間裡面,有一條生產線是當年合作的時候整體從德國搬運過來的,二戰年間的產物,到我去看到他的時候他依然是被拿出來吹噓的,唯一一台自動連桿去重機構,我沒考證,但是車間主任的臉上寫滿了嘆服。德國工業好不好?好!有沒有被高估?我不知道。但是我想肯定比我們強,對我來說,吹和黑都沒有意義,理直氣壯地吹代表我們放棄了超越的夢想,理直氣壯地黑是我們有足夠的資本和技術碾壓他們,我們都沒做到。我倒是希望有一天我能理直氣壯地黑他們。以上。
就是質次價高
就好比不少入了其他國籍的中國人,回國在公共場合各種「不小心」暴露自己的外國護照一樣。
如果國籍是可以一個人覺得炫耀的東西,這真是很可悲的人。德國產品質量好 但是價格高 ~這裡我們可以深度分析 供求價格論下 產品的價格是由產品的供給和需求決定的 這是消費向在價值價格論下 產品的價格由原材料 必要勞動時間 生產工具的使用價格來決定的 這是生產向在國際貿易框架下 我們可以假定 德國生產和中國生產的原材料價格是一樣的 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德國人生產一個產品必須勞動時間和中國人生產一個產品必須勞動時間相同 那麼一個德國產品和中國產品的價值是相同的 但是德國人的工資高 工資高的原因是德國社會的生活成本高 那麼投射到價格上 德國產品的價格必然比中國產品的價格高 但是 僅僅如此 完全相同的產品在市場上 必然價格低的銷量高 價格高的銷量低 最後迫使德國產品降價 而中國產品升價 達到平衡 ~ 然而我們看到的 依然價格沒有那麼劇烈的變動 換句話說 德國的產品很中國的產品不一樣 而各自處在各自的平衡上原因就是生產工具, 這裡的生產工具 不單單是工具 還有工藝 設計 以及工業研發的費用時間專利等等 這些在工業生產的過程中 以大衛李嘉圖的觀點 是Dead Labour 也就是Past Labour因為 有更高級的生產工具 更好的生產工藝 更好的工業設計 帶來2個後果1 縮減單位產品的必要勞動時間 所以單位產品德國人的勞動價值少了 投射在德國產品上因為高工資高生活成本帶來的價格降低了 2 德國產品和中國產品不再是相同的產品了 在價格P和產量Q之外增加了質量 從而在市場上形成另一種限制 當市場需求的質量靠近德國產品質量的時候 中國產品就是贗品 存在替代效應;而市場需求質量靠近於中國產品質量時 德國產品是贗品 存在替代效應;而實事上在德國主要的工業產品領域 大多數是第一種情況3 在市場上德國產品可以有更高的話語權時 德國產品就可以把它的生產工具 工藝 設計 研發的成本均攤到單位產品上 最後形成現在 德國產品質量好 價格高 這樣的表象 總結就是 德國品質的根基 還是在他百年在工藝 設計 研發的積累 最終在價格上表現出來德國工業在單位產品積累的價值更高 而這積累的價值 更多表現在Dead Labour上 中國雖然有勞動力優勢 但是這30年的積累 和德國150年的積累比 還不是差了一點半點 好在現在很多東西可以引進 我們可以買德國的生產工具 可以發展自己的工藝 設計 研發也可以慢慢積累 關鍵要放正心態 把我們的勞動力優勢不光發揮在Living Labour上 也要變成Dead Labour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 生產的產品在西方看來就是垃圾 但是現在 也是世界上第一水準 時機站在我們這一邊 我說過 當市場需求的質量不高 貼近我們的產品質量 那麼德國日本產品就是贗品日本在東南亞的貿易 美帝在拉美的貿易 歐洲在非洲的貿易 多多少少都有這個困境 質量太高人家不需要而非洲幾乎清一色中國手機 就因為他們不需要蘋果質量那麼好的東西工業強國 任重道遠
八年前初中的時候我的科學老師常常在我們面前提起以前一位德國教授送他的兩個紐扣磁鐵。。。
這個不太清楚,不過聽說德國的鋼管泡濃硫酸裡面都不會反應,我們國家的鋼管泡稀硫酸裡面都會冒泡。以前看新聞說青島有段下水道才3公里,把整座城市的積水都排乾淨了,據說現在還有一包油紙包好的鋼管光潔如新,如果是真的那麼估計就是用到了上面的技術。德國的光學跟相機也是不錯的,記得蔡司的攝影鏡頭都是日本的確善能/腹肌膠片/騰龍生產的,可是這些廠商自己卻做不出手動對焦的鏡頭。還有徠卡的好多相機都是松下貼牌,可價格卻要翻一番,這不是沒有道理的。既然題主加了汽車的標籤,我就說說汽車上的事吧,好多駕校的比亞迪f3沒開幾年都生鏽了,而樓上說他的朗逸都開了二十來年了還跟新的一樣。德國人總把真正的技術用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推薦閱讀:
※關於微型動能武器的問題?
※中國機械製造業與德國或是日本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主要原因是什麼?
※中國的重工業和機械工業現在分別處於怎樣的水平?
※機械方面中國與日本德國比較的差距?
※鎖和鑰匙是如何批量生產的?如何避免一個鑰匙開多個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