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斷除習氣?

感恩諸位菩薩耐心解答。


首先,啥叫習氣?

通俗說,習慣、習以為常。我們要吃飯,要呼吸,要穿衣服,聽見了音樂會搖擺身體。這是習氣。

進而說,我們會把自己認知到的當作真實的,我們過於相信自己的腦子,眼睛,嘴巴,耳朵。也是習氣。

再進一步講,遇到一個事情,我們會不假思索地、條件反射一樣地把自己的情緒、想法、念頭、心思表達出來,而不經過任何攔阻和篩選。這依然是習氣。

說句很玄的話,凡夫和菩薩都有習氣,凡夫的習氣是貪嗔痴,菩薩的習氣是覺正凈。

那凡夫的習氣怎麼除?怎麼把凡夫變成菩薩?也就是所謂的轉識成智。

怎麼把凡夫的心意識,變成菩薩的智慧?

遇到一件事的時候,怎麼像菩薩一樣生起智慧慈悲而不是凡夫眾生的貪嗔痴?

打個很簡單的比方。

我每天每頓都吃米飯,特別喜歡吃米飯,而且從來沒吃過麵條。

某一天,嘗過了一次麵條。

試問,我能不能用吃過一次麵條來改變吃米飯的習慣?顯然不能!

那從今天開始,我每天吃一餐麵條,進而每天吃兩餐,就這麼慢慢增加增加。最後頓頓吃麵條。

那麼,我用」吃麵條的習慣「,改掉了」吃米飯的習慣「。對不對?

一個佛菩薩的知見,行了一件菩薩道,就好比吃了一次麵條。

而就這麼把一個點,一個點連接起來,由點到線,從小到大。

我就培養起了一個凡事都照著菩薩的要求去做的習慣。

自然也就改掉了凡夫的習慣。也就是斷除了習氣。

我們要用一種習氣去斷除另一種習氣,這個在佛教里稱之為熏習。

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里的話說就是。一個人在香味里呆久了,熏透了,自己也就香了。

比如念佛法門(密宗念咒,禪宗參話頭其實大同小異。今後有機會再展開),要求我們時刻念佛,功夫成片,念茲在茲,一念萬年。

念佛哦,不是唸佛。不是非得嘴巴要念出聲音」南無阿彌陀佛「。一個念頭,一個心念,一個想,想到佛,憶念佛,就是在念佛。不是必須嘴巴出生才叫念佛。

念佛可能離得比較遠,但是我們都會」念媽「,一想到媽。那個形象,音容,神態,表情,衣著,就都自然掛在眼前,不用琢磨,不用思索,不用想的。

什麼時候念佛和念媽一樣。這個功夫就有點眉目了。

那想到佛的時候才能Duang一下子出來,不用去勾勒描繪,沒有逐漸清晰的過程,這還不夠。我們一天24小時,有幾分鐘在想佛呢?10分鐘?20分鐘?或者1分鐘都沒有。

不僅力道要對,時間持續更重要。

看到杯子、看到椅子、看到飯碗、看到黃瓜西紅柿,都能憶念到佛。

聞到香臭餿爛也能憶念到佛。聽到任何聲音都能憶念到佛。摸到任何東西也能憶念到佛。腦子裡面只要一有想法,沒別的,保准先是阿彌陀佛。

這就是督攝六根,凈念相繼。

讓自己保持憶念佛的念頭就這麼綿密持續不斷地。就是念佛三昧。

這個時候我們發現。不會貪嗔痴了,不會分別妄想執著了。

以前看見倒霉熊孩子就生氣,現在看見他只會念佛。

我們就斷除了先前的無明的煩惱了,而安住在念佛的定里。也就是所謂的,念佛三昧。

菩薩有正三昧,凡夫有貪嗔痴三昧。

通過定慧的修持,得到正三昧,自然也就斷除了貪嗔痴的習氣。

修行不是一件事,修行是每一件事……


複次長者。愛等諸法建立根本世間合集。斯苦甚大。愛根本法有其十種。何等為十。

一者 以愛緣故而起追求。

二者 追求緣故乃生貪著。

三者 以貪緣故而興我見。

四者 我見緣故計為決定

五者 決定緣故乃生欲貪。

六者 欲貪緣故即起計著。

七者 計著緣故而生慳吝。

八者 慳吝緣故而為執取。

九者 執取緣故即不防護。

十者 不防護緣而生眾苦。以不護故執持刀杖斗戰諍訟。由此因故興兩舌等多種罪業不善之法。

如是十種愛根本法世間合集。我見是已。欲令安立無根本法。是故我乃凈信出家。趣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眾生愛所吞 於此彼追求

得利貪我見 所受為決定

此事我當作 乃欲貪增長

欲貪增長已 計著生慳吝

世間慳過失 堅固而執著

以執故不護 起罪咎相續

愚者以不護 執刀杖損害

廣作諸罪業 其後苦增長

愛緣增長已 乃生於眾苦

我證勝菩提 令住無根本


推薦閱讀:

專家級佛學知識分子和有修為的法師有什麼區別?
有什麼契機讓你明白到這個世界是虛幻的而相信佛所說的?
父母未生我前,哪個是我本來面目?
《六祖壇經》敦煌本出土後,流通本還有價值嗎?
以妙玉對茶具講究,是否能說明妙玉並沒有做到真正的「出世」?

TAG: | 佛教 | 如何HowTo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