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假名的起源?

目前各種資料都說日文假名是借用的漢字草書寫法或者一些偏旁。

維基百科的截圖:

但是偶然看見了這樣一張圖,是中國古譜,裡面的符號和片假名很多都一樣。求語言方面的專家考證一下。


下面那張圖看起來是一些音樂記號,其中有很多並不是假名。

用少量的簡單筆畫能組成的形狀就那麼多,有巧合不足為奇。台灣還有注音符號呢。


注音字母ㄟ和假名へヘ幾乎一樣,但是二者並沒有什麼關聯


假名就是從漢字來的啊。而且平假名和片假名都是。

當然寫法經歷那麼多年是有變化的,現代假名的寫法和古代也不太一樣。

我大學院時期選修了日本著名日語研究家山口 仲美老師的課,她有一本寫日語歷史的書叫做

『日本語の歴史』(岩波新書、2006年)

這本書對日語的起源,變遷,甚至對讀音變化都有研究,上課的時候關於讀音部分是有磁帶聽的,可以聽到古代日本人大致是怎麼發音的,比較有意思。書也不難,內容也不是很多,是那種文庫口袋本,推薦有興趣的同學入手看看。雖然是10年前出版的書,不過了解日語起源也足夠了。

最早漢字傳入日本的時候,日本人是硬生生把每個漢字按上一個日語讀音的。

比如伊(い)、安(あ)、於(お)等等。寫文章的時候全寫漢字,理解的時候不是根據字的意思,而是根據讀音。說白了那個時期的漢字對日本來來說就是一種注音而已,就跟中國人用英文字母當拼音一樣。

慢慢的日本人懶病犯了(霧),覺得寫那麼多漢字太累,而且他們需要準確的用字來表現意思,也就是需要屬於自己的文字了。於是他們機智的把咱們的漢字給分解和簡化了。

比如伊(い)的單人旁,成為了片假名イ和平假名い,比如安的寫法被簡化成あ……等等等等,我們現在看到的每個假名都有一個對應的漢字或者偏旁部首。

具體的大家可以搜索或者找書看看。

至於LZ發的第二張圖,看起來是跟音樂有關的,我不太了解,就略過不答了…求大神們補充。


瀉藥

天朝三國時11區本身還在向奴隸社會過渡的階段

但那時就傳入了漢字

所以本地的文字(主要是繩文)就慢慢被漢字取代消滅了

所以隋朝的時候11區出現了大量的漢字文獻

既然題主已經能查維基了參照維基就行

說片假名是由漢字偏旁變化而來

平假名由漢字草書變化而來一點問題沒有

甚至說假名是由漢字演化而來都不為過


您好,這個問題我曾經回答過。

首先我們需要看一個年表

草草畫的字丑別噴&>~

我講就歷史時期進行分析,再加上一些粗淺的日語語法學內容。

第一大點:歷史方面

其一:以聖德太子為中心的奈良時代,也是日本文學史的上代。

關鍵字:聖德太子 遣唐使 遣隋使 萬葉集 萬葉假名

(我的觀點來自大學教授的輸出加上我的理解以白話易於理解的形式闡述,但是以我的水平不能代表我老師的觀點,謝謝題主^_^)

日文的初步形成。

聖德太子自「日出帝國天子送日落帝國天子書」這份詔書開始,開始在政治上尋求和中國的平等地位,同時派遣了大量的留學生和留學僧向中國學習文化。

因為在中國學習,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學習的是漢語,其中有的遣唐使的人能歌善賦,甚至一生終老中國。如阿倍仲麻呂(晁衡)與詩人李白﹑王維結下深厚友誼,歸航受阻,留唐官至秘書監。

但是帶著中國文化回去的人發現,在日本已經建立了逐步語言體系的情況下,推廣漢語不顯示,日語又沒有成型的文字無法有效記錄作品,於是開發了萬葉假名

首先我們明確一個概念,一個語言分為口語和書面語。

首先我們明確一個概念,一個語言分為口語和書面語。

萬葉假名發明之前 日本沒有書面系統,只有口頭系統。而中國兩個系統都有,於是日本向中國學習書寫系統,但是奇怪的是,日本學的並不是完全的漢語,而是學漢語用它來表示日本的口語系統,這是極其有意思的一點。

如同資料右側顯示

如下:在沒有假名(日本的基礎單位文字)的時代,用日本固有辭彙(口頭)創作的歌,假借中文這種外國語的漢字來進行記錄。

由中國傳來的發音,以及這個字在日本的意思,對應日本的訓讀(發音),用於像假名一樣來表示發音。

如您所見,左側的略顯滑稽的中國人能讀,但是發音完全不同的漢字詩裡頭使用的文字,這就是日語的雛形。

第二:假名的形成。八世紀,平安時代,日本文學的中古

關鍵詞: 佛教 簡化漢字

八世紀時,以漢字標記日本語音的用法已較固定。由吉備真備弘法大師這兩位佛教大師完成了假名的創作,在此我們不難看出佛教在日本的特殊地位。他們兩人均曾長期留居中國唐朝,對漢字有很深的研究。

前者根據標音漢字楷體偏旁創造出日文「片假名」,後者採用漢字草體創造出日文「平假名」。

日本人在製作假名這個日語的最基礎單位時,使用的方法是「簡化漢字」,如圖

日本人通過漢字的簡化創造了自己的文字 所以在當時的時代,說漢字創造了日語這種狹隘的觀點,在某種意義上是講的通的。

以上是我自己的回答

但是,我們絕不可能因此夜郎自大,日語和漢語不是單純地一方面的借鑒,而是深刻的互相影響,為了正確認識這種關係,建議下面的拓展閱讀

拓展閱讀 《日語和漢字的關係》又可說是《假名與漢字的關係》

日語受到了中文什麼樣、多大的影響? - 貓守研介的回答


你的參考答案來了:

著名的日本留學生是吉備真備,原名下道真備,開元五年(717年)隨「遣唐使」來華。他在長安就學於四門助教趙玄默,深通五經三史、歷算、刑律、漏刻、軍制、陣法、韻學、書道等諸藝。他在唐朝留學17年,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十一月攜帶中國典籍1700多部歸國。與吉備真備同時回國的留學僧玄防,受到日本聖武天皇的重視,吉備真備也因此受到器重,官至右大臣。
吉備真備在華期間,精研經史,博學多聞,成為飽學之士,回國後被天皇拜為大學助教。當時日本的大學設有明經、文章、明法、算學、音韻、書法六科,學生有四五百人。吉備真備為六科的學生講授學自中國的各種新知識,教讀《史記》、《漢書》、《後漢書》。高野天皇也跟他學習《禮記》、《漢書》。
對於日本文化傳承,吉備真備最重要的歷史功績之一是根據部分漢字偏旁部首創製了日語片假名。這些漢字共50個,被稱為「母字」。古代日本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利用漢字作音符來書寫日本語言,著名的《萬葉集》就是用這種方法寫成的,因而稱為「萬葉假名」。用漢字作音符,書寫很不方便。吉備真備利用漢字偏旁創造了日本表音文字———片假名,從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後來,留學僧空海(弘法)又利用漢字行書體創造日本行書假名———平假名


引用@PowerAxe 在一些歷史假名用法,如ゑ、ゐ這類為什麼不再被使用?答案裡面的圖

看到wi的平假名,we的片假名,覺得好熟悉...


依稀記得以前老師講過這個問題,當時當漢語傳入日本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男人,也就是日本社會的精英才會,並且使用,慢慢的就有演變成草書的平假名出現。而日本的上層社會的女性也有文字交流的需求,所以就有了截取漢字的偏旁的片假名出現。大概是這樣,原諒我沒認真聽講

日語屬於漢語系的語言,比如日語中很多音讀單詞的發音和中國的單詞方言相似。


恐怕那就是日本的書影,而不是中國的。字裡行間還有句讀返點,這是日本漢文訓讀特有的東西。


謝邀。

手機碼字,懶得改輸入法了。

昔漢字が日本に入って來た時、日本人には文字がありませんでした。そこで漢字を中國語の発音と同じように読みました。例えば、「山」という漢字は昔中國で「san」、「雨」は「jiu」と発音されていました。日本人はそれを「さん」,「う」と読みました。これは今の音読みになったわけです。

ところが、日本にも「やま」,「あめ」という「山」,「雨」にあたる言葉があったので、「山」,「雨」という漢字に「やま」,「あめ」という発音を表す「也末」,「夜麻」,「阿米」,「安女」という漢字を振り仮名としてつけました。「也末」,「夜麻」,「阿米」,「安女」のような漢字を萬葉仮名と言います。

片仮名はお寺のお坊さんが使いはじめました。阿,伊,宇,などと書くより、その一部を使って,ア,イ,ウ,と書いた方が便利なので、萬葉仮名にもとづいた多く使われ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

平仮名の方は、主に女性達が使いはじめました。はじめは、萬葉仮名を草書にした草仮名という仮名が使われていましたが、後にこの草仮名をもっと簡単にした平仮名が使われ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


推薦閱讀:

如果上古中文有複輔音,是不是古人說話節奏和今人差不多?
古漢語中有類似日語中的拗音的音韻嗎?
是否有其它語言像漢語這樣「若干種彼此聽不懂的方言共用一種書面語言」?
漢語拼音中x和s,輔音是否相同?
為什麼中文字需要分陰陽上去聲?

TAG:語言 | 日語 | 日語學習 | 日語語音 | 語言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