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類知道自己在地球上會有盡頭為什麼不現在團結起來,把一切資源主要用在航空航天技術,早日飛向宇宙?

既然人類知道自己在地球上的發展會有限制,最終要進入太空時代,為什麼不現在團結起來,把一切資源主要用在航空航天技術,早日飛向宇宙?

記得以前玩過一個遊戲叫孢子,文明從部落到國家到統一地球,才能走向太空時代,現在人類是在往統一地球方向邁進,能不能加速或者跳過這一階段?


曾經有一個國家這樣試過啊,全民放棄享樂主義,取締一切可能讓人喪失意志的思想,統一思想,集中統籌,一心搞建設,然後你們都知道了。


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

地球啥時候炸你給個信就行了。


這個問題問的好,好就好在看得出你很善良又天真。

其實完全只有天真。


因為基礎技術根本無法支持,人類還沒蠢到為了建設空中樓閣而集中社會資源。

隨便舉個例子

現在航天技術最大的瓶頸在於發射成本,而成本問題又來源於化學火箭這個載體形式。所以解決成本問題必須依靠發射載體革命。但你要實現下一代載體,目前的能源、材料等基礎技術都根本不能支撐。所以你就得回過頭老老實實發展基礎技術。而要發展的基礎技術又會受更多其他技術制約,這麼一環一環套下去,最後的結果就是各領域必須齊頭並進——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模式。


囚徒困境

一個國家把大部分資源投到航天技術上,經濟、軍事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

那麼一個初始條件差不多的鄰國猛抓軍事,然後侵略這個國家,就能輕鬆征服這個國家

於是這種局勢是世界上一些老實國家全力發展航天,而其他一些狡猾國家趁機攻打這些老實國家,最後老實國家被滅絕,世界上只剩狡猾國家,然後狡猾國家誰也不願重蹈老實國家覆轍


目前人類太渣了,你知道南島土人用獨木舟橫渡太平洋的事情嗎?人類到今天都只有木筏子。。


既然每個人都要死,為什麼現在不把全部精力用在研製長生不老葯上?


謝邀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我們在四十年前就登上過月球,今天反而要重返月球,我們在外太空上的探索相對於互聯網的進步而言,簡直是在開倒車。

我認為原因有三點:

1、我們過得太舒服、太和平了,不再需要太空英雄。沒有一戰,飛機仍將是冒險者的玩具;沒有二戰,核技術不會那麼快出現;沒有冷戰,阿波羅登月計劃不會出現。太空技術進步最快的十幾年,是冷戰最激烈的十幾年。如果沒有戰爭,人們對太空英雄的興趣就大大降低。太空探索是投入高、風險大的事,如果沒有英雄主義的感召,很少有人支持這樣的研究活動。

2、投資主體錯位。太空探索大多由國家投資,缺乏民間和資本的力量。國家在太空上的投資永遠會被人質疑「有什麼用」,而亞馬遜虧了十幾年,投資人心態照樣很好。

3、我們對地球的依戀太深了。我們花在環保上的錢,如果用於太空探索,意義遠比保護地球更大,但人們對於地球的感情,使我們「走出家門」

先簡單的說一說吧,有空再仔細寫。

------------------------7.13補充

回答評價中的說法:「人類要是真有改造火星達到宜居的技術和力量,又何愁保護不好地球啊」

太空計劃和保護地球誰更貴?誰更值得?

「火星狂人」、航空航天工程師、美國火星協會主席羅伯特·祖布林(Robert Zubrin)1996年提出了一個「趕往火星」(The Case for Mars)的計劃——完全利用現有的技術,只要在20年內,累計投入200億,佔NASA每年預算的10%,人類就可以到火星上定居。

不要以為這又是一個民科的胡扯,這個計劃非常嚴謹,卡爾·薩根評價:「祖布林幾乎單槍匹馬地改變了我們在這個問題上的想法。」阿瑟·克拉克則為此書第一版作序,說這是他所見的「關於火星的過去與未來綜合性最強的記錄」。

這個計劃都這本書中,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注意,

這不是科幻小說,不是科普讀物,而是一份嚴謹的科學計劃

在太空探索這件事上,我們不缺技術、不缺資金、我們唯一缺少的,就是想像力和熱情。個人文章專輯見微信公眾號「人神共奮」

以及個人微博號「人神共奮的李剛」


上次載人登月應該是航天技術取得大突破時代吧?登月的動力,主要是探索、好奇的理想主義。

後來,人類應該慢慢發現,就地球這點事已經特么夠亂了:領土糾紛、宗教糾紛、文明衝突、階層對立、人口素質。。。隨便舉例,僅中國,僅拐賣人口這事,就存在監護不力、拐賣犯罪、公眾要求嚴懲、精英反對嚴懲、政府和稀泥等諸多問題。。加上最近幾十年來人類生產力進一步提高造就的生存資源蛋糕的做大,以及進一步開發太空本身的技術難度,也就逐漸弱化了。


人類並不知道自己在地球上會有盡頭,這樣說的是一部分科學家,因此現在沒有團結起來,把一切資源主要用在航空航天技術,早日飛向宇宙


現在把你送到太空就是讓你等死。以現有的技術,在太空中沒有補給,氧氣就很快就會用完。

航天技術不是獨立與其他科學技術的,與其他技術一樣,需要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相互發展。這個階段要是跳過的話,早晚得交學費。大鍊鋼鐵就是這種思想的產物,結果大家也可以知道。

不過把錢多投在科研中,可以一定程度加快這個進度。


很簡單啊,還沒到合適的時候,第一地球政治生態沒達到聯合組織的地步,;第二地球資源還沒到枯竭引發恐慌的時候;第三太空科技還沒達到突破的時候。


入則無法家弼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

做一個這樣的設定。

地球上有文明,發展到信息時代。

火星上也有文明,比我們略發達或者略落後,宇航水平足以發射探測器但是不足以載人。

兩個星球資源都有限,人口都快到極限。

最近的一顆帶有類地行星的恆星系在幾百光年外。

這種劍拔弩張的氣氛下,可能地球就會將一切資源都放在發展航天技術上,卯足了勁攀科技樹,即使兩個文明互相談判的很好,也會儘力讓自己的文明保證科技上的優勢。

失去了科技(其實也是武力)上的優勢,就失去了談判的籌碼,聖母真以為在生存面前會有人跟你講文明博愛嗎?人家看不起你的發展潛力,佔領你們的星球,劃分出一小片Reservation給你保留個火苗,看得起你的話,不是說,斬盡殺絕,是對一個文明最大的重視么。

IT啊,娛樂啊,夠用就行,再也不會花盡心思就為換個flat UI了。你看看現在IT發達給我們一種科技發達的錯覺,我們還是沒能走出太陽系。

至於那些給文明添亂,什麼都說成前定後定的,什麼科技不發達只要有宗教精神更充實的,什麼不可窺見的幽玄的某教徒,怕是直接統統定個反人類罪進集中營了。

極權只需要五分鐘。民主,自由,永遠需要沒有生存壓力的社會環境以及充裕的生存資源作支持的。你們現在當然可以說女性有生育自由,但是一旦人口基數下降到危及文明延續,你看看你還有自由么。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卧槽這個問題問得。。

你想挑起吉翁戰爭么?!


兩周後的考試我也覺得時間還夠,懶得複習。何況數百上千萬年後的事情。

-------------------------------------

我們這樣來算,智人算是20萬年前出現,我們把這個時間點算作人類的生日。按照科幻的設定,地球是人類的故鄉,而當人類能離開故鄉的時候,人類算作成年。假設成年等價於人類個體的18歲,我們現在才3歲,讓一個3歲的孩子規劃18歲的生活未免也太早太力不從心了。人類目前處於一個科技爆炸的時代,剛好類比於三歲左右小孩的行動力爆炸。孩子從躺在床上哪也去不了到能自主在家裡的房間內蹣跚行走已經是一次行動力的爆炸。作為一個小屁孩,人類還有更多的事情要擔心,比如別不小心走路平地摔把自己摔傻等等,不可能去擔心十八歲以後找工作的問題。


我一直認為,如果沒有外星人來,人類不可能統一成一個物種。


因為我在這方面很多書,想說一下自己的觀點,從人類發展史來看,這主要是人類意義的「賦予」問題。而這種賦予絕大部分都是主觀的。可以籠統分為2類:1.感性意義;2.理性意義。大部分人都會屈服於感性意義,跟著感覺走,他們認為吃喝玩樂、娶妻生子、金錢富貴、地位權力、地方私利、國家主權等等傳統意義生的「意義」高於一切,因此不會想著團結起來去「尋求真相、探索宇宙……」;另一方面,當我們理性思考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連我們是誰、來自哪裡、去往何處與活著的意義、宇宙的真相都不懂的時候,不是白活了嗎?活著又有什麼意義?因此人類這麼思考的時候就會追求理性意義(很多時候表現為人類或宇宙的終極意義規律機密奧秘)。但是,遺憾的是,大部分人、部落、國家、星球都被肉體的感覺、追求財富、享受快感與權利等等「感性意義」所禁錮了,因此都以私利為出發點,都以某個團體為利益著落點,就會舍掉「大義」(如團結起來共同探索宇宙)——祝樓主生活開心。


《2012》里,那個胖子是怎麼對科學家說的?

你的任務就是搞清楚世界什麼時候毀滅,而我的任務,就是保證世界毀滅後,怎樣繼續維持政府的存在。

全人類大團結?

一切都是為了更偉大的利益!


你既然知道有朝一日會死,為啥不投身煉丹學早點發明出不死仙藥?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太空時代屬於極權國家的這句話?
為何諾蘭在《星際穿越》上映前親自欽點關係緊密5部片:太空先鋒,超時空接觸,異形1,第三類接觸,2001太空漫遊?
土木工程在未來的太空建築領域會大顯身手嗎?
如果任意門是從地球某地通往外太空,打開門後會發生什麼?
標準體格的航天員握手槍在太空中開槍,會聽到聲音嗎?

TAG:科幻 | 自然 | 太空 | 天文學 | 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