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棄妻兒出家是自私的嗎?


母親在我十歲的時候離婚出家。

我至今仍清楚記得,那段時間每天睡覺前躺在床上要哭到枕頭濕掉一半,哭到沒力氣了才能睡著:我覺得自己沒人要。

在學校里,同學們之間稍微涉及和尚、廟這些話題的聊天,我就會覺得是在對我指指點點。不敢湊近,不敢參與話題,甚至不敢抬頭與他們對視。每次別人問及我父母的工作,我就說我媽媽閑在家裡不上班。因為我怕如果我隨便編一個職業,人家一細問就會露餡。也從不敢邀請同學回家,因為會露餡。

這樣聽起來好像我是個脆弱矯情的男孩兒。但實則,我比同齡人早熟很多。

從我能記事開始,父母間的爭吵,甚至是大打出手,就沒有停過。每次吵完架,我媽媽總是帶件外套,帶著我走到馬路上打車去外婆家過夜。

我記得還很清楚,每次要花十塊錢。從我家到外婆家正常打車價是15,而每次我媽媽都要攔下好幾輛計程車,一個一個講價。因為在我們這個小城市那個年代大部分人過日子還是要省著花錢的。生意不好做所以也有些計程車會接受議價而不打計程表的客。

一個在家裡剛同丈夫大吵一架的女人,在冰冷的夜裡牽著還不甚懂事的我,為了省下5塊錢,抹乾眼淚,要和一個又一個計程車司機講價。晚上容易拉客,願意議價的司機不多。我又怕黑,多半要嗚咽著害怕著度過大半個晚上。

其實這並不算什麼,因為婚姻都伴隨著吵吵鬧鬧。

可不同的是,我們家的爭吵卻是不會停止的。 每當父母把話說開了,和解了以後,家裡先會獲得一個星期的安寧。在這一個星期里也會有些夫妻恩愛的樣子。

但我甚至比他們兩人自己都清楚,這最多也就維持一個星期。

記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已經不奢望父母間感情的平和,甚至,我討厭他們和好。因為和平只能維持一個星期,而激烈的爭吵之後,卻能維持至少一個月的冷戰:雙方都不說話,在一間房裡各自做各自的事,用自己的鍋,睡自己的床。

我不知道他們的想法,我只覺得至少在這期間,不用害怕他們在和好時那像不定時炸彈一樣必然會到來的大吵大鬧。

這樣的婚姻其實沒有任何維繫的必要,可是10年前的那個小男孩,我,確實對「離婚」這兩個字很怕很怕。

有一次母親和我談,她問我怕不怕他們兩個吵架,為了我她願意以後什麼都忍著,和爸爸和好過日子。

我卻問她,能不能不要再和好了,你們兩個人和好的時候我更怕,因為過不了幾天,一定會吵的更凶。

家裡常年維持的這種氛圍,使我對「去同學家寫作業」這件事有著難以間斷的熱衷。幸好我也受同學家長的歡迎。原因之一是我的成績還不壞,原因之二是我「極其懂事」,可以作為家長們說教的榜樣。不管是去同學還是去親戚家串門,大人對我的評價都是「個子小,講話做事卻像個大人」。

他們都誇我懂事,說父母會教育。 但實則只有我的父母們自己知道,兒子的懂事是被逼出來的。是在不富裕的家境里逼的自力更生;是在父、母兩個人常年爭執的夾縫裡逼的察言觀色。

我記得有一次吵完架,母親擦著眼淚,牽著我,照舊,在黑夜裡攔車。

我突然說:「媽媽,咱們別回家了行不行」

她愣住了,然後用雙手不停的擦著並沒有在哭的我的臉,一遍一遍的對我說:媽媽對不起你……媽媽對不起你……媽媽對不起你……

她從未對得起自己,但這番話從「還小」的我嘴裡說出來的那一刻,她覺得很對不起我。

現在想想,我不知道自己當時為什麼會說出那樣一句話。但那句話,好像終於捅破了她心裡的一張窗戶紙。這樣的生活,已經沒必要過下去。

後來,離婚、出家,在我的生活中消失了幾年。

沒有怨言是假的。但長大後,漸漸學著了包容,閱歷也豐富了膽量,我開始理解,不同人有追求不同人生的權力。

現在,偶爾會見面,會聽她的嘮叨,會和所有的子女一樣,不耐煩的教她用手機的各種功能,給她解釋流量是怎麼就用沒了的。唯一的區別也就是不喊媽媽了,要喊「師父」。我尊重她的信仰。

她說每天都在廟裡求菩薩保佑我,只要我過的好就能放心了。其實我亦如此。


如果是男的外出打工一年為了賺錢養家你沒有異議吧?如果這一生相對輪迴就算一年時間,這人此生出家為了證果,完了渡他生生世世的在愛欲業海痛苦沉淪的親友呢


謝邀。

應該沒有什麼不是自私的吧。只是自私的程度不同。

如果愛是無私的,那就不會給人選擇的餘地。那什麼是相對無私的呢,比較說空氣,一般人絕不會想要捨棄它。因為對於人來說,它無私到可以不用去思考它自私還是無私的地步。

為什麼說相對無私,因為人有時還會思考不呼吸會怎樣,說明它還不是絕對答案。

那水與水呢,究竟起來也是如此。比如一杯水和另一杯水相合,那必然一水增,一水減。

沒有意識的物尚且不能圓滿與它,更何況有意識的人。


呵呵,個人認為在家出家沒什麼關係,在家修行,紅塵歷練不是也很精彩?待到兒女長大成人,父母百年之後,瀟瀟洒灑到處雲遊不也很好。何必像被陽明先生一語驚醒的老和尚一樣,到老方知心中始終掛礙家中老母,匆匆回家呢。

西遊記中唱歌的砍柴人並非不知神仙的好處,也有機會拜入仙門,卻因家中老母無人照顧暫時放棄,難道不偉大嗎。不孝一罪,足添道路上十分磨難,希望大家慎重考慮。


不同情況不可一概而論,然而大多數情況下,有妻兒的男人拋棄妻子出家,妻兒的生活必然陷入困境。或許有人會說,出家修行,證功德也是為了妻兒好,但我依然覺得現世過不好就不要談來生了,況且很多人根本不信佛教那一套說辭,一個佛教徒拿自己的世界觀去強加給別人,已經無異於入魔。

就好比一個作家說過的,一個和尚不吃肉,是無上功德;強迫別人不吃肉,那就是妖僧了。

很多事情,在常人看來是苦,在佛教徒看來是樂,所以有些佛教徒會帶著發自內心的善意去分享這種樂,殊不知到了別人身上那就是苦。同樣的,放棄一切選擇出家,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對誰都好,而事實是家人過得並不好。

修行修了半天,連最基本的同理心和責任心都修沒了,我認為這是大自私,是邪魔外道,不可見如來。

背著家人賣房炒股的人也覺得自己是為了賺錢,為了家人好。

搞傳銷,騙親戚朋友進來的人也是這麼認為。

賣安利的也一樣。

甚至搶劫盜竊的人也可以擁有一個聽起來光明正大的理由:為了家人好。

而事實上,你們捫心自問,到底是為了自己還是家人。

渡己者良多,渡人者太少。

如果真的想親近我佛,去想想怎麼才能讓家人笑顏常駐吧,讓自己身邊的人幸福快樂,這才是真功德。


若是心緣未了,出家有何用?若是心緣了了,在家又何妨。心若方便,在哪都方便


人道不全,何以求仙道


出家的因緣不是一句兩句說得清,更不是自私與否那麼簡單,能出家為僧的福報不是一般的。有童真入道也有半路出家,剃了度也有跑回去的;家裡死纏爛打的最後剃不了的;糾纏一輩子突然五十幾歲家裡人放開的;一開始孩子在心裡無法接受但最後竟也皈依佛門的…要看你出家的人是什麼發心,為了求道出離解脫人出家的迫切心是世間人所不能體會的,那不是自私,那是「這裡太苦了,我先去探路再來接你們走」。


出家與在家,都是因緣。不要把出家看的太高了,出家人是為了自己更好的修行,不要提大慈大悲,那是菩薩才有的心識,你一個普通出家人就是自己度化自己!在家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在家修行,需要時刻面對社會生活,面對種種生活煩惱!在家修行,才可以達到大家與個人修行的平衡!

========================================================================

修行實質就是改變你的念頭,沒那麼神秘。修行只是修心。基督教徒傳教是修行,家庭主婦的活動是修行。

爵士貓回復長子兔(作者)2 分鐘前

學佛根本上是學習如何改變命運。誰也不是生下來就是佛的,但佛都是平常人修成的 .你說的也對也不對。

在今天,首先,所謂修行就能成佛的說法,是錯誤的。世界哪裡有【佛】,那裡有【菩薩】,你指出來? 修行就是學習佛教的緣起性空的思想,倒是十分合理,你說學習佛陀的思想,倒是很正確。 妄圖通過搞搞修行就可以成佛成菩薩,都是佛教傳入漢地以後,漢族的謬論。 佛陀只說了,苦集滅道,十二因緣而已。建議讀【雜阿含經】《大般若經》。你既然知道不能有分別心,可惜不知道哪部經典在談【不能有分別心】豈不可惜。 修行實質就是改變你的念頭、思想觀念,沒那麼神秘,【萬法唯心】。修行只是修心。

爵士貓3 分鐘前

佛法的本質就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世界觀、方法論。佛法的本質就是談緣起性空,就是人要認知自己的思想的局限性,在世界的本質面前,人類的認知只是住於現象之表,人的我執法執導致人對世界認知的偏離,600卷的《大般若經》反覆演繹,都是表達【緣起性空之思想】。

爵士貓回復風小山(作者)

修行實質就是改變你的念頭、思想觀念,沒那麼神秘,【萬法唯心】。修行只是修心。與你修行時間無關。修行就是學習與實踐,現在社會的一切行為,只要你在追尋世界之本質,都是修行,科學實踐是修行,家庭主婦的活動是修行,基督教徒傳教是修行,各國政治家的活動更是修行。修行不止有佛教徒在做。世界各地的人類都在做。

============================================================

人之尋求真理和創出了宗教,都是出於內心的懼怕—害怕生活上所避免不了的煩惱和痛苦之糾纏—所以人憑著人類特有的智慧,盡量想法子以便擺脫痛苦,而獲得一個永久的解脫。佛教的出發點,就是以尋找解脫之法為主要的目的。佛陀發揮最高的智慧,思考世間眾生的問題,了悟一切緣起和斷除無明的真理,並啟示人類如何絕對征服苦障的一種實用之道法,也就是我們所稱之『佛法』。

佛教的意義是『覺悟者之教導』。佛陀是一位覺悟緣起的原理以及透徹理解生命真諦的人,而也又能照那真理,很適當的處理生活上的一切事物。他以自己所證的法性為根據,很巧妙的應眾生的根機而施教化。佛法的高妙處,是在於其合乎實際的實用性。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都以為念經拜佛,或在佛像前供花及香水佳果,就是修行佛法。有很多佛教徒極喜愛念經,每日每夜都念,雖然念了許多的經,卻絲毫不懂得自己念的經含有什麼意思,只懂得盲目地念,好似那能重覆或模仿人言的鸚鵡一樣,盲目地重覆不知其意的人言。如此盲目地念經又有何用處?佛陀何嘗要我們盲目的禮拜和念一些自己不知所云的經呢?他教人不要輕信任何導言,甚至連他自己的教導也包括在內,他教人應該從生活的經驗中,去體會和他所教我們的佛法,是否為真正的真理。佛陀並不教我們盲目的禮拜佛像或背誦經文。他認為一切儀式是愚痴、詼諧和不合理的。他否認天神乃萬物創造者的學說,也否認那個時代的印度人所迷信和崇拜的眾天神。

如果,人能夠以供物或祭品、拜佛和念經,消除本身所有的煩惱和痛苦,那麼世間將無痛苦的人了!因為任何人都能供奉祭品,任何人都能學會拜佛念經。但是,無論供奉多少的祭品、拜幾百千次的佛、念幾千萬遍的經文,痛苦還是照舊存在,問題還是解決不了。因此很明顯的,那些迷信的人,所採取的解除煩惱的方法根本無效,消除不了煩惱,擺脫不了痛苦的糾纏。許多僧人因想揚名得利,便順世人所好,創出了複雜的儀式,改變了佛教的真面目,而愚痴的人,卻被那些複雜和繁瑣的儀式迷住了,以為那才是真正的佛教。很多僧人利用宣揚佛教為借口,而建設寺廟、設辦大道場,以及主持繁瑣莊嚴的宗教儀式,給佛教裝上了虛假的興盛外表,可是自己卻暗地裡從中獲利,積聚了很大的財富。僧伽是由人做的,有怎麼樣的人就會有怎麼樣的僧伽。本來落髮出家的人,應該是清心寡欲的,可是目前的佛教僧團,卻有好多缺乏誠心誠意的人落髮為僧,置身於寺內而心思卻還迷戀俗家,又特地花一段時間,學會了誦經供法、主持儀式,為人辦一些法事,接受一些施品錢財,而心也越變越貪婪,養成營私肥己的惡習,或是爭權奪利,心地比一些俗人更低劣和卑鄙。如果一個人出家為僧是出於自私的動機,那麼,他將是一位品質低劣,而又自私自利的僧人,毫無益於社會,因為他缺乏崇高的理想,只想採取狡猾和姦詐的手段,無恥的詐騙世人,暗地裡積聚錢財。

佛陀是一位提倡正見,即正確知見的導師。他反對迷信,使人認清世間萬有之實相,認清整個世界或宇宙不偏不斜之真面目。他揭發萬象本來如此的現實意義,為迷失的人指示正途,引導他們歸正,不必依賴迷信或外來的力量,只憑自己的正確心意去明白宇宙之真相,自己努力變化改革,以跨入醒悟及解脫的正軌,而得涅槃之樂。因此,人如想獲得那出世解脫的涅槃之樂,先必須認清萬物存在的事實真相和本質,也就是洞察諸法實相,看透人生的無常、無我、苦和空性,進而革除種種的執著,使自己的道德人格和素質更加健全。一些不懂得佛理的人,往往以為佛陀所說的無常、無我、苦和空性是消極的思想,那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清楚佛理的意義,而誤解了佛家思想。

佛陀是一位提倡正見,即正確知見的導師。他反對迷信,使人認清世間萬有之實相,認清整個世界或宇宙不偏不斜之真面目。他揭發萬象本來如此的現實意義,為迷失的人指示正途,引導他們歸正,不必依賴迷信或外來的力量,只憑自己的正確心意去明白宇宙之真相,自己努力變化改革,以跨入醒悟及解脫的正軌,而得涅槃之樂。因此,人如想獲得那出世解脫的涅槃之樂,先必須認清萬物存在的事實真相和本質,也就是洞察諸法實相,看透人生的無常、無我、苦和空性,進而革除種種的執著,使自己的道德人格和素質更加健全。一些不懂得佛理的人,往往以為佛陀所說的無常、無我、苦和空性是消極的思想,那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清楚佛理的意義,而誤解了佛家思想。

世上任何一種的宗教經典,大都免不了被後代的學者或教徒們增加自己的觀念,而弄出了許多形式的經典,佛教的三藏經典也不例外。佛滅後的信徒或學者們,為三藏經典增添當時所盛行的觀念和神秘色彩,如不是為了加強信徒們的信仰心,那麼就是出於對宗教的極度熱心。最令感到遺憾的是,很多人誤把自己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儀式典禮當作佛教。許多信徒喜愛在佛像前,供上盤盤的甜品佳果,為奉獻佛陀『聖靈』之意,其實這種行為或作法,根本不合於佛教的基本教義。但是,卻有很多人固執的認為,那樣敬拜及在佛像前敬獻甜品佳果,是正確的修行表現,並且還如此這般的教導別的信徒們,要他們嚴格的遵守一些繁瑣的儀式。如今此一類的儀式及禮節越變越多,也越繁雜,而純真的佛理及其宗旨完全被掩蔽了!

有些僧人把佛教當為一門學問,只顧研究教理而不實踐法道;又有一些僧人,只注重禪定之修行而忽略了教理;甚至,還有一些僧人對禪定不感興趣,對教理也懶得去研究,只想在僧團中討個好吃懶做,自由自在的生活。僧伽之腐敗會影響整個佛教的發展,因為世人把僧伽看做佛教的維護者或領導人,如僧伽缺乏良好的素質,毫無出家人之心地與作風,世人必對僧眾感到失望而失去了信心,甚至感到無比的嫌惡,緊接著,是對佛教也失去了興趣。

我們必須能清醒的辨別和認清,什麼才是真正的佛教?千萬不可愚蠢的執著或迷昧空洞的外表,而忽略了那充實的內在;不要迷昧繁瑣莊嚴的儀式或典禮,致使眼裡失去了佛教真正的目標。佛家的修行,是以身三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和口四善業(不兩告、不妄語、不惡口、不綺語)為凈化本身行為的基礎,緊接著是心意的凈化,由此凈化,我們將能循序地通達洞察能力和正見。不要順從別人之意,而把虛假之歪見當為佛理,勿忘了佛陀本身,尚不要人迷信他的話或教理,他要人應用自己的思想和理性,從實際的生活經驗中,考慮、反省和檢討他所說的理論或宣揚的佛法,是否為正確的真理。


妻子不論,對孩子責任豁免不了,說句不好聽的,如果是妻子死了呢,你要把孩子扔了嗎?想出家最好不要結婚。


出家先要心無家


要看是誰,什麼目的,不能一概而論


當選擇拋妻離子的時候首先問問對得起他們嗎?對不起的話就是業力,早晚都要來還的,佛法不離世間法,別以為跳出來業力就沒了,先學會做人再說學佛


出家有出家的因緣


社會人身上是有責任的,逃避責任是什麼行為?


《大莊嚴法門經》卷下

勝金色女凈心歡喜得順法忍,得順忍已,禮文殊師利足,自於己身深生慚愧。作如是言;我於正法猶如死人,唯願慈愍聽我出家。

文殊師利言:菩薩出家者,非以自身剃髮名為出家。何以故?

若能發大精進為除一切眾生煩惱,是名菩薩出家;非以自身披著染衣名為出家。

勤斷眾生三毒染心是名出家;非自持戒行名為出家。

能令毀禁安住凈戒是名出家;非以阿蘭若處獨坐思惟名為出家。

能於女色生死流轉,以慧方便化令解脫是名出家;非以自身守護律儀名為出家。

若能廣起四無量心,安置眾生是名出家;非以自身修行善法名為出家。

能令眾生增益善根是名出家;非以自身得入涅盤名為出家。

為欲安置一切眾生,入大涅盤是為出家;非以自身除煩惱故名為出家。

勤斷一切眾生煩惱名為出家;非以自能將護身心名為出家。

將護一切眾生名為出家;非以自解身心縛故名為出家。

為解一切眾生身心縛故名為出家;非以自身於生死怖畏得解脫故名為出家。

能除一切眾生生死怖畏,令得脫者名為出家;非以自樂涅盤名為出家。

勤行精進為令眾生滿足一切佛法,故名為出家。

塵緣未了,你又何必出家?

若有能力度眾,即便居士於家,也相當於出家。


若孩子還小,我覺得是自私的。

若當初想要出家,那就不該建立家庭。有了妻兒卻出家,那將自己作為丈夫和爸爸的義務置於何地?

而且,就算真的出家了,你心中又能靜得下來么?心不靜不專談何修行?更別說是自己修行有成後渡親了。


是無私的。捨棄那些妻兒帶給自己的快樂幸福,去過清苦的日子,當然是無私的。不服來辯。


出家了就無欲無求了,既然無求就不能叫自私了。


推薦閱讀:

道教與佛教如何對待別人對其的傷害?
若老子/孔子/莊子/孟子/荀子/墨子/孫子/釋迦摩尼/耶穌/默罕默德被打了一巴掌,他們會有什麼反應?
為什麼道教經典多用隱喻,而不把具體實修直白描述出來?
為何人們習慣性說陰陽,而不是陽陰,陰為什麼要排在陽前邊?

TAG:佛教 | 道教 | 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