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是如何做到在戰爭時期不加稅的?


二戰被屠殺的六百萬猶太人連金牙都被撬乾淨,連頭髮都被做毛毯了。況且他們生前很多都是中產或者商人,從他們手中掠奪的財富應該不是小數目。


希特勒SB之處就是在43年才開始總動員,要不然以德國的人力和物力,還沒輪到被毛子技術兵器碾壓的程度。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詳細的闡述一下,本來法國戰役以後,第三帝國已經獲得了空前龐大的領土和資源,即使不考慮僕從國和佔領區的收益,光就德國本土而言,與蘇聯在人力和物力資源上的差異也並未表現的那麼巨大,德國之所以在東線表現出「輸不起」的效果,主要是其沒有及時實施總動員,從而有效的調動起戰爭潛力。相反,蘇聯超強的「造血」能力也是與其空前徹底的動員相關的。

關於德國沒有及時總動員的原因,已經有很多資料加以介紹和研究,有些還是很有參考價值,比如說曼施坦因,施佩爾等親歷者的回憶錄(雖然施佩爾喜歡粉飾自己,但是他負責帝國戰爭工業以前德國軍事動員能力的低效是顯而易見的),也有湯因比這種歷史巨擘的深刻論述。

大概來說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希特勒過於狂妄,對戰爭的全面性和長期性估計不足。二是希特勒希望粉飾太平,不願意因為過於增加國內的負擔而降低人民對他的期望。三是納粹黨內耗嚴重,各部門勾心鬥角降低了動員效果(比如說德鐵和東部鐵路之間的撕逼大讚)。四是希特勒個人的怪癖,比如說拒絕動員婦女投入生產。。。。。。總之43年以前,德國戰爭潛力並未得到充分發揮,43年以後,什麼都晚了。

德國戰爭動員乏力直接導致其戰爭中造血能力低下,斯大林格勒會戰德國失去了東線六分之一的步兵,從而導致其步兵作戰能力一蹶不振。庫爾斯克會戰又讓德國裝甲集團的主力失血嚴重,從而就再無扭轉貧血的面貌。相反,蘇聯損失的規模從比例上經歷過幾次斯大林格勒基本的損失,裝甲兵團在庫爾斯克會戰以後一樣貧血(所有的坦克集團軍都被迫在後方補充和休整),但是都很快恢復了能力,歸根到底是蘇聯技術兵器和人力的補充速度遠超德國。


贏的時候有紅利。

輸了不加稅?那是紅利還沒花完。


政府借的各種債又不用兌現,還收什麼稅。

收支平衡這種東西只有在你要還債的的情況下才有意義。

德國戰敗後把外債內債都賴了,所以恢復才那麼快。


猶太人有錢,就像華人有錢一樣。因為這兩個民族喜歡儲蓄、貿易,所以常常被打劫。不過華人有一塊土地,猶太人沒有。


因為西歐各佔領國經濟都被搞垮


掠奪猶太人是獲取原始資本的快捷方式,藉助了民眾對猶太人財富較多的不滿勢頭。

戰爭打的原因有政治,但更多的是利益。

統治行為的原因有政治,但更多的是利益。

說白了希特勒沒錢了,要找到可以掠奪財富的對象,猶太人之後會是其他群體。

正如打黑這件事,也是藉助民眾情緒獲取財富,問題在於這種行為的邊界容易出現差池。


因為可以依靠戰爭掠奪的他國財富


推薦閱讀:

如果你是1941年的日本除了奇襲珍珠港還有什麼別的更好的辦法嗎?
從世界歷史看,一個大國崛起發生戰爭的概率有多高?
為什麼法國路易十二繼位後仍然叫瓦盧瓦王朝?
歷史上有哪些僥倖的成功?
中國為什麼要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TAG:經濟學 | 世界歷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