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優秀的國產博士?

國產工學博士


經常想這個問題。但先得定義好問題,才好找答案。

1、問題:怎麼樣算優秀,標準為何?

國內觀念是絕對值比較法,考滿分算優秀;國外參照同級排名,梯度比例。

可以綜合一下。定時完成工作的前提下,質量/數量(單純數量飽受詬病)高於同期人蔘比人,至少在前10%。

確定標杆。找出最近時期你方向博士的所有博士論文,國內國外都列出來。什麼情況下算是優秀,統計論文最後的發表文章數量水平,以及博士論文本身水平。大體標杆就出來了。

最好也算上國外博士論文。

統計過大概180篇博士論文後,我明白國內博士畢業「優秀」需要什麼了,國外又需要什麼。

2、基本要求。

按照參比標準,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國內國外,年輕年長,大學院系,科研院所。你的方向上有誰是拿得出手的人,他們研究的什麼,他們的畢業博士又用的哪個專題,現在什麼水平,你得知道,長期跟蹤。

專業書籍,小方面精尖,大方面基礎,要讀好多遍,讀懂,至少能在現象出現時翻書找到理論部分。

基本寫作和學術寫作水平不能差。專業頂尖期刊稿子不能給人說語言不過關。

完成這三項,大概需要兩年時間,自己摸索的話。

3、其他。想到再更新。

恩,想到一些。

1、時常反省,反顧,重做一些事。學術里,間隔一定時間的重複往往會有新的想法,認識出來,當然,如果你每天都在思考,你的網路就會更密集,有些別人沒有建立過的鏈接就會在你這裡建立起來,也許就是未來一篇好的作品。

2、有人說少上知乎,出發點是好的,也適用於絕大多數人,至少在知乎里遊逛的我輩們,減少時間浪費能增加學術上是時間分配。但,如果上知乎不是瞎玩兒,讀到文章能刺激你一下,或者接著寫答案幫自己梳理下思路也是對學術有幫助的。我上面寫的那些,多半是按照理論推導出來的,雖然我做了基本每個我提的說法,但並不深入。自己寫了以後,發現對自己實現那些基本要求有一些幫助。

3、前面也有人說了,找到好的問題,才能有好的答案,才可能「優秀」。先說,好的問題是根據答案來的,畢業那段時間才知道好還是不好,之前,沒人知道,沒人。

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問題的路徑和方法,決定了問題最終的質量。

找問題最需要的是,我想,是分類:過程-結果。過程中是很多變數,變數分類越詳盡,然後針對變數查詢文獻,對整個命題就越了解;單個變數再劃分變數,了解子變數-結果的關係,論文水平就開始進入有目的設計的程度;分變數的一個精細機制-結果關係弄清,我覺得,就是「優秀」了。我讀過的優秀文章,多半如此。

如果大多數人認為的,多做實驗,多讀論文就。這種建議,博士生要好好動腦子想下,道理在哪裡。這種說法當然是對的,也當然,是沒用的。

給大家提一個我自己想到的說法

幾個地方博士可能優秀,按照優秀程度增加趨勢:模糊,矛盾,對立,反常。

一個普遍正確的觀念之下,不需要博士,當然也就不需要優秀的博士。

弄清自己還不清楚的地方,熟悉其他人觀點相互矛盾之處,找到觀點對立的焦點,最終,完成反常的描述和解釋。

暫且到這兒。


博士的訓練國內大多不到位,因為導師的水平就比較低。

1學習好本領域的基礎知識,不能跟本科一樣,要刨根問底,知道創造這些基礎知識的人是怎麼想的,為什麼創造這些知識,也要知道局限。

2要訓練獨立觀察能力,不要追隨熱點。熱點往往都是很好的博士用寂寞與耐心換來的,應該追求去在未來幾年製造一個熱點。

3選對問題,選一個值得你付出10年20年的問題,精簡,聚焦,努力奮鬥吧!


少上知乎

多看文獻

多做實驗

多發論文……

尼瑪我又沒管住自己的手……


你保證這是你最後一次上知乎,你就可以了。


周圍環境佔70%

老闆情況,是牛是水,是專心科研還是愛搞行政,如果老闆都是混日子,那你成高級土鱉很難了。有些老闆愛搞關係,賣文章,你的努力都寫了別人名字,組裡一群關係戶混學位的。唉。

科研環境,買機器,設備,各種報賬,等經費下來了,耗材和機器到了,估計啥都涼了。有時候買的機器不能用,各種「指定」採購的地方,買的東西都是劣質品,都是淚。

……

自己佔30%

克服一切困難的真牛逼!


推薦閱讀:

你的知識管理體系是如何的?
如何快速調整作息?
如何安排空餘的時間?
如何提升語文素養?
一一一一一一一?

TAG:學習 | 博士 | 985工程大學 | 工科 | 科學引文索引SC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