覿、氅、餮、鞀、曩、磲、蕤、顬、鰨、鶘、鰷、鯔、耱、貊、貘、鍪、糴、耋、瓞、耵屬於漢字嗎?

如題,那些平時我們根本沒有見過的字眼是漢字嗎?他們是不是其他少數民族傳過來的「外來字」?或者是不是現在已經棄用的繁體字?

希望有大牛能詳盡地說說這些字的歷史。


在大牛解答之前,看看我的回答可好?

(多圖慎點,不妥之處以做出修改)

題主我猜你是碰上了「有文化你給我朗讀一下這些詞:xx、 覿氅、餮鞀、曩磲、蕤顬、鰨鶘、鰷鯔、耱貊、貘鍪、糴耋、瓞耵。 是不是發現自己除了xx什麼都不會?」這類的問題。

然而這幾個兩兩一組的並不是片語。這麼問就達到了迷惑性的效果,拆開理解就好。這些都是漢字無誤,也不是棄用繁體,更別說是外來字。平常也能接觸到,就是沒在意而已。

啊,回答中有人挺這個觀點,那我就敢說了,這些詞就是瞎湊的,風馬牛不相及的字怎麼組成詞,還是拆成字再理解吧。

我四處漲了下姿勢,以下是結果。

覿:dí,動詞,見面,相見。

繁體字為覿。動詞還怎麼解釋?

氅:chǎng,常用意思指一般的外套大衣。如大氅、羽氅、鶴氅。

你腦補一下諸葛亮,他那個外衣就是鶴氅。

古代指鶖鳥的羽毛,鶖鳥是什麼並不知道,外形大概像鶴。總之是鳥雀的羽毛,用羽毛製成大衣,所以氅有大衣的意思。氅毦(ěr)指的就是一種羽毛飾品。或者這種羽毛用以做儀仗中的旗幡,如旗氅、戈氅、戟氅、儀鍠氅。

餮:tiè,這個字還得說饕餮。

它是貪慾的象徵,所以常用來形容貪食或貪婪的人。

饕餮與渾沌、窮奇和檮杌並稱四凶。一說龍九子之一,不過龍九子的說法好多。而四凶是四罪所化,它對應四罪中的三苗。舜因平「四凶」「四罪」有了讓他名列「五帝」的資本。當然也有說是蚩尤砍下來的頭所化的說法。

它的形象在《山海經》《神異經》《辭海》等都有所述。但說法不一,反正貪食肯定嘴大,我找了個感覺上最像的圖。

蚩尤頭版

鞀:táo,字從兆從鼓,兆亦聲。「兆」意為「遠」。「兆」與「鼓」聯合起來表示「遠鼓」、「遠方進貢來的鼓」。

鞀鼓是從北方偏遠少數民族通過進貢傳入中原。是小型鼓,有柄,兩旁綴靈活小耳

,執柄搖動時,兩耳雙面擊鼓作響。

額……這不就是波浪鼓么。

╮(╯_╰)╭

曩:nǎng,以往,從前,過去的。

日給了這個字有關時間的意義。解衣而耕謂之襄。襄的眾多含義中有完成的意思。曩解釋為以往不為過吧。

磲:qú,說它還得說硨磲(chēqú)。

硨磲是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硨磲科生物的統稱,別稱車磲或蛼蟝 ,有兩屬十種,廣泛分布於熱帶珊瑚礁海域。是海洋貝殼中最大者,直徑可達1.8m。

硨磲一名始於漢代,因外殼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狀之溝槽,其狀如古代車轍,故稱車渠。後人因其堅硬如石,在車渠旁加石字。

我不小心查到了殼裡的情況,頭皮都麻了,我就怕這樣的軟體動物(≥﹏≤)。

還有這種貝殼加工一下就是佛經上描寫佛國土中的七寶:硨磲、瑪瑙、水晶、珊瑚、琥珀、珍珠和麝香中的老大。

想具體了解去看玉石鑒賞。

蕤:ruí,草木華垂貌的樣子。……形容詞還真不好多說什麼。

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因為字裡帶豕(shǐ)所以它還能當豬肉說,不信查

《康熙字典》。

顬:rú,頭部的兩側靠近耳朵上方的部位,是構成人體顱骨的23塊骨骼之一。即 顳(niè)骨。

顳顬是指口腔動時面部肌筋牽動狀, 也是針灸穴位腦空的別稱。既然和穴位有關,細糾的話還是得問問老中醫。

鰨:tǎ,硬骨魚綱鰨科魚類的統稱。比目魚的一類。古書上指「鯢」。體側扁,不對稱,最大特點是兩眼均位於頭的右側。

對,就是「打南邊來了個喇嘛,手裡提拉著五斤鰨目balabala……」中的那個字。

樣子給我不好的感覺就不上圖了。

鶘:hú,這是繁體,還得說鵜鶘。

它是鵜鶘科水禽統稱。 這是第幾次說生物學名詞了。

鵜鶘最大的特點是嘴長,上嘴尖端朝下彎曲,呈鉤狀,下嘴殼分左右二支(下圖黑的部分)與皮膚相連接形成一個巨大而能自由伸縮的皮膚喉囊 。

它體型粗大,成年體長約1.7米左右,翅展可達3米,它的翅膀強壯有力,能夠把龐大的身軀輕易送上天空。體重可達13千克,是現存鳥類中個體最大者之一。

NBA新奧爾良鵜鶘隊以它為名,也是美軍一種大型地效飛行器的名字。

鰷:tiáo ,異名鮂。

鰷魚屬魚綱鯉形目鯉科,別名參魚,白腦(上平江叫法),霧子(下平江叫法) 。又是生物學名詞,為什麼說又?(>﹏<)

就這樣子。

有趣的是它們為群居生物,以強大者為首領,老大往哪裡游,剩下的都往哪裡游。

《當代生物學》上報道稱鰷魚的兩組基因決定著鰷魚的動向。一組基因控制著魚加入較大群體的習性,另一組基因決定一條魚在魚群編隊里的「泳技」有多好。行為習慣和身體能力結合在一起,產生了魚群那令人眼花繚亂的隊列變換,幫助它們躲避或防禦掠食者。「通過集結在一起,魚群以不同的方式感受世界,」因此鰷魚是用集體的力量維持種群的延續。

這樣的感覺。

鯔:zī,鯔魚屬鯔形目鯔科。 別稱烏鯔,白眼,博頭。

我現在覺得瞎編這幾個詞的人是學生物學的。(‵□′)

這樣子。

最大的特點我認為是好吃,認真臉。

耱:mò,用荊條等編成的一種農具,功用和耙相似。亦稱「耮」。

是《齊民要術》中說的一種農具,用來平整翻耕後的土地,使土粒更酥碎些,有時也用來保墒。使用時把耱平放在翻耕過的田地上,由牲畜拉著前進,操作者站立其上,或者用石塊放在上面,以增大對土面的壓力。

貊:mò,貊字古多作「貉」 ,是古代漢族稱對東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稱呼,順便一提蠻是對南方的少數民族的稱呼。蠻貊一詞達到了泛指的作用。

還有一種說法,春秋各諸侯國經濟文化上較先進而自稱華夏,而對較為落後的地方有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或者說胡)之稱。

它還是大熊貓的別稱。

貘:mò,和上面同音誒,貘是奇蹄目哺乳動物,與馬和犀牛是近親。

貘科最原始奇蹄目,保持前肢四趾後肢三趾等原始特徵。貘體型似於豬,體被硬毛,有可以的伸縮短鼻,善於游泳與潛水。

我在意的是在中國和日本傳說里,它是一種會食人惡夢的神獸。他們以夢為食,吞噬夢境,也可以使被吞噬的夢境重現。

它被描述為「在每一個天空被灑滿朦朧月色的夜晚,他從幽深的森林裡啟程,來到人們居住的地方,吸食人們的夢。他會害怕在吃夢的時候吵醒熟睡著的人們,因為他生性膽怯,在夜色中,只會發出輕輕的像是搖籃曲一樣的叫聲。於是人們在這樣的聲音相伴下越睡越沉,它便把人們的夢慢慢地,一個接著一個地收入囊中。在吃完人們的夢之後,便又悄悄地返回到叢林中,繼續他神秘的生活。」

哇哦,傳說總是奇幻而美妙。

還有還有它也是大熊貓的別稱。(≧▽≦)

鍪:móu ,古代的一種炊具,作用相當於鍋。 青銅製或鐵制。侈口束頸,口有唇緣,鼓腹圓底。

古代士兵帶的胄與鍪相似,所以它也有盔的意思,即「兜鍪」。

糴:dí,入手米,買米的意思,引申開來是買入之意。

有意思的是和它相對,糶(tiào)是賣米的意思。

耋:dié,形容老態。

《釋名·釋長幼》有說:「三十曰壯,言丁壯也。四十曰強,言堅強也。五十曰艾;艾,治也。治事能斷割芟刈無所疑也。六十曰耆;耆,指也。不從力役指事使人也。七十曰耄,頭髮白耄耄然也。八十曰耋;耋,鐵也。皮膚變黑色如鐵也。九十曰鮐背;背有鮐文也。或曰黃耇,鬢髮變黃也。耇,垢也。皮色驪悴,恆如有垢者也。」

但也有耋是七十的說法。常和耄(mào)一起用。 耄耋指八九十歲。

還有一套說法出自《論語》:「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七十又稱古稀。

八十杖朝, 意思是八十歲可拄杖出入朝廷。出自《禮記》,於是我又找到一套說法:「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九十鮐背,如釋名那段。

百歲為期頤,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為期。

還有一些非整數的。

喜壽:七十七歲。因「喜」字的草書近似豎寫的「七十七」,故稱。

米壽:八十八歲。因「米」字拆開,其上下各是八,中間是十,可讀作八十八,故名。

白壽:九十九歲。因「白」字乃「百」字去「一」,故稱。

茶壽:一百零八歲。因「茶」字的草字頭即雙「十」,相加即「二十」,中間的「入」分開即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相加即「十八」。中底部連在一起構成「八十八」,再加上字頭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稱「茶壽」。這麼能算我也是微醺了。

當然二十弱冠以下,關於年齡的叫法更多,況且它還分男女。我感覺我跑題了,就不再贅述。

(⊙x⊙;)說了這麼多才說不贅述。

瓞:dié,指小瓜。

一般在瓜瓞綿綿出現,它是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用來祝頌子孫昌盛的。

耵:dīng,好吧,這就是耳垢。→_→

好久沒這麼費心得咬文嚼字了,我還記得高中時,特別是高一,雖然並不是考試內容,但老師還會抽時間講講不常見的字,四凶和龍九子也是那時候知道的。

我懷念那段時光,那種接受新鮮事物的感覺,有時間的話,還是會費費心,漲漲姿勢。


mdzz,題主還是要多翻點字典再來問「那些平時我們根本沒有見過的字眼是漢字嗎?」


或請覿新婦,女慨然華妝出,一堂盡眙,反不疑其鬼,疑為仙。

——《聊齋志異·聶小倩》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態

——《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三顧茅廬那回

賈政到:好端端的,你垂頭喪氣嗐些什麼?方才雨村來了要見你,叫你那半天你才出來;既出來了,全無一點慷慨揮灑談吐,仍是葳葳蕤蕤萎靡不振。

——《紅樓夢》第三十三回,寶玉挨打那一回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那些動物名稱我就不舉例子了,不認識正常。有時候真不如多讀點書,我舉的這幾個例子哪一個不是名篇?不要覺得自己不認識就說不是漢字,然而這些字並不算特別生僻。


這些字當然都屬於漢字,而嚴格來說這些兩兩一組的字並不能叫有意義的詞。有人出於難測的目的,把兩個意思毫不相干的生僻字湊在一起,就產生了你看到的這些生僻程度逆天的「詞」。具體意思請參看最高票答案吧,寫得很好。


以前有個小品,裡面有個精神病,他說:「我不認識的字,都不是字」


你把這些字的各個部件拆開來看,會發現他們都是稀鬆平常的漢字部件,大部分你都見過。可能是外來音,但不可能是外來字。

除類推簡化外(也可能沒有),生僻字很多都不在簡化之列,它可能同時屬於簡繁兩套系統。但都是漢字。

外來字?想像力挺豐富。不過漢以後都是漢字往外傳產生外族子集。有「少數民族」文字融合的可能是先秦時期才有的事情。那時「少數民族」怎麼界定也是個值得糾結的問題。


喃字都屬於漢字,何況這些?

另外漢字不存在棄用,只存在未簡化的表外字。比如「忄寧」就是簡化字範圍內的表外字。屬於傳承字。


別的不說,鰨、鰷、鯔這麼好吃的東西你要開除出中國國籍絕對不能忍


別的不說,第三個字你不認識?

你就算不認識這個字,饕餮這個詞總認識吧。


查字典

百度

都可以查到的吧~

君子善假於物。


自己文盲不要怪漢字好伐。


推薦閱讀:

中國人的語文能力在退步嗎?
如何看待廣東人對粵語的執著?
「鼻」字在古代是否有入聲讀法?
對外漢語愛好者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水平?
漢語拼音的ü是不是母音?

TAG:古漢語 | 語言文化 | 漢語 | 辭彙 | 漢語辭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