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建國的選擇地為什麼有南美的阿根廷,東非的烏干達?

最近又爆發了巴以衝突,我查閱資料得到,當初以色列建國有三個地方可以選擇,分別是現在的以色列地區,和阿根廷,還有東非的烏干達。那麼這些地方當時不是獨立的國家嗎?如果是以色列怎麼可以隨便的在別國的領土上建立自己的國家?


首先,阿根廷這個一開始就不太靠譜。烏干達雖然被認真討論了很久,甚至派出了調查團,但猶太人整體也一直沒有達成遠離巴勒斯坦的一致。

猶太復國主義的創始人,西奧多 赫茨爾在《猶太國》中提出了兩個方案,首先是巴勒斯坦,不用解釋,其次是阿根廷南部。因為那裡存在「購買無主地建國」的可能性。本著這個思路,也有一些其他方案被提出,其中比較好玩的就是在中國東北建國的提案,當然這些都沒有實施。

烏干達的話,是英國當時殖民大臣約瑟夫 張伯倫提出的,俗稱英屬烏干達計劃提。烏干達那時候已經被英國殖民統治了,所以相當於從英國的領土裡划出一塊兒給猶太人建國。赫茨爾幾乎同意了這個計劃,在猶太社會裡引起強烈反響。

猶太復國主義者曾計劃移民烏干達並建立國家

烏干達計劃提出之前的數年時間裡,猶太復國主義領袖西奧多·赫茨爾曾為建立猶太人國家尋找土地設計了很多方案。起初,赫茨爾希望土耳其能把巴勒斯坦交還給猶太人,可是在1901年5月,當赫茨爾首次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會面時,土耳其蘇丹竟然當面嚴詞拒絕了這一請求,並說「我寧可兵刃加身,也不願意失去巴勒斯坦」。之後,為了獲得蘇丹的寬宥,赫茨爾提出猶太人不僅會為此支付一筆數目可觀的賠償金,還可以通過提供貸款的方式幫助奧斯曼土耳其償還債務,擺脫歐洲大國對其財政的控制。可是,奧斯曼土耳其政府對赫茨爾的承諾充滿了疑慮,除了不斷地提出過分的要求,並沒有準備採取明確行動的跡象。赫茨爾只有轉而尋求其他力量向土耳其政府施加壓力。赫茨爾首先將努力的方向轉到了德皇和羅馬教皇身上,可是,德國官方卻在公報中直率地聲明:尊重蘇丹所做的一切符合土耳其利益的事情,而羅馬天主教皇只表示了對猶太人的同情和道義上的支持,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行動。

1902年,在上述外交行動看起來已經毫無指望的情況下,赫茨爾將活動的重心轉到了倫敦。1902年10月23日,赫茨爾與英國殖民大臣張伯倫在磋商中提出了兩個計劃,即塞普勒斯和西奈半島計劃。但是後來,隨著希臘人和俄國人的反對,塞普勒斯計劃被無限期擱置。於是,只剩下了西奈半島一個選擇。

之後,在赫茨爾看來,一切都進行地非常順利。1902年10月24日在他給朋友的信中,甚至已經開始為西奈半島定居點做規劃。以至於,當1903年4月從非洲巡視歸來的張伯倫向赫茨爾提議說位於東非的英國殖民地烏干達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時,赫茨爾非常果斷地拒絕了。

但不幸的是,在經歷一番外交磋商之後,西奈半島計劃最終還是失敗了。因為埃及政府的水利專家得出這樣的結論:要使這項計劃成功,其所需的水量應為原來所估計的5倍。而在他們看來,讓尼羅河引出這麼多水是不可能的。

西奈半島計劃失敗一個月後,經過與助手格林伯格和英國殖民大臣張伯倫的進一步會談,在1903年6月7日的信中,格林伯格對赫茨爾提出勸誡:「對我來說東非向來是沒有什麼太大價值的。它因為沒有道德和歷史的號召力而無法對我們的人民形成很強的吸引力,但是如果我們運用充分,張伯倫這個計劃的價值在政治上是極大的。我認為這件事的精華是很可能獲得英國願意支持我們人民的明確宣言……這對於你,對於我們運動的內外都具有難以估量的價值。……如果最後他發現東非不好,他們將不得不做一個更長遠的計劃,這就會將我們帶回到巴勒斯坦去。」此時,俄國治下的波蘭爆發了迫害猶太人的惡性事件,形勢緊逼之下,赫茨爾開始鄭重考慮烏干達計劃。

1903年8月23日至28日,身為會長的赫茨爾在猶太復國主義者大會上明確提出烏干達計劃。這一提議頓時在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內部引發了一場大風暴。阿哈德·哈姆是具有代表性的批評者,他擔心烏干達計劃會使得對錫安的嚮往永遠只停留在祈禱書中。而此時,赫茨爾也處在來自身心兩方面的痛苦和矛盾之中。

赫茨爾對於烏干達計劃實際上有著深層的考慮。起初他的親密戰友馬克思·諾兒道認為東非那個地方不適合移民,猶太難民應該移民去條件更好的美國和歐洲。否則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將會喪失它的種族特性,進而導致這個民族的終結。赫茨爾回答說:一個猶太復國主義者尋求實際解決辦法時,難道應該排除東非嗎?赫茨爾闡明與英國政府的虛與委蛇是戰術上的需要,摩西回到迦南走的也是迂迴路線。不顧一切要達到的目的是從英國那裡得到一個特許證,以及對猶太人是一個民族的認同。東非計劃只是為了返回巴勒斯坦的外交手腕之一。

通過一系列類似繁冗的勸說,終於,在1903年8月14日第六屆猶太人復國主義大會上,當赫茨爾將烏干達計劃提議拿到大會上徵求意見時,與會者的反應是支持的,甚至是熱情洋溢的。當一個懷疑論者指出在與英國的交涉中,英方並沒有談及巴勒斯坦時,赫茨爾回復說它是用「隱形墨水」書寫的,在此後的幾個月中它將會變得更加清晰。

而後,在是否向烏干達派遣調查團時,巴塞爾大會以292票贊成票,176票反對,143票棄權通過了這一提議。

在會議的最後,為了讓代表們確信自己對於巴勒斯坦不可置疑的態度。赫茨爾以希伯來語致結束詞:「如果我忘了你……啊!巴勒斯坦,就讓我的右手枯萎吧。」同時,他還舉起右手著重強調這是一個莊嚴的誓約。代表們也都脫去了鞋子,以雷鳴般的掌聲向赫茨爾致意。會議結束之後,按照大會的決議,調查團趕往烏干達進行了調查,在他們最終上交的報告中,證明烏干達並不適合猶太人移民。即便是烏干達,也是一個返回巴勒斯坦的權益之計,不過最後也沒有成功。

讓復國大業峰迴路轉的,是下一任奧斯曼土耳其蘇丹,哈米德三世的態度。由於他當時很缺錢,所以與哈米德二世相反,在私下收了一大筆「捐款」之後,就默許猶太人回巴勒斯坦定居了。然後就是我們都知道的以後的事情了~

1908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收購土地,安置移民成為有組織的復國主義活動。1909年,被稱為「基布茨」的猶太定居點首次在巴勒斯坦出現,至一次世界大戰前,約有4萬東歐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


巴以衝突主要是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對同一塊土地的排他性主權矛盾。說白了就是爭同一塊土地。矛盾複雜,也給了大國插手中東事務的機會。(大國希望能長期插手此地事務所以一直未給出有效答案)

1.以色列(猶太人)為什麼要在阿根廷建國?

這個方案其實是美國提出的。建議猶太人去南美洲最南端的巴塔哥尼亞(今屬阿根廷)建國,但那個地方非常寒冷,常年冰凍,大風,根本無法居住。

2。為什麼以色列要在烏干達建國?

在1902年,中東地區還是由英國控制(好像在在蘇伊士運河戰爭後退出由美蘇控制),赫茨爾與英國殖民大臣張伯倫在磋商中提出了兩個計劃,即塞普勒斯和西奈半島計劃。但都擱置了。1903年4月從非洲巡視歸來的張伯倫向赫茨爾提議說位於東非的英國殖民地烏干達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時,赫茨爾先非常果斷地拒絕了,但由於前兩個計劃擱置就同意了,於是派出調查組調查,結果調查組認為烏干達不適合猶太人移民,建國失敗。

3。為什麼以色列(猶太人)要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

這是猶太人世代生活的地方,由於二戰希特勒種族滅絕政策猶太人被迫背井離鄉,到處流亡。二戰後沒有國家收留猶太人,他們只有回到巴勒斯坦的猶太社區。由於對猶太人同情,聯合國,英國等將巴勒斯坦分出一塊地方支持猶太人復國,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以色列宣布建國的第二天,英國宣布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當天,阿拉伯聯盟國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以及外約旦(1950年改稱約旦)的軍隊相繼進入巴勒斯坦,同時,阿拉伯聯盟發表聲明,宣布對以色列處於戰爭狀態,第一次中東戰爭由此爆發。史稱「巴勒斯坦戰爭」。後來又進行多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建國並未被國際接受。

其實還有很多以色列建國方案,比如納粹德國最初的方案:猶太人遣送到馬達加斯加島建國。日本人的河豚計劃:讓猶太人在滿洲(中國東北)地區建國。

大概是這樣,高中生,知識不夠豐富,回答的有不對的請指正。手機碼字辛苦,希望有支持和關注


給你爆個料。當年納粹在策劃一個把所有猶太人趕到馬達加斯加的計劃。。。當然是沒有成功了


推薦閱讀:

猶太人對中國的真實印象和態度是什麼樣的?
為什麼阿拉伯打不贏以色列?
在巴以問題上支持以色列的中國人是什麼心態?
美國在安理會表決敦促以色列停止在被佔領巴勒斯坦領土上的定居點活動決議草案時投棄權票,意味著什麼?
為什麼中東那麼多極端國家還有 ISIS 都滅不了小小的以色列?

TAG:以色列 | 歷史事件 | 巴以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