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用學派從哪幾個方面反駁了勞動價值論?以及效用學派自身的缺陷在哪些方面?

效用學派從哪幾個方面反駁了勞動價值論?以及效用學派自身的缺陷在哪些方面?


這裡順便評論一下主流經濟學的供需決定價格的理論好了。

效用學派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說清楚價格是什麼,同時自身存在著循環論證。

按照供求決定價格的理論:價格是供給需求曲線的交點,可是供給需求本身是價格與供給量和需求量的函數,那麼問題來了,連交易都沒有,這個價格是什麼呢?均衡價格還是什麼?教科書沒有給出答案,反正就讓人們這麼接受了。

退一步,不考慮這個問題,那麼再來看看所謂的「價格理論」,按照教科書的說法,價格是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的交點,但是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本身又要脫離商品交易單獨存在,那好,我們分別來討論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

先說供給曲線,供給曲線假設的是廠商利潤最大化,而利潤由成本函數推導出來的,成本函數的推導需要新古典的生產函數。問題出在生產函數上,生產函數Q=f(K,L)中的要素投入被分為勞動L、資本K,生產量和勞動的量是可以測量的,但是資本K是什麼?如果按照一般人的理解為生產工具的話,那麼廠房、機床、桌子可以加總嗎?他們根本就不是一種物質,而異質物質是無法加總的。即使可以加總,成本函數中資本的回報等於資本量乘以利率r,資本量是一種實物,而利潤率是利潤除以成本,資本和利潤率的量綱是不一致的,這種情況下如何相乘?如果這時候用資本的貨幣價格代表,那麼生產函數中的資本也必須用價格來表示,這樣就不是生產函數了。

再退一步,假設不考慮這些問題,邊際生產力理論也是不成立的,邊際生產力理論假定生產函數是一次齊次的,但是如果是一次齊次的,數學推導表明(《歐拉定律與邊際生產力理論》白暴力1 ,胡紅安2)這就不滿足利潤的二階導數小於零,如果生產函數非一次齊次,那麼總收入就不等於總成本,可是按照教科書的說法,勞動資本的利潤都已經分配完畢了,這就和前面「分配完畢」矛盾,也產生了問題總收入大於總成本時的收入怎麼分配?總收入小於總成本時如何分配?

綜上,供給曲線的推導充滿了矛盾。

再來說需求曲線,這涉及到效用學派。

需求曲線的推導需要在消費者均衡下才能推導,所謂消費者均衡,就是預算線約束下的總效用最大

即為:

maxU (q1 ,q2 , ?,qn)

Y=p1q1+p2q2+……

這裡問題有二:

第一,效用不可測量,並且效用函數對只有在很強的假定條件下才能使用,這不符合實際觀測。

第二,退一步說,即使假設效用可測量,那預算線的價格代表什麼?模型中價格是給定的,似乎只要給定一個價格就可以了,但是你是要用消費者均衡來推導均衡價格的,這樣消費者模型和市場價格就互為條件了,成了循環論證。

以上是基數效用理論,但是基數效用論無法測量效用是硬傷,所以後來產生了序數效用論,也就是效用不可測量,只可比較。需求曲線由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的交點的連線,可是問題來了,如果效用不能測量,如何能夠比較大小?很難想像什麼是可以比較大小卻不能測量的,並且可以證明,無差異曲線行為就是效用最大化的行為,二者事實上是一回事,基數效用理論存在的問題序數效用論也有,並且後者問題更多。但是這很用意思,如果基數效用論存在問題,為什麼經濟學教科書還要將還要用呢?

後來薩繆爾森提出來顯示性偏好理論,就是你的選擇反映了你的偏好,那好,按照這個理論,人的所有選擇都是效用最大化的選擇,吃飯是偏好的反映,不吃飯也是偏好的反映,賺錢是偏好的反映,不賺錢也是偏好的反映。偏好本來是用來解釋人的行為的,現在卻被用人的行為來解釋。那我們用什麼來解釋行為?這也是套套邏輯。

綜上,需求曲線也不靠譜。

結論:主流經濟學的價格理論不靠譜。。。

參考資料:

《歐拉定律與邊際生產力理論》白暴力

《實物價格理論分析》白暴力

《馬克思價值理論與西方經濟學價值理論比較_白暴力教授訪談》

《新古典消費者均衡理論的缺陷和馬克思消費者均衡理論的構建》劉帆


參見:價值是由效用決定還是由勞動決定?


推薦閱讀:

類似於華為模式的「員工持股」機制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下該如何定位?
沒有蘇聯一五援助計劃,就沒有中國工業化,這種說法是否成立?
美國的流浪漢是怎樣成為流浪漢的?
「抵制X國貨」會產生哪些社會後果?
有沒有哪個時刻讓你突然感覺到:「我的經濟學沒有白學」?

TAG:經濟學 | 政治經濟學 | 馬克思主義 | 勞動價值論 | 邊際效用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