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有人因為南京大屠殺而指責唐生智?


先說一個觀點,我覺得討論抗戰具體細節時候應該就事論事,不能先定性是黑國還是黑共。

具體到唐生智,說沒人指責他是不對的。唐此後至今一直沒有不被黑過,從南京淪陷後就有人提出該槍斃他,後來時不時有人拿這個說事。49之後,也斷斷續續有人提這個。到如今網路開放後,還有人那這個批判他。所以,充其量只能說指責唐一直不太激烈,不能說沒人指責。

至於指責唐不激烈的原因,主要以下幾點:

1.南京之戰是必敗的戰爭。淞滬戰役失敗以及此後的大潰退,使得南京已經不可能守得住了。這個道理當時人明白,現在只要不是腦子不夠使的人也明白。如果不是因為南京是國都,估計很可能直接堅壁清野,燒了就撤退。硬是顧及到影響問題,所以勉強打這場「政治仗」。這種情況下,這場失敗唐生智本身責任不大。

2.唐生智無法有效組織守軍。唐終究只是一個喪失了兵權的老軍閥而已,守南京的主力是中央軍。雖說從淞滬會戰開始,因為國難當頭,各路人馬錶現出前所未有的精誠合作態度,也確實在淞滬戰場上基本實現了統一調配。但是,一來長期內戰留給心理的芥蒂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消失;二來淞滬戰場的合作方式更多是地方軍作為補充兵員為戰鬥能力更強的中央軍做填補,這個填補過程中除了桂系(畢竟桂系戰鬥力和中央軍差不多,其餘明顯有差距),其餘地方軍大都是打散編製做兵員補充,如今反過來,讓軍事能力早就落伍的老軍閥指揮最精銳的中央軍,肯定效果不佳。所以,基於這種將帥關係,唐生智無法組織好有效防守並不該負太多責任。

3.日軍後來的殘暴屠殺改變了此次戰鬥的性質。本來南京保衛戰是一次正常狀態下的戰鬥,勝負已決,就應該結束。但這個事件真正讓後人無法忘記的並不是南京淪陷,而是隨後的南京大屠殺。日軍的大屠殺並不是在當時可以準確預料的,因為對放下武器的俘虜和平民屠殺,是嚴重違背最基本人道主義的行為,這種行為使得本來正常的一次戰役改變了性質,而這也不是唐生智本人可以預料到的。

但是,個人看法,唐還是值得指責的。因為在這一事件中,他還是存在失誤。

1.戰鬥組織還是太糟糕。上面說了,組織不好的責任不能都給他,但不是說他一點責任沒有。整個南京保衛戰,打的異常糟糕,完全缺乏有效防禦和戰敗後的有效撤退,從頭到尾都是一鍋粥的感覺,讓有生力量白白損失。唐作為軍事長官,責任不能完全撇清。

2.事先沒有對平民做有效疏散。事先為了穩定軍心,唐非但沒有對平民做有效疏散,反而禁止其逃亡,這也客觀上造成了後來南京大屠殺如此巨大的傷亡。縱然想不到日軍後來會如此野蠻的屠殺,也該知道兵荒馬亂下平民是何等危險。而將平民放在這種危險位置上,唐確實負有責任。

3.唐未能做到殉國。勝敗乃兵家常事,何況南京保衛戰絕無勝算,軍事上輸掉這一仗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南京保衛戰的政治意義是巨大的,作為國都抗戰,要給全國人民乃至世界一個交待。所以,承擔這個任務就註定無比艱辛。在部署時候,唐生智是自告奮勇承擔這一任務的,這並不是蔣介石硬壓下來的安排,因為唐並不是蔣的嫡系,以前甚至對頭過,硬壓這種事,萬一人家不願背黑鍋,蔣自己就難堪了。從唐主動接下保衛南京的任務到戰鬥部署時候他的話語和安排,應該能看出,他之所以如此做,關鍵在於邀名。因為,作為一個原本影響力就有限還失去了軍隊的軍閥,唐後半生基本不可能有什麼作為了,南京保衛戰這個一般人不願接的燙手山芋,可能是唐政治生涯上最後一個機會了。在當時來看,如果唐不接手此任務,很可能就是庸庸碌碌的後半生,留在史冊上的也是那個混戰時代一個小軍閥而已;但如果擔當了保衛首都這個重任且壯烈殉國的話,估計很長時間內甚至史冊上也會作為第一民族英雄留名(打贏更有名,但誰都知道不可能)。對於這個檔次的政治人物來說,許多時候,至少是在謀劃階段,往往會將青史上的名聲放在生命之上的。或許在承擔這個任務的時候,唐確實想做史可法,前半程也確實如此,延續下去唐成為史可法第二也說不準。可惜,臨事方知一死難!最後時刻,保命的慾望戰勝了邀名的信念。於是,唐逃走了,留下幾十萬軍人和百姓進入人間地獄。這前後不一的行為,不僅是唐本人的形象不僅沒能提升反而更被人們批判嘲笑,而且也沒能給全國人民一個振奮人心、雖敗猶榮的答覆,使得軍事失敗的同時,這場政治仗也完全失敗。這一點,是唐無可推卸的責任。

如果基於這個再去黑老蔣,就真沒意義了。南京保衛戰不可能成功,但不能不守,就必須留下來人防守。這是給整個戰局背鍋而不是給老蔣背鍋,因為總不能讓老蔣留下來親自守城吧?至於前期淞滬的失敗和之後的潰退,老蔣作為最高統帥,自然有其責任。但我不覺得這個是太大黑點。因為老蔣確實整修備戰多年,但這個備戰不是日本那種隨時可以調用全國力量來做的。中國之前長期軍閥混戰,蔣的有效控制區域不過東南一帶,在整體經濟和軍事實力遠遜於日本的情況下,一面多方混戰一面搞的備戰,能指望效果該有多麼上佳?淞滬失敗後的潰退確實因為多年經營的優秀軍官和兵員大量傷亡導致無法組織,但這是站在事後諸葛亮角度說的話。就當時而言,日本最初出兵時候內部意見並不一致,如果能全力抗戰,像一二八事變時候一樣,主戰場僥倖慘勝,是完全有可能像上次一樣制止住日本野心的。這種情況下,難道蔣一開始就能預料到八年抗戰,然後在上海搞敦刻爾克大撤退保存有生力量?更何況,當時中國部隊是多方軍閥組成,彼此之間並不信任,蔣只有真正將自己最精銳的部隊投入進去,才能顯示抗戰的決心,也讓地方軍放心自己不會被借刀殺人。事實上,也正是此戰顯示決心,此後的抗戰中,大部分地方部隊才能迅速團結起來,桂軍、川軍、晉軍、西北軍等長期沒有得到整合的部隊此後沒有選擇保存實力,而是參與到浴血奮戰中。如果蔣在上海不是把自己當眼珠子的中央軍精銳往屍山血海中投,你能指望之後這些打了十來年的對頭們能信任老蔣,團結對外?


喂喂,唐生智是替委員長背黑鍋的,這要黑就黑到委員長頭上了

唐生智曾經是蔣介石的對手,1929年末至1930年初爆發了蔣唐戰爭,以唐生智的失敗而告終,之後唐生智不得不服從蔣介石,但是委員長顯然沒有完全信任這個曾經背叛過自己的人(49年唐生智起義投了共),所以委員長讓自己曾經的手下敗將來趟這一趟渾水真是再好不得了。

在上海失守的當日(1937年11月12日),《中央日報》發表社論《告京市民眾》中稱:在南京國民政府「已設立了南京衛戍司令長官,統帥文武機關及全市民眾作守土自衛的打算。」當然,後來這一點被證明是扯淡的,黨國喉舌只顧著去用高官的豪言激勵民眾,最後大難來臨的時候才發現筆杆子和槍杆子都特碼靠不住。

11月18日,軍事委員會高層會議,蔣介石決定在南京進行短期固守作戰,希望能引起國際干涉。此後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誰來守南京?以當時的情況而言,國軍無力在南京組織有效的抵抗,軍隊毫無戰心,甚至人員都不齊;國軍高層更是全無組織與計劃,一片混亂;大量上海等地難民湧入南京,難以有序撤退;顯然,大家都知道,南京基本守不下來,所以白崇禧李宗仁均認為應該棄守南京,丟了首都,這個黑鍋絕對是史詩級的大黑鍋,一旦背上,徹底完蛋。(題外話一句,南京大屠殺中被殺害的上海蘇州等地難民不但數目多,而且幾乎無法統計,不少精日在這個問題上裝傻,南京大屠殺可不是一場針對南京人的屠殺)

所以蔣介石提出由誰來負責固守南京的問題後,一時無人敢應,當時抱病的唐生智表示願意擔負這一職責。此處我見到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唐生智迷信佛教,有方士說他是「金陵王」,他覺得南京是自己的福地;另一種是蔣介石以目示唐,唐生智當時沒有自己的軍隊和地盤,寄人檐下,不得不擔下責任。最終,丟失首都的黑鍋扣在了唐生智的身上。

11月24日,唐生智就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蔣介石則一直指揮南京保衛戰,因為他的嫡系唐生智不太指揮的動,12月7日早晨蔣介石離開南京。所以唐生智實際上更像一個傀儡,並無多少實權,聚攏在南京的國軍派系混雜,也不會全部聽他的調度。

12月11日晚,蔣介石給唐生智致電:「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以圖整理而期反攻之要旨也。」12日再次致電:「經此激戰後,若敵不敢猛攻,則只要我城中無恙,我軍仍以在京持久堅守為要。當不惜任何犧牲,以提高我國家與軍隊之地位與聲譽,亦為我革命轉敗為勝惟一之樞機。」

除了在守與跑之間搖擺不定,委員長還寄希望於蘇聯干涉,蓋因毛子曾經承諾要幫中國打日本,所以委員長又有如下電報「如南京能多守一日,即民族多加一層光彩。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則內外形勢必一大變,而我野戰軍亦可如期策應,不患敵軍之合圍矣。」後來發現,委員長抱大腿的技術比較呵呵。

另一個地方就是唐生智是一個很矛盾的人,11月27日唐生智向新聞記者談話表示:「本人奉命保衛南京,至少有兩件事有把握:第一,本人所屬部隊誓與南京共存亡,不怕犧牲在南京保衛戰中;第二,此種犧牲定將使敵人付出莫大之代價。」之後唐生智冒著日機轟炸堅持指揮,確實稱得上是不怕死的悍將,但是,日軍破城之後唐生智卻迅速遁走,為何前後如此反差?恐怕這與他指揮不動其他派系的軍隊有關,但這種前後反差總會影響他的形象,不管有無苦衷。而且唐生智之前下令撤走長江中所有的船隻,並「指示第一軍軍長鬍宗南,不準南京的人員擅自過江。」,對後來撤退過程中的混亂是負有直接責任的。唐生智的打仗能力確實水,甚至還是委員長的手下敗將,但是民族氣節還是有的。他親弟弟唐生明奉命打入汪偽政權,唐生智不知道此中情況,但是得知其弟投敵後立即登報宣布與之斷絕關係。文革中唐生智被整得挺慘,但這湖南蠻子確實硬氣,就是不肯誣陷別人(賀龍是其前部下),差點被槍斃。所以這位總體來說,是個悲劇人物,南京大屠殺的責任他固然有一份,但是委員長只怕責任更大,我國對於民族內部矛盾還是比較寬容的,只控訴日本軍國主義,委員長抗日勝利後禮聘岡村寧次剿共什麼的也都不提,不然只怕大陸人民遲早要去台灣尋仇。

你看對岸的表態

台灣當局「外交部」發言人高安今天表示,這不僅是一場歷史悲劇,也是人類史上的浩劫。歷史不容遺忘,呼籲相關國家記取歷史的教訓,避免悲劇重演,應以前瞻性的思維及負責任的態度,與周邊國家發展友好關係

台灣當局談南京大屠殺:吁相關國家記取歷史教訓

連名字都不敢提,我靠,我還以為相關國家是中國,周邊國家是日本呢。


我們的媒體,通常是鋪天蓋地,哀悼南京,卻很少思考什麼。過去100年,是我們民族最應該反思的100年,裡面充滿了教訓和經驗,然而,出於政治的考量,這樣的反思已經寥寥無幾了。

我們悲傷,卻不問為什麼哭;我們憤怒,卻不問為什麼可恨。更可怕的是,我們已經不再悲傷,不再憤怒,因為,我們要為自己的房子操心,要為自己的職業勞神。

國家,個人,二者之間,已然猶如一道鴻溝。國家強加給個人的壓力,迫使我們停止思考。

茲引一段文學作品中,對唐兄比較含蓄的批評吧:

此時,日本人大兵壓境的南京,還有很多百姓沒有撤走,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不久前一個被全國各界奉為當代岳武穆式的人物橫空出世,此人就是唐生智。在上海新敗,全國一片哀悼恐慌時,此君振臂高呼誓與首都共存亡。並主動向委員長討要首都衛戍司令長官一職。在我們這個喜歡把全民族命運寄托在一個人身上,並且極度擅於造神的國度里。一顆閃亮的政治明星一飛衝天。

唐生智下令封鎖南京通往江北的道路,銷毀渡船。並且到各處陣地講演要全體軍民和他一起與日寇背水一戰,殲敵於南京城下。此等驚天動地的慷慨陳詞怎不讓人為之熱血沸騰,甘效犬馬之勞!此時全城士氣空前高漲,全城乃至全國民眾都認為唐生智定將力挽狂瀾,救民於水火之中,南京一役定將定鼎乾坤,名垂青史。

(《國民黨王牌軍覆滅記》第十八章)

唐兄此人,一生是投降派:投蔣、投汪、投蔣、投共。不過,面對日本人,他聰明地放棄了「投」,而選擇了「逃」。相比之下,張自忠之輩,欲以自身之犧牲,激發全民抵抗之鬥志,無疑是蠢貨。


一個將軍,不為國戰死,把將士和百姓後撤的船毀了,自己卻裝著滿車的財寶偷偷的跑了。這事情在任何朝代和任何地方都逃不了罵名。


1981年,黨中央恢復唐生智的名譽,承認他為革命的領導幹部。既然是我革命幹部,怎麽好責備呢?現在湖南湖北皆有唐生智公館


很簡單,凡是反蔣的,或者最終投共的,我黨統戰部都會幫助掩蓋和洗白,參見人渣張學良、吳化文


  1. 唐基本沒有抗命

  2. 他是在下令全軍突圍後才走的

  3. 由於他自己缺乏嫡系部隊,所以他的南京總司令位置完全來源於蔣介石的任命。這一點區別於廣東余漢謀跟山東韓復渠。

1、2兩點說明,唐的問題是能力問題,而不是道德或忠誠問題。

結合第3點,就更不能因能力不足而懲處了。

第3點引發了一個悖論:

  • 如果任何人在唐的位置上,結果都是一樣的,顯然不應該懲罰唐。

  • 如果換一個人能做的更好,那任命他的蔣顯然負有更大責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12月4日,兩軍接觸;6日,日軍全面進攻;7日,蔣才坐飛機離開南京。

很難令人相信此戰所有的軍事布局都出自唐之手,而沒有蔣的意見。


其實最可恨的是這個

下令封鎖南京通往江北的線路,扣留渡船,使得大量軍民不能撤離

然而他不過是國民黨中早丟掉兵權的旁系將領,指揮得了誰?

而且本來也沒有兵權、政權,要追究責任難不成還判刑?近代世界上有因戰敗判刑的制度嗎?

如果認真追責,國民黨高層很多都逃不了責任,這不僅不能被國民黨接受,對tg來說這顯然是不利於統戰的。

。。。。。。。。。。。。。。。。。。。。。

其實當時的人未必沒有因此反思,我的一個紅三代朋友就跟我講,他爺爺出身南京資本家家族,妥妥的國民黨基本盤,淞滬會戰時被派出去買地準備舉家遷徙,結果餘下的家人數十口全死在南京了,他爺爺就拿著買地的錢去投共打游擊了。


謬謬謬,比如我,一直不遺餘力的指責唐生智。


歷史課本上都沒提唐生智。大街上隨便抓一個人都知道南京大屠殺,但是不知道唐生智的大有人在。


這是當時保衛中國土地的軍人共同的責任。決不是唐生智一人的責任。

-----------------------------------------------------------------------------

我常常聽聞你們談起犯了某個錯誤的人,好像他們不是你們中的一員,而是一個闖入了你們世界的陌生人。然而我要說,即使是神聖正直的人,也不可能超越你們每個人心中的至善,同樣,即使是邪惡軟弱之人,也不可能低於你們心中的至惡,宛如一片孤葉,未經大樹的默認就不能枯黃,那犯罪之人,未經你們全面的默許就不能為非作歹。你們就像一列向著人類「神聖面」邁進的隊伍,你們是坦途,也是路人。若其中一人跌倒,他是為後面的人跌倒,讓他們小心避開絆腳的石頭。他也是為了前面的人跌倒,他們步伐雖然迅捷穩健,然而卻沒有移開絆腳石。

還有,這話或許讓你你們聽上去心情沉重:

被害者對其被害難逃其咎,被劫者對其被劫難逃其責。正直者對邪惡行徑也不是毫無干係的,無辜者對暴虐之徒的罪行也不是清清白白。

是的,犯罪者通常是被害者的替罪羔羊,更常見的是,負罪者擔負了無罪和免於譴責之人的重擔。你們不能區分正邪善惡,因為它們在陽光下共存,彷彿黑線與白線混織在一起。黑線一旦斷開,織工就應檢查整塊布,也應看看機杼。

倘若你們誰要把一位不忠的妻子送上法庭,請他也要用天平測測她丈夫的心,用尺去量量他的靈魂。讓那欲鞭笞犯罪者的人深入那受害者的靈魂。

倘若你們誰要以正義之名,砍伐一株邪惡之樹,請他瞧瞧那樹的根基。他必將發現善根與惡根,產果的根與不孕的根全部糾結在大地靜謐的心中。

你們這些欲主持正義的法官,對於那表面老實而包藏禍心的人,你們將怎樣宣判呢?對於那傷人身體而精神受傷的人,你們將怎樣處罰呢?對於那欺詐壓迫他人而又受虐和受害的人,你們將怎樣起訴呢?對於那些懺悔多過於過失的人,你們又怎樣懲罰呢?

難道你們信奉的法律所要伸張的正義不是使人懺悔嗎?但是,你們無法將懺悔加在無辜者的頭上,也無法將它從罪犯的心中取出。在午夜它不請自來,發出呼喚:人們會清醒,審視自身。而你們這些將了解公正的人,如果不在青天白日下明察秋毫,又怎麼了解公正呢?只有那時你們才會明白,那站立的與倒下的不過是一個人,他身為侏儒的陰暗面與身為神性的陽光面融合於一身。你們會明白:廟邊的邊石並不比地基中的石頭高貴。

----------------------------------------------------------------------------


唐好歹打到一半跑的。蔣是打之前就直接跑了。

唐有沒有問題,有,比如他打一半自己先跑了。比如他把渡口所有的船給撤走了。這個間接導致了後來的南京大屠殺。但是要搞清楚,大屠殺的直接原因是小日本。哪怕唐不讓人民逃跑,日本人殺手無寸鐵的老百姓,這就是合情合理的了?美國海灣戰爭也把巴格達打下來了,怎麼沒見美國人屠殺巴格達人民?所以說,唐的行為只是一個間接行為,南京大屠殺的直接元兇永遠只有一個,就是日本人。況且唐當時下令把船調走主要原因是為了穩定軍心,學項羽。這個決定是不是錯誤的,是的,後來被證明這個決定是個天大的錯誤。但是千萬不要因為唐的錯誤決定就給日本人卸包袱,他們永遠都是南京大屠殺的唯一責任人,因為扳機是他們摳動的。實際上不光我們,美國人也認為南京大屠殺日本人負全責。不信的話可以去看看美國這方面的宣傳。

然後現在為什麼不指責唐生智。第一,這人最後投降了。投降了再去翻老賬有點不太好,中國的傳統。其次,就是也不太好指責。就像我剛才說的,他這個行為是一個間接行為,而且當時老蔣問誰願意守南京也是他主動請纓。別管他是不是投機主義者,比如把船全部弄走是不是有投機行為,這種行為本身是值得肯定的。我講句難聽的,去送死,在座的哪一位,我甭管你是求財,投機還是別的什麼,願意去主動請纓的?當時願意守南京就是送死,大家都知道。最後他也確實堅守了一段時間,到最後一天雖然自己先跑了,但是那也是老蔣發了撤退的命令以後。

所以要我說,唐唯一的責任就是沒有能夠組織起有序的軍隊撤退,而是自己一個人先跑了,這作為一個軍官是嚴重失職的。導致這點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因為不管他出於什麼原因把船全部弄走了。第二個就是他自己先逃跑了。因此後來他不是收到懲罰了么,蔣介石給的。也就是因為這個事情。因此其實他已經得到了他應有的懲罰了。雖然我覺得蔣自己首先應該好好檢討一下自己。

許多回答者不要把現在和平時期你的經歷和想法帶到當年戰火紛飛的年代。而且是我們被日本人追著打,面臨亡國滅種的年代。包括樓上有人提到的張學良將軍也是這樣。教科書上和網路上喜歡給人話臉譜,因為這樣快捷方便,而且有助於人情緒的宣洩。反而我這樣的正反兩面的講法大家不喜歡。但是我們說在社會上,現實中,沒有人是非黑即白的。大家都是灰的。當時的情況是,主帥也就是蔣介石自己一個人跑了,守城大家都知道打不過日本人。這種情況下,唐臨危受命。並且人都是怕死的,唐也是人,他也不例外,尤其是你知道,我知道,他也知道,堅守下去自己是必死無疑,這場戰鬥是必敗的。我們也沒有任何權利要求他因為是個將軍就一定要視死如歸。你放到那個境況下去思考,唐雖然有問題,但是他的問題和日本侵略者比確實是次要問題,並且他事後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所以我們就不再提了。


日本因為不願意承認侵略才忘記歷史,中國因為那段歷史是恥辱不願意記住而忘記歷史,抗戰對雙方民眾應該說都是一筆糊塗賬,誰是誰很難對上號,只會記著很醒目也刺激有轟動效應和宣傳作用的事件,而且具體過程也往往不清楚。唐生智何許人也?主要是不知道,沒法兒指責,要知道了,就不是指責這麼簡單的事情了。

當時日本蔑視中國,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不是沒有依據。國民政府不但不把民眾當回事兒,連替它死戰的部隊也是說扔就扔,不是一般的拿得起來放得下,這種情況下,日本人還客氣什麼?南京撤退不是潰敗而是災難。渡江的船給燒了(好像兩千多艘),只留下做機動用的兩艘渡輪,加起來能裝三四百人,各長官大員就是這麼過的江。而剩下無以計數的不知姓名的軍民(據說至少三十萬)怎麼辦呢?拆門板搶床板,拆木房子搶木頭,然後跳江泅渡,哪兒有那麼多門板床板木頭,就火拚,自己人殺自己人,就是說在日本人開始屠殺之前,那些絕望的中國人就已經自己屠殺自己了,據說當時的下關渡口和地獄一樣,以致十年以後的王耀武回憶當時的情景直哭,他是自己的警衛排搶了一個床板過的江,他和一個警衛坐在上頭,其他人在水裡托著床板泅渡,到江心因為床板撐不住兩個人,另一個警衛也跳下了江,沒有這些人他是活不下來的。這是多操蛋的命令,真是將帥無能三軍無種。

南京是背水一戰,明知守不住為什麼還要燒船?項羽破釜沉舟是對自己部隊的戰鬥力有信心只是缺點兒士氣,才那麼做,你兩樣全不佔學什麼項羽呀?說殺身成仁也行,結果呢?不一定想殺身成仁的三十萬軍民殺身成仁了(今天還未必認可),當時整天高喊殺身成仁的卻意外的活了。說死守又不能堅守,朝令夕改出爾反爾,大敵當前居然如此滑天下之大稽視國人性命為玩笑,這是什麼樣的統帥什麼樣的將領?既破釜沉舟又望風而逃,可以想見,當時同樣浴血奮戰死傷無數的日軍看到此情此景做何感想,後來的作為證明是把中國人看不起到底了。我們反觀另一場背水一戰的戰例——斯大林格勒會戰,它也是三面平原一面背水(伏爾加河),也是要死守,那它怎麼做呢?死保伏爾加河的渡口,城裡寸土必爭,給居民留出時間從渡口撤出城,而來自西伯利亞的援軍從渡口再進城,斯大林格勒會戰所以打成了一部史詩當然有很多原因,而其中不能忘記的就是這個偉大的渡口,這個渡口立了絕世之功。為此,我們要指責的太多了,不只是一個唐生智。


我想說侵入南京的日軍首腦都沒怎麼提及的情況下,唐生智連漢奸都算不上,怎麼去指責。另外蔣介石打成那戰績,怎麼沒人指責


誰說沒人指責?

當年南京棄守,舉國沸騰,輿論嘩然。唐生智辭官回家以後,蔣介石特意派憲兵保護。

至於為什麼後來沒人指責呢?

因為1949年起義,1950謁見主席和總理,臨去世前,陳毅元帥來慰問:「國民黨的陸軍一級上將,只有你沒和我們紅軍和解放軍打過仗。」


其實就是因為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唐生智是誰而已。


我覺得吧,唐生智給委員長背了很大一口鍋。這事情還要從淞滬會戰說起。淞滬會戰,校長自命三戰區長官,在淞滬干一炮,上海什麼地方?各國租界都有啊,校長以為日軍誤傷租界會使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干涉,結果誰都不想惹事就沒理,最後杭州灣的登陸搞得校長觸手不及,然後校長退回南京召開軍事會議!(這次他們機智啊,知道淞滬扛久了日本必定打他的總統府)在討論是守還是逃的過程中,唐站出來說他守!校長一聽樂壞了,馬上把那些淞滬退下來的老弱病殘全給他了,自己去了廬山,NM這不坑爹嗎,淞滬會戰多麼慘烈,剩下來的人基本上都是撿的命,誰他么能不休息連續作戰啊,12月的冬天甚至有部分軍隊還穿的8月份的夏裝,這守NM啊,明顯的潰退姿勢啊,結果強行裝X非要守!要守就守吧,為了不讓這些士兵撤退唐生智就幹了遺臭萬年的事情了,竟然在戰前把渡江船隻給毀了,可能是準備背水一戰吧,但NM想過百姓嗎?操,12月的冬天誰他么都能冬泳啊,結果金陵城破,唐生智跑了,留下了30萬軍民!悲哀!NM殺戰俘就殺吧,竟然揮刀向平民!至於這個事情唐肯定有責任,但是絕對比蔣小!不過會議上說好與南京共存亡的他最後沒做到人生很大的污點啊。


通常來說他的帳是和國民黨一塊算,而不是和大屠殺一塊算


撤退的時候,把渡口,把民用船都給廢了,這是蔣某人定的?南京保衛戰的指揮官唐生智,之後滾回湖南老家。1949後,又當了湖南的副省長,直到死。


1944年,衡陽保衛戰——30萬衡陽百姓3天內全部送到了廣西桂林;主將~國軍第10軍軍長 方先覺;

1937年,南京保衛戰——南京大屠殺30萬國人;主將~唐生智,蔣中正。

歷史的榮辱柱上、會全部刻寫永世!人生短暫吶!唐生智,別以為苟且了、保命了,就是賺了。有的人現在已經死了,但是歷史的恥辱柱會永世「記住」它的。我輩當自強!哀呼。

方先覺將軍,妥善安排百姓、全軍赴死一戰、最後投降也是國家實力的提現,您不辱使命!值了。我輩後人銘記於心。——人這一輩子,不過走一走、玩一玩、樂一樂,享受不可恥,一味的貪圖享受沒有了責任和擔當,就可恥了。【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


推薦閱讀:

平型關大捷號稱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請問這個「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一開始是怎麼來的?
二戰時期的日本天皇有沒有實權?
如何看待「潘基文駁斥日本質疑他出席北京閱兵」一事?
抗日戰爭時期有哪些腦洞大開的對抗日軍的武器/裝備?
一個抗戰的故事有人知道是真的假的,有出處嗎?

TAG:歷史 | 抗日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南京大屠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