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的繁體字是什麼?
12-30
1、「於」在《說文解字》中是查不到的,它在「虧」部下(這個字不是「虧」的簡體字,祇是「虧」的一個意符)「於」的甲骨文、金文均作此字形,也就是說這個字從出現的那天開始就沒變過,但是小篆寫作了「虧」字,區別就是中間一竪斷開了兩橫,許慎的說文是根據小篆做解釋的,所以他就根據這個字形解釋開了,他說這是長出一口氣的意思,「象氣之舒。虧,從丂從一。一者,其氣平之也。」2、「於」字在《說文解字》中也是查不到的,它附在「烏」字後邊,作爲「烏」字的古文出現的,「於」的甲骨文字形非常象烏鴉,所以它的本來意義就是烏鴉,但是「烏」出現後,「於」字就再也不表示烏鴉的意思了,那它幹嘛去了呢,它基本上去做語氣詞了,有個語氣詞叫「嗚呼」,這里一般用「於」。到這裡爲止「於」一直是讀「wu」的,沒有第二個音。3、那麽這兩個字的關係是什麽呢,《說文解字》曰:「於,於也」,段玉裁註:「孔子曰。烏虧呼也。取其助氣。故以爲烏呼。然則以於釋虧,亦取其助氣。」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烏」、「於」、「於」這三個字意思一樣,都是語氣詞,也就是「嗚呼」。他們因爲讀音都相同,字義也相同,所以是同源詞的關係
4、再來說讀音,這三個字既然意思一樣,説明他們的讀音在上古時候是相同或相近的,但某個時間開始(這個時間很早,有可能周朝人就已經變化了)有變化了,段注曰:「按今音於,羽俱切。於,央居切。烏,哀都切。古無是分別也。自周時已分別於爲屬辭之用。」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上古時候讀音沒有分別,但以後「於」和「於」讀音相同了,都讀yu。從周朝開始「於」字就不表示烏鴉的意思了,而成爲虛詞了。而讀音wu怎麽變成yu的,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5、李孝定的《甲骨文字集釋》說:「契文不從丂、一,其字形何以作於,無義可說,卜辭用於與經傳於字同義,皆以示所在。」這個意思就是說「於」的意思就是表示「在」,沒有許慎所謂的長出一口氣的意思。從實際情況看「於」和「於」字通用也是表示介詞的「在」這個意思,根本不是許慎所謂的語氣詞,説明「於」字的本意有問題,許慎解釋的不對,到底是什麽意思有待研究。6、總之,「於」和「於」絕不是繁簡字關係,兩個字形上古早已有之。「於」出現的可能比「於」早,所以經文皆用「於」,註文也就是傳都用「於」字。兩個字作爲同源詞祇是在語氣詞意義的時候用,那時候他們讀wu,後來爲什麽讀yu了呢?根據李孝定先生的解釋「於」字根本就不是語氣詞,而是介詞,那他們的是如何成爲同源詞的呢?這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對波斯基的說法作點補充在漢語中於於的區別主要是
1.作姓時為二不同姓,在大陸於作姓讀yu1,於讀yu2,在台灣這二字作姓都讀作yu2。
2.作歎辭時作於不作於,讀wu1,表示呼出聲。3.當動詞詞頭時作於不作於,如鳳皇於飛。4.尚書、詩經、周易多作於,其他書多作於,左傳於於並用,其中凡經多用「於」,凡傳多用「於」。波斯基沒有對段氏這句話作解釋,段氏所謂的經和傳即左傳中的經文和傳文,經文是春秋原文,傳文是對經文的解釋,我們所知的各種左傳故事如曹劊論戰,燭之武退秦師 均為傳文,中學課本中未收錄一條左傳經文。5.引用古書原文應尊重原來的寫法。如若引用周易卦辭坤、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其中於不得作於。「於」字從古至今一直都是這樣的,它與「於」字其實是並用的。而且「於」字還先於「於」出現。 上述不成熟意見僅供參考。
國際電腦漢字及異體字知識庫漢字「於」:基本資料
異體字「於」與「於」的字義比較
應該就是於吧。
推薦閱讀:
※關於古漢語語法,我的想法錯在何處?
※在你心裡,最有意境的中文字或者詞語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把一戰中的兩個聯盟翻譯成協約國與同盟國?
※漢字在簡化前有沒有多音字?
※除了普通話,在中國還有哪些地方相距甚遠,卻擁有能夠互相交流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