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昆汀的電影很少用原創配樂?

好吧,看到目前的回答都是在說用老歌的原因,這個其實本人並不迷惑,比較使用已有的歌曲作為插曲或者背景音樂也是很常見的,但是我主要是想問為什麼昆汀幾乎從來沒有找過電影配樂人寫原創配樂,而是用現成的電影原聲作為配樂(最常用的應該是Ennio Morricone的)


最近在網上翻到了昆汀2008年在戛納電影節的一段講話,算是解決了這個問題:

I don』t normally use original score. I don』t trust any composer to do it… The music is so important. The idea of paying a guy and showing him your movie at the end and then he comes over it; I would never give anybody that kind of responsibility…I have one of the best soundtrack collections… That』s how I write it, that』s how I design it; I go into my soundtrack collection and I start visualizing the sequences…I cut out the composers. I work with the best composers, Ennio Morricone, Lalo Schifrin, John Berry[sic]…but I don』t deal with them.

翻譯:我一般都不會使用原創配樂。我不信任任何作曲家來做這個事情…音樂太重要了。你花錢請一個人,給他看你的成片,然後他來幫你配上音樂:對我來說,我絕對不會把這種重任託付給任何人。我有世界上最好的配樂收藏…我就是這樣寫劇本、這樣設計電影的:我進入我的配樂收藏庫,一邊聽一邊視覺化那些場景…儘管一些最好的作曲家陪伴我一起工作:埃尼奧·莫里康內(譯註:著名義大利配樂大師,「通心粉式西部片「音樂代表)、拉羅·希福林(譯註:好萊塢著名配樂家,曾給李小龍的功夫片配樂)、約翰·巴里(譯註:好萊塢著名配樂大師,代表作《與狼共舞》、《走出非洲》),但是我不用和他們打交道。

來源:Cannes 2008 Tarantino Master Class transcripts


  • 昆汀是狂熱的音樂愛好者,是那種家裡黑膠唱片數量超過CD數量的超級樂迷

  • 個人風格強烈的導演(作家、其他創作者……)或多或少地會在作品裡放置、展現自己偏愛的東西
  • 拼貼起來的音樂和影片情節/氛圍完全契合。跟他的執導風格也很像:random but not fragmented
  • 這樣用音樂的導演其實不少,索菲亞科波拉就是一例。

推薦這篇作為音樂愛好者的昆汀 (殺死比爾 影評)

他用從四處採集來的而不是為電影度身定做的音樂,拼貼起這樣一部《殺死比爾》:頑劣的,暴虐的,狂歡的,深情款款的《殺死比爾》。


從純經濟角度來說,他的預算大可以負擔那麼多唱片公司的天價賬單。從我個人對昆丁的猜測,我覺得他構思劇本的時候每一分鐘都是立體的,包括音樂也是他的劇本和表現形式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這事兒只有昆汀自己說的才靠譜。我來瞎猜一把。

昆汀·塔倫蒂諾的電影不是現代電影,是一種後現代電影。「後現代」是指在現代電影的基礎上才可能誕生的電影。後現代作品常見的手段有引用、重組、解構等,其引用、重組、解構的對象就是現代電影。

你可以把它理解為「電影中的hip-hop」。hip-hop音樂的創作常用的方法有採樣、重混,就是對已有的音樂作品的旋律、節奏、甚至完整片段進行組合、再加工,同時融入自己原創的部分,形成與原作品完全不同的新作品。此前的音樂創作不可避免會用到曾經有過的動機、旋律等,但像hip-hop創作中「拿別人作品的一部分直接做元素(通常是不斷反覆的一小截),但完成品完全有了新的意義」這樣的做法非常罕見。

在電影領域,昆汀是這種創作手法的第一個集大成者。他的電影中充斥著如此之多的其他電影的組成部分,以至於拋開作品本身,只是找出其中的所有引用都成了一件樂事。我目力所及,這種做法登峰造極的一段就是《低俗小說》(我覺得叫「地攤文學」更貼近原意。Grindhouse更恰當的名稱是「錄像廳電影」)中米婭和文森特去Jack Rabbit Slim"s比舞那段。從鏡頭、音樂、場景到角色、情節,內外穿插,用典無數,嘆為觀止。

說回正題。

昆汀的這種後現代電影,從橋段、對白、人物設置、場景布置,到鏡頭運用、配樂選擇,各方面都有很多元素是從老電影來的,這是他的風格。(偶爾也會有點超過,例如《落水狗》的整個故事)

另一方面,電影配樂的目的是配合畫面,達成創作者的(情感上的或智力上的)意圖。如果全用老歌就能達到目標,花的版權費也不多(這一點上昆汀也是一絕,「發掘」了不少一度被冷落的優秀歌曲),不用原創音樂又何妨呢?斯坦利·庫布里克在《2001太空奧德賽》里都用古典樂,不也達到了他想要的效果么。


昆丁在訪談里說了, 就是怕被人弄了他不喜歡, 最後撕破臉皮。我下了個低俗小說的原聲, 裡面偶然聽到這段。


昆汀自己就是一個音樂愛好者,他拍自己的片子知道在哪裡需要什麼樣的音樂,那麼是否是原創也就無關緊要了。


我按我的想法說一說吧。

電影配樂,是種配樂,配的是當前的畫面當前的人物當前的劇情。昆汀作為導演和編劇,對這兩者的把握已經不需要我們去評判了。要對一個橋段配樂,他自己最清楚這個橋段需要什麼樣的音樂最符合他的需要。通常的路子,就是尋求電影配樂大師幫忙。但是這樣無法保證這個音樂真正適合相應的橋段。導演和編劇應該都比配樂師更理解當前的橋段需要什麼形式的音樂。此外很重要的一點,網聞昆汀很早就開始看各種電影,對電影音樂也有自己的喜好和收集。

另外一個補充的是,昆汀電影里很多橋段,是必須用老音樂。比如《落水狗》里的《XX年代的超級回聲》,&<&

&>。不得不多,似乎這種橋段在他電影里還挺多。

視頻封面pulp Fiction------you can never tell視頻

平時我自己聽音樂,腦海里有時候也會浮起一個畫面一個情節,覺得這個音樂就適合。很無奈我不是導演我也不會去做視頻,但昆汀是導演。用到了他很早以前就喜歡的音樂歌曲,他肯定很開心,而且還不怎麼花錢。


前幾名說的都挺好的,我就插個嘴。

Ennio Morricone被昆丁玩兒殘了,表示在《Django Unchained》之後不會再合作了。

以上。


他是一個自動點唱機,強大的庫存。。。混搭絕配,腦殘粉飄過了


私以為是展現特定時代感的情懷和趣味,原創的就算以復古曲風創作,但是也是新曲,缺少了時代烙印吧。。。


因為他的電影本身就是依靠抄襲拷貝其他電影的有特色的橋段來進行重組而成,所以原創配樂很難做到配合他的視覺風格而出彩,用一些耳熟能詳的老配樂,放在這些抄襲過來的橋段里,相反卻能做到風格的統一而讓娛樂性保持得更好。

畢竟抄襲是電影進步的階梯。


昆丁是個瘋狂的音樂愛好者,無論是他的家裡還是他的大腦里都有大量的音樂庫存。

需要的時候隨取隨用,信手拈來。而當今世界的音樂量也足以滿意他的電影的創作需求。

如果,真的有一天他發現現今存在的不夠用了,那或許會找來找人為他創作,當然前提是這個音樂創作人能跟上他的節奏。


感覺這樣是一個危險的選擇


推薦閱讀:

既喜歡聽搖滾重金屬又喜歡聽古典樂是什麼感覺?
如何看梁歡與五迷在微博上的「罵戰」?
電影《海盜電台》(The Boat that Rocks)里的音樂有哪些?
如何評價側田?
法國有金屬樂隊么?

TAG:電影 | 音樂 | 電影原聲 | 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Taranti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