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的一天的生活是怎樣的?


睡覺——起床——吃早飯——用IPAD念早經——吃午飯——睡午覺——用IPAD念下午經——吃晚飯——用IPAD念晚經——睡覺

-------------------------------

補充一下:

以上的IPAD是根據前一陣的新聞加上去的,當然,新聞里說是韓國的和尚才有這個。把IPAD去掉,其實也差不多就是這樣的生活。

下面看一下「業內人士」的介紹吧,具體一些:

出家人一天的生活是怎樣的?

佛教出家人一天的生活是緊張而繁忙的,不同的是普通人忙著討生活,而出家人的生活則是忙著修行佛法。以下是漢傳佛教禪宗出家人一天的生活情況。

  • 早課

    清晨兩點,寺里的「夜巡」(相當於更夫)敲三下木板,把廚房的人們叫醒做飯。三點,再敲四下叫醒全寺僧人。然後,僧眾們就起來洗漱穿衣,並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好隊準備上殿。

    除廚房人員外,全寺僧眾都聚集在大殿里上早課。每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方丈站在殿門左邊,僧值站在殿門右邊。前面佛像前站著「維那」,由他敲響大磬,率領眾僧誦經。站在他後面的是當值悅眾,手持引磬,三個當值僧,手持木魚、鐘鼓、鐺子等物,這一隊人組成了一支唱誦時的小樂隊。

    大殿中央,分成兩排站著數百僧人。一般來說,職位越高的僧人就越靠近佛像。禪堂住僧們則亦在念佛堂僧眾的前面。在最後一排近門處,站著的是臨時在寺院掛單的雲水僧們。如果沒有僧值的允許,任何人都不可離開大殿。

    多數寺院中,早課通常念誦的程序是:《楞嚴咒》、《大悲咒》、《小几咒》、《心經》、《贊佛偈》等。

    早課的第一段是誦《楞嚴咒》。傳說佛陀的弟子阿難被魔女迷惑,佛陀誦念這道咒語,救出了阿難,所以,念這道咒可以有效地保護自己不受性慾的誘惑。第二段,誦《大悲咒》和「十小咒」,誦念它們是為了祈求寺院及僧眾平靜無難。之後再誦《心經》,這是早課的中心內容。第三段,首先誦《贊佛偈》,之後眾僧排隊繞佛像行走,併合掌念「南無阿彌陀佛」數百甚至上千遍。然後回到原來的位置跪下念三菩薩名及發願文、三皈依文等。最後念《韋馱贊》,頂禮佛祖,早課結束。
  • 早粥

    僧眾們聽到遠處打竹板的聲音,那就是即將吃早飯的訊號。這時,在大殿里,掌管香燭的僧人將一大碗粥供奉在佛像面前。大約6點鐘,木魚梆聲敲響,和尚們都去齋堂吃「早粥」,這是僧人們一天里的第一餐。

    在齋堂里,和在大殿上一樣,眾僧按照職位高低,坐在東西向的狹長桌子後面。職位越高,座位越靠近後面中央,方丈坐的位置在一尊低佛像後面。

    這時行堂(齋堂管理者)早已替僧人們盛好了早粥。在吃之前,僧人們先要念《供養咒》,然後服侍長老的侍者從佛像前的碗里取出7粒米,放在庭院中一個廊柱的小木板上,並彈指向餓鬼施捨食物。

    早粥時,僧人們不僅要肅靜,還要集中思想作「五觀」,也就是五種思想。這五觀是:一觀食,觀想、思量食物的來之不易;二觀身,思量自己的德操,如何補不足;三觀心,即觀想如何防止貪心而不犯過失;四是正視良藥,即把吃飯視作吃藥一樣,是為了滋養身體;五是成道業,把吃飯看成修行,吃飯是為了成就道業。吃完後,念《結齋偈》,僧值布置一天的工作,然後排隊離開齋堂,各回住處。
  • 坐早班香

    禪僧回到禪堂,脫去袈裟,換上便袍和便鞋,然後參加「跑香」。當維那高喝「快」時,眾僧便開始疾走,這就叫「跑香」。他們跑成幾個向右繞的圓圈。距中央佛壇最近的是清眾(普通僧人),外面一圈是些文職僧人,最外面一圈是班首和維那,離得較遠的是「散香」。「散香」手裡直舉著一根4尺長的竹棒,每走幾步,就用竹棒敲一次地,提醒僧眾不要在跑香時胡思亂想。在經過佛像和方丈座時,不能用竹棒叩地,以表示敬意。

    7點鐘時,打板三下。禪僧們依次落座。進門右邊是班首,左邊是維那和他的兩個助手,西邊的最高位是「書記」,最低位則是「參頭」,東序則是從祖師到侍者,僧值則總是坐在臨近前牆角處。這時,禪堂里的禪僧們,直坐在凳子上,兩眼注視著不遠於第三排,不近於第二排的磚上,脊柱保持平直,控制著呼吸。為保持肅靜,絕對禁止講話,如果有東面的禪僧講話,維那就拿香板打他,如果西面的禪僧出聲,則由在場的班首打他,但不能用香板的尖端打人,也不能打人的臉部。

    每過一炷香的時間,巡值就做一次3至6周的巡視。第一周,巡值要看看椿凳下面哪些鞋子擺得歪歪斜斜,然後叫那位僧人把鞋子放正。一個巡值只有巡行一炷香的職責,一炷香燃盡後,他便回到自己的座位,把巡香的責任交給下一位巡值。8點鐘,引磬聲響,早班香完畢,由維那發出訊號,僧眾起來第二次「跑香」。
  • 午飯及3次茶

    11點鐘,在眾僧坐禪和第二次跑香之後,他們前往齋堂吃午飯。午飯通常是將各種蔬菜和豆腐煮在一起的「羅漢菜」,其食法和規則與早粥一樣。吃完午飯回禪堂,清潔洗漱後開始行香。數分鐘的行香後,各回其座,等板敲二下時,飲「二板茶」。禪僧們一天坐禪,共有3次茶送到他們的座位上,這是第一次。茶與禪很久以來就有密切的聯繫,不過,現在送到這些禪僧座位上的,也不過是熱開水罷了。
  • 晚課

    晚課在日暮後舉行,儀式與早課大致相同,只是所誦的經文有區別。晚課共有三堂功課:一堂念誦《阿彌陀經》和佛名,以此祈求自己往生西方凈土;一堂禮拜88佛和念誦《大懺悔文》,88佛是指娑婆世界的53尊過去佛和現在世界的35尊佛,向他們懺悔可以滅罪;一堂是放蒙山施食,蒙山施食是濟施餓鬼的一種儀式。

    首先誦念《破地獄真言》等咒文,然後,一名僧人用左手拿出午飯時剩下的一些飯粒,將飯粒放在右手上祈禱,再取凈水在燃著的香頭上繞三回。然後,將水和飯食放在一張乾淨檯面上,表示施捨給惡鬼飯食和甘露飲料。最後再誦《心經》等經文。這種儀式每日晚課時都要舉行。蒙山是位於四川雅安的一個地名,相傳宋朝有個和尚叫不動大師,也稱甘露大師,他住在蒙山時創製了這一儀式,因此叫做「蒙山施食儀」。

責任編輯:如是我聞 文章修訂1.1 2011-02-17

來自:http://www.rushiwowen.org/category-09-1-006.jsp


凌晨2:00 起床

2:15 起香 坐禪

3:15 開靜 (擊鼓鳴鐘)

4:00 早殿

5:00 第二支香

5:30 止靜

6:30 開靜

6:40 第三支香 止靜

7:30 開靜 誦楞嚴咒十遍

9:30 過齋(吃飯)

10:30結齋休息至11:55,自由活動,洗嗽縫補

12:00第四支香

12:30止靜

13:30 開靜

14:00 學習戒律

16:30 晚課

17:30 第五支香,行香。

18:20 止靜

19:20 開靜 聽法至20:30(擊鼓鳴鐘)

21:00 自習

22:00 止大靜(休息)。


我在某鄉間的小寺住過兩日,和各位的答案差不多。

以下是鄉間小寺沒有重要活動時的日常:

早上三點半左右打板起床洗漱,四點開始上早課。其中早上繞殿時是念大悲觀世音菩薩(真的是小寺,加上我全寺只有五個人,其中主持師父和另一位小師父還在別院。)

六點左右結束。

七點左右吃完早飯。

然後打掃庭院。師父們還有各種事宜。我去的那兩日,小師父們還要修整花架,摘櫻桃(貢完以後我也吃啦),接待居士香客,講經。我也可以自行活動,不過我一般是打掃院子然後讀讀書。

中午按時吃飯,香客飯後可以選擇午休,或者和住持師父聊一會。

下午同早上一樣,還要摘菜,洗菜,修整庭院花花草草。

晚飯師父們是不吃的,但是一直問我要不要吃飯,怕我餓著

做晚課,晚上繞殿是念地藏王菩薩。

結束後散散步,七點左右在地藏王菩薩殿禮佛,小師父會專心致志兩小時,香客隨自己情況。

九點就寢。


平淡,無故事,無變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熱鬧喧囂都不屬於他們,情感世界一片空白,時間恩愛纏綿都與己無關。空,一天的空。一年的空。一世的空。了無牽掛,了無關聯。孤寂。敬佩,感動。


上面也不過是道聽途說罷了,首先廟分大小,和尚也分大小,大廟裡可能早晚課都要做,有打坐還可能有出坡,小廟裡精進的和尚也能恪守,不精盡的睡到日上三竿的也有的是。夏安居,打禪七的時候可能一天都要打坐參禪。那些個有頭有臉的大和尚忙忙碌碌的一天的佛事、俗事,東奔西顛也不可能天天都用工念佛啊


寺院中的出家人,每天的生活就是修行,一個修行好的出家人,在寺院中基本時時刻刻都是在修行,行住坐卧都是如此。目前寺院的生活安排,基本還是援用古代百丈清規。各地寺院雖不完全相同,一天大概安排如下:
早晨4點左右,聽鐘鼓起床。洗漱
早晨5點左右,僧眾到大殿一起做早課,大約80分鐘
早晨6:30左右,早餐
上午8點-11點,日常修行,參禪、念佛、誦經等等或出坡勞動。
上午11-12點,午餐
中午12-13點,午休
下午13-17點,日常修行,參禪、念佛、誦經等等或出坡勞動。
晚上17-18點,晚課
晚上18-19點,葯食
晚上17-21,日常修行,誦經、念佛等等
晚上21點,聽鐘鼓聲,熄燈就寢。


吃齋念佛做運動


推薦閱讀:

僧人真的不會有煩惱嗎?
佛教經書那麼多,如何區分經書的真偽?
你見過哪些有氣質的佛道教徒?
和尚打坐是否容易得頸椎病?為什麼程序員容易得頸椎病?
朋友信佛常去寺廟帶回素肉素腸模仿肉味道和口感的食品,僧人不吃肉是對肉無欲求嗎,為什麼吃這些?

TAG:生活 | 佛教 | X每天是怎麼工作的 | 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