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進入媒體?你為什麼至今依然留在媒體?
是什麼還在吸引你?
我2010年碩士畢業進入媒體,但進媒體的願望和決心可以追溯到2003年,也就是我讀高二、高三的時候。
那一年發生了很多事,SARS肆虐,政府瞞報,有勇敢的人和勇敢的媒體戳破真相;大學畢業生孫志剛死於收容遣送站,《南方都市報》的報道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導致收容遣送條例被廢除。然而不久之後,南都總編輯總經理因「經濟問題」被逮捕,史稱「南都案」。
當時的我——一個高中生,密切關注著這一切。我讀的是省理科實驗班,以參加各種理科奧賽為目的的那種,每周只有半天假期。我會用這半天去網吧上網,但不玩遊戲,而是看新聞、逛論壇、寫博客。我被媒體人的理想主義情懷以及他們的實際行動深深感動。我覺得,比起當科學家,成為一名記者可以更直接地參與社會,實現社會責任,推動社會進步。
於是,我用自己從數學競賽省一等獎中獲得的保送資格,選擇了北大新聞學院。
我後來在很多場合描述過這一過程。我常用到一個短語:「青春期衝動」。是的,那是一種夾雜著少年荷爾蒙氣息的理想主義衝動。
10年之後的今天,我不再認為記者就比科學家更能承擔社會責任,我對新聞人的「理想主義」也有了更審慎的態度。但我並不認為那時的青春期衝動是可笑的——相反,它是可貴的。
在這裡還可以透露一條消息:不久之後,我就要離開媒體業了。過段時間,我會再來回答知乎上的另一個問題:「你為什麼離開媒體業」。進入媒體是因為1993年這還是一個朝陽產業,全國都沒幾本彩色印刷的雜誌,忽然聽說要辦一本周刊,全彩色,還發電腦,月實習工資就有400,我當時一個月150塊收入,從前景上來看,當然進媒體行業好了。何況我還喜歡寫文章。當時媒體屬於朝陽產業。現在也並不全然是夕陽產業,媒體依然很熱鬧,網路、電視、娛樂項目,這裡滾動的錢也不少,而且就雜誌行當來說,在中國也還有前景,不過,這些也不是留在這行當里的原因,還干雜誌這一行是因為,我寫文章寫得好,知道什麼是好文章,也知道什麼是好雜誌。對於傳遞信息的媒體工作者來說,干報紙雜誌不如嘗試新媒體,對於想寫好文章的人來說,雜誌還是個比較舒服的地方。寫一篇短的好文章,能讓我高興一禮拜。寫一個長的,能高興兩禮拜。這種滿足感還在就行了。
試以我的觀察,說說這一問題。此回答,屬於有志於新聞傳媒者。
選擇從業新聞,等於進了一所特殊學校,可以退休,卻永遠無法畢業。退出的,離開了媒體,留下的,還在繼續學習。
面對紛至沓來的大量新問題、新事物、新知識,你已經幹了一生,卻依然會感到自己是那樣無知。儘管學習,對每一個人都是終生的,但可能沒有一個職業,會讓人到了這一天,對無知會有如此強烈的感受。
你可能掌握了各種體裁的寫作方法,但當你發現你對新問題、新事物、新知識不再了解時,所有技術性的東西,都是廢的。
除非你依然是一個好奇的、追逐新鮮的人,始終在前行。
從得失上說,你得到了什麼呢,如果你繼續前行,你得到了敏銳的視角、屬於你自己和代表受眾對社會的觀察、體驗和記憶,這是一筆財富,你還可以以其他方式,繼續作貢獻。你失去了什麼呢,可能會失去了許多發財的機會,因為職業的原因,你曾經比他人更多地看到了這些機會。
你如果很能幹,最終沒有離開媒體甚至到退休還感到無知,不為失去其他而遺憾,是你的人生價值觀決定的。
不是所有的媒體都值得你這樣去做,媒體是分類型的,有許多媒體,出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存在著,混跡於傳媒,或者就是「八卦」類的。不是所有的媒體,都會讓你在退去那一天,會有如此強烈的感受,因為你在那裡,從來就不需要嚴肅的思考。但當你覺得,你所在的媒體以及你的分工,確實有所作為,符合你的價值觀時,是值得的。
it gives you an excuse to talk to as many people as possible
在中國,進入媒體意味著你比其他人更有機會深切體會這個社會劇烈動蕩中產生的各種問題。
從偶然的求職機會到接觸這個行業到喜歡,相信有不少人經歷的都是這樣的過程。媒體人在這個時代之幸事,是這個時代是劇烈變化的時代,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每天上演各類悲喜劇,每天發生傳統和現代、西方和本土、市場與計劃等等的激烈辯論和衝撞。這為媒體人提供了大量的新聞題材。媒體人在這個時代之不幸,則是親眼目睹社會之巨變,眼見耳聞政治糜爛、百姓無措,能且僅能通過手中之筆去發揮有限的作用,還得不時忍受閹割之痛,當然已經習慣了自我閹割的不算。網速不好+我寫得有點敏感,後面一段沒了。好吧,在我朝,做媒體人,更多是一個理想。對於我來說,進入媒體就是打開你看世界的另外一個窗口,你能從這個萬花筒中觀察人性、記錄歷史、理解社會,進入媒體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雖然我羞於說出口,但埋在心裡很多年,直到有這麼一個契機,讓他能生長、發芽。如今進入我喜歡的雜誌不到一個月,我依然堅信媒體是你跟世界溝通的最好的地方,我還沒有對媒體失望,相反,我越來越覺得,媒體是這一輩子一定要去體驗一次的工作:)
在十幾年前,我在家窩著發現了新浪星座論壇。然後在裡面寫點自己覺得有意思的稿子,慢慢點擊過萬,被放上了首頁。
然後自己研究占星,覺得神奇啊有趣啊以前都沒接觸過。最後在大學裡寫作業埋頭紮根實驗的時候,他們缺人寫稿,於是開始了作者旅程。
慢慢發展成時尚作家、時尚旅遊編輯、到現在身兼多職,從國內走到了國外,在幾個國家的時差里輪迴辦公,很有意思的經歷。
媒體對於我而言就像是那個不離不棄的初戀,低門檻願意給毫無經驗的你一個機會的地方,又能讓你看大好世界,何樂不為呢。高考陰差陽錯地被派到新聞專業,之後遇到的老師都很有「為人民立命」之使命感,被深深感染就決定按專業方向發展了。而且暫時我還看不到除了媒體我還可以到哪個領域工作。
當記者做新聞是我從小的夢想,很幸福地,我實現了。雖然後來發現現實的新聞業和我夢想的有很多差別,而且新聞環境還一直在不斷惡化,但我現在還想不出除了干這個我還能幹嗎。
剛畢業的時候,可以去媒體也可以去企業,想了想選擇了媒體。
因為——去企業無非是大機器中的一顆小螺絲,每天做些具體而瑣屑的事情。而去媒體,1、可以從更大的層面來看全局,2、可以接觸很多有趣又牛逼的人物,和他們聊天實在是一種享受,
3、沒有任何一個工作是你可以提出心中的疑問並且有人給你解答,甚至這個人就是業界最牛逼的人,4、剛畢業,能力有限,重點不在薪水高低,而是打算用前幾年積累更多的見識,與人交往的能力和人脈。5、媒體有一樣好處,你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高到企業大佬,低到一線營業員,甚至路邊乞丐,你心中會有一種平等感,不會對大佬畏畏縮縮,不會對社會底層鄙夷不屑。你會認識到,大家都是平等的。6、媒體不需要坐班,可以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我厭倦那種沒什麼事做還要坐在電腦前假忙的坐班。……說了很多好處,但是從去年開始,意識到這些好處逐漸減弱,具體大家可以去看你離開媒體業的原因是什麼? 這個問題的答案,前幾個人的回答就是我現在的心境。除了他們回答的,我還覺得媒體有以下局限——你可以看到全局,但是不能永遠浮在表面,從別人那聽來的戰鬥,不如親身去體驗。有些疑問,並不會得到真實的回答,你需要去真實世界歷練以獲得辨別真假的能力。實際上,如果不是和被訪者關係不錯,在聊天中得到真相,那麼有些企業大佬是不會說真話的,更多是企業公關安排的套話。你需要揪住痛點追問,當然,也未必會問出什麼。此外,還有諸多問題。。
雖然現在仍然留在媒體,但遲早有一天會離開。來的時候,社長說這兒節奏快,你做雜誌蠻舒服的,來了不一定習慣。
「雜誌也很忙啊,沒覺著消停過,而且記者不就該動起來么?」我心想。
以前做月刊,我有五篇采寫稿件,其中兩個是文化界和歌手的人物專訪。那會兒,整天精神逗高度緊張在「這期怎麼做、下期做什麼」當中,似乎也沒清閑過。
以一個月三十天算,我用兩天放空躲貓貓緩解被摧殘一個月的大腦。一周時間尋覓、敲定採訪對象(高曉松、許巍那些傢伙真心不好約)。
一周來準備兩份採訪提綱,再過四天採訪完後。用僅剩的一周寫完那五篇累計一萬三千字的稿件。我的習慣在,不把對方的消息搜盡了、把他了解透了,我是不敢採訪的。
為這事兒,編輯沒少訓我。她當然是好心,覺得效率太低,又不是給他寫自傳。但是沒把法,微臣做不到啊!
在那個階段,露怯會影響我和採訪對象的平等交流,影響採訪質量,不了解到了心裡的一個預設值的話我不敢寫,爬出來被人罵。
當然,這是外話。但是,到這裡你已經看出來了,我是拖稿重症患者。
這是病,得治!
現在的採訪總監第一次見面時就對我說,「做都市報,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第二天你就能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做成了鉛字」
好吧,其實擱以前我也真心如此啊!我都是送印前一天才交的最後一篇稿啊!
-_-#
Game change.
在這,一天跑幾個類型完全不同的採訪太平常。上午你還在研究城鎮化是個嘛,下午就要去採訪北車剪綵是個啥。而在你出發的路上,你已經收到了明天跑某糧食局產品演示的簡訊。
你不可能去慢慢斟酌它是個什麼東西,它是怎麼來的,但你又必須想透你要去幹嘛,你要寫神馬。打開word時,你也不可能再去思考怎麼炫技(編輯經常說的語序「凹造型」),怎麼再替換個華麗麗的形容詞,在哪再甩一個包袱逗讀者一樂。
因為,沒時間。
別笑,這些掛在嘴上的道理不經歷一下,你真體會不到的。體會和說不一樣。
晚上回來,我媽擠兌我,後悔沒?
擦,這多酷啊!這不才是這行最吸引人的地方么?我今天又去了哪哪,見到了誰誰,原來什麼什麼是這個樣的。。
我得瑟得越開心,我媽越安心。
話說回來。
你說累么?當然累了!坐久了這麼一跑,渾身都酸。
你說爽么?當然爽了!還有哪份職業能滿足我這麼大的好奇心?
一個人只有一輩子,你採訪一個人就是聽了他一生的光榮與失敗,從而又經歷了一輩子。那麼你採訪一百個人呢?
沒有哪一行還能像記者有這樣的機會了,真的。
你會說,我不care啊,這又能怎麼樣呢?但這卻是最新引我的地方。
何況,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群人叫做數學家呢。對不對?
所以,你知道為什麼在當時版面緊張的情況下,我卻爭取到兩篇人物專訪了吧?
嗯哼!
做夢都沒敢想會有這麼一天,南都的大牛們就那麼隨意地坐在我的面前。跟我聊在他們的心中,「新聞」是個什麼東西,「理想」是個什麼玩意兒。我至今忘不掉,那天回家的路上,我激動成個什麼德行。
因為,這泥馬太不科學了啊!
做一根好人,我們就把這個世界變得好一點。
有人勸,什麼年代了還談「新聞理想」。其實對這四個字我真的沒仔細想過。我只知道,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都想做一點點事情來推一推這個世界,無論結果如何都會很高興。
上文廢話連篇,內容膚淺。甚至可能在不久之後就會有完全不同的認知,但這卻是今天想到的話。
我會努力,能做著自己衷愛的職業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的福利。
我很滿足。
以後,也許還會對孫子說句,相當年,你爺爺我?
人各有志,只求勿忘初心。
晚安。
以上。進入媒體是因為大學畢業找工作,第一個應聘上的是媒體,南方一家省級地面新聞頻道。後來離開,離開是因為看不慣領導天天在某省新聞聯播裡面寫拍馬屁的文章,有一次我在微博裡面發私信說什麼寫這種文章?丫的沒回答,還把我拉黑了,當然他不知道我是誰。
現在還在媒體,只不過不做新聞了。幾乎從畢業就開始做媒體,做過內容,也做過管理,幾年前已經離開這個行業了。
大學的時候就一直懷抱著強烈的新聞理想,那會兒的偶像記者是法拉奇。當然,本人的專業與新聞毫無關係,不過憑著股執著勁,還是揣掉了家人給安排在北京的工作,一門心思要做媒體。覺得自己還算幸運,想做的事,努努力就成了。過程有點無厘頭,那天去見總編面試,總編讓半小時寫一篇評論稿,那天太陽很明媚到刺眼,因為電腦看得眼睛痛,索性要了張紙一支筆,就開寫了。寫起來也還順手,經偏政的題目,恰好是我平時關注的。後來回憶起來,其實那天的稿子也沒見寫得有多好,總編似乎是因為那頁紙,一眼把我給相中了。然後就開始了所謂的媒體生涯。 酸甜苦辣什麼滋味都嘗過,噁心事也見過不少,還曾被某官員性騷擾不能吭聲,從個性凌厲慢慢變得沉靜下來。再後來,很幸運一本新刊空出了主編的空缺,又一次因為我的不一樣,被總編相中拎去當了主編。當年那個嫩啊,一個丫頭帶人做一本新刊,吃過不少虧,也鬧過笑話,記得有次採訪包凡(那會兒華興剛立,還沒這麼紅)因為思路跟不上被強勢主導,羞得想找地縫鑽進去,還要淡定的撐完全場。當年我奇葩的創下了7個月沒休一天的紀錄。不過這都不算什麼,因為是商業媒體,拿客戶的錢,吃客戶的飯,又見了不少同行內幕,自己也干過噁心事,年輕時那點新聞理想早就華麗麗的碎了。理想這東西就像初戀,如果不能修成正果,那就及早抽身,留個美好的回憶吧??以上是離開媒體的原因之一,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說出來很得罪人。媒體人普遍浮躁,自以為是,別看挖爆料的時候跟金剛鑽頭似的,其實骨子裡不求甚解,又還要姿態,小傲嬌,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為這樣的人,果斷轉行去了互聯網。現在自己創業了,就死磕一件事,要是創業失敗了,回頭去找工作,還是會死磕這件事。至少,我喜歡現在的這個自己。
Ps,有次跟財新的一個妹妹聊天,問,你現在還有新聞理想么?她斬釘截鐵的點頭(妹妹比我小2歲多),我看看她,突然覺得好羨慕,可嘴裡蹦出來的話卻是:你一定是畢業就去財新了。妹妹驚呼:你怎麼知道?!我笑笑沒回答。這個段子,我其實想說,如果你遇到了良師,遇到了能讓自己欣賞的媒體東家,那就好好的繼續奔著媒體人的理想。什麼事兒,死磕著,總會有所成的。因為我要說話,因為話還沒說完。
記者就是以被認可的方式,闖入陌生人的世界。
現在只能算半個媒體人。
曾經是滿腔熱血的新聞專業學生,做一個小組調查報道作業都能認真到生病,不拿A等不罷休的類型;對寫作有近乎偏執的苛求。實習也很被器重,也確實幹過記者。後來意識到一件事情,自己只是喜歡寫東西,發聲的渠道很多,可真不一定是當記者。如果國內的專業設置有改,我未必會再選新聞系。
當然,和熱情退燒也有關係。看多了殺人越貨、社會不公,心裡難免起波瀾。時間長了就想眼不見為凈。另外,是對國內不少媒體記者素養非常失望,同時反思自己,覺得若想擔起財經一類專業報道的重任,知識體系也不太穩固(又要談到專業課程設置問題)。最後也最重要一點,實在不愛演公知。
於是入Luxury這行當編輯,當撰稿人寫自己心儀的美食,心裡輕鬆,寫作上可獲大量滿足感,也不擔心誤導群眾。我是前兩天剛進入媒體的新人。之前學的是一個音樂方面的文科專業。在工作之前我一直都想要繼續學習的。就我個人而言,我進入媒體是因為想接觸鮮活的事物,接觸更多人,去了解更多東西,特別是和當下有關的東西,而不是把自己埋在書籍和各種和當下脫節的研究裡面。我想對於剛踏出校門的學生而言,較能與社會大面積接觸的一個行業之一就是媒體了。而這樣的經驗對未來的發展是難能可貴的,可以取捨的選項也會更多,它能讓人保持好奇心和活力。因此我覺得對像我這樣沒有很多工作經驗的年輕人來說做媒體是比較合適的。
我是個信息控,對新鮮的東西很愛研究,信息可以服務於社會產生價值,所有的產業離不開信息的交流,有創意的想法很容易去實踐的,我是這樣想的。
從小生活在封閉的環境里,只能通過媒體了解外面的世界,覺得身邊的人很無知、無聊,羨慕能為人提供知識的人。
媒體至少還有些許的正義和自由其他好多行業已經被權力慾望所腐蝕,變得讓人噁心不堪相對而言,有些媒體讓人還相信人性中還有善的堅持
推薦閱讀:
※網路新聞稿件的來源有哪些?網路編輯如何處理源稿件?
※安倍晉三於2017年再次舉行閃電大選將會有什麼下場?
※如何採訪一個身份比較特別但並不健談的人?
※為什麼知名的新聞網站會發布錯誤新聞,以2014年放假安排為例?
※調查希拉里郵件門的彼得·史密斯死了,他的調查工作會繼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