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並做到「順其自然」?
人生常常會面臨很多選擇,有的努力可以達到,有的卻會面臨失敗,而在結果到來之前我們並不知道結局會怎樣。如此,在面臨選擇或努力過程中便會生出諸多煩惱。覺悟的人常常教導我們要「順其自然」,可實踐起來卻著實不易,究竟要如何理解並做到「順其自然」呢?
謝邀。
順其自然換句話就是: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但我們通常是反過來的:
比如愛情。世間男女在還沒有在一起之前,是非常努力地去幻想結果如何美好;然而真要到追求的時候,要麼不那麼真心實意,要麼害羞膽怯,要麼盲目,看似努力得不行,實則接近於隨緣了。
因上隨緣,勢必留遺憾;果上努力,勢必生煩惱。這是鐵打的定律。
要做到順其自然,其實很容易。
心平。
在做一件事之前,先權衡一下是否要投入過多貪嗔痴。如果有,就要削減一些,用善去填充。
比如創業。我見過太多初創公司,剛開張沒幾個月,目標就是顛覆這個,顛覆那個,還沒賺一分錢就想著上市什麼的,妄圖身價過億。這就是貪嗔痴過多,眼紅了,心邪了。
對結果的過度幻想,就會造成因上努力的扭曲。這就是不自然。
這時候就要平衡,不僅要想公司如何賺錢,還要反思產品是否帶有足夠的善意。如果能將一部分個體的貪嗔痴,轉移到奉獻精神上,心自然會安穩。這就是順其自然。
沒智慧理解不了;
沒禪定力做不到;沒功夫就沒禪定;沒禪定就沒智慧。您覺得聽了就能理解,理解就能做到。
歇了吧您吶……哪兒那麼便宜的事兒……複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隨順住。何等為十。
一者 質直心。
二者 柔軟心。
三者 不邪曲心。
四者 無損害心。
五者 無垢心。
六者 清凈心。
七者 無堅鞕心。
八者 無粗惡言。
九者 能常忍辱。
十者 具足隨順。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隨順住。
如就生命整體來看,順其自然是無欲導致的結果。無欲是強烈的求法欲和正確的修行導致的結果。如果沒有這兩者,慾望是不會自己熄滅的。所以不可能直接順其自然地做到順其自然。
如僅就單一的人和事來說,順其自然則是可能的;依自身的對自己和對外部的了解,經驗,智慧做出權衡,判斷和決定,和自己潛意識充分交流,完整說服,就可以做到。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上面的兩段文字,裡面含有做到順其自然的方法。我今給你解釋,但你不要執著於我的解釋,也不要執著於這兩段文字。不執著什麼都是助你上進的繩索,執著什麼都是束縛你前進的繩索。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這正,不是人編的正,什麼三綱五常,正義正道正法云云,這都不是圓滿的正,這是人心分別出來的假正。而天地之正,是不加思維的正,本自存在的正,換個詞就叫自然。思維有分別,所以生正邪,天地無思維,何來正與邪。無正亦無邪,此正實為空。天地之正,就是空,或者叫無。乘天地之正,就是無為。六氣之辯,辯古通變,即六氣之變,又叫天運,或叫緣起。御六氣之辯,即是順其自然,一切隨緣。無為即是隨緣,乘天地之正即是御六氣之辯,兩件事是一件事,要干就得一起干。無為是隨緣的根本,隨緣是為了達到無為。運用於實際,就是先做到不爭不搶,不攀不比,而後自然會漸漸達到那個不可思議境界。依次底修行,一步一腳印。這是講如何做到順其自然。「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前面說的天下皆知美之為到恆也。說的就是那些思維分別出來的東西,正啊,邪啊,美啊,丑啊之類的,都是永恆的不永恆,比如有生就有滅,有滅就有生,生滅都不永恆,但生則滅滅則生確實永恆的。而後面的聖人處無為之事……不居 說的就是解脫法門。你想不滅,想不去,就要做到無為,做到無為,就能不去,為什麼不去,不居哪來的去。這說的是為什麼要無為,以及無為的利益。
切莫信我說,信我說即錯。全力以赴之後,期待的結果仍然不來,或者不盡如人意。
對這個結果,順其自然吧,亦放下。順境,收心;逆境,寬心。然後,順其自然吧。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尋找愛情,只是去愛;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在追求成長,只是去修;一切才真正開始。紀伯倫的,意思很接近了。當你不再為追求順其自然而順其自然的時候……
提到順其自然我想到的是無為而治這個詞。
在我看來,無為而治並不是說不作為,而是不過多的干預,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能做到已經做了,結果如何便是順其自然。「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無悔矣」––《游褒禪山記》事與願違
做一件無關的事,比如玩王者榮耀
順其自然本來就是一個較高的狀態。慢慢為之努力吧
禮就是這種情況下用的。基礎不夠,自控能力不強,就算讀再多經典也沒什麼意義,你控制不住自己。
《禮記》歡迎你。
看看你周圍有有人做到「順其自然」了嗎?看看古今中外,帝王將相,誰做到「順其自然」了?
應知道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知道因果,這就夠了。剩下就放平心態,隨緣了。
所謂的自然在正常人做起來會感覺很彆扭,但看起來很自然。就像學打籃球,如果你用不標準的姿勢投籃了好長時間,你自己感覺這個姿勢很自然,但別人看是不自然的,可是當你矯正的時候,人會感覺非常的彆扭。看起來也不太自然,但如果矯正成功,看起來會比原來自然的多。用起來感覺也比原來自然。當然命中率也高。
比如這篇文字,我寫的時候自己感覺很自然,但其實一點也不通順。我這個就不是順其自然。
然後自然的意思你明白了。你就會知道所謂遇到難事讓你順其自然其實並不是一句什麼覺悟者勸人的話,而是半吊子用來安慰人的話。
很有可能讓人錯過,當難處來臨時,真正覺悟的機會。總之難住了就多想想,多找一些真正能有幫助的東西,多反省自身,理解局勢。慢慢的就會有轉機。或者憋的狠了,沒準就真開悟了。總之需要面對。或者你去看看道德經那裡面說的很清楚,不過需要一個字一個字的看,在串起來,就像從新學讀書一樣。因為不論字義還是語法都和現在的習慣用法有些區別。順其自然,首先得要見到認識到這個自然,儒釋道三家都有各自認識見到的不同道路與入口,自己先去選擇一門進入就好。
推薦閱讀:
※捨棄妻兒出家是自私的嗎?
※道教與佛教如何對待別人對其的傷害?
※若老子/孔子/莊子/孟子/荀子/墨子/孫子/釋迦摩尼/耶穌/默罕默德被打了一巴掌,他們會有什麼反應?
※為什麼道教經典多用隱喻,而不把具體實修直白描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