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PNAS 的圖畫得往往沒有《Nature》、《Science》精緻?


這是一種錯覺,也可以說是一種自然選擇的結果。

我說錯覺是因為:PNAS的圖一般配的也非常好看了,但是畢竟不同專業的圖是不一樣的,可能你正好沒看到炫酷的;而且PNAS好多都是NS拒下來的,他們本可以是NS的;

自然選擇那也很好理解:對於越難的雜誌,重視程度越高,自然是要多投入一些精力的;

老司機的最後一步,都是在修圖,而不是在改文字;

畢竟文字會有修改意見和機會,圖丑直接就被拒了,這玩意其實也是以貌取人;

科學意義那當然是最基本的不用多說,沒科學意義你去畫上天也沒用...

我喜歡的風格和他們的要求我感覺是一致的:簡約但不簡單...

這三個雜誌非要分出個高下,肯定是Nature的圖更好,因為會有美工和你溝通修改的,他們對美的要求還是有的;受到Nature影響,其實發Science,Nature,PNAS的人是同一群人,怎麼投只是看和哪邊更熟,圖的最終風格其實都一樣了...

圖也很有代表性的,世界那麼大,

但是一張圖就能看出作者是誰,實驗室在哪裡,他在做什麼,

其實也有別家做這樣的東西,但是畫風的不一樣,也是一看到這圖就知道是誰,

我認為他們就是在斗圖

在圖上面打造自己的形象

讓人一看到這類圖,

就想到自己...

圖很重要,以前Science除了ArticleReport形式之外,還有一種形式Brevia,要求是不超過800個單詞,篇幅不超過1頁,可以放一張圖,

這種文章,如果不看左右上角的標籤,還以為是Perspective呢...

現在嘛,已經看不見了...404頁面...

你怎麼能靠800字以內征服別人?那個圖必須直接能搞定他才行...

以上只是一般情況,

厲害一點的話,你隨便畫也沒問題,

比如這樣的,他一樣能發出來:

還有這樣的,也行的...

目錄&>&> 賤賤『分類』合集

專欄&>&>『研』『組』『文』『點』


配色是不一樣

美工不一樣

大約是兩年前,我自己在作圖的時候,發現自己怎麼作圖都感覺「逼格」沒那麼高,於是去查了很多,比如「如何在論文中作出漂亮的圖?」各路大神們也各顯神通,介紹各種炫酷的作圖軟體。然後,我就發現一個現象,不同軟體作出的同一類型的圖,所代表的含義其實差不多,但是有些看起來「逼格」很高,有些就很low。經過對比我才發現,原來它們的配色是有差別的。比如,同一組數據,用ECXEL做,和其他軟體作出的條形圖,除了顏色會有什麼差別不?

然而 用office excel 做出來的圖是這樣的

條形圖,用Excel做的

同樣是條形圖,Nature裡面的圖是這樣的

Nature,2015, MianZhou et al

這樣的

Nature,2015, MianZhou et al

這篇文章是美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的植物學家 Prof. Xinnian Dong 2015年發表在Nature上面的,是不是覺得逼格很高?文章的具體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14449.pdf

有人說了,大牛發的文章,圖形都是差不多的,賞心悅目程度也都是差不多的。然而,並不是這樣的,同樣是這位 Prof. Xinnian Dong同年表在PNAS上面的條形圖,是這樣的

http://www.pnas.org/content/112/30/9166.full.pdf

PNAS, 2015 Xiaoyu Zhen, et al

這樣的

PNAS, 2015 Xiaoyu Zhen, et al

各位感覺這些圖如何?

所以,我猜想,圖的賞心悅目程度,和配色有很大關係。為了驗證我的假設,我把這兩篇論文發給了我一學藝術的朋友。果然,朋友告訴我第一篇配色要好一些,配色要顯得很專業。Nature這個配色專業的名字叫做「高級灰」,然後朋友就給我發了「高級灰」的色系。大概下下圖左邊這個樣子,原始文件找不到了,將就下。然後把這個色系添加到PPT中,成了下圖右邊這個樣子

來自朋友的高級配色

好了,現在把開頭的那張圖依據這個配色編輯一下,看看效果:

最後一張參考Nature裡面的配色,不知諸位有什麼感覺?

另外,仔細看得話,你還會發現,PNAS的條形圖都是有黑色邊框的,這其實很影響美觀的。但是Nature就沒有,所以會顯得比較乾淨一些。

還有就是,一篇文章裡面的顏色盡量不要太多。盡量避免一些扎眼的色系。那麼需要很多色彩標註怎麼辦?

色彩大體可分為暖色系(紅、橙、黃等),冷色系(藍、紫等),作多色圖的時候,不同色系盡量不要混用。比如PNAS裡面的大紅色、藍色同時出現在一張圖裡,讓人感覺及其不舒服。而Nature裡面雖然色彩也很多,但都是一個色系的(藍,紫)所以看起來會比較舒服。

顏色多到一個色系不夠,怎麼辦?兩種色系的色彩同時用,怎麼搭配呢?

Nature Genetics 2016年發表一篇關於包菜的研究文章,下面我也會提到。看下面這張圖,多少種類的顏色。怎麼配色的?首先盡量避免扎眼的顏色,色彩的亮度要減少,以顯得柔和,暖色系和冷色系要分開。是不是覺得很乾凈,很好看?

一些其他的作圖技巧,以後慢慢分享了。


Nature他們對圖的要求確實很高的,上文提到的在2016年,《Nature Genetics》在第10期發表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王曉武教授的一篇關於包菜結構基因的論文,對的,是封面論文

平凡無奇的大白菜,被拍成這個樣子。Nature Blogs 還發表了一篇文章,記錄這張照片是如何產生的

October issue cover: What』s going on here?

為了拍好這張照片,王教授請了專門的攝影師常克永,切了100多顆包菜,幾十種拍攝方案,

一百多顆白菜就為了這一張圖!這不是科研能決定的了,這是藝術!

王教授到菜市場買包菜

切白菜

拍包菜

最終成了這張封面,好了讓我們再看一遍這張圖:

作為一個普通的科研工作者,把一個有意思的想法實現,並能產生一定的生物學意義,是非常令人激動的一件事。把這件激動人心的事情完美的呈現給別人,需要好的作圖。大牛們在稿紙上寫寫畫畫就能寫出驚天地泣鬼神的公式和發現,但是,如果像我這樣的把論文里的圖弄成草稿一樣,人家編輯肯定會立馬拒稿!

說了那麼多,有人肯定會問,那你自己做的圖是個啥樣啊,下面是我自己拍的擬南芥的圖,嗯,原圖有點大,傳不了,微信截圖的,清晰度有些不夠,將就著看一下吧。左邊是擬南芥突變體,右邊是同樣一顆染色的結果?染的啥?染的是死細胞啊!凡是死細胞都是藍色的,正常細胞染不上色,對應左圖,葉片上變黃的部分。


更新,感謝 @網名不見了 提供了一些配色方案,具體鏈接可點擊以下鏈接

Curated color palette inspiration

Color Hunt - Beautiful Color Palettes

Colors - Tobias van Schneider - Design Creative Direction

打開PPT,在「工具欄」找到「設計」,在「顏色」選項找到「自定義顏色」就可以把色彩添加到自己的PPT配色方案中。希望大家都能做出漂亮的圖!!!!


看到一個笑話。這其實是由其本身地位和學位品味導致的。

PNAS作為一個資格很老,飽經滄桑又不具有頂級影響力的期刊,上面的內容很荒涼,行文很寂寞,風格很精緻,就像張愛玲,詮釋著曾經滄海的百年孤獨;相比之下NATURE,SCIENCE如同&<故事會&>,給人醍醐灌頂一般的心靈震撼,很新奇又難以置信,糾結之餘攙雜著對塵世的留戀;CELL如同&<知音&>,如山如海的數據量和複雜紛繁的結果讓人充滿了悲天憫人的情懷以及對生命規律無常的超脫,最終上升到一種感悟世界和諧的真諦,跳出六道輪迴的禪意。


Nano Res (2009) 2: 425 447 An essay on synthetic chemistry of colloidal nanocrystal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Volume 258, Issue 7, 15 January 2012, Pages 3191-3196


怎麼不好看了..放幾張自己PNAS的圖. 好看得飛起. 時不時就拿出來欣賞一遍, 以安慰自己很久都沒有發新paper的心 T_T


因為美國院士發 PNAS 不用審。


Nature系有個很蛋疼的問題,投稿說明裡特別註明圖表(chart,條形圖折線圖散點圖那種圖)要EPS等矢量圖格式;而圖片或照片(就是原來就是點陣圖像的圖片)用tiff格式+圖像層文字層分離;如果不熟悉搞這個的話會非常蛋疼。但是這樣倒也是保證了圖片質量,矢量圖再怎麼縮放也不會失真。

如果不是代碼直接出圖,現成的圖轉換eps格式又保證不失真貌似非常麻煩。之前有看到小木蟲有人轉eps總是出問題求解決,下面回貼里建議換雜誌。。


大概somehow是排版襯托的


PRL表示:精緻是什麼東西?


等我發了PNAS和CNS之後對比一下再來告訴你


讀碩的第一天導師就要求圖要做的漂亮,然後推薦了一大堆軟體。#這是一個看臉的世界#


我真的好想回答一下,顯得我自己有多了解這仨雜誌……


PNAS是美國科學院的院刊,據不可靠消息稱,每個院士每年平均有2~3篇的額度。


是的。這個問題也深深困擾著我這個學渣。


推薦閱讀:

為什麼小保方晴子作為第一作者受到批判而韓春雨作為通訊作者受到批判?
學術圈恩愛的夫妻檔教授,他們都經歷了怎樣的人生,最後還能走到一起?
數學純理論性論文存在造假可能性嗎?
2016 年在你的研究領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什麼?
如何評價人民日報2016年11月21日發文:《學術誠信建設要有「牙齒」》?

TAG:科研 | 學術期刊 | 《自然》Nature | 《科學》Sci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