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表意不明確性是否和中文未能引進英文般的語法有關?
語法是語言的規範。沒有語法的中文看似博大精深實則導致該語言下表達的內容含混不清。
例如數學物理中的出題語言被認為難以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未能按照英文般的語法規範表達數學物理信息。所以我們需要將從小學到的嚴謹的英文語法移植到漢語中來佔據統治地位,以此使中文嚴謹。
謝邀。0.請區別漢語和中文這兩個詞1.語音 語法 語料是自然語言的三個基本要素,沒有無語法的自然語言。而語法和語料則是語言的基本要素,因為語言是語義到符號的映射,映射的三個基本要素是象、原象和映射法則,所以沒有無語法的語言
2.現代漢語沿原始漢藏語-原始漢語-古漢語-現代漢語自然演化而來,一般認為原始漢語和古漢語初期的漢語是屈折語,商周開始高度分析化,現代漢語是分析語。現代英語沿原始印歐語-古日耳曼語-盎格魯撒克遜語-古英語-現代英語演化而來,經歷了數次拉丁化過程,現代英語是高度分析化的屈折語。自然語言都是自然演化而來的,無法引入其他語言的語法。
3.分析語 屈折語 黏著語 多式綜合語等的分類就是對語法結構的分類,同一語義使用不同的語法方式表達,任何一門自然語言都可以或有潛能可以準確表達任何確定的語義4.讀不懂題一般來說是自己沒學好,和語言沒關係中文表意不明確?
題主能把問題問明白,答主們能把答案說明白,這本身就說明中文表意沒有問題。
即使中文有些詞或者句子可能有歧義或者語義模糊,但是也並不是中文有問題,因為世界語言就沒有哪個是跟計算機語言一樣沒有歧義現象或者沒有語義模糊現象的。
歧義或者語義模糊有時候也是語言表達必不可少的。類似你被車撞了,你就沒必要每次說起這事都要吧車的品牌型號顏色大小新舊等等信息都要說出來,你只要講當時語景下需要的信息表達出來就行,無關細節可以忽略,這並不是缺點,甚至是必要的。
英語複數 過去式等這些東西,好像很嚴格一樣。但是其實首先如上所述,並不是每一句話都需要把這些細節敘述一遍。其次這東西跟語義準確性沒有必然聯繫。腦子不清楚的人用什麼語言都表達不清楚。
最後,漢語與英語是一樣優秀的語言,世界上絕大多數語言都是一樣優秀的語言。
以上
科普下,語言語法發展的順序是:複式綜合語(不成熟期)→ 綜合語(半成熟期)→ 孤立語(成熟期)。屈折語和黏著語被稱之為綜合語。 你的意思是說 成熟期的語法反而要引進半成熟期的語法?對於英文語法比中文語法要落後這件事,我只能對你表示遺憾了。
現代漢語是孤立語,語法主要構成是主謂賓結構,再次遺憾的告訴你,中文是有語法的。
【數學物理中的出題語言被認為難以理解】關於這點,我想說:請舉證。
題目難以理解會不會是因為你用了英文語法去解讀?又或者是你本身中文水平不夠?
當然也有可能是出題人的中文水平不夠。在中國很多理科學生乃至教授,語文水平都不高,但是數學物理的專業書籍卻只能由他們翻譯,以至於對這些專業知識的中文翻譯及描述都不到位,這也是一大原因。比如「閾值」這個詞,以前一直被寫錯成「閥值」。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最後究其出處,才知道是物理系的教授寫錯了。
無論從語法上,文字上,辭彙上,中文的表意都比英文要準確。只在於你會用不會用而已。中文想要掌握好,確實比英文要難的多。
當代中國的應試教育只是將一個詞跟一個定義劃等號,然後讓你背,或者直接讓你按定義去造句,而這個辭彙的出處,用法,含義,近義詞的區別等等都沒有詳細的教授給學生,導致學生對漢語辭彙的理解度都不高,理解不到位,使用起來肯定也不到位。所以現在中國出來的學生大部分,連本國的中文都不甚精通(基礎交流沒有問題,一旦交流內容深入,需要用到的辭彙複雜點深澀點,就會卡殼死機找不出能夠很好的準確描述的形容詞,這就是語文水平不夠造成的)。
你覺得題目表意不準確,可以去請教老師跟同學,看看他們是否也會出現你這種情況。然後對比下問題出在哪裡? 「題目寫錯了(出題人的語文水平)?」 or 「你理解錯了(你的語文水平)?」 or 「你用了英文或其他語言的語法?」 ps:看到題主在問題描述的最後一句話,我估計你可能真的用了英語語法進行解讀。
只有在翻遍字典詞典都找不出能夠滿足精準表達所需的辭彙,才能評價「中文表意不明確」這個觀點。如果字典詞典明明有這樣的辭彙,你卻不用,能怪中文嗎?
爰例謝邀
首先是 我並不認為中文具有所謂的「不準確性」 我認為日常生活和學術活動中 我個人還是具有清晰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的至於語法 我想題主搞錯了語法的意義 語法存在的意義是描寫語言的結構特點 而不是規定語言「何者為正確」 這也是我們不能將拉丁語法「拿來」為漢語語法的原因 因為拉丁語法並不能完全提現漢語這門語言的結構特點
下面我們來說 某些特定學科的「出題語言」 的問題首先 「出題語言」是一種很特殊的語用範圍 顯然我們的老師在課堂講解的時候 可以把問題敘述得很清楚(當然 也有人說不清楚 這就是語言使用者水平的問題了)然後我們回到「出題語言」為什麼「說不清楚」的問題首先是 出題的人並不想讓學生簡單明了地發現題目考察內容——我們的考試畢竟是一種淘汰篩選 有些題目需要起到「淘汰一部分人」的作用 所以物理考試就有可能「不僅僅考物理」 同樣的問題在英語中可能更明顯 我當年的英語老師經常吐槽「這些細枝末節的句法陷阱在日常交流中根本不是問題」然後是 出題 論文 這種特定文體 有特定的寫作範式 這種寫作範式可能部分脫離我們日常交際使用的口語 我當年很多數學老師會把α讀成「阿拉法」 另一部分老師則會念「阿爾法」 現在我們大概知道「阿拉法」來自俄語音譯 「阿爾法」來自英語音譯我1999年讀小學 教材出現α的時候應該是初中以後吧 也就是2005年以後 中蘇關係破裂在上世紀60年代 而「阿拉法」在數學當中保留到了21世紀初寫作範式也一樣 因為每個特定學科都有自己的「傳承」 特定的用詞 特定的句式 代表特定的「文化背景」 就好像我們看到論述當中出現「我們認為」的時候 大概就知道「這人論文沒少寫」 就好像我個人很喜歡用「句法」 「範式」 「特定」 這樣的詞 在不完全確定的時候很喜歡用「大概」 ——大概也來自我本身的學科專業「傳承」是不是有點雲山霧罩?——ok 說得簡單直白一點,數學和物理這兩門具體學科是「舶來品」 很多基礎的表達(包括辭彙和句型)來自翻譯 翻譯出來的漢語本就是「不地道」的 然後這些「不地道」被作為一種「寫作格式」傳承了下來(畢竟學術大牛都這樣說話 這樣「不會好好說話」就成了潛規則 小字輩的後來人不好打破)
這件事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歸到當年的「翻譯水平」上 我們專業大家也會吐槽「譯作不如原作好讀」甚至「不如英譯本好讀」 這受限於當時的條件和學術圈的規則 畢竟科學講究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也就是要求「你的每一句話都要有所依」 所以客觀上「過去的問題」非常不容易被打破咳咳 我要總結了 我也知道我說得很啰嗦
1)語言本身沒有「表達不準確」的問題 「表達不準確」的只能是需要使用者2)數學或者物理學的「出題語言」看起來「邏輯不清」有兩個原因 內因是「舶來品的基因和固定的表達範式讓這個東西本身不容易懂」 外因是「出題的人並不想讓你很容易看明白」這樣說是不是比較清楚了捏
喜歡的親親給個好評哦雙擊666也是可以的呢以~上~老有人提這些觀點,挺好笑的。無非就是找些拙劣的表述,拙劣的文字,或把自己匱乏的辭彙量,低下的遣詞造句能力太當回事,或是抖個機靈,或脫離語境什麼的。
中文沒有語法?誰教給你的?你語文老師是不是該退休回家了?英語比中文嚴謹?指代不明,歧義在英語里一點都沒比中文少。
綜上,樓主應該多讀書。
沒理解說明你語文程度還不夠;語文好的人出題也不會含混不清的。越靈活強大的語言,越需要功夫去駕馭它。
謝邀。首先,中文沒有語法的說法是絕對錯誤的,這是上個世紀初我國積貧積弱文人們失去對一切中國東西的信心纔說出來的,以經被批評過了。——————————待更,盡快
- 中文有語法
- 說語法就不要用英語舉例了,英語自己都丟失了很多「屈折語語法」,並且有繼續向分析語(例如中文)發展的趨勢。為什麼說英語正在分析語化?英語分析語化是否能說明分析語的優越性?
這是一個很能見仁見智的問題,都有各自的道理。我就在想,語言的最終目地是不是在於「精確」?
時態、性、格等等一應俱全。精確是精確了,鐵板釘釘、沒有任何歧義,但這是不是我們說話行文的主要目的呢?強調精確的同時是不是會損失很多東西呢?冗餘啰嗦、乏味死板、沒有餘地、缺乏意境,更難表達高深廣博的道理。
大家都知道中華文明的精華有儒釋道三家,他們的各種論述融合在漢語中,深深地影響著我們今天的思維。《老子》開篇:道,可道,非常道。意即道,可以著書立說、說的頭頭是道的,不是真正的大道。從邏輯學上看,除去詞性的變換,同一個名詞內涵變來變去,是不是故弄玄虛?是不是表意不明確性的典型?佛法中有言:其他無外,其小無內。意即宇宙大得無邊無際,小得無限可分。如果按照邏輯表達是「其大有外,其小有內」才對。是病句嗎?字用錯了嗎?還是翻譯有誤?表面句意中的「外」指的是外的概念、「內」指內的概念,但原句還有一層意思,就是連通常的「外」和「內」的概念都要去掉才能描述這個宇宙;錯位的用字是為了破掉你原來的概念框框,引導你去更廣闊的世界。這種辨證的論述方法典籍中非常多,其表述方式是為了打開人的思維,是為了全面的反映世界。這就是真正的大智大覺者所作的經典百讀不厭的原因,隨著自身修養和閱歷的增長,讀一遍深入一層內涵,讀一遍又有新的領悟,其語言不是當今這麼淺白的。
規範也可以說是限制,約定俗成的好處是大家可以對號入座,就像電子表格一樣一目了然,但是也意味著繁冗僵化與另一方面的低效,更無法表達深廣博大的內涵,因為內涵某種程度上來講是超越字面超越形式的。好比引申,無論中文英文,很多的引申義是在運用中產生的,應景而生,是活的。新的含義突破了原來的規範,甚至新的句式突破了原來的規範,但是成為經典而流傳、被效仿。從另外一方面來講,學習起來要比較吃力,繼承起來不容易。
中文不是沒有語法的。任何一個人在學習自己的母語時,都覺得沒有語法,這很正常。如果我告訴你,漢語普通話的動詞有一套完整且通用的時態系統,你會不會驚訝?============不好意思,剛剛沒寫完就點了發送了。分析語自帶的不嚴謹性,我認為,不足以撼動對數學與科學的研究學習。畢竟數學與科學的主要語言是數字和符號,而非人類語言文字。
推薦閱讀:
※軟齶到喉部擦音對立範圍有多廣?能否確定什麼情況下會合併?
※為什麼「中」字是?,而「鍾」字是??
※怎樣改掉台灣腔?
※當代土耳其人如何閱讀奧斯曼時期的文獻?
※為什麼上一輩的人把「學」念作「xiá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