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發生金融危機的概率有多大?房地產行業是否會崩盤?

2013年樓市盛極而衰成為拐點,泡沫破滅論成為主流,網路上充斥著唱衰者的焦慮悲觀。如果依據大數據平台來推測,樓市的周期性和規律性很好得到結論,但這樣的增長速度產生的泡沫終有一日會破滅。

中國現階段的各種高壓樓市政策,還有機會鬆口么?尤其是中央要求地方政府,根據去化周期等供應土地的政策,是否會從根本上遏制炒房團的投機可能性?2017年房價還會重蹈13年的覆轍,平穩兩年後接著飆升么?還會有"簡單"重複么?提問的真正意圖是解讀時下政策,做出曲線預期。謝過各位大神下圖轉載侵刪。

拉詹的《斷層線》是成功預言08經濟危機的少數之一,如果擁抱貧富差距等導致危機這個立場,那08年的那些斷層並沒有消除。10年一次的金融危機又更符合市場的周期,16年房價飛漲,17年嚴苛調控,這一巨大的斷層,是否是一個警示???


13年的經濟指標和當前高度類似,看衰房市是有腦子人的共識,而之後的14年樓市也是有目共睹。但因為經濟還沒糟透,地方債務還懸而未決。為解決地方政府的債務窟窿,高層趁著美元加息前又來了一次全民接盤的把戲,給地方政府解套。

看看數據,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從14年底的30.28萬億降到2016年底的17.2萬億,債務解套的目的基本達到。至於經濟已經糟糕到什麼境界,還有沒有能力再玩一次,請聽專家分析吧。

劉煜輝:找回人民幣丟失的「錨」

來源:華爾街見聞

以下是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劉煜輝在1月21日在清華五道口財富50人論壇內部會議發言速記稿整理。

2017-2018,對於中國來講,沒有什麼懸念,只有一個事,要找回丟失的人民幣定價的錨。去年中期就曾經討論過,能不能花18個月時間從根子上穩住人民幣匯率愈發嚴重的貶值預期。現在看來,比想像的要難,時間上恐怕也要顯著超出。

我在這個系統中也混了十好幾年,以我個人過去十多年的政策經驗,深知這個系統的特點:不撞南牆不回頭。這樣一個利益強大的系統中,想要出現一個自我意識的覺醒過程,概率極低。但凡邊際條件還能夠回頭的話,一定會有苟且發生。這回之所以下了這麼大的決心、義無反顧的來做,反過來看,恐怕一定是碰到南牆了。研究者總希望用一系列指標來探軼這個系統的臨界點,往往都莫衷一是。沒有什麼比反證法更靈的了,因為只有開船人的態度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南牆的存在。

2012年以來最大的變化是人民幣資產的價格。雖然同是6.8的匯率,但資產價格恐怕早飆升到天上去了。上海去年中期拍的那個地王,七、八個籃球場那麼大一塊地拍110億人民幣,按照當時官定匯率6.7折成美元,在美國、日本、歐洲能買什麼東西大家都清楚。日本東京銀座核心商圈的公寓單體價格也就6萬人民幣/平米,在中國對等物業標的價格可能要翻個倍。

如果將經濟分為可貿易品部門和不可貿易品部門,這實際上反映了資源在這兩個部門錯配已非常嚴重。今天中國的核心問題是不可貿易品對可貿易品的相對價格已經非常離譜,即內部實際匯率(internal real exchange rate, IRER,也就是內部非貿易品與貿易品的相對價格)大幅升值。大量的資源要素都被吸收到不可貿易部門創造泡沫(地產和金融交易繁榮),可貿易部門、有效率的部門、製造業,受到越來越嚴重的擠出。從而壓制出口利潤,侵蝕其科研能力,影響製造業的競爭力。

今天人民幣匯率的問題事實上宣告了過去十年的金融改革路徑的失敗。2009年後,為了對沖經濟下行的壓力,中國試圖「大力發展金融創新,用金融創新去引導實體經濟的轉型」,試圖用金融自由化推動的貨幣寬鬆來降低實體經濟的成本,最後卻走出了個擠塌實體,動搖貨幣定價的負向反饋路徑。實驗宣告失敗。由此帶來的金融泡沫和資產泡沫所產生的擠出成本,遠遠超過了降准降息和無序的金融自由化所帶來的所謂融資成本的下降,最終損毀了本國貨幣定價(匯率)的根基,把人民幣對內定價的「錨」都給丟失,這就中國所經歷的過去五年,也是我們今天為什麼要義無反顧地抑制金融「炒來炒去」的繁榮,儘管前方的路可能已是「鋼絲上的舞蹈」。

2016年7月26日,中國的宏觀政策事實上發生了重大轉向,政治局會議第一次提出了「抑制資產泡沫」。隨後我們看到之後的宏觀政策非常明確地指向兩個方向:第一是快速冷卻房地產部門的資產創生速度,第二是全面清理金融內部交易性資產創造的繁榮,即金融降槓桿。

金融去槓桿的刀鋒又殺向了兩個方向,一是債券泡沫,二是一二級市場聯動的「資本遊戲」對接的各種複雜的配資交易結構。過去青青的蘋草哪最肥美,哪就是杠杠的棲身之所。臃腫的交易結構的清理所帶來的壓力將長時間地在金融市場中蔓延,你現在可以理解了吧,債為什麼崩跌如斯(關注去年年尾債市消息就知道了),中小票為什麼漫漫熊途,風格就是轉化不了。

穩地基,還是穩增長? 2017年經濟工作會議的語境雖然還是「穩中求進」,但這個穩的內涵可能已經發生了大的變化:穩地基。尋找人民幣對內丟失的「錨」 。

我們正在經歷的是:一個泡沫收縮的時間,一個由虛回實的過程,一個重塑資產負債表、重振資產回報率的階段。

這是我們認知今天正在發生的,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將要發生的一切的基礎。

下面我展開談幾點2017年市場比較擔心的幾個問題。

「樓市不拐,滯脹不止」

第一個問題是宏觀形態的判斷。從數據上看,2016年是個典型的滯脹。你看工業增加值非常平,基本上就是6%附近上下0.1波動,但是價格因素卻出現非常大的變化。PPI從-5狀態拉倒+5,今年一季度可能會超過6, 落差有10個點以上。CPI雖然溫和往上翹,幅度不高,但是大家也清楚中國CPI的弊端,它傳統上不太能反映房價和與房價相關聯的服務品價格的上漲。你從房價看2015-2016年這波驚人地上漲,一線城市的漲幅比2013-2014年的高點要高出50%,二線城市也高出20-30%,三、四現城市基本上和2013-2014年的高點持平。所以經濟中價格因素實際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經濟增長的動能羸弱,這兩者搭配在一起就是典型的滯脹。

滯脹在經濟學框架中去理解,其實很簡單。就是經濟中存在某種非健康的力量,對經濟中健康的部分、有效率的部門形成越來越大的擠出。這種力量既可能是外生的,也可能是內生的。外生的比方說油價、農產品價格上漲,比方說上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對西方經濟的外生衝擊。也可以是內生的,內生的通常講的就是金融泡沫和資產泡沫。金融泡沫、資產泡沫對經濟中的可貿易部門、製造業、有效率的產出部門,形成越來越大的擠出,經濟系統中發生了嚴重的資源要素的錯配。大量的資源要素被吸收到生產率更低的不可貿易部門去製造泡沫,可貿易部門獲得資源要素的成本越來越高,宏觀的結果就是供給側出現下墜,就是我們常講的潛在增長水平下移,供給側下墜與靠資產泡沫和金融泡沫支撐的總需求之間,向下撕裂出一感覺特別不好的正向產出缺口,這就是理論上的通貨膨脹:滯脹。如果從這個機制認識中國經濟的話,從2011年開始,我們隱隱約約就已經進入了這種狀態之中。因為從2009年開始,我們先後三次對房地產部門進行了苟且來對沖經濟下行。2009年第一次,2012、2013年第二次,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第三次,三次苟且最後做成了一個天大金融泡沫和資產泡沫。

為什麼2016年之前這個機制的負效應沒有從數據上明顯地表現出來呢?是因為我們從2011年開始進入全球大宗商品和能源的周期性熊市,3-4年時間。每年中國從這個熊市中間獲得數千億美金的衰退性順差(紅利)的補貼。某種程度上中和了負向效應顯性化的過程。延遲了滯脹效果的出現。

但是2016年不一樣,需求端我們第三次對房地產部門進行苟且,供給端我們又推行政去產能、壓產量。供給和需求形成明顯剪刀差,這一把價格就壓不住。地產苟且是源頭,行政去產能相當於添了一把柴。使得這種感覺一下子從隱性到顯性。

現在市場擔心的是,2016年顯性化滯脹在2017年會不會持續。

從內部脹的因素來看,我個人持比較樂觀的態度。因為我們這一把對樓市的調控,這一把金融和資產泡沫的擠壓,我感知的信息,決策異常堅決。

開篇我就講過了,中國經濟這回可能真是被頂到臨界上了,這個體制就是不撞南牆不回頭,遇到了一個繞不過去的「劫」,這個「劫」是什麼?就是本國貨幣定價的基石受到嚴重損毀。長時間的金融槓桿和資產泡沫膨脹將「人無貶基」的地基給泡垮了,房子有了坍塌的風險,匯率出問題了,樓市有可能成為壓垮人民幣匯率的最後一跟稻草。所以這一次房地產調控從做出決策到執行力和過去18年中歷次房地產調控都不一樣。

過去18年人民幣一直延續著大的升值周期中,簡單講沒真碰到過臨界,所以我們每一次遇到經濟下行時都有拿房子回頭苟且的本錢,你看之前歷次房地產調控,首先部委之間打嘴戰就得吵半年,之後通脹真正起來了才會有一點點強硬的收縮措施出來。

但這一次你看,國慶節前後不到20天的時間內我們史上曾經使用過的最強硬的行政手段,第一時間全部下去,就是一竿子捅到底,徹底要把這個市場的流動性打掉,簡單講就是不讓你買了,抑制貨幣信用向那個方向流動,抑制你這個領域的資產創造的速度。那天誰講,媽媽的年終工作會議上,領導講這把房子還不拐頭,最後一招就是把商業銀行按揭全停了,不要做房貸了,全都停了。

我個人判斷,房子實際上已經進入了「悶騷」狀態,就是流動性耗散,這一把房子都到了老百姓手裡,老百姓在國民經濟四個部門中間又是一硬約束部門。簡單講,老百姓手裡有房子就像散戶買了股票一樣,如果這個家庭沒有失業,恆常收入還在,他一般是不會進行資產拋售清算的,儘管家庭的資產負債表在受損。

所以這樣的一種狀態,價格大家看著很平穩 ,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過去18年房子只漲不跌的神話,慣性極強,長程記憶深入人心,而且過去18年每次遇到經濟下行風險的時候,政策都會找房子苟且來對沖,這個政策慣性給大家的印象非常強,慣性會持續。但是流動性耗散的狀態一定會有一個資產重估的過程。從散戶的角度來講,一年不行,一年半,一定會越來越多失憶者會從房價中往外「爬」出來。金融信用環節對於房子流動性耗散的重估可能更快,因為房子是我們金融信用投放最重要的抵押品,我們實際上每天都會要面臨資產流動性耗散的評估,比方說去年的房子抵押七折貸款給出去,今年流動性耗散狀態我就會考慮進去,抵押可能只能放五折的貸款,這就是金融信用的收縮。

一個被打入「悶騷」狀態的市場,光靠長程記憶,價格能夠撐多久?這可能是我們認知2017年最大的邏輯起點。「樓市不拐,滯脹不止」。複雜與簡單或一念之間,順著這個邏輯推演:我們或能在2017年見到一個脹縮切換的場景,所謂「脹若煙火、煙花易冷」,我們或能見證2016年的所謂周期復甦其實就是一場幻滅.......

宏觀經濟學有兩句名言。一句是「滯脹是經濟周期的迴光返照」,另一句是「滯脹之後是蕭條」。第一句我同意,經濟通向臨界的前端恐怕就是那種最糟糕的狀態「滯脹」,no zuo no si。第二句我覺得倒未必,可能完全看你是否能選對一個正確的政策組合。選對了,完全有可能避免蕭條,或者能很快走出蕭條。

從內部政策選擇來看,我個人感知是樂觀的,因為中國現階段脹的機制其實就是房子的「脹」。資產泡沫和金融泡沫對產業部門形成了很大的擠出,擠出了一個「脹」。如果你把房地產部門資產創造快速冷卻下去,這個「脹」要形成很強的趨勢就不太可能。

但是今年隱約最大的不安還是來自於外部:外生通脹。去年的12月份我們開年會的時候,我就講了這個問題,最大的隱憂就是油。外生通脹你控制不了。推高油價某種程度講和川普未來全球戰略利益的調整有很強的暗合性。可能是瓦解中國全球戰略的一張牌。油價上去了,俄羅斯的財政和經濟就會緩口氣。石油國家和能源國家的經濟和財政都會緩過來,和中國的離心力自然就會增強,因為我們和他們又沒有什麼意識形態、歷史文化和價值觀的認同,某種程度靠的就是過去幾年商品和能源的熊市,我們收穫衰退性順差,將其轉化為資本輸出對外投資,然後把他們籠絡在我們所設想的全球新秩序的框架內。我個人感覺川普有打這張牌的可能。唯一的制約來自美國經濟對70美元以上的油價的承受能力。油如果從50上升到70以上對中國是什麼樣的情況?

如果過剩的金融資本再衝擊一下中國對外依存度很高的某些農產品的話,如大豆,大豆上去了,豆粕就會漲,豆粕是豬飼料,如果和中國的豬周期形成某種共振?大家可以看一下現在的豬糧比,整個養豬業,最近幾年的集中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散養率下降很大。集中度提高的產業結構更容易傳導成本上升的因素。

輸入性通脹起來,我們將非常被動,我們資產泡沫的調整剛剛開始,泡沫遠沒有落地,決定了產業部門ROE的恢復註定也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經濟新的動能很難很快出來,這樣的組合,你的宏觀政策是緊還是松,非常的尷尬,怎麼辦?

2016年的滯脹是因為我們內部對房子再次苟且出來的,2017年則可能是外部輸入,使你的滯脹進一步顯性、持續。

滯脹,金融投資做何選擇,就是四個字:「關燈吃面」。權益、債無非就是誰跌的多,跌的少的問題。去年12月份以來,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股債匯三殺出現過好幾回,只有一個邏輯預期在形成,不願說出口而已。外生通脹正在往裡面傳輸,成為我們今年投資最大的威脅。

找回人民幣定價的「錨」?

第二個擔心的因素就是匯率,前面我也講了中國的經濟遇到了一個繞不過去的檻,本國貨幣定價的基石受到長期的金融泡沫和資產泡沫的衝擊損毀嚴重。人民幣定價國內的「錨」已經丟失了。地基損毀,房子就有坍塌的風險。

2012以來最大的失誤在於:國企不改革、財政不改革,經濟中到處都是軟約束的主體的條件下,金融自由化單兵突進,商業金融系統理論上存在的貨幣信用創造的無限性被釋放了出來,這就是「洪荒之力」,金融交易性資產創造無序繁榮,資產泡沫終以衝擊本國貨幣定價而呈現出巨大的災難性。

長時間金融混亂之後,一個個能夠提供收益的非實體領域的資產陸陸續續都被玩壞。期限利差被抹平,信用利差被抹平,甚至可能把流動性溢價差也要抹平,資產的風險/收益的性價比變得越來越差,同時耗損的是產業資本,一天一天地被金融資本所擠出。

我們試圖靠體制所特有的「制度管制」來維持著這種扭曲(關門放水泡資產)。但越管制越資產荒,越荒越不進實體,大水漫灌債市和樓市,瘋狂消滅一切收益率差(注:指國內其他手段造成的產業盈餘全部被打光-對沖光了)。 當境內外利差壓縮,資產價格gap裂口發散時,最後必然面對是資本外流。表象上看整個商業金融系統正在經歷越來越嚴重的所謂資產荒,但硬幣的另一面,問題的實質是本國貨幣定價的基石被毀掉了,正在累積越來越嚴重的貶值壓力。

今天匯率和資產的嚴重背離已經是一種客觀存在,但這個信息對於金融交易來講已經鈍化,因為無論是交易者還是政策決策者心裡都特別清楚,我們實際上已經失去了讓人民幣匯率與資產價格快速修正偏離的時間窗口,我們已經沒有辦法使匯率和資產這兩個變數在短時間內實現接吻,如果要短時間內接吻一定是危機反應模式,這是宏觀決策者不允許的,要儘力避免的。短時間內完成收斂而不成危機基本上是沒有可能的。現實中也沒有辦法。

交易者真正關注的是,如何不要讓這種嚴重背離滑出體制控制的「軌道」,我們是不是還有這個能力,將這種嚴重偏離導入一種「時間換空間」的軌道之中,讓時間慢慢地去熬,去找平穩地解決問題的方法。2015-2016年所發生各種事件不斷地衝擊著交易者對於這個體制的「信任」,比方說樓市失控,房子差一點成為壓垮人民幣匯率的最後一根稻草(注:似乎發生過什麼,給緊急救住了);比方說金融槓桿交易的亢奮和無序繁榮,剛才徐忠局長講到了金融系統內部槓桿的嚴重,2016年1-10月,銀行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凈債權在2016年凈增加居然達到了10萬億元以上,這個有點自殺式衝鋒的味道,這種通過同業負債的方式,以期實現「彎道超車」式的資產擴張,導致了商業銀行與央行之間、城商行和大型銀行之間、銀行和非銀行機構之間,存在巨大資金裂口,只要央行略微緊縮一下流動性的投放,市場立刻就會「血濺五步」;再比方說想在國際貨幣市場一次性集中釋放匯率貶值的壓力,所有種種都有可能導致失控出軌,列車傾覆。這些都是今天我們市場所面對的重大風險。

偏離已經這麼嚴重的變數怎麼調?當然最簡單的辦法是,你如果能在國際貨幣市場單方面釋放匯率貶值的壓力,這是最省事的辦法,但是現實的情況你能辦到嗎?中美G2格局是一個無法迴避的「鏡像互補」(貿易分工-金融分工)的結構,兩個十萬億美金的超級經濟體合在一起超過全球總量三分之一強,而且未來還會繼續上升。中美兩個國家像這樣水乳交融和利益攸關的關係,在人類經濟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即便當年日本最牛的時候。這樣的結構決定了人民幣和美元之間事實上仍處在一個貨幣同盟當中,想脫鉤事實上也脫不了。

2016年人民幣匯率逐步建立的類似於一種參考雙「錨」的機制,可能會常態化,這是兩個超級大國博弈下來的結果。美元和一籃子貨幣,誰弱,人民幣和誰保持相對穩定。

2016年1-5月份,美元弱,人民幣更多盯住美元,所以籃子貨幣貶值了6%,6月份以後,英國脫歐,美元逐步走強,川普出來後,美元更強,這時候人民幣和美元發生了脫鉤(6.5到7),但這種脫鉤顯然是受到貨幣同盟強約束的,也就是說當全球貨幣都對美元貶值的時候,中國必須起到掩護殿後的作用,必須走到最後面,讓其他人先貶值,所以你的籃子貨幣就只能橫爬,保持穩定,意思是什麼呢?人民幣和美元看上去貶值,但是人民幣和其他貨幣要保持升值狀態,這可能是另一方能夠接受的底線狀態。

當然中國最希望看到的是,美元能不能結束這種「川普式」的強勢,休息一段時間。如果美元出現一波弱勢的調整,人民幣和美元勾在一起,能帶下來 ,多少釋放一點貶值的壓力。最擔心的是美元一直強,沖110,中國會很難受,因為人民幣和美元是兩頭大象。當全球其它貨幣都對美元貶值的時候,你個大象怎麼能搶跑道,怎麼搶得過豺狼虎豹。你貶3-5%,人家一下子15%下去了,就全亂了。

我們也曾經想過搶跑道。2015年6月我們股災泡沫破裂的時候,當時人民銀行就已經感到匯率和資產價格有點籠不住,想調,但是當時沒有政治背書,不敢回頭去戳自己經濟的痛點:資產泡沫和貨幣信用的無序擴張 。想省事偷偷釋放。所以接下來我們就有811和1月4日的匯率闖關,但眾所周知,這兩次闖得個亂七八糟,巨大的全球外溢性反應。才有了後來的G2背後協調。這條路走不通。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7月26日,政治局會議做出重大的宏觀政策轉向的決定,要抑制資產泡沫,撞了南牆才會回頭的,我們沒有路可以選了,我們只有這條路,中國只有把政策的矛頭指向國內的金融泡沫和資產泡沫。只有壓縮他們,才能把人民幣對內的錨重新找回來,才能重新穩定我們已經快塌陷的本國貨幣定價的地基,這就是我們政策的選擇。

「鋼絲上的舞蹈」

這就引來了市場擔心的第三個問題?我們既然決定了金融去槓桿,去泡沫的話,就會給金融投資帶來一個困擾 ,我們會不會迎來系統性風險,至少一個局部,或者是某一個時間段釋放的過程,這種釋放會不會給風險偏好和風險溢價帶來顯著的衝擊。

去年10月24日以來的債市大跌,六個交易周時間把過去兩年半的債市升幅全部跌掉,套利交易結構所累積的市場脆弱性多麼嚴重。前段時間有領導問我金融去槓桿的效果。我說,第一階段基本達到了效果,極端不健康的「央行信仰」和「央行綁架」 被打破了,利率升上來了,套利的交易結構遑遑不可終日,恨不得趕緊脫離苦海;但第二階段才是個真正複雜的技術活,我們要在保持整個市場合理流動性、金融槓桿解構、以及更重要的是要為未來構建嚴厲的金融監管體系來約束影子銀行的信用創造,這三者需要尋求平衡。金融槓桿解構過程,本身就是貨幣信用消失過程,沒有緊的感覺是不可能的,沒有痛苦是不可能。客觀上講,這是一場「鋼絲上的舞蹈」。債券去槓桿只是金融系統槓桿清理的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後面非標的融資里還存在更為複雜的槓桿結構,比方說各種灰色的抽屜協議,比方說所謂一二級市場聯動「資本遊戲」對接的各種配資的交易結構,裡面槓桿非常高。

從規律上講,要真正打破剛性兌付、道德風險的信用文化,啟動一個系統風險釋放過程是迴避不了。簡單講,就是要弄死幾個典型,殺雞儆猴。徐忠局長最近有個講話,我覺得理解上是非常到位的,他說中國的金融安全不是靠「保」出來的,每當要出事時,總派出幾個「白衣騎士」去滅火,把問題蓋住,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以後會造成更大的問題。這就像人的亞健康狀態,身體有濕毒,不能排出,總靠藥物去壓制,久而久之濕毒淤積會把人的任督二脈都堵死,到那時就是病入膏肓。

金融去槓桿去泡沫需要有排毒的過程。需要定向爆破。當然這個過程不一定發生在今年,但從規律上講是避免不了的。

市場應該還有一個擔心的問題。就是川普到底能做多少,能走多遠?如果真正的川普執行力非常強,能落地的話,我們或將面臨一個非常明確的美元的緊縮周期,這對於中國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致命的,畢竟我們前面犯了那麼大的錯誤,浪費了那麼多時間,真正一個三十年、四十年趨勢改變的力量出現的時候我們會感到非常不舒服。這個問題我不想多講,因為我們對此很無奈。

我們能夠做的是義無反顧地堅定地去找回我們已經丟失的「錨」,我們需要和川普去搶時間。

希望我們一路走好

最後我想談談我們討論過的一些設想。有人說,我們驅動家庭部門(中產階級)加槓桿去幫房地產去庫存,來為國接盤,給未來的經濟轉型(投資-消費)造成多麼大多麼大的損害,但沉舟側伴,歷史已經翻篇,我們永遠不可能設想再重新選擇。的確,我們當初如果通過政府部門加槓桿幫房地產部門(企業)去庫存,將庫存直接轉化為公共服務品(比方說公租屋)供給給家庭,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

但我們被一個強大的利益體系裹挾著走到了今天,怎麼辦?只能向前看,儘可能走好後面的路徑。

我們應該看到,經過這一把家庭加槓桿接盤,房子庫存(另一種存在的形態是地方政府的債務)都轉到了居民手裡,這和2013-2014年場景完全不一樣,那是房子庫存都積壓在房地產部門手中,風險對接的是地方政府的「財政懸崖」,房子庫存積壓意味著形不成地方政府的各種收入,而當時支撐這個結構的是所謂的影子銀行系統,高息短期的龐氏債務,每隔18個月都會有巨大的債務鏈斷裂的壓力,所以當時資產拋售價格暴跌隱患是比較大的。但現在不一樣,居民是硬約束部門,這意味著樓市泡沫接下來剛性破裂的概率已經變小。老百姓手裡有房子就有點像散戶買了股票一樣,如果這個家庭沒有失業,恆常收入還在,他一般是不會進行資產拋售清算的,儘管家庭的資產負債表在受損。

然後可以通過結構性公共政策選擇將房子變成一摩擦力很大的市場,改變這種資產的金融屬性(用文件的話來講,就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讓流動性溢價耗損在漫漫時空通道中去重估,悶騷-陰跌-財富縮水-貨幣消滅,這可能是給房價設計的路徑歸宿。

家庭的儲蓄以及它所承載的槓桿是轉移出來了,我們不能讓這轉移出來的部分重回房地產領域變成再次的庫存堆積,也不能讓它進入金融和資產交易環節去製造另外一個泡沫。

所以你看到當下的政策取向,抑制房地產部門的資產創造,抑制金融交易性環節的活動,顯著降低金融交易的收益率,抑制債務信用創造,希望減少擠出,讓產業資本roe能止跌回穩轉升,倒逼併創造條件(有深度、有廣度、能融資的資本市場)來支持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深度融合(權益)。

當然產業資本roe能更快更顯著回升,光靠減少擠出還是不夠的,還是要推進改革,來推動分配結構從政府向私人部門大幅度的轉移。比方說財政政策要從投資轉向為企業服務,為企業減負、減費,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比方說讓勞動力市場變得更加流動,提高勞動力的使用效率。

以上種種都是為了來重構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基石,找回丟失的錨。


如果你們的金融危機指的就是幾個大領導說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話,那麼領導已經說了,不會。

從2015年到2017年,這句話都要讓耳朵聽出繭子來了,大領導說話一個字一個字都是推敲過的,系統性和底線都是聽起來很嚴重的詞,被領導反覆地說,反覆地說,那麼只說明一件事,我們這兩年曾經無比接近系統性的金融風險,但領導們已經解除了或者認為自己有辦法解除這個風險。不然領導們的說法應該是,中國不可能發生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系統性的金融風險,請注意系統性這個詞,系統性就是一環接一環。大規模銀行倒閉,儲戶擠兌,貨幣沒錨,貨幣喪失信用,社會不穩定,政權不穩定,然後這個國家GG思密達。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就意味著銀行首先不能倒閉,銀行會因為什麼倒閉?債務。誰欠銀行最多錢且幾乎沒有抵押,地方政府。銀行手裡最多且最值錢的貸款抵押物是什麼,房產。銀行手裡最安全且幾乎沒可能要不到帳的貸款是什麼?房貸。所以你懂為什麼要漲價去庫存,為什麼領導現在這麼自信了吧?

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不意味著房價不會崩盤,應該這麼理解,即使房價以最慘厲的方式崩盤了,我國也能保證不發生系統性的金融風險,至於個別地方,個別小銀行的金融風險,如果崩了,似乎是在所難免的。而隨著房產崩盤帶來的炒房者跳樓或者各地層出不窮的房鬧事件,這隻能算社會群體性事件,跟金融風險都沒有任何關係,而且以前也不是沒發生過。

最後,房地產會不會崩盤的問題。坦白說,我不知道,我很確定是拐點,理由是這種經濟模式已經很難再持續下去,但崩盤太難定義了。我隨便開個腦洞,你們不要當真,前段時間萬科拍了1塊地,說要自持70年,你們應該有看到,我提醒一下萬科是中國最有代表性的房產企業,而且現在是國企,但似乎這條新聞不被重視,因為暫時誰都搞不清萬科這是什麼套路,搞不清我們就先無視它。然後28號西安限售了,「凡是4月18日以前在西安城七區及開發區範圍購買商品房的購房者,自網簽備案起5年內不得交易」.我似乎隱約覺得政府的思路好像是通過改變房地產的可交易屬性來解決這個問題,我不確定是這樣,但如果是這樣的化,那就太可怕了。那些指望政府冰凍房地產交易以保持房價的人要小心了,當這個冰凍不是暫時而是長期的話,這已經不是房產崩不崩盤的問題,而是政府是不是要埋葬整個房地產,好讓經濟直接出清,重新再來的問題,而且腦子慢的一時半會還反應不過來,就如溫水煮青蛙一樣。咦,我的房子好像還值1000多W啊,我靠租出去還遠不夠銀行利息,我靠老子還要交房產稅,我靠還不讓我賣,我靠~~~~~


前段時間你們都說要崩,結果沒崩。

現在你們全說不會崩,我害怕了。


最近對這個事情有了新的認識。那就是中國最危險的不是房市。

現在經濟還僅僅是蕭條而已,得益於國家調控,房市雖然有泡沫,但是一下子爆掉的概率卻非常低。

都知道崩盤伴隨著拋售,但是一方面,持有者缺乏拋售動機(雖然早晚會看清鋼筋水泥不值這個錢,但是短時間看不清);同時國家鎖死流動性,加上限制首付月供,直接抹掉了房市最大的風險點。所以可以初步判斷,如果出現金融危機,不同於美國次貸(中國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很原始),房市應該不是引爆點。

之後需要從兩方面說,一是房市最終如何,二是引爆點在哪。

房市怎麼走,我覺得可以從國家的角度考慮,但是不是土地財政,而是國家競爭力。中國最終的目標,不說實現共產主義,至少也是邁入發達國家。但是一個十幾億人的國家,靠著炒不能出口的房子,能行么?炒房興邦喊了這些年,政府自己都不信。所以未來大概率繼續打壓房市,誓要把人們的精力擠到實業和新興產業上。如果哪一天重回地產老路,不用想,努力移民吧。

如果出現危機,個人覺得反倒是實業最有可能先爆,帶倒一片銀行信託。房市受到危機結果的衝擊(個人收入大幅縮水,無力接高價盤)。時間上不會有18年這麼快,盯緊國家政策,記住,國家每個改革性的舉措,都是被逼的。就好像看到層出不窮的外匯管制手段,就應該明白匯市狀況越來越糟。溫水煮的話,續到2020年不成問題。

==========================================

補充兩部分:如果崩,崩了之後會如何;一二線城市房價。

1)實際上,金融危機只是說明,中國走在一個正常的資本主義道路上。。。但是眼下形勢實際上非常嚴峻,就在於疊加老齡化,因此轉型的機會僅有這幾年的一次機會(2030年全面老齡化)。考慮到產業和市場有成熟期,實際上在5年內必須實現從房地產到??的轉型。如果沒能成功,後面就是一個漫長的向大而不強滑落的過程。

當然個人並不拿國家的工資,只拋出一個觀點:未來生孩子比買房更值得投資,並不光是為了國家。養兒防老的時代又要到來了。

2)說水泥殼子不值這個錢,也包含一二線房價。關鍵詞在於:建築壽命,產權,拆遷。這註定了當下的房市其實是個騙局,只不過剛需沒得選。

磚結構30年,混凝土50年,我知道國外的房子很耐用,奈何你生在中國。土地國有註定了個人不能推倒房子重建,其結果就是,任何長線持有房產的人,註定要面臨房子價值歸零又不持有土地的尷尬。唯一的希望就是拆遷,但是城市周邊那麼多地,政府完全可以每5年規劃一個新區把新增人口分出去,老城區留下老人老房,沒錢去拆。

任何必須買房的理由,一旦房價停止上漲,都變得很虛無。如果清華畢業都買不起房,那麼完全可以把幾百萬學區房首付去投資,用紅利送孩子去國際學校。

有一天國家把住房空置率統計公布出來,就說明這個市場終於開始回歸地球了。


大概兩年前,索羅斯對中國經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債務推動的經濟增長已經不可持續。

記者問:如何解決?

答:政治改革。

李光耀的觀點是,貧富差距(其導致國內市場消費能力欠缺)和中國的創新能力是目前中國急需解決的問題。

依靠房地產和基礎建設帶動經濟的方式已然開始失效。

如果我們固有的問題不能解決,新的增長方式沒有找到。那麼我們可能面臨的不只是一次金融危機。而是之後幾十年的衰退。

解決問題的方式:

一路一帶,將過剩產能輸出去。

中部地區建立城市群,發達地區進行產業升級,北上開始轉型高端製造業(北上是產業中心,合肥是科研中心)。把中段製造業轉移到中西部。這樣做可以整個整個產業鏈,不被別人卡脖子,另一方面合理分配資源,減少貧富差距。

政治改革,精兵簡政(還可以看豆瓣某個小組中,一篇《請教指點,關於加強側供給結構改革》中wxmang的評論,觀點與索羅斯基本一致)。

這幾個事做的好壞會決定是否接下來三十年是衰退還是復興。

……………………………………………………

一路一帶必然要有國家軍事力量作為支撐,特別是軍隊的遠程投送能力。

高端製造業升級的周期很長,10-20年。也不是每個城市都能做的。沒有廣積糧,沒有完整的體系,是沒法乾的。據說除了北上,合肥,杭州和成都也具有相當潛力(wxmang)。

量子通訊,衛星等世界級科技方面,國家極度重視,投入資金很多,但基本上就是從國外挖人。而國內的人才,特別是與國外差距較大的領域,底層科研人員的日子不太好過。

房地產和股市對今後三十年的經濟發展,沒有實質作用,不過通過這,實現了貧富差距的增加。13,14的股市,15,16的房地產,都是續命的。

美國里根時代也同樣面臨問題,最終還是依靠提升企業硬實力度過危機,並繼續稱霸三十年的。

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才是王道!!!


不會

在這裡我用人格擔保

在這之前我的人格還擔保過15年的股市

14年的快播

11年的江南皮革廠

08年的美國銀行

98年的湖北大水

和1912年的大清帝國

雖然之前的一切好像發展的並不太順利

但是我對這次的房價上漲有信心

對我們國家基地皮有信心

對我們的網民有信心

對我們國家的年輕人有信心

對我們的知乎網有信心

加油!

~~螺旋分割線~~

介於大傢伙說我人格被掏空的

我的人格表示不服氣而且有了小情緒

它反對了評論區的各位同時還擔保了廣州跌出一線城市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110001/answer/199293009

.


金融危機在哪個具體時點來臨,只能是靠時光機了。但是可以聊一下房子的問題。

大家關心房價是否會下跌,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聊一下。

首先,官方的導向,國內只有房子是安全資產。我舉個例子:和某券商研究所所長一起吃飯,問他第二天的公開會議對後市行情怎麼看,他說,公開場合不允許唱空。

第二,我們見過美國次貸危機,見過新加坡的房子暴跌,這不能完全拿來與國內類比。國人貸得了款買得了房子的是有比較好的償付能力的。只要放價下跌不超過30%,還是在可承受範圍內。

第三,真的不會下跌嗎?大家且看經濟先行地區:浙江溫州。對,就是帶著小姨子跑路的黃鶴的老家。溫州在改革開放的幾十年,經濟起得快,這幾年,衰退的情況也領先於國內其他城市。據統計,去年只有溫州房價是微跌的,在房價大環境這麼好的情況,依舊凄迷。想當年,溫州的房價是媲美上海的。

第四,看看邪惡的美帝和日本,處於強人口流入的城市,以紐約和東京為例,經濟周期最差的時候,由於房子相對於人口依舊稀缺,放價的影響並不大。周邊城市該破產的破產。

最後,作為80尾,與一群中學同學(收入不高)聊天,全民房產。不禁想起2008年2015年的股市,賣菜掃地的都在買股票。難道那兩年沒有人在股市裡賺到錢嗎?顯然是有的。所以假設放價下跌全民都會死嗎?顯然不會的,只是韭菜換了個沃土,這麼辛苦養大了總歸要收割的。

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大家捧場。


大陸房地產市場之所以不會崩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政府限制了交易

要是房產交易像交易股票動動手指就ok了那麼簡單,房價估計可以崩幾個來回了

政府採取利率優惠、稅費、年限限制等各種手段限制房產交易不是為了抑制房價上漲,而正是為了不讓房價漲上去後出現劇烈下跌(漲跌同源,沒有隻漲不跌)。因為,加著槓桿的下跌那真是太酸爽了。提了那麼多次堅決防止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你認為說的是什麼。

還記得15年的股市急劇下跌嗎?罪魁禍首就是一環一環的杠杠啊。

購房者加著3倍槓桿(炒房客首付都是融資,槓桿更高)享受了房價快速上漲的快感,若房價劇烈下跌,3倍槓桿的酸爽卻是購房者想不到的(額,準確講是瘋狂的購房者認為房價不會跌)。但是政府想到了這個潛在的巨大風險

所以我認為房價不會崩盤,至少不會出現短期內的急劇下跌。原因是有政府這隻手在極力避免「暴跌」「崩盤」的發生,這是不可承受之重。因為房地產行業的槓桿也是一環扣一環的,真要短期內(哪怕三兩年也是短期)出現跌幅30%-50%以上,那後果可能會很慘烈,這個慘烈程度我想不到。

當然對應的,要讓房價崩盤不要太簡單:

1、建立全國性的房產交易信息公示平台,人人可查。及時公布最新的(哪怕是最近一周)各主要監控城市的詳細成交量、成交價(精確到每一套商品房的成交信息)

2、完全不限制交易

你要知道人性都是追漲殺跌,時刻被貪婪和恐懼左右的。今天買房最凶的人會是房價下跌時賣房最凶那一批


在中國,房地產是否崩盤不是取決於金融危機的有無,而是取決於土工的調控意願與調控能力。

正是不明白這一點,牛刀等看空的人才在過去的近10年的言論屢屢變成放空炮,因為你一直拿著成熟市場經濟的範式去分析,忽略了土工的調控意願和調控能力等關鍵因素。

而董藩、金岩石,乃至任志強之流,屢言屢中,則要區別對待。不否認肯定有明白人,知道10年房價上漲的根源,但是誰也不敢明說啊,只能用城鎮化過程的必經之路、土地財政的必然結果和大城市集聚虹吸效應的終極體現等東西來忽悠啊,有的人則純屬存心不良蒙對的,比如任志強的土地供求緊張導致房價必然上漲的高論,這人要不是裝糊塗要不是真糊塗。對於這些人,原因雖然沒說對,但結論是對的。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不斷高漲的房價面前失去了基本理性,變成了宗教式的狂熱和對教主式的跪舔,產生最致命的一個問題:認為結論對了,推導理論基礎和推導過程就一定是正確的,並以此來預測未來。得出的結論南轅北撤,就很好理解啦。

那土工的調控意願和調控能力正在發生什麼變化呢?我認為是在不斷遞減的,直到逼近一個臨界值。不要認為房地產崩潰對於土工是多了不起的事,土工有能力操盤房地產這麼多年,也就有能力提前布局然後引爆房地產,並將其不良影響降至最低以至能夠承受。還是那句話,不要套用其他經濟體的範式來分析當下。這種事又不是第一次做,價格雙軌官倒,通貨膨脹哄搶,國企改革下崗,哪一次不是平穩著陸,土工最擅長的就是在適當的時候找到合適的人背鍋,然後依靠強大的組織宣傳能力迅速甩鍋,讓一小部分人割肉,然後帶領剩下的絕對多數迎接新生,這次負責背鍋的很可能是高位入盤的接盤俠。從去年經濟會議之後,土工的大動作接二連三,熊岸新區京津冀大城市圈金融去槓桿地方債務清理一二線房地產凍市三四線房地產光速清庫存,這些驚天動地的大動作在過去十年不曾見,如果說僅僅為了救一時之急,我認為是對土工能力的侮辱。


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不少投資者開始預測新的一輪金融危機即將到來。當然,也有一些學者發現,金融危機有其周期性,1987-1988年的黑色星期一,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7-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那麼十年後的2018年,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大嗎?

一、金融危機具有特殊的周期性現在國際金融活動日趨緊密,各個金融市場相互關聯,一個局部市場的危機爆發往往會牽連到多個市場的聯動,從而引發全球範圍內的金融風暴。我們所說的金融危機或金融風暴主要就是指那些涉及到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世界性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到底有沒有周期性?這是金融界的哥赫巴德猜想,也是金融研究中王冠上的明珠。個人認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爆發周期大概就是10年。

1、第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就是1987—1988年的那場金融危機。其標誌性事件就是「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也就是金融歷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一」。在這一天,道指下跌22.6%,東京跌15%,倫敦下跌10.8%,巴黎下跌9.7%,悉尼下跌25%,新加波下跌20%。香港恒生指數在下跌300點後(跌幅超過10%)宣布停止交易4天,但在10月26日重新開盤的當天,直接大跌1120點,跌至2241點,跌幅超過30%。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全球性暴跌,整個市值損失高達一萬四千多億美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部損失的三倍以上!但讓人迷惑的是,時至今日,全世界的金融專家們也沒有找出「黑色星期一」爆發的根本原因,或者說至今還沒有找出幕後真兇。

2、第二次金融危機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1997—1998亞洲金融危機,其標誌性事件就是1998香港金融保衛戰。這場危機其實包括了四個主要階段,或者說四個主要戰場,但許多專家往往忽略了俄羅斯金融危機和華爾街危機這兩個非常重要的階段。

(1)亞洲金融危機。從香港回歸的第二天開始,四小虎貨幣(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遭到最先做空,東南亞貨幣危機爆發;然後接著全面攻擊四小龍(韓國、台灣、新加坡、香港)貨幣,引發整個亞洲金融危機,整個攻擊路線圖非常清晰。

(2)俄羅斯金融危機。利用俄羅斯政治危機,先是資本外逃,接著引爆債務危機,然後就是全面攻擊盧布和股市,企圖吞掉了俄羅斯的全部外匯儲備,最後俄羅斯不得不採用極端手段,才挽回一命。

(3)香港金融保衛戰。在俄羅斯遭到重創的國際炒家,一方面攻擊聯繫匯率機制,一方面大肆做空恆指,最後特區政府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親自下到市場,與國際炒家面對面肉搏,最後成功擊退國際炒家,保衛了香港。(4)華爾街危機。長期資本公司在俄羅斯金融危機中損失慘重,不得不宣布破產,再加上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在香港大敗而歸,引發了華爾街的全面危機,特別三套馬車所持的重倉股,遭到全面做空,華爾街雪上加霜。最後美國政府萬般無奈之下,不得不讓美林證券出面接下了長期資本公司的全部債務,拯救長期資本公司,拯救華爾街。在這場金融危機中,人們終於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以華爾街三套馬車(長期資本公司、量子基金、老虎基金)等美國對沖基金引發亞洲金融危機的真實面目。這與十年前無法抓到「黑色星期一」幕後真兇相比無疑是巨大的進步。

3、第三次金融危機是指2007—2008因為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風暴。其標誌性事件是一路高歌猛進的原油突然遭到做空。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原油就從147美元跌到33美元,無數美國對沖基金灰飛煙滅,華爾街陷入嚴重的流動性危機。最後美國政府前後花了近7萬憶美元買下那些已經成為一張廢紙的CDS債券,對華爾街注入資金,實施救援。2007年1月,面對華爾街174億美元的逼債,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引發次貸危機。2007年7月,標普公司突然調低CDS評級,引發金融動蕩,華爾街開始大規模做空CDS債券,引爆全面危機,徹底動搖了美國整個的金融基礎。2007年底,高盛再次將2005年首席分析師默提的報告推出,推動原油一路高歌猛進,衝破100美元,然後是120美元,然後是140美元……整個華爾街高呼要將紅旗插上250美元。2008年7月,在高盛等的帶領下,原油一路上攻到147美元的最高點,這個時候市場主力維多公司突然帶頭反手做空,原油開始掉頭一路向下,先是跌破120,然後跌破100,最後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跌到33美元,無數美國對沖基金灰飛煙滅。2008年10月,為了做空歐洲股市,以新老虎基金、綠燈基金為首,高盛、摩根等帶領美國對沖基金圍攻德國大眾。在德國政府的支持下,保時捷公司出面迎戰,直接將大眾公司股票從200歐元拉升到1000歐元,美國對沖基金損失慘重,僅在大眾公司這一隻股票上損失就超過300億美元。可能和一些專家的觀點不同,個人認為:次貸危機是華爾街或者說猶太人故意引爆的,在原油上做多和圍攻德國大眾都是華爾街有組織有計劃的陰謀。至於最後為什麼華爾街一敗塗地,輸得精光,我只能說,那是因為對手。

最後,真正的關鍵和重點來了,我相信大家已經看了出來:第一次金融危機是1987—1988,第二次金融危機是1997—1998,之間相差10年;第三次金融危機是2007—2008,也是相差10年;那第四次金融危機,難道就是2017—2018?在此,我也無法去做過多的解釋,我只能說,我已經聽到第四次金融危機的腳步聲了。也正是因為如此特殊的周期性,所以我個人認為:金融危機的產生絕非偶然和隨機,而是源自精心策劃和巧妙實施,所以我寧願稱之為金融戰爭。


目前這個問題可以歸結為中國房地產會不會崩盤,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郭嘉用行政手段能否保住房地產。

2018年的樓市會不會重蹈2013年的覆轍?

很有可能會。

先說說調控(限購限售)的目的,當然是為了維穩,畢竟年初說了,不能大起大落。

就是不能漲的太快,也不能跌的太快,當然有人理解是不能跌。

限售呢就是為了阻止獲利的人離開,畢竟一套房子上百萬到上千萬不等,這錢出來幹什麼都太危險。

限購呢主要是為了篩選優質的接盤客戶,畢竟次貸危機也就十年前的事,要吸取教訓。你要是實力不夠,強行上車,萬一跌了,你還不起房貸,不是給黨國添麻煩不是。

目前嘛,情勢不明朗,有人說房價在山腰即將開啟新一輪暴漲,有人說已經到頂,即將下滑。還有人說大概率橫盤不動。

個人覺得去年到現在一年漲得已經夠多,在限售的政策下,很多獲利的二手房想逃逃不了,逼迫用戶接盤新房。就說明,官方承認房價有泡沫,具體走勢應該會在這幾個月漸漸明朗起來。具體還是要看政策。

保持目前的政策,2018大概率橫盤小幅度陰跌,如果加息,下跌幅度會加大,具體看加多少。

目前的限售減少了很多二手樓盤的供應,意味著新房的價格有了更多的支撐,就本地區來看,最近推出很多均價8000-9000的樓盤,位置都不是很好。

本地二手房價目前有了往下掉的趨勢,一句話還是要看政策,如果有了加息的預期就會明朗起來。

接下來到年底應該是個關鍵的時期。

國家的政策從來沒有想過讓這種事情發生!

應該這麼說,如果發生開發商跑路事件,郭嘉會不會兜底。

答案是 會。兜底肯定是讓國家的開發商接手。

假如中國房地產崩盤,央行放水的餘地有多大?

不會!

房地產市場崩盤可能性極小,只能陰跌。

應該這麼說,如果發生開發商跑路事件,郭嘉會不會兜底。

答案是 會。兜底肯定是讓國家的開發商接手。

央行目前沒有放水的餘地,美聯儲的加息是為了以後的寬鬆,央行這個利率不會再降。

印錢更是不可能,命脈是外儲。

限售保證了房價的穩定性。

限購篩出了優質的購房者。

應該還會有更嚴格的措施出來,等應該上車的都上了車,想下車就很難了。

如果一切按照穩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肯定還會有更為嚴格的政策出台。你想一下,目前房價都是基本翻了一番。跌20%又能如何?最近上車的通過限購限售的篩選,跑路的可能性都是最低了,相比於美國的次貸,這些的接盤者想跑跑不了,只能硬抗。

比起我國,其他國家的基本都是刁民了。

任勞任怨的人,忍耐力極強。

就看舵手的能力了。

2017房價如果崩盤我們該怎麼辦?錢會縮水嗎?我們要購買黃金保值嗎?

不過是否會有其他「黑天鵝事件」出現,不好說。

穩永遠是第一位的。


有個有趣的數據,2007年,金融風暴前,穆迪的年營業額是25億美元,且連續7年快速上漲。

這麼多年過去了,穆迪在2016年單第四季度的收入是9.85億美元。。

穆迪的收入90%來自債券評估。

也就是說,穆迪收入越高,債券數量越高。

危機的想像空間在這裡。。。

另外,現任美國財政部長,08年有一筆32億美元的銀行重組收購獲利,他是什麼人,一目了然。當然,08年面對國會諮詢毫無底線的銀行家們,現在依舊活蹦亂跳,cdo變成了分層債券,也還在賣著。。。

so

危機的想像空間很大。

至於中國樓市會不會崩盤?

會有波動,但不會有崩盤,08年都沒蹦。。。。現在經濟影響力,國際貿易話語權,軍事實力都暴漲的今天,不是那麼容易玩脫的。。。

關鍵是,天朝金融家是可以被公安抓嫖,紀委抓貪,檢察院抓貪瀆,隨時抄家的一個族群。。。。翻不起什麼風浪的 。 。。。


隨著外圍市場的一片狼藉,很多投資者開始預期全球經濟的寒冬來臨。也有投資者觀察發現,1998年、2008年都發生過金融危機,所以2018年大概率也會發生金融危機(逢8必危機么?)。且不論這是一個玩笑還是迷信,

那麼,嚴肅地說,

2018年金融危機發生的概率有多大?

中國經濟在2018年,很可能會因為轉型出現波動,但出現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很小。歷史經驗可以發現,經融危機的出現,一般伴隨著金融投資中的高槓桿比率。

而我們國家從去年、甚至15年就已經開始對銀行和金融機構進行了降槓桿的政策導向,現今除了房地產,各行業的槓桿比率已經處於相對低位,從這點看,國家在源頭上就已經杜絕了次貸的形成,更不要說什麼危機了

事實上,對全球經濟來說,目前正處在一個緩慢的轉型時節。原油從過去的最高150美元到了如今的50美元以下,那些曾經靠石油生存的國家如今紛紛陷入困局,經濟的發展處于敏感階段,和中國一樣,大家都在尋求轉型之路,表現出來的特徵就是經濟比較脆弱。

但這些僅僅是表象,我們必須清楚表象和危機不是一個概念,經濟轉型不等於會出現金融危機,兩者產生的客觀環境是不盡相同的。

房地產行業會不會崩盤?

沒有隻漲不跌的產品,當一件商品價格高到大多數人都買不起的時候,那這件商品必然會逐漸回歸原有價值,甚至因為動能夠大,而跌破價值,從而讓更多人能買得起。

這樣,問題就來了,住房是不是都高到了大多數人都買不起的程度?

地域不同,房價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但有個現象能很好地說明一些問題,房價上漲勢頭已經減弱,甚至不少地區已經開始向下調整了。這很可能說明,房地產行業將逐漸開始掉頭向下,尋找它該有的價值了。

那麼,房地產行業會不會崩盤呢?有投資者認為,房地產不會崩盤,因為國家不允許房地產崩盤,會出手干預。但其實房市一如股市,當熊市來臨時,即便國家出手,也無法阻止股指的下跌,只能短期延緩一下而已,當房地產開始下跌的時候,也會出現類似的情形,國家只能暫時延緩房地產下跌,但地產下跌幅度和速度依然會超過大多數人的預期。至於這種情形算不算崩盤,這就是見仁見智了。

至於房地產行業會不會在2018年崩盤,這個很難說,只能說如果各地的房價在今年年底不再上漲,那很可能房地產大幅度下跌就在2018-2019年之間,之後則會呈現緩慢下跌趨勢。不過,不管2018年房地產是否要崩盤,有件事是確定的,房地產風險太大,近幾年最好不要去購買或者持有相關產品。

本人是一枚長期關注基金 、私募 、投資的科技控

剛開始玩知乎

喜歡的話就點個贊關注一下再走哇!


2018年金融危機發生概率很大,房地產行業會在6年內崩盤。

(其實之前也一直有可能會崩盤,因為我們房地產每年的供應是新增2000多萬人的住宅,一旦城鎮化大幅減速,就會供大於求,誰能想到中國20年完成了4億多人的城鎮化呢?這可比整個美國人口還多!)

生產力發展超過需求增長,導致供大於求,這就是經濟危機。而在最近必然將會供大於求的就是房地產,供應增長和需求枯竭的矛盾將在6年內爆發,而產能的慣性並不能使龐大的相關產業人員轉移到其他行業,那麼將引起建築金融連鎖性崩盤,並將蔓延到其他領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

——你的眼睛會騙你,你的耳朵會騙你,你的直覺會騙你,你的常識會騙你,但是數學不會騙你。

人口: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發生在中國的世紀之交。

1996年→2006年→2016年

城鎮人口3.73→5.83→7.93億人 ,農村人口8.50→7.32→5.90億人。

1996~2016年城鎮人口增長4.2億,農村人口減少2.6億。

房地產:

2006~2016年房地產累計投資57萬億元,房屋竣工面積總計97.6億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積

86.6億平方米。

2016年,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75897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積521310萬平方米。房屋新開工面積166928萬平方米。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115911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06128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積77185萬平方米。

201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9539萬平方米,比11月末增加44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減少200萬平方米,辦公樓待售面積增加195萬平方米,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增加234萬平方米。

分析:

2006~2016城鎮人口增長2.1億人,住宅竣工面積86.6億平方米。對應新增人口人均41平方米,考慮到原來城鎮人均住房面積較低,印證了住建部表示中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已超33平米的統計。

住宅施工面積521310萬平方米,商品房待售面積69539萬平方米(按照2016年住宅佔72.7%的比例,那麼待售住宅存量有50554萬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積77185萬平方米,按人均33平方米,將在6.7年內提供1.73億人的住宅供應。其實會更提前建好,因為施工面積主要是2014年暴漲的,2016年竣工的是之前較少的施工量情況下完成的。

那麼問題來了,總計1.73億人,年均2000多萬的接盤俠哪裡找?

看著過去20年城鎮人口年均增加2100萬,農村人口還剩5.9億,好像問題不大?但是,其中還有一大部分還是留守老人,不可能作為韭菜來接盤的。

其實黨國告訴我農村還剩多少年輕人就好了,一除就知道還能割幾年韭菜了。

沒找到數據,我就只能推測一下了。

2016年中國16周歲以上至60周歲以下(不含60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90747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5.6%;60周歲及以上人口23086萬人,佔總人口的16.7%;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003萬人,佔總人口的10.8%。

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82億人。

那麼農村戶籍人口就該是農民工加農村常住人口,2.82+5.9=8.72億人。可以看出,其實農民沒有轉化多少成為城市人口,大部分只是轉化成了常住城市的農民工。

農村60歲以下人口,8.72*72.5%=6.32億。常住農村60歲以下人口,6.32-2.82=3.5億。

還有3.5億,看起來不少,還有白銀10年?

注意這是0~60歲的人口,你指望40歲以上的農村人去城裡買房嗎?

參考人口曲線,我估計30歲以下的不到3.5億人的一半。

結論:

現在城鎮人均住房面積33平方米,6年內新建的住房需要1.73億接盤俠接盤,而在不考慮他們購買力的情況下,可能去接盤的人口最多不過1.75億人。

這還是把0~30歲的都抽干,農村就剩30歲以上的人,這是步入美國式發達國家的節奏?

解決辦法:

炸掉,住豪宅或者鬼城?

炸掉: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牛奶倒河裡。

豪宅:人均住房面積增加1平方米,就可以給房地產建設續一年。

鬼城:人口從小城市向大城市集中,大城市繼續擴張,小城市淪為鬼城。

拆了建:只要不斷的拆,肯定可以不斷的建,雖然不創造價值,但是創造工作。

另外顯而易見,賣出去的土地已經夠中國全面城鎮化,2,3年之後地方政府將無法再通過賣地獲得收入!那麼3年左右房地產稅開始徵收是政府必然要做的!所以做好被收房產稅的準備吧。

相關:

2016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

2016年中國人口年齡結構

2016年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8億人 增809萬人

中國曆年鋼鐵產量

中國曆年鋼鐵產量(1950-2015年)_百度文庫住建部:中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已超33平米_網易財經


全文重新排版。

寫在前面,這不是學術文章,沒有數據,答主從一個屁民的角度,結合一大堆新聞得到以下的內容。

開始正文:

房地產會不會蹦,其實應該理解為兩個層面(或許更多層面,who care )。一個是基本面,是否價格超過了價值?這點,我覺得用租售比,房價比人均年收入等硬指標,是可以得出有泡沫的

第二層是天朝是否讓房價崩盤。答案是肯定不想崩,因為對誰都沒有好處。

看待局面,應該從天朝做了什麼來切入。這段時間密集房地產政策,你如果理解為防止房價過快增長,相信了房子不是用來炒的論點,那圖樣圖森破。

時間退回到密集政策出台之前,為什麼房價2015~2016的高歌猛進,是誰讓這個局面成為現實。韭菜,屌絲,大戶,炒家,當然,絕對不能忘記天朝的作用。應該看到,除了房價漲,更應該

看到有大量的存款轉入房地產,從極好流動性變成了固定資產。隨著房價的上漲,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因為理論上賺錢了。天朝悶騷暗喜,閑錢被固定了,還給民眾套上了房貸,好好上班賺

錢還房貸,穩定了和諧了,大家沒那麼多心思換外匯移民了。

那,為什麼2017開始出台政策了,因為,從底層數據來看,存款搬家差不多了,大目標達到了,然後出一個聲音「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回應了民眾關切,證明我朝是關心人民

的。

-----20170907,讓子彈飛一會,三個月之後再來更新:----

最近微信推送了《7月份住在成交報告》,簡要摘錄:

7月份50個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環比減少7%。從數據來看,連續4個月環比下跌,連續5個月同比下跌。原文請搜索查看;

成交量是成交價的先行指標,成交價格會向下跌,以便獲得接盤,進而穩定成交量。通俗點講,成交量下跌會帶來成交價的下跌,只是這個連鎖過程需要多長時間,暫定名稱為「連鎖時間」

,後面做對比。

目前限購限貸針對的是對「開發商向一手散戶轉移資產的過程(第一過程)」,限售是針對「一手散戶向二手散戶的過程(第二過程)」。接上文的觀點,其中有兩個主旋律「防止系統性金

融風險的發生,及房住不炒」。我們來看本段落的兩個過程中,哪個更容易觸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各位看官,有個前提不知大家是否知曉,房地產開發商有幾個用自有資金開發一個樓盤的?看看開發商的負債率,基本都可以清楚了。開發商,用債務和貸款來解決開發資金,並通過賣房回

籠資金,還債還貸。舉個例子,開發商A,融資1000W,破產了,這1000W就100%成為壞賬。如果開發商A的房子全部賣出去,有10個散戶合計款1000W,如果1個斷供了,只有10%的壞賬,況且,

對於個人而言斷供的代價太大,中國人沒有個人破產保護,大家還是會緊衣縮食換貸款。有此可見,只有把銀行貸款分散到各個散戶中去,用大基數來對沖個別開發商破產帶來的壞賬風險,

是防止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不二法則。如果你看懂了這個邏輯,那麼2014-2016年,批發散戶房貸,轉移債務風險的故事,基本到了2017年就講完了。現在輿論層面也少提出「防止系統性風

險」,WHY?因為債務已經轉移,風險已經消除了。

那麼現在出現的:個人房貸利率可以上浮了,可以窗口指導了,可以三個月批不下來了,是為什麼呢?因為要抬高購房成本和門檻,一來是讓有實力的一次性付款這種大戶繼續進場,二來阻

止沒有實力的散戶進場同時阻止第一過程的散戶獲利離場。關門了,關門了,關門了,想跑,沒戲!

---------又一次分割,170909--------

M2,5+6+7月數據9.6+9.4+9.2,不但呈現個位數增長,且增幅在降低。拐點已經確認;

M2是一個結果指標,是因為增發(超發)的貨幣少了,所以帶來M2這個結果指標降低。從M2的明細數據可以分析出,居民中長期貸款量,同比也減少了(答主手頭暫時沒有數據,請幫忙補充

明細);

居民中長期貸款,基本可以等於房貸。從上文中,個人房貸越來越難了, 更加導致了「第二過程」萎縮,所以成交量會繼續下降,並帶動房價有下跌的趨勢和勢能。但,明確一點,房價會不

會跌下來,跟時間的長度有關。接上文中的兩個過程,這個兩個過程之間的「轉換時間」,大概是兩年。即購買新房-等待1.5年交房-等待0.5年辦證-賣出獲利。那麼,2016-2017年入場的,

2019年才能有機會出手。目前的政策面,還看不到有任何鬆動的跡象,即使房價維持現狀,買家的資金的借貸成本或邊際成本,就足矣損失10%啦。更可怕的是,如果「連鎖時間」小於2年,

即小於「轉換時間」,那麼16+17年入場的散戶,可能要面對房價下跌損失和融資成本+邊際成本的多種損失之和了。那個時候,想賣都不一定賣得出去;

當然,目前經常報道或微信傳聞,XXX樓盤日光了,茶水費80W+搖號,一次性付款還在出現。這些傳聞,還請房產一線銷售人員幫忙來驗證一下。

把上面的信息合併來看:成交量在下跌,M2下跌,日光碟,一次性付款,茶水費80W+搖號,成交價基本維持,這一系列現象,能夠歸納出一個怎麼樣的局面呢?

答主認為,買房門檻提高之後,一部分人失去了買房的「資格+能力」,導致成交量下跌及M2下跌。同時由於一次性付款+茶水費的存在,房價保持基本問題。又由於M2下跌和一次性付款的存

在,買房失去了槓桿;

看到這裡,是否發現了一個潛在而被忽略的事情,沒有槓桿的泡沫,沒有成交量的泡沫,奈何支持價格呢?

各位看客,是否明白了,房價維持波動、繼續上漲、崩盤下跌?自己得出結論吧!


發生金融危機的概率為0,房價也不會崩盤,只是讓你們認清了他們的目的而已


這個問題都問了上萬遍了!

你說:崩盤,別人說你是和牛刀一樣瞎,沒錢買不起房子的屌絲

你說:不崩,別人說你是傻逼跟隨大眾,屁不懂假裝磚家說大

我就這麼說,知乎上回答的都不是什麼大神,誰也代表不了誰,大家的答案你只做參考就是了,相信自己的眼睛。畢竟每天買幾套房賣幾套房的人不在這裡。以下我的想法,僅作參考:

1,我哥哥在賣房,浦東新區65平,昨天打電話他說不好賣,不要我操心,沒多問。

2,老表賣衡陽的房子,賺發了,暫時還沒賣出去,當時房貸1100一個月你說爽不?

3,我死黨的同學,也是我朋友,她家挺有錢,她爸爸說房價每年不保持10%增長炒房的就會虧,不太懂,但是感覺有道理,利息吧。

4,聽我同學說廣州首付8成,不知道真假,我長沙的同學還7成呢,因為徵信不良。

5,銀行貸款緊縮,我去了長沙一個售樓部看房問到的,難貸款是事實,以前不看戶口,現在衡陽戶口沒在長沙工作的很難買,銀行不想賺錢了嗎?

6,最近不是深圳有個百強房地產出事了嗎?我感覺,要麼傻逼,要麼房子這麼好賣還虧錢?還是傻逼!

7,我在谷歌I/O今年免費邀請的唯一中國個人開發者的小蜜圈裡,從大家言論來看,工作難找很嚴重,工資低是常態了,可能是手機開發膨脹過度。

8,一中山老表今年居然說生意難做,不過還是賺錢中……

9,我兩次預言股市暴跌成功,那是因為第一次連我媽都開始炒股了,縣城裡到處討論炒股,第二次我一個阿姨說錢放股市不管也賺了一千四,學校老師都在炒股。去年學校大部分老師買房或者換房,一個月3次搬家酒,鬱悶……

10,經濟肯定不給力了,今天路過一個大廠房任然貼著出租廣告,有好久了,真的。

11,培訓行業感覺很好啊?老婆一同事在學校受盡委屈,年薪四萬,這個月跳槽培訓行業直接年薪10萬,醉了……培訓行業不是和經濟形勢反向?

12,汽車行業沒這麼給力了,我弟弟同學在長沙大眾說的。怎麼什麼行業都不行啊?

……

以上就年初到現在幾個月看到的,真的沒有那麼好了,經濟不行,唯一一個,我小學同學說他的股票新股,漲了150%了,我說見好就收吧,他說他要搬回過去虧損的十萬塊錢,我怎麼老是攔著別人賺錢???傻逼了。。。


今年的崩盤論已經過法定唱空區間啦,明年望題主趕早。

當然,IMF今年狡猾的一比,你們以為近期才轉多麼,人家IMF2017年4月就調高了預期,然後又調高了……而已。

不知道真傻假傻,找我答這題純屬找不自在。我滿倉啊,滬深大藍籌大金融我滿倉啊。做多不唱空,做空不唱多,我要堅守接盤俠者的職業操守好么?從戎忠誠於祖國,盡我職責。投身投資事業接盤做多,也得堅守與空軍對抗 (?^o^?)的我多神聖使命。不管是履職要求,還是個人利益,哪能唱空啊。要唱空,也得上指抵達5.8k-6k後,再說吧。

傻孩子,西方經濟學都崩盤了,還守著西方經濟學,還以為只有生產力沒有生產關係的經濟學才是圭臬?

醒醒,趕緊起床啦,天亮啦,快醒醒。

快起來看我們認真學習阿美利加昔年軍民融合後的突飛猛進。不過,實現突飛猛進我國有點困難,主要是體量有些大,太肥,剎不住車,主要擔心狂飆突進,嚇到花花草草,撞到裝睡的同學,就不好了。

離合一松,注意安全。

油門一踩,小心群眾。

受知乎所限不許說之不可描述主席說啦,L型,L型,啥意思?底部啊,同志們,底部啊,重要底部啊。

提及崩潰,我真崩潰。沒事兒看看書讀讀報,別老亂七八糟的,信源要儘可能靠譜。盡尋思啥呢。

這問題乃非男性且非工科同學所提。確定,半毛錢,梭哈。

補一刀。金融危機有沒有,有。輸入性風險,不是中國。我猜,是美元吧。祖國媽媽蔫壞,黃金儲量持續上行已居全球亞軍,還跑去毛子國承包金礦生產……哎,真不是壞,是蔫壞。


謝邀:

儘管不能排除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但應該看到,任何金融危機尤其是銀行危機只有在同時滿足下列三個條件時才會發生:資產價格大幅下挫;融資枯竭;股權資本耗盡。在這三個方面,中國都有相當大的政策空間防止或控制可能發生的金融危機。中國財政狀況相對穩健、外匯儲備規模龐大、經濟增長率較高,以及可對主要銀行實行有效控制。總之,除非自己犯下不應該犯的根本性錯誤,中國在近期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大。

過去30年里,有關中國經濟崩潰的預測不可勝數。但是,這些預測無一例外都落空了。哪個國家也不能擺脫重力影響,讓經濟一直快速上行,但中國實在太特別了。要判斷中國是否將陷入危機,不能僅僅參考歷史先例或某些普遍適用的指標。若想對中國經濟得出一些結論,必須考察細節問題,並儘可能地把許多抵消性因素考慮進去。

「金融危機」不是想來就來

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和本世紀頭幾年,中國經歷的金融困境遠比當前更為嚴重。穆迪的數據顯示,2001年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40%至45%。人人都以為中國將跌落金融「懸崖」。然而,半數不良貸款很快波瀾不興地被核銷,另一半則被剝離資產負債表,平價出售給政府出資成立的資產管理公司,由後者慢慢消化。中國經濟非但沒有遭遇日本式金融危機,反而迎來了一個長達10年的超高速增長期。

誠然,中國的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非常高,但許多成功的東亞經濟體,比如台灣、新加坡、韓國、泰國和馬來西亞,也有這種情況。不同的是,中國儲蓄率遠高於這幾個經濟體中的大多數。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儲蓄率越高,高債務比例引發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就越低。由此,當談到中國債務對GDP比例過高的危險時,若把高儲蓄率等具體因素考慮進去的話,危險程度就要相應降低了。

假定,房地產泡沫已經破滅。那麼,房價崩盤會拖垮中國的銀行嗎?很可能不會。中國並沒有次級抵押貸款:抵押貸款首付比例可能高達總房款的50%,甚至更高。房價會下跌50%以上嗎?不大可能。當房價大幅下跌,大城市裡會有新購房者進入市場,從而穩住房價。中國的城鎮化戰略將使得這些城市的人口狀況能夠支撐對住房的內在需求。如有必要,政府也可以進入市場,收購未賣掉的房子並用作社會保障住房。

即使房價下跌50%以上,商業銀行仍可存活。首先,從全國範圍看,抵押貸款在商業銀行總資產中所佔比例約為20%。其次,銀行可以出售抵押品收回部分資金。

中資銀行存款的平均期限是9個月左右,而中長期貸款占未償信貸總額的比例僅略高於50%。由於缺乏投資選擇,再加上政府的隱性擔保,中國銀行業從未發生過大規模擠兌事件。在實行存款保險制度以後,銀行就更不可能發生擠兌事件了。


在我看來,金融危機可能會發生,但是房產行業崩潰概率為零。

幾乎每次在金融危機的時候,都有數據表明,以及國外的經驗引證我國房地產必然會崩潰。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國家各個行業,尤其是房產行業,依舊在活躍。

一、其實,在全國範圍內來看,房地產行業的經濟是處於一個不斷流動的狀態的

先來看一下近幾年幾個熱門城市的房價趨勢:

· 上海

在2016年8月到11月這個階段,上海房價可以用飛升來形容,均價從45000飆升到60000,而在經歷了三個月的熱度之後,在2016年12月份,上海的房價又回到了原先甚至更低的4萬3千元左右,這會讓人們產生一種房地產崩盤的感覺,而在12月到次年3月份這段時間,房價又有一個穩定健康的回升狀態,如此循環。

再來看廣州的房價

廣州的房價在總體上來看,是趨於一個健康穩定的上升狀態,起伏波動不大,同比2017年4月的上海房價跌至低谷4萬元左右,這時候廣州的房價有一個比較明顯的上升趨勢。這時候可以設想一下,是否會有一種情況:上海的房地產資金有部分流入廣州?

同理再看看深圳的房價

深圳房價在2016年年底經歷了一次較大幅度的下跌之後,在2017年1月漲幅較大,達到了目前今年的最高7萬元左右,容易讓人產生「房產泡沫」的感覺,此時人們不再盲目投資房產,起到一個市場自我調節作用。而在3月份再一次經歷房價下跌之後,一直趨於穩定,這也是由於大市場的自我調控加上政府調控所致。這時候人們感覺在深圳地區投資房產回報率不高,於是轉戰廣州上海,以至同年4-7月份廣州上海房價又有一個較大幅度上升。

以上內容僅基於國內只有上海、廣州、深圳三個大的房地產市場的假設分析。

由此看來,房地產行業內部是一個可自我協調的大的整體。

單單看一個地區的房價,在一個時期內總會起起落落,如果只看一個地區的房地產行業,就會容易產生「房價經濟泡沫」「房產行業崩盤」等判斷,但實際上結合整個地區、乃至全國來看,房地產行業內的資金是不斷流通的,這個地區的房子買不起了,或者是沒有投資價值了,亦或是工作遷徙原因,都會使得原本用於這個地區房產的資金流向別的地區。

大局來看,2017 年 1-4 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 41655 萬平方米,累計同比 15.7%;全國商品房銷售金額 33223 億元,累計同比 20.1%。相比某個地區房價的大起大落來看,我國房地產行業是趨於穩定發展的狀態。

總體資金流通,就使得整個行業不那麼容易出現大的問題。

房地產作為一個投資項目,相比其他投資領域風險較低,收入也很可觀。如果把房地產作為一種金融產品來看,其穩定性是要比股票等金融產品要高得多,會吸引很多群眾尤其是中產階級的投資。截至2016年末,房地產貸款餘額共28.4萬億元,房地產相關貸款(含以房地產作為抵押、擔保)的佔比已經超過了總貸款的1/3,個別銀行的地產相關貸款佔比甚至超過了50%,房產作為一項金融資產擁有巨大的市場,龐大的市場需求加上政府有意的對該行業的調控,讓這個行業的穩定性要提高很多。

二、不同於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我國的市場相比其他國家更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那就是有更加嚴格的市場調控和市場監管,稱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而之前在金融危機里,說到我國經濟「即將崩潰」或者「必將崩潰」的時候,都是忽略了我國的社會主義現況。政府能夠根據市場現況做出相應的措施以保護我國市場經濟,這是宏觀調控的力量

例如高鐵的建設,就足以體現我們國家在宏觀調控上的把控力。

我們都知道我國的高鐵建設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屬於一等一的。相比起美國等發達國家,我們在高鐵領域領先人家,不僅是因為國情問題,更勝在政府的把控力上。

根據世界鐵路聯盟數據,截止 2017年 4 月,亞洲已投入運營和在建高速鐵路總里程為 41253 公里,歐洲已投入運營和 在建高速鐵路總里程為 10946 公里,亞洲和歐洲佔全球高鐵運營和在建總里程的98.07%,其中中國日本佔據全球前二,其餘已投運或在建的高速鐵路項目集中在美國、摩洛哥等北美洲和非洲地區。

圖為美國理想的全國高鐵網圖

圖為我國目前高鐵線路圖

美國在鐵路建設上領先世界各國,而在高鐵建設上仍然是時代的「落後生」,可見雙方差距。

「為什麼美國不大力修建高鐵」: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232954

三、又再比如我國的戶籍制度改革

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目的在於配套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基本福利,但是除此之外,我國戶籍制度的作用還可以體現在房產行業內,比如限購。在我國各個一線二線城市甚至是三線城市都有限購房產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控制房產行業的發展。因而不容易出現房地產行業低迷,或是熱度過高的情況。

即使在數據方面認同是悲觀的,但是數據並不代表實際效果。

數據不能完全能夠預測中國產業尤其是房產行業的走向,尤其是在政府的調控之下。

數據絕對悲觀的情況有如抗美援朝等。

抗美援朝期間,幾乎所有的數據都表明中國人民志願軍不可能打贏美國大兵,一是先天體質不如美國大兵,二是兩國軍事實力上的差距,雙方軍隊裝備差距實在過大,但就是在有如此多數據說明中國必敗的情況下,志願軍依然取得了勝利。

這樣的形勢比當今房產行業要嚴峻得多,據悉,紐約聯邦儲蓄銀行5月17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國家庭債務總額實現11個季度連續增長之後,達12.73萬億美元房貸佔比占家庭債務總額的68%,即便如此,美國房產行業依然健康。

而中國包含公積金貸款的房貸佔比為68.3%,不含公積金貸款佔比為56.4%,情況比起美國要樂觀許多。

另外,李嘉誠稱,中國內地房產無泡沫,普通一線城市房價漲幅不到10%,考慮現行的經濟增長速度和通貨膨脹率來看,我國房產行業相對還比較健康。以他在內地地產業務的情況來看,他不認為內地一線城市存在泡沫,僅深圳有個別樓盤價格較高。

李嘉誠:內地一線樓市無泡沫

隨著經濟和人口增長,以及一定程度上的通貨膨脹,資源配置不均,房地資源漲價幾乎是無可避免的事情,但目前為止,我國房產漲價仍在一個正常的,可控的範圍之內,就說明這個行業在有政府調控的情況下要出現崩盤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

由此看來,國外的經驗,乃至經驗衍生出來的各種預測,不完全適用於中國特色。

最後,

假如房產行業真的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而崩盤,最壞的結果也不外乎是實業崩潰,房產限制交易,造成有錢買不了房,有房賣不了錢,有價無市,逼使資金迴流實業。

由於一些政策的影響,限購限賣在我們國家已經不是什麼出奇的新政策了,在上海,實行「只租不售」的政策,而在廣州,則有「取得房產證滿2年方可轉讓」的新規,這些規定在一定程度上都能限制「炒樓」,達到房價維穩的目的。

廣州限賣新購住房:取得房產證滿2年才可轉讓

總之,為了達到房價維穩,政府能夠任意控制供應,所以說房產行業崩潰的幾率是少之又少。在有能力的情況下,應該購買一套自住用,即使漲跌都不影響生活,而把注意力放在工作生活上才能生活更加健康。

------------------------------

我是Mr.smart,我想讓「dress smart」的概念融入每個紳士的生活

對定製西服感興趣可搜索微博/微信公眾號:SuitTie仕派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天津331限購政策?
如何看待 2017 年 9 月 30 日央行定向降准政策?會對樓市有怎樣的影響?
2011 年 11 月,國內樓市的拐點已經到來了嗎?為什麼?

TAG:市場 | 樓市 | 中國經濟政策 | 經濟危機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