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詞義的扭曲對大陸的「同人文化」有什麼影響?
|
今天我突然發現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在知乎,幾乎所有人都把「同人」和「二次創作」搞混了,而且仔細想一下,好像這一現象在整個中國大陸都很普遍,而且持續了很長時間了。
|
也就是說,人們所說的「同人」,其實是「二次創作」,而真正的「同人」,在大陸卻沒有名字。換句話說,日本的三大同人遊戲(《月姬》、《東方》、《寒蟬》)在大陸全都不是「同人」。
|
這不禁讓我想起前一陣子漫畫家們控訴國產動畫搶了「國漫」的名字的事情。
|
「沒有名字」對於「同人文化」產生了什麼影響,正在產生什麼影響,又將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上樑不正下樑歪,這個詞義的扭曲是從日本開始的,日本90年代以後用同人指代非商業性的個人獨立作品,進一步將同人默認為同人即賣會上出現的作品,至於原本的團體文藝作品早不知道扔哪裡去了。
現在全世界都是吸收日本文化,就算日本人是錯的,大家肯定也是心甘情願地跟著日本人錯下去。
至於同人以二次創作為主,完全就是經濟問題。
現在日本同人由以同人志為多。原創同人遠沒有二次創作的好賣,大家見到的比例就更低了。
現在還以原創為主的同人作品現在只剩下音樂了。
原本原創同人遊戲還比較容易出名,現在洋鬼子文化入侵東瀛,大家都用「獨立遊戲」來指代,就更沒人記得同人遊戲這個稱呼了。另外寒蟬和東方都是個人作品,也不符合同人的本意。
如果題主說的是「同人遊戲」的話,中國大陸有個更流行的說法叫「獨立遊戲」。至於同人文化,以賣同人作品為主要內容的漫展,中國大陸有幾家?中國大陸的同人文化不算髮達,現在就關心用語問題,沒有什麼意義。
在中國大陸,同人作品的受眾群體本來就不算大,所以「同人」和「二次創作」之間,也暫時不會形成「動漫」和「動畫」之類的階級矛盾。
沒影響。古代「老公」是對於太監的專用尊稱,而「娘子」則是對於年輕姑娘的稱呼,但在長期的流傳當中,「老公」和「娘子」,還是原來的那個意思嗎?而試問,這些詞義的扭曲,又是否造成了什麼惡劣的影響呢?隨他去就好了。
影響不大,已經變成了一種泛用稱謂,就像動畫和動漫的區別一樣了。
能有什麼影響?語言本來就是發展的,東西還是那個東西,換不同的詞指代罷了。一群現代人聊天聊著聊著突然跳出來一個穿漢服長袍的人說這個詞在我們大秦是這麼這麼用的,理他么?
日本人就是這麼用得,沒啥毛病
同人本來就是為了規避版權矛盾的保護傘,國內原創作品可以自稱獨立/國漫/國動,掛同人的名字做什麼不會啊,同人就是同人,一直這麼用啊,可能現在湧進宅圈的小孩子太多亂用詞吧。不過題主放心,這些小孩用不了多久就會變成宅斯林到處糾別人錯給人找麻煩的。而且就算同人這個詞的用法意義變了也不是個事,語言本來就是活的。別的圈子不說,宅圈被錯用成習慣的詞多了去了,也沒見有什麼麻煩。順便一說,題主舉的例子,型月,寒蟬和東方這三大所謂同人奇蹟的說法,沒記錯的話是中國人最早封的。所以這三個作品在中文環境里不叫同人這事本來想也不成立。
說起來,鼎鼎有名的「新青年」雜誌在1918年之後被陳獨秀改做是同人雜誌了
其實題主說的把同人和二次創作搞混不算最可怕的,那種情況大部分發生在宅圈,最可怕的是非宅的誤解。
我剛進大學的時候,和室友說「我的興趣是看同人作品」。室友波瀾不驚。一學期後的一個下午,一朋友問我:「你說你喜歡同人,同人到底是什麼?」我正欲回答,就被室友搶白:「不就是耽美嗎。」等等這位同學,原來你一個學期都覺得我是一個喜歡看耽美的人啊……
言歸正傳,我個人認為語言是一種非常具有活力的事物,隨著時代的變化,某些辭彙的內涵也會在使用過程中隨之變化。對於現在在中國廣泛使用的「同人」來說,它已經不再是在日本所指的「同人」了。我想可能以後比較嚴謹的文章或許會使用另一種稱呼比如「獨立原創作品」之類的來代稱吧……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貓膩?
※如何評價小說《從酋長到球長》?
※杭州事件後,西華的後果如何,還有那個全身高度燒傷的濟州島人怎麼樣了?
※如何評價小說《歷史的塵埃》(又名《死靈法師的僕人》)?
※《臨高啟明》在網文中的地位到底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