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行業該如何包裝明星選手?如何平衡選手的競技訓練與商業開發?
現在比較常見的問題是選手天價簽約直播平台荒廢了訓練,甚至耽誤了比賽。
本題已加入圓桌 ? 電競風雲 · 德瑪西亞之力,更多「英雄聯盟(LOL)」相關的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這個問題堪稱各傢俱樂部運營人員的試金石
EDG80分,皇族及格,B叔答偏了
首先我們要界定包裝的定義,明星選手包裝是一個有針對性的商業行為
NBA球星商業包裝,核心是耐克等球衣球星運動器材商進行的
梅西等球員廣告大多是阿迪等球鞋商投的,還有百事以及可口可樂這樣大眾快消品
皇馬俱樂部要打廣告,為何?燒品牌知名度?人家可以從皇馬亞洲行等商業活動里賺回來
你穿球鞋不只是因為球鞋本身實用,還源自你內心想成為NBA球星那樣馳騁在球場上的人,所以必須要對球星們做一個包裝,標籤化神格化,才能帶動商品銷量
球員收穫形象和簽約費,球鞋商賣出球鞋,粉絲獲得實用又有高附加值的球鞋,三贏
一個模式能走通,所有參與者都獲利,才能長久
為什麼要包裝?包裝是一個商業模式的啟動第一環
請牢記這個商業準則
你電競行業,光看現象,不看本質是不行的
商業主體是誰?
不存在主體,光看別人大把的代言收入,就喊著要包裝要包裝,不存在的
電競行業目前還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商業主體
電競的潛在商業主體是誰呢?
網咖,但大家都知道,網魚網咖一轉手去找了AB,沒辦法,別人同樣有年輕人群高人氣粉絲
俱樂部本身?但俱樂部自己沒有能力搞皇馬亞洲行商業賽這樣成功可持續的攬錢運作,城市聯賽這些,其實是給騰訊爸爸送錢,那麼實際上俱樂部在商業包裝上的投入,就是只出不進,必然無法持續
雷蛇等外設?據似乎人家直接和大賽舉辦方溝通,這個裡面有一個話語權的問題
那剩下還有誰?— — 直播平台 這個也是和電競高度相關的
但目前直播平台有意向進行這個操作嗎?NO,沒有
原因是什麼?這個我不了解,但是我推測
1 美女網紅包裝收益也不小,人家還只是單人更好操作
2 你電競選手,俱樂部那邊協調怎麼辦,要忙著訓練沒有商業時間吧 NBA訓練也繁重,但球員的商業活動一樣能協調的很好,俱樂部的態度在這裡很重要
3 耐克等包裝選手,俱樂部讓步,但選手出名,俱樂部球衣好賣了,這裡有失有得
淘寶店這個,核心還是模式沒走通
想一想,如果是三隻松鼠這樣,毛利潤本身較高的店鋪,產品本身打通上下游,有利潤點
那麼和電競選手或者俱樂部合作,是可行的
這些店本身利潤點有保證,簽約下選手後,大規模投廣告,他們的產品大眾化能夠保證轉化率,利潤點又能夠支撐簽約費,這樣才是良性循環。廣告就是持續的商業包裝。
選手去給俱樂部的淘寶店打廣告,你敢投廣告嗎?敢上直通車鑽展嗎?俱樂部那些周邊,都不是自己生產的,利潤大頭在代工廠那邊,且經營類目少,本身大眾化程度也有限,怎麼算都沒有良好的現金流來支持廣告投放
B叔說打廣告遭罵,其實不對,打的LOW的廣告才遭罵
俱樂部本身不太深入電商,也沒有良好的廣告創意團隊,沒有營銷設計,毫無訴求,就上來打個廣告,這不被罵有鬼了,創意良好的廣告,是可以圈粉的,參考一下耐克劉翔的偉大系列
成績再差有當年劉翔那樣風口浪尖?耐克一輪硬是拉回不少同情分,沒辦法,大家利益共同體
此外
沒有廣告投放,你拍再好的宣傳照,沒打出去,也算不上好的商業包裝
我推測下目前的原因:
俱樂部收入來源少,必然要加強對選手控制,因此導致第三方商業主體得利少,自然就沒有意願投入包裝了,俱樂部本身又無法長期支撐包裝投入,整個鏈條就卡在這裡了
EDG等俱樂部的回答裡面,都展現了給選手拍宣傳照,做造型,甚至拍宣傳視頻
但是呢,這些只能算毛毛雨,你拍再多,其實並沒有什麼用。真正的包裝投入,是海量渠道資源廣告投放,一輪廣告投放十萬起,夠你拍100套宣傳照了,這些必須要有長期可盈利的模式支撐
所以這個問題,雖然問了2個小問題,如何包裝選手,如何平衡商業化和訓練
但本質我認為是同一個問題
如何打通電競選手的商業包裝模式
最後,給幾個建議吧
1 我認為俱樂部必須要做出讓步
2 放棄拍宣傳照拍視頻等行為,真的,拍了不投放等於白燒錢
3 去尋找自己的商業主體 他們的長期廣告投放,才是最本質的商業化包裝
4 給一個潛在主體名單:創業類APP,有品牌的大型淘寶零食店
在回答如何包裝明星選手前,首先我們要明白電競行業的屬性是什麼,是歸於體育行業、娛樂行業、還是兩者兼而有之。
【電競行業的本質是什麼?】
經過多年的運營和思考,我們認為電子競技行業與傳統的體育競技行業沒有很大的差別:千年前的農耕時期,在當時的社會生產力以及時代背景下,古人發明了圍棋這項複雜多變、具有豐富內涵的腦力運動;千年後的今天,在信息時代的洪流中,觀賞性更高、參與人數更多的電子競技孕育而生。
競技體育的項目一直在演化、創新,但競技體育的精神其實一直都沒有變,不過是外在的表現形式更為豐富多彩。
【電競行業的市場屬性】
既然電競行業和傳統體育行業的屬性基本一致,那麼電競行業包裝明星選手也基本同理。
常言道:競技體育,成績是王道。
而國內電競圈也流行這樣一句話:電子競技,菜是原罪;沒有成績,連呼吸都是錯的。這句話其實蘊含著兩個意思:
一、電子競技非常殘酷,成績就是硬通貨
在這個以成績來量化價值的環境中,俱樂部和選手的成績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俱樂部和選手的話題熱度、曝光量以及品牌和口碑,也決定了俱樂部及選手在玩家及粉絲心目中的影響力。
二、國內電競粉絲的屬性比較單一
其實長久以來,在國內真正能夠吸引電競粉絲興趣的,就是「明星選手」和「明星俱樂部」這兩個維度。
由於沒有「主客場」概念(今年夏季賽LPL將迎來主客場制的嘗試),電競粉絲相比於傳統體育項目的粉絲,喜歡一個俱樂部的原因,成績會佔絕對比例的主導地位。
【包裝明星選手】
談及包裝明星選手,就得理清一個問題:究竟是明星選手成就了俱樂部,還是俱樂部成就了明星選手?究竟誰給的加成更大一點?
我們給出的答案是:互相成就。
一方面,明星選手能夠帶給戰隊更好的成績、給俱樂部帶來更多的曝光量和粉絲,也給俱樂部帶來了更多的人氣和贊助收入;另一方面,一個好的俱樂部能夠最大化的發掘選手潛力,通過科學的管理、專業的訓練讓選手(職業選手們大多數年齡很小,還在成長的階段)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品質,使他們能在電競這一生態圈中走得更長,更遠。
在這個相互成就的體系里,包裝明星選手也就等同於提高俱樂部的整體素質和人氣。
粉絲們喜歡某一選手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選手們完成了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事(大神的操作和意識、獲得過很有含金量的榮譽),很有代入感;有的是無意中喜歡上了選手的閃光點(性格、騷話、外表)。
在競技體育中,競技明星的核心競爭力來源於高超的競技水平。一個有人氣的選手,也必須保持不斷的訓練、努力提高競技水平和成績,才能讓自己在這一激勵競爭的環境中延長自己的生命力及影響力。
NBA有許多單場得分超過50分的球員,但科比為圈內外眾人所銘記絕不僅僅是因為他曾單場獲得81分,而是來源於他那份「我知道每一天凌晨四點洛杉磯的樣子」。
我們相信每個選手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選手都有鮮明的特徵和性格。
因此,我們的運營團隊根據不同選手的特點,以及粉絲所關注的發光點,找到契合度最高的部分將選手形象具象化。並在日後的傳播中不斷加深這一形象:無論是日常的自媒體宣傳、粉絲向活動,或是我們自製的《E言堂》、《火力全開》等視頻類節目,通過不同渠道的曝光來讓粉絲們更多的了解到我們的隊員。
【平衡競技訓練和商業開發】
我們的教務系統和運營系統是互相獨立的兩個團隊,從我們的角度而言,提升成績始終都是我們不曾改變的最高目標。我們專業的教練團隊會做好整個賽季的訓練規劃和目標,提前為每個隊員協調安排好定時、定量的訓練任務。
不可否認的是,運營一個俱樂部的確需要相當的成本,除了各分部一線隊員、青訓生、教務團隊、運營團隊、電商團隊、行政、後勤等人員工資及場地租用開支外,還有許多日常的運營費用產生。
適當的商業活動除了能在更大範圍擴大我們的影響力之外,也能幫助我們以更合理的方式維持俱樂部正常運營。
關於商業開發,既然我們與贊助商簽訂了協議,則也必須履行相應的合同義務。例如隊服LOGO、直播廣告植入,以及隊員出席商業活動等都會嚴格按照合同條款來執行。
如上文所說,負責我們商業運營和教務系統的是兩個獨立的團隊,因此負責隊員訓練、賽事成績的教務團隊並不需要操心俱樂部運營、內容傳播向的工作,他們的主要精力將放在如何規劃好隊員的訓練任務上。
一般情況下,商業活動不會和訓練任務發生衝突,在極少數出現時間衝突的情況下,我們也會以訓練任務為先,與活動方協調修改時間後,再參與商業活動。
對於選手來說
最好的「包裝」,永遠就是成績。
不管是電競行業還是其他體育行業,由個體主導的優異成績往往才是可以帶來大量粉絲和眼光的最好途徑。庫里在奪得總冠軍和連莊MVP之前,還是個拿4年4400萬合同都要被質疑的球員;而Doinb成為人氣選手,靠的則是他兩次帶隊打入LPL和成為常規賽MVP。
所以,不管是粉絲管理也好,還是日常活動圖文視頻發布也罷,在競技界,最好的「包裝」永遠都是成績。
這樣的包裝,不僅適用於未成名的選手,就算對於功成名就的宿將,也是管用的。就說當下的LPL。如果有誰能夠帶隊——注意是「帶隊」——拿下一屆S系列賽的冠軍,那妥妥的就是LPL第一人。
而且這樣的包裝,也符合俱樂部和選手的個人利益。從情感角度上來說,每一名職業選手恐怕都希望能夠藉此途徑實現自己的夢想吧。
可惜啊……
另外多說一句,現在的擼圈也喜歡開始學著娛樂圈一樣,賣人設。最典型的莫過於去年夏季賽期間,廠長一反常態的「話嘮」「呆萌」「老父親」形象。初始看來效果不錯,但是……
世界賽上,被一腳踢出了原型。
(後半個問題留著,思緒有點雜,理順了有機會再說。)
1
大眾對職業選手的認知從「網癮少年」的誤解到「明星選手」的認可,經歷了多少個撥亂反正的瞬間就不提了。
電競行業發展到現在,已經非常注重品牌效應,職業選手代表的不僅僅是其本身,更多代表的是這個遊戲甚至這個行業。舉個例子,你想到Uzi就會想到LPL,想到英雄聯盟,想到電競。反之亦然。
所以英雄聯盟官方與俱樂部對選手的形象其實是非常重視的。小到賽前專業造型師打理儀容儀錶,大到每個賽季的定妝照拍攝,以及國際賽事的宣傳片的拍攝。
(為拍攝2017LPL春季賽定妝照,專業造型師為Uzi做造型)
(造型師在為Letme做拍攝準備)
2
在俱樂部層面,很多俱樂部也已經著手開始打造和包裝自己的選手了。渠道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視頻節目。
文字和圖片其實是最初建立隊員人設的媒介,在2017春季賽前,《皇族重組 欲戰群雄》系列的宣傳海報中,每個隊員都有對應的slogan,給這個隊員的性格及位置一個定義,增加他的辨識度,說白了,就是記得住、分得清。
(《皇族重組 欲戰群雄》系列海報中Ming的Slogan為「保護,是我的職責」)
所以當比賽或RANK中,小明賣了Uzi就會有粉絲在評論區大喊「小明,保護不是你的職責嗎?」
視頻節目是打造明星選手的關鍵,動起來才真實。
我們自製的系列節目《皇話》,迄今為止已經播出了兩季,對於粉絲基數較大或者自我表現力良好的選手,我們會有相應的資源傾斜——單獨的彩蛋、單獨的問題和鏡頭。想必兩季下來大家對「Gay虎」「Sao話王Letme」「狗妃」等稱呼都能對號入座,並且記得金句了吧?
(《皇話》第二季節目片頭落版)
其實這就是自製節目塑造明星選手的優勢——將賽場上和賽場下的他們,糅合在一起。不同於圖文的片面,視頻節目在樹立一個立體的形象,這種真實性本身也是明星效應的一個特質。
3
粉絲維護也是打造明星選手的重要一環。
類似Uzi這種擁有自己粉絲後援團的選手,我們也會協助並配合粉絲團,做好應援、生日會等相關事宜。1+1>2,俱樂部與粉絲其實是共榮共生的。
(俱樂部協助粉絲團共同為Uzi舉辦20歲生日會)
伴隨著明星效應而來的,是一個非此即彼的誤區,即競技訓練和商業開發是相互矛盾無法平衡的。
其實從皇族俱樂部的角度來說,我們認為所有電競選手和傳統體育選手一樣,他們的首要身份是「職業選手」,他們的主要精力與價值是在賽場上體現的。
(RNG隊員們賽後鞠躬)
隨著「職業選手」這一身份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認可,粉絲群體日漸壯大,商業價值也隱藏在其中,吸引了更多的資本進駐,所以商業活動肯定會有。但我們所有的商業拍攝,都是在賽季初期以集中形式進行,並且嚴格控制拍攝時間。
比如今年春季賽開始前,惠普、羅技、傲風三家贊助商,需要拍攝圖片及視覺廣告,用於整個賽季的宣傳,經過調度協商,最後集中在一天拍攝完成。即滿足了贊助商的需求,也沒有擠壓隊員的訓練時間。
(春季賽前統一拍攝贊助商廣告)
對內,關注我們自媒體內容的人可能知道,我們每周都有1至2個視頻內容,每天都有至少2篇原創的圖文內容,其實也是採取集中拍攝,後期分批製作的方式進行的。
我們的核心宗旨是必須保證選手們的日常訓練、比賽和休息,在這個基礎上,所有產出的多樣化內容不會消耗選手更多的時間。
(《Sao話集錦》系列封面圖)
(微信公眾號推送節選)
可以看出,只要俱樂部團隊將未來一個賽季的需求與戰隊、贊助商統籌好,那平衡競技訓練和商業開發並不是難題。
我覺得現階段電競行業中,「選手與商業活動之間的關係」這個問題上,主要要看到2個主要的方面
1.內部自身的規則和宣傳不到位2.外部的整體電競環境的不成熟先說說內部自身的規則和宣傳
實際上,作為一個電競粉絲,在我看來很多俱樂部是缺乏自身的規則,或者是宣傳不夠的。舉個例子,有多少粉絲很清楚自己所喜愛的職業隊伍每天的訓練規則?時間要求?成績要求?說實話,我不認為職業電競選手和其他普通職業之間有多大的區別,該有的考核指標、行業規範都應該有,但目前狀態下,我只能說——很模糊。就拿現在DOTA和LOL的選手直播問題為例,每天選手訓練多長時間?訓練的標準是什麼?有沒有考核指標?俱樂部要求的直播多長時間(一些俱樂部和直播平台有簽約,選手必須進行直播)?個人直播多長時間?這些明確的規範在哪裡?這些規則如果有,就應該擺出來讓大家明白,一方面說明我們的選手有好好進行訓練,另一方面也是整個電競行業正規化的宣傳,告訴大家職業電競不是隨便每天玩玩遊戲就行了的,是和其他工作一樣有明確的規定、要求的。這種規範和宣傳如多真的到位,每個電競圈內的粉絲都清楚明白,不但能打消很多葉公好龍「我上我也行」的年輕人過於高估自己,干出一些放棄學業投身電競最後耽誤一生的事情。另方面當隊伍成績不佳,粉絲噴選手不好好訓練時,拿出相應的規則便可以說明問題,至少說明問題不是出在沒好好訓練上,而不是亂甩鍋。再說外部的整體電競環境說實話,現在的電競行業處於發展期,很多東西不成熟、不規範是很正常的。例如比較明顯的一點,電競行業粉絲年齡普遍偏小,這和本身電競遊戲在青少年中流行密切相關,加之本來電競行業也就這麼點年頭,最老的粉絲也不過30-40歲。這種環境下,自然會有很多噴子、腦殘粉、鍵盤俠等等出現在貼吧、直播等等網路平台中。因此對這些人進行合理的引導、懲處就十分重要,而不是去迎合這些不成熟的粉絲,導致整個電競圈子顯得十分幼稚。但是很不幸的是,現在的很多電競從業者尤其是選手,並不是在把整個電競環境向著好的方向引導,而是去迎合這些不成熟的觀眾。例如一些選手直播時髒話連篇,確實很對一些觀眾的胃口,但是不利於整個電競環境的發展——一個內部不以文明為榮圈子是永遠吸引不來真正有素質的觀眾的。實際上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不成熟的觀眾喜歡不成熟的選手,而不成熟的選手抵擋不出高額簽約費的誘惑所以整天直播,而整天直播的選手正好符合了這些不成熟觀眾的胃口,畢竟比賽成績這種事情之之和觀眾吹逼資本相關,獎金又不會給他。但是最終的結果,就是整個電競圈戾氣漫天,外面的人嗤之以鼻。相反的,如果選手成熟、觀眾成熟,那麼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選手好好訓練,合理直播,觀眾理性分析,不亂甩鍋,俱樂部正規運營,不怕各種跳槽挖角,其樂融融。但如何選擇成熟選手則是俱樂部的工作,至少俱樂部要通過規則、制度和管理來引導選手走向成熟和規範。如果俱樂部唯成績論,只要選手水平高、成績好,其他素質、誠信、職業操守都不管,那自然後來被挖角、被直播、被粉絲罵也就接踵而至了。把他送回去電競最強的地方,和最頂級的選手練習。商業開發等什麼時候能贏了再說吧。至於包裝,智障人皇這種稱呼算包裝嗎
這是一個現在俱樂部發展的大難題,俱樂部理論上是必須要做收益的,做選手包裝也是為了更好的做收益的,可是這裡就產生了一個矛盾,選手是要出成績的,他們不願意過多配合商業行為。
原因來自兩個方面:
1、大多數選手不喜歡、也不擅長做商業活動,他們會以耽誤訓練和休息時間為借口拒絕。
很多老將經過多年的登台講話磨練,可以輕鬆面對大眾和廣告活動,但是大多數新選手並不擅長這個,靦腆內向的不喜歡拋頭露面,周杰倫剛出道的一段時間都是希望多唱歌,少說話,電競選手也差不多。
2、商業活動會招罵。
成績好的時候,選手做什麼都好,但是成績一旦下滑,馬上就有粉絲用『廣告做多了,光顧著賺錢了』來給選手輿論壓力,這個現象讓選手和俱樂部很為難。
其實,只要是稍微正常一點的俱樂部管理人員,都不會安排很多商業活動配合給選手。
2013年,我們做WE淘寶店,就遇到這個情況,公司要求整個俱樂部『每星期只用派一個選手出一個視頻』來推淘寶店,說白了就是每個星期隨便出個人做一期視頻就可以,這樣一個月還輪不完一個隊伍吧。
結果成績好的時候,事情都很順暢,一輸比賽,粉絲一罵,這個就停了。淘寶店這個東西,沒有推廣就會慢慢下降。
所以,淘寶店的銷量也從每天賣上百個WE鍵盤滑鼠,跌到沒什麼生意。
這就是俱樂部淘寶店為什麼都做的不太好的原因。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三個和尚沒水吃,背後是利益分配不清楚。
俱樂部對選手來說是大鍋飯,選手做多做少,都不是自己的,所以有的選手退役了自己開個淘寶店,馬上就做起來了,可是為俱樂部做視頻就沒什麼動力,這一點我曾在公司內強調過利益分配,無奈大鍋飯很難分開算,這是個問題。
而且,對於現在中國大多數俱樂部來說,淘寶店和商業活動的收入所佔比例都不大,因為曝光渠道只限制在互聯網上,所以投廣告的商家量級都不大。
俱樂部收入大頭,比較穩定的就兩個部分,冠名贊助、有壕出錢。
這兩個部分,不需要選手去做很多商業活動,也就不需要什麼太多的選手包裝,俱樂部的管理層一旦看明白這個事情,也就不會去強制選手來配合商業活動,也造成了這件事情的死循環。
這也是電競俱樂部不賺錢的根本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我覺得是因為播出渠道過窄。
電競播出渠道,僅僅只有互聯網這個部分,但是有直播觀看習慣的人在互聯網中,都是比較小眾的,說白了,就是互聯網的發展量級還是跟傳統電視渠道沒辦法比,我們還是太年輕啊。
大的廣告商不能通過電視渠道進來,那麼比賽的轉播權就賣不上價,賽事不值錢,俱樂部就分不到錢,所以,你逼選手出去做活動陪客,也是杯水車薪。
所以你看,現在活得不錯的俱樂部,都是大壕包養的,基本不做什麼商業活動。
小俱樂部想通過商業合作來平衡支出,我覺得基本是做夢,除非你真能培養出5個實力超強的新人一鳴驚人,而且他們在進入職業選手圈之前,對你忠心耿耿,還不被人挖走。
這個行業的門檻,已經相當高了。
最後總結下:
包裝明星,對於中國電競圈現階段這種畸形的發展情況來說,並沒有什麼卵用,商家看名次,選手看成績,觀眾看技術,成王敗寇,包裝再好也不起決定性作用。
只有韓國這種『電視 + 電競 + 互聯網』高度發達的電競生態,才有像電視和電影行業一樣包裝電競明星的必要性。謝邀。
該問題在電競行業也非常常見,所以現在如何幫忙選手處理好商業事宜成了一些戰隊頭疼的事。不少選手在當打之年退役打直播,這也不應該完全是選手的鍋。隨著熱錢不斷湧入,電競行業的發展太快做淘寶、做直播。。。選手掙錢的路子實在是太寬太廣所以現在很多選手稍有人氣就退役木有辦法,誰讓打職業的收益還不如打打直播呢?試問,當一名還不到20歲的少年面對200萬/年的的直播簽約費用,
哪個職業選手可以抵擋這種誘惑?安心地繼續訓練?踏踏實實地打職業?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那麼,怎麼平衡選手訓練和商業開發的關係呢?首先是投資方,應進一步把錢投入到比賽獎金上來,強化項目的競技性,吸引選手不忘初心、緊盯目標。其次是戰隊方,應該制定措施,統一處理選手的直播事項,安排好直播和訓練的關係,儘可能做到兩手抓——既能盈利,又能出成績。最後是選手個人,事實證明他們太需要經紀人,既給他們人生指引,又幫他們處理各種繁雜的商業事項。基於此,他們才能心無旁騖地安心走職業之路。謝邀,現在在國內談包裝電競選手,走商業化路線是不可能的。
1,選手自身水平太低
2,需要的代價太大,成功後的價值太小國內現時職業電競選手的水平不足科班出身藝人,大抵和網紅水平類似。網紅出名多半靠醜聞炒作,職業選手可以走這條路么?相反以正能量上位的藝人除了自身水平相當(例如年級第一的趙薇),要麼就是背後有強大團隊(例如范爺、湯唯)。一個強大公關團隊的運營費用可不低,一個職業選手運營出來能賺多少?更何況即便擁有強大團隊,被包裝人的配合度也十分重要。當下就算是二三線藝人,連夜出通告奮力工作的都不在少數,國內的電競選手能吃得了這個苦么?
說難聽點,國內目前絕大部分的電競選手都是被土豪包養著的。關於題主說的直播平台問題。首先直播平台的合同水分略大,另外一方面想賺錢一方面又不願意吃苦。典型的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一心逐錢而去,又不想付出更多努力,天下哪來這樣的午餐?你包裝的再好反向q了我還是會噴你。
君不見,眾星閃耀明星隊被國外摁在地上摩擦,君不見,無名wings戰隊問鼎Ti。背後的原因,是國內的許多電競明星根本沒想過成績什麼的,只要有錢有妞,醉生夢死;而平台和俱樂部也是,只要有流量有融資,成績是個什麼鬼,畢竟好成績並不是訓練就能有的保級足矣,但是炒作一定可以帶來流量。現在已經不在電競圈,講點見聞好了。1.之前平台上一個電競明星,失聯半個月,俱樂部和直播平台都找不到他人,結果是打飛的c粉去了,一c半個月,手機一直關機。這是電競明星自己不在乎自己的一個小例子而已。2.去某知名電競俱樂部拍宣傳片,下午拍到一半的時候從二樓下來個穿大襯衣涼拖鞋看不到下裝的妹子,一看是之前對接媒體和微博的妹子,聽說不是犯錯被下了么,還在?某第三方視頻製作者私下告訴我,她和某電競明星談戀愛,經理不太好讓她走,就繼續住在俱樂部。我就呵呵了,他的那些女粉絲們還說,他努力訓練,但狀態不好,要多他一些空間哦~!3.平台上另一個電競明星,直播約架,直播砸俱樂部,緊急下架了直播間和相關視頻,老闆和對方俱樂部聊了之後,說,你下了幹嘛,這是流量,趕緊上了,權重調高哦。4.平台組織一個小循環平台賽,請了一堆不知名戰隊。運營給投資人報了100w+的預算,最後看到了一堆連大學校內賽都不如的菜雞互啄賽。大概就是這樣。選手不在乎,玩幾年回家開網吧;俱樂部不在乎,選手像韭菜一樣,割!直播平台也不在乎,我們只要流量流量流量。如此而已。
電競行業受眾群體局限性比較大,其實這跟起步早晚沒什麼關係,與普世價值的關係也不大,我把話撂著,再過50年,甭管中國還是歐美髮達國家,電競業依然不會是主流競技項目。所以說商業包裝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喜歡電競的人群不會超過35歲,而且女粉絲數量極少,還是以青少年男生為主,然而他們的關注點根本不在於選手的包裝有多閃眼,也非投資商的廣告打的多響亮,他們只會關注一樣東西,那就是選手的成績。所以,對於電競從業者來說,搞那些虛招噱頭沒什麼卵用,打好自己的比賽才是王道。
有的人不需包裝就是中路大魔王三冠王有的人費盡心思包裝成賽區救星結果卻是4396除了成績以外你想拿什麼去包裝一個電競選手呢
讓隊員們洗洗頭,換點合身的衣服
這個題LOL職業圈聲音很大,有請他們來回答。
感謝邀請,我不是經常用知乎,習慣沒有養成,晚了半年多回。。抱歉。。個人認為,電競選手的經紀人其實就是俱樂部,既然合約簽在了我的俱樂部,我就要包裝運作這個人,個人認為可以參考韓國的模式,韓國電競粉絲,氛圍等方面比中國要好,韓國一樣打的出成績,韓國對於練習生和正式選手的控制力度非常大,跟SM這種藝人公司一樣,中國這方面俱樂部執行力不夠,行業氛圍和個人素養也不行,返點回扣就可以搞定了,要什麼規定,只能寄希望於時間的積累,慢慢找到合理的運營模式和行業規則
看運氣咯
推薦閱讀:
※身邊有個打遊戲比自己打的好的女生是怎麼的體驗?
※守望先鋒里,什麼英雄最高科技?
※為什麼競技遊戲中比較"帥"的角色一般都比較難操作?
※為什麼感覺韓國人把所有遊戲都玩成了星際爭霸?
※玩守望時,最討厭聽到/看見隊友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