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國棋院授予 AlphaGo「名譽九段」的證書上有這麼多漢字?
文書的撰寫,自有其傳承。韓國棋院授予AlphaGo的證書,自然也要按照一直以來的規範。這裡只能大致追索一下其中的套語(§1)。通過綴連一些見到的文書,感受一些其中的歷史淵源(§2)。其中涉及的許多問題我了解有限,最近才有興趣,希望藉此機會請大家評論指教。
1
韓國棋院的段位證書,語言、格式都有一定的要求。以下是1960年韓國棋院給李承晚的九段允許狀,是較早的例子:允許狀 九段 李承晩
貴下? 棋力? 入神? 域? 達????? 玆以 段位? 允許?西紀 1960年 3月 27日
社團法人 韓國棋院 理事長 崔夏永
(LG? ?????)
就語言而言,其中以漢文為主,諺文為從。我們會發現,即使略過其中的諺文,也可以讀出大概的意思。這是因為這裡的諺文大體是虛詞,?表示句子的主題詞(topical marker),?表示實際的主詞(subject),?相當於我們的「之」、「的」,???表示原因,?標記動作的賓詞(direct object)。連起來,其實也就是在說:這個人啊,因為他的棋力達到了神的境界,所以,我們允許他這個段位。
就套語而言,某人棋力臻於入神的境地,是專用於九段段位授予的,九段以下的段位就不可以這麼說了。比如八段的話,就只能說「將入聖域」,不可以說神域。雖然是一字之差,就是非常分明的區別。所以這次給Aphago的文書必須說:「 棋品? 入神? 域?……」這是遵循固有的傳統,如果別出心裁地講他進入了聖域,就是刻意打壓人家小電腦了。
韓國棋院實為後起。這些套語也只是因襲日本的制度。如日本棋院的九段證書,其內容為:貴殿夙究棋道之蘊
奧手段超凡技霊妙將達神域為九段令免許畢仍而免狀件如
免狀の取得 | 囲碁學習?普及活動 | 囲碁の日本棋院
日本的制度,圍棋分九品,九段入神。以下依次為八段坐照、七段具體、六段通幽、五段用智、四段小巧、三段闘力、二段若愚、初段守拙。這九種境界之名,在我國淵源甚早,南朝齊梁時柳惲有《棋品》,可能就有這樣的分類了。說來,將各種技藝以三六九為數加以品第,在當時尤興盛,鍾嶸《詩品》、謝赫《畫品》等。而這些或又脫胎於對魏晉,其時由上上而至於下下將人分為九品,作為選官的依據,就是後來所謂九品中正制。
韓國棋院在套語上也有一些自己的發明,比如Alphago的段位證書中說:貴下? 平素 棋道硏磨? 精進?? 棋士?? 人格陶冶? ?? 棋品? 入神? 域? ?????? 九段? 允許???
這裡說他平日里不僅精進於棋道的研磨,「作為一個棋手,(還)致力於人格的陶冶……」劃線部分並不是日本棋院固有的九段免狀套語,但在韓國棋院的段位證書中就是正手了,至少在初段(守拙)段位證書中也可以看到:
(謝謝 @Sweeting 提供的鏈接:??°?àó)說來韓國棋院也是蠻有趣的……你說,人家一台計算機怎麼陶冶人格呀?但既然是習慣和套語自然也就只能一脈相承了。當然韓國棋院也頒發了英文與諺文版,這就是按照現下西文的證書格式了——我們今天拿到的托福雅思成績好像和這個風格差不多。
(?? ???? ??? ??/5?)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格式依照西方的習慣,內容也按照今天通行的證書來撰寫。如其中寫道,Alphago「展現了創造性的、傑出的圍棋技藝,極大地推動了圍棋的進步。鑒於Alphago突出的能力與貢獻,韓國棋院在此授予他榮譽九段」(原文不錄了)。由於內容完全脫離了日本傳統下的段位話語,這裡的諺文版自然也就不需要漢字了。
順便說一下各個不同機構頒發的段位證書。日本棋院、關西棋院自然遵循著日本固有的標準。我國台灣有的台灣棋院也延續了日本段位證書的格式,只是不完全遵循各個段位固有的套語了,說法上依照中文習慣重新表述,如「棋道精進」之類(我院文東董事長、周德明副院長被授予圍棋五段稱號)。台灣的中國圍棋會在格式上相若,行文就與傳統分離了——大體某某人取得了優秀成績之類(xuite.net 的頁面)。至於我國棋院自然採用建國以來的獎狀標準(shwqy.com 的頁面)——鏈接已具,就不再一一貼圖了。可以發現脫胎於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棋院,大體上在行文措辭上與日本的延續性也更強——遵循日本固有的段位授予話語,是向東亞圍棋的傳統致敬呢,抑或是日本帝國主義文化殖民的余絮,本也是不易辨清的問題。這些格式與套語的選擇,其實也呈現了東亞錯綜複雜的歷史脈絡與傳統認同。
在這個脈絡下,韓國棋院在證書授予過程中,既有對傳統的尊重,也有在國際化時代下的自我表達,兩者並行,其實還是有值得讚賞之處的。
2
若論日本棋院的具文,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就各個段位的套語而言,直接秉承自江戶時代的段位免狀。當時有所謂家元四家之說,即本因坊家、井上家、安井家、林家,他們都可以頒發段位免狀,其行文格式在當時已經頗為固定了。以最常見的初段免狀為例,今天日本棋院的行文是:貴殿棋道執心修行
無懈怠手段漸進依之初段令免許畢猶以勉勵上達之心掛可為肝要者也仍而免狀件如
這裡,我們可以注意到「執心修行」、「無懈怠」、「手段漸進」、「可為肝要者也」等具文套語。之前三個說法和漢語相若,肝要是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的意思(非常に大切なこと。最も必要なこと。)這些用法在江戶時期就已經形成了,並成為低段免狀的標準語。以下是文久四年(1864年)本因坊秀和簽發的初段免狀:
(マイフォト?因島紀行? : 023 段位免狀)
再早一些的話,以下是天保十年(1839)年本因坊丈和為安田榮齋頒發的初段免狀——安田榮齋就是後來的本因坊秀策——本因坊秀策就是後來棋魂里為佐為附體的人物……最下方還可以看到花押,這種藝術的籤押方式在後來的免狀(如上圖)中就看不到了:
(本因坊秀策囲碁記念館)
具文格式大體按照江戶時代的一般公文展開。如以下文書1600年8月13日德川家康簽發的書狀,內容為軍事調度,但從文書格式、籤押方式上講,段位免狀基本是參照當時的一般公文的。尤其1612年,德川幕府給本因坊算砂支付俸祿,棋士正式被納入幕府的職官體系,以傳統的公文來書寫圍棋免狀,就更加不足為奇了。
(這裡可以看到德川家康的花押,[平成25年度第1回企畫展]徳川將軍家と有馬家)再展開一些的話,德川時代的公文書寫,當然延續鎌倉、室町幕府,乃至平安時代的格式。究其實,則又淵源自唐宋的公文書寫。如下圖,傳為宋高宗賜岳飛批札(局部),下圖中可以看到高宗的花押:
(鄧小南,看書法,學制度)從唐宋命官文書,到日本的諸種公文,再到日本的圍棋劍道等段位免狀,隨著日本帝國的霸業又進入到朝鮮半島與台灣。或者格式、籤押相與沿襲,間或也有套語穿梭期間,其中互文關係(inter-textual relation)里,又蘊藏著別一種東亞的歷史。現在,再回過來看一看Alphago獲得的這份九段證書,是不是又會有一種不一樣的感覺呢?歲月流逝,斗轉星移。唐宋間的人物都已隨風散去,新的帝國、新的征服,而後有諸種民族革命與國家認同的再造,而在這之間新的機器不斷地問世,人工智慧已經可以問鼎棋壇。而在這些紛繁的變遷之中,卻有一種隱隱然的東亞的脈絡,在棋與字、段與品、墨與紙、印與押之間,無聲地延續著……
不奇怪,韓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到九十年代前期的報紙還是漢諺混排呢,當然漢字比例是隨時代遞減的。 三星電子官網上的《定款》(相當於公司章程),漢諺混排,所有漢字詞一律使用漢字而非諺文拼寫: 這個證書用漢諺混寫,可能是和圍棋作為一項傳統遊戲有關,用漢字顯得更正式。
謝邀。因為韓國還是在使用漢字的。雖然不像日語那樣將漢字作為日語標準載體、將漢字作為日常書寫的文字,但是在重要文本和法律文書等場合還是需要使用漢字的。一方面使用漢字會顯得嚴肅莊重,另一方面會避免歧義。同日語一樣,用漢字書寫的時候是把能替換成漢字的詞語用漢字表達,這樣的詞名詞概念居多,固有詞彙或者底層詞彙一般還是用諺文書寫,由於韓語的黏著語性質,漢字詞用諺文的詞尾和助詞串聯起來。韓語大概60%-70%的辭彙都來自於漢語,而漢語有著大量的同音字和同音詞,僅僅用諺文記錄的話產生歧義的可能性非常高,往往還要通過上下文去理解詞義。法律文書等文體為了避免歧義會採用漢字/諺文摻雜的方式來表達。另一方面人名也需要用漢字來書寫,至少在身份證上是那樣的,畢竟同中國人一樣朝鮮民族起名也是三個字即三個音節居多,那樣的話勢必會出現大量的重音人名。現在韓國中小學的漢字教學好像強度都不是很大了,有些學校漢字還是選修課。但是到了大學學習歷史或者法律等專業的時候,還是需要在下功夫學習漢字和文言文的,畢竟大量的朝鮮史料可都是用漢字記載的。前一陣子看過一個韓國街頭調查,看看人們能不能寫出「大韓民國」四個字,貌似大部分人只能寫對一個字「大」,好一點的能寫對「民」而已,目前大部分韓國人的漢字水平也基本停留在能認讀常用漢字而已。
跑個題,日本職業麻將聯盟的免許狀 / 極意狀更過分純漢字連假名都沒有。。。
感謝邀請,歡迎看我以前的答案
韓國人在使用漢字詞時會意識到自己在說漢字詞嗎? - Matthew Um 的回答韓國人平時不用漢字,起名字時是如何選漢字的呢? - Matthew Um 的回答現代韓文嚴格來說就是拼音,只是拼裝成方塊字。因為漢字是表義的,似乎能表達莊重的感覺,在棋類這種項目下,用的頻率就更高了。證書里的那些字本來就是漢字詞,照著韓國讀法念,如果寫成韓文,其實就是把讀音照抄下來,僅看拼音還不明白意思,要根據上下文確定是哪個漢字詞。 韓國許多實詞本身就是先考慮到漢字是什麼意思,然後再把漢字拼成詞,再用韓國的讀法念;中間的連詞是韓國自己的話,還有一些詞就是韓國土話——「固有詞」。當代日文就是這種寫法,而日文和韓文極其類似。為什麼韓國會有這麼多漢字詞呢?1894年以前朝鮮的官方文書全都用漢字,這樣才能讓中國、日本都看懂。主要書面活動全都用漢文進行,懂漢字、寫文言文是當時知識分子必須具備的技能,就像現在的英語一樣。而關鍵在於,韓國原本沒有自己的文字,1446年創製的韓文又不被士大夫階層所喜愛,被認為是膚淺的文字遭到擯棄。所以,韓國數千年來接受漢字熏陶,高雅莊重的詞基本都是先想想漢字里有沒有這個意思,然後直接從漢字里取來,再用韓國自己的讀法念。大家如果讀1919年的《己未獨立宣言》就會發現,通篇幾乎就是漢字,用韓語語法拼成句子,中間再加上韓語的連詞。以下是第一段,括弧里是左邊漢字的相應讀法。而韓文聖經在最初翻譯時,整個朝鮮半島里,文字素養好的人,基本都有漢文功底,所以在翻譯和校訂中,必然大量參考了漢文聖經。吾等(??)? 玆(?)? 我(?) 朝鮮(??)? 獨立國(???)?? 朝鮮人(???)? 自主民(???)?? 宣言(??)???. 此(?)?? 世界萬邦(?? ??)? 告(?)?? 人類平等(?? ??)? 大義(??)? 克明(??)??, 此(?)?? 子孫萬代(?? ??)? 誥(?)?? 民族自存(?? ??)? 正權(??)? 永有(??)? ???.
補充Matthew Um:
韓國人同學告訴我,他小學的漢字教育狀況是,每一個學年結束時,全校搞一個「漢字默寫大賽」,頒獎給那些能默寫一千個漢字的學生。比賽自願,為期一天,一年一次,就這樣。他說他這一代的年青人,很多至大學畢業也沒懂幾百個漢字,因為比賽不算成績(亞洲人就是這樣子,唉)。我當場問他,你國家的名字怎麼寫,他寫得出「大?民?」,我愕然了一下。歷史上朝鮮族是漢諺混用的,看上去就和現在的日文一樣,效果範例:
??? ??? ? 江山
銀金? 資源? ???三千里 ???? ? 祖國 半萬年 ?? 歷史?燦爛? 文化? ??? ??? 人民? ? 榮光?? ? ? ?? ? 朝鮮
?? ???白頭山氣像? ? ??勤勞? 精神? ???眞理? ?? ? ?? ? ? 世界 ?? ??? ?? ? 怒濤? ???人民? ??? ? ??限?? 富強?? ? 朝鮮?? ???
現在南北兩邊都在擺脫漢字
我在韓國旅遊的時候晚上出去散步,路過一家書店,發現滿牆都是中文書。我頓時一驚,這是專門賣中文書的店嗎?然後我就走過去翻開,發現只有書面上用中文,裡面還是都是韓文。後來我又轉了轉別的書店,發現韓國的印刷業規則就是書皮和書名頁上寫中文,正文是韓文。順便一提,雖然內容看不懂,但是從書名來看韓國也流行YY小說……
朝鮮貴族叫文武兩班,專門學習漢字,壟斷朝鮮的文化,韓文在他們中遭到劇烈反對,極其失敗,共產主義後才有消退
韓國人用漢字很正常啊,1950年以前他們全盤用漢字啊。韓國第一任總統李成晚還是個漢學家,中過李氏朝鮮的秀才,寫的一手好漢詩。。。。在高麗和朝鮮時代的半島,不會漢語,你只能種地,做不了官。
韓國語是一種帶有黏著結構的語言 完全使用漢字無以正確的表達語法 所以他們發明了一種用於表達語法關係的類漢字 他們稱其為hangel 把hangel 和漢字公用稱為夾寫法 這樣 既使用了漢字這麼高大上的文字 又能完整表達語法 日本人也是同樣的套路 他們發明了平假名來完成語法功能 但不同的是 日本人不以學人之長為恥 韓國人卻極力去漢化 擺脫中國文化的印記 所以後來 就完全不使用漢字 尊重自己的原創 但伴隨而來的是歧義 電機 轉機 在韓語的拼音文字寫出來是一樣的 在重要場合 這種歧義是不能被接受的 可憐的韓人民 不得不回頭求助漢字 但他們會承認自己不好嗎 不會 宇宙無敵的韓人民 很會早就為此埋下了伏筆 漢字 hanza 在韓國人看來是韓字hanza
朝鮮王國第四代國家領導人:世宗大王,為了摒棄當時與中國的「羈絆」,發明了當今的韓語。
至於發明新語言的原因么,漢語太複雜啦,當時普通老百姓根本不識字,只有官二代們才認識。因此新語言的推廣使得現在韓國的文盲率非常低。
當然了,萬物有利有弊,當今的韓語,其實就是拼音的組合,任何人看到一個字,其實就可以讀出它的音。而這一點也導致了,韓語對「意」的表達不夠。就想像一下《施氏食獅史》這篇奇文吧-。-
所以像李世石等名字之類,不用中文寫,你完全不知道說的是什麼。這幾年韓國政府一直致力於「去中文」,不過成效不好啊韓國歷史工作者說,如果去掉中文,我們的歷史書就看不懂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朝鮮族人其他姓氏和漢姓相同,唯獨有朴姓為其特有姓氏?
※為什麼越南語和朝鮮語沒有像日語那樣對漢字的訓讀?
※韓語的國漢文混用體是什麼樣子的?
※為什麼韓語可以去漢字,而日語不能?
※什麼情況下韓語會頻繁用「斯密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