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俄羅斯對華出售SU-35?

17年1月2日更新

對於現在蘇35已到貨,大家怎麼看。


假如這事兒是真的,只是一次普通軍貿而已,不必看的有多重。

對於一個正在研製殲10B和殲16輕重兩種四代半機、連續試飛殲20和殲31兩種五代機的國家,蘇35的到來,與90年代購買和引進蘇27相比,對於空軍的意義不可相提並論,裡面的各種權衡折衝更是難以一言概之。

1,中俄兩國在目前情況下,還需要在一段時期內「報團取暖」,不斷維繫政治經貿往來,經濟上要維持適當的平衡,俄羅斯已經有聲音質疑中國只盯著油氣能源,把大量廉價商品出口到俄羅斯。可是俄羅斯沒有波音空客可賣,輕工業產品中國不需要。中俄軍貿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平衡砝碼,但隨著俄羅斯軍工業疲態盡顯和中國軍工高速發展,中國能看上的東西越來越少了,不僅蘇27和現代級那樣的大額軍購沒了蹤影,連中小型軍購也急劇縮水,目前只在戰機發動機、直升機等方面還有合同。近幾年中國對俄軍購還不足伊拉克的一半,對俄關係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中國決定購買蘇35,價值20億美元,目的就是把中俄軍貿關係修復起來。

2,此次購買的蘇35隻有24架,也就是一個團的規模。對於國土廣袤、擁有數百架三代戰機的中國來說,只能算個點綴。而且蘇35同出側衛家族,對於中國空軍訓練、維護體系不會產生太大衝擊,這也是中國能夠容忍蘇35的一個重要原因。假如法國來賣24架陣風,中國可就沒當年買「幻影」那個勁頭了。

3,關於「中國買蘇35是為了買117S」,中國只買了24架蘇35,按照買一(架)備三,也只有72台備用機,刨去蘇35自用的,中國能用的不到50台,杯水車薪。敞開了大規模購買117S,一是俄羅斯未必同意,二是中國空軍自己不能幹。

4,俄羅斯不斷放風中國購買蘇35,是「毛熊舞劍、意在阿三」―――「契達依買了我大毛熊的蘇35,從西藏分分鐘打到新德里,蘇30MKI過時了,你怕不怕!T-50一時半會兒還不能出來,陣風合同也黃了,醬紫很危險呀!要不你也來100架蘇35?或者給你的蘇30MKI升升級也好!保證都是最新科技,價格從優親!」

5,中國的訂單可以扶一把風雨飄搖的俄羅斯航空工業,給在敘利亞花錢如流水的毛熊打氣:「兄弟,喝了這碗伏特加,你接著杠美帝!兄弟我掙錢去了!」

當然,不是說蘇35不好,蘇-35絕對「有兩把刷子」,綜合作戰能力是側衛系列中最優秀的機型,強於中國空軍目前裝備的殲-11B和殲-10A。117S發動機對中國「動力真空期」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而且,蘇35對於填補殲20服役之前的「空檔期」,填補產能空白,應付周邊熱點局勢也很有幫助。

總之,一次普通軍售而已。


1、中國和俄羅斯一直糾結數量,中國其實就想要一兩架,俄羅斯覺得最少48架,看看SU-27SK在中國的發展就知道中國想幹啥。。。結果最後妥協到24架,雙方都有讓步。

2、數量談妥了,中國和俄羅斯又開始糾結設備問題,中國看不上俄羅斯電子設備和武器,想要定製版,按中國要求更換電子設備,可以發射國產武器等,俄羅斯覺得你數量本來就採購得少,當然只有用貨架商品,還要給你單獨費那麼大工夫搞一套,難道我就賣個殼子加發動機?然後就糾結,現在綜合各方面消息看,似乎是中國贏了,俄羅斯同意給這批飛飛裝中國設備了。

3、中國太行雖然堪用了,比起35的發動機還是有一定距離,峨眉又還早,發動機拿回來做一個參考,為改良太行做個榜樣也是極好的。

4、雖然中國研發了J-11B,機體結構基本照抄SK,甚至出現了減重後配平不穩,需要重新加配重的傳聞。。。雖然從J-11BS開始,就上了數字電傳,目前已經到了J11D,但畢竟是山寨過來的機體,而且氣動可是俄羅斯額強項,而SU 35的氣動算是側衛里最好的了,對機體結構做了大量完善,這24架買回來,拆上機架,對改良我國龐大的側衛機群也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5、沈飛這幾年,又要生產殲11D,又要生產殲15,又要生產殲16,還要為31這個私生子的可能生產做準備,產能實在有點跟不上,買24架蘇35,在殲20服役前頂一下,對產能是一種補充。

6、中俄友好停留在嘴上沒意義,關鍵得有利益,俄羅斯武器被中國買了那麼多年,能買的武器都買了,剩下的中國想買俄羅斯不賣,俄羅斯想賣中國不想買,蘇35算是一種折中,大家都有那麼點意思,對維護中俄友好有好處。也幫助俄羅斯打開印度軍售局面。

7、個人覺得。。。南海那邊正好新機場修差不多了,周圍一圈國家有30這種大殺器,中國沒事派幾架35上去巡視幾圈,對越南馬來可以形成極大的心理震懾,而以這兩個國家的財力,要想購入抗衡35的戰機近幾年希望是不大的。。。菲律賓就算了,派殲8F去震懾就好了。。。


瀉藥,轉載一篇文章,寫的很詳細,侵刪。就在中俄兩國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年度會議剛剛落下帷幕時,據俄羅斯《生意人報》11月19日報道,中俄簽署了關於中方引進24架蘇-35戰鬥機的這一近10年來中俄雙方最大一筆軍機合同,交易額達20億美元。

由於近年來在網路上有關中國將引進蘇-35的各種大道小道消息實在是多到有「狼來了」之嫌,因此在消息剛出現時仍有人認為不過是又一波炒作而已;直到俄羅斯官方通訊社塔斯社對此消息的確認才讓不少人對此事的真實性有所相信,但仍然有部分聲音堅持認為中國不會引進蘇-35。

問題1:蘇-35有哪些方面讓中國非買不可?

關於蘇-35的性能概況,已經有很多公開資料介紹,在此不作贅述。我們先以蘇-27家族飽受詬病的「跨音速過載陷阱」問題為例展開分析蘇-35的進步。

所謂「跨音速過載陷阱」,是指蘇-27系列在跨音速階段(M0.85-M1.25)飛行時,由於氣動中心前移導致飛機不可控的大幅上仰,伴隨翼尖失速,會造成非指令性的俯仰荷載突變,導致飛機可用過載降低。這個問題在很多第三代戰鬥機上都有, 例如法制幻影2000戰鬥機在中等以上高度的最大穩定盤旋角速度幾乎都在M0.9,但當飛機在4000米高度時由於過載限制(速度的平方除以轉彎半徑再除以重力常數9.8)一下子從7掉到了5,這意味著轉彎半徑將陡然增加40%,嚴重影響此時的戰術機動性。而蘇-27和米格-29由於採用了帶有邊條翼的高升阻比升力體布局,導致這一影響更為嚴重(可用過載從將近9G降到6G)。

所以跨音速過載陷阱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結構問題,單純靠加強結構是無法根治的。蘇-35解決這個問題,靠的是從氣動、飛控和結構三個方向同時入手的綜合頂層設計:依靠全新的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以比蘇-27的模擬式電傳遠為靈敏的反應速度,精確控制尺寸有所調整的各個氣動舵面和推力矢量噴口協調工作,使得飛機在跨音速飛行、氣動中心前移時產生一個與之時刻保持準確平衡的力矩,輔以之前在蘇-27M/蘇-30上就進行過的機翼結構加強措施,徹底根除了這個「陷阱」。

國內在引進蘇-30之後就再沒有系統接觸過俄羅斯戰機的氣動-結構-飛控綜合設計理念。這也使得在殲-11系列的技術改進上往往有些「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導致雖然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的性能進步了,但飛行性能相對原准機卻難以有明顯提高,蘇-35的引進在這方面有望為我們進一步打開思路。

參加2014年珠海航展的蘇-35戰鬥機展示其機動性。

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通過蘇-27/30系列的出口發展,驗證了包括先是在出口印度的蘇-30MKI而後在自用的蘇-30SM上運用的三翼面+三元矢量推力噴管在內的多項技術。雖然前者沒有在蘇-35上保留,但後者和飛控技術的融合成熟卻使得蘇-35在機動性方面更進一步,2014年珠海航展上令人目眩的「拋餅」機動就是體現。

當然,矢量噴管技術的載體——AL-41F1S(117S)發動機也是蘇-35優良機動性的根本保證,這種加力推力達到140-145kn的發動機使得蘇-35在起飛重量增加的同時仍然擁有突出的能量機動性能,而全許可權數字式控制系統使得其能夠在蘇-35的飛行包線內都有著最好的發揮。相信了解中國航空發動機發展的人都知道117S對中國的價值,這裡就不多談了。

飛控系統的改進還有一個成果是取消了機背大型減速板。在去掉了這一功能單一的「死重」之後,蘇-35的減速將靠兩片增大面積的方向舵的反向動作以及其他氣動面的配合共同實現。這一點和殲-20的後續原型機相同。而通過取消減速板等措施,蘇-35僅內油量就達到了11.5噸,比蘇-27/殲-11還多了2.1噸;而且由於該機和蘇-34一樣還可以外掛副油箱,這使得即使在殲-20服役之後,蘇-35的作戰半徑仍然是中國空軍戰術飛機中最遠的。

打一個最簡單的比方,使用標準戰鬥值班掛載(攜帶兩枚R-77和兩枚R-73導彈以及電子干擾吊艙)的蘇-35在加滿機內燃油並外掛兩個1860升副油箱之後,不僅從廣東湛江基地直飛南沙群島空域綽綽有餘,還能支持一場耗油劇烈的空戰。能夠依託保障條件更為完善全面的本土基地出動戰機支援島礁機場上的防衛力量,這對中國空軍未來加入對南海主權的維權工作很有價值。

問題2:為何從傳言到成為事實拖了這麼久?

有關中國可能引進蘇-35的傳言,早在2002年「老」蘇-35,也就是蘇-27M項目行將中止時就開始在網上浮現。而從2006年「新」蘇-35剛剛提出概念不久俄方就主動向中方推薦該機至今也已經將近10年。是什麼原因使得蘇-35的引進在不斷的傳言中幾乎成為「狼來了」的故事呢?

首先是蘇-35技術完善所需要的過程導致的,畢竟直到2014年蘇-35才參加俄軍的幾次聯合軍演,今年才算是形成完整作戰能力(FOC),而中國顯然不會貿然購買一款技術上還有很多不成熟之處的戰機。而由於蘇-35使用了很多俄羅斯下一代戰機T-50的製造技術,諸如大塊預製蒙皮和鏡像銑表面處理技術等等,廠家從蘇-27/30轉產蘇-35也需要一個調整過程,這從俄羅斯媒體披露頭兩批量產型蘇-35存在不少影響可靠性的問題就能看出。

但在那架俄空軍現役的紅色08號蘇-35由功勛試飛員謝爾蓋·博格丹駕駛參加珠海航展並獻上讓人目瞪口呆的飛行表演之後,很多分析都指出,中方引進蘇-35的決心已下,主要矛盾應當是在合同的細節上。而就在航展上,俄國防出口公司總經理伊塞金在談及中俄蘇-35合同時強調,根據雙方的共識,蘇-35的「外形經過了最小修改,主要體現在外掛層面」;這意味著,中方很可能要求蘇-35增加了國產武器的使用能力。

儘管兩塊大型顯示器十分亮眼,但作為自用型號,在部分機載電子設備的選擇上蘇-35仍然比較保守。例如其抬頭顯示器(HUD)仍然採用傳統的視野較小的折射型。

雖然蘇-35在氣動-結構-飛控一體化設計上的水平確實高於中國現有掌握的技術,但在航電設備和機載武器領域,俄羅斯人就沒法如此自信了。蘇-35使用的N035/IRBIS-E無源相控陣雷達雖然靠著印度在蘇-30MKI的N011M上積累的經驗,性能要完善很多,能夠滿足基本對空作戰的要求,但工作體制上的先天劣勢使其在可靠性、探測精度、多用途能力和抗干擾能力等方面落後於殲-16和殲-11D上使用的同等尺寸有源相控陣雷達。

在空戰武器方面,以霹靂-10和霹靂-15為代表的國產新一代空戰武器的服役,使得受發展資金限制,雖然指標吸引眼球、但技術遠不夠成熟的俄制導彈競爭力不大;在對地精確制導武器方面俄方更是直到最近兩三年才有幾個新型號投入使用。因此中方在談判中始終要求蘇-35具備國產武器使用能力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了。中國空軍有著豐富的為蘇-27/30戰機改裝國產武器的經驗,這一點無論在談判中和在合同執行中都十分有利。

所以儘管作為供貨方俄羅斯肯定希望能夠隨機出口更多的武器和備件,但從結果來看,「手頭緊」的俄羅斯可能面對現實仍然做出了讓步。俄羅斯國家工業和科技集團總經理Sergey Chemezov對這筆「馬拉松式」合同的評價是,「在軍用飛機交付史上,從未有過這種合同先例。」

問題3:蘇-35能否融入現有作戰體系?

兼容性問題也是反對引進蘇-35的聲音常常強調的一大理由。由於中國已經有10年沒有引進俄制戰機,而在這一時期內大量國產戰機的服役使得很多人認為,引進的蘇-35將無法融入中國空軍的作戰體系。筆者試著從這個體系近10年的發展脈絡,分析其是否準確。

在2005年-2006年空軍作戰體系初成的時候,作為體系中的尖刀,三代機部隊的主力是引進/組裝的170架蘇-27/殲-11和70多架蘇-30戰機,而剛剛服役一年的國產殲-10戰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體系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這個體系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不斷有國產新機加入,雖然國產機和引進機在聯合使用中確實有過磨合階段,但在空軍科研團隊的攻關下,這些問題已經被逐一解決。

從結果上看,兼容問題沒有影響到裝備蘇-27的部隊在空警2000預警機的指揮下參加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的空中警巡任務;沒有影響到裝備蘇-30的部隊在空軍體系對抗中和兄弟部隊配合屢屢拔得頭籌……引進蘇-35在子系統層面上確實需要解決如何更好融入的問題,這也是上文提到改裝國產武器的一大目的。但這不是以偏概全否定蘇-35融入未來中國空軍作戰體系可能性的理由,能夠兼容使用國產武器的蘇-35隻會使得體系更加強大。

中國海軍航空兵的一架蘇-30MKK2戰鬥機,注意掛載了國產霹靂-12型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

從合同金額上分析,24架蘇-35價值20億美元,平均每架8300多萬,這和俄方2014年在珠海航展上宣稱的8500萬美元的單價相比稍有下降。考慮國際武器貿易的一般原則,計算合同交易額時一般都把備件、武器以及配套的維護和檢測設備等計算在內,這一價格也說明配套引進的俄制導彈數量並不會太多。

問題4:蘇-35何時形成戰鬥力?

根據俄羅斯軍工綜合體公布的蘇-35生產廠——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廠(KnAAPO)到2020年之前的生產計劃,在2016年完成俄軍首批48架訂單中最後10架之後,將向中國空軍交付首批4架(從03批的批尾開始)。而計劃內容顯示,最晚在2018年這24架戰機就將交付完成。

根據我軍之前引進蘇-27和蘇-30戰機的傳統,確定將引進一型飛機之後,在交付列裝前部隊會提前至少一年派出空勤地勤人員前往俄羅斯學習新型戰機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以縮短戰鬥力形成周期。也就是說早在合同正式簽訂前,甚至是在2014年珠海航展上首次在國內和蘇-35「親密接觸」前,中國空軍已經對蘇-35有了深入的了解。

2014年第10屆珠海航展上,中國空軍的機務車輛在為參展的蘇-35進行保障。由於有著豐富的蘇-27系列戰機使用經驗,中國空軍對這款蘇-27家族的終極改進型的初步上手不會很慢。

考慮到這二十多年來國內對三代機乃至「三代半」戰機裝備系統和使用經驗的「食髓知味」,加上換裝蘇-35的部隊自身就很可能有著豐富三代機使用經驗;1993年8月我軍首個接裝蘇-27的部隊(在此之前他們使用的是和蘇-27有著明顯代差的殲-7IIA)因換裝一年後就形成初始戰鬥力(IOC),而以師級建制榮立集體一等功的故事或許將以更快的速度重現。

2018年第一個蘇-35單位滿編並形成戰鬥力後,或許也將是中國空軍考量是否將購買更多的蘇-35的時候。24架蘇-35相當於空軍現行編製一個三代機團/旅的數量,而根據《華爾街日報》等外媒的報道,中方有可能在簽訂首批蘇-35引進合同時,還與俄方就後續48架乃至96架的意向協議進行了商討。這就引發了最後一個問題,中國會採購這麼多的蘇-35么?

問題5:為什麼有了殲-20還要蘇-35?

隨著第四代戰鬥機殲-20的原型機不斷試飛,以及殲-10B/C、殲-11D/16等第三代改進型戰鬥機的亮相服役,反對引進蘇-35的聲音認為,和它們相比蘇-35的優勢並不大,面對殲-20還處於劣勢,引進蘇-35無助於戰鬥力的提升。

和三代機全面替換二代機不同,在空中力量使用理論產生重要變革,機載航電武器大發展的時代,三代機和四代機並非替代關係,而將配合使用很長時間,即使是目前全球唯一裝備有兩型四代機的美國空軍也是如此。一位美國空軍官員11月22日表示,因F-35交付延遲和現有三代機群老化等因素,美國空軍將考慮招標採購最多72架全新的三代機。考慮的範圍包括先進F-15、新型F-16甚至包括海軍的F/A-18E/F,而它們的交付時間將和蘇-35交付中國大致相當。

而中國空軍的情況則更為複雜。在空軍仍有數百架上世紀70年代水平,已經很難適應現代戰爭要求的殲-7B/H的時候,僅靠成都飛機公司的殲-10和瀋陽飛機公司的殲-11兩大系列三代機的產能,想在殲-20服役時完成對它們的替換是很難的,屆時中國空軍很可能將面對二、三、四代機「三代同堂」的場面。而隨著蘇-35生產技術的逐步成熟,KnAAPO的生產速度也在提高,如果中國決定採購後續批次,那麼到2020年的時候第二個單位的蘇-35就能滿編。

俄羅斯空軍接收的一批蘇-35S戰鬥機,中國訂購的可能被稱為蘇-35SK。

當然產能因素僅僅是一個方面,前面提到的蘇-35在部分技戰術指標上的突出性也是引進的重要考量。例如儘管蘇-35優秀的格鬥機動性被認為在這個超視距空戰大行其道的年代是「屠龍之技」,但發揮這一性能的關鍵——融合了氣動舵面和推力矢量綜合控制的飛控系統,可能對殲-20等型號未來的性能完善產生重大影響。

和24年前引進劃時代的蘇-27時完全的驚為天人相比,今天的中國在引進蘇-35時的眼光將更加客觀務實。發揮其技戰術指標特長提升空軍轉型期的戰鬥力,吃透其關鍵子系統的技術為我所用,蘇-35將成為2020年之後徹底淘汰老舊二代機(除少數二代後期型之外),數量達1000架以上的三代機與四代機並存的中國空軍中一塊重要的裝備拼圖。


24架到貨後,估計會很快神秘報廢2架...然後沒過多久,毛熊接到他兔電話:我們對產品很滿意,也夠用了,於是就不需要下一批了...然後又過了沒多久,他兔官媒八股文出爐:中航工業擁有完整知識產權的J11C重點型號攻堅紀實...毛熊哭暈在西伯利亞...


據俄媒所說的統計中國目前已經買了上百架SU35,幾百套S400,上千輛T90,十幾艘潛艇了吧。。。


「俄方希望中國至少購買48架,而中方則希望購買4架」,說句實話,這個4架~~~~~,真的只有臉皮最厚的人才能提出來

大毛:兄弟,要幾架?

兔子默默地伸出四個手指頭用單純的眼神看著大毛。

大毛:這。。。四十架。。。有點少吧? 你這麼不差錢咋說也不來個48架?

兔子:哥,你別誤會,我想買四架!(表情痴呆無辜狀)

大毛狂怒,抄起旁邊的酒瓶子就想給兔子來個帝國主義之懲戒:你咋不說想買一架?!

兔子:哥,我臉皮薄,不好意思啊~~~~(&>_


1 國內有上千架二代機需要換代 7爺8爺中只有少數可以應對現代戰爭。沈飛成飛的產能並不足以支持機隊的更新換代,因此只能買買買。

2國內目前沒有飛機裝備tvc 需要一台裝備tvc的飛機進行相關方面的參考。尤其在飛控方面。有人說j20可能上117s,然而現在j20已經技術凍結,首批必定用al31。至於之後的117s,則試WS15來定。

3國內已經十幾年沒有接觸俄制現進戰鬥機。了解一下也是不錯的選擇。包括其在結構方面的改進。不清楚蘇35在跨音速方面的性能有沒有提升。

4相關彈藥。包括r74之類的下一代導彈。

5 政治需求,不多說了。中國和俄羅斯不能說是一個被窩的,起碼也是一個褲腳管的。

其實很早前新浪曾經有過一篇文章,分析了蘇35引進後的編製。可是文章被刪除了。為何? 可見從那時起就證明了蘇35引進板上釘釘了。只不過相關係列還沒敲定。

回頭我們也可以看到,國內空軍知名度最高的金頭盔到現在還在使用蘇27SK,是時候換裝了。

至於國內那些懷疑國內空軍實力超過俄羅斯得人,建議有機會去現場觀看一下蘇35的表演。然後看一下81飛行表演隊的表演。

最後PO一張去年珠海和俄羅斯蘇35試飛員謝爾蓋博格丹的合影


倫家要發動機嘛


這價格基本屬於回收了。


俄羅斯媒體經常替我們買飛機,這件事悠一段再說吧。


高層什麼時候轉戰知乎了?


買來的整飛機永遠只用來當花瓶。

拆開,研究透了,國產化才是目的。

當然留一批秀秀肌肉時用,還可以和國產對比性能。

曝光的情況看,這麼便宜的價格,這麼好的飛機,中國還是拚命壓量。

所以談判中國想少買,俄羅斯想多賣。兩家都清楚,一鎚子買賣而已。


已經裝備蘇30的印尼也要買蘇35,下一個會是三哥嗎?老毛子估計心裡樂開花,有了兩個用戶,再開拓市場就容易多了!


理所當然


必然性,俄媒終於可以閉嘴了。


真便宜,之前談的單價過億了,看來兔子談判佔上風了,數量價格都壓下來了。何況這麼漂亮的飛機(●—●)這個時候也要看臉~~


中國向俄羅斯出口56式突擊步槍,殲11,俄羅斯哭暈…gyrbfykdsnirdb¥@$*


看了這麼多真沒有一個靠譜的回答。

1.這是軍事圈裡的一個月經貼,裡面的內容我真的都看吐了,還有買t90 圖22 圖160……太多了,有時真懷疑毛子的媒體還不如國內。

2.假設此消息為真,那麼我們可以看看這24架能有什麼作用,一個團的數量,無論是對付哪個潛在作戰方向都是杯水車薪,真打起來不夠幾天的消耗,所以完全不能靠這麼幾架填補什麼空白。

3.技術方面,su35真沒有什麼領域能讓兔子學的,su35裝備的117s只是al31f的改進版,根本不是四代機用的發動機,另外我國根本不缺三代發動機的技術以及成品,我們要的只是產量,另外每一款發動機的形狀都是不一樣的,重心也是,所以在飛機設計階段就要考慮用什麼發動機,然後調整飛機重心,機體結構等等,除非是j10這個在研製中期決定換髮導致機體結構和設計的改變,也因為這點,j10a是絕對不可能用太行的,因為要用太行就要改整條生產線。所以買來裝j20是不可能也不現實的,另外即使是全狀態的117s也無法滿足j20的動力需求。

4.關於黑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航發問題。目前我國的航發在役型號確實存在型號少,較老舊,於是給了人一種我國航發很渣的印象。但是從工程學角度來看,以同等工業能力來看,要逆向仿製第三代航發至少要15-20年。如果要在仿製的基礎上提高性能幾乎是痴人說夢。所以說什麼學習117s的技術然後完善ws15……真這麼做你2030年都看不到ws15,並且性能不見得就比自主研製的好。

5.我國航發差,究竟差在了哪?這個問題很大,我只能很籠統但絕對正確的回答。航空發動機領域,無論是民用化還是軍用化,理論技術都是現成的,設計方面問題是沒有的。材料方面,雖說實驗室級別的有差距,並且樂觀估計與美帝至少有10年差距,但是這並不阻礙我國研製ws15以及下一代的變循環發動機。我們究竟差在哪?時間!航發從設計製造,到地面試驗,高空試驗,耐久性試驗到小批量裝備部隊到大範圍裝備部隊,最快也要20年,慢的30-40年也是有可能的。並且中間需要的費用以及各項基礎設施不是非五常國家能負擔的起的,對於我國這種典型的暴發戶而言,你沒有團隊的磨練,沒有持續的投入,沒有長時間的試錯,沒有足夠的時間怎麼做的出一款堪用的航發?總想著一兩年就有技術突破,三五年就能裝備部隊,七八年就能吊打美帝,可能么?

最後一句,zf不是傻子,據可靠消息j20要在未來1-2年小批量裝備部隊,ws15的進度跟j20進度幾乎一致。那麼此時你應該回到82-86年,在這個時間段,zf就想做四代機,然後投錢投物投了這麼多年。zf真的是暖男系,在你不知不覺中,默默做了很多我們不知道但很有意義的事,也背了無數不該背的黑鍋,承受了無數的謾罵與譏諷,為了什麼?不就為了讓你們過的更有尊嚴?


8300萬美元一架真便宜


[ 轉自中國到底為什麼購買su-35? - 空軍論壇]

2014/5/30 10:25:16

最早子2009年起,關於中國要購買su-35戰機的傳言就塵囂直上,現如今5年過去了,又有人說6月初將簽訂購買合同,那麼我們來看一下我們究竟為什麼要購買su-35?

一、首先我們來看一下su-35本身

評價一款戰機無非就是航電系統、武器系統、氣動系統、動力系統、雷達系統。我們一項一項的來看。

航電系統上由於有J10技術的積累,J11B和J15戰機的逐漸成熟,我們的航電系統是優於神經比較大條的熊大的。

我們的戰機武器系統優於熊大,優勢不止一點半點,存有異議的同學科自行百度

氣動系統我覺的可以不用贅述了吧?沈霍伊的名號,J11B、J15、J16不是憑空出現的

存在爭議的恐怕只有動力系統和雷達系統了吧,我們先看動力系統。有很多同學認為我們購買su-35就是奔著動力系統去的,尤其是奔著117s發動機大推力和矢量去的。但是首先要搞清楚,su-25上的117S發動機只是AL-31系列的改進型號AL-31FM。從推力上來說推重比是8,我國的太行發動機推重比是7.5,神秘的WS15發動機推重比為9。我們在有推重比更大的發動機已經試車成功的情況下,會為了一個推重比更低的發動機而去購買su-35嗎?而且,從最近新戰機頻繁試飛及相關的發動機信息發布來看我們的發動機研製工作已經處在一個臨界階段,樂觀估計兩年,一般估計三年,悲觀估計五年我們的發動機必然會取得重大突破實現發動機的國產化和井噴時代,在這種局面下為了發動機而去購買su-35我認為不大可能;

那麼是不是矢量在吸引我們的,且不管我們自己的發動機矢量研究進度,重要的是賣給中國的J10專用的AL-31FN發動機是帶有矢量噴管裝置的,上面說到了su-35的117S實際上是AL-31FM型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需要再為了研究發動機而進口戰鬥機嗎?

題外話,我國進口的哪一款戰機是為了單單只研究發動機的?換句話說,我們進口了N多各種型號的軍民用飛機,有多少發動機成果?黑鷹直升機來我國多少年了?我們根據他研究出發動機來了嗎?

我們再來看一下雷達系統,有的同學認為我們少量購買su-35是為了其搭載的雪豹雷達,其實我想說王小饃王老的獎不是白得的,J16裝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雷達是優於以su-35為原型改進的su-37的雷達的。難道我們要進口一款戰鬥機研究其雷達為什麼落後於我們自己的雷達嗎?

所以說綜上所述,作為戰機本身,su-35沒有能夠特別吸引我們的地方。

二、有的朋友說了,是為了挺熊大的政治交易

其實這樣的國際形勢下,這種想法有其現實意義,但是我認為這種理由遠遠談不上充分,因為在西方國家制裁熊大的同時,我們能跟熊大簽訂天然氣運輸協議,這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和經濟支持,在這個大單面前su-35的購買合同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三、其他奇葩理由:

1.中國四代機研製遇到困難所以購買su-35,拜託su-35隻是重型三代半戰機,還算不上四代機。從技術上講沒有借鑒的可能,從高低搭配上已經量產的J16完全可以替代su-35的角色

2.與s-400搭配銷售,熊大要求中國要購買s-400,必須購買su-35。這種理由實在不足一曬,張局座曾經公開表示過HQ-9至少不低於s-400。另外土耳其的第一次地空導彈招標中標的可是HQ-9。

3.在J20、J31服役之前對抗F22、F35。如果su-35能對抗F22、F35的話,熊大還會費心竭力的搞T50去追趕嗎?

最後來總結一下,闡述一下我的看法。

我的預測,如果六月初,SU-35能夠簽訂購買合同的話,數量肯定不低於24架,交付日期肯定不能晚於2017年。如果真的簽訂購買合同,那麼只有唯一的一個解釋:戰爭越來越近,面對逼近的戰爭,在無法轉為戰時經濟的現在,而且我們戰機供應上面臨多型號試飛、研製、換裝的現在,我們的產能不足了,我們需要開拓更多的供應商,豐富我們的戰機庫,最大可能的儲備戰機數量。這一點是目前國內面臨J10、J31、J15、J16、J11B、J10、高新機等等型號的生產中,我們的短板,產能不足導致儲備量不足,難以應對可能的戰爭。所以利用熊大家的產能來彌補我們的數量,充實我們的機庫。

題外話: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預計戰爭會在最快三年,最遲五年內爆發。


推薦閱讀:

誰能分析講解下「法國特種部隊潛入索馬利亞解救特工失敗」曝光後,法國士兵的裝備?
為什麼一般的單位都沒有那麼多事事,唯獨軍事機構動不動就說涉密?
印度洋對中國這麼重要,中國是不是應該出兵佔領緬甸,或者全面控制整個南中國半島?
越軍的大團、中團、小團有何區別?
為什麼中國陸軍沒有大規模換裝99、98等坦克?

TAG:軍事 | 俄羅斯 | 軍事裝備 | 軍售 | 蘇霍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