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有哪些大家公認的已見道及證道的高僧或居士?
藏地的大德不是很了解,漢地的印光大師應該是證到果位的;我得出這個結論是參考他本人的著作《念佛三昧摸象記》,從這個文章中可以大概猜測印老應該是證得了果位的,或者說至少證得了念佛三昧,預入聖流了;我把這個文章的原文和白話文貼上來供大家參考
念佛三昧摸象記
(了余師原稿,略為筆削。以佛學叢報檢錯數句,故錄原文。)
歲在丙午,予掩關於慈溪之寶慶寺。謝絕世緣,修習凈業。值寺主延諦閑法師,講彌陀疏鈔於關傍。予遂效匡衡鑿壁故事,於關壁開一小竇。不離當處,常參講筵。從茲念佛,愈覺親切。佛號一舉,妄念全消。透體清涼,中懷悅豫。直同甘露灌頂,醍醐沃心。其為樂也,莫能喻焉。一日,有客詣關而問曰,念佛一法,吾已修持二十餘年。於生信發願修行,非不真切。而業深障重,終未能到一心不亂境界。窺吾根性,只合帶業往生。雖念佛三昧,非此生所敢冀。其能得之法,與所得之相,師其為我言之。予曰,三昧境相,唯證方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既未證,焉能宣說。客固請不已。予曰,若論其法,必須當念佛時,即念返觀。專註一境,毋使外馳。念念照顧心源,心心契合佛體。返念自念,返觀自觀。即念即觀,即觀即念。務使全念即觀,念外無觀。全觀即念,觀外無念。觀念雖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須向者一念南無阿彌陀佛上,重重體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親。及至力極功純,豁然和念脫落,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所謂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念,即如如佛者。此之謂也。工夫至此,念佛法得。感應道交,正好著力。其相如雲散長空,青天徹露。親見本來,本無所見。無見是真見,有見即隨塵。到此則山色溪聲,咸是第一義諦。鴉鳴鵲噪,無非最上真乘。活潑潑應諸法,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諸境,而了無一物。語其用,如旭日之東升,圓明朗照。語其體,猶皓月之西落,清凈寂滅。即照即寂,即寂即照。雙存雙泯,絕待圓融。譬若雪覆千山,海吞萬派。唯是一色,了無異味。無掛無礙,自在自如。論其利益,現在則未離娑婆,常預海會。臨終則一登上品,頓證佛乘。唯有家裡人,方知家裡事。語於門外漢,遭謗定無疑。又問,人於日用,普應諸緣。何能觸目菩提,頭頭是道乎。答,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萬境不出一心,一心融通萬境。若了心體本空,何妨該羅萬象。須知萬象如幻,生滅唯是一心。諸緣無縛,本自解脫。六塵不惡,還同正覺。心境一如,有何掛礙。不見華嚴事事無礙法界。所謂一一塵中一切剎,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心塵復互周,重重無盡無障礙。以故器界毛塵,雲台寶網。咸宣性海,悉演真乘。豎窮三際,橫遍十方。覓一毛頭許不是道者,亦不可得。則法法頭頭,無非大寂滅場。心心念念,悉契薩婆若海。唯心妙境,唯境妙心。離四句,絕百非,絕待圓融,何可得而思議也哉。上來所說,如盲摸象。雖未離象,恐非全象。筆以記之,以質諸親見之者。
譯文:丙午年這一年,我在慈溪寶慶寺閉關。我謝絕所有的事務,專心修習念佛凈業。而主持和尚啟請諦閑法師講《彌陀疏鈔》,正好在我關房的隔壁。於是我效仿古人匡衡鑿壁借光的故事,在關房的牆壁上開了一個小洞,常常從這裡聽那邊講法。從此後念佛越來越覺得親切,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念起來之後,妄想全部消失,透體清涼,心中覺得很愉悅。簡直如同甘露灌頂、醍醐潤心一般舒暢。這種喜悅,沒有世間的事物可以形容。
一天,有位客人到關房來問道:「念佛法門,我已經修持二十餘年了。對於生信發願修行,並非不真切,然而業障深重,終究未能到達一心不亂的境界。從我的下劣根機來看,可能只能夠帶業往生,而念佛三昧恐怕不是此生所能期望的。至於能證得念佛三昧的方法,和所得到後的相狀,墾請師父為我宣說。」我說:「念佛三昧的境界和相狀,只有證得的人才能明了它的妙義。如人飲水,冷或熱只有自己心裡清楚。既然我自己未能證得,又怎麼能為你宣說呢?」客人一再堅持請我宣說。於是我說:「如果說到修習三昧的方法,必須在念佛的時候,用心意識迴光返照,專註凝神,不能讓它向外求馳。念念都要落在真如自性,心心都要契合如來體性。能念之念和所觀之觀,是一不是二,觀自然念,念自然觀。一定要使得念外沒有觀,觀外沒有念。念就是觀,觀就是念。觀和念雖然如同水乳了無二樣,尚且未窮究到自性本源。必須向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上深深的體會、研究,切切的提醒、追究。越體會越切切,越提醒越親切。等到力量功夫至極至純的時候,豁然開朗,念頭和疑團頓時脫落,證入了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的境界。此時自性中的一點靈光獨立輝耀,根塵境界脫落無依。清凈寂滅的光明體、自性體顯露出來,這不是語言文字所能宣說。
這時候心性於一切境緣無所染著,這原來就是我們凡夫所具足的功德相用,只要能夠離開妄念,就是如同清靜寂滅的佛。工夫到了這個時候,感應道交,念佛的真正殊勝的方法才會得到,才享受到了念佛的力量。它的相狀猶如萬里晴空,清澈湛寂,沒有片雲阻隔一般。這時業障消除,心眼洞開,明見本來面目,而實在卻無有形相可見。見無所見是真見,有見就是假見,就還是要隨生死流轉。功夫修到這個程度,山光水色,都是無上深妙的義理;鴉鳴鵲噪,無非都是最上真實的教法。活潑生動,妙用無窮,自然可以應對一切法而又不執著任何一法。光輝明朗照耀著萬事萬物,而自在了無一物。若說它的作用,好像太陽出來了,照耀山河大地,無處不至,無時不在;說到它的體相,就好像清凈的滿月,在黎明前,即將西落之時,靜悄悄地照映著大地,光輝明亮、清凈寂滅。說它照,它又一念不生,還在寂中;說它寂,它還在照中。寂在照中,照在寂中,寂而照之,照而寂之,雙雙存在又雙雙泯滅。沒開顯本來的時候,有定有慧。功夫到現在,是止觀雙運、定慧等齊。圓融無礙,圓托托唯是一大光明藏。好像大雪覆蓋著千萬座山峰,大海吞沒了萬種色相,只是一種形色,毫無其他色法。沒有掛礙,自在自如。說到念佛三昧的利益,現在雖然還未往生,身在娑婆世界,但是經常在定中去極樂世界,參加蓮池海會,聽阿彌陀佛宣說妙法。在極樂世界七寶蓮池內自己的蓮花已經光明燦爛,照耀十方,臨終上品上生,這時候就頓證佛乘了。到這種境界的人,只能說給證得的人聽,他會點頭、贊同。如果說給不能生信的門外漢,一定會遭到毀謗,說根本沒那麼回事。
客人又問:「人在日常生活中,每天接人待物,這麼多緣,有善緣、惡緣、順緣、逆緣……如何能都看成是菩提?不丟失菩提心、道心呢?」我回答說:「你執著、分別了,就是你的心動了,心動了就有種種的境界,心不動,境界也就滅了。所有的境界都不出自心之外,真如自心融會通達各種境界而了無滯礙。心和境是一不是二,有什麼分別掛礙的?如果心都空了,哪兒有萬象色法呢?該羅萬象與你無關,都是諸法。要知道萬事萬物都是幻化的,生和滅的本體都是這個常住真心。各種的境緣沒有纏縛,本來自性就是解脫。如果我們的心不隨著外面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起分別、執著,就會如同如來的正覺。心以整個虛空法界這一大空境為境,還有何掛礙呢?不見華嚴境界中的最高的境界。沒有障礙了,事事無礙,凡是所見到的都是菩提智慧。一粒微塵中含有一切無量無邊的世界,一念自心就包括所有的真心自性,一大光明,一切一切都從大光明藏出生,又回歸大光明藏,相互圓融。
所以說一切一切的毛塵器界,森羅萬象無不顯現著性海的妙用。一切都是佛的法身,全都是性海的妙用,都是演示真正的真乘,一心不亂的上乘法。豎窮盡過、現、未三際,橫遍滿十方世界。想要找出一個毛頭不是道的,都找不出來。一切法,一切處,舉手投足,起心動念,無非都是清凈法身的顯現、妙用。心心念念都契合清凈本然、湛寂光明的本體。真心顯現一切境界,一切境界體現常住真心。離常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等四句、以及百種之否定的假名概念。功夫修到這個時候,就成為了一體,見到了事事無礙的法界。這就是圓滿的佛,證到了究竟位,如來果位。這不是用凡夫的思議、分別心所能體會到的。」
以上所說,如同盲人摸象一般,雖然沒離開念佛三昧的次第境相,但恐怕掛一漏萬,也有不全面的地方。因此,把它寫出來,以供親身證得之人斧正。當然大師比較謙虛,一向不承認自己已經證悟了聖果
達摩祖師曾預言說:至吾滅後二百年,衣止不傳。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說理者多通理者少。潛符密證,千萬有餘。汝當闡揚勿輕未悟。一念回機,便同本得。經常有人會問我,現在還有開悟證道的人嗎?我都會說很多很多。問得人多了,我也就坦白了。我說,自己在什麼境界就會接觸什麼境界的人,一眼就知道了。然後又有人問, 若仍有不少開悟者,為何沒有聞說大德或祖師公開為之印證?我說,沒有人會公開印證他人或公開說自己開悟的,一個已經了悟「無我」的人,是誰在開悟?這也是分辨邪正的標緻之一,除非特殊因緣,但凡標榜自己開悟證果成佛的人,都是邪師。
是眼睛在看見,看見只是看見
是耳朵在聽聞,聽聞只是聽聞是鼻子在嗅嘗,嗅嘗只是嗅覺是舌頭在品味,品味只是品味是身體在感知,感知只是感知是意識在了別。了別只是了別這是正法的修行——直接的、純粹的「明了」。即使是一名信奉南傳的佛子,也沒有人會否認這「如實觀照」的真實之義。註:宋代禪宗《十牛圖頌》略說
超然法師文章集合:超然法師 - 顯密文庫 佛教文集
超然法師新浪博客:博文_超然法師
說一點個人看法,可能有些跑題,不過仔細想想,還是針對題主的問題來的,所以我就寫下了這篇回答,供題主參考。
首先,作為佛教徒,嗯,有些人喜觀突出自己的與眾不同,那麼,換個稱呼,作為佛法修行者,要了解誰是高僧大德,目的無非是找對榜樣,找對老師,找對路子。
那麼,閱藏與讀史是途徑之一。閱藏指的是閱讀大藏經,三藏十二部,慢慢來。讀史指的不是佛教史,因為所謂的學者跟佛法修行者大多數時候往往站的不是同一個坐標系。一味跟著所謂的學者走,路子反而容易南轅北轍。真正應該了解的,是各大宗門的傳承歷史,從傳承史中挖掘出關鍵性的傳承人物,然後,結合佛經,去讀當事人的著作。
舉個例子:
要了解天台智者大師,那麼,一方面要看天台宗的經典(如《妙法蓮華經》,《大智度論》,《大般涅槃經》,《大般若經》等),一方面要看智者大師的傳記,一方面要看智者大師的著作(如《六妙法門》,《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等)。
師兄經過這些努力,就會對智者大師有一個比較靠譜的了解了。然後就可以決定要不要跟智者大師學習,要不要走智者大師走過的修行道路。
對於其他流派的法師也是一樣的,師兄想要學習哪個流派,那麼就選擇其中關鍵性的代表人物,然後熟讀此宗經典,大師傳記,大師著作,對此大師形成一個比較透徹的,全面的了解。然後就可以決定要不要跟這位大師學習,要不要走這位大師走過的修行道路。
建議先把古代的高僧大德一位一位學完,然後再學現代的。
說句題外話,根據末學自身的經驗來看,修行這件事,主要還得自己努力。
末學曾經有機會見到一些真修行人,他們中有人蜚聲中外,有人默默無聞,有南傳法師,有禪宗高人,有密宗法師,有般舟行者,有地藏法門的行持者與弘傳者,然而,末學面對他們的共同感受是慚愧,是錯失良機的痛苦。
高僧大德就在眼前,但是我特么的連個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都提不出來,只能汗流浹背磕個頭……遑論探討修行境界,遑論以心印心……
幾次之後我就宅了。
……
說這個是想說,題主師兄,其實對我們很多剛剛開始修行,或者尚未開始修行的人來說,普通的出家人,就已經足夠引領我們修行,做我們的導師了。
我們只有自己修到一定層次,真見了大師,才不會浪費寶貴的機會。
說到這裡突然意興闌珊。
深入寶山空手而回的感覺太特么難受了。
不玩了,學習去。其實開悟的高僧大德很多但我是凡人還有分別心的存在我不可否認,第一次看到虛雲老和尚的時候並不知道是誰但那種深藏於心的寧靜透過圖片,震撼了我的心裡
所以,這一票
投給 虛雲老和尚謝邀!
從見地與行持上來說。。。其實是不勝枚舉的,證道大德們不會說自己證道的(說自己證道的都是入魔修偏了的,就如那些正覺同修會裡面的人以及其始創者蕭平實)。不過就依自己能想起的一些大德來稍微舉例吧:
禪宗方面:- 清末民初直至新中國活了120歲的虛雲老和尚。
- 同期的高旻寺的來果老和尚
- 月溪法師(目前肉身不壞在香港)
- 民初四川袁煥仙居士
- 美國的宣化上人(虛雲老和尚法嗣)
- 香港已故的聖一老和尚(虛雲老和尚法嗣)
- 雲門寺已故的佛源老和尚(虛雲老和尚法嗣)
- 深圳弘法寺已故的本煥老和尚(虛雲老和尚法嗣)
- 河北柏林寺的淨慧老和尚(虛雲老和尚法嗣)
- 前陣子剛圓寂的高旻寺德林老和尚
- 南懷瑾居士(袁煥仙居士之徒)
- 台灣法鼓山已故聖嚴法師
- 台灣佛光山星雲法師
- 台灣千佛山已故白雲禪師
- 台灣林谷芳居士
- 台灣文殊講堂慧律法師
- 法國創辦梅村來自越南的一行禪師
- 被公認為淨土宗十三祖的印光法師
- 夏蓮居居士
- 黃念祖居士
- 台灣廣欽老和尚
- 淨空法師
- 弘一法師李叔同
- 初祖大愚法師
- 二祖王驤陸
- 三祖母音老人
- 諦閑法師
- 演培法師
- 慈航法師
- 圓瑛法師
- 太虛法師
- 已故的法王如意寶
- 已故的貝諾法王
- 已故的頂果欽哲仁波切
- 已故的上一世班禪喇嘛
-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無可否認,每次都是一鳴驚人一針見血)
- 大寶法王(這一世以及其前世都是非常出眾有修為的)
- DLLM(在佛法上以及修行上的確很深入,只要看過聽過他的開示都知道)
- 漢地的海燈法師
- 目前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的索達吉堪布
- 目前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的慈誠羅珠堪布
- 泰國的已故阿姜查禪師
有人說出名不代表是見道者。在此補充一下,以上所說的其實不僅是他們的名氣,有些其實名氣不響的,更多是從其行持和開示說法上來說。當然,人家是否見道證道,這個不是你說或者我說了算的,我們也無從知曉。
能看到的只有其行持是否知行一如。
能知道的就是憑其開示說法是否圓融深入以及契機,聞之是否有受益。所以,以上所列,基本沒有幾位屬於年輕的弘法者(兩位堪布,宗薩仁波切算是年輕了,最年輕就只有大寶法王了),主要是還不知其知行是否一如。謝謝 @金若霖的邀請。
知乎上一般關於評價某人的問題我都是盡量迴避的,佛教圈跟娛樂圈很類似,偶像崇拜的現象非常嚴重,對於這個圈子裡的很多所謂「名人」,我要是說他們沒見道,粉絲們的口水得把我淹死。很多佛教徒喜歡拿一句話來壓人:你開悟了嗎?你沒有開悟怎麼知道別人有沒有開悟呢?
「名師」跟「明師」還是有區別的,誰見道了不一定知道,但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知道誰沒有見道,根據根本見地和其他表現。如果以「見道」(開悟)為標準,近現代以來好些所謂的名人,都是達不到的。
經論中就有可自行驗證的標準,《攝大乘論》中列有五條標準,對此太虛大師有專門的解釋。永明延壽大師在《萬善同歸集》卷二中列有十問,作為真實開悟的標準。當代陳兵居士提過一個三無三有的標準,三無,第一就是《心經》中的無一切世間法,第二是無一切出世間法,第三是無一切出世間上上法。無一切世間法就是無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無一切出世間法就是無四諦、十二因緣;無出世間上上法就是無智亦無得。《心經》中「 是諸法空相」這一段,整個就是對於見性境界的描述。而且除了「無」還要有「三有」,即涅槃三德:法身、般若、解脫。可見,見道的標準是比較高的,近代以來,佛教衰弱,真正能達到見道以上的,是非常少的,當代好些佛教圈裡名氣很大的人實際上都是名不符實,存在不少教理不通,錯認光影的情況。此外,還有某些佛教界人士亂印證他人開悟的,比如賈老(賈題韜居士)就曾對袁煥仙拿著冬瓜印子亂印人頗為不滿。
近現代公認的人裡面比較靠譜的,太虛大師、印光大師、弘一大師這三位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
漢地佛教多為禪宗叢林。禪宗興盛於此,自然相對於其他宗派,禪宗的大德是高產的或者更熟知一些:
這個問題不一一作答了。可以搜一下禪宗各位祖師,還有凈土宗大德,不管在家的,出家的,統統都是高僧大德。虛雲老和尚。來果老和尚。本煥長老。印順法師(現任弘法寺方丈)。宣化上人。一誠長老。學誠大和尚。靈意老和尚。佛雲老和尚。南公懷瑾。袁煥仙居士。劉洙源居士,母音居士。趙朴初大居士。延參法師。釋永信方丈。印光法師。蕅益大師。弘一法師。凈空法師……其實真本不願意這樣回答這個題目。畢竟分別執著都來自於我們自己。但是鑒於問題本身,也為了學佛學法可以追隨正見,就列舉幾位宗門祖師,或者接了法卷得法心髓的大德。
不是因為我們沒聽過,人家就不是大德。
不是因為我們看不懂,人家就不是大德。
不是因為我們摳住人家幾個字眼兒不放手,人家就不是大德。
不是因為我們覺得錯了,人家就不是大德。
大德,未必要對我們脾氣,沒義務對我們的胃口……
大德就是大德,不是必須經過我們認同,他才是大德。
凡夫永遠只能看到煩惱,大德永遠只看到煩惱正是修行的機會。
當可以用智慧包容所有人,利益所有人,看破所有事,放下所有煩惱,時刻檢省自己的缺漏,時時精進而不懈怠的時候,自己就是最大的大德。公認?wa hahahahaha.......
釋迦牟尼佛吧!祂是佛寶、法寶、僧寶,好好公認祂吧!
至於其餘的人?如果我有能力知道誰是已證道,到時我告訴你。
此刻,如果閣下有能力知道誰已證道的話,可能閣下已經證道,但是你夠膽告訴我嗎?
已經證道的人是不會告訴你的,因為《金剛經》云:「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內涵大意:
當時(釋迦牟尼佛)向長老(須菩提)問及,是否會認為自己已經證入「阿羅漢~arhat」境界?(須菩提)回應:「我不會認為自己已經證入「阿羅漢~arhat」,如果我有這樣的想法,代表我已經著了四相!」
(須菩提)根本已經是一個阿羅漢,世尊有心當著大眾問他這個問題,所得到的回應是不承認自己已達到這個境界,因為一說出來就代表已經著相,因為有「我認為」,即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總結:
連已經證道的人都不會說出來,未證道的人竟然說誰已經證道?
所以,指名道姓說別人已經證道,是有謗佛毀法之罪,報應不堪設想。
因為:
扭曲佛意,叫謗佛。
偽造佛法,叫毀法。所以,只能用wa hahahahaha.......很難知道,阿含經是沒有經文說不能說自己是羅漢菩薩佛陀,只有大乘有這樣的說法,導致漢傳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沒人承認自己是阿羅漢菩薩佛陀,然後死後突然冒出一句詩揭或者一句話一個暗示,比如說智者大師變成釋迦摩尼的化身,現代還有說宣化上人是古觀世音菩薩轉世,這個古觀音是誰,就是正如明如來,看到了吧,這才是最恐怖的,所有的大師都是菩薩佛陀轉世化身,把羅漢菩薩佛的境界神話,給人造成一個幻覺,學佛太難了,大家都要求去極樂凈土,但是有人說南傳也基本沒有阿羅漢承認自己是阿羅漢,按理說阿羅漢也是實語者,為什麼不說呢?這是因為南傳佛教在這些國家都是國教,如果承認自己是阿羅漢,並且經過僧團考教認證的後果就是,阿羅漢會遭到各種騷擾,這裡包括比丘居士權力者的各種要求開示供養,阿羅漢也是人,也會累,所以形成了一個文化習慣,阿羅漢一般不會告訴他人他已經證得
知乎上關於宗教的話題下,真的很有意思:且看南北傳,大小乘,外道和神仙互相撕,小學生在討論哪所大學的專業畢業出來才是真正好工作,呂布和羅賓漢誰的箭法准。有種玩過家家的即視感。得罪了,不是說沒有真知灼見,而是說這個氛圍下。都是說書人。
虛雲應該是沒有爭議的吧
元吾氏啊,老元知名度好低,傳播傳播 。
沒有開悟的,說自己是開悟見道的基本上都是騙人騙己的。原因如下,
第一,中國自古以來的高僧,對佛法的理解都停留在本心,三界唯心的層面,這個理解是婆羅門教的理解,根本不是佛法,所以中國很少有明白佛法的僧人,別看都穿著袈裟,實際上有意無意的都信奉著或者宣揚著古印度外道思想,而且這種概率超過90%,佛法理解錯誤,還開什麼悟,見什麼道?第二,中國的佛教徒基本沒有知道佛教的實修步驟以及如何開悟的,所以方法都不知道,談什麼開悟見性?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中國絕大部分佛教徒都認為神通可有可無,絕大多數都不知道坐禪和開悟之間的關聯性,同時也不知道修道的次地標準,絕大多數佛教徒光知道念佛,吃齋,自稱大乘,認為小乘不究竟等,這些全部都註定了這些佛教徒們不可能成就。首先談一下被中國佛教徒們輕視的神通,如果想開悟,沒有神通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國佛教徒不知道這裡面的關係,一說神通就提出來外道也有神通,但不能解脫,學佛不是學神通,好了,這部分人如果不改變觀點,這輩子就只能盲修瞎練了。神通為什麼和開悟關聯在一起?因為開悟必須要親見12緣起並鑒證出四聖諦,這個是大小乘,南北傳共通的教義,如果沒有神通,12緣起是觀察不到的,為什麼?因為12緣起是跨越3世的,所以佛陀在雜阿含經說過,他以宿命通,順觀逆觀12緣起,而證悟生老死苦,生老死集,當滅生老死以及滅生老死之道,也就是苦集滅道,所以為什麼佛陀是在打坐時開悟?因為神通都是從打坐而引發的,因此沒有打坐引發神通,沒親見到三世因果,而自稱開悟的基本上都是騙人騙己的。再就是修道次地和堅定標準,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道位,究竟位,這五個階段絕大多數情況是必須的,除非你是緣覺,或者頓悟,但是基本不可能,概率可以算為0。資糧位必須明白佛理,明白如何才能解脫,對修行步驟有明確的認識,每個步驟的標準是什麼,必須清楚概念,實際上中國佛教徒,包括僧人,基本都缺少這道資糧。加行位是在禪定中完成的,神通就是在加行位所必備的,沒有神通就談不上加行位,見道位是靠神通證悟四諦,中國佛教徒基本上不知道這個,多數還對四諦不屑一顧,認為是小乘法,認為自己是高大上的大乘。修道位實際上是斷貪的,很多人不知道修道位斷貪,究竟位就是貪都斷沒有了。所以宗上所述,中國佛教中自古以來沒有開悟見道的,大凡自稱開悟見道的,都是自欺欺人的北傳佛教並不重視果位,所以鮮有公認的阿羅漢南傳佛教以阿羅漢為終點,近代有很多(南傳範圍內)公認的尊者,但是沒有哪個南傳出家人公開說過自己就是阿羅漢,近代有很多南傳出家人能夠整篇背誦三藏的,也只是稱為「三藏持有者」,1960年代主持南傳第六次集結的幾位南傳長老,理論上他們之中肯定有阿羅漢
元吾氏
還活著的出家人就不做評論了,現在魚龍混雜。
以古為師是一個明智和安全的做法。弘一 虛雲 太虛 印光。以上四人號稱民國四大高僧。向任何一個人學習都是可以的。另外民國還有一個高僧,那就是宣化上人。我個人尤其崇敬他和印光大師。推薦一個網站。宣化上人,宣化上人法寶,宣化上人法寶網,宣化上人法寶專輯,宣化上人楞嚴咒,宣化上人預言,宣化上人語錄,觀世音菩薩世人無明,證道的居士高僧你們只能視若無睹,更別說公認了。
不動我心,不可稱開悟,動我心者,亦不可稱開悟。真開悟者,必明我之意也。
凈空法師講經中提到的海賢老和尚,還有他的師弟,師父等。其實證果的很多,不過很多沒有機緣出來講法,大家都不知道
月溪法師。可以看看他的文集
推薦閱讀:
※初學佛,有關於功德,往生和阿彌陀經的三個問題?
※想念佛,具體要怎麼念才好,才有用呢?
※何為佛法無相?
※涅槃還有中道嗎?或者說涅槃和中道有什麼區別?
※如何看出一個人的善根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