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真的會傷害土壤嗎?

不施肥能種出多少糧食,而且不打農藥,被蟲子吃完吧? 現在的蟲子這麼厲害打了農藥一樣吃。


@荒蕪已經給出了最核心的東西,化肥對土壤的傷害是化肥不合理的施用造成的。

有句農諺,糞大水勤,不用問人,這話估計植根於不少農民的心理。歷史上,每當人口超過土地的承載力時,土地都會處在一種缺氮的狀態。事實上,直到60年代,中國大部分農田都還是氮素虧缺的。長期的缺氮也帶來了諸如「肥水不流外人田」之類的俏皮話。這其實是很實際的事情。合成氨技術出現之前,土地中新的氮素只可能來自於閃電和豆科植物。小農經濟之下,自己的土地長出的作物供自己使用或飼養禽畜,人和禽畜的糞尿又以肥的形式回到土地中,一個氮循環的過程就完成了。所以你今天一肚子肥水灑在外邊,可能就意味著來年地里少打幾斤糧食。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中國傳統農業,是一種缺氮的農業。對肥水是如此斤斤計較的人們,如果有了廉價易得的氮肥,必然會有一個結果就是氮素過量

中國大部分省份如今都是一個氮盈餘的狀態,其中以山東、江蘇和廣東珠三角最甚。中國使用量最大的氮肥是尿素和碳銨,它們會轉化為硝態氮素供作物吸收,而當這部分氮素超過作物的吸收量時,問題就來了。

學過高中化學都會知道一個電荷守恆,比如碳銨的NH4+變成硝態NO3-,就多出了兩個正電荷,這個正電荷就會以氫離子H3O+的形式留在土壤里,那麼就造成了土壤的酸化。酸化的土壤失去團粒結構,最終就會板結。

而過量的硝態氮素被水沖刷,進入水系,就會導致水體的氮素過量。出現各種爆發的藍藻綠藻褐藻……水體的富營養化似乎多歸罪於洗滌廢水和工業廢水,殊不知今天在田裡多撒的一把碳銨,就是明天旁邊水塘長水華的禍首呢。

以上是說了氮素的過量。看過金坷拉廣告就能知道,長莊稼是要氮磷鉀的。

氮素過量的土地,其它養分是個什麼情況呢?很遺憾,中國的農田除了氮素過量,缺磷的佔到81.4%,;缺鉀的41.7%;硫的含量低於臨界值的佔到30%;缺鋅的佔51.1%

於是經常有人講,施了多年化肥後,產量開始一年不如一年了。問題並不在與化肥本身,而是在於施用結構的不合理,氮素過量卻缺磷缺鉀的土地,怎能長出好的莊稼。

事實上,土壤中的微生物,還有蚯蚓等等,對於土壤的改善作用也是巨大的(但是這要看具體地塊的情況,而且氮素不能靠此法補充),然而這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可中國地少人多,歷來沒有休耕的傳統。多施用了化肥,少了有機肥,對土壤中生物的影響是致命的,這也是化肥最為人詬病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連種豆子都要施氮肥了,的確是個笑話。但是還是那句話,問題並不是在化肥本身,而是施用的方法,可往往最不願意承認這一點的,卻是犯這樣錯誤的人們。這個更多的就是人性深層的東西了吧。


首先肯定一個概念,在不施肥的土壤中能夠長出作物。這是因為土壤本身具有肥力。

植物生長需要滿足幾個因素,水肥氣熱。水即水分,氣即二氧化碳氧氣等氣體,肥即土壤肥力養分,熱即溫度。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 不施肥能種出糧食的多少則取決於土壤本身所具有的肥力。如若為黑土,開始可能不施肥產量依舊很好,如若土地十分貧瘠,長不出糧食的地方也大有所在。

那麼即使在土壤條件非常好的情況下, 為什麼還是要施肥?

這是因為植物以不同方式從土壤中吸收養分,使土壤養分減少,連續種植會使土壤貧瘠,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須把植物帶走的養分歸還給土壤。

通過外界施肥將土壤養分進行補充,保證作物產量,這也正是施肥的意義所在。

由此可知,肥料本身並不會傷害土壤,因為它只是起到一個補充養分的做作用,但是為什麼土壤會因此造成損害?

原因在於不合理施肥。比如長年過度施肥造成的肥害和地下水污染,比如只施用化肥不施用有機肥造成的土壤有機質減少,土壤板結,土壤菌群減少等等。

那麼。合理的施肥方式到底是什麼?

答案就是有機和無機相結合,適量施肥。用無機化肥補充大量元素的養分,用有機肥培肥地力,增添有機質從而改良土壤。

作為一個學農資專業的人來說,每當聽到現在蔬菜種出來的不好吃了,蘋果沒香味了,土壤不好了,病蟲害多了,把這一切種種全都歸咎於肥料,深感痛心。but,我想這麼想的人往往都忽略了除草劑和農藥

在農藥這方面,農田系統比較單一會造成蟲害肆虐,重茬的話危害會比較大,所以可以種幾年某作物,然後換種其他作物幾年,如此,蟲害可有所減緩。農藥的話可以不使用毒性太大對環境危害太大的以及無農藥殘留的,殺蟲除草這方面使用無機藥劑畢竟是最簡單快捷的方法。

純有機生產中,有機農藥也是有的,更多的是從植物源礦物源中提取的,毒性很低,無殘留,一般三天之後就無藥性了。除此之外還有黃板誘殺,性誘劑,殺蟲燈等方法。

有人提到施肥量計算。下面提供一個公式:

施肥量=(農作物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中有效養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其中農作物需肥量可以具體查找相關作物的需肥規律,比如玉米每百公斤籽粒需氮多少,需磷多少,需鉀多少。

產量=(最近三五年內除去誤差較大的)*1.05/年限

農作物需肥量=產量*每百公斤籽粒需肥量/100

而土壤供肥量則是土壤所能提供給作物生長的有效養分,需要進行相關的土壤檢測得出數據。

而肥料的有效養分分別以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表示,肥料有效養分的多少需要根據選擇的不同原料而定,比如,尿素的氮為46.67%,其他的具體相關數值,網上可以搜索到。

而肥料的利用率,則是一般氮肥在30%左右, 磷肥在25%左右,鉀肥在40%左右。

運用以上數據計算出需肥量。

然後提到測土配方施肥,個人覺得實際應用或者大面積推廣很難,因為步驟很繁瑣。

中國農業肥料利用率平均不過30%左右,與國外相差較大,個人認為肥料相關通過提供利用率改善施肥方式改善對水的管理等一系列因素才是關鍵。

至於農民朋友們可以安利一個app,叫做農醫生,裡面可以發圖片進行癥狀診斷,個人覺得實際應用效果應該還可以。


我不知道題主想要問的到底是農藥還是化肥,(?? . ??)因為這兩個是完全那個性質的東西,農藥一般是指殺蟲劑,除草劑一類的,而化肥則是氮磷鉀之類的肥料。

說到對於土壤的傷害,不管是化肥還是農藥使用不合理肯定對土壤會有傷害。施肥過多會導致土壤板結,土壤中的營養元素失衡,滋生有害微生物。

但是施肥又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環節,(?????)っ所以能就跟馬克思主義里說的那樣,要講究度,過猶不及。

再說說農藥,農藥的危害一般體現在對作物的毒害,以及在土壤中的殘留污染水源,破壞生態之後。像在玉米上有種叫做莠【跟我念……you第三聲】去津,雖然對作物的毒害作用很小,但是很容易污染地下水,所以在美國已經禁止使用了,不過在國內還沒有相關的政策。當然還有些農藥例如草甘膦,俗稱見綠殺_(:_」∠)_不過它見土分解,對於植物根系沒什麼卵用。

總得來講_(:_」∠)_只要你合理使用,不管是化肥還農藥都可以避免它的副作用。

總覺得現在農藥啊化肥啊什麼的,都被妖魔化了……


第一個問題:不科學的施肥可能會導致土壤板結。

一個原因是化肥的成分在土壤中發生了化學反應,生成了一些我們不希望出現的物質(_(:з」∠)_抱歉化學知識已經全都忘乾淨了...),另一個原因是正常的土壤中應該有一部分有機質,只靠化肥補充土壤肥力的話,有機質就會越來越少,土壤原有的結構就被破壞了。

此外不科學的施肥也可能會導致酸化、鹼化、鹽化等後果,因為施肥不是只施單獨的氮磷鉀而是它們的化合物,一些植物不需要或者不需要那麼多的離子就在土壤中變得越來越多...

_(:з」∠)_因為我不是農學專業的,所以上面那些算是強行作答,坐等懂行的補充...不過百度一下類似的介紹有很多

第二個問題:不用化肥可能局部是可行的,但是我認為從整體來看是不可行的。

根據物質守恆定律,想要讓一塊地永遠長滿植物,就要所有植物的所有部分(比如落葉、果實等等)死後也都留在這片地上。雖然除了氮以外的礦物質的根本來源是岩石,但拿我有些了解的花崗岩和石灰岩來說,花崗岩最主要的成分是石英,風化是很緩慢的,雖然破碎以後能形成很多成土母質,但是可溶性的礦物質比較少;石灰岩正好相反,因為絕大多數成分是碳酸鈣,很容易風化但風化產物幾乎都溶解在水中隨水流掉了,可能幾百年才會積累下薄薄一層土。所以按植物生長周期為一年來算,基本上可以認為一片地的礦物質是很難得到外源的補充的。而化肥則可以看作是人類將岩石以N倍速風化來補充土壤的礦物質。

然而農業的目的是製造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一片地生長出的植物被我們拿去吃或者用了,就相當於這片地里的礦物質被植物抽出來又被我們拿走了,要保證我們能源源不斷地拿走礦物質,就必須源源不斷地補充礦物質。

雖然也可以選擇有機肥,但有機肥其實也只是其他植物從其他的地塊抽出的礦物質而已。在原始社會和古代,因為人少,而且人和人製造出來的東西可以看作最終完全回歸土地,所以即使不用化肥完全用有機肥也可以從總體上達到物質的平衡。但是現代社會人越來越多、建築越來越密、建築里的東西越來越多,這些東西只要是以動植物為物質基礎的,都可以看作是被植物從土地中抽取出來並且沒有再回歸土地的礦物質。(想想看,化肥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旅程最終變成了你的一部分、你手邊的東西的一部分,可能沒有化肥就沒有你和你的物質享受,還會討厭化肥嗎...化肥簡直是偉大的發明和人類文明的成就者)還有很多被我們廢棄的植物產品,沒能被製成有機肥而是直接被埋在垃圾填埋場,這也是沒能回歸(用來耕種的)土地的礦物質。

所以至少在人類發展的這個階段,我們不能不用化肥。或許很多年後人口數量不再增長了、城鎮規模不再擴大了、廢棄物中所有植物來源的成分都能回收成為肥料了,人類就可以逐漸不用化肥了。

第三個問題:對付病蟲害和雜草其實有很多方法,比如人工除草捉蟲、地膜和套袋、生物防治、培育轉基因作物(嗯對)等等,不過這些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比如操作費人工、條件不適用、不容易控制效果、被反對得很厲害之類的,所以農藥算是一種簡單有效方便普適的做法...說不定將來人類把整個地球都改造完畢了,所有的農作物都在專門的大棚中長大,隔絕一切外界干擾,然後我們就可以不打農藥了呢~~~~~


化肥被植物吸收後殘餘的鹽基離子會使土壤板結,酸化,有機質減少,有益菌消失。施用更多的有機肥可以緩解這種比較壞的影響。當然我們也可以用帶微生物菌劑的肥料來增加土壤的有益微生物數量,提高對於土傳病害的抵抗能力。

想了解更多可以借這本書來看


上面看了大家所講的東西,長了見識。

這裡我講講我所想到的一些內容,或許對上面的內容是一個補充,也或許只是偏見,望大家指點。

中國是一個地少人多國家,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加上中國政府要求大家穩定糧食生產,所以複製指數就要高,相比國外,我國耕地的複種指數是很高的。更加上人們會選擇水源、交通、肥力等都好的地方去種植,也會使這些地塊的複種指數更高。

從目前農民常用的肥料來看,大家都主要施氮磷鉀肥,當然還有一部分施有機肥,這不佔多數。可植物從土壤中獲取的營養成份按教材上說的是16種,這就出現一個問題了,複種指數高,植物在土壤里不斷地吸收16種營養元素,而農民給的只有三種,這就可能會造成其他元素的供不應求。另外,在氮磷鉀肥的催長之下,原來植物向土壤索取的其他營養成分很少,隨著產量的提高,索取的量越來越大,更加加劇了其他元素供不應求。這就可能會導致施肥量多了,產量還是不增加,或者增加的比例不如施肥的比例的原因。這裡面也應該包括不在十六種營養元素之內的植物從土壤里吸收的有機營養,同樣是如此。

這裡有一個聽說的事,有人在做重金屬污染降解試驗時發現,施過某些重金屬的處理,比不試重金屬處理產量還高,當然這個實驗我沒有參與,只是聽說。如果是真的,也上我上面說法的一個佐證吧。大家可能十分反感重金屬,如果上面實驗是真實,這說明在某些土壤里不是重金屬過量,而是重金屬不夠(這裡面我不參與重金屬好與壞的談論,只是就事論事),就連原來不受歡迎的重金屬都能促進增產,可能在證明,植物對土壤其他元素索取過多會對增產造成影響。

再說一個問題,我們常用的化肥都是速溶性肥料,在土壤水份足夠的情況下,施下去當天就全溶解了,若在多雨季節施,肥料溶解後,由於沒有被植物吸收,大部分就流失或者在自然界被固化等,結果是土壤吃了肥料,植物吸收的部分太少。施肥只施在「土壤」里,沒有施到目標上。這樣就會造成土壤被肥料影響,從而導致土壤性質發生改變。

上面說過測土配方施肥,我這裡也加點個人想法:按測土配方施肥的技術,目前主要還是測量氮磷鉀三種肥力,並沒有全方位測量其他方面的肥力和相應的施肥標準和方法。是不是說明測土配方施肥要進一步提升測量範圍和標準,以便與土壤的變化相適應。

以上只是個人見後參與,即時所寫,望大家多多指教,以增長這方面的知識。


贊同以上答案,關鍵是合理使用。


以上說的都對,但其實最根本的一點是測土施肥在中國沒能廣泛推廣。


化學肥料肯定有傷害,而且殘留嚴重。傳統農家肥的雖然環保但是由於肥力不夠的問題,需要經常施肥,導致性價比不夠高。我們目前才有農家肥+微生物的方案:肥料給微生物提供繁殖的良好條件,微生物來增加肥力和土壤改良,效果不粗


就跟吃東西一樣,以前只要有吃的就香,現在就要注重葷素搭配,還有21金維他,以前餓著最多營養不良,現在飽著就糖尿病各種病,關鍵在於如何利用資源

,,,,,,,,,,

其實主要還是施肥不合理,關鍵是有機肥的投入少了


不施化肥,光靠有機肥種出來的糧食產量一般都不高,多次連耕之後也會損害土壤


蛤蛤蛤蛤。我正好在上課。

我給你答一點吧。

我先說幾點。

肥料分有機肥和無機肥。

一般我們園藝植物要求多施有機肥,少施無機肥。不偏施磷鉀肥。

同時沸水要合理。

以下理論

有機肥肥力弱,不易造成鹽害,同時可以做基肥,供應植物長期生長。但是,有機肥肥力弱,並不能滿足營養生長期,開花期,果實膨大期等中需要大量營養元素的特殊時期,所以要合理追肥。

無機鹽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土壤某部分或全部,鹽分離子濃度過高,會造成水勢降低,根部不能正常吸水,反而脫水,造成土壤-植物-大氣的水分循環斷裂,植株表現病態,也就是燒苗。

同時,鹽分離子間還會有拮抗作用,會影響根系對營養的吸收。

還有某些離子濃度過高會影響氣孔運動。比如k+離子泵學說中,鉀離子濃度過大會影響氣孔的開合。過大會造成氣孔關閉,蒸騰作用減少。

綜上所述,肥料釋放是門技術活。

加個事例吧,江蘇某鹽場,海水褪去,當地想要發展農業,第一年種了一批玉米。收穫的時候,玉米桿比正常的矮一半,同時,莖幹掰開,流出的汁液是鹹的!鹹的!

這就是鹽離子過多的危害,這是極端情況,要是施肥過量,就是這個下場。

還是那句話,施肥是個技術活。


肥料是植物的糧食

農藥是植物的醫藥

米飯吃多了,人受不了

感冒藥吃多了,人也會受不了

植物同理。


現代農業,肥料被過度誇張,施肥是好的,但往往許多人一畝地使用幾千元的肥料,短期來看效益挺好,長遠來說對土地損害較大,容易改變土壤性質,對作物也不是好事情。 其實一般用費肥真的不多,農民田間地頭現在經常能見到推銷肥料的,大多數銷售員,為了眼前的利潤,忽悠老百姓,哎。可悲。記得前兩年,央視財經頻道,專門報道過土壤肥料過重。


能量守恆是規律,轉化過程有損失,補肥是應該的,肥一部分被植物吸收,部分流失,部分被固定,轉化,植物對肥的需要是長期的,植物的生長和密度既產量被科學的加大肥料來提高,因此對土垠的傷害也加大了,都放大了,土垠生態破壞了,承受不了,產量就不斷下降了,

啰嗦了


化肥過度會傷害,有機肥多度也會傷害,一般而言,長期使用化肥會造成土壤問題,而長期使用純植物生物有機肥,是對土壤有利的,可以回復土壤的自然良性循環


長期大量施用化肥,對土壤是有害的。下面以土壤酸化為例:

土壤是有生命的。在前兩篇關於土壤的文章中已經介紹了土壤鹽鹼化和土壤板結現象,這次要講的是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是土壤質量退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實質是土壤因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導致鹽基性陽離子減少,氧、鋁離子增加,土壤pH值降低,有毒金屬離子活性增大的過程。

圖1 土壤酸化嚴重

土壤酸化現象,主要發生在華中和華南的紅壤地帶,及雲貴川地區的黃壤地帶。

形成

人為活動影響下,酸雨和不當的農業措施是導致土壤酸化的兩大主要原因。其中,長期大量施用化肥是造成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

土壤也有生命,也需要休息。過度施用化肥,實際上是讓土壤高強度地拚命「幹活」。土壤已很疲勞,時間長了就會「崩潰」。

危害

土壤pH值對植物的生長非常重要。適宜大多數農作物茁壯成長的土壤是中性的,其pH值為7或略小於7。當土壤的pH值下降時,有利於病害和害蟲的發生,從而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強酸狀態下會導致土壤中有毒的金屬元素析出,並進入附近的水體中。

圖2 土壤酸化導致草莓苗死亡

治理

重視有機肥的應用,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科學搭配施肥;

重視微生物菌劑的應用,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的數量。

只有始終保持土壤的肥沃,才能防止土壤的酸化。

示範

① 示範地點:浙江台州邵家渡

② 應用作物:草莓

③ 示範時間: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④ 示範面積:100平方米

⑤ 使用方法:移栽前5天隨除草劑噴施第一次,用量為50mL/畝;23天後噴施第二次,用量為25mL/畝。

⑥ 示範背景:

當地土壤普遍偏酸,加上種植時大量使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酸化。本示範由台州農資技術人員具體實施。使用田美樂後40天左右,草莓根區土壤pH值比對照提升0.4~0.5。挖開根區土壤,可以明顯看到使用區的土壤疏鬆、顏色更深,草莓根系更發達、毛細根更多,說明土壤更肥沃、保水性更好。由於土壤狀況得到改善,草莓長勢也明顯比對照好。

⑦ 效果展示:

使用田美樂後,草莓根區土壤團粒結構及保水性更好,同時草莓根系發達、毛細根多。

左圖:使用田美樂後,土壤pH值比對照提高0.4~0.5,更趨於中性。

右圖:由於土壤環境的改善,草莓植株長勢明顯比對照好。


推薦閱讀:

「望梅止渴」的「梅」和「牆角數枝梅」的「梅」是一種植物嗎?
背植物拉丁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哪些技術可以讓同一株植物的花擁有多種顏色?
春節期間家裡適合擺放什麼花或者綠植?
飛完茶葉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植物 | 食品安全 | 農業 | 園藝 | 土壤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