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非京籍」學生占近半,既然非京籍能在北京上學,何苦要買學區房呢?

1.政策說北京市各區的小學入學條件都是五證齊全即可,那為什麼那麼多家長還要爭買學區房呢?

2. 有房/無房,有戶口/無戶口,對小學擇校的差別在哪裡呢?

求大神統一答覆


北京教育最好的兩個區無外乎西城、海淀,誰是第一爭論不小。誰是三四五?爭議不大:東城第三、朝陽第四、丰台第五。

2016年高考,西城區和海淀區理科650分以上的人數占整個北京的76.95%(近八成啊),東城區、朝陽區、丰台區、石景山區、通州區、順義區、大興區、昌平區、房山區、懷柔區、平谷區、密雲縣、延慶縣所有14個區加在一起只佔北京的23.05%。

西城區

西城區小、人少,而資源相對集中。老西城教育水平,可以全面碾壓老宣武。最優質的兩個學區是:金融街學區(宏廟小學,實驗二小等)、德勝學區(育翔、西師附小、裕小等)

(實驗二小的孩子多才多藝)

西城人口只有海淀的三分之一,所以高分段絕對人數少于海淀,但高分段率、一本率、二本率、三本率都是全北京第一名(全區一本率72%!)。不少西城高中,本科過線率100%,平均分過一本線。

西城拼爹,海淀拼娃。米粒媽建議,如果能拼爹,首選西城(西城進了好學校,也得分班,所以呢,先拼爹再拼娃);父母如果很聰明,大概率娃也很聰明,就選海淀。拼不了爹,也不想拼娃,就選東城、朝陽吧。

直升確實牛X啊!比如宏廟小學、西單小學直升實驗中學和八中,西什庫小學直升四中,雷鋒小學直升三帆,椿樹街小學、八中附小直升八中,實驗一小前門分校、陶然亭小學直升北師大附。。。。

我有個很有錢的朋友,買了西城神盤「中海凱旋」,居住品質高,對口西單小學,直升實驗中學、八中,頂級學區+頂級豪宅,當然也是一房難求。

(中海凱旋小區內部)

不過別激動,直升,可不是100%,是從30%逐年上升10%,直到80%。哪怕是80%,誰說你就不能是那20%呢?有爹拼,是「保障生」,肯定更保險。沒爹拼,就靠人品啦。

我有個朋友的朋友,花了大價錢買了西城學區房,卻因為拼不了爹,在西城很吃虧,不像人家保障生,啥也不用擔心。自己到頭來,還是得拼娃,準備小升初去考海淀民辦。最近都在傳聞,以後海淀民辦,可能70%還是招本區生源!(學戶籍其中一個在海淀)他說,早知道,當年還不如買海淀!

海淀區

海淀區面積非常大,人非常多,牛小牛娃非常強,平均水平一般(一本率、本科率還不如東城),差學校非常差(海淀的爛校,爛起來可能比朝陽的爛校還爛)。

(中關村三小開學典禮)

海淀學區房要謹慎,碼農多,教授、研究員、雙博士父母多,海淀牛娃智商實在太高,如果父母和孩子資質非常普通,就別選海淀了,因為海淀是要實實在在「拼娃」的。

有人說「海淀無學區」,因為所有好初中,都靠考。海淀六所最強的重點學校(人大附,北大附,清華附,首師大附,101,十一學校)都不參加派位,只能考;好的幾個民辦,也都靠考。

(人大附中課堂)

在海淀,如果靠電腦派位就不太樂觀了,僧多粥少,真走到那一步,幾乎沒有多少能進入好學校的機會。另外海淀保障的子弟、各大學教職員工子女福利也不少。

海淀的很多民辦都不錯,需要考,外區也能考,比如建華實驗、北達資源、師達資源。不過要提前查一下,每個學校官網的政策,每個學校政策不一樣。城六區一般沒問題,有的民辦不收郊區生源。小學學籍就得在城六區,最好一步到位在海淀。

海淀目前最受追捧的三大學區是:

  • 海淀中心學區(中關村三小、萬泉小學等)
  • 上地學區(上地實驗小學(九年制)、北大附小、清華附小、清華附實驗小學部)
  • 中關村學區(中關村一小、中關村二小、人大附實驗小學)

如果比較有錢,既想要最好的教育,又想要最優質的生活區域,全海淀首推萬柳中三。萬柳在三四環之間,緊鄰人大、北理工,又美又安靜。全是新房、次新房,全是中高產,萬柳北區走路就到頤和園。柳傳志等科技行業的企業家也都住萬柳,學區是海淀第一的中關村三小主校區。萬柳區域最便宜的,是蜂鳥的大開間,可以以較低的總價解決指標(不過全家人還得有另一居所了)。

瞅瞅這學區房。。不差錢的可以考慮萬城華府、萬柳書院▼

(中關村三小學區,萬柳書院小區內)

碼農聚居的西北旺,學校都是被碼農們聰明絕頂的孩子,考成的學區房。。。比如中關村一小天秀分校,中關村二小百旺分校等。如果不是特別聰明,最好謹慎選擇。。。

不過話說回來,海淀不必買最頂尖的學區,因為在哪兒讀小學都一樣,好初中都得自己考!拼的是課外班,拼娃,不看你是哪個小學的。一個中關村三小沒上過補習班的孩子,照樣拼不過普小,學好奧數英語的孩子。海淀的重點小學,一個班裡,一大半都提前上岸了,只剩為數不多等待電腦派位。

海淀壓力到底有多大呢?

我一個朋友帶著一兒一女,從朝陽公園搬到海淀的學區房。兒子7歲,逼著父母,報了每周五次奧數課,三次語文課,五次英語課,兩次足球課,一次鋼琴課,一次圍棋課,一次國際象棋課,總共18次課。同學們也都這樣。

每天下午課外班上到八點,回家還要寫作業。周六從早八點上到晚八點,周日上午也是課,而且每次課下來還有作業要寫。砍掉哪個班孩子都不幹,他還逼著父母報更多的班,否則就一次次向爺爺奶奶告狀,說爸媽怕花錢。

她女兒上幼兒園中班,她也上了兩個教育機構的數學、語文、英語各兩次課,還有鋼琴兩次課、小提琴一次課、舞蹈一次課、書法和繪畫各一次課、國際象棋一次課,共計13次課。幼兒園的同學們都這樣。

(海淀區北大附小)

另一個朋友跟我說,她家女兒在中關村X小,剛上一年級,要過生日了,媽媽問她要什麼生日禮物?女兒說要報個英語班。她驚了問為什麼?女兒說,一年級的同學們,下課都用英文交流,她聽不懂,壓力很大。

現在的海淀課外班,可不是填鴨式教育,都是極大引發興趣的素質教育。一年級的課外班,語文老師是北大教授,唐詩孩子們都覺得太簡單了,講的都是《大學》和《春秋》。課外班的數學則是國內985名校的畢業生授課,小學低年級的奧數就足以讓文科生繳槍。據說,現在海淀重點小學畢業的時候,大多數班上的孩子都是英語通過大學六級的。。。

海淀,光買學區房還不夠,每年得準備20萬報課外班,兩個娃就是40多萬

。光有錢也是不夠的,海淀還基本默認一個家長不工作,全職陪孩子上課。

有這樣的準備,就可以入海淀了。不過,難道西城就不難、不苦、沒壓力了么?難道移民去美加澳新,就不難、不苦、沒壓力了么?(美國孩子壓力多大?請見我的原創《作為留學生和媽媽,我為什麼堅決不移民?》文末有鏈接)

米粒媽覺得,在這個星球上,但凡想做出成績,肯定要經歷艱苦卓絕的努力,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所謂紈絝子弟,窮奢極欲的富二代,很多都是窮孩子的毒雞湯和精神勝利法而已。孩子的成功,真的要拼家長,寒門再難出貴子,因為這早已不是一代人的積累了。

東城區

東城區均衡度最高,中規中矩,然而尖子少。如果以211/985為目標,去東城完全沒問題(一本率、本科率幾乎和西城一樣);如果以北大清華為目標,就不要選東城了。北大清華90%的名額,全部被上面列舉的北京市前十名,西城海淀的學校壟斷了。

(東城區府學小學,建校於1368年,至今已有快700年的歷史)

東城現在有「東西城合併」的極大可能利好,但是真合併了對誰好?房價肯定漲,但是對東城學生未必好。

當年,老西城、老宣武合併的時候,本以為宣武孩子佔便宜,因為中考能考到老西城了,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宣武孩子很難考到老西城,但老西城考不上四種八中實驗的孩子,卻都去了老宣武的好學校。。。不過,合併後宣武的房價還是猛漲。

東城好的教育,還在老東城,比如史家衚衕、府學小學、景山小學部、和平里四小九小、黑芝麻小學。

(貝克漢姆訪問史家衚衕小學)

現在比較熱的是:雍和宮小學,直升東直門;青年湖小學直升171。

中考數據,東西城差距不大;高考數據,東城的本科率、一本率和西城也差不大,唯一就是高分段人數太少(說明東城教研水平,還是趕不上西城),清北率,還比不上僧多粥少極大不均的海淀。

如果還沒買,在東西城之間選擇,價格相似,肯定選西城。如果已經有了東城不錯的學區,也沒太大必要換西城。好好學習,合併後,中考的時候還能再考西城呢。如果不是拼娃、立志考北大清華的話,希望快樂教育,東城、朝陽也不錯。

朝陽區

朝陽是僅次於西海東的第二梯隊,不過大家都說,朝陽無學區

。單純以學區為目的,不建議選朝陽。如果注重居住品質,兼顧學區,可以考慮朝陽。

朝陽過去幾十年,老牌重點校就是80,朝外,陳經綸。80中在2000年左右曾經風光過,出了四個高考狀元。文藝圈很多名人出自80中,比如徐靜蕾,比如馮唐。現在80的教育水平下降,也就在北京排20名左右,目標清北的話,還是去西海吧!

(朝陽區八十中)

朝陽比較好的學校還有,朝陽外國語(需要考試),陳經綸分校(和陳經綸是倆碼事)。

現在的朝陽也今非昔比,準備出國,也可以選人大附朝陽分校、人大附朝陽學校(注意這是倆學校,朝陽學校15年制,水平要遠高於朝陽分校),人大附中在朝陽實現逆襲,主要變數還是是生源——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企業落戶望京,北京東部高收入家庭源源不斷地置換到太陽宮、芍藥居。。。。

(無數互聯網企業雲集的望京SOHO)

朝陽也有自己的潛力股,比如景山朝陽學校(炒高瞭望京金茂府的房價),具體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不管怎麼說,拼北大清華,還是不要選西海之外的區。不想拼娃的話,去東城朝陽就很好。如果已經在朝陽優質學區的小區,如珠江帝景、嘉銘桐城,米粒媽建議,就別折騰啦。

(珠江帝景小區)

還沒買朝陽學區房的,可以先別買,因為可能馬上要開始搖號入學了。

其他區一貫制

西城、海淀、東城、朝陽四區的一本率沒有低於50%的,而全北京平均一本率僅為24%。哪裡拖了後腿呢?你懂的。。。

簡單說說其他區:

丰台,是西海東朝之外最好的。丰台12中,實力逼近北京前十,全靠拼娃。米粒媽本人,小學就是在丰台讀的,12中對每個丰台孩子,都是如雷貫耳的名字。丰台孩子,想上12中,需要經歷嚴酷的競爭。12中通過全區掐尖,保持競爭力。

順義,牛欄山一中,實力也是逼近北京前十的,需要拼娃。丰台和順義唯一的問題就是,如果上不了12中、牛欄山一中,全區沒什麼其他學校可選。不像在西海東,上不了某一個,還有一堆其他的可以選。

石景山有京源、九中、景山遠洋分校,一本率不如丰台,本科率還可以。景山遠洋的初中不錯,因為比較新,高中還沒太多數據。

亦庄之前多少年,都是教育窪地,現在終於翻身了。前幾天,強哥的大新聞,讓亦庄人民喜上眉梢——人大附來了!萬科金域東郡、金茂悅、海梓府,後兩者的新盤,一下從冷冷清清,變成了炙手可熱,連夜排隊搶啊。最新消息說,已經封盤了,看來又要漲了。。。

亦庄核心區的二中分校,路東區的八中分校,針對崇文回遷子女的十一學校,再加上最新的人大附亦庄實驗學校,亦庄終於翻身了!

朝陽、丰台、順義、石景山等區,由於教育資源相對稀缺,坑不少,不能指望派位,牛小一樣沒有出路。米粒媽建議,這些區的爸媽可以考慮一貫制學校,教育質量穩定,沒有小升初的壓力,家長更省心。

朝陽的朝外,是初高中六年一貫制;陳經綸珠江帝景、陳經綸嘉銘桐城都是九年一貫制(這倆學校,初中成績是朝陽的第一第二);石景山的景山遠洋分校既是九年一貫制,初中是石景山區第一;亦庄的二中實驗學校是12年一貫制;亦庄的十一學校,是九年一貫制。

這些一貫制學校,都可以是非西海東,選擇學區房的首選。

現在北京天天討論12年一貫制,可是真一貫制了,又容易缺乏一次次的篩選、掐尖選拔制度,生源也可能打折扣。想像一下,你得跟你的小學同學,一路上到高中畢業。。。

米粒媽的建議

1、學區房要住15年以上,要仔細考慮生活、上下學路上、上下班路上的時間。每天長途奔波,實在不可行。

2、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最頂級的學區房,如果出了不利政策,只能下跌。

3、可關注東城,教育很不錯,還有東西城合併的可能利好。

米粒媽為什麼建議,有條件的家庭,還是應該選擇好的學區房呢?

環境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在好的學校,優秀的老師和同學,帶著你家娃輕輕鬆鬆,成為更優秀的人;一般的學校,卻需要孩子單打獨鬥,克服更多的誘惑,努力10倍才能得到一樣的結果。孟母三遷,也是為了一個更好的學習、成長環境啊。

好老師,帶來的不是「跟我畫簡筆畫」,而是引發孩子對藝術的興趣,對美的體驗和追求。好老師,帶來的不是「把這句話抄50遍」,而是引發孩子對文字和閱讀的興趣,讓孩子愛上閱讀,終生閱讀。

龍應台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其實買學區房和處對象一樣,講求的還是一份機緣和匹配。集美貌健碩於一身的鑽石王老五、傾國傾城的傲嬌白富美誰不喜歡呢?關鍵還是要看自己手中的籌碼。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選擇最好,一定沒錯!

如果說一個好戀人決定的是我們一輩子的幸福,那麼一所好學校影響的也可能是孩子未來一生的前途。也許這篇文章有些扎心,我自己一邊寫也一邊想,親愛的孩子,有些生活,我可能真的給不了你。但我還是一字一句的寫下了這些近乎冷酷的事實,我想把我知道的全盤托出的告訴大家,希望為孩子們搏殺的每位父母,就像羚羊一樣,每當太陽升起的時候,都知道朝著哪個方向去奔跑!


自從北京市提出疏解人口的口號後,非京籍孩子上學已經大受限制了,有的區提出要父母的社保都在本區,還有父母社保滿幾年之類的土政策,所以即便有學區房也不見得能在北京上學。

即便在不太受限制的前幾年,自然也會有原因買學區房的,理由:

1、去那個小學上學,要看父母工作的居住的區域,如果你有學區房,一般會在學區房附近的好小學上學;

2、小孩子上學,家到學校的距離很重要,尤其在交通堵塞的帝都,你懂得。家離學校近的話,孩子少受罪,所以即便沒有學區房,很多家長也會選擇學校附近租房。

3、學區房保值。學區房一般在中心地段,周邊有好學校,雖然購買的價值高,但是保值啊。將來即便孩子不上學了,再轉手賣掉,也不會賠。如果房價上漲,還有收益。相當於白住幾年還掙錢。

4、有無戶口,戶口在哪裡,差別大極了。帝都東西海開始鎖區,這個鎖區的時間是從小學到高中,所以戶口決定了孩子在哪裡上12年的學,你說重要不重要。丰台和西城能比嗎?非京籍孩子,不能參加北京的中考,所以不管你家再有千萬,你就是不能參加北京中考,不能進入北京公立高中。只能上私立學校。而錢不多的外地戶口家庭,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讀書,很多父母孩子分離兩地。你說重要不重要啊

5、房子,房子決定戶口啊,這是一回事。沒房子你能落戶?當然,能落集體戶,可是集體戶,一般區縣不能保證孩子上學啊。所以,你說重要不重要啊


石景山區非京籍先學區內派位後全區派位,好在我們所屬中部學區小學都挺就近的,我也就不是太在意哪所小學了,北京上小學有房子比租房的還是要好一些,優先么。所以同志們為了孩子還是拼套房子吧。


我的理解是資源緊張的時候,學校是會提出自己的篩選標準的。暫且不討論學校有沒有這個權利,但至少在慣例上,很多學校就是這麼做的。比如,預計招500人,今年這裡沒招滿,那隨便你來這裡,都歡迎啊,門檻肯定降低啊,反正40人的教室裡面,只有30個人,多招五六個人也沒有增加成本,反而會帶來生源。但如果有600孩子需要入學,你我是校長怎麼辦?肯定需要排序啊,符合政策條件的人數就有550人怎麼辦?還需要進一步優化排序了。所以,就有了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在片區房子落戶的,甚至有些學校要求全家落戶三年以上的等等。。。

我想這個邏輯,大家都能想清楚。所以買,就是為了安心,就是買個保障吧。誰也不好說即使關係硬,到時候又有什麼突發的政策等等的。


大概都想要所謂最好的教育吧

不過現在的話不是應該是電腦隨機分配學校嗎?

另外,很多家長五證齊全什麼的

都是找中介花錢辦理的假的

比如勞動合同。

不知你說有無戶口是指有無本地戶口還是什麼

但是有沒有自己的房子(直系親屬 爸媽爺奶姥姥姥爺)在今年非京籍入學審核中很重要

基本是看到自己的房子信息核對的初審就直接過了。


學校招生是有順位的,本地戶籍招收不足才會順延至非京籍


北京購買學區房的主力是京籍


非京不是不能高考嗎。再說,即使上,也只能上普通或差的小學,好的小學跟本不理非京的。


北京幼升小的招生方法叫「派位」,意思是根據居住的地理位置,就近安排學校……,選擇學區房可以幫你進入當地教學資源較好的學校


推薦閱讀:

有幾十萬幾百萬買學區房為什麼不幹脆留學移民呢?
為什麼世界各地都出現學區房,而不是公平競爭?
家委會競選曬履歷的家長真的如網友所說在上海非靜安區只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嗎?
是否有數據表明購買學區房讓子女上相對更重點的學校,會得到比非學區房區域的兒童更好的教育?
如何評價蘇州的入學積分制?

TAG:學區房 | 義務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