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銀行每年對 IT 方面的投入有多大?主要都投資在了哪些方面呢?

設備?人力?

另外聽說工行每年投入50億在 it 創新的,主要是做什麼呢?


謝 @Vas Brandon@老奶奶騎大象邀

題目中所說的「工行每年投入50億在 it 創新」來源應該是這裡:

http://finance.qq.com/a/20150120/055510.htm

原話應該是姜董的 「工行每年在IT上的投資在50億元左右」。

銀行每年在IT上的投入是非常難以核算的,正如 @Sgt Pepper所述,2014年工行在科技專項資金上準備了60億元,這些資金只能專款專用,並沒有算上整個IT架構、IT團隊日常運行所耗費的資金,所以實際上預計2014年工行對於IT上的投入遠遠超過這個數字。---多謝 @Sgt Pepper 提示,我這裡所計算的口徑有所不同,算上了對於團隊維護、日常運維的費用,並不是會計會計意義上IT投入,姜董描述的數字基本上與年報數據對的上。

這裡主要介紹的是:這些錢到底投入到哪了?

1.機房建設及維護。出於安全性及監管要求考慮,大多數商業銀行都自行建設機房或將伺服器託管給專業機構(如其他商業銀行等)。按照業內機房建設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這麼幾個階段:一級分行--區域中心--數據中心(Data Consolidated Center)--災備中心(Disaster Recovery Center)。各家商業銀行根據歷史發展情況的不同,經歷的階段也不同,比如國有四大行,從人民銀行拆分出來,其機構設置也與中國行政區劃類似,在機房建設方面從分到總逐級上收,經歷從一級分行到區域中心的階段;而股份制銀行的發展多採用新開分行的方式,從總到分,其機房建設也跳過了區域中心直接從數據中心起航。可以說每家商業銀行不是在建設機房就是在建設機房的路上,伺服器的逐級上收、業務的拓展,原有的機房已經不能滿足需求——設計一個永遠滿足需求的機房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機房的維護也是一筆極大的開銷,銀行的高級別機房運行著最重要的核心系統,每天都要進行多次巡查,排水、空調、電力負荷、消防每項都不能有差錯,機房溫度不能超過標準的正負多少度,濕度要控制在什麼範圍內,UPS/備電切換時間控制,每項的維護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2.伺服器採購及維護。業內人士應該記得差不多5年前,國內某股份制銀行發生核心系統宕機停止服務長達4小時,事情直接被銀監會通報全行業。金融系統的安全性已經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業務的擴展帶來了系統壓力的提升,系統擴容是定期需要執行的;為確保服務正常運行,系統需要有冗餘設計,需要定期巡查定期更換組件。某摸的小型機價格是千萬級別,更別說他家那台按CPU數量指數計費的「恐龍」了。

3.網點終端設備維護。與數據中心的伺服器維護不同,網點終端設備(包括自助終端、ATM等)分散在各個網點,單台價值不高但維護費用頗高維護難度較大。在這些機具背後有專業的團隊負責維修日常維護,有戒備森嚴安保團隊負責安排,有全副武裝的加鈔團隊加協鈔,甚至還會有專門的系統根據歷史數據計算加鈔頻率設定加鈔時間。可以說,這些機具每分每秒都在燒著錢。

4.應用系統及廠商服務。對於銀行應用系統的開發而言,也大致有三個階段:購買廠商產品--僱傭外包開發團隊--建設研發團隊。對於小型銀行如城商行,首先會選擇廠商產品,股份制銀行多數僱傭外包開發團隊,大型銀行或科技化程度較高的股份制銀行會選擇建設自己的研發團隊以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廠商產品開始投入最少,但後續升級投入較高,外包開發團隊按天按人頭計費,這些支出雖多但都是必要的。除了銀行系統之外,各類資料庫軟體、中間件、辦公軟體都是必須的,並且必須向版權方購買版權。「一流公司賣標準二流公司賣服務三流公司賣產品」,銀行業各個業務線也都有自己的行業標準(如EMVPCI DSS),為了符合這些標準滿足入網/監管條件,IT系統需要升級改造滿足標準,還需要耗費不菲的資金做認證測試;使用了某家公司的產品,也就認同了公司對產品的最終解釋權,產品出現了問題或者需要解決的問題,都需要購買服務來實現(單位:人/天)。這部分的支出都是長期並且必要的。

5.IT團隊維護。銀行IT的發展在初期都是「買買買」,買設備,買應用,買服務,到了中後期就轉為了「收收收」,開始搭建自己的IT團隊。作為一個成熟的銀行IT團隊,至少應由管理、研發、測試、運維四部分組成,體量較大或者發展較快的銀行會組成「一部三中心多分支」的架構——信息科技部,開發、測試及生產中心,各分支機構科技部——科技部負責業務指導,開發、測試及生產,分行科技各司其職為業務擴展、安全生產保駕護航。作為國內員工最多的某家銀行,40多萬員工中大概有1萬左右的科技人員,為保證整個團隊的正常運行,需要保證有持續的投入——雖然這些投入並沒有最終體現在人員薪酬上。

綜上,圈外人只看數字就會形成一個結論——「銀行好有錢,銀行IT好幸福」.但卻不知道這些支出和投入都是必要的並且很難縮減。

當你取錢的時候,ATM時時刻刻在折舊;當你網銀轉賬的時候,伺服器分分秒秒在燒電;當你進入夢鄉的時候,夜間批量才剛剛開始。

金融IT作為行業里的成本中心,戴著燒錢這一不光彩的帽子,為金融生活的便利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註:本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Caesar Chan 的答案很細緻。回應一下你的疑問,固定資產投資里所謂的專項,是專項投IT,裡面很多細項,大到兩岸三地數據中心、小到pos機都在裡面,你可能誤解了,你答案里大部分介紹的內容都在裡面。至於it相關的水電費在年報的運營監管費項下,房租在固定費用里,人員工資在人員費用,其他支出在變動費用里,我理解這些費用不算IT投資。當然,這些都很難分割。

-

這些信息其實通過公開渠道就可以查到的,A股規定的披露信息在世界範圍內都不算少,通過公開渠道可以了解非常多內容,手把手教你怎麼查吧。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章程(2014修訂)中有如下規定:

第八十八條 下列事項由股東大會的普通決議通過:

(四)本行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及其他財務報表;

但年度財務預算方案屬於商業機密,非常敏感,通常董事會通過後不會進行披露,更不會提交到股東會讓股東們審議。因此,熟悉銀行的人就知道,銀行每年都會把董事會通過的固定資產投資預算提交給股東會供股東們審議。

說到股東會,哪怕持有1股股票的人都是該公司的股東,都有權參加股東會,都有權對議案進行審議和表決。所以股東大會前,上市公司會先進行通知,然後發布會議資料供股東研究。公告查詢地址有交易所網站、上市公司網站投資者關係欄目、炒股軟體等。工行的股東大會公告查詢地址如下:工行網站-投資者關係-股東大會會議公告。

進入股東大會會議公告後,一次次股東大會翻,直到2014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會議資(A股),會發現一個叫「關於 2014 年度固定資產投資預算的議案」,就可以找到需要的內容了。如下:

四、信息科技建設專項投資 60.00 億元

用於兩地三中心工程相關建設、總分行應用系統推廣、網路建設、網點及自助設施建設等項目。

至於更多的信息,比如工程造價多少、自助設施數量多少,這些詳細內容是不會披露的,因為屬於商業機密,試想,你對這個工程打了5億預算,賣方知道了你還怎麼講價。公開內容以外的,建議也別問,誘惑別人犯錯誤比犯錯誤的人還可惡。


1.資金投入方面

這個我跟前沒有一個準確的數據給你,不知道年報當中是否有體現!說說自己看到過的數據吧,前年給ibm服務費1.25億(主機,資料庫,中間件等)左右,給oracle服務費3000w左右,給novel服務費約200_300萬,因項目需要買軟體買設備等沒有一個詳細數據,不能給你一個準確答案!

補充數據:12年某處室,硬體合同24.3億,服務合同11.7億,軟體合同2.6億,註:其中一個處室數據,其他數據尚未統計

2.人力資源投入

目前開發中心這塊大概接近5000人,數據中心雖有研發力量投入,但不多,更側重於系統運唯。

3.創新研究內容

雖然啟動了一些新東西的研究,但還在起步階段,總體來說還暫無顯著成就!研究內容包括:分散式文件系統,分散式資料庫,虛擬化,雲計算,開源資料庫,開源中間件,nosql資料庫等,詳細就不烈了!這一塊總體來說還是人力資源投入!


說到銀行對IT的投入,應該是在看不見的地方吧

你只看到他們界面爛又丑,你知道他們的業務有多複雜,後台的查詢又經過了多少次優化?

領導可能是豬,但工程師是幹活兒的。

像渣打銀行頁面就做的相當好,但至今不支持支付寶還款。


謝邀,作為銀行從業者,本來想好好回答一下這個,但是突然發現自己不是it部門的,也就不好亂說了。簡單說一下,it部門其實花費很大:1.原有系統很久以前搭建的,隨著互聯網金融爆火後,互聯網技術被提到高度,那it那邊的架構就岌岌可危了,這樣重新搭建一個系統就要花費巨資,而且這個系統要求必須安全,絕對穩定,出現錯誤的機會非常小,那麼開發這個系統的要求就非常高,不僅僅要滿足業務要求還要滿足系統安全以及業務風險最低等各種要求,最變態一個就是要封閉…這個我真不想吐槽了…

另外,人員要擴編,技術要更新,但是老員工還不能和互聯網公司似的直接cut掉,所以人員成本非常大…

最後,就是學習和培養成本,主要銀行是國企,那裡面學習或技術大牛的人很少,一套新的東西,推動和實踐都很慢,你說能不浪費錢嘛…

最後的最後就是,銀行的boss朝令夕改,且完全不懂技術,就是要求業務功能,剛剛技術架構好,領導想法變了,再換一個,前面的錢白花了;還有就是銀行的技術要裝逼,否則,其他互聯網公司都會的或都知道的,他們怎麼會不知道呢?所以,亂花錢培訓、學習,請大牛講座沙龍,最後聽聽而已,在這方面也花費不少…

好了,不多說了,知道很多人要噴,搬個小板凳圍觀!


0:ioe拿去一大部分

1:櫃員終端設備又是一部分

2:新系統開發

3:外包廠商服務費

4:常駐的外包人員費用(ps:小行,沒有完全獨立開發的能力)

5:移動聯通電信運營商線路又是一大筆

6:雜七雜八零零碎碎一部分

7:如果工資也算的話。。。那也算一部分。

8:大行是咋任性的,咱不知道了。。。


上面說的都已經很清楚了,我只說點其他的。現在銀監會出了新的報表,內容包含更全面,而且更顯專業,要求包括it治理,審計,開發,運維,設備投入,人員投入,外包等各種詳細信息。而且銀監會又出了39號文件,有兩個指標,一是2015年起,安全可控技術的應用要不低於15%的比例增加,到2019年達到75%,去IOE的力度非常大,二是不低於5%的年度預算,專門用於自主可控等反面的研究,這塊應該也是一大投入吧。寫的比較簡單,不算回答問題。


因為他們要貪污腐敗啊。他們開發的什麼垃圾玩意,居然只支持IE,界面又丑


我們人民銀行很慘,比起最高票的那位答主所說的工行的情況來看,我們清算總中心管理的全國第二代支付系統整個年均總成本大概也就幾個億,包括開發和運維、新項目上線等等所有在內。

唉!


能瞬間摧毀一個銀行的辦法就是讓系統停掉


本人目前就在一家銀行的中心借調測試系統,基本上就等於出差了,吃住行都是要花錢的,我們整個項目組加測試組一共來了好幾百人。想想要花多少錢。這還只是單純人力方面。


某資產千億的城商行一年科技預算兩億多。主要包括信息系統建設(因為自主研發能力薄弱,基本都是外包),現有系統的維保,設備採購(伺服器,存儲,網路設備,atm)等等吧。


我們銀行是一家省轄行,我們銀行電子銀行部門和信息技術部門是分開的,所以自助設備等電子銀行設備採購,信息技術部是不管的,我們主要的資金投入主要在

1.pc機、筆記本和伺服器及外設設備的採購

2.特色業務系統開發

3.防病毒軟體採購

4.辦公和業務系統日常維護(包括給外包公司人員的工資)

5.其他一些比如物業維修系統等的維護。


以前硬體,現在送硬體賣服務。


銀行的IT投入包括軟硬體的採購和人工服務費用,軟硬體的採購一切是IOE佔主要的,現在IOE的份額下降了不少,國內系統集成商的份額在不斷擴大。人工服務費用,小銀行基本都是外包給外面的科技公司,而大型商業銀行都自建有開發中心,每年的IT投資額應該在十億級


正好剛統計了一組數據,告訴你佔比吧,科技投入去年佔全行營業支出的5.71,前年7.9。細賬,系統開發服務費,電子設備採購費,系統運行費用(包括線路租用等),基礎設施建設費用,科技人力費用等。

另,科技投入佔比達不到5的,監管評級時要扣分。別問我監管評級是幹啥用的,你幹上這行就知道了…


銀行規模不同,投資額度不同;不能一概而論,這個問題太泛了


該有不少無效投資,內耗。錢不用怎麼養活那麼多關係戶員工,錢不用明年的預算就少了。


業內人士應該記得差不多5年前,國內某股份制銀行發生核心系統宕機停止服務長達4小時,事情直接被銀監會通報全行業。金融系統的安全性已經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業務的擴展帶來了系統壓力的提升,系統擴容是定期需要執行的;為確保服務正常運行,系統需要有冗餘設計,需要定期巡查定期更換組件。某摸的小型機價格是千萬級別,更別說他家那台按CPU數量指數計費的「恐龍」了。


四大行就是垃圾。

只支持IE是因為什麼什麼老舊不得不這麼乾的事情也有人信。

招行就笑看你們這幫垃圾。

畫風簡陋但是後台優化好?

國企轉私有化的澳大利亞聯邦銀行都快笑瘋了。

垃圾就是垃圾,洗什麼地啊。

四大行之所以稱之為四大行是因為他們的規模是最大的,然而IT方面做的爛的要死,連規模比他們小的銀行都比不上,還口口聲聲說歷史,兼容,貪污腐敗就是貪污腐敗,找什麼借口


推薦閱讀:

銀行狗 剛從櫃面到信貸學習 一頭霧水 想請教如何在銀行信貸工作中做出成績?
北京建行總行開發中心offer vs 杭州阿里演算法工程師offer?
AFP證書含金量怎麼樣,對銀行從業人員來說,價值大嗎?
為什麼銀行要把 IT 部門獨立出來,放到一個相對偏遠的工作環境?
有關第三方支付一些專業問題,剛接觸這一領域,求大神指導!?

TAG:銀行IT | 預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