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真實事件改編的好電影?


這部電影告訴你,外國的CCTV都在講什麼

前段時間聽傳陸川工作室準備將白銀連環殺人案改編搬上熒幕,看到這個消息,我的內心是拒絕的。

近年來,很多這樣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不乏以下幾個優秀特點:主題深刻、人物演繹到位,外加講故事手法精彩。

當然也有很過分的,聖母心爆發,給罪犯洗白的電影,真是氣到內分泌失調。

所以,時常會令人分辨不清,讓觀眾們深感認同的,是更偏向事實本身,還是影片主體。

比如十幾年前名震香港的碎屍案改編的《羔羊醫生》;韓國2008年的《追擊者》;最近較火的國產《追兇者也》,全是令人髮指的兇殺命案,但是卻又很難關注到事實本身。

因此,說到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我一定要給你們推薦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聚焦》

作為2016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開機前想必是看過風水算過八字,如此名副其實的電影,要不是小李子那一夜沉冤得雪,恐怕全世界的目光都要聚焦在《聚焦》身上。

《聚焦》改編自真實事件,講的是本世紀初,《波士頓環球報》「聚焦」欄目的四人報道團隊深入調查走訪,為了揭開當地天主教會縱容神父性侵兒童的醜惡真相。

影片沒有走刻意渲染人物情感的道路,而是選擇了客觀呈現人物的狀態。

在這場看不到任何反派的鬥爭里,每個人都是無比的專註,一絲不苟。

影片用大量嚴謹的事實陳述和訪問對話,來表達每個人承受的心理重壓以及堅決態度,就這樣一步步腳踏實地迎來朝陽。

但在你以為會繼續的時候,鏡頭切換,已經變了人間。

時間來到二十一世紀,911發生的那一年。

波士頓環球報的新總編馬蒂.巴倫指示旗下王牌欄目《聚焦》去翻一起舊案。

舊案是什麼先不說。

首先質疑一下,這個《聚焦》欄目是個什麼鬼呢?

它在《波士頓環球報》的地位,就大致和《新聞調查》在CCTV持平吧。

總之,按照以往的團隊協作套路,四個人的調查組看起來很牛逼的樣子。

(啊圖片上多了個主編……變成了5人)

比如馬克·魯法洛飾演的邁克,曾經脾氣暴躁容易被激怒的綠巨人,在這裡演變為在採訪時,隔桌對坐,問話同時兩手悄悄在桌下記錄,眼睛始終盯著受訪人,關注對方的心理動態的一個小心翼翼的「溫柔」記者。

而女記者(瑞秋?麥克亞當斯)敲開一個老年神父的門,質問他是否有過性侵過兒童。神父竟然毫無遮掩點頭確認,像在回答對方的「今天你吃了什麼?」一般。

他接著說,自己並沒有強姦這些小孩,並強調「這不是強姦」,因為自己小時候被強姦過,所以知道區別。

真是風水輪流轉,讓人細思極恐。

最後是邁克爾·基頓飾演的組長沃爾特。背脊超硬,絕不向惡勢力低頭,必要時還會宣戰威脅,簡直就是隱藏的男神:

「一個關於神父猥褻兒童的故事,一個關於律師如何協助教會,包庇神職人員的故事,究竟寫哪一個,因為最終他一定會挑一個寫。」

隨著電影的進行以及影片中舊案調查,在聚焦小組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職業精神下,我們都自會發現他們的確牛逼的地方。

隨著電影的進行以及影片中舊案調查,在聚焦小組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職業精神下,我們都自會發現他們的確牛逼的地方。

比如確定要翻舊案之後,沒有BB,即刻動手找資料、找線人、找信息。

經過一番掘地三尺,本以為是一根蘿蔔的地里,挖出了一整年的「莊稼」,真是莫大的「驚喜」。

猥褻兒童,從一個神父的重口味問題,變成了近百名神父的集體性犯罪,然而,這還並不是最令人心塞的地方……

其實整個片子看下來,我的信仰幾乎要天崩地裂,三觀感受到影片對宗教黑暗勢力的深深惡意。

原來,波士頓那個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城市裡,如此齷齪的現象,在主仁愛的光芒下,像骯髒的水流匯聚成一條發臭的暗河,並且還具有可持續發展的主角光環……

牽連的人數從9到13,從20多到45,從70到最後的90,每一次隨著調查而來的數量增加,都令人為之震動。

編輯本·布萊德里表示不敢置信:「如果是這樣的數量,人們一定是知道的。」

邁克回答到:「也許,人們就是知道的。」

片子中真是處處都有讓我根本不敢、不願去回憶的話,因為聽起來真是太殘酷。

《聚焦》用近乎紀錄片的影調、色彩和構圖,冷靜地給我們還原了美國宗教系統和新聞業的運作模式。

還記得當時打油看的時候,是這麼說的,這電影冷靜得就像性冷淡……

大約也是被片中齷齪與風骨並存,表面風平浪靜,暗地裡相互廝殺,毫不做作的畫風驚到了。

最令我最感動的是,聚焦小組扛住了所有來自外界和內心旁敲側擊產生的壓力,要知道,這得需要多少勇氣,人的力量真是不可估量啊……

那一夜,印刷廠的馬達轟鳴,神父的齷齪事件終於被擺到最受關注的頭條位置。

就一張薄紙,卻聚集了眾人的能量,摧枯拉朽地瓦解了罪犯堡壘般堅固的世界。

此起彼伏的投訴電話聲中,字幕默默打出所有受害者的名單,配合時間掐得剛剛好的BGM,幾乎令人潸然淚下。《聚焦》在那一刻,切切實實地贏得了所有的聚焦!

就此不得不承認,大洋彼岸的主旋律教科書還是編寫得生動立體,且更讓人接受。

比起來我們自己人每天晚七點開始的宣講都是在力圖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就是一個硬幣,我們住在萬物和諧的花面,而其他人都在水深火熱的字面。

《聚焦》卻在這場「意識形態辯論賽」中充當反方:所有的事物都是一枚硬幣,只不過好人有犯渾的時候,壞人也有善念的一刻。

記得片里有句話說的很好:

「有時候我們很容易忘記,自己大多時候都是在黑暗中摸爬滾打。突然間燈亮之後,每個人多少都要面對責難。」

我想,大概有些人生而偉大,是因為能在混世中保持自省,在懦弱的泥沼里也沒有丟失作為人應有的責任吧。

就像巴倫所說的:

「對我來說,報道這樣的新聞,才是我們從事這個行業的原因。」

(hello大家好,我是&<阿基獅看電影&>微信訂閱號的專欄作家,更多有趣的內容可以關注&<阿基獅看電影&>微信公眾號喔~)


《殺人回憶》,《換子疑雲》,《孩子們》,《熱帶冰凍魚》,《無人知曉》,《十二宮》,《驅魔》,《鬼哭神嚎》,《死亡實驗》,《暗物質》,《大象》,《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忠犬八公的故事》,《德州電鋸殺人狂》,《吸血鬼伯爵》,《美國式罪惡》,《房客》,《狼溪》,《女魔頭》,《人皮客棧》,《桃姐》,《天水圍的夜與霧》,《浪潮》,《晨曦中的女孩》,《斯巴達300勇士》,《拉貝日記》,《逍遙法外》,《美麗心靈》,《泰坦尼克號》,《自閉歷程》,《擋不住的奇蹟》,《盜亦有道》,《銀行大劫案》,《黑鷹墜落》,《當幸福來敲門》,《黑色大麗花》,《熔爐》,《因父之名》,《死囚漫步》,《追擊者》,《那傢伙的聲音》,《雙面嬌娃》,《飛行家》,《永不妥協》,

最近的奧斯卡提名影片:《美國狙擊手》,《堅不可摧》,《萬物理論》,《模仿遊戲》,《塞爾瑪遊行》,《狐狸獵手》。


建國大業


作者:遠方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片名/關鍵判決

女權主義是無處不在的,首先在美國這個事件一旦被標記成真實事件改編一般都會獲得各種親睞。本片依舊如此。一個集女權,種族,信騷擾為一體的事件,並不多見。所以片尾處告知這是一起真實事件,那就更加難得可貴了。因為九十年代的美國並不如大家想像的那樣自由和文明。

很多情況下一些紀實性的影片一開始就會向大家指明方向,本片也是這樣的。一開始大家就會被告知,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候選人原來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傢伙。但是僅僅憑藉指控者的一面之詞顯然沒有說服力。於是劇情得以發展。

後來隨著一件件事情浮出水面,越來越坐實了大法官的真實形象。於是片中的輿論導向開始在受害者本身展開了。解釋當時的環境下婦女的權益不受重視,接著再來一些社會這個大環境給予的反饋。於是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情況下受害者其實還有很多隻不過並不像女主那樣勇於站起來。他們當中的大多數都是面對被侵害時候,只能保持沉默。因為反抗的力量在當時的條件下環境中是那麼的微乎其微。

事件繼續發酵,原本在人們心目中神聖的大法官漸漸的被很多證據指向了犯罪的邊緣。人們開始疑惑,社會輿論開始動蕩。此時的人們已經迷惑了。當一個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的最高執行人員,對於這個國家的律法也是出於藐視的態度時候,人們會漸漸的喪失信仰。這個時候的此次事件已經超越了事件本身。而真正演化成為一次變革。這種由下而上發酵的力量是大法官之前沒有預料到的。本想著回想起他時候一樣這依舊是個小插曲,會在一篇質疑聲中漸漸落幕,但是這一次的插曲無疑變為了一場交響樂。人們不再去討論事件的本身,而是更加熱衷於對制度要求變革的強烈力量以及願望。

當一件事情失去控制的時候,他也就不需要在隱藏什麼了。當然在國家這個大的前提之下,個人的隱私是不復存在的。沒有什麼是不可考證的,也沒有什麼是經得起推敲的。前提是你說的這些完全是謊言。謊言在任何時候都不具備推翻整理的性質以及力量。更何況全國人民都在看著你的一言一行。只要你觸犯了法律,這個時候你是逃不掉的。

正是由於女主的一再堅持,使得大法官的罪行得以昭告天下。而這個時候就是考驗米國的權力機構的公平性問題的最佳時刻了。當然米國作為人們心目當中的自由民主之邦,顯然不會對人民的憤怒情緒置之不理的。很顯然這就是一個變革的時刻。而這個時刻就這樣從一個不被重視的黑人女孩身上發起了。

結局當然也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最終壞人得到了懲罰,好人得以昭雪。制度的不完善終將被補救。人民在這個問題上看到了國家愛的希望。最終這次事件使得米國人民更加對於自己的國家信賴了。這才是真正所要表達的觀點。

此片之後,看來米國人民還是樂於看到自己國家存在的問題,而且欣然接受國家的改變的。這樣的國民素養是值得學習的。這樣的政府也是值得信任的。但是很多情況下政府的變革只不過是由於事態失去了控制難以服眾。如果說此類事件沒有發酵很難想像,最為當事人會有怎樣的一生。當權者接受變革,但我們不希望看到每次變革都是建立在一個熱點事件本身之上才產生的。自省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真正能做到自省的當權者恐怕少了吧。


神探

2006年3月17日凌晨在香港尖沙咀一人行隧道內3名警員拔槍互轟造成兩死一傷。兩名死者中一名為休班警員徐步高,他當時所用手槍後被證實為2001年3月14日被害警員梁成恩的配槍,並且該槍被懷疑與多起命案有關。另外一名死者為殉職警員曾國恆,當時他在面部中彈後仍舊拔槍連中疑犯5槍並將其斃命。事後該案案情在媒體和大眾的猜測下更加多樣化,有人將疑犯稱作「雙面人魔」並且具有多重人格。而徐步高以前的有些搭檔在案發後仍不相信他就是疑兇。警方人士則認為徐步高為隱藏很深的高智商犯罪,認為其行動符合犯罪學的「迷亂理論」,並且聲明該案不牽涉到第四人。但所有疑團隨著徐步高的死變的更加撲朔迷離。當時香港約有50%的被調查者認為警方為了自己利益隱瞞槍擊案實情,甚至公開說謊。


《貓鼠遊戲》小李好帥啊!劇情很緊湊,演員也都很給力。如果你之前沒聽說過,那結局絕對出乎你意料。

《我愛你菲利普莫里斯》Ewan Mcgregor 演同性戀太有說服力,那嬌羞的小眼神。你可以當喜劇片,愛情片或犯罪片來看。這麼戲劇化的事情居然是真人真事,當時刺激到我了。

《美國田園下的罪惡》這部片子心理素質不好,三觀不穩定的就別看了。看完有點喘不上氣。之後搜索了下背景發現,這片子還是美化過的,現實更加殘酷。

《平常的心》關於艾滋病的故事,沒太大亮點,但題材原因還是很感人。我覺得裡面的Julia Roberts完成了他演技得我超越,而且Sheldon也也有插一腳:)

《華爾街之狼》I F****ing LOVE THIS F****ing FILM.如果你看完會懂我的

電影實在太多了,建議看下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優秀電影有哪些? - 電影推薦


忠犬八公,真的看一回哭一回


2012


《親愛的》《世貿中心》《開國大典》


男孩別哭 Boys Don"t Cry (1999)

《男孩別哭》是由金伯莉·皮爾斯執導,希拉里·斯萬克、科洛·塞維尼等主演的一部愛情片。該片於1999年10月22日在美國首映。該片曾在2000年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女配角獎提名。講述了一個渴望變成男孩的女孩布蘭頓偽裝性別尋找愛情卻被自己營造的欺騙推向毀滅的旋渦的故事。

1993年,位於美國中部內布拉斯加州境內的法奧斯城來了一個陌生的小夥子。他的出現打破了這個小城的寧靜。幾乎每一個遇到他的人都被他的純真所吸引,女人們則對他頻頻表示愛意。在當地人眼中,他是活潑的叛逆者、忠誠的朋友和魅力十足的大眾情人,儘管他成了全城的熱門人物並與許多人結為朋友,但人們並不真正了解「他」的秘密。

這個自稱布蘭頓·蒂納的小夥子實為女兒身,就住在距離法奧斯75英里遠的林肯市。她的真名叫作蒂娜·布蘭頓。她無法接受自身的性別,一直自認是「有性別角色危機」的男人。為此,她搬到法奧斯,希望能被人們接受,像一個男人那樣生活。

「他」的新朋友倫尼告訴他,一個外鄉人如果在法奧斯城找不到異性朋友將會被看不起。於是,布蘭頓很快成了小城的情聖,並與一位名叫坎德斯的單身母親住在一起。直到拉娜的出現改變了他的生活,自從第一次相遇之後,兩人很快便彼此熱戀。布蘭頓還與拉娜的前男友約翰成了朋友。約翰和死黨湯姆都有前科,他們糾集了一幫粗野的男人,酗酒、晝夜狂歡。他們接納了布蘭頓。

紙終究包不住火,布蘭頓因交通違章而被逮捕,她的秘密被發現了。拉娜得知真相後,站在了布蘭頓一邊,而約翰和湯姆卻感到被羞辱了,他們的怒氣迅速膨脹為一次血腥的暴力犯罪,他們強姦並殘忍地殺死了布蘭頓。

真實事件

1993年12月31日,當人們正在慶賀新年來臨之際,年僅21歲的蒂娜·布蘭頓(Teena Brandon),被小鎮上兩名青年殘殺。

蒂娜1972年12月12日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林肯市,他認為自己是一個sexual identity crisis(性別認定危機)的人,一直以來他都過著男孩子一樣的生活,剪著時髦的超短髮,穿著男孩子們的衣服,和女孩們搭訕調情。而在女人們眼裡,「他」也的確是一個富有魅力的瀟洒帥哥。在1993年的11月中旬,蒂娜離開林肯市來到了同在內布拉斯加州的法奧斯市,以男孩的身份結識了一些新的朋友,並自稱為Brandon,這些朋友里包括最後殺害他的John Lotter和Tom Nissen,以及John的前女友Lana Tisdel。Lana對這個帥氣體貼的「男孩子」漸漸地開始產生好感,兩人在12月初開始約會。然而好景不長,蒂娜因為曾在林肯市偷竊而被捕入獄,女性的身份也被暴露,但是Lana仍舊站在她的一邊,並設法將他保釋出獄。其他的人卻並沒有那麼友善,他們無法接受蒂娜用欺騙的方式來使自己被這個新的團體所接受,也無法理解和支持一個女人把自己當成是男人的做法。特別是性格乖戾,大男子主義的John和Tom。他們覺得被一個女人欺騙和自己稱兄道弟很丟臉,內心的所謂的「正統思想」讓他們無法忍受一個假扮成男人的女人與他們廝混並且在感情總是如魚得水。他們感到憤怒羞恥和嫉妒,於是決定報復。

1993年的聖誕節前夜是蒂娜噩夢的開始。在這個夜晚,John和Tom在將蒂娜綁架,毆打、辱罵,綁在車上拖行,想盡各種方法折磨他,甚至還強姦了他。事後蒂娜報了警,但那些看起來「品德高尚」的警察及政府官員並沒有真正想要去幫助蒂娜,他們甚至還出言侮辱他,而那兩個罪犯也並沒有被捕。

噩夢還在繼續,1993年12月31日,也就是新年前夕,窮凶極惡的John和Tom槍殺了蒂娜·布蘭頓。

社會影響

這一慘案的暴行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美國各地的變性者紛紛組織起來,呼籲公眾和立法機構關注變性者的權利和保障問題。時至今日,美國已經有至少65個州或城鎮通過了包括針對變性者在內的反仇恨犯罪法案。

左為電影角色 右為原型

原型照片


剛好看完一部電影,該影片在片頭與片尾間重點強調了本片由真實事件改編,或許有的人已經猜出來了(?> <)☆

噹噹噹噹~《觸不可及》 這是一部法國喜劇電影,並且在2011年拿下了法國的票房冠軍。

作為一部喜劇片,本片還有很深的溫情旋律,看完之後我個人很感動,影片給了我這樣一個感覺「這絕對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但由於答主水平低下想了很久都沒想到給我優秀感的點

聯想了一下片名,突然發現,原來使我觸不可及的不是身體的殘疾,而是心靈的殘疾(懦弱)。

如果這是一種病的話,我想每個人都無法輕易的直視自己的缺點。

沒看過的兄弟姐妹們在空閑時間絕對可以考慮看一下,絕對物超所值哦(′-ω-`)


湄公河行動


回答你的第一個條件,勇者行動,127小時


韓國《熔爐》

「《熔爐》是根據孔枝泳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電影,影片由黃東赫執導,孔劉、鄭有美、金賢秀、金志映等主演。

該影片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描述該時間所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的教師和人權運動者一起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2011年9月22日在韓國上映。」(度娘百科)

電影很讓人壓抑,當時哭得不行,恨不得讓性侵孩子們的禽獸校長和老師下地獄,一百次都不夠。

壞人依仗權勢和金錢免於重責,電影《熔爐》引起的巨大社會反響促使韓國通過了「熔爐法」,沒記錯的話該法規定對這樣的禽獸可以採取化學閹割的刑罰。

不算同性質的電影,但也是反映兒童被性侵的電影《素媛》好像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

今年年初上映的電影《雲中行走》。根據一個很厲害的鋼索大師的傳記改編的。前半部分比較平淡,高潮是男主在世貿雙子塔樓(當時的世界最高樓)之間搭起鋼索,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來回走了好幾遍的故事。如果不成功的話簡直就是「不作死就不會死」的高票了。

3D真的給這部電影加分超多,反正我在那部分全程緊張到喘不上氣。

最後結尾比較耐人尋味吧,男主說他覺得世貿大樓會永遠在那兒,紀念者他的這場瘋狂。可是,現在那裡只有兩個壓抑的大方坑了。


美麗心靈,模仿遊戲,堅不可摧,當幸福來敲門


推薦閱讀:

由劉燁和胡軍一起上爸爸去哪兒想到,如果希斯·萊傑沒有去世,他有可能跟傑克·吉倫哈爾再合作嗎?
如何看待孫海英批趙薇、黃曉明作秀?
為什麼2015年好萊塢進口片(引進/批片/合拍)在中國市場票房份額創下十多年來最低?
為什麼很多外國電影直接以主角名字命名, 而翻譯成中文時更偏向於根據劇情內容命名?
娛樂圈中都出過哪些長發帥哥?

TAG:電影 | 娛樂 | 好萊塢Hollywood | 真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