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以後醫療沒有了,老百姓們該怎麼辦?

兒科缺人,內科缺葯(醫保限制),外科缺器材(醫保限制),衛計委又要壓縮醫保開支又要讓你們滿意,以前就讓醫生背鍋咯,天天媒體往死里黑醫生,現在兒科沒人來背鍋了,其他科室也快了吧。以後有錢的要看病就去買保險找高端私立,沒錢的去公立醫院用點國產基葯還是可以的,啥看病難看病貴這個鍋醫生也背不動了,愛咋咋的吧。

看到以上一篇描述,那麼,以後會不會發展成這幅樣子?以後該怎麼辦?現在,兒科已經顯現出問題出來了。

如何看待現在的兒科長時間排隊?


過去好些年中國是一個變革的社會

變革的社會有很多東西是不能當做常態的

比如傳統行業白手起家從小生意變億萬富翁

比如山溝子里農村娃死讀書高考翻身階級飛躍

比如房價漲得比資本利得都高成為第一投資品

還比如可以又便宜又方便的得到靠譜的醫療保障

大部分人能做的只有做好各種準備,管好自己,別上達爾文獎領獎台。

畢竟在中國,生活是privilege,不是right。


2017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與第三屆國醫大師和首屆全國名中醫代表座談時提出,要深入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力爭到2020年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70%的村衛生室具備與其功能相適應的中醫藥服務能力,補齊基層短板,築牢服務網底,促進中醫藥服務覆蓋城鄉,進一步提高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跳大神的時候各路神醫亂蹦。

挑大粱的時候中醫哪去了?

一劑知二劑已的神醫呢?


上半篇是怎麼辦, 我覺唯一可能的出路是大力研發人工智慧醫療系統,大大緩解中國醫療工作者的壓力,實現部分醫生AI化。 如果在短期內無法實現,中國可能面臨醫療資源負荷過載。

目前用AI代替部分醫生是一個大趨勢,只是時間快慢的事。

最有可能實現AI化的,是原來病理科看切片的醫生。2016年,通過大數據分析軟體,看片子的準確度,就已經達到了最好的人類醫生的準確度。 類似的,看B超,CT,MRI的軟體也都有在研發, 我沒太關注進度。 一些專家預見,未來幾年,這類AI可以上市。

其他各個科室的出診醫生能不能用AI代替,眾說紛紜。 我覺得長期來看肯定可以, 因為醫生診斷所用的不過是知識和經驗,兩者大數據都能做得很好。國外反對者說,不對啊,醫生還需要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關懷,AI怎麼提供? 我覺得這些還都是細枝末節。 樂觀的專業人士認為,20年左右,可能這些AI會進入市場。

以後可能醫生能從接觸病人的崗位上退下來, 更多地從事醫療科研工作。

下半篇是吐槽

我比較信奉自由市場,我覺得大多數對市場的干預都會適得其反,包括醫療市場。

我覺得現在中國醫生待遇還是太低了。就拿我中學一個班的同學來說,(當時的特長班,我同學們資質都很不錯),現在就是當醫生的和當公務員的收入最慘,而且差的不是一點點。一個TOP2的8年本碩博,畢業以後住院醫又培訓那麼久,還那麼辛苦,動不動值夜班,每個月掙那幾千塊錢, 憑什麼啊?

你說要維護社會基本福利,醫療價格要降低,那國家得往裡填錢啊。 你說一個東西應該貴,你就規定他應該便宜, 那隻能有一個後果,就是沒人再賣這東西了。 我忘了是12年還是13年,就是醫鬧如火如荼的時候, 出了一條新聞,說一些醫學院的高考錄取分數都到450分左右了。當時我就覺得中國的醫生要青黃不接。高考能考成這樣的,你說他以後能學成好醫生,較大概率是不成的。

現在兒科出了人員不濟,調控又開始了,居然是降低從業人員的知識技術門檻。我也是沒想到居然是這手,後果是啥,就是醫療服務質量下降唄,偏偏兒科容錯率還低。 我希望能解決問題,但是我不樂觀。


公正的說,醫療市場化有市場化的問題,比如導致窮人看不起病,或者看不到好醫生。激化社會矛盾。國家調控不能說不對。但是方向對手段不對。


靠中醫中藥。

考慮到中國多方面的情況,只有中醫中藥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別天天黑中醫中藥了,不信的人去找現代醫學,信的人去找中醫中藥,皆大歡喜。


最近流行感冒,本人不幸中招,因為在自學中醫,稍微辯證下,38.5度、微汗、頭痛、脈浮,屬桂枝湯症,自己抓了五貼,第一天晚上一貼,微發汗,第二天早上一貼,無汗,中午感到餓,晚飯過後感覺身體溫暖精神振作,除了略有鼻癢之外,體溫正常,基本已痊癒。

作為初學者,我不敢說自己給自己治病,但能治好自己的感冒,讓我對中醫有了更多的信心,國家大力支持中醫,對百姓是福。


推薦閱讀:

打倒中醫的既得利益者是誰?
中醫和西醫為什麼爭論那麼激烈?為什麼沒有一個雙方認可的比較的方法?
西醫如何評價感冒靈顆粒中的中藥成分?
如何評價中醫治療新生兒肺炎?
為什麼要反中醫?

TAG:中醫 | 西醫 | 醫療器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