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於市的高人存在么?為什麼隱於市?怎麼尋找隱士、高人?


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這話流傳了數千年,所以有了好幾種版本,但是總體表達的差不多都是類似的意思。而這句話的源頭,是漢朝的東方朔。

但是這句話只能說明這是東方朔自己的想法,它並一定適合所有人。在他之前的各類牛人,和他修習同樣法門的前輩們,有的一生不碰政治安貧樂道,有的在朝堂中為官。這並沒有什麼大隱小隱之分,只是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絕對不能說那些隱於朝的比隱於野的更厲害。

在朝堂的尹喜,不一定就比在野的務光更厲害。

而世界上有一條規律是無法被打破的,這條規律叫做「同氣相求」。也就是說,有類似特徵的人才有可能相遇相聚相知相識。高人都是和高人待在一起的,就像是現實世界,學生和學生待在一起,富豪和富豪待在一起,政治家和政治家待在一起。所以如果你自己沒有一點兒本事的話,那麼是很難碰到真正有能力的人的。

在葛洪的《抱朴子》中,記載過他尋找師父的過程。經常翻山越嶺,聽到某個消息就去求教,這樣很多年之後,他才遇見了自己的師父。他堅持一件事堅持了好多年,一直沒有放棄過,最後才終於得願所償,普通人根本沒有這個毅力,所以不遇名師也是正常的。

還有一個例子說的是「精思」,左慈就曾經在一座山上精思數年,最後才得以感知仙真,為他賜書(大部分人都做不到,集中注意力幾分鐘都困難,更別說幾天甚至是數年了)。其實嚴格來說,葛洪尋師的行為,也是精思,不過他的精思是不連續的,短時間之內積聚的心意並沒有真正的精思多,但是勝在時間長久。

最後,當你不再懼怕困難,當你不再偷懶想要有人告訴你前路,當你戰勝恐懼開始去嘗試的時候。或許就有機會遇到同道中人了。


目前階段,我認為所有人都有可能是題主問到的人,包括我熟悉的人,甚至父母,甚至老婆,甚至多年沒見的小學同學,甚至公司領導和同事,甚至他們的小孩……至於說偶遇的那些不認識的人,那就更不必提了。

所以我基本上一步都不敢行偏踏錯,不敢用教導的語氣向任何人說話,每個人都敬如師長。比方說:「我最近在某方面又有什麼心得,跟你交流交流啊?」或者:「我覺得這個事這麼做是不是好一點……」這樣。

我師父說目前這樣也行,但是將來還是得改。那就將來再說了。


大隱隱於市,真想隱藏起來的人不會讓你知道的。等到他們從一個很深的層次認同你了,才會露出高深莫測的一面稍微給你看看,卻馬上又不承認了。或者菜場里那個文盲臟老漢,或者那個吹牛皮騙吃喝的假道士假和尚,都有可能是隱於市的聖賢。因為他們知道這個時代的氣運不對,自己那套學問無法用出來,就選擇獨善其身了。

-------------------------------------------

把評論中的回答拉進來作為補充 ——

時代不同了,對於古今概念大家或許有偏差。隱士說的是比如商山四皓、王通文中子他們。古代中國古代讀書人的目標就是輔佐明王安天下,但是有的時候昏君當道,或亂臣在朝,或社會風氣敗壞,整個文化敗壞,國家病入膏肓救不了了,靠人力無法挽回。有些讀書人有道家的思想,認為大勢至,勢不可擋,人力沒有辦法救,所以不出來做宰相,在背後行動,培養學生,比如王通就是隱士,到後面大家才知道唐太宗開國的文官武將都是他的學生,由他的學生開創了一個國泰民安的一段時期。道家是覺得發洪水了,這個大水下來你硬要去堵是堵不住的,他們怎麼做呢?他們會找,發現這個水到了某一個地方是個關鍵點,在關鍵點上開個口子,就把水引流到別處去。道家的這個思想和儒家不同。孔子覺得君子在這個時候就要做中流砥柱,明明知道大水,還是要站在湍急的河流中間頂住,哪怕犧牲了自己。所以後來有個隱士楚狂接輿對孔子唱歌,說他在這個時代從政太危險了,說你救不了的,何苦何苦。孔子非常感動,對身邊學生說他是高人,是隱士之流。還有那個罵孔子是喪家之犬的看城門的臟老頭,也是隱士。他們都和孔子心照不宣。


竊以為「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


用排除法 把低人先篩選掉 比如

-閑言碎語的

-搬弄是非的

-言而無信的

-惡俗不堪的

-無知無畏的

-心懷惡意的

-心胸狹窄的

-尖酸刻薄的

等等等等

然後你會發現 剩下的就沒幾個人了 然後你可以留意這幾人 慢慢你會發覺他們中間哪個是不顯山露水的高人 哪個是沉默寡言的老實人

認識已是緣分 惺惺相惜更不容易

還是先把自己變成高人吧 否則你站在山腳 怎能看到雲上的人


人人都知道,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

就不知道現在還有一句,超隱隱於網?

都上知乎了,還沒看見上面隱著的一大堆高人?

還要想著從集市裡找,真夠閑的。


不存在

隱士高人這種事情僅限於過去那種信息極為蔽塞的年代,現在這個社會基本不太可能存在

現代社會,資訊那麼發達,不要說高人,就是半高人,中人,只要哪怕被一個人發現,很快就會傳遍了,保證你根本沒時間進行那種你想像中的千里馬得遇伯樂,關門弟子秘密手把手教學寵溺模式

何況你八成不是千里馬

現代社會基本是這樣的,哪個領域出現了高人,高人身邊必定圍繞一群簇擁,你要想接近,除非你真的是塊好材料,或者你有錢有勢;也不是高人架子大,是這個社會就是如此,他們也沒辦法

有名氣的未必是高人,但是高人一定有名氣,這是社會和時代發展決定的;真人一點不露相的時代恐怕一去不復返了,這也由不得他們


必然存在,因為我認識一個這樣的人,他生活的一個大城市的市郊,租住一套民房,家居擺設實用簡單,但沒什麼特別美感,穿一般的運動服運動褲,連特步、安踏、361都不是,吃平常的家常菜,但是很喜歡吃零食,各種小蛋糕小餅乾是他的最愛,他居然還喜歡吃糖葫蘆,哈哈好萌!

但他絕對是一個重量級的高人,沒有人能看出來,尤其是他從我的糖葫蘆上摘一顆下來送進嘴裡的時候…

至於如何尋找這樣的高人,死了這條心吧,你是找不到的,只能靠緣分把你們聚到一起,沒緣分只能拉到。

其實我是一個賣糖葫蘆的…


多著呢。

如果把隱士高人定義為開悟(見道)後保任的那一群人的話。因為在修行上,開悟是「凡聖」之間的分水嶺,也是悟後真修的起點。

保任的意義在於,保護、保持「所悟的境界」,以至於後來可以任運自在,隨心所欲都在空靈無住的狀態,這時候我們可以方便的稱這樣的人為得道高人。

古今傳承,保任的關鍵一如《達摩血脈論》所說,在於「息業養神,隨分度日」。息業即是不造作世間的事業,養神嘛。禪宗講不破初關不住山,同樣,密宗的徹卻行者,都有這麼一段住山清修鞏固悟境的階段。

比如說我認識的一位朋友,有慧根,修行很精進。一天起床,赤著腳一沾地頓感涼意襲來,就忽然悟到了,能感能覺涼意的這個東西,原來一直都在,它能看能聽會動,又空空然了無蹤跡,雖然這樣,一切景象又有哪個不是它所顯露呈現的呢。

他跟我講的時候,神情淡然,像講一件與己無關的事。

我問他,你後來幹嘛去了。

他說,我挑了份保安的工作。清閑。

故事講完了。其實,不管獲取信息的渠道如何方便發達,一個人如沒有出名的條件因緣,那麼這人在我們看來有多「高」,也僅僅是一小撮人的認為而已。

當然,這可能也是個人的選擇。

至於尋找那些我們認為「隱」的隱士,認為「高」的高人,還得看因緣。我個人倒覺得,以為隱的從來未曾隱過,以為高的一直平常如初。


不存在,既然連你都知道是高人了還能稱得上隱?


看這個問題的標籤是道教,這個我不懂。

但是我可以講一些武林的。

在武林中,我認為高人是存在的。

我有個朋友特別痴迷武術,主要是太極一路的,剛開始拜的是同村的師父,這個師父是一個放羊的,現在在縣城給人看大門。這個師父的家族都是學武的,內部有嚴格的師承,我朋友當初要拜師,這師父說不收徒,可以以朋友的關係來相處。我朋友除了逢年過節給師父送一些禮物外,師父也不收學費。這位師父還有一個哥哥,也是練拳的,起先是學的是別的門派的武術,後來又轉學太極,現在在北京從事相關工作。聽我朋友講,師父的哥哥應該比自己師父的手高明。這個師父主要教我朋友推手,強調的是推手的境界,我記得我朋友前幾年給我講的時候,總是強調太極不僅是要把對方的勁兒化掉,而且要注意不能讓交手的人受傷,他跟著這個師父也學了有將近十年了。

我這朋友平時好勝心還是比較強的,沒事總喜歡跟人交手,但是他主要還是以推手為主,他平時津津樂道的是學別的武術的跟他推手,都會被他勝出一籌,總覺得別人的境界比起他要差一些。

後來通過朋友認識了另一個會太極的朋友,剛大學畢業,人很年輕,於是我朋友便要去會一會這個年輕人,一進屋,見那年輕人在床上坐著,我朋友便說起來推幾手,那年輕人說不用,我坐著就行。我朋友一看覺得這小子還挺狂,於是使出絕技想要震住這傢伙,但是沒想到竟被那年輕人用一隻手一招便把我朋友制住了。

我朋友當時徹底被震住了,震撼到讓他開始懷疑人生,他說他當時就覺得自己近十年的拳白練了。後來便向那年輕人打聽師父是誰,年輕人說是他姑父。我朋友便火急火燎開著車去拜見這年輕人的姑父,也是在一個農村,但是這個師父是專業教拳的,全國各地遊走,圈子裡算是一號人物。當時那師父跟我朋友談了談,然後交了一下手,我朋友說這師父厲害到什麼程度呢,讓你起你就得起,讓你爬你就得爬,你在他面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我前面說了,我這朋友從前主要追求的是境界,是形而上意義上的武術,他主要是和人推手,並不真打。就是那種表面看是兩個人在推手,實際比的卻是看誰的意念壓住另一個人的意念,當然我是不懂武術的,我只能這麼描述。而這個新師父講的就比較簡單了,武術是殺人的學問,就是要置人於死地,人家一個練散打的,憑什麼要跟你推手,人家就是用他散打的套路來了,你推手能製得住嗎?

我朋友回來後就給他師兄打電話,問他師兄,咱們跟著師父學了這麼多年,現在問你一件事,如果咱們在路上碰到一群流氓,你有信心收拾的了嗎?師兄回答說,沒有。於是我朋友便決心拜這個人為師,然後又過去拜訪了幾次,發現這師父肚裡確實有貨,這師父境界也高,只是在對太極的認識上和他不同,這師父的觀點就是,講境界當然沒問題,但是在講境界之前有一個前提就是你能勝得了別人。通過交流,我朋友發現這師父這裡有很多名詞,這每一個名詞說出來是普普通通,但內里卻藏著太極的核心機密,行家只是給你說名詞,但是只有拜了師人家才教你名詞里所包含的各種門道。

他打聽了一下拜師的規矩,大約是五萬塊錢,過年過節送禮物和紅包。覺得自己還能承受,於是便向師父提出拜師的請求。師父卻說,不急,再考察考察。但是我這朋友當時是急得不行了,你想想學了小十年的武,忽然間發現自己竟然還沒入門,可想而知他當時有多心焦。於是他一邊在這位師父這裡接受考察,一邊又打聽哪裡還有高手。後來打聽到這位師父當年其實跟過好多師父,大部分都過世了,只剩下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先生還沒過世,這位老先生就住在離這師父不遠的另一個村裡。於是我朋友又驅車前去拜會這位老先生。具體過程不說了,總之我朋友告訴我的是,這個老師父手上功夫要差一些,但是理論很高,這老先生由於功夫不如那個要五萬的師父,所以門下弟子也不多,老先生收學費很便宜,一個月五百塊錢,算是學員,回頭被收做弟子後,一月一百塊錢,由於我這朋友心急,交了五百塊錢之後,便每天過去請教,其他弟子則是隔三差五才過去一趟,老先生剛開始教的東西還不少,但兩三個月之後,老先生就不好好傳了,而且他覺得老先生開始防著他了,這裡面有一個主要原因是我這朋友由於有近十年的推手經驗,基礎還是比較牢靠的,他缺的只是針腳細微處,而這些地方只要老先生一點他就豁然開朗,所以進步飛快,這讓老先生有些警惕。後來有一天,他看見老先生頭上纏著紗布,老先生給他說是摔了一跤,後來聽老先生的鄰居說,是其中一個弟子喝醉後把老先生打了。於是我朋友便不去老先生這裡學了,繼續去那位師父那裡接受考察,到現在為止還沒被收為弟子。

這位師父的視頻我看過,並沒看出有多麼神乎其技,但是我朋友講,這種高手高就高在不僅看熱鬧的看不出所以然,就是交手的人,自己都不明白是怎麼被人家玩弄於股掌之中的,你就算是跟在人家身邊,只要師父不給你點破,你就是學死都學不會。他告訴我,真正跟這種高手交過手之後,才明白什麼叫深不可測,也正因此,他才發現師承有多重要,你不拜師,人家就不傳你真東西,而更重要的是這些人確實有一些不傳之秘,這些不傳之秘人家不傳你,你別想自己悟出來。

這位師父在我朋友看來絕對就是世外高人,據他說,他自己就親眼見過好幾撥外地的挑戰者被這位師父打的折胳膊折腿的。他說從這位師父這裡他大致能體會到很多有關楊露禪的傳說絕不是憑空捏造的。對於我來說,我覺得看這位師父和人交手的視頻真看不出個所以然,但是聽我朋友講起來那真的比武俠小說還精彩。

對於他的說法我不作評價,我想說的是到底什麼是隱世高人?

齊白石當年到北京,畫的畫賣不出去,以刻印謀生,後來陳師曾看到齊白石的印,然後打聽到齊白石的住處前去拜會,才發現這位老人不僅會刻印,畫的畫更是絕倫,但是世人不識。林散之當年在南京的衚衕里,沒事就揮毫潑墨,人都將他當成愛好書法的退休老幹部,直到有人把他的字拿到北京,趙朴初,啟功等多位大腕對其頂禮膜拜,人們才發現這不是普通的書法愛好者,這是位大師。中醫界有位李可先生,在山西一個小縣城開了一個門診,專治各種生命垂危的病人,後來被劉力紅髮現,劉力紅說自己一直以為中醫在急危重症方面是不行的,認識李可後顛覆了這個認識。

想來這些人在未被社會肯定之前,不都是世外高人嗎?

然而,被社會承認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你如果沒有頭銜,比如,某某協會會員或理事,比如某某學校教授,你就很容易被質疑。你如果沒有進入這個圈子,比如一個學武術的不在武林中走動,誰知道你?

我朋友講他這個師父之前還跟過一個師父是煉內丹的,老頭很有道行,但是沒人跟老頭學,因為煉內丹太玄乎了,而且老頭還不是道士,最後被他這師父撿了便宜,老頭把自己畢生絕學傳給了他師父。

所以我認為世外高人應該是存在的,但是真想接觸到是比較難的,一是你有沒有這個判斷力,即你識不識貨?不識貨就相當於齊白石未出名時,你覺得他的畫應該是地攤貨,但是他覺得既然你們不識貨,那我就不買畫了。另一個就是人家看不看得上你,一般越是高手脾氣越怪,輕易你求人家,人家也未必願意傳你真東西。像現在考察我朋友的這個師父,那講的很多都屬於哲學層面的東西,他有好多弟子,手上功夫是不低,但是在境界上差的太多,師父跟他們交流起來比較費勁,所以人家就不會傳他們太高深的東西,只是傳一些比較淺顯,技巧性的一些東西。還有就是一個是緣分的問題,對於一個離群索居的人來說,你如何找到他?

所以按照我的認識來說,隱世高手一定是存在的,但是對於初入江湖的人來說,最好不要在尋找大隱於市的高人身上下功夫,最快捷的方法是先從顯性圈子入手,先進入這個圈子,當自己有一定道行,有一定圈內人脈之後,再去找那些隱士高人比較理智。


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後:但盡凡情,不作聖解。

但盡凡情,不作聖解——意思是,像一個普通人一樣生活,不表現的和別人有巨大的不一樣。混跡於人群,沒有特別的表現。像一顆閃光的珍珠,再次表面被弄上塵土。你發光,你閃亮,那是內在的,你自己知道,不須讓別人知道。

每天工作上班,做醫生或做木匠,做老師或做某人的學徒,你表現的平平常常,別人絲毫看不出你有什麼別緻,除非他聖眼洞開。

父母病亡,該哭時就哭;身體疼痛,該哎喲時就哎喲;好睡時就多睡,愛早起就早起……一切隨意而行,不起第二念,起第二念不壓不隨第一念。念念平等,念念獨立,念念空寂,時時活出和活在這個認識里。

和自己的習性做朋友。和自己的習性做朋友,習性不再是一個敵人,它只是一位朋友。習性像一條內在的龍,你朝夕和它相伴,有時你乘它騰雲駕霧,有時它發彪想要吞併你……如何與這條內在的龍和諧相處,變成你內在的樂趣,生活的藝術,修行的內容。

習性是佛經中所說的海龍王,此心是大海,此性是龍王,你未修行時,它是你的王,它掌控你;修行之時,你是馴龍之人,馭龍之人,乃至是屠龍之人;一旦修行到達終點,那條龍變成你,你變成那條龍,其中無有二者,唯有一條俊美的龍和遼闊蔚藍的天空。

一個修行成功的大修行人,是一條龍化作人來到人間,是一位龍王化作人顏出現於世間,但他變得普普通通,你絲毫看不出他曾經是一條龍,他內在是一條龍。未修行時,飛龍在天;修行之時,潛龍在淵;修行成功,見龍在田。一個人越修行越下降,直到你著落大地,長在泥土裡,化作泥土的一部分,和泥土融為一體。

從佛堂到工地上來,從寺廟到集市上來,身上帶著泥漿,臉上抹著灰塵,但你笑的燦爛如花。你可以是一位佛,但你是一位泥瓦匠;你可以是一位木匠、水電工或農民,但你是一位佛。佛可以和世間任何身份相融,它不和任何身份衝突,它可以進入它們,變得和諧一致,你甚至在那些身份里都找不到它。

一位成熟的佛走的是一條融入世俗的路,一位成熟的佛向世俗的最深處走去。你可以在深山裡遇見一位佛,在寺廟裡遇見一位佛,在工地上遇見一位佛,在任何一個地方遇見一位佛。一位佛可能哭著,笑著,憂鬱著,沮喪著,但他內在發著光……但盡凡情,不作聖解!

但盡凡情,不作聖解……這是一位佛的背影,一位佛走後留下的腳印。向他學習,向世俗的最深處走去,融入這個世俗,分不清佛和非佛。

選自一念行者文章,但盡凡情,不作聖解


我就只能隱於鬧市了


兩晉到初唐,大量招隱詩,可以給你提供路徑。


那你提供標準讓我們去尋找阿。隨便說就如此,你尋找什麼人,最有錢的還是逃亡的,金如糞土的自然不會尋找你



很難說有,中國的社會情況決定了人靜不下心來,靜下來不被俗事纏繞的很少,這很少的一部分又要思考生命真正的意義,但是能想明白嗎?我對此是存疑的。高人只有得到高人的指點才能成為高人,高人一直存在嗎?從先秦到現在,會不會有死絕了的情況?死絕之後人沒有別人的指點怎樣做高人,怎樣撥開雲霧?隱於市的並不一定就是高人,他在通往高人的途中,隱於朝的更是沒邊了,有幾個在朝的能隱的,真正的高人會上朝,上朝的會看清?從中國的國策你可以推看,大都是一時明辨之士,高人真的談不上。高人總是和道家有關,你感受到道家的影響了嗎,在日常中,高人在朝中不可能不施加影響,這種影響不可能個人會體會不到,高人可能真的不存在,有些只是無限接近,但離達到還差一層。就歷史來說,先秦道家都算,墨子也能算,後世嘛,給張良兵書的那個老頭,黃石公?商山四皓,神棍那誰袁天罡和他徒弟算,周公瑾魯肅呂蒙也能算,司馬懿絕對是,再後來劉伯溫吧,不過棋差半招,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當然還有其他的,清以前,清以後,除了那種真正在深山的就真的沒了,晚清後更可能一個也沒了,大家都在路上


高人他又不是天人化生的,還不是生下來慢慢看書跟老師學習經歷才成長為高人的,書裡面高人多了去了,能出書流傳千百年的都是高人中的高人了,你就算見了高人他們也多會說以書上歷史上哪個高人為榜樣。多看看書吧


這還不簡單,去坐長途火車硬座,

你就會發現很多大神。

呵呵


【大隱於市的高人存在么?】

有。

【為什麼隱於市?】

每個人的選擇不同。

隱居在深山,需要每天為衣食勞作,定期出山購買生活必須品,萬一莊稼被野豬拱了被雪凍死了,就只好大哭一場(真事,一篇終南訪道的文章中某道士自述)。道觀中每天要做早晚課,要幹活。如果當了高功,還要三天兩頭做法事。很多道觀都通了網路,道士們也上網。這跟我們上班族天天工作混口飯吃差不多,還是住在城市裡,生活更便利。

打坐練功並不是越久越好,久坐傷身,甚至還會得禪病。這並不像小說或電視劇里講的那樣,沒事就閉關打坐幾個月。修行跟在城市裡日常生活並不衝突。

所謂出世,並不是身體遠離塵世,而是指心不著於紅塵。

【怎麼尋找隱士、高人?】

兩個字:運氣。說玄乎點,就是自己過去世積累的道緣。

網上有些人很搞笑,扎堆探討如何識別高人,列出一二三四,多是察其言觀其行。看上去有道理,但是如果對方不想教你,一問三不知,你還有辦法分辨嗎?就算對方願意教,有意考察你,換成你是張良,路上遇到個老人,態度很不好,叫你撿鞋子來幫他穿上,你能做到嗎?或者現代化一點,在公交車上大聲叫你起來給他讓座,坐下後還罵罵咧咧的嫌你動作太慢,你會認為對方是高人還是為老不尊呢?這時候那一套分辨高人的方法就不管用了。


推薦閱讀:

什麼是有文化?有文化的人和沒文化的人有哪些顯著的不同?
如果以「崖山以後無中華」和「元清非中國」的理論評判,當今世界大國正統歷史有多少年?
與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相比,中文在語法上是不是有失「嚴謹」?
電影和現實中有哪些演講讓人拍案叫絕?
越南語的拼音方案中為何會出現很多「濫用字母」的現象?

TAG:媒體 | 文化 | 社會 | 隱士 | 修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