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化設計與後現代繪畫風格有聯繫么?

在硬體大幅提升了的情況下,大眾審美從windows到ios再到安卓都由實物到扁平了,這個與繪畫藝術從實物繪畫到線條與色彩的抽象畫有聯繫么?求分析


就其象徵的方面而言,相比現代抽象藝術,不如說扁平設計在精神上更接近拜占庭……

扁平設計拋棄的是擬物——以真實細膩的明暗感覺描摹組件的質地,模仿現實物的肌理;

而早期基督教藝術-拜占庭放棄了希臘-羅馬傳統的寫實乃至對於自然/透視已然到達一定水平的研究,轉向了平面的色塊(馬賽克)、線條稚拙而表情呆板的人物。

其中的原因,不完全是因為他們想和羅馬人對著干(也有一部分原因……),主要的動機是宗教上的反對描繪和去物質:通過摒棄經驗世界的幻覺(藝術中那些模仿現實的再現成分)、去接近被它遮蔽的那個超驗世界,這個思路一直上溯到柏拉圖。

扁平化設計所選取的極度簡化的表達方式正是基於這樣的社會語境:即「針對民眾使用GUI的訓練已經完成了」,所以在這個時候,「好設計應該是隱形的」,繼續擬物有類於喧賓奪主。也就是說,通過儘可能樸素的方式直接指向一個概念,而不是該概念的「等價物」。

舉個栗子:

之前看過一個微博段子,大意是表妹從柜子底下翻出個3.5寸軟盤,問我「為何要把保存的圖標3D列印出來」……這說明的就是,如果民眾已經建立了 「保存」圖標 — 「保存」概念 的聯結,軟盤 — 保存 的聯結就可以廢止了,設計最低限度地使保存的圖標像保存的圖標,而不必要像軟盤。


至於20世紀上半葉的現代抽象藝術,雖然Rothko真誠地信仰自己的作品可以喚起特定的感情,說它們的精神品質也好,「內在能量」也好,又或者說它們在形式上具有某種崇高也好,在現在的一般觀眾看來,對現代抽象藝術進行闡釋的開放性簡直大到虛無。更不要說「有效傳達」特定的概念。例如「保存」之類的。

就像格林伯格說的,「過程和規矩(媒介,形式……)本身成了文學藝術的主題」……「繪畫如今已成為一個實體……它不再是那種秩序的一個想像等價物的載體。」 而在扁平設計中,這個「等價物」不僅存在,而且是極為明確地存在著、被約定著。

因此從張揚其媒介特性的角度來看,現代藝術與扁平設計的追求大概是背道而馳的。


但必須承認的是,在形式方面,整個現代主義運動給當代的GUI設計提供了太多的靈感和可供使用的視覺資源。

乃至「現代的工業的極簡的無機的注重功能的 — 裝飾的原始的自然主義的有機的聯結的」 這種從新藝術運動開始就素來通行於世的二分法,在iOS7初生時那場「扁平的 — 擬物的」大討論中,仍然可以看到它的影子;而鮮少有人思考二者是否真的處於對立的立場。

最後「擬物化是training wheel」這個說法是一個通用的說法,一個主流的說法,一個很好用的說法,我在以上的回答中也使用了簡化版的這個說法,為的是確定立場。到底是不是這樣很難說,扁平它同樣也十分裝飾,我是覺得一切視覺表達都難以拒絕裝飾的誘惑的……所以,其實這還是一個風格問題,能夠像iOS這樣引領風格(然後身後還跟著一堆設計理論幫忙踮腳),真的是這個時代的宏偉景觀啊……


謝邀。

從我理解的情況是這樣的,設計的根本還是在易用性上,這也是評價一個設計的好與壞的最重要要素(沒有之一)。

早些年的擬物設計,是因為計算機的普及需要讓更廣泛的人民群眾不覺得它冰冷,畢竟在計算機剛產生的時候是被一些人認為是潘多拉之盒的。

那麼,擬物的設計是最好的設計了。因為它的出現大大降低了人們在日常使用時候的學習成本,比如計算器的樣子,就是實物計算器的樣子,不需要重新認知它。

在計算機普及以後,人們不再需要這種設計來作為使用引導,大家更需要理念的革新,易用性的革新,傳統的擬物設計就不能再是主流。

從現階段來說,Google 的新設計風格就非常棒,去掉了那些多餘的設計要素,以純色和更舒服的交互設計為主導。

當然,? 的設計不能說不好,但不及 Google 啦。如果不是因為 iOS 、OS X 系統本身和強大的開發者支撐,但從設計來說,? 落後於 Google。

建議有興趣的可以用一下 Inbox 和 iOS 系統自帶郵件 app ,你就明白我說的意思,也更容易理解現在的設計風格。

繪畫也一樣,在早期的時候一定是以擬物來衡量美的境界,但伴隨著擬物的技藝登峰造極以後,從擬物衍生抽象就成了必然的結果。


審美風格的進化,趨勢就是由繁到簡。

扁平化很好地符合了簡的定義。

與用戶有關與繪畫風格無多大關係


推薦閱讀:

「去論壇化」會是互聯網社交產品以後的趨勢嗎?
點點大多數模板文章最終頁,為什麼設計成圖片在上文字在下?
厲害的產品經理相對於普通產品經理,對於完成一個項目來說,除了更少的時間,還有什麼優勢?
Quora 的 Best Source 有什麼作用?實現的邏輯是什麼?
有沒有泡麵專用的碗?

TAG:網頁設計 | 產品設計 | 抽象派 | 扁平化設計Flat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