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營銷究竟是什麼?

求新媒體營銷比較通俗易懂的介紹以及新媒體營銷的典型策略,或者有沒有比較好的範例。還有,新媒體營銷的價值究竟側重於新媒體還是營銷?


本文選自《新媒體營銷的自我修鍊》

作者/何海波

什麼是新媒體營銷?

新媒體營銷是以新媒體平台(微博、微信、知乎、脈脈等)為傳播和購買渠道,把相關產品的功能、價值等信息傳送到目標群眾的心裡,以便形成記憶和喜歡,從而實現品牌宣傳、產品銷售目的的營銷活動。

與新媒體營銷相關的幾個名詞:

1、新媒體

新媒體,即新型互聯網媒體。「新型」是區別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媒體,所以新媒體也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新媒體包括:手機、平板電腦、電腦、IPTV(互動式網路電視)等。

傳統媒體(電視、報紙等)是單向的、一對多的媒體,而新媒體(手機、電腦等)是可以多對多、互動式的媒體。所以說,新媒體是以網狀互動傳播為特點、以網路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

2、新媒體平台

新媒體平台是具有新媒體多對多、互動式特點的平台,主要包括:微信、微博、搜索引擎、知乎、自媒體平台(百度百家、搜狐媒體平台、今日頭條)等。

3、新媒體運營與新媒體營銷的關係

平時大家所說的新媒體運營,嚴格意義上應該叫做新媒體平台運營。舉個例子,電視叫媒體,CCTV叫電視台;手機叫新媒體,微信、微博叫新媒體平台,新媒體運營就相當於是電視台的導播。

從本質上來說,新媒體運營是企業軟性滲透的商業策略在新媒體形式上的實現,通常藉助輿論傳播使消費者認同某種概念、觀點和分析思路,從而達到企業品牌宣傳、產品銷售的目的。

所以,新媒體運營屬於新媒體營銷的一部分,新媒體營銷是以新媒體平台作為傳播和購買的渠道。

新媒體營銷,到心為止

加拿大傳播學家馬歇爾·麥克盧漢曾說:「有史以來第一次,在我們這個時代里,成千上萬訓練有素的人耗盡自己的全部時間來打入集體的公共頭腦。打進去的目的是為了操縱、利用和控制,旨在煽起狂熱而不是給人啟示。」

打入消費者的「集體公共頭腦」聽起來有點恐怖,但這就是現代營銷的實質,也是新媒體營銷的核心。不管是微博、微信,還是知乎、脈脈,任何新媒體平台都有時效性。所以,他們並非關鍵性因素。人心,才是那個決定性因素。

新媒體營銷,就是幫助目標群眾進行自我心理說服的過程,它可以細化到從你接收信息到最後掏錢的每一步心理滿足。

美國東北大學的營銷學教授阿瑟·霍爾姆斯說:「對心理學不熟悉的人,以為人類有能力對廣告說『是』或『不』。這種想法只有一部分正確。一個人只有在遊戲的最開始才能擁有決定的權力,而不是最後……」

「如果廣告中的文字能夠吸引他的注意力,將他牢牢控制住,在他心中踢飛一切想法,只留下『我要買這個』這個念頭佔據組織有序的情緒頂端,並將所有反對的主意、理解、感受、本能,以及個性全部驅趕出去或者直接扼殺掉,那此時他就不可能說『不』了!他的意志已經死了。」

新媒體最後指向都是為了贏得對目標群體心裡的操縱權,預見並控制目標群體的慾望,並使他們沉湎於消費的幻象中。你要知道你傳遞的信息,要穿越人性的哪一塊,滿足目標群體什麼心裡。食、色、娛樂、好奇、存在感、自我、親情、佔便宜、無聊、尖叫、共鳴。。。。?


無聊中搜到這個問題,感覺問題挺大的,看到其他朋友的答案,其實講的都很好,感覺很多東西真的是一個人一個看法一個思路。

下面我就說說我的看法。

我把你的問題再重複一遍,以便我能對你的問題做出有針對性的回答。

求新媒體營銷比較通俗易懂的介紹以及新媒體營銷的典型策略,或者有沒有比較好的範例。還有,新媒體營銷的價值究竟側重於新媒體還是營銷?

Q1:新媒體營銷比較通俗易懂的介紹?

A1:營銷已經存在多年,而新媒體營銷只是一個範疇的事,就是在新媒體上做營銷,如果稍微定一點營銷的知識或者營銷活動,那理解新媒體就沒什麼問題了。

上面有朋友已經做出了比較好的回答,不過我感覺還不夠通俗易懂,我是這樣講的,營銷就是公司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策劃、日常運營來推廣你的產品和品牌。而要在新媒體上做,通俗點說,就是日常你的內容是什麼,是否能夠曝光你的產品或品牌,你策劃的活動能否增加用戶粘性。

Q2:新媒體營銷的典型策略,或者有沒有比較好的範例?

A2:你說的典型策略不是很懂什麼意思。那咱就舉例講,神州專車打出「安全」的旗號,喊著「BeatU」,這就是一個新媒體營銷。這場戰役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專車平台一下子變成了網路上的熱門平台,很多人也因此下載使用了神州專車。首先它是發生在新媒體上的,再後來,在其他媒體平台上不斷的有討論,最終神州專車成名。這就是一個成功案例,但是,這個案例不受人尊重,因為它把自己的成名建立在踩踏別人的基礎之上,為人不齒。

Q3:新媒體營銷的價值究竟側重於新媒體還是營銷?

A3:上面說了,新媒體營銷是在新媒體上做營銷活動。一個是平台,一個是活動,兩者之間沒有可比性,所以沒辦法說側重新媒體還是側重營銷,他們是一個整體。

當然,你可以以新媒體營銷為切入點,進入到這個領域,但是,隨著你的工作的開展以及閱歷的增加,你會發現,其實新媒體營銷只是一個很小的部分,產品的推廣,或者單說營銷,其實就是一個很大的內容,要做的東西不能只局限於新媒體上,未來可以向產品運營、產品推廣等方向發展。

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新媒體。

新媒體,(NewMedia)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新媒體,只是一種媒體形態。但大部分的人可能理解的是網路媒體,網路媒體大致可以分為這麼幾大類搜索引擎(百度、谷歌等)、SNS Social Network Service(也就是社交網路媒體,包括個人微信,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騰訊微博,QQ,人人網,來往,易信,陌陌等等。)門戶網站(如新浪,yahoo,搜狐等),BBS(也就是論壇類,這裡不再一一舉例),行業信息網站,視頻網站...

現在手機用戶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媒體選擇在手機上搶佔市場。各種APP的發布說白了都是為了營銷,搶佔更多的用戶,獲取更多的流量。比如手機淘寶,手機上裝的微信,微博,愛奇藝視頻等等。這些都屬於手機APP類。

數字電視很好理解就是電視媒體。

了解了新媒體,對於新媒體營銷就好理解了。

至於題主求新媒體營銷的典型策略,這個都是要看行業來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可以加V信 溝通。 不夠這裡可以羅列了五大微信營銷成功案例。

2015年1月21日,在微信四周歲生日當天,一個名為「微信團隊」的微信號出現在我們的朋友圈裡,以一句高BIG的slogan「廣告,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正式宣告「微信營銷」的時代正式來臨。來自官方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12月,全球的微信註冊用戶已突破11.2億,其中月活躍用戶高達4.4億;而企業公眾號註冊數量也已超過800萬,成為中國第一大即時通訊應用工具。

  與此同時,數據還顯示,在微信各功能服務模塊中,朋友圈高居第一。76.4%的用戶會使用朋友圈來查看朋友動態或進行分享。也就是說,朋友圈已經成為我們接受信息和情感分享的重要平台。雖然任性如你,也才在最近幾天收到寶馬、可口可樂的推送,但其實早在2014年,微信營銷「大決鬥」就已經在朋友圈悄然展開,而其中又以HTML5(簡稱H5)頁面遊戲最受歡迎,憑著無需下載、即點即用的優良基因,H5輕鬆擊敗曾經叱吒風雲的APP黨,一躍變成當紅炸子雞。

  我們今天專門盤點了去年五大微信營銷成功的案例,看看那些曾經刷爆你的朋友圈的遊戲是否榜上有名?!

  1.可口可樂——我們在乎

  前段時間,可口可樂「我們在乎」席捲朋友圈,它的真身本是一份肩負企業CSR重任的「可持續發展報告」,內容雖然力求形象,但依然難掩厚重。為了在社交時代更接地氣,可口可樂嘗試用H5為報告「瘦身美容」:選取報告中的部分核心數據,用十五頁的畫面,直觀展現可口可樂的努力,變成適應網路傳播特點、特別是移動端觀看及分享需求的形式。

  營銷啟示:雜糅圖片、文字和視音頻等多媒體是H5的又一大優勢。而當這種生動的形式與一些嚴肅的內容相遇,往往發生出人意料的化學反應。

  2.維多利亞的秘密

  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可謂將觸屏手機的特點發揮到極致!為了預熱七夕,維秘在7月初上線了一款形式炫酷的輕應用:首頁是一幅經過霧化處理的照片,用戶只需用手指摩擦屏幕,就會有一位性感女郎浮出水面,繼續瀏覽下去則是品牌介紹,最後到達內衣搶購頁面。這項互動體驗既能後來被多個品牌效法,從肥皂泡到玻璃珠,從觸屏到重力感應,技術永遠是最好的武器。

  營銷啟示:互動體驗對於用家來說可是樂此不疲的新鮮玩意兒。「科技改變營銷」,這是真理。

  3. Burberry——從倫敦到上海的旅程

  21世紀最吃香的是什麼才?全才!Burberry深諳這個道理,所以在「從倫敦到上海的旅程」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要進入這個渾身上下散發著濃濃文藝氣息的H5,第一步,得先「搖一搖」;第二步,點擊屏幕進入油畫般的倫敦清晨;第三步,摩擦屏幕使晨霧散去;第四步,點擊「河面」,河水泛起漣漪;最後點擊屏幕上的白點,達到終點站上海。總而言之,你能想到的互動方式,burberry都用在裡面了。

  營銷啟示:技術的精進最大程度滿足了移動營銷多元化的交互與聯動,技術宅也有春天就對了!

  4.天創時尚——親們,愛吧!

  以上介紹的都側重在技術,但真正能夠深入人心的微信營銷,應該是通過激發人們的情感因子來持續進行的,比如天創時尚在2014年推出的「親們,愛吧!」。作為行業內首款帶有慈善捐款功能的H5互動遊戲,「親們,愛吧」通過鼓勵用家上傳自己的語音或選擇明星的聲音,定製專屬示愛音效卡,分享之後,品牌方即代用戶捐出一定款項作為公益基金,同時,用家也能獲得在門店消費的現金券,以及產品等多種獎勵機制,達到引導用家實現到店消費的行為,整體即實現了情感傳遞又能達到企業銷售O2O的導流目的。

  營銷啟示:營銷3.0時代將從產品導向、滿意度導向上升為價值導向,能產生消費者情感共鳴的移動營銷才是成功的營銷。

  5.澳貝嬰幼玩具——小雞砸金蛋

  不管是黑貓還是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不管是技術還是情感,吸引到消費者的就是好傳播!這款界面有趣、互動簡單的「砸金蛋」遊戲,就把品牌傳播回歸基本步,直接把產品軟性植入其中,從而贏得更多的曝光點。用戶進入活動頁面後,點擊金蛋抽獎,一旦中獎就可以領取現金券,繼而跳轉至微店購買使用。而未中獎用戶,按照指引分享到朋友圈或分享給好友,還可以再獲得一次抽獎機會。對於一個全新上線的企業微信號來說,未嘗不是一種可以借鑒的有效方式。

  營銷啟示:別把消費者想得太複雜!最簡單的用戶體驗,有時就能帶來最直接、最成功的傳播效果。

看完以上5大案例你是否有所觸動呢?他們的成功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複製的。要想做好自己的微信營銷,還是要根據自身情況具體分析運營,才能出效果。


新媒體營銷是相對於傳統營銷而言,傳統營銷主要走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很簡單的就能打通渠道,因為我們那個時候信息的來源主要靠以上媒體。

如今不一樣了,營銷渠道扁平化了。互聯網時代我們要做網站SEO,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要做微信營銷,道理是一樣,因為營銷的主要目的是渠道傳播,宣傳企業品牌和產品,所以自始至終目的都沒有變,只不過渠道變了。

傳統媒體走向新媒體,你可以看到各種報刊都新建了新品牌,xx新媒體,如南都周刊新媒體,為什麼人民日報,央視新聞都建立自己的官微和微信公眾平台?因為很多人的信息獲取途徑主要集中在微博微信,所以他們要做出改變!

新媒體是一個大的概念,其基礎上的新媒體營銷也是一樣,他的範圍很廣而且隨著媒體發展而不斷發展,要回答新媒體營銷到底是什麼?那麼弄清楚微博營銷或者微信營銷又或者其他互聯網平台的營銷,那麼新媒體營銷的道理就自然明了。

急性手打,純屬鄙人愚見。如果還是不太明了,可以到一花網新媒體逛逛,http://www.52yihua.com內容不多,但文章都算不錯。


喜馬拉雅電台:喜馬拉雅FM

用一杯茶的時間聊聊這有趣的世界,這裡是「不聊茶事」電台。水已燒開,茶已泡好,又到了和各位聊天的時間,今天泡的是鐵觀音,聊的是新媒體。

(這是電台節目,由於知乎不能插音頻,各位可以去我們的公眾號聽第一時間的獨家視角,公眾號:茶也生活。)

這期是「不聊茶事」電台的第一期。我在策劃這檔節目的時候,主打的是解讀時事熱點,比如說接下來的幾期,忽悠的原理和技巧、什麼造就了邪惡。定這個節目基調的時候,我自己心裡就一直嘀咕,會不會太高大上了呢?畢竟這個「不聊茶事」電台初衷是以茶席的形式,和大家聊聊天。要做的符合大眾口味點。

互聯網三次教育革命

我合伙人大Z就跟我說,在經歷了互聯網三次教育革命後,不要小瞧了中國網民的知識積累和思考深度。這互聯網三次教育革命可不是什麼官方的定義,是我們自己的命名的辭彙。說的是什麼呢?說的是互聯網教育國民的三個階段。互聯網的第一次教育革命是互聯網剛剛興起的時候,中國人透過互聯網看到了世界,信息的獲取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快。正如韓寒五年前所說的,互聯網對中國人起到了啟蒙的作用。

隨後,互聯網的副作用開始出現了。互聯網它其實是一座信息的黑暗森林,黑森林理論就是《三體》這本書提出的概念,這個理論說的是,當很多獵人散落在黑暗森林裡,裡面有好人也有壞人,說不准誰會攻擊我。一開始可能大家都相安無事,但是一旦有人開了第一槍,所有人立馬就警覺起來,於是大家就會互相猜忌。

在互聯網這座信息的黑森林裡,大家既不知道信息的來源,也不知道對方是否有敵意,人很容易被片面的信息所蒙蔽。就比如互聯網的公知,因為互聯網把他藏起來了,你也不知道這個公知是不是真的有道德、有學識。有一些惡意的分子,先是把自己包裝成有知識的公知,然後故意散播一些反國家的言論。你問他為什麼散播這些不失的信息,其實動機很簡單嘛,刷存在感。因為這些惡意分子的存在,一顆屎壞了一鍋湯,公知這個集體的信用就破產了。網民看到公知就一窩蜂地叫罵,有些好的公知就很莫名其妙,怎麼無緣無故被人扣了屎盆子。

經歷種種的互聯網事件,這才教育了網民去甄別信息。甄別信息就需要兩點,一是信息的真偽,二是信息是否全面。我自己就總結了一套去辨別信息的方式,比如說判斷信息是否真實,謠言其實是有一套行文的特徵的,動不動就陰謀論的肯定是謠言。至於信息是否全面,這就靠平時在互聯網中的積累,在微博上我會篩選出一批不同觀念的人。互聯網特別愛站隊,那我就會去了解不同陣營的觀念,來全面了解事件。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有各種不同的方法來應對互聯網這座信息的黑森林。這就是互聯網的第二次教育,教育國民辨別信息。

互聯網的第二次教育革命仍然在繼續,但是互聯網的第三次教育革命卻已經轟轟烈烈地興起了,這就是新媒體。我不管什麼自媒體、社群、社會化營銷這些七七八八的概念,這裡的新媒體是一個大的範疇,只要是基於互聯網傳播的新式媒體,都叫做新媒體。

為什麼新媒體是互聯網的第三次教育革命呢?其實新媒體就是內容的新玩法。以前我們吸收內容就靠讀書,讀書是件很乏味的事情,坐在那裡一天讀不了一本書。新媒體就讓你看一段有趣的視頻或者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再聯繫當下發生的時事熱點,讓你不知不覺地吸收了知識和觀念。現在有許多人詬病互聯網閱讀,說互聯網閱讀是快餐式閱讀,讓我們的知識體系碎片化。這個觀點一度是這個社會對互聯網反思的主流觀念,但茶貓認為這是是無稽之談,無論說互聯網閱讀是快餐還是碎片化都站不住腳。

首先,快餐在這裡用做了貶義詞,但茶貓認為快餐是個好東西,應該是褒義詞。快餐是社會分工下的產物,本來每個人都要花很多時間在煮飯上,現在交給專門的餐廳,我們每個人的時間就解放出來了,就能花更多的時間在創造上,據說特斯拉的創始人elon mask就愛吃漢堡,而且吃的特別快,人家就是騰出時間來做事情。現在哪個上班族不都是每天吃快餐,只有周末為了增進生活情趣,會下廚煮點好東西。至於快餐會導致健康問題更是荒謬,那麼多上班族吃快餐,他們有面黃肌瘦嗎?其次是認為互聯網閱讀的碎片化。人的閱讀本來就是由碎片化逐漸積累形成自己一套價值觀體系,你就是認真讀一本書,這本書帶給你的知識也是碎片化的,你需要讀一堆書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而且互聯網的信息碎片化其實是刺激了閱讀,拿羅輯思維來說,他一期就一個小時,講一個故事,算碎片吧?但他引起了聽眾的好奇,就會去買羅胖推薦的書,這不就刺激了深度閱讀嗎?所以你看羅輯思維賣書賣的特別好,一年能賣一個億,還因為他的影響力,跟出版社合作,復活了很多好書,這不是功德一件嗎?

新媒體的意義

經歷了這三個階段的互聯網教育,現在的網民是能夠接受更加深刻的話題的。這期主題我本來定的是新媒體的意義是什麼?但是後來想想,我們不能單純關注宏觀層面的問題,我們也應該聊聊技術層面的問題,所以就改成「聊聊新媒體」。技術層面後面展開來說,我們先來說新媒體的意義是什麼?

新媒體的意義其實一句話就能概括,就是讓普通人深刻地了解社會。這個回答展開之前,我想要回答另一個問題,普通人幹嘛閑著沒事要去深刻地了解社會?我們每天工作養家挺辛苦的,操這份心幹嘛呢?互聯網上有一篇諷刺的小說,說的是一個打工仔,來到北京當北漂,住地下室,但每天也不去找工作,天天就蹲在地下室里上網,逛各種國際新聞、軍事論壇,就一個勁兒琢磨著國家要怎麼做戰略規劃這種國家層面的問題。這篇小說說的很有道理,我自己也見過這樣的人,每天正事不幹,就在那神侃,國家要怎麼著怎麼著。尤其是福建到北京的那條火車線路上,你能聽到很多人給國家獻謀獻策,其實他們懂嗎?他們不懂。但我今天要說的跟這完全是兩碼事,我們深刻了解社會,是能夠帶給我們實實在在的好處的。

為什麼深刻了解社會是能夠帶給我們實在的好處的?我舉羅輯思維的例子。羅輯思維的主要受眾是誰呢?不是什麼讀書人、文化人,是有求知慾的商人!一檔知識型脫口秀節目的主要受眾居然不是讀書人,是商人。這怎麼解釋呢?你想商人最基本的技能是什麼?是發現商機,這就需要洞察、思考社會的能力。許多的企業家是既能說也能寫,他們的思考能力是很強的。就比如說萬通的馮侖,寫了好幾本書,最近我也在讀他的《野蠻生長》,這本書提供了企業家看待事物的視角,我讀後也有所收穫。那羅輯思維提供的精神食糧是什麼呢?是經濟學,比如羅胖推薦的《一課經濟學》;是歷史帶來的啟發,比如德國為什麼崛起這期;是歷史人物帶來的為人處世的哲學,比如《成大事者不糾結》。最重要的是是挖掘事物背後的真正規律。

這些東西,都是一個有格調的商人想要去求知的,經濟學就不用說,商人做的就是生意。講歷史呢,有句古話是這麼說的,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嘛。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正在經歷發達國家經歷過的階段,這時候你去了解一點美國的發展歷史,遠的不說,就說曾經發生在美國的互聯網泡沫,和我們現在所處的互聯網階段是不是有一點相似呢?這就可以借鑒啊,商人、創業者就可以比較歷史來做出判斷。那歷史人物呢?是學他們身上為人處世的技巧、原則。我認識的很多商人都是曾國藩或者左宗棠粉絲。

當人有能力去深刻了解社會某一行、某一領域背後運行的規律後,他就會琢磨我能不能利用它,能不能優化它?如果恰好我有這個能力,哦~我就想能不能靠這個賺點錢?所以深刻地了解社會,它帶給你的好處是,當你深刻了解社會後,是不是有機會去創造一種新的東西優化它,在這個過程中,又獲得自己直接的財富回報呢?商人之所以是商人,是因為他們有這種思考並執行的特質。

我一商人朋友,文化水平不高,不愛看書,一看書就頭暈,但卻是羅輯思維的鐵杆粉絲,因為他不喜歡讀書,但喜歡聽書呀。你看羅輯思維一期節目就一小時左右,但能把一個事件、道理或者一本書給你理清了,這就好比一本書的簡介,你先看看羅胖說的好不好,覺得好再買他的書,很通情達理嘛。在聽了這麼多期羅輯思維,我這位朋友好像聰明花開了一般,經常發問經常思考,思考什麼呢?思考能不能掙錢,這些道理、原則能不能用在我的管理裡面。你看這新媒體的意義大不大?居然充當了人們離開學校後的課堂教育,還很可能比學校學習還要高效,而且還免費。

我也在創業。進入到創業圈有個感受,就是創業者更加關注社會,不同的創業者會關注社會層面上不同的問題,會轉動腦筋,想方設法解決社會生產力的問題,於是誕生了形形色色的創業項目。當你對社會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你就會琢磨著怎麼解決一個問題或者優化社會效率,進而想著解決這些問題能給你帶來什麼的財富回報。所以創業圈是一個熱烈探討社會發展、深挖社會現象的群體。

說了這麼多,簡單地說,深刻認識社會就是多看多想,就會遇到比普通人更多的機遇。馬雲如果當年去美國看到互聯網後,不去深入思考互聯網的價值,他會回到中國辦中國黃頁嗎?但話又說回來了,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對社會進行了深刻思考後,也要抓住機遇去執行。

新媒體的新在何處

新媒體的宏觀意義我們就講到這,再講下去估計會有聽眾覺得太輕飄飄了不落地。那我們接著講講技術層面,新媒體的新在何處?

新媒體的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深入淺出地說人話。我又要舉羅輯思維了。羅輯思維的核心在於說人話,把深奧的道理淺顯的講出來。深入淺出這四個字做到可不容易呀,這得是高手中的高手,你不僅肚子里墨汁得多,還得融會貫通到日常的柴米油鹽。這是高手的一個境界。

大前陣子看到一篇文章《陳凱歌和李安之間隔著什麼?》,孕峰寫的,寫的很漂亮。孕峰也是自媒體,是科技自媒體早期起來的那一批,他的文章不多,但質量高,讀起來賞心悅目。這篇文章說人有三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聽起來是不是很有江湖詩意,甚至還透著點禪意呢?其實也沒那麼高深,我給大家解讀下這三重境界。見自己,說的是發現自己,觀照自己的內心,表達出自己的感受。見天地呢,就是把自己的東西表達給大家看,你看我這文采如何,我這胸懷怎麼樣。見眾生,這講起來就略微複雜點,就需要聽眾們自己去品味。見眾生,是從眾生的視角里,看待大道理,大道至簡、以小見大。這境界就高了,不是有句古話叫作「大隱隱於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篇文章就是說陳凱歌為什麼少年得志,很早就拍出了霸王別姬這種載入史冊的電影,如今這幾年盡拍出一些爛片呢。這篇文章就給出了答案,天才往往很早就能觀望自己的內心,進而把自己的內心表達出來,就是見自己,見天地。但往往敗在見眾生這一道坎,沒有融入到眾生之中去看待問題,沒有大道至簡。這裡就不展開說了,有興趣自己去網上搜這篇文章。

這麼高的境界顯然我是做不到的。但是,這有個取巧的辦法,就是我本來就是眾生,沒經歷過高手的境界,但我可以一開始就說人話,深入淺出做不到,那咱們就先做到淺出吧,然後再接受批評,和各位聽眾一同成長,這也是一種好的自媒體形式呀。這也正好契合我們「不聊茶事」電台的宗旨啊,我希望通過這個電台,和大家聊聊,交個朋友,而不是像一個老師一樣,對聽眾們循循善誘、悉心教導。這個電台的本身的形式是茶會,既然是茶會,就是要交流,希望聽眾們能參與到茶也的電台里。

不離題了。我們回到主題上。剛剛說了新媒體的二大特色,一、多採用視頻、音頻、動畫等形式,二、深入淺出說人話不單單是羅輯思維,像我平常關注的新媒體還有果殼網、大象公會、壹讀、飛碟說,以及跟羅輯思維形式差不多的吳曉波頻道,都採用了能吸引人眼球的傳播方式。那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用他們各自的slogan來分析下他們之間有什麼不同。果殼網——科技有意思。不用說,這是一個科普網站。大象公會——知識、見識、見聞,這個可能要解釋一下,其實大象公會主要做的是社會科學的解讀,比如說最近大象公會推的一篇文章,為什麼中國人選擇了紅燒牛肉和老壇酸菜,這些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習以為常的社會現象,大象公會會去刨根問底,從社會、歷史、人類學的角度去解讀我們人類自身,讓我們更好的了解這個社會背後的運作原理和規律。壹讀——輕幽默、有情趣,這個slogan是對壹讀風格的解釋。壹讀和大象公會都是做社會科學的,但有什麼不一樣呢。壹讀看起來比較有情趣,做的話題比較廣泛,也比較淺。比如壹讀對一個社會現象的解讀有可能並不是那麼的正確,我有時候看還能看到一些低級錯誤,把12%的數據多加了一個零120%。壹讀還採用了電台、動畫等種種形式,豐富多樣,像一本雜誌一樣。那大象公會呢,就比較嚴肅,他們的創作過程較為嚴謹,所以產量也比較小。壹讀和大象公會,一個生動但是淺顯,一個嚴謹但是也相對枯燥,就看你怎麼選了。那飛碟說呢,他們的slogan我特別喜歡,叫做知識從未如此性感。我估計大象公會,壹讀都很想用這個slogan,可惜被飛碟說想到了。飛碟說的視頻也確實很性感,看起來比較有意思,就是沒多大深度,就只能當做瀏覽。

羅輯思維呢?有種、有趣、有料。節目屬於知識型脫口秀,就羅振宇一個人在鏡頭前巴拉巴拉講。羅輯思維和這些新媒體都不同的一個點是什麼呢?是羅胖這個人。我可不是說羅胖這人多有才,他確實有才,有才到一手締造了新媒體老大哥地位。但今天討論的維度不是在才華。要比較起才華沒完沒了,果殼網、壹讀、大象公會有才的人也一堆一堆的,而且才華是各種不同的維度,沒法兒比較。今天要說一說的是,羅胖這個人的品牌塑造。

我有一個觀點,認為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情感傳達的方式和渠道互聯網化了,我們接受到情感信號的那個迴路,變成了互聯網的迴路。這怎麼說呢?其實很簡單。微博上有個段子,說,在互聯網上沒有表情包簡直沒法兒聊天。你想,人與人本來的情感傳達靠的是面對面交流,語氣的輕重、面部表情的微妙變化,這都是情感傳達的信息符號。互聯網消除了距離的限制,人們溝通不再需要面對面,只能靠我們敲出來的文字。對於人類豐富的情感來說,文字略顯蒼白,而且不是人人有良好的文字表達,於是催生了顏文字、流行網路辭彙,還有一堆的表情包來表達人複雜的情感。

當然,這個也存在一個問題。互聯網是否讓人們更加生疏了呢?確實我們能看到,朋友相聚吃飯的時候,都各自抱著手機這種情況。這個議題經常進入英語作文啊高考作文里。今天主要的議題不在這裡,就不展開說,但我表個態。還記得以前網吧剛冒出來的時候,網癮就緊接著冒出來。社會對網癮問題的看法演變是很有意思的,一開始呢以為是電腦遊戲、互聯網的問題,後來以為是孩子有問題,再後來在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的努力下,才知道是父母出了問題。所以問題不在互聯網,在人。

再來看羅輯思維是怎麼塑造羅胖和我們這些網民的情感連接呢?為打造一個「魅力人格體」,深諳互聯網思維與營銷之道的羅振宇構建了一個近乎「全媒體、全平台、全方位」的產品體系。視頻放在優酷、電台放在喜馬拉雅、微信公眾號還有微博放文章,在中國的所有主流互聯網傳播渠道,都有羅胖的音容相貌。這個人就好比你所熟知的鄰家大叔啊,博學有趣,娓娓道來。這情感連接不就建立了嗎?那我們對這個新媒體不就感覺更加地親切了嗎?這就是羅輯思維超越其他新媒體的地方。我聽說大象公會的創始人黃章晉也開始做了談話視頻,這或許就是借鑒了一點羅輯思維。

那吳曉波頻道也是如此。但是他們也有區別,他們細微的技術層面上的不同,造就了他們如今影響力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切入的群體不同,羅輯思維剛剛說了,主流受眾是有求知慾的商人,有錢有情懷。那吳曉波頻道呢,做財經主題的節目,應該也是商人啊,你得看看他的節目的調性。比如最近一期,講到阿里巴巴,花了時間特意介紹了阿里巴巴,如果是一個經常擁抱互聯網的人,是不需要介紹一個互聯網的巨頭的。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吳曉波的受眾更多的是不大懂互聯網、中年、中產階級,我說了三個條件,不大懂互聯網、中年、中產階級,這些人你需要跟他講講互聯網的來龍去脈。你還別說,這樣的人其實特別多,在城市裡,我們上一輩的四五十歲長輩,大多數是如此的。所以羅輯思維和吳曉波頻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吳曉波的粉絲沒有羅輯思維的那麼狂熱,好像看起來影響力沒羅輯思維那麼高。

回到互聯網情感傳達這個點上。互聯網的情感傳達不單單局限在新媒體上,實際上大多數的互聯網品牌甚至傳統品牌都要去遵循這個原則。把一個品牌賦予人格,讓消費者的情感傳達有的放矢,有目標、有對象。遠的有麥當勞和肯德基兩位大叔,代表了整個品牌形象,近的呢,有可愛的三隻松鼠。所以現在越來越多品牌塑造人格化的品牌形象。

好了,技術層面的成功就說這兩點,一點是新媒體的特徵,深入淺出說人話。第二點就是品牌人格化。但是最後還別忘了一句話,時勢造英雄。這些新媒體的集體爆發是離不開互聯網的推動的,簡單來說就是借東風,風口吹起來了嘛。羅輯思維借了什麼風呢?借了視頻、網路電台、微信公眾號起來的這股力量。這些外在的條件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外在世界的潮流和趨勢,是人沒辦法決定的,但是內在功力的修養,是人可以努力做到的。羅振宇今天在鏡頭的樣子,和曾經在央視里的羅振宇,是一樣的,他十年如一日地磨練自己,當時機到了,就會一飛衝天。

社會價值的走向

新媒體的技術層面說到這裡。節目最後我還想探討一個話題,是什麼呢?是這個社會價值的走向。

我也有一點做媒體的經歷。在大學的時候做過兩年的電台編輯。當我在大一的時候,那時候校園最火的是一檔情感類節目,每天聊心情。像我這神經大條的人就特別不能理解風花雪月、多愁善感。到大二呢,情感類節目就沒人聽了,反而知識類節目,甚至新聞播報啊,聽得人多了。再後來,電台都互聯網化了,而且知識型的新媒體越來越多,同學們也越來越喜歡討論社會、知識、觀念和歷史。現在還有人寫一篇空洞的情感類文章,是沒人看的。

福建的、90後朋友一定會記得一檔電台節目叫做醉想聽你唱。那時候特別火,很多人打電話進這個電台唱歌,後來高三那會兒就給停掉了。我大學有幸當面問了醉想聽你唱的節目主持人李想,問,這檔節目當時那麼火,怎麼就給停掉了呢?他說,節目沒問題,台里也很支持,就是做了好幾年,他和另一個主持人陳醉覺得有點累了,想換一換別的節目,兩人一合計,那就撤吧,不是因為節目不受歡迎。我見李想的那會兒,他其實已經開始策劃復活這檔節目,借著互聯網電台的形式來複活,就在考拉FM上。但做的不溫不火,已經沒有那時候受關注了。這種變化是為什麼呢?這種轉變其實是社會理性價值的回歸。

最近看了羅永浩鎚子的新品發布會,他說,「偏執」 愈發變得像一個褒義詞,而我要說的是,「文藝」這個詞愈發地變成一個貶義詞。這是一個社會價值觀的轉變。社會價值越來越從感性思維轉變到理性思維上。我們需要的是強有力的觀念和知識。你看羅胖一個文科生,做的是知識型脫口秀,節目里透著都是理性思維的光輝。

我可不是說這些文藝啊文學不好,新媒體中也有文藝范的呀,比如一條,好幾千萬的粉絲呢。我想表達的是,一個時代的文藝、文學都是時代的裝飾品,它的骨幹必須是理性的結構,在此之上,我們再去談文學,談文藝,談美學。

我策劃這篇的時候,就在想,社會價值的轉變,這是不是標誌著我們社會越來越向理性發展,人們素質越來越高呢?那素質越來越高的原因是什麼?是互聯網嗎?互聯網是否教育了我們?我想是的。人類社會越來越發達,就越來越複雜,去理解這個世界就需要更多的知識和智慧,互聯網把我們都連接起來了,在不知不覺中給我們輸送新知識和觀念,而正是這些新媒體,給了我們免費的課堂。還記得我們中學課本說我們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什麼施行這樣的制度?因為人民的素質普遍不高。或許這些新媒體,這些無形的課堂,給中國上了進階的一堂課。


首先,請先確定你所負責的項目策略是清晰的,並且適合用新媒體的手段來操作,這裡指的是在確定要用新媒體這種手段前,

關於你們項目該想清楚的已經想清楚了,

包括但不限於以下需要想清楚的問題清單

1,你的客戶是誰?他們對什麼敏感?他們購買的理由是什麼?排在前三名的是?他們的購買抗性是什麼?2,你的項目定位是什麼?相對於競爭對手,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3,在進入市場時,你具有的最大優勢是什麼?

請至少在明確這些問題後,再決定你的手段。

其次,關於新媒體營銷,只是一個相對於傳統媒體營銷的概念。

傳統媒體的方式是一對多,單向度推送,權威媒體話語權,甲方話語權的方式。簡而言之,基本就是,誰有錢誰就是大爺,以及,會包裝會講故事的就是高逼格的大爺。這就是為什麼,在消費品領域,你能記住的前幾個品牌,基本都是廣告投放的超級金主。某潔慶生時,全世界的4A公司呈現各種經典海報不惜跪舔,誰獲得了爺的歡心,就有可能獲得更高份額的廣告合作。

在進入新媒體時代後,世界發生變化了么?很遺憾,不管風水如何輪流轉,你會發現仍然是那幾個大品牌主宰著世界,資本迅速的掌握著新媒體世界的秩序,並依靠這些秩序掌握話語權。

但是,在你從事任何新媒體營銷時,需要理解的是,互聯網的本質。根本上,這項發明為世界帶來的是信息的爆炸式的傳播和分享。而移動互聯進一步改變了人們的連接方式。

從一對多,到多對多。從單向度推送到碎片化鏈接。從權威媒體話語權到朋友圈信用背書。也就是說,你趕上了一個最好的時代,這個時代,即使你預算不高,單想明白了自己的問題,也極有可能從大爺的主場中進行打劫。

1,充分的理解所謂新媒體或者說移動互聯網的本質2,基於對客戶痛點,接觸信息方式理解,進行互聯網傳播的策劃,實現項目和客戶的連接

3,梳理區域市場的新媒體資源,思考資源和你的營銷策略的匹配,去使用這些資源,但不要僅僅變成投放關係,如何讓他們把你的項目推成年度頭條?

4,分享社交媒體的紅利,如何佔領客戶的朋友圈?但不僅僅是用髮油卡和派紅包的方式,那和從前的垃圾簡訊有異曲同工之妙

5,公司的全員動員,刷屏式的佔領朋友圈,會呈現一種集體主義的光芒萬丈,但是如果沒有好的內容,然並卵?。。。

最後,其實新媒體營銷是個偽命題。遊戲規則已經變了,只是大家還覺得它是新媒體。

10年前GOOGLE的SEO已經非常發達的能幫助產品優化網頁;

7年前airbnb在舊金山的一個三居室里成立,現在它發布的全球房屋租賃信息超過5萬條;

3年前facebook全球擁有9億的用戶,並在同一年以10億美金收購了instagram在線圖片社交社區

這是新秩序,但是這些,不會改變的是:人性和本質。

懶惰,好奇心和佔便宜這些都是簡單但是人類通常具備的特點。 你了解人么?你了解你的客戶么?

保留常識,擁抱新規則。或者,自己創建一個。


新媒體營銷只是相對傳統媒體(也是舊媒體)的一種稱呼。

要想知道新媒體是什麼,就要知道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營銷的區別,這個可以看我的另一個貼子,裡面有介紹 新媒體營銷與傳統營銷的區別?

無論是新媒體營銷,還是傳統媒體營銷,他們的最關鍵點,那肯定是營銷。因為只有營銷才能把公司運營下去,也印證了鄧小平的話:不管黑貓,還是白貓,捉到老鼠的就是好貓。所以還是那一句話:營銷,那肯定是要獲得有效流量!

傳統媒體時代,人們只有報紙、電視等途徑獲取商品信息,沒有其他有效的渠道。所以商品要打廣告,就直接在電視或者報紙等媒介進行洗腦般的轟炸,讓他們不得不接受他們的產品。從而在頭腦中印下深深的印象。

這就像一隻小狗被逼到角色,即使他看到人類很可怕,他也沒有辦法。因為他無路可逃,只能在角落裡等著自己的命運被人類主宰。

相反,新媒體營銷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時代。你可能因為一條微信信息、一個好友推薦等行為,就可心獲取到相關產品的信息,不僅於此,你還可以根據該產品的名字,查詢到該產品的企業信息,產品詳細介紹,還有使用過的人的評價等等,通過這些地方,我們就可以綜合考慮商品是否值得我們購買。我們再也不會被電視洗腦,從而認為某某產品非常好!

這就像在一個廣闊的大地上有一隻小狗在溜達,你想捉住他。你就要使出你的渾身解數吸引它過來。

新媒體營銷與傳統媒體營銷最大的區別就是:

傳統媒體營銷只是單向的營銷傳播,不會顧及客戶的是否接受,也不能對營銷的效果進行數據分析和評估。就像你在央視投一個廣告,你能測試出這個廣告給你帶來多少客戶嗎?這些客戶購買了多少東西?做這個廣告投放是虧了還是盈利了呢?這些都無法下手。

相反新媒體營銷是講究從用戶出發,與用戶建立與感情,第一時間解決用戶的需求,即是建立用戶參考感,再把產品文案通過新媒體渠道投放出去,影響第一批用戶(即種子用戶),然後通過他們形成口碑傳播,進一步提升品牌的營銷力。

如果說,傳統營銷是轟炸式營銷;那麼新媒體營銷就是一場口碑營銷。

至於如何建立用戶的參與感,形成口碑營銷呢?建立大家可以看一下小米副總裁寫的一本書:《參與感》,裡面有很多小米的成功例子,還有方法總結!

我在這裡詳細講《參與感》這本書中沒有介紹到,並且在新媒體營銷當中非常重要的營銷思維。

新媒體的運營策劃是分為以下五步:

用戶調查--內容製作---推廣渠道----數據反饋---調整優化

(1)用戶調查

在進行營銷之前,你要清楚地知道:你自己的產品為誰,解決了什麼問題。

例如:你是賣奶粉的。可以寫成這樣:某某奶粉100%進口奶源,能更好地幫助1-3歲孩子腦部發育。

當確立好產品賣點後,你就要去尋找用戶了。他們可能出現在什麼地方,年齡段是多少,他們的消費習慣是怎麼樣的等等問題。

這一款是奶粉,那肯定是針對寶媽。可以去寶媽論壇去尋找目標用戶,然後對她們進行用戶調查,調查他們的年齡段,平時給寶寶喝的是什麼奶粉,原因是什麼,我們的產品他們是否願意購買等等。

通過用戶調查,逐步建立目標用戶的畫像,目標用戶畫像越清晰就越有利於我們後期的營銷活動。

(2)內容製作

通過用戶調查,我們就知道誰是我們的目標用戶了。針對目標用戶,我們做出對應的ABCD個版本的內容,進行投放到一個渠道,通過數據分析,從中測試用ABCD中哪一個版本的內容更吸引目標用戶,然後我們就把這個內容加大力度投放到相應渠道。

(3)推廣渠道

選擇出最優的內容後,我們也是通過上面的方面,去找到最合適有效的推廣渠道。有些內容在微信做的好,但是在微博卻不一定能做起來。對於前面講的奶粉,有可能寶媽論壇的效果會比微信更好推廣。所以一切都是以數據作為依據進行分析!

(4)數據反饋

篩選出最優內容和最優渠道後,我們就加大力度,對產品進行大規模的推廣。此時依然要及時做出數據回收,對於數據進一步分析反饋。

(5)調整優化

對於回收的數據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分析出宣傳過程哪些部分沒有做到位,哪些部分優化不好。哪一方面的內容需要調整等等。為二次傳播做好準備!

新媒體營銷是一項科學工作,工作內容也是有理有據,並且是是循序漸進的。只要我們掌握好新媒體營銷的方法,並且設立目標,根據總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再按照上面講的方法去實施。相信很快,你就會做出成績來!


1. 定製化:各社會化平台的語言、文化和氛圍不同,有些適合長文、有些適合圖片。發文內容要和平台上既有的內容一樣,提供消費者在平台上所尋求的價值。

營銷內容非常重要,但營銷情境(Context)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想出很好的內容,卻不顧營銷平台的狀況,它就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很多時候,營銷人員會忽略營銷情境,因為他們出現在新媒體上的目的是營銷,卻忘記了消費者不是為了購物才上新媒體網站的。確切的目的因人而異,但每個人都是在追求某種價值,有人想短暫休息,有人追求娛樂、信息、新聞、名人八卦、友情或者某種聯繫,也有人想嘗試「受人關注」的感覺,或者是為了炫耀。

2. 不間斷、不干擾:優秀的內容不會讓人感覺生硬,也不會干擾用戶使用新媒體的心情。

消費者如果覺得這些營銷了解他們,又能代表他們的價值觀,他們想要購買時才能選擇這些品牌。

萬寶路(Marlboro)的廣告里,男主角都有著鋼鐵般的下巴,眼睛望向遠方,他就像在說服你,用萬寶路就能和他一樣,散發出濃郁的男人味,展現出獨立的特質。營銷人員設計內容的目的一直沒變過——廣告和營銷行為都是要讓消費者有感,刺激他們行動。不同的是,廣告要儘可能不影響消費者對媒體的連續使用感。這樣說來,即使是萬寶路廣告里的男人強壯而安靜,他依然是個入侵者。

現在的營銷人員在做營銷時,不需要再打斷消費者的娛樂生活,並且應該儘力不干擾他們。現在,人們越來越缺乏耐心,他們非常不喜歡被打擾,所以技術進步之後,「快進」方式一出現,人們就習慣一口氣跳過所有廣告。如果我們想與在享受娛樂的人溝通,就必須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無縫融入他們的娛樂生活、新聞、家庭生活和社交中,營銷人員應該努力複製大家在各個平台上尋找的各種生活體驗。

3. 無要求:大部分優秀的營銷應該要屬於社交、娛樂或功能性的。絕大部分的內容都不是在推銷商品,而是加深消費者和品牌的情感連接。

在新媒體中的公司需要有真人的性格,而並非是冷冰冰的組織,這樣才能滿足客戶與「人」互動的慾望,它要能與人對話,找到顧客感興趣的話題,回應他們,不只是談品牌,也談和品牌相關的主題。例如,聊聊一個從凌晨就被小孩吵醒的媽媽如何在上台發言之前用化妝掩蓋倦容,或是女孩從幾歲開始,適合開始畫睫毛膏……就算公司的主要產品是化妝品,在新媒體中還是可以談遊戲或是食物之類的話題,因為粉絲可能對這樣的話題很感興趣。直拳是幫助你打好地基,為你之後提出的「廣告需求」鋪平道路。

當你用為平台定製化的內容精準使出直拳,讀者可能還要想一下才能發現那是一家公司,而不是某個人的發文,而且,只要內容足夠好,那麼即使是公司發布新狀態,他們也不會生氣,反而會感謝你所發出的這條狀態,因為在你使用「直拳戰術」的時候,你沒有兜售商品,也不需要他們額外付出什麼,而是為了和他們分享某個開心、搞笑、機智、知性、戲劇化或溫暖人心的時刻。

4. 使用流行文化,撬動輿論:用你設計的營銷告訴消費者,他們在乎的話題和新聞你都懂,把營銷內容與潮流結合,讓人們在吸收流行文化時,連帶吸收你的故事。

之前在電視廣告里,經常放送特趣斷成兩截的清脆聲響,在這則Facebook動態中,他們利用當時紅遍Facebook的知名哲學謎題:「假如一棵樹在森林裡倒下,而沒有人在附近聽見,那它算不算髮出聲音?」加強了故事效果。這是很可愛的構想,內文顯示發文者對品牌獨特、逗趣的聲音很有感覺,特趣在說故事的時候,技巧性地把自己的品牌跟流行文化用語融合,證明了一則能跟讀者互動的帖文有多吸引客人。當特趣使出制勝右勾拳的時候,這些顧客應該會很樂於回應。

5. 微故事:你不要再把營銷想成「文案」,而是把它當作「微故事」--小而獨特的資訊、幽默小品、評論或感悟。營銷人員就應該每天、隨時聊大家在聊的事。

在廣告界,有一個非常出名的微故事案例,發生在2013年美式足球年度冠軍決賽時。當時的球場,新奧爾良超級巨蛋體育場在比賽進行到第三局時突然停電了半小時,數千名觀眾在一片黑暗中等待。爭奪冠軍的兩支球隊巴爾的摩烏鴉隊(Baltimore Ravens)和舊金山49人隊(San Francisco 49ers)的球員也蹲坐著。此時,奧利奧公司(Oreo)看到了一些希望,它在Twitter上發文「停電了?沒問題!」,並附上一張單片奧利奧餅乾在黑暗中的照片,旁邊的標語寫著「黑暗中還可以沾沾牛奶」。

一瞬間,所有在黑暗中茫然等待電力恢復、比賽重新開始的人們,都看到了這條提醒大家任何時候都可以吃奧利奧餅乾的趣味動態。這條沒有,也不需要拜託大家去購買奧利奧,或是其他任何行動呼籲的簡單句子,在幾分鐘之內就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得到了數以萬計的轉發(Retweet)和喜歡(Like)。為什麼?因為沒有人看到過這種發文的類型。這種發文說出了粉絲們當下的心情,不管是烏鴉隊還是49人隊的球迷都願意分享。

彩虹糖的這則讓我忍俊不禁,我想你大概也笑了。它很可愛、有趣,聽起來就是個彩虹糖的愛好者在說話。最聰明的是,他們把微故事跟永遠不落伍的主題標籤結合,他們選擇的主題標籤都是長青、搞笑、熱情,任何想看點幽默小品的人都會喜歡。如果能繼續保持推文品質,創作這樣的微故事,他們在新媒體上的未來將一片光明。

6. 一致性:你每天創作不同的微故事,但必須不斷告訴用戶「我是誰」,每則貼文都在塑造你的品牌識別度。你應該學習各種不同的平台語言,但每種語言都需要維持核心故事、個性與品牌特色。

充分了解自己,就知道要傳達哪些信息,並保持一致性。這是我們從類比時代就秉持的概念,營銷人員對這個觀點應該比較熟悉。一個有禮貌的人去奶奶家吃飯時,穿著、用語和他與朋友去夜店時不同。品牌也會視情況配合觀眾做出調整,微故事就是一種讓品牌隨變化調整的方式。在日益繁忙、疏離、不斷推陳出新的世界,微故事提供了提升品牌識別度的絕佳機會。

當你在平台上創作出符合平台特性又吸引眼球的內容時,就會讓讀者產生共鳴。讀者產生了共鳴,就會與其他人分享,為你帶來好的口碑。這種口口相傳的營銷方式,其成本遠低於其他營銷手段和營銷媒介。最棒的是,你不僅擁有自己的內容,還能建立自己和顧客之間的聯繫。

黎萬強點評全文:小米營銷負責人黎萬強點評 (評論: 新媒體營銷聖經(全彩))

這本書拿到手,就感受到特殊的吸引力。一個晚上一口氣讀完,根本停不下來。

這本書,不僅好看(書稿本身就是一系列「直拳」,文字直白流暢又幽默,圖文排版清晰明了,賞心悅目,循序漸進、令人信服後給出結論概括的「右勾拳」,讓人醍醐灌頂),而且有用。這是一本工具書,一本實戰指南。有理論梳理,有對不同新媒體平台產品特徵的分析,更有豐富的案例剖析,所以,無論是對於企業營銷決策者還是具體新媒體營銷賬號的運營者而言,都有著巨大的指導意義。

對營銷決策者的幫助

對於營銷決策者而言,在這本書里能得到的最好的建議大概是這麼三條。

首先,不要對新媒體平台有著太強的功利心,不要總是指望它每天都能源源不斷直接為你創造營收,作者說得很到位,拳擊賽不是從開場就不斷猛擊右勾拳,用力過猛、失去平衡反而容易被KO。「直拳」不斷試探引誘、找准節奏、累積優勢才是新媒體上該做的事。

其次,「說得多」往往不如「說得好」,一次乾淨利落、漂亮到位的發言,要遠遠好過十次扯著嗓子毫無風度的呼喊,所以不要用量去簡單考核你的新媒體運營員工。

再者,一定要迴避一個關鍵誤區——做新媒體運營是不用花錢的靈丹妙藥。新媒體平台發展多年後,儘管隨著一些大平台起步窗口期紅利的消退和用戶口味的提升,運營成本自然也水漲船高,但相比傳統的媒體投放形式仍然性價比超群——而且它有著足夠的獎勵機制,內容越好,擴散越廣,實際上邊際成本越合算。

對一線運營人員的幫助

對於新媒體平台營銷賬號的一線運營者而言,這本書就是一本行動指南。這裡居然有那麼多不同平台上基於產品特性的運營策略分析,還有豐富的案例解析——它都已經細化到每一個案例從多個構成角度講解好壞得失了!對於這些朋友,我覺得從這本書里也同樣可以獲得至少三條至關重要的行動指南。

首先,在新媒體上的運營行為,是具有擬人化人格的公司在和他的朋友們說話交流。在這裡,「說人話」是最核心的準則。無論你想說什麼,都應該向和朋友聊天一樣說。新媒體上沒人喜歡端著說話的發言者。這麼做,才能讓用戶有可能真正去關注你表達的內容,願意參與到你的營銷活動中來,不管是大到參與意見反饋、產品意見,還是小到只是隨手一贊、隨手一轉。而這些不斷累積起來,就是對你最大的幫助。

其次,「所謂聰明,首先就是不要偷懶」。幾乎所有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媒體營銷案例,都是花費諸多心血,反覆打磨過的。研究不同平台的產品機制、針對不同人群製作內容,顯然要比一套圖片文案打天下要費勁;發一條促銷信息加個鏈接,顯然比要鋪墊若干天的一則故事要麻煩,但是優劣差別就是在每一次多花的一點心思里拉開的。

最後,「最有效的直拳是最輕柔的、定製化的。」這也是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論斷之一。顯然這意味著要多花若干倍心思,因為各家新媒體平台一直在進化改變,還不斷有新的平台崛起。所以,在新媒體營銷的世界裡,聰明這項品質的第一條反而是不要偷懶。花更多心思、更多精力去陪伴更多不同的用戶群吧。

新媒體需要精耕細作

這本書讓我更加確信,新媒體營銷的第一要務是建立用戶對品牌、產品的喜愛和認同,而非只是直接宣傳產品或者銷售活動——以至於很多時候我們都甚至可以不提我們的產品,而是通過其他內容給用戶傳遞一種印象——我們和他在欣賞的品質方面有很多共同點。

另外,這本書也幫助我下了一個決心——眼下,新媒體平台的進化呈現出更多去中心化的趨勢,大量用戶的更多時間,投注在了很多基於興趣和亞文化分支的細分平台上,小米的品牌營銷團隊在微博、微信等巨型平台上繼續挖掘的同時,也應該成立一支特種小分隊,正式開始探索新興崛起的亞文化領域。


品牌營銷推廣核心就三大方式,即推、拉、分享,傳統的廣告投放類屬於信息的單向傳播,屬於推的方式;新興的內容營銷是讓品牌更容易被發現,屬於拉的方式;而新媒體營銷更看重的是可分享、可傳播的能力,強調的是娛樂性、病毒性及創意性,屬於分享的形式。

我們以歐賽斯的一個客戶案例來實際說明一下新媒體營銷就是是什麼吧。

一、 新媒體時代營銷成功的本質

1、 自帶話題性

2、 可分享、可傳播

3、 用90後的語言與90後對話(80後的語言與80後對話)

….為什麼要逼格、有趣、娛樂、接地氣、有網感、二次元、腦洞、鬼畜等的原因)

二、 赤裸原創點

每個女人,都可以乳此自由

展開:

1、「乳此健康」有獎徵集

2、「乳此自由」朋友圈廣告

3、一對乳房的健康之旅(漫畫)

4、「我為Hi Bra」代言門店活動

創意理由:

1、依託於Hi Bra乳此自由廣告語

2、場景化營銷,代入用戶

3、大眾化營銷,朋友般與目標客戶交流

4、通過乳此自由,強化Hi Bra 零束縛、零壓力、

有穿和沒穿一樣自由的的核心價值主張;

三、 「乳此健康」有獎徵集

案例參考:三棵樹「人生健康30標準「活動

1、有獎徵集

2、投票評選

一、 朋友圈廣告

懸念 VS 畫面

創意 VS 精美

討論 VS 廣告

互動 VS 傳播

創意:懸念式、互動式、討論式

文字:

一對乳房的成長旅程,你試過乳此自由嗎?

一、 一對乳房的健康之旅(漫畫)

卡通擬人化,以調皮、趣味的形式展示一對乳房一生的健康之旅,生動活潑、有代入感,詮釋Hi Bra關愛乳房健康,釋放乳房的品牌,行程有效品牌記憶,參考案例:

一、 我為Hi Bra代言(O2O活動)

活動形式:

1、 參與用戶:所有購買Hi Bra用戶(或者紅豆品牌忠實客戶群)

2、 O2O活動(線上通知、線下掃碼參加、線上參與並贏取大獎)

3、 活動載體:微信公眾號

4、 活動機制:掃碼即可參加,自拍+代言語,門檻低,參與面廣

5、 活動要求:任何形似展示Hi Bra產品、自拍及寫代言語

6、 利益機制:參與活動,立即獲得禮品一份,另有大獎

7、 活動物料:海報、易拉寶、活動背景板到終端

參考案例:腦白金「帶著爸媽去旅行」活動


新媒體應該是傳播溝通的橋樑,他讓人們更方便交流溝通,更能了解和理解對方,更加理性和正確的做出自己的判斷和決定。他可讓優秀者更優秀、卓越者更卓越,讓世界更美好。誰想通過媒體控制和操控人心,我覺得他必敗無疑。永恆的是利益,而不是操控,無論何種媒體,媒體就是媒體,人心就是人心,誰也沒有能力操控!


簡單來說新媒體營銷是基於特定產品的概念訴求與問題分析,對消費者進行針對性心理引導的一種營銷模式,從本質上來說,它是企業軟性滲透的商業策略在新媒體形式上的實現,通常藉助媒體表達與輿論傳播使消費者認同某種概念、觀點和分析思路,從而達到企業品牌宣傳、產品銷售的目的。

順便來談一談新媒體營銷的優勢,業內也都在從傳統營銷進行轉型,做的比較好的如中麒、豬八戒等……

一、新媒體營銷相對於傳統的媒體,能讓消費者的互動性更強。新媒體的傳播能讓口碑傳播形成病毒式的向下擴散形態,這種傳播方式更加迅速,傳播面積更為廣大。

二、新媒體營銷比傳統媒體更能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新媒體營銷能照顧到客戶的差異化給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需求,這是傳統媒體所不能夠達到的。未來的消費是非常強調個性化差異的,比如在一些網站上購物能夠送貨到家這就滿足了一些不願意出門的消費者,這種能滿足未來消費者的營銷方式具有很大的前景。

三、新媒體能夠提供免費的營銷平台,比傳統媒體更節省成本。新媒體中有很多的免費資源可以用,只要你有創意,用戶覺得很有趣很感興趣就會免費為你傳播信息。這是傳統媒體不能做到的。


新媒體主要在於接地氣,大眾習慣於以什麼方式或平台接受新媒體,新媒體就會自行往哪一方面發展。譬如現在智能手機在大眾生活中的作用地位日顯重要,所以藉助於移動互聯網的新興媒體必然要跟著火一把的。


個人想法,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區別只是媒介,電視和報紙相對比電視就是新媒體,媒體的重個人覺得,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重要的要行為還是曝光,曝光的作用是改變行為,新媒體的快速發展要感謝中國互聯網的快速推進,大批用戶湧向互聯網,互聯網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拉近了一切!所以更多廣告主改變了廣告渠道!新媒體最重要的還是要先了解產品,在做定位,最後找到適合自己的鏈接點!


新媒體營銷也叫社會化媒體營銷,我個人的理解是他突破了傳統廣告的營銷模式,強調的是互動,粉絲的互動,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互動,而且這種互動不能小看,它可以一夜之間讓你從一間之間由一文不名到萬人皆知,而且是免費的哦!


哦,我們報社發行量連年下滑,廣告量連年下滑,再過幾年說不定就破產了,宣傳部說,你們是省報,不能倒閉,於是領導說,那就弄新媒體吧,主任:哦,那招點人吧。領導:重新成立個公司吧,自己弄爛了多丟人。

這是幾年前的事,今天搜了一下,網上還真有電子版,微信平台居然也有


推薦閱讀:

新媒體運營工具有哪些比較好用的?
現代的圖書營銷是怎麼一回事?
为什么《太子妃升职记》这么多槽点依然很火?

TAG:市場營銷 | 新媒體 | 網路營銷 | 新媒體社會營銷 | 營銷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