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選擇好的春茶?


我覺得這個問題「如何選擇好的春茶」轉換為「如何選擇好的茶或新茶」會更精準些。

題主沒有具體提及到什麼品種的春茶,那麼我就說說我所從事的茶葉品種的一些經驗。

再次聲明下,講的僅是個人觀點。

———————————————————————————————————————

先說各個季節的茶葉有什麼區別和特點,大家以後喝起來心裡大概也有個數:

武夷岩茶、鳳凰單叢:

這兩種茶屬春茶的品質最佳,其中還有頭春、二春之分。

— 春茶味道好,水醇厚,葉片比較肥厚,耐焙火。

— 夏暑茶有明顯的苦澀水,味道重,香氣弱,整體品質差。

— 冬茶因不耐焙火,只能走輕火焙,所以比較香,但水薄,不耐泡。

春茶品質相對於其他季節的品質都會優質些,原因很簡單,春季氣候雨量充足,茶葉所含的物質豐富,還有大家都關心的農藥殘留問題,春茶一般都是不需要噴洒農藥的,所以不必擔心農藥殘留。

夏暑茶之所以味道會比較重和苦澀,是因為夏天氣溫高,茶多酚的積累所形成的。冬茶水質薄容易返青,而且武夷正岩的茶葉是不會做冬茶的,這樣會影響到第二年春茶的品質,市面上的冬茶多為非正岩的茶,還有一個現象是,冬茶比較香,有些商家會把冬茶充當春茶來銷售。

鐵觀音:

— 春茶香氣不足,但水好,滋味口感厚。

— 秋茶比春茶香,韻味也足,耐泡。口感會薄些。

— 夏暑茶:淘寶9塊9、10塊包郵居多。

武夷紅茶:

— 武夷山的紅茶,只做春茶這一個季節。

———————————————————————————————————————

針對我以上所列的茶(鐵觀音除外),很多人認為跟綠茶一樣,應該有季節性的新茶,這其實是個誤區,它們多是四月中下旬到五月初是才開始採制,

像岩茶、鳳凰單叢這類四五月份採制還是一個毛茶製作過程,只能算完成一半制茶工序,之後還需要進行焙火,精製時間則更長些。

喜歡喝岩茶的人都知道岩茶不像綠茶那樣需要趕在一個季節上市,還要焙火,隨時間退火,經時間

陳放,茶湯的口感會越來越清醇。如果沒等退火就搶鮮喝,茶里的火味還很重,喝不出個好來。

岩茶其實是在年底或隔年喝才好喝,這時候火味已退, 退火的過程使茶醇化,品質也穩定了。以上所指的是焙足火的岩茶,如果是輕火焙的茶,退火時間不需要那麼久,可提早飲用。我個人推薦喜歡喝岩茶的朋友還是多喝喝足火茶,因為足火烘焙出的茶能把岩的那種厚重感體現出來,當然,這也要因個人口感而異,有朋友平時喝茶口味比較輕,突然喝足火茶就喝不慣,總覺得焦味。如果你是初入門喝岩茶的,建議從口感清香的開始,再慢慢的轉濃醇的茶。

鳳凰單叢的焙火不用像岩茶那樣重,所以退火的時間相對也比較短些,單叢焙火沒很重,比較香,單叢的新茶一開始不會烤的火候太重,喝起來有那種似綠茶的「新鮮」,時間放久後,水也開始醇了,但香氣就沒有開始的那麼撲鼻。我之前接觸過一款單叢 ,一個月前去茶農那收購時,當時只是試茶,喝起來滿口花香,喝下去有多舒服就有多少舒服。一個月後想收購的時候再喝,那花香卻弱了很多,口感也不及之前的好。後來才知道這茶是去年的春茶,而且中間沒有復焙,茶香流失,陳味就出來了。

鐵觀音辨別新茶舊茶比較容易,新茶的鮮味和韻味很明顯,舊茶味道淡,稍久的還會有雜味,干茶聞起來少了鮮味,而且色澤泛黃。茶商如果當季或當年的鐵觀音賣不完,也會進行一次烘焙作為濃香的鐵觀音銷售,但濃香的鐵觀音就少了清香的新鮮感,帶有淡淡的炭火香。

武夷紅茶是在三月底就開始做茶青了,四月初漸漸上市,比較鮮爽清甜,紅茶放久陳味就蓋過新茶的甜,所以在選購紅茶的時候,可以注意下這點,喝紅茶本來就是喝它的香甜,有陳味的茶肯定不是新茶,跟發酵重無關。

上圖是今年的金駿眉第一批茶青,現在就已經在做了,這些芽頭好看伐?

———————————————————————————————————————

順便說下,今年茶葉漲了很多,主要是上游產地茶青價格漲,直接影響到了零售價,所以大家在買茶的時候多理解下商家吧。

還有經常遇到朋友問我淘寶上那些便宜的大紅袍、金駿眉是不是真的,在這裡我也告訴大家一些事,這兩年武夷茶在市場越來越受歡迎,供應量也增加,許多茶商就開始在外地收購其他品種的茶來做岩茶、紅茶。這些仿製茶的成本低,有市場需要,不良茶商當然願意做,仿製茶主要還是以輕火茶居多,比較清香,仔細喝沒有岩韻,也不耐泡,幾泡過後就淡無味。還有一種是拿夏暑茶來賣,親戚茶廠每年的夏暑茶都被收購去放淘寶按所謂大紅袍賣,這些便宜茶主要是做低價走量銷售。


第一次被邀請,謝謝~

談不上有什麼經驗,我只是個普通茶友,大概說說我今年準備怎麼買茶吧:

1、首先要有個買茶的定位。

是送人?還是自飲?要買什麼種類的茶?要買什麼價位的茶?是想先買一點嘗嘗?還是拿這種茶當做長期飲用的「口糧」?另外還有自己對茶葉的要求,比如外觀、口感、香氣、價位這些自己更注重哪些?

我自己的回答是:自飲,綠茶。嘗鮮+口糧都有,嘗鮮價格基本不限(N年前也買過1500一斤的碧螺春和君山銀針,這種高價茶能力所限,也就買一兩嘗鮮而已),口糧茶以往年的經驗200左右浮動,個人主要在乎口感,喜歡喝比較濃的茶,但是不能澀口(也就是茶葉嫩度要高),另外最好比較耐泡。

2、其次,去哪買,怎麼選?

去哪買的問題,無外乎兩種,實體或者網路。

實體又分幾種情況,像北京這種大城市,吳裕泰、張一元這種百年老店到處都能找到,老字號一般來說至少品質上有些保證,店裡茶葉品種也多,類似十大名茶等這些全國著名的茶葉基本都能找到,同一種茶還有不同的等級價格供你選擇,如果實在沒經驗,又不會網購,這種有口碑的老店至少能保證你不會買來以次充好的茶葉。第二種就是茶葉批發市場或者茶葉一條街這種明碼標價的集散地,比如馬連道,在這種地方買茶,你就得有一定得鑒別力了,其實跟在潘家園那些地方挑文玩也差不多,自己要沒有鑒別力還是跟懂茶的朋友一起去吧。第三種就是散戶,這種在南方茶葉產地尤其常見,比如我家那邊茶農炒好茶推著板車就去市場了,這種散戶的茶一般種類單一(一般都是當地產的茶),而且讓試喝,你要是有辨別力不難買到低價高質茶,我舅舅是喝了幾十年茶的老茶油子,常年混跡於花鳥蟲魚市場,新茶出來後就流連於這些茶攤散戶之間,如果某天喝到一杯難得的炒青,他一般就會將那一麻袋茶葉全都買走,回去再分給親朋好友,這也是我的口糧茶的來源之一——請懂茶的人幫你買茶。

當然,現在比實體用的更多的方式是網路買茶。淘寶一個渠道的茶葉商就多如牛毛,比如在淘寶搜「黃山毛峰 2014」,出來了2000多個結果,合併賣家後還有671個結果……這怎麼選呢?如果你實在怕麻煩,圖省事,好吧……凡是名茶基本都有著名的品牌,比如「謝裕大」之於黃山毛峰,這種實力品牌在淘寶都有旗艦店,在這類店裡選購就是了。但是,這種名牌畢竟是極少數,而且質優價更優(謝裕大被當做國禮茶送給外國政要),比如謝裕大的明前頭采旗艦店裡的價格是1800+……你要在淘寶搜散戶茶農的價格,頭采從100多到5-6百的都有……呵呵,迷惑了吧~其實這個現象在茶葉里很正常,剛看一個帖子,去年評茶時候評出的毛峰茶王一兩茶葉大概拍賣出幾萬元的價格,折算一下一斤大概就能買一套房子了……這和一二百的頭采那就是不能以千里計的價格差距了。那麼是什麼影響了一個茶葉的品質和價格呢?那些標準化的東西我就不說了,其他的比如產地(原產地茶青的價格和周邊產地收的茶青價格上就有差距,名牌為什麼這麼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占著是名茶的原產地,水土好的緣故,比如曹溪之於謝裕大)、樹種(舉例,雖然都叫毛峰,但是毛峰還分了很多茶樹品種,比如黃山大葉種,滴水香種,祁門楊樹林種……品種不同制出來的干茶外觀香味都有差別)、機制還是手炒(手炒往往比機製成本更高)、炒茶師傅的手藝等等……

那麼要買一種對你來說不錯的茶,還要便宜腫么辦?我的做法是去茶葉論壇或者貼吧還有加入茶友QQ群等媒介,和茶客們互相交流,然後找一些在真正的茶友(注意不是茶托)中有口碑的茶商,從他們那再買些有代表性的茶來。比如我今年準備試試信陽毛尖,在茶吧和群里跟茶友交流後,知道兩個口碑不錯的茶商,一個走高價精品路線(毛尖最低都得200起),一個低價口糧茶路線(穀雨前後的毛尖去年大概100多),我就會試著從兩家都買一些不同價位的毛尖,然後通過自己試喝,看看信陽毛尖符不符合自己的口味,如果符合口感,再看買來的各品種中什麼價位的毛尖更符合自己喝茶的習慣,或者說其中什麼價位和口感符合自己對性價比的要求,最終再決定選擇哪一個茶商哪一款,然後再批量購買,以後就可以是長期合作關係了。不過茶葉這個東西是農產品,受天時地理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去年品質好的,今年就不一定,所以即使是老熟人,最好還是先試喝,再確定是否批量買入。另外,論壇和貼吧往往都有茶農和茶商派茶,就是你出郵費寄樣品給你品嘗,覺得不錯後再批量買入,這也算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吧,當然如果有欺詐行為,比如樣品和收到的茶葉不是一個品質,那就要勇敢的退貨了。

還有一種方式,更適合沒有經驗還想嘗試很多種茶的茶友,比如三醉論壇綠茶版塊開闢的交流活動,預先由論壇一些評茶師或者有口碑的茶友對茶商提供的各種茶樣進行了品評,然後從N多種茶樣中評選出入圍的茶葉(比如今年就有二十多種),然後由某個中間人分包(二十多種茶每種茶半兩)發給參與活動的茶友。只要你覺得價格合適就可以參加類似這種活動,一次性就可以嘗試多種茶。我還在茶友QQ群里試過群友組織的類似活動,買了幾種信陽毛尖、西湖龍井、大佛龍井、恩施炒青、黃山毛峰、魁尖等N種茶葉,覺得這種形式滿適合我的。

3、買哪種茶?

中國幾千種茶,從哪種開始試呢?我只對綠茶熟悉,就說說綠茶吧。有條件的不妨從全國性的名茶開始喝起(比如歷年評選中的」十大名茶「、「三十種名茶」之類,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信陽毛尖、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一方面這些茶都是大宗茶,比其他的茶更好找,另外一個經過長期的時間考驗,特色都比較明顯。然後再找綠茶主產區的地方性名茶(如安徽的太平猴魁、休寧松蘿,浙江的安吉白茶、大佛龍井、金獎惠明、徑山茶、顧渚紫筍,江蘇的金壇雀舌,湖南的古丈毛尖,湖北的恩施玉露,採花毛尖等省內的名茶,我喝過比較對口的如安吉白茶、徑山茶、金獎惠明),這麼折騰幾年後,不難找到符合自己口感和心理價位的茶。不過話是這麼說,茶葉現在是連年漲價,十大名茶里的綠茶類似碧螺春、西湖龍井這些茶價格驚人,一般茶友也只能是嘗嘗了,就我喝這還對口的那幾個地方性名茶,特級的普遍價格都在500往上,也只能是嘗嘗鮮而已。另外很多高檔茶水都挺深……拿西湖龍井來說,現在就算去龍井村買茶也不一定買到當地的茶青製成的茶葉,除非你緊盯著師傅從山上摘下鮮葉來現炒現賣,據說每天都有幾千斤周邊產地甚至外省的茶青流入杭州。因此市面上的龍井絕大多數都只能叫龍井,西湖龍井還是算了,所以如果不懂這個茶,與其花上千去買所謂的「西湖龍井」,不如找個靠譜的茶商買點大佛龍井,花不到一半的價格也能喝到很好的龍井茶了。另外就是要注意喝茶並不一定要追求「明前茶」「頭采」「貢茶」等稱謂,明前茶和頭采價格高,很大原因還是物以稀為貴。茶友圈裡給明前茶起了個外號叫小混淡——芽葉小、湯水混、口味淡,雖然有搞笑的意味,但是確實是事實。實際上很多綠茶的主要採摘時間還是清明後穀雨前,這段時期茶葉質量較明前更穩定,口感也更濃厚,價位相對來說也親民的多。

以上就是我買茶的流程和習慣,我基本屬於實用主義的,對茶葉外觀茶具什麼都不太講究,主要就是口感符合個人的主觀習慣,剩下的就是大杯牛飲了。這個和上檔次品茶的朋友不是一碼事。只能貽笑大方,算是拋磚引玉吧~

最後附上幾張圖片,對我來說算是茶葉放的偏少的,大概能看出我喝茶的習慣~

如果按我這個套路(一年八斤茶葉往上)喝高價茶……那個……真會喝「破產」的……呵呵~

信陽毛尖和魁尖(太平猴魁)

西湖龍井和大佛龍井


1、此問題,應該是「如何選擇好茶」。

2、你有①中問題所需的品鑒能力么?

3、茶葉的選擇,永遠無法避免,也最為切合實際的,就是開湯。沒了這個,其它都是扯。

4、順便一砸,明前茶,卻非許多行外人想像的那般純潔無暇。


在合適的時間去買,四五月份市場里大部分茶店都掛出春茶的廣告時,去買春茶一般不會錯的。

同一種茶春、夏相比較,春茶一般較鮮活,芽葉飽滿厚實,夏茶一般較粗大輕薄。


不管你預算多少,送人還是自備,碧螺春龍井毛尖,都是去茶葉批發市場最好,而且要去那種大宗批發的店,零售為主還是批發為主這個很好識別,裝修精緻帶賣禮盒茶具的都是零售為主宰散客的,紙箱麻袋堆成一摞一摞只有茶葉沒有周邊的都是批發,前者的貨基本都是在後者手裡拿的,相同貨色價格相差三倍極其正常。價格越貴差距越大,基本上過千一斤的茶葉前後者價格鐵定相差三倍及以上,哪怕只隔一條街或者六七個門面,批發店店面地段稍微偏遠一點點。批發店也兼賣零售,價格比真正批發價格貴不了幾成,也要視你的演技和是不是懂一點識別貨色以及了解行情。如果是送人的話可以自己去旁邊的專門賣禮盒的店買包裝拿到賣茶葉的店子請老闆幫忙包裝,批發市場都有專營包裝或茶具的店,那種看起來高端奢華的木盒竹盒配皮手提袋充其量幾十到一百一套,配個三到四百的茶葉不差連鎖店同等價位兩千的東西。另外茶葉這個東西明前是一天一個價,跟其他的商品一樣,80分的貨色賣100元90分的貨色就500,95分的貨色就賣3000,98分以上的你一般買不到,那是內定炒作參展和進貢的。要論口感的話一般情況是清明過後一段時間的綠茶口感最好,明前茶放多了難看放少了無味,湯色葉形都不好看。老茶油子都喜歡穀雨茶,愛茶的中年人多數愛酒,長期的煙酒茶會讓人的味蕾敏感度退化,讓這樣的中年人喝明前茶他們多半會覺得沒有味道。不推薦網上買茶,要現場試喝,一般讓店家泡兩三個價位和品種的,沖水後的沉浮比例,洗茶後的香氣,葉形是否完美均勻,湯色是否清澈明亮,入口以及回甘是否舒服,如果你不是特別麻木的話500和300一斤的茶葉還是分辨得出來的。


生活在江南,也算是產茶的地兒了,所以沒考慮過如何挑選茶,各種茶喝過不少,都是有什麼就喝什麼,一般都是別人送

不研究茶,自然對這個沒什麼建議,但是我覺得茶葉這東西就和買耳機一樣,嘴巴收貨,你喝著好喝就行了,個人對茶葉的淺見就是泡出來湯色清澈,茶葉葉片大小均勻,完整,沒有雜質,剩下就是味道了

首先根據你喝茶的習慣,挑一種類型,能承受的範圍,去正規的店裡一樣買一點,喝喝就知道了,沒人知道你的口味,如何給你推薦茶

在這裡給你推薦一種茶吧,安吉白茶,不是我們當地的,這兩年一直在喝,老媽喝了幾十年茶了,也覺得這個茶不錯,價格也不貴,適合日常喝,口味稍淡,比較清爽,尤其吃完油膩食物或者口渴了喝,特別的好,建議題主試一下,好喝記得來說哦~


如果有烏龍茶的話可以找我,你不需要選,我幫你選就可以了。。。因為我在烏龍茶產區。


我能大言不慚的說,找茶語網,搜索茶語網上9分以上的綠茶,去買他家的新綠茶么


中國茶葉千千萬,大類有綠茶紅茶白茶黑茶和青茶,然後每個類別里都有數不清的地方名茶,喝茶一方面要看個人喜好,比如喜好喝綠茶的人,讓他喝普洱肯定有點接受不了,喝黑茶的人,讓他喝黃山毛峰,也似乎覺得寡淡無味。另一方面,要學會辨別,現在茶葉市場比較混亂,魚龍混雜的茶葉太大,同樣是西湖龍井,有可能是浙江茶青做的,有可能是湖北茶青做的,如果不懂,是比較難以分辨出來的。所以嘗試不斷試錯,由少到多,多看多品,最好能去茶鄉走走,到茶農家喝喝原味正宗茶。所謂茶葉是文化的積澱,就是說,好茶是多年喝出來的。

另外,話說,我個人比較喜歡一些小眾名茶,比如岳西翠蘭,你們聽說過嗎?


我愛岩茶。


關鍵是你喝著舒服,而且價格你接受,茶的等級分的太多,價格差別太大,貴的離譜太多,非工薪階層消費。


穀雨前後,正是採茶的好時節。

穀雨茶,一般在穀雨前後開始採摘,所以又稱雨前茶

我喜歡喝穀雨茶,那是我心中的茶。

穀雨茶里含清香。有詩云: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春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談到採茶時節時說: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朱權在《茶譜》中,從品茶、品水、煎湯、點茶四項內容談飲茶方法,認為品茶應品穀雨茶。

因穀雨時溫度適宜、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過了一個冬季的休養生息,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內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這使得春茶滋味鮮活、香氣怡人。此時的茶葉除嫩芽外,還有一芽一葉的或一芽兩葉的,是一年中的茶之佳品。

穀雨茶能養身。據《通緯·孝經援神契》載清明後十五日,斗指辰,為穀雨,三月中,言雨生百穀清凈明潔也。清代畫家鄭板橋的那首《七言詩》中,就寫到穀雨春茶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看來,穀雨茶的韻味早已被文人墨客所喜愛。怪不得千年前的趙州從諗和尚道禪余高誦寒山偈,飯後濃煎穀雨茶。多麼嫻雅、悠揚,多麼自然、無求,好像茶是養生的仙藥、延齡的妙術。

茶書上這樣講,茶養身體、茶驅腥氣、茶防病氣、茶散悶氣、茶養生氣。記得年少時,有好幾次,我頭痛胃脹不舒服,父親總會生起火籠,抓把茶、米、鹽,放進去燒。待熏煙燃起,父親便教我大口「喝煙」,茶煙進肚,洗胸中之積滯、致清和之精氣,一會兒我就感到渾身舒暢。

穀雨茶上有回憶。每當喝上穀雨茶,就會想起兒時一邊唱著布穀谷,布穀公,布穀婆,採好茶,去栽禾……」的兒歌,一邊提個竹筐、上山採摘茶葉的情景。

採茶是一項體力活。在採茶的日子裡,天剛蒙蒙亮,我們就要早早地起床,揉著惺忪的雙眼,挎一隻竹籃,去山坡茶地採茶。採茶也是精細活,非常有講究,幾葉一芽或一葉一芽,老葉不行,枯枝更不行。

制茶更是慢工出細活兒。到了晚上,母親會把我採回來碧綠的青葉,放進熱鍋里,雙手上下不停地翻動著炒,待葉蔫了,趁熱倒入一個特製的竹匾里。然後父親用力將其揉成條狀,再回鍋炒,慢揉,把條狀揉定型了。這樣來回幾次,在鍋里烘乾。年復一年,采穀雨茶、炒穀雨茶,成了我少年時不能忘懷的故事。

清茶素琴詩自成,品茶聽雨樂平生;滾滾紅塵多少事,都付南柯無跡尋。時令已到,何不沏上一壺穀雨茶,聽著催生百穀、澤潤大地的雨聲,看茶煙聚散,細品心中的寧靜致遠。

視頻封面今日穀雨,還記得,第一個給你泡茶的人嗎?視頻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關注我們~謝謝給予我們鼓勵與支持!謝謝大家!


在黃山工作了五六年的來說兩句:

1、黃山本地茶葉基本不打農藥的,茶園都用滅蟲燈,因為茶葉都是出口居多。

2、手工制茶比機器制的喝起來更舒服,本地人一般都是到茶農家中去買春茶。

3、中低檔黃山毛峰品質不如幾年前了,白毫沒前幾年多了。我剛到黃山的時候300塊錢一斤的黃山毛峰沖泡起來茶湯還很明顯有茶毫造成的渾濁,現在300塊錢一斤的毛峰茶湯已經變得清亮了,口感也不夠醇厚。

4、太平猴魁非常值得推薦,高香耐泡,鮮爽甘甜,前提是要買到真的新明本地猴魁,而不是僅猴魁制型的茶葉。


喜歡喝茶,從小學起。尤喜歡綠茶,其他品種只是嘗鮮,所以只能說說我對綠茶的個關。

十幾年前去蒙山玩順道買了山上農家自製春茶,好喝不貴,故以後年年明前去買。山上農家茶社的試過很多家,最後固定一家,一買就是十幾年,有些心得。

先以時間來說。都說明前,各種好不贅述。但也有各種不適合,第一價格高,對吧,我固定買的那家黃芽、甘露今年的價格都400+ (老顧客),山上尼姑廟子的老茶樹葉子3000+ ;第二,不經泡——辦公室坐下,泡兩水就沒啥味兒了,一天泡3次?第三,氣候影響——並不是明前採的就好,有一年早春去買茶,洽逢老賣家有事歇業,於是嘗遍了山上山下的各種,就是不行,統統泛股草苦味,空手而歸。後跟老賣家聯繫,寄了她家的品嘗,還是那草苦味,問緣由才知是那年氣候反常,長茶時下了雪,所以味道異常,後來試了清明後大概1~2周的毛峰,真心不錯,價格差不多減半,味道比原來的明前打折不厲害,還經泡,從此成為常備口糧。

再說產地。舉個列,蒙山頂上茶,大家都知道吧,我買茶就在蒙山。雅安出茶,平壩里、山野上處處可見茶園,但能說的上讓你品一品的,就只有高山茶了——平壩里的和山上的,味道區別明顯,特別是回味,山茶回甘不澀,壩子里的就差遠了,當然價錢也差一截呢。兩者原生地也就山上山下,走路要不了1小時,開車10分鐘不到,但產品出了門,都叫蒙山茶,產地一樣,外貌無差,怎麼分辨?除去專業人士,我等大眾唯有親口去試了,而且還要比較著試。

最後說說泡茶。我不是玩家,連愛家都算不得,只是喜歡也習慣喝茶而已,所以茶道什麼的就免提了。水溫什麼的就不說了,個人覺得茶要好喝,除了其本身品質,載體很重要——水,那前面不是有曰「揚子江心水」嗎(當然現在誰敢喝呀)?山上買茶時試喝的總比回家自泡的味道佳,多半源於水質的差異,城裡的水能和山泉水比嗎?自來水泡3000+的尼姑茶?不是土豪就是X格不夠。泡一般的明前也至少得整個純凈水什麼滴吧,自來水留著泡老三花吧,至於什麼梅花上的雪水...我勒個去,根據自己條件來吧。


送人,就投其所好。
自飲的話。茶,在於品。不外乎香和水。依個人口味選擇。
春水秋香。春茶好壞多於水中。(本人只喝鐵觀音(清香型 正味),不懂其他類茶)
品茶,在於心境。


喝不出區別的人表示直接買沃爾瑪超市裡貨架上性價比最高的那款


額,作為產茶地住民,都是最好一批春茶採摘上來廠家加工後去廠家買簡易包裝的,甚至,直接從機器里抓幾把…


茶葉時候聞味道,泡出來看成色,每種茶泡出來都會不同,不論是茶水色和茶葉在水中形態。


當然是信陽毛尖啦。尤其是車雲山上的信陽毛尖,直接找當地茶農或茶葉店購買即可,可以聯繫我哈哈。

經過整整一個冬季的歷練,春茶在春姑娘的召喚下逐漸復甦,從清明節前的小芽芽到穀雨前的芽葉,無一不在用其純粹的茶品吸引愛茶之人。信陽毛尖的春茶是綠色無公害茶。哈哈,害蟲是熬不過寒冬的,農藥顯得多此一舉。茶農也不會閑著沒事幹浪費錢打農藥好嘛!殘留農藥是會影響茶品以及口感的!


1,明前茶——清明一過馬上打農藥,沒商量。

2,單芽無葉——一芽一葉甚至兩葉的就沒啥意思了。

3,未上色——泡出來顏色不見得多美,但是絕對比假不拉及的綠色美的多。

4,你最好有自己的一片茶園。


推薦閱讀:

請問老茶蟲,為何2016年年尾至今,桔普和柑普怎麼突然流行?
為何老茶要製成茶餅?
中糧旗下的中國茶葉出品的各類茶葉品質如何?有推薦的嗎
從哪兒可以買到真紫砂壺?
清朝的茶葉值多少錢?用牛皮包著的,看著有點年代?

TAG:茶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