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

以前去某一個城市旅遊,都是直接沖著那裡的奇景,那裡的名勝,但很少會去考慮這個城市真正的文化氣息,生活習慣,等等這些除了風景之外的東西,這個城市真正的靈魂所在。

去年去了幾個城市旅遊,突然想到這個問題,我就在考慮究竟如何才算是"玩"了這個城市,如何才能更加深入的去了解這個城市,難道僅僅是看了這裡的風景,拍上幾張漂亮的照片?

於是在遊玩過後,我就去逛超市,雖然不買東西。去坐公交,雖然不知道目的地。只是為了去觀察這個城市的人們的行為,聽他們講話,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我發現,通過這種方式,我能更好的了解一個城市的人文,了解一個更加純粹的城市。至少比我以前能了解的更深入。

旅行的意義對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談談你對此的看法吧?


旅行路上,

帶 1台拍立得, 100張相紙,

100個路上相逢的陌生人,

串起來很多個溫馨快樂的故事。

在旅途中,

一張小小的照片, 可以讓她們如此開心, 何樂而不為呢?

1,路邊餐館三歲藏族小孩,拿著自己的照片,喜形於色。

2,理塘一個小餐館裡,急著趕路的貨車司機、旁邊好奇的藏族阿婆、餐館服務員。

3,稻城客棧老闆的寶貝女兒。

4,長青春科爾寺的小喇嘛們。

5,哲蚌寺的藏族孩童,一家人在寺院拜佛。

6,午後坐在藏族茶館裡爺孫,一張照片開心許久。

7,好奇沒見過拍立得的兩老外,請求我給她們也拍一張。

8,珠峰大本營執勤的警察,很嚴肅特別酷,鏡頭一對準他就笑了。

9,哲蚌寺乞討的藏族孩童,坐在地上衣服很臟,但很懂禮貌。

這,讓我的旅行更有意義。


旅行的意義,我去~這個命題很高大上啊~這麼多年來,出書的出書,講座的講座,唱歌的唱歌,但是就是沒有一種統一的答案。好的吧,其實我說了這麼多,就是答案了。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想要的生活不同,來自不同的價值觀,所以旅行的意義也有所出入。比如本君,本君很喜歡旅行,跟世間俗人一樣,也不一樣,別人喜歡去景點,本君喜歡住在城市裡。

可能是跟個人經歷有關,本君在小學開始,一到暑假,就各種被家裡麵包遊學團,夏令營,對旅行的意義就是走馬觀花。家裡面的意思是很好,小孩兒嘛,小的時候多去看看這個時間,所以在大腦還沒有形成價值取向這個東西的時候,就把我國美好山河的景象像飼料一樣,全部灌輸到腦海里,所以養成了對傳統旅行深惡痛絕的扭曲價值觀。所以,我很喜歡住宿,尤其是特色住宿。每一次去旅行,都會空出個一個星期,指定一個城市,去小住。我很喜歡那種住在別人家裡的感覺,但又不是沙發客,也不一定是民宿,可以是公寓,或者客棧。就是有別於傳統的復刻酒店。本君性格不孤僻,但是很喜歡在旅行中獨處。所以很喜歡去住好看的房子。

--------------------------------------------------------------------------------------------------------------------------------

在【成都】的時候,租了一家公寓,老闆是幾個小女生,很有意思,講著好聽的成都話。但是當時是一個人去的,所以很禮貌的保持著距離。在大窗戶里抱著腿發獃,就這麼一天,浪費了一天年假!簡直是喪心病狂!但是那種浪費的感覺,很舒服,這是我旅行的形態之一。

▲我很喜歡這家公寓很大程度上歸結於那個可以看電影的投影儀。

在【重慶】的時候,也是住公寓,重慶的公寓還蠻精緻的。我選擇了住在市中心。白天的時候就假裝是個重慶人,在街道上跟著人群走,看到喜歡的東西就停下來不要臉的蹭進去,看到有意思的景點就自拍。解放碑附近的那個大LV廣告牌是我見過最閃亮的,看著流了十幾分鐘口水。大概是這種形態,然後晚上的時候,打包了一大堆好吃的,回到公寓,租的地方有廚房洗衣機什麼的,東西熱一下,在窗前排開,看著重慶的夜生活,獨自幹了這杯孤獨。

▲我很喜歡他們的廚房,讓我有種獨自旅行也可依靠自己的安全感。

在【上海】,上海住的妥妥是民宅,還是不準是民國哪位名人的宅子。在法租界,當時是秋天,住在某條酒吧街附近,茂名什麼什麼路~(唉,老了~忘了~)是個很老的洋房,預定的有密碼鎖,不需要去前台check in,所以我只是在網站圖片上看到,也沒有前台告訴我裡面什麼環境,所以剛打開的門的時候,有嚇到,是一個院子,然後沒看清就只有一個院子。心裡瞬間草泥馬萬馬奔騰,我去,不是讓我睡院子的意思吧。然後抬頭,我嚓,還有個單間,走上去打開門,才發現是個裝修不錯的房間。老房子其實整修一下,還是很有味道的,於是很傲嬌的,接下來幾天就在法租界附近晃悠。白天睡覺,晚上去樓下附近找老外拼酒,練口語,假期就是那麼簡單~這是我旅行的另一個形態。

▲美得一趟糊塗的民宅。所以你說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就跟人活著一樣,我們生來渺小,我們只是宇宙的一粒塵埃,甚至如果所存在的太陽系要爆炸,我們也沒有任何的力量反抗。所以你說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就是生命的一個過程,就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旅行也是,這個東西存在的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它會變得讓人有所追求,是每個人所經歷的人生,價值觀的不一樣,所以我們在旅行中追求的東西不一樣,有的人喜歡住在風景里,覺得人源自自然,應該回歸到自然,有的人喜歡去另一城市安靜,不過是在喧囂中活得久了,想要在陌生的地方平靜。我們旅行,有時候不應該追求意義,而是過程,是你在旅行中,得到了什麼,經歷了什麼,平復了什麼,念想了什麼。由心而生的意義,才是你給自己旅行賦予的全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完畢,都是走心的,虛榮心太重,給個讚唄~


1.在西安的火車上遇見的北京女孩 巧合地住在我在台中住過的旅館

2.回成都大巴上和遇見的西安姐姐聊了六七個小時的天

3.九寨溝里開餐館的夫婦做的蛋面是至今還讓人回味的感動

4.台中民宿遇見的香港女生 帶著單車騎行了整個台灣 她說還是希望有一個寧靜的香港

5.台南的士司機說他除了工作還在進修法律 因為他想要更民主的生活

6.會彈一手好吉他的新加坡男生說他最喜歡看中國好聲音

7.高雄公車司機留下了名片 說來了高雄一定找他

8.台北阿嬤喊我孫女 叫我明年如果再去台灣 帶她一塊兒旅行 抵房租

9.在泰國定居的惠州奶奶是個音樂家 和兒子開車三千公里抵達清邁 對了 她家500米以外就是泰國總統英拉的家

10.峴港遇見的兩個韓國妹子如今在柬埔寨給我發了絕美的風景

11.零點跨過的那一刻我對著澳大利亞男生說了第一句生日快樂

12.在湄公河遇見的日本爺爺給我買了頂帽子 越南是他走過的第62個國家

13.青島男生在深夜的摩託大軍中載我飛馳胡志明市街頭

14.越南遇見的30歲義大利姑娘辭掉工作環遊亞洲 她說想用30年環遊世界

要我繼續寫的話,我還能講出好多個在旅途中遇見的人。

是因為遇見了善良的他們,才讓探索未知的旅途變得不那麼困難,變得更熠熠生輝。

旅行,其實沒什麼意義。花錢,花力,花時間。還落得一身累。

可為什麼我永遠渴望旅行?

或許就因為,巧合和溫暖總會在下一秒蜂擁而至吧。


沒人邀請我,我果然是老到被大家遺忘的年紀,也老到了懶得給大家講意義的年紀。

其實凡事賦予它意義,是一件毫不講道理的事,很多時候所謂意義是後知後覺的,它並不是你出發的本然。你得承認很多故事的開始是就是歪打誤撞,是機緣巧合,是莫名其妙,稀里糊塗,是恰好,是順路,是為了她,是沽名釣譽,是急功近利,是一時衝動,是為了面子為了豪言壯語等等等等而已。

當然也有的是真愛,比如我這種讀了徐霞客和李白的傳記就立志要走遍中國和做個詩性的人。最終歪打誤撞卻走在公益道路上一去不返。

親身經歷就是許多旅程依舊是機緣巧合,一拍即合,順路而已,然後在旅途中以及很久的後來發現所謂意義。


不想

通過

聽說,來認識世界。


貼一首馬爾克斯小詩,旅行。

西班牙語版本

VIAJAR

Viajar es marcharse de casa,

es dejar los amigos

es intentar volar

volar conociendo otras ramas

recorriendo caminos

es intentar cambiar.

Viajar es vestirse de loco

es decir 「no me importa」

es querer regresar.

Regresar valorando lo poco

saboreando una copa,

es desear empezar.

Viajar es sentirse poeta,

es escribir una carta,

es querer abrazar.

Abrazar al llegar a una puerta

a?orando la calma

es dejarse besar.

Viajar es volverse mundano

es conocer otra gente

es volver a empezar.

Empezar extendiendo la mano,

aprendiendo del fuerte,

es sentir soledad.

Viajar es marcharse de casa,

es vestirse de loco

diciendo todo y nada con una postal,

Es dormir en otra cama,

sentir que el tiempo es corto,

viajar es regresar.

英語版本

TRAVEL

To travel is to leave home

is to leave the friends

is to try to fly.

Flying meeting new branches

walking roads

is to try to change.

To travel is dress as madmen

is to say 「I don』t mind」

is to want to come back.

To return valuing the little

enjoying a drink

is the desire to start.

To travel is to feel poet

write a letter

is to want to hug.

Hug when you reach the door

missing the calm

is to allow being kissed.

To travel is to become worldy

is to meet another people

is to start again.

Starting offering your hand

learning from the stronger

is to feel loneliness.

To travel is to leave home

is to dress like a madman

saying everything and nothing with a

postcard.

Is to sleep in another bed

feel that the time is short

to travel is to come back.

想著自己從西語翻個中文版,總覺得功力不夠,貼上來西英兩版與各位分享。


為了發朋友圈?


倒是可以在旅途中,徹徹底底的認識一個人

無論是朋友還是情侶,不讓出去走一走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時尚旅遊M站:時尚旅遊

時尚旅遊微信公眾號:trendstraveler


有意義的事情多了去了啊!

很多事情喜歡去做,多數是和意義無關的,只和意思有關。

只是因為有意思,有意思!

哪兒來那麼多意義呢!


與其問旅行的意義,倒不如先問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去旅行以及要做的準備工作,以下是我的回答:

1、你到底想要怎樣的旅行?

許多人去旅行都抱著不同心態:有些人是想四處遊歷、飽覽人生,有些人純粹是想散心減壓或逃避現實;有有些人特別喜愛建築與歷史古迹,有些人只想消費購物;有人為求到著名地標景點拍照然後Post上網,也有人只挑偏遠和人跡罕至的地方深度遊覽;有人喜歡出發前便把所有交通、住宿事項安排妥當,也有人只買單程機票,隨心所欲。因此,去旅行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自己的旅遊取向,再決定具體的旅遊計劃(或決定不計劃,漫無目的地遊覽)。最理想的做法是出發前先了解一下景點的背景,遊覽的時候感覺會更深刻。筆者平時看電影時喜歡留意裡面的每個美麗和特別的場景,例如在著名電影《仙樂飄飄處處聞》(The Sound of Music) ,電影大部分都在1965年奧地利薩爾茨堡拍攝取景,然後自己能親身經歷電影中瑪莉亞與小孩們唱遊過的地點,感覺十分特別。

圖片:薩爾茨堡名勝:米拉貝爾宮殿花園-《仙樂飄飄處處聞》(The Sound of Music) 的重要拍攝場地。

總而言之,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一套的旅遊哲學,並沒有高低好壞。我覺得我們到異地旅行不只是遊覽觀光,更是讓自己開拓內心的視野,認識世界、認識自己。人們常常提到「旅行的意義」,我認為這五個字便是你對人生的意義,因為旅行是認識你自己人生的最好機會。平常人生之中可能有好幾十到幾百次旅行,每趟旅行離開自己的Comfort Zone安樂窩踏足到陌生的國土,途中經常遇上一切未知又新奇或驚險的事,遇見過不少旅程中認識的過客,這些點滴都收納在自己人生的故事中。想在這裡分享一句金句:「旅行的重點不在於我們去過多少地方,是否看過美麗的風景,而在於我們旅行後,體會了什麼、帶走了什麼、改變了什麼。」每個人都有著他或她去旅行的原因,可能是逃避,可能是試著獨立,但重要的都是旅程過程中你能得到或改變了什麼。所以當別人還在計較旅行中買了多少東西、炫耀自己去過多少景點拍照時,你卻發現自己在旅程中重新認識自己、學會了獨處但不自我、認識世界之大和體驗異地文化,這才是是真正地「旅行的意義」。

圖片:一個人咖啡-悠閑地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間平民咖啡店坐著

2、方式:旅行團VS自由行

自由行和跟旅行團?這個問題也是要看個人的旅行心態而定。跟團最大的好處就是方便,因為有人為你安排和講解行程。你不用擔心迷路或錯過重要的景點。還有旅程中的遇上預計之外的事情風險也較低,所以旅行團基本上適合首次到歐洲旅行或與家人同游的人。可是跟團便失去自主性,行程未必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通常行程安排有些緊逼,多數為走馬看花,所以對旅程安排有要求的人通常都不會選擇旅行團。相反自由行則是100%由自己花時間計劃,所有旅程途中的事情都要由自己決定。自由行行程不再受束搏,可以按自己的意願隨時改變行程。其實兩種的旅遊方式某程度反映出個人的生活方式和心態:選擇旅行團的人多數喜歡循規蹈矩,害怕遇上難以預計的事。選擇自由行偏愛自由與無拘無束,具有一定的獨立能力(當然不是絕對啦!)。

3、人數:一個人還是約伴?

單人和結伴?有人說一個人旅行一定很孤獨。但其實並非如此。在旅程當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和接觸其他背包客與當地人,正好有機會能結交新朋友和認識異國文化。加上 一個人旅行比起一大班人旅行更容易融入和認識到新朋友。重要的是一人旅行需要很大的勇氣,讓自己學習獨立,對自己負責。雖然一大班人旅行會熱鬧一些,但一個人旅行也可以是十分精彩,是一個學習獨處的難忘機會。所以不要再說一個人的旅行一定是孤獨。

圖片:在荷蘭中央車站遇見一位抱著小孩的友善爸爸

至於結伴同行其實比單獨旅行更要講學問,因為你如何與旅伴相處會直接影響到旅程的心情。常常聽到有人會投訴自己的旅伴如何的專制自私,如何的愛發脾氣,愛使喚別人。更有人是因為一躺旅程而和旅伴發生衝突,最後反目收場。因此要知道和誰人合得來,和誰合不來,只要去過一次旅遊便知道,所以說一趟旅程便可以知道各人的性格和喜好。所以,選擇旅伴和在旅程中一起相處是重要的學問。因此,出發前最好先了解自己與旅伴的旅遊取向,共同商量和設計行程,平衡個人的意見取向。旅程中注意自己個人行為舉止,對別人不妨少動怒、多包容和互相照顧。最後始終人在群體中,不能只考慮自己的想法,也要顧及和體諒別人,切勿做一個人人討厭的「惡頂旅伴」。

圖片:九個人便是九種心態、九種性格、九種價值觀。所以在一趟旅程中,學習如何相處是一大重要課題,更能認識你的旅伴。

4、地點:你最想去哪裡?

歐洲可分為西歐、中歐、東歐、北歐和南歐、亞歐交界國地區,合共50多個國家。而且各個地區和國家城市都有著不同的文化,所以去歐洲旅遊的組合方式是千變萬化。當中可分為幾類:

a.多個國家:參訪幾個相鄰的國家,平均每個國家逗遛四至七天不等,並主要乘搭跨國火車。選擇幾個自己喜愛的國家,計劃旅程時並試著在地圖上以線連接每個國家和城市。例如以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荷比盧)或是北歐四國(芬蘭→瑞典→挪威→丹麥)

b.單一國家深度遊覽: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國家,最好是對這個國家有一定的基本認識,包括她的文化和歷史,如果能懂得當地語言更是非常有助於深度遊覽。選擇例如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土耳其和俄羅斯等面積較大和城市數目較多的國家。這些國家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與生活方式,等待著大家去深入發掘。此外瑞士和希臘也是熱門深度遊覽的選擇。

c.主題遊覽:按照自己的旅遊取向來安排自己獨一無二的行程。比如說,喜歡音樂的朋友可以計劃音樂之旅-例如:波蘭華沙→德國柏林、德勒斯頓→捷克的布拉格→奧地利的維也納、薩爾斯堡→匈牙利布達佩斯,這幾個國家是盛產音樂家氣氛濃厚的古典音樂搖籃之地。此外,也有德國的浪漫之路(法蘭克福、烏茲堡、羅滕堡、奧格斯堡、富森、慕尼黑)。

圖片:在法國尼斯海灘旁的英國人散步大道所拍的

5、機票:「便宜機票」給早起的鳥兒吃

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飛機,但也有人會選擇以海陸方式前往歐洲,包括坐火車與游輪,具體的方法可以上網參考別人的遊歷。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般出發前幾個月在網上訂購機票,通常價錢會比較便宜,英語為Early Bird Discount。航班可以選擇直航來往歐洲的大城市,如法國巴黎,荷蘭阿姆斯特丹,瑞士蘇黎世,英國倫敦,芬蘭赫爾辛基,土耳其伊斯坦堡,俄羅斯莫斯科,德國的法蘭克福、慕尼黑,義大利羅馬、米蘭。出發前最好先列印電子機票或儲存在手機里方便在機場櫃位Check In。圖片:在香港國際機場乘搭阿提哈德航空

6、交通:穿越不同國家的火車旅行

火車旅行在歐洲相當流行,也有一定歷史。乘搭高速火車穿洲過省最大的優點是直接從一個市中心到達另一個市中心,無需要額外花時間到機場和在機場排隊等候。加上,主要高鐵路線車次較多,即能節約時間,也可以減少開支。此外,乘坐過夜列車到另一個國家更是十分有效率,能夠充分利用睡眠時間移動和節省一些住宿開支。如果可以的話,在出發前一到兩個月前購買火車票會有優惠,能大大減低旅遊開支。以下是一些在歐洲旅遊經常會看見的高速鐵路名稱:

歐洲之星高速列車Eurostar:從英國來回穿越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至巴黎北站 Gare de Paris-Nord和布魯塞爾。倫敦-巴黎行程只是2小時15分,每天18班車往返。歐洲之星列車成為倫敦至巴黎鐵路路線之間最受歡迎的列車。

德國高速列車ICE:屬於德國國鐵,簡稱DB。ICE是德國城際高速列車Inter City Express,主要涵蓋德國境內的主要城市,如由漢堡、柏林、法蘭克福、紐倫堡、慕尼黑、科隆、德累斯頓。ICE也跨越鄰近國家,例如瑞士、比利時、荷蘭、奧地利和法國。此外除了ICE,德國鐵路還有 IC (Inter City 城際列車) 行駛於德國境內各大城市之間的快車及RE (Regional Express區域快車) 行駛於德國中短距離城市間,停靠站較多。

圖片:傍晚時分乘坐ICE列車到達德國法蘭克福

法國高速列車TGV:屬於法國國鐵,簡稱為SNCF。連接法國主要都市、日內瓦及布魯塞爾的高速列車。

大力士高速列車Thalys:穿越歐洲的四個國家:法國巴黎北站;比利時布魯塞爾、安特衛普和布魯日;荷蘭阿姆斯特丹與德國科隆等地。其中熱門路線巴黎與布魯塞爾之間的行駛時間為1小時22分鐘。

義大利紅箭/銀箭高速列車Frecciarossa / Frecciargento:連結義大利由北至南的各大城市。

如果使用歐洲火車證(Europe Rail Pass),可以在效期內無限制搭乘各國國鐵火車。各位可以根據自己的行程安排,選擇單國火車通行證或多國聯營火車通行證。例如說,如果旅城途中經常要乘搭鐵路到其他城市遊覽,像每天都在慕尼黑分別即日來回奧格斯堡,紐倫堡和富森,購買火車證比現場購票更便宜和方便。

歐洲火車證與點對點火車票本身不含訂位,若持有歐洲火車證與點對點火車票要搭乘一般列車時,持有效票券即可登車,無須事先訂位,登車後有空位而沒有"reserved" 等字樣即可乘坐,車程途中只要把有效的Raill Pass正本個職員看便可。但是如果搭乘高級高速列車、景觀列車、與過夜火車時,多數需要事先訂位,且必須另外付訂位費。

圖片:坐SNCF火車從法國尼斯到巴黎需時7小時

圖片:歐洲旅遊的第一天在荷蘭某車站等待列車

7、住宿:青年旅館還是其他

如果是以自由行方式旅遊,住宿多數要自己事前上網預定。主要有酒店 (Hotel) 與青年旅社 (Hostel)之分,前者是正式的過夜之選,後者有機會要與別人共用房間和衛浴。事實上歐洲有不少規模較大而價錢便宜的青年旅館,它們的房間質素也相當高。所以,出發前最好先上網搜尋和比較幾間住宿,再挑合適的旅館。此外,基本上大部份住宿都會有提供免費Wifi。

圖片:在荷蘭阿姆斯特丹 Meininger Hotel Amsterdam的四人房間

8、貨幣

貨幣兌換可以在出發前準備,大部分歐洲國家都是使用歐元,英國依舊是流通英鎊(GBP),瑞士則是瑞士法郎(CHF)。如果有需要在當地的自動櫃員機 (ATM) 提款,可能要先在出發前啟動海外自動櫃員機每曰提款限額。此外十分建議購買一分全面的旅遊保險,並留意當中的受保範圍和條款。

9、飲食

在歐洲的先進城市,基本上可以直接飲用自來水 Tap Water,其中多為硬水。當然購買樽裝和煮過的水更為安全。飲食方面,上在歐洲主要城市裡餐廳的選擇有不少,基本上在歐洲旅程中主要以意式,德式和法式為主。通常閱讀菜單和點菜是遊客的煩惱地方,因為有些餐廳的菜單並沒有英語和照片。建議的做法有:

(1) 先詢問侍應有否提供英文/中文菜單,或讓侍應用英語講解。

(2) 看看餐廳里其他人所吃的菜式,跟侍應說要同樣的一份。

(3) 用手機的翻譯軟體,把菜單上的外語自行翻譯。 還有,最理想的做法便是避免到遊客區用餐,因為價錢多數較貴。而應該選擇到較多當地人吃的餐廳,比如多數在住宅區附近,它們的價錢既合理,又能吃到地道的菜色。當然,如果旅館/所住的旅館有廚房,你更可以在超級市場買材料後自己下廚。

圖片:在德國法蘭克福一間餐廳慶祝同行旅伴生日

圖片:在歐洲主要餐廳常常能吃到各種以義大利粉烹煮的菜式

圖片:在德國慕尼黑戶外樹蔭下的自助式的點餐,位置是慕尼黑啤酒花園 (Augustiner Keller) ,在中央車站附近。 Arnulfstra?e 52, Maxvorstadt 80335 München

圖片:在摩納哥蒙地卡羅~旅行途中累了的時候不妨嘗一口雪糕。

圖片:在Hostel附近買了些簡單的食材,安排大家的早餐

10、相機

如果只是想在旅程中普通拍照留念,一部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或入門單鏡反光相機已經能夠提供高像素和高質素的照片質素,其中比較推薦是以「一機一鏡」方式,例如俗稱旅遊鏡等變焦鏡頭。當然,也可以帶備一支超廣角鏡頭和腳架用以拍攝一些規模宏大的建築和夜景。記憶卡方面應多帶幾張,便無需因記憶卡位置滿了而額外傳輸照片到外置硬碟。筆者到歐洲旅遊25天,以Canon 5D Mk-III 拍攝Jpge照片和720P影片,合共拍了80GB。還有,電池和充電器也是必須的。

11、行李

出發前可以自備一個清單來安排隨性的行李,衣物方面需要留意當地氣候和天氣,因為歐洲日夜溫差較大,要注意保暖。如果行程中會參觀德國南部和瑞士的高山地區,更要帶備禦寒衣物。至於隨身物品,護照和錢包要妥善保管,身份文件最好先準備積分副本,以防不時之需。去程時安排行李時最好預留空間方便旅遊時購物並帶回家。出發前記得留意航空公司的行李重量規定,避免因超重而被罰款。


1.美食

作為一個吃貨,到一個新的地方,可以吃到許多自己家鄉沒有的食物。無論是路邊攤還是名店老店,一網打盡。從此以後,回憶起這個地方都帶著味道。(每次跟朋友去旅遊,誰要敢建議吃麥當勞肯德基殺無赦。注意價格注意價格注意價格)

2.美景

哇,那山,那水,那名勝,那古迹,我要去看!然後發現,哇,原來有些美景像妹子一樣是P出來的啊。

3.陌生

旅行於我的意義:無非是尋個名義,找個借口,真正需要的是尋找一塊陌生之地。面對陌生,可以暫時忘記現實,仔細回憶以前,盡情想像未來。在一個沒有靈魂的時代,它是多麼的美好。——章詒和《四手聯彈》。

確實,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即使很普通的一個小城市,也是舒服美好的。

那些說走就走,洗滌心靈,放棄逃離,放鬆散心,體驗人生,大概就這個意思吧?

4.裝逼

拍張美照發朋友圈微博,記得把位置也發出來,不然白去了!跟別人交談的時候又多一份談資。

我的新浪微博是藝術性精神病,有興趣的可以關注~


對於金融專業出身的我而言,我覺得「旅行即投資」。

以下是近日對我的旅遊方法論的梳理總結,「為什麼旅行」是這個方法論的核心。看完這篇文章,下次旅行時,你便也懂得了如何用投資的角度去探索一座城市

{ 1 }

Why其實是這個探索法的核心。

因為,如果沒搞清楚你為了什麼而旅行,抑或只是為了旅行而旅行,你的行程往往和大媽大爺們不會有什麼不同——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景點拍照,走馬觀花。這樣的行程其實不需要規劃,跟團就OK了。

不同人的why很不一樣,甚至同一個人每次旅行的why都不一樣:為了和心愛的人有更多美好回憶,為了探索並了解這個世界,為了認識更多的朋友了解他們不同的人生……

而對我而言,旅行最最重要的意義是——自我投資

去年我創立了理財教育創業項目「很帥的投資客」,初衷是教年輕人怎麼理財投資。而後我發現我當時對「投資」二字的理解其實特別膚淺——僅將其等價為財務投資

直到後來,一個做投資的朋友的故事改變了我的看法——

去年某天,他告訴我他辭職了,打算去環球旅行。就像當年他從國企辭職時一樣,他爸爸無法理解這個決定。我很好奇他是怎麼說服他老爸的。

他笑了笑說,他跟他爸引用了愛因斯坦很有名的一句話:

「複利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

30歲去環球旅行與50歲去壞球旅行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30歲去旅遊你有多20年的時間,可以去把經歷、體驗慢慢內化(internalize)為你自己的一部分。你經歷過的、遇到過的人、事、物,每過一年,都可以有更深層的感悟。就像複利一樣,利滾利,滾個20年,想想會有怎樣的沉澱。

他爸爸聽完,同意了。

於是我開始意識到:「投資」的含義遠不止財務投資,也可以是「自我投資」。

其實我們可以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解釋——

創造收入的生產要素主要有兩種:

資本要素可以用來投資、賺取投資收益(被動收入),人力要素則可以用來創造主動收入。它們都可以帶來回報。

所以你的錢不僅僅可以財務投資在資本要素上,也可以投資在人力要素上。

30歲以前,提高資本的回報率其實用處有限——

就算你的收益率達到100%,你可能還沒有完成資本積累,可能是5萬的本金,翻倍後也僅是10萬;而提高人力要素的回報率則不然,你讀個北美頂尖商學院的MBA回來,年薪百萬並沒有很大的問題。

當然錢也不是唯一的衡量回報的標準,在此只是簡化論證。一般我衡量回報的標準用的是「接近人生目標的速度」。(如果對於「如何找到人生目標」感興趣,也可以閱讀我過往的文章《做個不絕望的聰明人》)

綜上,下次旅行出發前不妨考慮一下,「自我投資」也可以成為你旅行的意義之一。

{ 2 }

當我把目標定為「自我投資」後,「你需要投資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也變得清晰起來。「自我投資」一般投入在兩個方面——知識技能

這裡稍微解釋下兩者的不同:

所以在旅行時,投資的既可以是與當地有關的知識(比如人文、地理、宗教等),也可以是某個技能(溝通技能、語言能力、應變能力等)。

然而涉及一個城市的知識那麼多技能那麼多,可能一輩子都無法探索完,我們自然需要對探索的方式有篩選標準

我的標準有兩個:

於是我們進入到下一個W:Who。

{ 3 }

既然希望的是像當地人或專家那般去探索,自然是要從這兩類人取取經啦。

3.1 當地人 explore like an local

當地人會做而遊客不大會做的事情自然是衣食住行樂之類的生活瑣事。

一般可以接觸當地人有4種方式:

一是校友/同事。在跨國公司工作過的好處是,朋友遍天下。有個當地導遊那也是極好的。比如在德里旅遊的時候,印度的同事會帶著我們去吃吃飯唱唱K甚至嘗嘗路邊攤——醬炒速食麵、特製檸檬水等等。最後除了當地朋友外,好像只有我沒有拉肚子。(切勿模仿)

二是Airbnb房東。Airbnb房東通常都特別nice,他們熱愛生活,可以發現不少生活中的美好。跟他們一起吃頓早餐,你會聊出不少對這個城市的細節。

三是計程車/Uber司機。比如在台北搭Uber時,我打聽到了不少計程車行業的信息,比如Uber師傅的小時工資大概50塊人民幣、Uber在當地其實不合法、台灣沒有類似滴滴這樣的叫計程車的APP等等。當然如果遇到喜歡分享的司機師傅,你連旅遊攻略都不用做了。

四是通過搭訕。難度依城市而定。在LA的時候有次問路遇到一個老太太,特別熱心地把我直接領到了目的地,沿路聊天才知道她給自己一個承諾:每天做一件好事,現在已經堅持了快十年——幫助我正是她今天做的好事。最後的一句「Have a good day」真的讓我感覺溫暖極了。

3.2 專家 explore like an expert

認識專家比認識普通人的難度確實增加不少,但不代表沒有方法可以接觸到。參照我們之前說的體系,專家分兩種——知識型專家技能型專家。我們一分為二地說。

A. 知識型專家

知識型專家就是一個資料庫,問啥都知道。

青旅房東或酒店禮賓部是最觸手可及的知識型專家。除了直接問他們「你們知不知道附近有沒有哪些遊客比較少的好玩的地方」這種方式外,如果你認識當地語言,你還有一個方式可以接觸到知識型專家——

到當地書店看看文化研究類的書籍,通常會有不少關於這個城市的研究書籍,裡頭會有不少驚喜。

這裡也分享一下我在台北逛書店時,偶遇的一本書中介紹的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文萌樓」。

於是過去圍觀,發現樓的外牆上貼著「公娼精神,捍衛古迹」字樣——這裡以前是公娼館。公娼指的是舊時得到官方許可,可以公開賣淫的性工作者。公娼舊時受政府管理,需要納稅。

文萌樓近年來一直是關注性工作者權益團體「日日春協會」的抗爭基地。在日日春協會的爭取下,這裡成為了台灣唯一一處被列為古迹的情色場所。

於是我知道了當地人都不一定知道的那段「廢公娼」的歷史。

B. 技能型專家

旅行中遇到的技能型專家往往是極限運動的專業玩家。

潛水跳傘蹦極什麼的已經成為某些旅遊城市的標配,然而不是每個旅客都會去嘗試。

在柬埔寨暹粒的時候,我參加了熱氣球項目,早上5點鐘就跑到了集合地點(為了在熱氣球上看日出)。

這些專業玩家通常不會只醉心於一個項目,喜歡跳傘的人可能也會喜歡蹦極。所以在參加極限運動時遇到了教練也好其他玩家也好,可以順帶問一句「你們知不知道這個城市還有哪些好玩的項目」。

看日出的時候和熱氣球教練攀談,發現他有個美國朋友在當地運營著一個滑翔機項目(Powered hang glider),於是我馬上跟他索要對方的聯繫方式。

於是我看到了熱氣球上的日出,以及滑翔機上的日落。

{ 4 }

「when」與「where」這兩個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或者說,如果你真的想深入探索一個城市的全部,那麼答案應該是「every moment」(每一刻)以及「everywhere」(每一處)。

原因很簡單,之前也提及到:「技能」的衡量標準,是熟練程度,需要時間的沉澱;「知識」的衡量標準,是深度和廣度,需要探索完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當然,你不是全職的旅行家,還是要有所取捨。

先說說何時。

「when」這個問題我有兩個備選答案。

一個是「錯峰出行」。

幸運的是,我過往的工作都相對自由,年假也蠻多的,可以避開節假日出行。特別是中國或其周邊的旅遊城市,如果不避開節假日那隻能體會人擠人的充實感。

另一個是「節日」。這是你了解當地文化與習俗的絕佳機會。

比如我在印度德里旅行時,恰逢印度教三大節日之一Dussehra(十勝節)。這是慶祝Vishnu神的第七個化身Rama打敗十首魔王Ravana的節日。節日期間,在德里每隔一段路,就會豎起十幾米的紙糊的Ravana像,裡面有許多煙花。等到十勝節的最後一天傍晚,慶祝的人們就會用帶火的箭把裡面的煙花引爆。

圖/Chinanews

再說說何地。

「where」這個問題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在哪住」,一個是「在哪玩」。

  • 在哪住:以我在台灣的6天為例,我選擇了兩天青旅+兩天民宿+兩天豪華酒店「分層住」。當然,這也是由你想做什麼事想遇到什麼樣的人決定的,在此不贅述。
  • 在哪玩:同一個城市的不同地區會有特別不同的面貌,城市越大越是如此,所以與「在哪住」類似,個人建議「分區逛」。比如在紐約你除了待在曼哈頓也可以逛逛布魯克林,在北京你逛完三里屯也可以看看中關村。

最後來一張圖總結一下好了:

希望你們以後也可以用「5W旅行法」,用投資的角度去探索城市,收穫滿滿的知識與技能。

Quora上有個問題是「To travel is to____?」

最後我用Anna Jones的一個我很喜歡的答案來結尾好了:

To travel is to collect moments not things.

To travel is to find who you are.

To travel is to get lost.

To travel is to make a life.

To travel is to invest in yourself.

參考/延伸閱讀

[1] 肖璟, &<做個不絕望的聰明人&>, 2015

[2] 古典, &<你的生命有什麼可能&>,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4

[3] 寺主人, &<年輕時最好的投資是什麼?&>, 女神進化論, 2016

[4] Daniel Coyle,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

[5] Thomas Piketty, 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Belknap Press, 2014

圖片來源/ Unsplash, Chinanews

知乎專欄/ https://zhuanlan.zhihu.com/jietizhe

公眾號/ imjietizhe


我舉個栗子,是我去夏威夷大島游完後寫的感想:

這次大島的旅行彷彿再次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對人生對自己有了更深層的理解。當我在4,205米的山上看這個世界的時候,淚水滑過臉龐,因為那種美好讓我所有的思想空白,失去了語言表達的能力,只剩下美麗震撼帶給自己的感動。當我清楚的用肉眼看到銀河的輪廓,數著十二星座,用天文望眼鏡看到被「絲帶"環繞的木星,閃耀彩虹般色彩有鑽石光芒的行星,看到」雲霧繚繞「般星雲的時候,我對天文學家宇航員充滿了由衷的敬佩。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多強的意志力才能去開拓星際空間啊?我雖然欣賞星星的美麗,也想看看其他星球的樣子,但是這些都不是激發我熱情的東西。我在那刻深深的知道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我還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想做的還是教育家,教育科研事業。同時我也更了解這才是真正的有效的教育方式,讓學生自己親身體會,親眼經歷。雖然火山公園震撼,熔岩綿延萬里,但是我想像到了當時人類動物植物經歷的災難,被火灼傷,被岩漿覆蓋那悲哀的瞬間。我隨之驚嘆自然的神奇和偉大的力量。要珍惜自己的生命,雖然來這世上要經歷苦難,但是這些磨礪和死亡想必又算得了什麼呢?那個原始的島嶼,讓我的思想爭鳴,到底什麼樣的生活是自己喜歡的?是那種不經裝飾的原始的美,還是現在便利的生活燈火的燦爛?是每天聽鳥語嗅花香觀海不被所擾悠然自得的生活,還是像我現在這樣每天忙忙碌碌審視檢討自己是否過的有意義的生活?後來我想,要妥協,要體驗各種生活,沒得選擇,每樣的生活都要過,要有選擇的過。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而且要盡量做到最好。


如果說讀書是靜態的旅行,那麼旅行就是動態的讀書;如果說讀書是二維平面的認識世界,那麼旅行就是三維立體的接觸世界。我想,我們要讀書,我們也要旅行。

每個人的心底,都藏著一個到遠方的夢。

拜倫有一首詩,「在暗藍色的海上,海水在歡快地潑濺,我們的心如此自由,思緒燎原無邊······」

行走最大的魅力在於不可預測。對未知前方的摸索,對未知自己的期待。在行走的過程中,反思自己,追尋內心的真實,遇見未知的自己。對於那些行走中的人來說,目的地並非一切,行走過程中沿路風景和意料之外的插曲更讓他們難忘,有時候真正牽動心緒的不一定是一處地方,而是一個人,一段文化,一個閃現的意象,甚至不一定是視覺的。

網路上流行這樣一段話:「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會以為,這就是世界。」「有些事你現在不做,就永遠不會去做了」,許多旅行社網站也用這樣的句子鼓舞年輕人去旅行。但每個人旅行的意義就像觀眾眼中的哈姆雷特般不盡相同,只能各自去尋找答案。就像旅遊宣傳冊中寫道的:

去尋找那些曾經出現在夢境中的路徑、山巒與田野吧,

趁陽光正好,趁微風不噪,

趁繁花還未曾凋謝,

趁現在還年輕,

還可以走很長很長的路,還能訴說很深很深的思念。


對於旅遊,我一直有種莫名的感覺。

也許是從小生長在鄉村的緣故,旅遊並未能吸引我,或令我有多開心和興奮。當然,也並不排斥出去走走看看。只是覺著:不就是去到一個未曾到過的地方嗎?有神馬值得大驚小怪的。

就好像,很多人連自己的鄰居都不認識,卻對地球外有沒有外星人極為關心。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常被一些旅遊狂熱者用作座右銘。然而,浮躁和淺薄讓很多人只記得古人說的這前半句,卻忘了後面的:「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鄄鄂。」

讀書,顯然是比較容易做的事情,亦無需多少成本,只要有時間和光亮,甚至無需光亮,更無需鑿壁偷光,有手機或電紙書,隨時隨地都可以讀書。所以,「讀萬卷書」這事,在大多數人眼裡,是件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只要有時間,是個人就能讀嘛!比如,一個人去參加那個由兩個禿子主持的「非誠勿擾」,若自我介紹上來就說「愛讀書」,估計24盞燈立馬滅掉一半,因為「霉女」們會覺得這人太老土。但是,如果說成「愛旅遊,去過XXOO等比較酷且流行的地兒」,這哥們定會讓多數「霉女」頓生好感:不錯啊、有理想、懂生活、有情調......因為旅遊、尤其是去較遠的地兒的旅遊,一般需要兩個必備條件,有錢和有閑。沒錢,你就無法承擔不菲的旅費,沒閑,你就沒有時間去安排。

於是「行萬里路」已成為一種NB的炫耀,成為「有錢和有閑」的標籤。人們早已把「行萬里路」的本意——「實踐」,丟到潘多拉星球去了。比如,去親眼看過黃山松且拍照留念的,未必有用正眼看過自家房前屋後路邊的一草一木;去過巴厘島、布拉布拉島的,未必用心體會過自己所在地的一個公園或一座小山。

有句話說:「所謂旅遊,就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到別人活膩的地方去」。而其實,很多人,根本都未曾在自己所生所養所工作的地方正真活過,卻整天發神經打雞血般的期待飛到十萬八千里外所謂的名山大川、異域名城,幻想通過幾天或十幾天的時間去探求活著的意義。然後,拍些到此一游的照片,寫點流水賬般的文字,貼到自己的博客或空間里,以示本人已經去過「此生應去的一些地方」。然後,閑談聊天時,便可自豪且裝13的說XXOO啊,我去過.......

而其實,人最應該去旅遊的地方,不在千里之外、亦不在異域他鄉,而在自己的內心深處——「胸中有丘壑,無私天地寬」,真正的旅遊,不在遠方,而在身旁。

人生,本就是一場華麗的冒險,你我都在路上,而美景,就在身旁。

「行萬里路」絕不是字面之意,若不開竅,即使把地球、月球、火星全玩遍了,回到頭來,依然是傻B一個。

我並不排斥旅遊,也喜歡出去走走看看,象熱愛自己每一天的生活一樣,喜歡旅遊。但我厭惡那些個不喜歡自己日常生活卻很愛旅遊的人,他們企圖用貼上旅遊標籤的方式,把生活變得有趣和高雅,這樣的想法和行為,簡直是愚蠢之至。

標籤式的旅遊,其實是一種空虛且弱智的炫耀。


一個人旅行,就是在和自己相處,走到哪裡都像在和自己的內心進行對話:這裡的風景好美;停下來看看這片海吧;這裡的臘排骨看起來好香,嘗一點。又或者是漫無邊際地想人生,想到過往生活里的點點滴滴,想未來精彩美好。

一個人旅行,總是有種安靜的感覺。不管身邊的世界如何喧囂,都不用去理會,可以完完全全不管不顧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看風景,看書,發獃,隨己心之欲。

大概也是在這樣一個黃昏,陽光灑進房間,透下玻璃照進辦公桌上,讓我想起了一個人旅行的片斷:在昆明的金馬碧雞坊大街上漫無目的地晃蕩,在大理洱海旁迎著風騎著單車,在麗江古城邊的小店裡酣暢淋漓地吃著臘排骨氂牛肉。

這樣的場景,這樣的回憶,你想到的是什麼?

我想到的,是青春的肆意張揚、自由自在,天地廣闊,來去自如。

其實旅行不在乎終點,而是在意途中的人和事還有那些美好的記憶和景色。

我渴望一場沒有限期的旅行,走走停停,和一顆說走就走的心。

對未知的恐懼,對舒適的留戀將阻止我們成為一個旅行者走上的冒險旅程。可是,當你作出這樣的選擇,你就永遠不會後悔。

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獨自旅行,不受羈絆,沒有約束。有一天,背上包,帶上自己,有多遠,走多遠。

一個人,一條路,人在途中,心隨景動,從起點,到盡頭,也許快樂,或有時孤獨,如果心在遠方,只需勇敢前行,夢想自會引路,有多遠,走多遠,把足跡連成生命線。

旅行,就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到別人活膩的地方去。

旅行最大的好處,不是能見到多少人,見過多美的風景,而是走著走著,在一個際遇下,突然重新認識了自己。

你可以有很體面的工作,但你未必有時間。你可以有很多的錢,但你未必有好的身體。趁現在我們足夠年輕,又有好的身體,為什麼不去旅行呢?

人一定要旅行,尤其是女孩子。一個女孩子見識很重要,你見的多了自然就會心胸豁達,視野寬廣,會影響到你對很多事情的看法。


知道了:世界之大,我算個屁~

然後就能以平常心對待身邊事了。


Something new for me, new of me.


國內旅行,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風景、人海、商業化吭爹,國外旅行,沒去過,不過好多都是在炫富炫富炫富。

也許昆德拉說得對,就是想生活在別處?可是生活在別處又如何?內心的問題因為外在的風景可以徹底解決了?呼吸了雪山上清涼的空氣靈魂就凈化了?實在一點,也就是換一處吃喝玩樂嗎(貌似很多人的目的就是這個)

還有說是為了換個環境好好想想自己,比如有朋友為一段名存實亡的婚姻糾結,去了一趟尼泊爾,回來就離了……然後我說了句,這回家把腦袋悶被子里想幾個小時難道就真的想不通了?非得大老遠去異國?然後對方說「我不懂」,我是不懂,不懂為何離婚後她又去了阿聯酋,難道又是為了再婚的糾結?從吃喝玩樂的微博極為頻繁幾乎直播的刷新速度來看,什麼「想問題」都是jia的。

還有說是為了暫時逃避。這個其實也是務實派的,老話不好聽,躲得過……躲得過……?心懷芥蒂地玩樂,難道就放得開?玩得好?

還一哥們說為了艷遇。實際上艷遇的發生率比受騙上當率、被坑蒙拐騙率要低得多得多。

有一學生妹說一個人背包去旅行是為了鍛煉自己。好孩子啊,有想法,這是這擔驚受怕的爹媽該如何是好,稚嫩的雙腳如果應對這殘酷的社會。看看風景就變堅強?還是被坑蒙拐騙後變得豁達?我對此存疑。

毛姆說他旅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搜集寫作素材,所以他走遍很多地方,也確實積累了不少素材,眾生百態,人間冷暖,他眼睛毒,嘴巴更不留情,變成文字後,還是一股濃烈的譏諷味,不過,很過癮。我比較認同這樣目的的旅行,最終形成精神食糧,還可以造福人類嘛。

然後小朋友說了,老紙就是要去更好吃喝玩樂的地方更好的吃喝玩樂到shi怎麼著?老紙有老紙的自由,錢多得煩躁啊!

那能怎麼著?不知道了。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剛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然後等我打開我容量8G的出遊照片的時候,粗略翻閱了一下,我想,我大概可以說些什麼。

去旅行,是因為世界很大。多大?在你還沒去之前,你大概只能回答「很大」,稍有文化一點,就回答面積多少云云。然而,你只有真的走出去了,你才真正明白這個世界真的很大,大到又太多不一樣,有太多可能性,有大多不在你預想中的種種。

到了柬埔寨的水上人家一看,我kao,不是說柬埔寨很窮的嗎?他們還把餐廳建到了水上?而且外觀看起來好棒,好想去這家餐廳吃飯……

同樣是在柬埔寨的水上人家,隔壁船隻上竟然有一個孩子在工作,而且我看他動作嫻熟,估計已經工作很久了。

同樣是在柬埔寨,很多孩子在景點周圍到處跑,想遊客討1美元,或是光著屁股在景點裡蹦來蹦去,或者就跟圖上的這個男孩一樣,在景點的一處石墩里坐著,這大概就是他童年的玩耍。

如果沒走出去,你可能還停留在網上說的柬埔寨。而只有你親自經歷了,才知道它是怎樣的,它並不是大多數人說的那樣單一又負面。

就算是已知的景點,在網上看張圖,跟我切身走在吳哥窟里的感受是決然不同的。

我不喜歡下雨,尤其在旅行中遇見雨天。但是,有的時候,旅行會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讓我覺得在旅行中遇到短暫突如其來的雨也挺美好的。

旅行永遠有驚喜,也許你只是路過,卻和我一樣,發現了一家孤兒院,你也沒想那麼多,就走了進去,發現了這些可愛的孩子。

也許你看過很多落日,走過很多沙灘,但是巴厘島金巴蘭海灘卻讓你印象深刻,就是因為這個溫馨的小家庭。

你還能看到即便是崇尚慢生活的國家,他們在上午的上班高峰期的動作可不慢哦。

你興許會因為路旁放著的漂亮祭品,即便你從不信教,你也對他們的宗教突然有了認識。

當然,也許你會和我一樣,因為初見清真寺,就被它美麗的屋頂所吸引,然後還是對清真寺有了很大很大的好感。

你會見到雙層電車,而且能親自上車體會下叮叮聲

也許你也跟我一樣,對山水風光不太感冒,但有可能看到了這一幕,頓時愛上了我國的大山大水,小家碧玉。

更別說,還會帶給你新的發現美的視角。

看到這面密密麻麻的人名牆,南京大屠殺30萬的數字才變得具象起來。、

還有太多太多,照片也太多太多了。

旅行,對我而言是必須的。

因為,切身體會,這四個字對我來說太重要了。

也許,這是我為什麼坐在別人車上走了一遍路永遠記不住,必須自己親自開一遍才會記住一樣。

可能,我這個人,就是愛去旅行,才會記住事兒的。

更多旅行,手工及英語學習乾貨資訊,大家可以掃碼,加我微信公眾號哦


推薦閱讀:

海外旅行到底安不安全?
中國公民在國外遺失護照怎麼辦?
東京有哪些值得去的地方?
在徽州生活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禾蟲是什麼樣子的?味道怎樣?怎麼做?

TAG:旅行 | 旅行分享 |